第五百八十章 恒星资源开发任务(3)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你想制造超新星爆发?”
即便是神经如此大条的采集者们,也是第一时间觉得提出这个方案的个体,精神有些不正常。
“不不不,我们可以利用磁场,将被黑洞引力捕获的恒星物质给偏转,这样黑洞的质量就不会持续不断的增加。”
方案的提出者急忙说明自己的想法,按照它的构思,黑洞因为公转的离心力,始终不与恒星直接接触,但黑洞的引力却可以将恒星中的物质给拉扯出来,这种情况在宇宙中是很常见的天文现象。
甚至可以说,采集者们通过远程观测到的绝大部分黑洞,都是‘它们’正在进食恒星而显露出踪迹,不然就黑洞这样的‘黑’实在是很难在宇宙背景中发现。
“黑洞奇点爆发了怎么办?”有个体提出质疑。
“不用担心奇点爆发,黑洞的质量与寿命成正比,质量越大寿命越长,只要黑洞能达到恒星级别的质量,蒸发到无法维持自身形态的时间,起码需要以亿年为单位。”
关于这个问题,方案的提出者早就想好了应对方式,亿年尺度的时间,完全足够采集者们做任何事,哪怕那个时候族群还是没有能力应付奇点爆发,也完全足够族群撤离到相当远的地方。
“那黑洞的质量从什么地方获取?”又有个体问。
“从恒星那里获取,它的质量是现成的,我们只需要负责制造出这样一个黑洞,让它以一个椭圆轨道围绕着恒星运动,近日点的时候,会大量吸取恒星物质,远日点的时候则不会,由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黑洞吸取物质的控制。”
“可随着黑洞质量的增加,这个轨道会越来越小。”
有个体担忧黑洞会失控,随着黑洞吞噬物质的增多,其本身的质量也会增加,如果在近日点一次性吞噬大量的恒星物质,且黑洞距离恒星又比较近,极有可能会就这样坠落进恒星内部。
“所以我才说,只是一定程度上的控制,这还需要结合另外的一部分,那就是在黑洞外面制造出一圈类似恒星球一样的构造,因为黑洞体积小,因此就不需要建造大尺度的结构,微观尺度的电磁力可以发挥出作用。”
方案的提出者说明着自己的想法,这也是它方案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那就是恒星物质的磁偏转装置,这样的装置会包裹住黑洞,使黑洞不再有机会吞噬到物质,被磁偏转的恒星物质,会导入到另外一个装置内降温降速,等温度和速度下降后,这些恒星物质就会成为可供族群使用的物质。
这就是它灵光一现,思考出来直接开采恒星中物质的方法!
“这可行吗?”
很多采集者们都迷茫了,因为这个方案中涉及到黑洞这个玩意,光是听起来就觉得不怎么靠谱,毕竟黑洞给采集者们的第一印象往往是——看到以后躲远点。
“完全不可行。”有反驳者站了出来。
“还是回到了原来的那个问题上,自转的同时进行翻滚运动,会造成球体的撕裂,在黑洞强大引力的作用下,这样的撕裂效应只会比恒星上的更加明显。”
针对这个问题,方案提出者说明着自己的的想法,它也想到了球体撕裂这一问题,因此便打算以另外一种形状来应对黑洞的引力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三棱锥体的结构性,把引力给分散掉,这样就没问题了。”
因此结构小,电磁力的作用也就变得明显了,利用从材料中的电磁力,把黑洞引力分摊成三股力,并转移到离心力强的部位用于承担,而非是直接依靠离心力薄弱的部位对抗黑洞引力。
“不用球体结构,而采用三棱锥?”
质疑者有些懵了,按照物理模型,三棱锥可不是什么适合用于星体建设中的结构,方案提出者应该还不至于蠢到犯这样的错误,它觉得还是有必要问清楚,以免自己理解错了。
果然,方案的提出者重新说明自己想表达的东西,并非是什么三棱锥结构,而是32面体结构。
“不,我是打算采用32面体的结构,圆球体的大体结构仍然是受力最均匀的状态,但自转导致的局部受力不均现象,则需要通过其他方式来弥补,我想到的方法就是将这种结构所受到的力分散开,分担到其他受力更强的区域……”
这样的结构,32面体的‘棱’会分摊到‘面’的力,只要巧妙的利用这一点,就可以实现将黑洞引力分摊,并转移到离心力足够强的部位。
然而,即便是如此,还是有个体反对。
“我反对!”
“为什么?”方案提出者问。
反对者说明着它反对的理由。
“风险太大了,黑洞这样极端的天体,其本身的质量与密度极其恐怖,在建造的过程中,只要它的运行轨道值发生哪怕一个千分点的误差,都可能使其坠落进恒星,引发极其恐怖的灾难,而且在轨道控制上,我们是很难控制吸取大量物质的黑洞该怎样运动,因为质量太大了,想要推动这样的星体所需要的能量超乎想象。”
“每一个环节都太理想了,我们不可能完全避免掉意外,你的方案容错性太低,并不适用于实际。”
被其他个体就这样随随便便的反对掉,方案提出者自然能是不可能服气,最起码目前它的方案是最接近任务目标的方案,反对者既然提出反对意见,那起码得给出一个能够顶替掉它这个方案的更完美方案出来。
“那你有更好的办法?”方案提出者问。
“有的。”反对者回答。
“是什么?”
“仍然是与你相同的引力吸取物质的方法,不过,我不用黑洞。”
反对者的这个信息引得其他采集者们很是费解。
“不用黑洞用什么?用其他的星体吗?那样的话更难控制,黑洞起码体积足够小,其他星体会因为体积的原因,导致结构不得不放大,而强度下降,如果是中子星的话,那与黑洞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不同,而且制造起来也不像黑洞那样容易。”
反对者回答,“不不不,也不用中子星,那个也太极端了,我打算用的是——引力环。”
“你想制造超新星爆发?”
即便是神经如此大条的采集者们,也是第一时间觉得提出这个方案的个体,精神有些不正常。
“不不不,我们可以利用磁场,将被黑洞引力捕获的恒星物质给偏转,这样黑洞的质量就不会持续不断的增加。”
方案的提出者急忙说明自己的想法,按照它的构思,黑洞因为公转的离心力,始终不与恒星直接接触,但黑洞的引力却可以将恒星中的物质给拉扯出来,这种情况在宇宙中是很常见的天文现象。
甚至可以说,采集者们通过远程观测到的绝大部分黑洞,都是‘它们’正在进食恒星而显露出踪迹,不然就黑洞这样的‘黑’实在是很难在宇宙背景中发现。
“黑洞奇点爆发了怎么办?”有个体提出质疑。
“不用担心奇点爆发,黑洞的质量与寿命成正比,质量越大寿命越长,只要黑洞能达到恒星级别的质量,蒸发到无法维持自身形态的时间,起码需要以亿年为单位。”
关于这个问题,方案的提出者早就想好了应对方式,亿年尺度的时间,完全足够采集者们做任何事,哪怕那个时候族群还是没有能力应付奇点爆发,也完全足够族群撤离到相当远的地方。
“那黑洞的质量从什么地方获取?”又有个体问。
“从恒星那里获取,它的质量是现成的,我们只需要负责制造出这样一个黑洞,让它以一个椭圆轨道围绕着恒星运动,近日点的时候,会大量吸取恒星物质,远日点的时候则不会,由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黑洞吸取物质的控制。”
“可随着黑洞质量的增加,这个轨道会越来越小。”
有个体担忧黑洞会失控,随着黑洞吞噬物质的增多,其本身的质量也会增加,如果在近日点一次性吞噬大量的恒星物质,且黑洞距离恒星又比较近,极有可能会就这样坠落进恒星内部。
“所以我才说,只是一定程度上的控制,这还需要结合另外的一部分,那就是在黑洞外面制造出一圈类似恒星球一样的构造,因为黑洞体积小,因此就不需要建造大尺度的结构,微观尺度的电磁力可以发挥出作用。”
方案的提出者说明着自己的想法,这也是它方案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那就是恒星物质的磁偏转装置,这样的装置会包裹住黑洞,使黑洞不再有机会吞噬到物质,被磁偏转的恒星物质,会导入到另外一个装置内降温降速,等温度和速度下降后,这些恒星物质就会成为可供族群使用的物质。
这就是它灵光一现,思考出来直接开采恒星中物质的方法!
“这可行吗?”
很多采集者们都迷茫了,因为这个方案中涉及到黑洞这个玩意,光是听起来就觉得不怎么靠谱,毕竟黑洞给采集者们的第一印象往往是——看到以后躲远点。
“完全不可行。”有反驳者站了出来。
“还是回到了原来的那个问题上,自转的同时进行翻滚运动,会造成球体的撕裂,在黑洞强大引力的作用下,这样的撕裂效应只会比恒星上的更加明显。”
针对这个问题,方案提出者说明着自己的的想法,它也想到了球体撕裂这一问题,因此便打算以另外一种形状来应对黑洞的引力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三棱锥体的结构性,把引力给分散掉,这样就没问题了。”
因此结构小,电磁力的作用也就变得明显了,利用从材料中的电磁力,把黑洞引力分摊成三股力,并转移到离心力强的部位用于承担,而非是直接依靠离心力薄弱的部位对抗黑洞引力。
“不用球体结构,而采用三棱锥?”
质疑者有些懵了,按照物理模型,三棱锥可不是什么适合用于星体建设中的结构,方案提出者应该还不至于蠢到犯这样的错误,它觉得还是有必要问清楚,以免自己理解错了。
果然,方案的提出者重新说明自己想表达的东西,并非是什么三棱锥结构,而是32面体结构。
“不,我是打算采用32面体的结构,圆球体的大体结构仍然是受力最均匀的状态,但自转导致的局部受力不均现象,则需要通过其他方式来弥补,我想到的方法就是将这种结构所受到的力分散开,分担到其他受力更强的区域……”
这样的结构,32面体的‘棱’会分摊到‘面’的力,只要巧妙的利用这一点,就可以实现将黑洞引力分摊,并转移到离心力足够强的部位。
然而,即便是如此,还是有个体反对。
“我反对!”
“为什么?”方案提出者问。
反对者说明着它反对的理由。
“风险太大了,黑洞这样极端的天体,其本身的质量与密度极其恐怖,在建造的过程中,只要它的运行轨道值发生哪怕一个千分点的误差,都可能使其坠落进恒星,引发极其恐怖的灾难,而且在轨道控制上,我们是很难控制吸取大量物质的黑洞该怎样运动,因为质量太大了,想要推动这样的星体所需要的能量超乎想象。”
“每一个环节都太理想了,我们不可能完全避免掉意外,你的方案容错性太低,并不适用于实际。”
被其他个体就这样随随便便的反对掉,方案提出者自然能是不可能服气,最起码目前它的方案是最接近任务目标的方案,反对者既然提出反对意见,那起码得给出一个能够顶替掉它这个方案的更完美方案出来。
“那你有更好的办法?”方案提出者问。
“有的。”反对者回答。
“是什么?”
“仍然是与你相同的引力吸取物质的方法,不过,我不用黑洞。”
反对者的这个信息引得其他采集者们很是费解。
“不用黑洞用什么?用其他的星体吗?那样的话更难控制,黑洞起码体积足够小,其他星体会因为体积的原因,导致结构不得不放大,而强度下降,如果是中子星的话,那与黑洞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不同,而且制造起来也不像黑洞那样容易。”
反对者回答,“不不不,也不用中子星,那个也太极端了,我打算用的是——引力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