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9 章 以工换炭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烧炭的期间,中间又下了两场小雪。炭窑上虽搭了棚子,但四面敞风。不刮风的时候还好,一刮风,那雪就往棚里面飘,得有一个人专门扫雪,免得雪水渗进炉里。不过,因着灶火旺,棚里比外面暖和不少,大家都爱往烧炭的棚子里跑。
为着赶时间,也因着先前烧过一回。云起没有等第一窑炭烧出来后再继续挖窑,而是一口气挖了十口窑。不过他终究没敢太冒险,所以每隔个一两天才会新烧出一口,这样前面炭窑有什么问题的,后面的也可以及时改进。果然,第一窑木炭只有半窑能用,剩下的都被烧成了炭渣。他钻进窑里瞧了半天,这才发现是其中一个出烟口堵住了。另外,窑顶上还有几条裂口,想来是漏气。知道原因后,云起立即让人去检查其它几个炭窑。中间还有一个窑烧着烧着就塌了,却是因为窑没挖好,所幸没伤着人。
等着真正烧出一窑好炭来的时候,已经是十月底的时候。这个时候,云起才发现自己有些想当然的。烧炭跟养猪养鸡做土化肥不一样,烧炭危险性高。除非是像他们这种正经的作坊,或者有懂技术的人在一边看着,不然很容易造成伤亡,关键是这个责任谁都承担不起。
左思右想后,云起再次想出了一个法子来,那就是他们这边扩大生产。另外,他们可以直接从全县收购木柴,这样就可以节约很多人力出来,挖出更多的土窑,烧出更多的木炭来。
做好决定后,云起便让暗三回去收木柴,他和冬青仍然留在了木炭坊。走的时候,云起还让他带走了一车才烧好的木炭,是给县里的慈幼局的。到义阳后,他去过一回慈幼局,将先前那个作威作福的管事给开了,另提了一个面善的老妇做管事。不过,慈幼局全凭每年县衙拨的那点子钱,那里买的起炭,这样的日子怕是只有挨冻的份。
除了让暗三去其它地方收木柴,云起还派人去附近的村子里去收。等着大家都知道他们这里需要木柴的时候,源源不断的木柴就开始往这里送,烧出来的木炭自然也多。也有那过来送木柴的问他们还招不招人烧木炭,得了准确的答复后,立马回去收拾包裹后就往这边来了。也有那学会烧炭技术后来请辞的,钱多因着得了云起的吩咐,也不难为他们,但凡来说家去的他都同意。还特意告诉人家,家去后烧木炭行,但一定要注意安全。
且说云起为了不破坏环境,又想扩大生产,所以在另外一座大些的荒山上又建了个烧炭坊。
进入十二月后,天气越发的冷了起来,市面上的炭价更是高的离谱,最差的都要十文一斤,上等的银丝炭更是卖到了一两银子一斤。云起约谈了几家卖炭的,可惜并没说通他们降价。
为了让普通民众也能用的起木炭,云起想了个法子,那就是以工换炭。出一天工,可以换三斤炭。并对外明,县衙明年不仅会继续修路,还会修水渠等工事,只要符合条件届时愿意来做工的,都可以提前与衙门签订用工契约,用做工来抵炭钱。
最先换炭的是还留在木炭坊做工的工人,这些人大多出身微寒,家里多舍不得也买不起木炭。闻听可以以工换木炭,不少人找到钱多表示不要工钱,想着换些炭送回家里去。钱多问过云起后,答应允许每个人先换七天的炭,另外每人再多给几斤炭渣。若是日后有多的炭,可以再给他们换些。
就这,大家伙也高兴的不得了。为免耽误上工,钱多给他们排了班,轮着各放了一天假,方便他们把换来的炭送回家去。至于县里其他人,刚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大家伙都有些懵。等着下过一场雪后,有见家里老人冻的受不了的,就跑到衙门问这消息是不是真的。等着他哆哆嗦嗦的签了契书,悄悄背着十几斤木炭归了家后,大家才知道这消息是真的。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个,但凡冷的受不了又没钱买炭的,不少都跑去县衙换炭。为了让更多人的能有炭过冬,云起设定了一个上限,那就是一个工最多能换十天的炭。就这,每日里几千斤炭押往县衙,没多少时间就会变成了厚厚的一摞契纸。
这中间,有那才得了木炭,家去路上却被人打劫的,也有那跑到别人家去偷炭的。为此,县衙抓了不少人回来,还派衙役到县里各处巡逻。至于离的远的,只能让他们家去的时候结伴而归。
更有那外地商人,先是找云起想着高价买炭,被云起拒绝了后,又想着从换炭人手中买炭卖往其它地方赚差价。云起管过几回,还抓了几个炭贩子,更将先前统计到的冻死人数公之于众,还是抵不住有些人偷偷卖了换来的炭。对于这些非要作死的人,云起也没再管就是。
一直到腊月二十九,木炭坊才停了工。因着不知明春的天气,云起也没将炭棚拆了,想着再看看再说。
…
腊月二十这一日,县城南边的一座院子里,一个十五岁的少年背着个麻布袋子从外走了进来。
“大郎,你,你换到炭呢?”一个佝偻着身子的老妪站在门边问。
“阿婆你快到屋里去,外面冷。”张大郎拍了拍头上和身上的雪道。
“不是说你年级小不给换吗?”老妪有些疑惑的问。
“阿婆,你忘了,昨日是我生日,我今个就满十四岁了。这下好了,有了这些炭,加上家里的那些柴,这个年总算能捱过去。”张大郎说着看了看屋外的大雪。前个的雪还没化,今个就又开始下起来了。
“都怪我这老婆子没用,你还这么小,就得撑起这个家。”老妪说着重重咳嗽了起来。
“阿婆,你别太担心。我听人说了,说是早前修路的时候,也有跟我一般大的乞儿做工。别人能做的,我怎么就做不得。”张大郎安慰他道。
“要是我也有十四就好了,这样我们就可以多换点炭回来了。”一个小豆丁从里屋跑出来道。
“你怎么跑出来了,小心着凉了,快去榻上躺着去。”张大郎一把抱起张小郎道。
正说着话,屋外就有人敲门。
“谁啊?”老妪朝屋外喊了一嗓子道。
“阿婆,我去瞧瞧。”张大郎将张小郎放在地上道,这就跑去开门了。
门方打开,就见屋檐下站着个书生,身后还跟着两个衙役,两衙役后面还有一辆牛车。牛车上装着满满的东西,被一张大大的油布给遮住了。
“张庄?”那书生抬头问他道。
“是。”张大郎老老实实的回了一声。
书生没再看他,却是朝其中一个衙役点了点头,那衙役当即掀开了油布,从里面抽出了些炭来称。等他称好后,就将装木炭的筐递给了张大郎,“炭拿去,筐子得还我。”
“这?”张大郎有些疑惑的看着那书生,实在是那衙役瞧着凶。
“明府有令,但凡家无成年劳力且只剩孤寡老弱者,每家可得十斤炭,细点烧,捱过最冷的那几天就好了。”书生笑着道。他们是云起从县学请来帮忙的,忙活一天也能得好几斤炭呢。
犹豫了一下,张大郎方道:“我,我今个就满十四岁了!”
“十四还小着呢。”书生说着就往下一家走去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网址:
烧炭的期间,中间又下了两场小雪。炭窑上虽搭了棚子,但四面敞风。不刮风的时候还好,一刮风,那雪就往棚里面飘,得有一个人专门扫雪,免得雪水渗进炉里。不过,因着灶火旺,棚里比外面暖和不少,大家都爱往烧炭的棚子里跑。
为着赶时间,也因着先前烧过一回。云起没有等第一窑炭烧出来后再继续挖窑,而是一口气挖了十口窑。不过他终究没敢太冒险,所以每隔个一两天才会新烧出一口,这样前面炭窑有什么问题的,后面的也可以及时改进。果然,第一窑木炭只有半窑能用,剩下的都被烧成了炭渣。他钻进窑里瞧了半天,这才发现是其中一个出烟口堵住了。另外,窑顶上还有几条裂口,想来是漏气。知道原因后,云起立即让人去检查其它几个炭窑。中间还有一个窑烧着烧着就塌了,却是因为窑没挖好,所幸没伤着人。
等着真正烧出一窑好炭来的时候,已经是十月底的时候。这个时候,云起才发现自己有些想当然的。烧炭跟养猪养鸡做土化肥不一样,烧炭危险性高。除非是像他们这种正经的作坊,或者有懂技术的人在一边看着,不然很容易造成伤亡,关键是这个责任谁都承担不起。
左思右想后,云起再次想出了一个法子来,那就是他们这边扩大生产。另外,他们可以直接从全县收购木柴,这样就可以节约很多人力出来,挖出更多的土窑,烧出更多的木炭来。
做好决定后,云起便让暗三回去收木柴,他和冬青仍然留在了木炭坊。走的时候,云起还让他带走了一车才烧好的木炭,是给县里的慈幼局的。到义阳后,他去过一回慈幼局,将先前那个作威作福的管事给开了,另提了一个面善的老妇做管事。不过,慈幼局全凭每年县衙拨的那点子钱,那里买的起炭,这样的日子怕是只有挨冻的份。
除了让暗三去其它地方收木柴,云起还派人去附近的村子里去收。等着大家都知道他们这里需要木柴的时候,源源不断的木柴就开始往这里送,烧出来的木炭自然也多。也有那过来送木柴的问他们还招不招人烧木炭,得了准确的答复后,立马回去收拾包裹后就往这边来了。也有那学会烧炭技术后来请辞的,钱多因着得了云起的吩咐,也不难为他们,但凡来说家去的他都同意。还特意告诉人家,家去后烧木炭行,但一定要注意安全。
且说云起为了不破坏环境,又想扩大生产,所以在另外一座大些的荒山上又建了个烧炭坊。
进入十二月后,天气越发的冷了起来,市面上的炭价更是高的离谱,最差的都要十文一斤,上等的银丝炭更是卖到了一两银子一斤。云起约谈了几家卖炭的,可惜并没说通他们降价。
为了让普通民众也能用的起木炭,云起想了个法子,那就是以工换炭。出一天工,可以换三斤炭。并对外明,县衙明年不仅会继续修路,还会修水渠等工事,只要符合条件届时愿意来做工的,都可以提前与衙门签订用工契约,用做工来抵炭钱。
最先换炭的是还留在木炭坊做工的工人,这些人大多出身微寒,家里多舍不得也买不起木炭。闻听可以以工换木炭,不少人找到钱多表示不要工钱,想着换些炭送回家里去。钱多问过云起后,答应允许每个人先换七天的炭,另外每人再多给几斤炭渣。若是日后有多的炭,可以再给他们换些。
就这,大家伙也高兴的不得了。为免耽误上工,钱多给他们排了班,轮着各放了一天假,方便他们把换来的炭送回家去。至于县里其他人,刚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大家伙都有些懵。等着下过一场雪后,有见家里老人冻的受不了的,就跑到衙门问这消息是不是真的。等着他哆哆嗦嗦的签了契书,悄悄背着十几斤木炭归了家后,大家才知道这消息是真的。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个,但凡冷的受不了又没钱买炭的,不少都跑去县衙换炭。为了让更多人的能有炭过冬,云起设定了一个上限,那就是一个工最多能换十天的炭。就这,每日里几千斤炭押往县衙,没多少时间就会变成了厚厚的一摞契纸。
这中间,有那才得了木炭,家去路上却被人打劫的,也有那跑到别人家去偷炭的。为此,县衙抓了不少人回来,还派衙役到县里各处巡逻。至于离的远的,只能让他们家去的时候结伴而归。
更有那外地商人,先是找云起想着高价买炭,被云起拒绝了后,又想着从换炭人手中买炭卖往其它地方赚差价。云起管过几回,还抓了几个炭贩子,更将先前统计到的冻死人数公之于众,还是抵不住有些人偷偷卖了换来的炭。对于这些非要作死的人,云起也没再管就是。
一直到腊月二十九,木炭坊才停了工。因着不知明春的天气,云起也没将炭棚拆了,想着再看看再说。
…
腊月二十这一日,县城南边的一座院子里,一个十五岁的少年背着个麻布袋子从外走了进来。
“大郎,你,你换到炭呢?”一个佝偻着身子的老妪站在门边问。
“阿婆你快到屋里去,外面冷。”张大郎拍了拍头上和身上的雪道。
“不是说你年级小不给换吗?”老妪有些疑惑的问。
“阿婆,你忘了,昨日是我生日,我今个就满十四岁了。这下好了,有了这些炭,加上家里的那些柴,这个年总算能捱过去。”张大郎说着看了看屋外的大雪。前个的雪还没化,今个就又开始下起来了。
“都怪我这老婆子没用,你还这么小,就得撑起这个家。”老妪说着重重咳嗽了起来。
“阿婆,你别太担心。我听人说了,说是早前修路的时候,也有跟我一般大的乞儿做工。别人能做的,我怎么就做不得。”张大郎安慰他道。
“要是我也有十四就好了,这样我们就可以多换点炭回来了。”一个小豆丁从里屋跑出来道。
“你怎么跑出来了,小心着凉了,快去榻上躺着去。”张大郎一把抱起张小郎道。
正说着话,屋外就有人敲门。
“谁啊?”老妪朝屋外喊了一嗓子道。
“阿婆,我去瞧瞧。”张大郎将张小郎放在地上道,这就跑去开门了。
门方打开,就见屋檐下站着个书生,身后还跟着两个衙役,两衙役后面还有一辆牛车。牛车上装着满满的东西,被一张大大的油布给遮住了。
“张庄?”那书生抬头问他道。
“是。”张大郎老老实实的回了一声。
书生没再看他,却是朝其中一个衙役点了点头,那衙役当即掀开了油布,从里面抽出了些炭来称。等他称好后,就将装木炭的筐递给了张大郎,“炭拿去,筐子得还我。”
“这?”张大郎有些疑惑的看着那书生,实在是那衙役瞧着凶。
“明府有令,但凡家无成年劳力且只剩孤寡老弱者,每家可得十斤炭,细点烧,捱过最冷的那几天就好了。”书生笑着道。他们是云起从县学请来帮忙的,忙活一天也能得好几斤炭呢。
犹豫了一下,张大郎方道:“我,我今个就满十四岁了!”
“十四还小着呢。”书生说着就往下一家走去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