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大洋梦起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在0世纪60年代,中国已经有了原子弹和氬弹这种摧毁能冷巨大的蚱弹,佴是,国東光有原子弹和氬弹就等子士兵只有子弹而没有拾。中国人民真正要在国际上挺直腰杆,必须要有洲际弹道导弹,才能制衡美国和苏联等超级大国的成略核成慑。1967年,著名科学東我学森提出设讨、毛斧系“圏走”,周恩来、华国锋、邛小平、叶釗其等中央领导卖施了中国当年最机舍的洲际运栽火箭武验工程……
―、1967年,中国绝密的“718工程”
“718工程”是什么?“百度”怎么解释?“谷歌”搜得到吗?神奇的无所不能的网络不能解决的问题,辞海、词典和当代科技百科呢?
要弄清楚这简单的几个字的含义,事实上并不那么简单,没有现存的史料能够直接给出完整的解释。
“718工程”是一个中国“东风5号”洲际导弹研制与全程飞行试验任务的总代号,是“两弹一星”中的“一弹”,即洲际导弹。
“718工程”是年轻的人民共和国整合全国力量从陆地跨向大洋而完成的一项宏大的国防科技试验工程。在工程执行的年代里,它是国家的最高机密。
洲际弹道导弹,有时也简称为洲际导弹。它是一种无人驾驶的无翼飞行器。它的运动特点是沿着一定的空间轨迹(即弹道)飞行,通过制导系统攻击固定的目标。根据射程远近,弹道导弹可以分为近程、中程、远程和洲际四种。洲际弹道导弹的射程一般在8000千米以上。
0世纪60—70年代,美国和苏联带着核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可以在万里以外的陆基或海基直接攻击世界陆地和海洋的任何一个目标。杜鲁门和赫鲁晓夫就拿着这个东西恐吓全世界,特别是恐吓刚刚摆脱战争灾难的中国人民。中国的国家安全整体上受到来自两个超级大国的核威慑。“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要准备打仗,打大仗,打核战争”,“备战备荒为人民”是当年家喻户晓的国防动员令。
中国人民要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人民解放军要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和人民的自由安全,必须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威慑!
要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威慑,制止核战争,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老一辈中国领导人实施的国家战略是:首先在政治上争取民族的独立,推行“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提出第三世界理论,团结世界一切被压迫的民族和人民,从道义上孤立美、苏两霸,发动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返联合国的外交攻势等等。在军事上,就是“以牙还牙”,“以核制核”,下大决心搞中国自己的原子弹和导弹。这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们从国际政治、外交和军事博弈中得到的启示。当年位居法国科学院院士、诺贝尔奖获得者约里奥居里(居里夫人的女婿,法国共产党员)也让人传话到中国,“请转告毛泽东同志,你们要反对核武器,自己就应该先拥有核武器”。
1965年8月,在中南海怀仁堂里,周恩来总理主持召开了中央专门委员会议,全国军政各界的重要领导人和科学家都在这里。会上,国防科委副主任、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作重要发言,提出了国家必须重点发展洲际导弹和建立中国海上编组调查测量船队的初步设想。这个设想的目标,就是要研制具有远程攻击能力的洲际弹道导弹,并且,这个洲际导弹还要到大洋里去试射,所以要首先建设中国的海上调查测量船队及其。
当年钱学森提出这个设想的背景是:中国已拥有的了原子弹、氢弹,却还没有洲际导弹。
国家有原子弹没有洲际导弹就等于士兵只有子弹而没有枪,不能形成反击敌人的实战能力。
在核武器的研制历史上,由科学家首先提出建议,由国家领导人来作出决策,钱学森并不是首例。在钱学森之前,还有一个大名鼎鼎美国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提出过类似的建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希特勒法西斯军队席卷欧洲,无人匹敌。希特勒的科学家们还在对铀-5或钚-9等重原子核裂变反应进行研究,这种瞬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核武器,就是原子弹。原子弹是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迅速应用到军事上的一个突出的例子。爱因斯坦是一个大物理学家,对世界核物理领域的研究进展以及控制在希特勒手中的技术十分担忧,他出于对人类命运的极大关注,写信建议美国总统,务必抢在德国之前制造出原子弹。199年8月日,这封签有爱因斯坦大名的书信得到了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力罗斯福的重视。这就成就了后来震惊世界的美国“曼哈顿计划”,美国成为地球上第一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
钱学森的这项建议,也如同爱因斯坦一样“走运”。周恩来总理认真地听完钱学森的发言后,心情十分兴奋。他认为中国要争取到真正的和平,不被动挨打,不仅应该有原子弹,氢弹,还必须要有洲际导弹。会议结束时,他把钱学森这个设想责成国防科学工业委员会会同钱学森等科学家提出的。
中国就是从这次怀仁堂的会议开始,迈开了向太空、向大洋进军的步伐!
从技术上说,发展洲际弹道导弹首先需要研制大推力的运载火箭。但是有了大推力的运载火箭,并不等于就有了洲际导弹。洲际导弹和运载火箭是一对孪生兄弟。洲际导弹的动力系统造价昂贵,一般不带常规的弹头,而是带核弹头。也就是说洲际导弹是由核武器加上大推力运载火箭而合成的具有远程核威慑力的战略武器。
洲际导弹是能够将核武器弹头准确地“运载”到打击目标的攻击性武器,要使这种武器有实战的性能,有准确的命中率,必须进行运载火箭发射的全程飞行试验。而进行洲际导弹的全程飞行试验最基本的条件就是组建一支远洋编组调查测量船队和护航舰队,以能够顶住各国军事压力,到公海上去调查、测量导弹运行的各种数据和打捞数据舱。
这对于当年中国所拥有的科技能力来讲,真是一个比梦还要虚幻的设想,是一般的科学家连边儿都不敢碰的事!
但是历尽千辛万苦、千回百折从美国回来,一直在毛泽东、周恩来关怀下,投身于中国国防尖端科学领域的钱学森却不是在做梦。
我国于1964年成功地爆炸原子弹后,紧接着就开始了原子弹和导弹的合成试验,钱学森一直是这项工作的技术总负责人。1966年10月7日,我国在西部地区成功进行了“两弹”合一的导弹核武器试验。这个试验是由“东风号”的运载火箭加上核弹头后发射进行的,按照业内流行的行话是“真刀真枪地干了”。这次试验非常成功,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得到这个消息后都乐得合不拢嘴。他们共同的潜台词是:不管你苏联在中苏边境、中蒙边境有多少兵力,你打我时,我也能够打你。你打核弹过来,我也打核弹过去!当年苏联在中苏、中蒙边境陈兵百万,边界形势十分紧张,“东风号”带核弹头的导弹试验成功,对制止苏联有可能的人侵起了很大的作用。
“东风号”是一种近中程运载火箭,可以攻击1000千米以外的目标。火箭的总设计师是国防部原第五研究院的火箭发动机专家任新民。这位在他84岁时由国务院授予“两弹元勋”
勋章的科学家,就是我国大推力火箭的第一个设计者,也是唯一一个从“东风1号”到“东风5号”系列运载火箭发动机的主要设计者。他在完成试射“东风号”导弹后,就着手研制更大推力的“东风号”运载火箭发动机了。“东风号”运载火箭发动机在1970年成功地运载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但是洲际导弹的火箭比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火箭推力还要大得多,起飞时的重量要达到00吨以上。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又一次给“超级大国”提了个醒:中国的核武器研制进展比一些欧洲国家都要快,不可小视!
从原子弹到氢弹,有非常复杂的原理设计、研制及实验等一系列科技攻关过程。这个过程,美国用了7年零4个月的时间,苏联用了4年,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而中国只用了年零8个月,赶到了法国前面,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氢弹的国家。
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主持人是邓稼先、朱光亚等。氢弹空爆成功后,时任国防科委导弹第五研究院院长的王秉璋与钱学森、任新民等科学家们主持研制的“东风4号”导弹,也不断地传来各项试验成功的好消息。
从“东风号”到“东风号”个射程的大跨越,“东风号”系列的运载火箭是大推力运载火箭,就是我们现在讲的中程导弹的火箭发动机。
随着“东风4号”大推力的运载火箭试验成功,由运载火箭与原子弹或氢弹组成、具有远程威慑力的“东风5号”洲际弹道导弹的地面分系统试验,在钱学森、任新民等科学家的攻关下也紧锣密鼓地在中国内地西北、西南和东北进行着。科学家们为了检验大推力的运载火箭的远程运载能力,在西北有限的幅员内,还进行了“拉高”飞行试验并获得成功,从洲际导弹本身的技术性能来讲,只差全程飞行试验了。钱学森正是在掌握了中国导弹技术发展进程之后,才敢做这个梦的。
1967年7月,国防科委按照周总理的指示做出了发展洲际导弹和建立海上编组调查测量船队的计划,邀请总参谋部、海军、中国科学院以及有关工业部门和有关研究机构,对这项工作进一步作了研究论证,提出了建造编组远洋调查测量船舶的研制计划。7月18日,这份计划上报到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周总理手中。
这时,一个扭转中国国际形象、呈现大国地位的决策一“东风5号”洲际弹道导弹全程飞行试验,在中国最高权力层酝酿成熟。这个工程的核心目标就是要到大洋上去进行“东风5号”洲际弹道导弹的全程飞行试验。
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正式圈阅批准实施这个宏大的工程计划。这就是中国0世纪70年代在“两弹一星”工程中重点明确指向发展洲际弹道导弹的系统工程,代号为“718工程”取国防科委上报日期作为工程的秘密代号)。
从已经解秘的资料来看,“718工程”当时在整个“两弹一星”工程中是一个相对独立,且有最高指挥级别的国防尖端科学系统攻关工程。这项工程一开始就由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的中央专门委员会领导,重大行动都是周总理亲自组织指挥。
中央专门委员会是中共中央为了强有力地领导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而设立的一个高层协调组织。初期称为中央专委,196年11月17日由国家主席刘少奇同志在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宣布成立,周恩来总理任主任委员,成员来自军政各个部门,有贺龙、李富春、***、薄一波、陆定一、聂荣臻、罗瑞卿、赵尔陆、张爱萍、王鹤寿、刘杰、孙志远、段君毅、高扬等15人组成。1965年月日,中共中央决定发展导弹后,指示中央专委不仅要管原子弹,也要管导弹。中央15人专委要扩大成员,并改称为中央专门委员会。增加的委员人选里,有余秋里、王诤、邱创成、方强、王秉璋、袁宝华、吕东。此后,中央专门委员会,成为中央领导国防尖端事业的最高决策机构。到1976年以后,这个中央专门委员会又由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等负责,涉及到全国5个部、委、局,1100多个单位,数十万名工程技术人员和人民解放军是建国以来涵盖面最大、关联度最广的一个高度机密的专业组织机构。
国防科委计划中的“718工程”为8年目标。实施中的“718工程”包括了组建“向阳红五号”船远洋调查船,实施靶场调查和落区选择,进行各种靶场仪器设备的研制与试验,建造“远望”号系列远洋测量船、“向阳红10号”船远洋调查船、“大江”级远洋打捞救生船、“福清”级大型油水补给舰、远洋拖船、“051”型导弹驱逐舰等。
二、洲际导弹试验把中国的战略视野延伸到大洋中国运载火箭的全程飞行试验为什么要选择大洋呢?
科学家们认为:战略导弹的试验非常复杂。从试验程序上分,一般要进行元器件地面试验,然后进行飞行试验。在飞行过程中的试验,一般又分为部分射程试验和全程飞行试验。部分射程飞行试验主要对导弹各分系统进行试验鉴定,如发动机、制导系统、弹体结构和气动外形,并考核单向技术,如级间分离、头体分离、程序控制、高空点火等。而全程飞行试验是在完成大量的部分射程试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它不仅对各个分系统要进行各种技术考核和试验,而且要考验全系统,要求有足够的空间距离来完成这些考核和试验,同时也是洲际导弹定型并使其拥有威慑力的一个重要条件和基本标志,是整个导弹飞行试验的最高潮。洲际导弹的试验距离应在8000千米至14000千米,这个跨距是中国内地无论从哪里作为起点,都是无法达到的。世界上当时拥有洲际导弹的美国和苏联,也没有这么大跨度的陆域,而是把试验的一端放在海上或大上。
美国于0世纪50年代初就开始了战略导弹的靶场建设,共建设了东西两个海上靶场。东靶场在大西洋,西靶场在太平洋。
美国东靶场的首区(即发射区)在美国东海岸的佛罗里达州的卡纳维拉尔角,这是美国现在著名的航天中心。美国的飞航式导弹、中程导弹和洲际导弹以及后来的航天飞行器都是在这里发射的。洲际导弹的落区(即靶区)选择在大西洋的阿森匈岛附近海域,距离美国的卡纳维拉尔角空间距离约为8000千米,美国“宇宙神”、“大力神”、“民兵”等洲际导弹的全程飞行试验都在这一海域进行。有时为了取得最大射程,就可把落点延伸到印度洋好望角以东。
美国的洲际导弹靶场设定比中国有绝对的优势条件。美国的洲际导弹从首区、航区到落区,几乎都有自己管辖、控制的岛屿,跟踪测量设备就安装在沿途这些岛屿上,技术上相对简单,安装管理也十分方便,对落区的水文气象和地球物理要素的测定也不需要花费很大的努力。西靶场的首区在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的范登堡空军基地,落区则选择在太平洋的中途岛、威克岛、夸加林群岛、关岛等附近的海域。这些岛屿也大都由美国管辖或美国控制,便于建设各种测量设施,距离美国西海岸大都8000千米以上。在太平洋埃尼威托克岛环礁上的洲际导弹落区,还可以采用浅水区的基阵声呐系统测定导弹落点位置,经济上十分节省,军事上不受别国侵扰,政治上也不受别国干涉。等于在自己国家的领土上完成一项核试验。位于太平洋中部马绍尔群岛的夸加林环礁导弹试验场则是美国弹道导弹和反弹道导弹的主要试验场。它建立于1959年,整个环礁由100多个小岛组成,整个靶场共占用15个岛,其中11个岛屿上设有相关的重要仪器设备。作为模拟实战条件下对导弹防御系统和战略进攻导弹进行试验鉴定的基地,这里建有高度模拟实战条件的反导发射阵地,并配备了先进的电子和光学测量设备。它是美国洲际弹道导弹和潜射对地导弹试验的主要弹着区,还是美国唯一进行反导武器系统综合试验和进行反导武器系统作战训练的基地,此外它也是美国外层空间防御前线的前哨基地。196年7月,该导弹试验场进行了世界首次反导试验,用一枚“奈基宙斯”反弹道导弹拦载从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的洲际导弹。美国“和平使者”、“民兵-”、“大力神”、“三叉戟”等洲际导弹都在这里进行过试验。美国布什总统上台后大肆张罗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也是从这里迈开了第一步。
1946—196年,美国在马绍尔群岛西北部的比基尼环礁和埃尼威托克环礁上进行了数十次大气层核爆炸试验。195年11月1日,美国在太平洋名为比基尼普通的珊瑚小岛上,进行了首次氢弹原理实验。196年11月11日,美国在埃尼威托克环礁上进行了代号为“迈克”的首次氢弹试验。氢弹在钢架上起爆后,放置钢架的小岛在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中沉人太平洋深处。这颗氢弹的爆炸威力非常大,比投掷在日本广岛的“小男孩”原子弹威力大500音以上,冲击力将环礁炸成了一个深50米、直径000米的巨坑。
苏联在0世纪50年代、60年代也建立了两个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的大洋靶场,都建立在太平洋公海上。第一靶场在西半球的赤道附近,距离发射首区1000~15000千米;第二靶场在太平洋180度日界线附近的北半球中纬度海域,距离发射首区7000~9000千米。苏联的两个洲际导弹试验靶场都没有建设在太平洋的岛屿上。这与苏联在太平洋没有控制的岛屿有关,与中国的情形有部分的相似。
作为一种威慑力极强的武器试验,即使不像美国那样作实战的试验,也不可能在任何一个主权国家境内进行,中国在境外又没有控制的岛屿和陆地,因此,中国的洲际导弹靶场必须在公海大洋,别无选择。
我国主要的运载火箭发射场在甘肃的酒泉和四川的西昌,以钱学森为首的科学家,以这两个点作为圆心,在世界地图上画半径超过10000千米的大圆时,大圆所经过的大洋是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而北冰洋的寒冷气候和浮冰海域不适合作为试验靶场。从纯地理因素上分析,能够让中国做出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落区选择的大洋是太平洋和印度洋。
洲际导弹的大洋试验给跟踪测量、站位的布局、远洋通讯指挥、特别是落区的地球物理测量和水文气象调查带来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技术问题。它一点儿也没有在陆地上做这些事情直观、方便和节省。即使美国和苏联进行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时,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进行了长时间的建设准备。
中国则异常艰难,而且由于当时的经济技术水平所限和海军弱小,必须比美国和苏联花更大的人力物力,冒更大的政治和军事风险。除了做洲际导弹落区本身的技术建设外,要必须与沿途和导弹落区周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有必需的境外港可供远航船舶燃料、生活物资的补给和安全应急救援,还要有武力警戒保卫的准备。一个方圆几百平方千米的小小的洋面靶场,在小比例尺的海图上只是一个铅笔头那样大的点,对于当年的中国来说,就需要举全国之力,需要按一个大国防系统工程来规划,甚至每一次调查船队的远航都是一次政治冒险和军事冒险,都得经过层层审批,最后由中共中央主席“圈定”才能出发。
“718工程”是在0世纪60—70年代我国若干个富有创造力的国防尖端工程中,唯一一个由大陆跨向大洋的工程计划,中国人向大洋的跨越,是由战略导弹试验逼出来的。
三、第一方案:挺进南印度洋
一个绝密的国防工程,主要是中国军方在掌控运行着,大洋又不是中国军人的,到哪儿去进行这种试验?
从地理条件上看,太平洋是中国最方便进出的大洋。中国能够在太平洋进行战略武器的试验吗?
通商和航海是全人类的自由,即使在积贫积弱的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中国的商船队进出日本与台湾之间的宫古海峡,台湾与菲律宾之间的巴士海峡也没有阻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朝鲜战争时期,也有中国的商船队进出太平洋。商业意义的国际航行自由,历史上是中国人开启的,对世界其他国家也没有阻碍。世界已进人全球化时代,海洋的通商作用更受国际法保护。
太平洋是我国当面的大洋,我国大陆的气候深受太平洋的影响,太平洋的北赤道海洋环流进人我国的南海和东海甚至黄海,对我国近海的气候和生物、生态也产生重大的影响。中国陆地版图上东部地区的雨水,几乎都是从太平洋上空过来的。
但军事安全意义上的太平洋,毛泽东在195年视察海军舰艇部队时略带忧虑的评论是“太平洋上不太平”。头号海上霸权国家一美国,在太平洋有第七舰队和第三舰队,主要的太平洋岛屿都被美国控制或者占领。1967年,美国正处在越南战争期间,中国政府声援越南人民的抗美美国上军事上对。中国的际船队和测量船队,若是在未取得美国政府允许或军方默契的条件下进人太平洋,尽管是在有航行自由权的国际公海,也存在着巨大的政治风险和军事。中国美国的际美国不可能袖手旁观。这是一个稍有常识的中国人或美国人都能做出的判断。若干年后出现的美国强行搜查我“银河号”货轮事件和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的事件,足以证明当年中国高层对美国真实战略意图的判断不是杞人忧天。
另一个在太平洋拥有与美国分庭抗礼的大国是苏联。当年我们称苏联为社会帝国主义。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在中苏、中蒙边境外陈兵百万,1969年苏军人侵珍宝岛,发生了两国边境冲突事件。我国向太平洋试射洲际导弹,是苏联的太平洋舰队力量所及的海域,他们不会也不可能给中国好脸色,甚至对于中国人来说可能比美国人更加难以把握。
军事意义上进出太平洋,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指标。美国能随便进出,苏联也能随便进出。中国的武装力量要进出,要看美国人同不同意,看苏联人同不同意。中国人在太平洋,没有海权。中国人的太平洋海权,自从明朝规模宏大的七下西洋停止,明末清初开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海禁”之后就丧失了。
美国海权理论家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提出过一个著名概念,即海权,就是一个国家利用海洋和控制海洋的总体能力。他认为“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马汉的海权应该包括海上军事力量和非军事力量。前者包括所拥有的舰队,包括附属的基地、港等各种设施,后者则包括以海外贸易为核心的,和海洋相关的附属机构及其能力,也就是国家海洋经济力量的总和。从物质形态上来说,海权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在海洋上的综合实力。海权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强大的海军。
中国没有强大的海军,去不了太平洋。中央专门委员会负责靶场选址的将军和科学家们作难了,中国试验的洲际导弹只能打向印度洋了。
从酒泉首区跨越8000千米以上空间距离的是南印度洋马达加斯加及毛里求斯以东偏北的海域。这里有处于中印度洋海岭的一片浅海区,当年中国的远洋航海定位技术和导弹轨道参数测量技术都非常落后。从国内当时拥有的技术出发,需要寻找一片浅海区作为导弹靶场,中印度海岭的这片浅海在一般地图上看近似符合我国当时的调查和测量技术条件。沿途又是南中国海和东南亚国家,没有针锋相对的军事势力干扰,便于在政治上、外交上和军事上展开“拳脚”。南印度洋的西海岸是非洲国家,当年我国正援助非洲国家建设坦桑尼亚至赞比亚的铁路,与许多非洲国家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中国考察船队进人印度洋万一有不可预见的紧急事件,可就近找非洲朋友帮助。这就是“718工程”启动时最先的洲际导弹靶场选址指向一南印度洋。
四、“天”上掉进王府井小楼的“导弹工程”
1969年7月日,位于北京市长安街王府井路的一幢5层的小楼上,国家海洋局接到了一项重大任务。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彭绍辉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部署,将“718工程”中的靶场选址和远洋水文气象保障工作交给国家海洋局完成。这项任务包括洲际导弹试验海域的选定以及试验海域、相关航线水文气象的保障等。中央军委还批准成立了“718工程”水文气象保障领导小组,彭副总长担任组长,新任的国家海洋局局长沈振东担任副组长。
“天”上掉下来一—“导弹也是一项顶天的责任。
此时,沈振东担任国家海洋局局长的任命没有下来,但他已深深地感到“718工程”的重要。他回到局里,调集了各路精兵强将,组成了跨部门的“718”办公室,把“718工程”确定为国家海洋局的一号绝密工程。不论是工作计划安排,还是船舶工程、物资人事调动,统统由局长亲自来抓。
国家海洋局是1964年7月日经第二届全国人大14次会议批准成立的国务院直属机构,由海军代管,主要人员由现役军人和部分海洋工程技术人员组成,执行的任务主要是近海调查、监测和科学研究,目的是为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服务。我国1958年公布了1海里领海线的声明,国家海洋局初创时期的海洋调查,大部分没有超过1海里范围。
国家海洋局成立时就比照海军三个舰队的模式,在青岛建立了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在宁波(后迁往上海)建立了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在广州建立了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
还分别在大连、天津、青岛、杭州、厦门等沿海城市建立了海洋研究所和情报资料中心。第一任国家海洋局局长齐勇是长征途中敢打敢拼的四方面军“军官敢死队”队长。他于1964年4月由海军南海舰队副司令员调任国家海洋局局长。
国家海洋局的初期工作中主要开展了近海、近岸的断面海洋调查,其目的是为海军和地方经济建设查清海上的地理环境要素,用专业的手段向国家说明哪里的海域可以做潜艇训练区,哪里的海域可以养殖,哪些海岸可以开发港等等。主要的专业调查工具是从海军各舰队接收下来的一批旧的登陆艇、拖船和扫雷舰,最大吨位不超过800吨。
洲际导弹靶场的选址调查是大洋调查工程,一般都把弹着点设计在距离发射中心的10000千米以外。中国在0世纪70年代之前,对大洋的水文气象乃至水道测量都是空白,调查海域从未有中国调查船涉足过,甚至连基本的航行海图都没有。洲际导弹靶场设计所需的许多调查项目也是中国人从未做过的。中国进人大洋选址调查的船只,沿途还要经过多个国家和地区,海情复杂,航途艰险,未知因素大过可知条件。而且当时最大的问题是:国家海洋局根本就没有能够进人远洋的海洋调查船,也没有适应完成“718工程”远洋考察和试验任务的专业技术人员。
中国的“718工程”是毛泽东主席的大决策,是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抓的大工程。这个当年的国家体制优势成就了初创时期的国家海洋局,也成就了中国的洲际导弹。
国家海洋局当年的困难通过彭绍辉副总长反映到中央军委和国务院后,得到周总理的大力支持。在周总理的亲自组织下,一个涉及到中央十多个部委局、全国几十所院校、海军、空军、陆军十几个基层单位和全国0多个省市的人力及技术资源的整合行动付诸实施。
当年处于初创时期,地处广州近郊的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幸运地成为了中国洲际导弹大洋靶场选址的前进基地。一栋从广州市公安局接收下来的四层平顶小楼,开始演绎起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也是最神秘的大洋探险故事。(未完待续)
在0世纪60年代,中国已经有了原子弹和氬弹这种摧毁能冷巨大的蚱弹,佴是,国東光有原子弹和氬弹就等子士兵只有子弹而没有拾。中国人民真正要在国际上挺直腰杆,必须要有洲际弹道导弹,才能制衡美国和苏联等超级大国的成略核成慑。1967年,著名科学東我学森提出设讨、毛斧系“圏走”,周恩来、华国锋、邛小平、叶釗其等中央领导卖施了中国当年最机舍的洲际运栽火箭武验工程……
―、1967年,中国绝密的“718工程”
“718工程”是什么?“百度”怎么解释?“谷歌”搜得到吗?神奇的无所不能的网络不能解决的问题,辞海、词典和当代科技百科呢?
要弄清楚这简单的几个字的含义,事实上并不那么简单,没有现存的史料能够直接给出完整的解释。
“718工程”是一个中国“东风5号”洲际导弹研制与全程飞行试验任务的总代号,是“两弹一星”中的“一弹”,即洲际导弹。
“718工程”是年轻的人民共和国整合全国力量从陆地跨向大洋而完成的一项宏大的国防科技试验工程。在工程执行的年代里,它是国家的最高机密。
洲际弹道导弹,有时也简称为洲际导弹。它是一种无人驾驶的无翼飞行器。它的运动特点是沿着一定的空间轨迹(即弹道)飞行,通过制导系统攻击固定的目标。根据射程远近,弹道导弹可以分为近程、中程、远程和洲际四种。洲际弹道导弹的射程一般在8000千米以上。
0世纪60—70年代,美国和苏联带着核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可以在万里以外的陆基或海基直接攻击世界陆地和海洋的任何一个目标。杜鲁门和赫鲁晓夫就拿着这个东西恐吓全世界,特别是恐吓刚刚摆脱战争灾难的中国人民。中国的国家安全整体上受到来自两个超级大国的核威慑。“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要准备打仗,打大仗,打核战争”,“备战备荒为人民”是当年家喻户晓的国防动员令。
中国人民要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人民解放军要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和人民的自由安全,必须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威慑!
要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威慑,制止核战争,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老一辈中国领导人实施的国家战略是:首先在政治上争取民族的独立,推行“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提出第三世界理论,团结世界一切被压迫的民族和人民,从道义上孤立美、苏两霸,发动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返联合国的外交攻势等等。在军事上,就是“以牙还牙”,“以核制核”,下大决心搞中国自己的原子弹和导弹。这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们从国际政治、外交和军事博弈中得到的启示。当年位居法国科学院院士、诺贝尔奖获得者约里奥居里(居里夫人的女婿,法国共产党员)也让人传话到中国,“请转告毛泽东同志,你们要反对核武器,自己就应该先拥有核武器”。
1965年8月,在中南海怀仁堂里,周恩来总理主持召开了中央专门委员会议,全国军政各界的重要领导人和科学家都在这里。会上,国防科委副主任、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作重要发言,提出了国家必须重点发展洲际导弹和建立中国海上编组调查测量船队的初步设想。这个设想的目标,就是要研制具有远程攻击能力的洲际弹道导弹,并且,这个洲际导弹还要到大洋里去试射,所以要首先建设中国的海上调查测量船队及其。
当年钱学森提出这个设想的背景是:中国已拥有的了原子弹、氢弹,却还没有洲际导弹。
国家有原子弹没有洲际导弹就等于士兵只有子弹而没有枪,不能形成反击敌人的实战能力。
在核武器的研制历史上,由科学家首先提出建议,由国家领导人来作出决策,钱学森并不是首例。在钱学森之前,还有一个大名鼎鼎美国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提出过类似的建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希特勒法西斯军队席卷欧洲,无人匹敌。希特勒的科学家们还在对铀-5或钚-9等重原子核裂变反应进行研究,这种瞬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核武器,就是原子弹。原子弹是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迅速应用到军事上的一个突出的例子。爱因斯坦是一个大物理学家,对世界核物理领域的研究进展以及控制在希特勒手中的技术十分担忧,他出于对人类命运的极大关注,写信建议美国总统,务必抢在德国之前制造出原子弹。199年8月日,这封签有爱因斯坦大名的书信得到了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力罗斯福的重视。这就成就了后来震惊世界的美国“曼哈顿计划”,美国成为地球上第一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
钱学森的这项建议,也如同爱因斯坦一样“走运”。周恩来总理认真地听完钱学森的发言后,心情十分兴奋。他认为中国要争取到真正的和平,不被动挨打,不仅应该有原子弹,氢弹,还必须要有洲际导弹。会议结束时,他把钱学森这个设想责成国防科学工业委员会会同钱学森等科学家提出的。
中国就是从这次怀仁堂的会议开始,迈开了向太空、向大洋进军的步伐!
从技术上说,发展洲际弹道导弹首先需要研制大推力的运载火箭。但是有了大推力的运载火箭,并不等于就有了洲际导弹。洲际导弹和运载火箭是一对孪生兄弟。洲际导弹的动力系统造价昂贵,一般不带常规的弹头,而是带核弹头。也就是说洲际导弹是由核武器加上大推力运载火箭而合成的具有远程核威慑力的战略武器。
洲际导弹是能够将核武器弹头准确地“运载”到打击目标的攻击性武器,要使这种武器有实战的性能,有准确的命中率,必须进行运载火箭发射的全程飞行试验。而进行洲际导弹的全程飞行试验最基本的条件就是组建一支远洋编组调查测量船队和护航舰队,以能够顶住各国军事压力,到公海上去调查、测量导弹运行的各种数据和打捞数据舱。
这对于当年中国所拥有的科技能力来讲,真是一个比梦还要虚幻的设想,是一般的科学家连边儿都不敢碰的事!
但是历尽千辛万苦、千回百折从美国回来,一直在毛泽东、周恩来关怀下,投身于中国国防尖端科学领域的钱学森却不是在做梦。
我国于1964年成功地爆炸原子弹后,紧接着就开始了原子弹和导弹的合成试验,钱学森一直是这项工作的技术总负责人。1966年10月7日,我国在西部地区成功进行了“两弹”合一的导弹核武器试验。这个试验是由“东风号”的运载火箭加上核弹头后发射进行的,按照业内流行的行话是“真刀真枪地干了”。这次试验非常成功,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得到这个消息后都乐得合不拢嘴。他们共同的潜台词是:不管你苏联在中苏边境、中蒙边境有多少兵力,你打我时,我也能够打你。你打核弹过来,我也打核弹过去!当年苏联在中苏、中蒙边境陈兵百万,边界形势十分紧张,“东风号”带核弹头的导弹试验成功,对制止苏联有可能的人侵起了很大的作用。
“东风号”是一种近中程运载火箭,可以攻击1000千米以外的目标。火箭的总设计师是国防部原第五研究院的火箭发动机专家任新民。这位在他84岁时由国务院授予“两弹元勋”
勋章的科学家,就是我国大推力火箭的第一个设计者,也是唯一一个从“东风1号”到“东风5号”系列运载火箭发动机的主要设计者。他在完成试射“东风号”导弹后,就着手研制更大推力的“东风号”运载火箭发动机了。“东风号”运载火箭发动机在1970年成功地运载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但是洲际导弹的火箭比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火箭推力还要大得多,起飞时的重量要达到00吨以上。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又一次给“超级大国”提了个醒:中国的核武器研制进展比一些欧洲国家都要快,不可小视!
从原子弹到氢弹,有非常复杂的原理设计、研制及实验等一系列科技攻关过程。这个过程,美国用了7年零4个月的时间,苏联用了4年,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而中国只用了年零8个月,赶到了法国前面,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氢弹的国家。
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主持人是邓稼先、朱光亚等。氢弹空爆成功后,时任国防科委导弹第五研究院院长的王秉璋与钱学森、任新民等科学家们主持研制的“东风4号”导弹,也不断地传来各项试验成功的好消息。
从“东风号”到“东风号”个射程的大跨越,“东风号”系列的运载火箭是大推力运载火箭,就是我们现在讲的中程导弹的火箭发动机。
随着“东风4号”大推力的运载火箭试验成功,由运载火箭与原子弹或氢弹组成、具有远程威慑力的“东风5号”洲际弹道导弹的地面分系统试验,在钱学森、任新民等科学家的攻关下也紧锣密鼓地在中国内地西北、西南和东北进行着。科学家们为了检验大推力的运载火箭的远程运载能力,在西北有限的幅员内,还进行了“拉高”飞行试验并获得成功,从洲际导弹本身的技术性能来讲,只差全程飞行试验了。钱学森正是在掌握了中国导弹技术发展进程之后,才敢做这个梦的。
1967年7月,国防科委按照周总理的指示做出了发展洲际导弹和建立海上编组调查测量船队的计划,邀请总参谋部、海军、中国科学院以及有关工业部门和有关研究机构,对这项工作进一步作了研究论证,提出了建造编组远洋调查测量船舶的研制计划。7月18日,这份计划上报到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周总理手中。
这时,一个扭转中国国际形象、呈现大国地位的决策一“东风5号”洲际弹道导弹全程飞行试验,在中国最高权力层酝酿成熟。这个工程的核心目标就是要到大洋上去进行“东风5号”洲际弹道导弹的全程飞行试验。
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正式圈阅批准实施这个宏大的工程计划。这就是中国0世纪70年代在“两弹一星”工程中重点明确指向发展洲际弹道导弹的系统工程,代号为“718工程”取国防科委上报日期作为工程的秘密代号)。
从已经解秘的资料来看,“718工程”当时在整个“两弹一星”工程中是一个相对独立,且有最高指挥级别的国防尖端科学系统攻关工程。这项工程一开始就由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的中央专门委员会领导,重大行动都是周总理亲自组织指挥。
中央专门委员会是中共中央为了强有力地领导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而设立的一个高层协调组织。初期称为中央专委,196年11月17日由国家主席刘少奇同志在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宣布成立,周恩来总理任主任委员,成员来自军政各个部门,有贺龙、李富春、***、薄一波、陆定一、聂荣臻、罗瑞卿、赵尔陆、张爱萍、王鹤寿、刘杰、孙志远、段君毅、高扬等15人组成。1965年月日,中共中央决定发展导弹后,指示中央专委不仅要管原子弹,也要管导弹。中央15人专委要扩大成员,并改称为中央专门委员会。增加的委员人选里,有余秋里、王诤、邱创成、方强、王秉璋、袁宝华、吕东。此后,中央专门委员会,成为中央领导国防尖端事业的最高决策机构。到1976年以后,这个中央专门委员会又由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等负责,涉及到全国5个部、委、局,1100多个单位,数十万名工程技术人员和人民解放军是建国以来涵盖面最大、关联度最广的一个高度机密的专业组织机构。
国防科委计划中的“718工程”为8年目标。实施中的“718工程”包括了组建“向阳红五号”船远洋调查船,实施靶场调查和落区选择,进行各种靶场仪器设备的研制与试验,建造“远望”号系列远洋测量船、“向阳红10号”船远洋调查船、“大江”级远洋打捞救生船、“福清”级大型油水补给舰、远洋拖船、“051”型导弹驱逐舰等。
二、洲际导弹试验把中国的战略视野延伸到大洋中国运载火箭的全程飞行试验为什么要选择大洋呢?
科学家们认为:战略导弹的试验非常复杂。从试验程序上分,一般要进行元器件地面试验,然后进行飞行试验。在飞行过程中的试验,一般又分为部分射程试验和全程飞行试验。部分射程飞行试验主要对导弹各分系统进行试验鉴定,如发动机、制导系统、弹体结构和气动外形,并考核单向技术,如级间分离、头体分离、程序控制、高空点火等。而全程飞行试验是在完成大量的部分射程试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它不仅对各个分系统要进行各种技术考核和试验,而且要考验全系统,要求有足够的空间距离来完成这些考核和试验,同时也是洲际导弹定型并使其拥有威慑力的一个重要条件和基本标志,是整个导弹飞行试验的最高潮。洲际导弹的试验距离应在8000千米至14000千米,这个跨距是中国内地无论从哪里作为起点,都是无法达到的。世界上当时拥有洲际导弹的美国和苏联,也没有这么大跨度的陆域,而是把试验的一端放在海上或大上。
美国于0世纪50年代初就开始了战略导弹的靶场建设,共建设了东西两个海上靶场。东靶场在大西洋,西靶场在太平洋。
美国东靶场的首区(即发射区)在美国东海岸的佛罗里达州的卡纳维拉尔角,这是美国现在著名的航天中心。美国的飞航式导弹、中程导弹和洲际导弹以及后来的航天飞行器都是在这里发射的。洲际导弹的落区(即靶区)选择在大西洋的阿森匈岛附近海域,距离美国的卡纳维拉尔角空间距离约为8000千米,美国“宇宙神”、“大力神”、“民兵”等洲际导弹的全程飞行试验都在这一海域进行。有时为了取得最大射程,就可把落点延伸到印度洋好望角以东。
美国的洲际导弹靶场设定比中国有绝对的优势条件。美国的洲际导弹从首区、航区到落区,几乎都有自己管辖、控制的岛屿,跟踪测量设备就安装在沿途这些岛屿上,技术上相对简单,安装管理也十分方便,对落区的水文气象和地球物理要素的测定也不需要花费很大的努力。西靶场的首区在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的范登堡空军基地,落区则选择在太平洋的中途岛、威克岛、夸加林群岛、关岛等附近的海域。这些岛屿也大都由美国管辖或美国控制,便于建设各种测量设施,距离美国西海岸大都8000千米以上。在太平洋埃尼威托克岛环礁上的洲际导弹落区,还可以采用浅水区的基阵声呐系统测定导弹落点位置,经济上十分节省,军事上不受别国侵扰,政治上也不受别国干涉。等于在自己国家的领土上完成一项核试验。位于太平洋中部马绍尔群岛的夸加林环礁导弹试验场则是美国弹道导弹和反弹道导弹的主要试验场。它建立于1959年,整个环礁由100多个小岛组成,整个靶场共占用15个岛,其中11个岛屿上设有相关的重要仪器设备。作为模拟实战条件下对导弹防御系统和战略进攻导弹进行试验鉴定的基地,这里建有高度模拟实战条件的反导发射阵地,并配备了先进的电子和光学测量设备。它是美国洲际弹道导弹和潜射对地导弹试验的主要弹着区,还是美国唯一进行反导武器系统综合试验和进行反导武器系统作战训练的基地,此外它也是美国外层空间防御前线的前哨基地。196年7月,该导弹试验场进行了世界首次反导试验,用一枚“奈基宙斯”反弹道导弹拦载从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的洲际导弹。美国“和平使者”、“民兵-”、“大力神”、“三叉戟”等洲际导弹都在这里进行过试验。美国布什总统上台后大肆张罗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也是从这里迈开了第一步。
1946—196年,美国在马绍尔群岛西北部的比基尼环礁和埃尼威托克环礁上进行了数十次大气层核爆炸试验。195年11月1日,美国在太平洋名为比基尼普通的珊瑚小岛上,进行了首次氢弹原理实验。196年11月11日,美国在埃尼威托克环礁上进行了代号为“迈克”的首次氢弹试验。氢弹在钢架上起爆后,放置钢架的小岛在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中沉人太平洋深处。这颗氢弹的爆炸威力非常大,比投掷在日本广岛的“小男孩”原子弹威力大500音以上,冲击力将环礁炸成了一个深50米、直径000米的巨坑。
苏联在0世纪50年代、60年代也建立了两个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的大洋靶场,都建立在太平洋公海上。第一靶场在西半球的赤道附近,距离发射首区1000~15000千米;第二靶场在太平洋180度日界线附近的北半球中纬度海域,距离发射首区7000~9000千米。苏联的两个洲际导弹试验靶场都没有建设在太平洋的岛屿上。这与苏联在太平洋没有控制的岛屿有关,与中国的情形有部分的相似。
作为一种威慑力极强的武器试验,即使不像美国那样作实战的试验,也不可能在任何一个主权国家境内进行,中国在境外又没有控制的岛屿和陆地,因此,中国的洲际导弹靶场必须在公海大洋,别无选择。
我国主要的运载火箭发射场在甘肃的酒泉和四川的西昌,以钱学森为首的科学家,以这两个点作为圆心,在世界地图上画半径超过10000千米的大圆时,大圆所经过的大洋是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而北冰洋的寒冷气候和浮冰海域不适合作为试验靶场。从纯地理因素上分析,能够让中国做出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落区选择的大洋是太平洋和印度洋。
洲际导弹的大洋试验给跟踪测量、站位的布局、远洋通讯指挥、特别是落区的地球物理测量和水文气象调查带来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技术问题。它一点儿也没有在陆地上做这些事情直观、方便和节省。即使美国和苏联进行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时,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进行了长时间的建设准备。
中国则异常艰难,而且由于当时的经济技术水平所限和海军弱小,必须比美国和苏联花更大的人力物力,冒更大的政治和军事风险。除了做洲际导弹落区本身的技术建设外,要必须与沿途和导弹落区周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有必需的境外港可供远航船舶燃料、生活物资的补给和安全应急救援,还要有武力警戒保卫的准备。一个方圆几百平方千米的小小的洋面靶场,在小比例尺的海图上只是一个铅笔头那样大的点,对于当年的中国来说,就需要举全国之力,需要按一个大国防系统工程来规划,甚至每一次调查船队的远航都是一次政治冒险和军事冒险,都得经过层层审批,最后由中共中央主席“圈定”才能出发。
“718工程”是在0世纪60—70年代我国若干个富有创造力的国防尖端工程中,唯一一个由大陆跨向大洋的工程计划,中国人向大洋的跨越,是由战略导弹试验逼出来的。
三、第一方案:挺进南印度洋
一个绝密的国防工程,主要是中国军方在掌控运行着,大洋又不是中国军人的,到哪儿去进行这种试验?
从地理条件上看,太平洋是中国最方便进出的大洋。中国能够在太平洋进行战略武器的试验吗?
通商和航海是全人类的自由,即使在积贫积弱的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中国的商船队进出日本与台湾之间的宫古海峡,台湾与菲律宾之间的巴士海峡也没有阻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朝鲜战争时期,也有中国的商船队进出太平洋。商业意义的国际航行自由,历史上是中国人开启的,对世界其他国家也没有阻碍。世界已进人全球化时代,海洋的通商作用更受国际法保护。
太平洋是我国当面的大洋,我国大陆的气候深受太平洋的影响,太平洋的北赤道海洋环流进人我国的南海和东海甚至黄海,对我国近海的气候和生物、生态也产生重大的影响。中国陆地版图上东部地区的雨水,几乎都是从太平洋上空过来的。
但军事安全意义上的太平洋,毛泽东在195年视察海军舰艇部队时略带忧虑的评论是“太平洋上不太平”。头号海上霸权国家一美国,在太平洋有第七舰队和第三舰队,主要的太平洋岛屿都被美国控制或者占领。1967年,美国正处在越南战争期间,中国政府声援越南人民的抗美美国上军事上对。中国的际船队和测量船队,若是在未取得美国政府允许或军方默契的条件下进人太平洋,尽管是在有航行自由权的国际公海,也存在着巨大的政治风险和军事。中国美国的际美国不可能袖手旁观。这是一个稍有常识的中国人或美国人都能做出的判断。若干年后出现的美国强行搜查我“银河号”货轮事件和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的事件,足以证明当年中国高层对美国真实战略意图的判断不是杞人忧天。
另一个在太平洋拥有与美国分庭抗礼的大国是苏联。当年我们称苏联为社会帝国主义。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在中苏、中蒙边境外陈兵百万,1969年苏军人侵珍宝岛,发生了两国边境冲突事件。我国向太平洋试射洲际导弹,是苏联的太平洋舰队力量所及的海域,他们不会也不可能给中国好脸色,甚至对于中国人来说可能比美国人更加难以把握。
军事意义上进出太平洋,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指标。美国能随便进出,苏联也能随便进出。中国的武装力量要进出,要看美国人同不同意,看苏联人同不同意。中国人在太平洋,没有海权。中国人的太平洋海权,自从明朝规模宏大的七下西洋停止,明末清初开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海禁”之后就丧失了。
美国海权理论家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提出过一个著名概念,即海权,就是一个国家利用海洋和控制海洋的总体能力。他认为“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马汉的海权应该包括海上军事力量和非军事力量。前者包括所拥有的舰队,包括附属的基地、港等各种设施,后者则包括以海外贸易为核心的,和海洋相关的附属机构及其能力,也就是国家海洋经济力量的总和。从物质形态上来说,海权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在海洋上的综合实力。海权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强大的海军。
中国没有强大的海军,去不了太平洋。中央专门委员会负责靶场选址的将军和科学家们作难了,中国试验的洲际导弹只能打向印度洋了。
从酒泉首区跨越8000千米以上空间距离的是南印度洋马达加斯加及毛里求斯以东偏北的海域。这里有处于中印度洋海岭的一片浅海区,当年中国的远洋航海定位技术和导弹轨道参数测量技术都非常落后。从国内当时拥有的技术出发,需要寻找一片浅海区作为导弹靶场,中印度海岭的这片浅海在一般地图上看近似符合我国当时的调查和测量技术条件。沿途又是南中国海和东南亚国家,没有针锋相对的军事势力干扰,便于在政治上、外交上和军事上展开“拳脚”。南印度洋的西海岸是非洲国家,当年我国正援助非洲国家建设坦桑尼亚至赞比亚的铁路,与许多非洲国家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中国考察船队进人印度洋万一有不可预见的紧急事件,可就近找非洲朋友帮助。这就是“718工程”启动时最先的洲际导弹靶场选址指向一南印度洋。
四、“天”上掉进王府井小楼的“导弹工程”
1969年7月日,位于北京市长安街王府井路的一幢5层的小楼上,国家海洋局接到了一项重大任务。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彭绍辉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部署,将“718工程”中的靶场选址和远洋水文气象保障工作交给国家海洋局完成。这项任务包括洲际导弹试验海域的选定以及试验海域、相关航线水文气象的保障等。中央军委还批准成立了“718工程”水文气象保障领导小组,彭副总长担任组长,新任的国家海洋局局长沈振东担任副组长。
“天”上掉下来一—“导弹也是一项顶天的责任。
此时,沈振东担任国家海洋局局长的任命没有下来,但他已深深地感到“718工程”的重要。他回到局里,调集了各路精兵强将,组成了跨部门的“718”办公室,把“718工程”确定为国家海洋局的一号绝密工程。不论是工作计划安排,还是船舶工程、物资人事调动,统统由局长亲自来抓。
国家海洋局是1964年7月日经第二届全国人大14次会议批准成立的国务院直属机构,由海军代管,主要人员由现役军人和部分海洋工程技术人员组成,执行的任务主要是近海调查、监测和科学研究,目的是为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服务。我国1958年公布了1海里领海线的声明,国家海洋局初创时期的海洋调查,大部分没有超过1海里范围。
国家海洋局成立时就比照海军三个舰队的模式,在青岛建立了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在宁波(后迁往上海)建立了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在广州建立了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
还分别在大连、天津、青岛、杭州、厦门等沿海城市建立了海洋研究所和情报资料中心。第一任国家海洋局局长齐勇是长征途中敢打敢拼的四方面军“军官敢死队”队长。他于1964年4月由海军南海舰队副司令员调任国家海洋局局长。
国家海洋局的初期工作中主要开展了近海、近岸的断面海洋调查,其目的是为海军和地方经济建设查清海上的地理环境要素,用专业的手段向国家说明哪里的海域可以做潜艇训练区,哪里的海域可以养殖,哪些海岸可以开发港等等。主要的专业调查工具是从海军各舰队接收下来的一批旧的登陆艇、拖船和扫雷舰,最大吨位不超过800吨。
洲际导弹靶场的选址调查是大洋调查工程,一般都把弹着点设计在距离发射中心的10000千米以外。中国在0世纪70年代之前,对大洋的水文气象乃至水道测量都是空白,调查海域从未有中国调查船涉足过,甚至连基本的航行海图都没有。洲际导弹靶场设计所需的许多调查项目也是中国人从未做过的。中国进人大洋选址调查的船只,沿途还要经过多个国家和地区,海情复杂,航途艰险,未知因素大过可知条件。而且当时最大的问题是:国家海洋局根本就没有能够进人远洋的海洋调查船,也没有适应完成“718工程”远洋考察和试验任务的专业技术人员。
中国的“718工程”是毛泽东主席的大决策,是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抓的大工程。这个当年的国家体制优势成就了初创时期的国家海洋局,也成就了中国的洲际导弹。
国家海洋局当年的困难通过彭绍辉副总长反映到中央军委和国务院后,得到周总理的大力支持。在周总理的亲自组织下,一个涉及到中央十多个部委局、全国几十所院校、海军、空军、陆军十几个基层单位和全国0多个省市的人力及技术资源的整合行动付诸实施。
当年处于初创时期,地处广州近郊的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幸运地成为了中国洲际导弹大洋靶场选址的前进基地。一栋从广州市公安局接收下来的四层平顶小楼,开始演绎起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也是最神秘的大洋探险故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