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重生军队小人物 > 第十三章 安身之处

第十三章 安身之处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大符篆师最强雇佣兵之暗黑纪元侠武世界全能刺客茅山术之不死人超级六扇门暴躁的大隋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一个瘦瘦的商人走上前来,“你们是来卖马车的吗,我这儿价格公道,你问问磁器口方圆几十里内的人,谁不说我王二掌柜是最公道的”,边说边和地痞流氓交换了眼色。

    曾德荣假装没看见,不动声色,让曾德芋和周广伟下了马车,心想,让你们先得意一会,吃我的迟早要让你们连本带利地吐出来。

    按照王二的出价,经过讨价还价后,以5块大洋的价格成交,明显的低于市价很多。

    曾德芋和周广伟愤愤不平,几次想打断交易,都被曾德荣制止住了。先安顿下来养伤最重要,钱的事,对于穿越者的自己来说,能算事吗?

    接下来,三人在磁器口找了一处客栈住下,住的是一间大通铺。三张床,很适合自己三人,好相互照应。

    请了郎中来给曾德芋治疗伤口,以免感染发炎。

    自己就在磁器口闲逛了起来。难得松了一口气,自己来到这个世上两天多,一直在紧张的生死氛围中度过,神经绷得紧紧的,再不放松一下,也太对不起自己这个穿越者的身份了。

    只见这个镇子靠近一条大江,不知道是嘉陵江还是长江,水运很方便,几十条船散布在江上,货船不时进出码头,码头旁搭建起临时的街道。

    镇子里店铺林立,大多是卖棉纱布匹、煤油盐糖、洋广杂货、日用百货、五金颜料、土碗土纸和特产烟丝等等。刚来的那条街只是其中之一。

    粗略一看,商号、货栈和各种作坊,林林种种起码有几百家之多,分木竹街、铁货街、陶瓷街和猪市、米市等,井然有序的散布在镇子里。

    小摊小贩就更多了。看来这个磁器口很有名气啊。

    磁器口最早的名字叫白岩场,始于宋真宗咸平年间(9981003年),因为这里曾有一座白岩寺而得名。明建文四年,建文帝朱允被其四叔朱棣篡位,逃出皇宫后削发为僧。当他流落到巴渝一带时,曾在白岩山上的宝轮寺隐匿长达四五年。世人知情后,就以皇帝真龙天子曾经隐居在此的事实而将宝轮寺改名为龙隐寺,白岩场也被改称为龙隐镇。龙隐镇方圆三十余华里,上至井口,下至李子坝为界。

    民国时期的龙隐镇,非常繁华,码头上从早到晚,过往商旅川流不息,被誉为”小重庆“。当地流传一首民谣:“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千人拱手是形容每天都来上千只船,船上的船公划着船向码头停靠。”“万盏明灯”是形容码头上商贾云集,入夜后各自点亮油壶、汽灯,经江水一漾,亮光闪闪,如星辰闪烁。

    因龙隐镇瓷器发达,1918年,瓷器本地商绅集资在镇中青草坡创建了新工艺制瓷的“蜀瓷厂“,远销蜀外。后来随着工艺进步,瓷器品种增多,名气也扩大了起来。龙隐镇里,瓷器业最发达时有70多家。商人也渐渐为龙隐镇改口,叫成了瓷器口,缘由是这样更贴切、顺口。后来,因为“瓷”字与“磁”相通,又被叫成磁器口。

    入夜,曾德荣回到客栈,与曾德芋、周广伟商议,必须尽快完成沈最交代的事。而在此之前,应该先租个地方作为安顿之所,客栈人多眼杂,行动不便,也不利于养伤。

    商议之后,因为磁器口水陆发达,既远离市中心,又商业繁华,外面来的商人众多,在这里以做生意作为掩护,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同时能暂时避开杜三爷。

    决定明天先在这个镇子里租下一套房子住下。

    当晚,分上下半夜,曾德荣与周广伟轮流警戒。曾德荣先睡。

    睡梦中,曾德荣又一次来到了那个奇幻的空间。发觉空间好像又变得更小了一点,地上的泉水虽然仍在散发着热气,可总感觉热气变得淡了一些,水位又下降了一些,隐隐地可以看见井底了,旁边灰蒙蒙的土地变得更看不清了,也听不见声响了,头顶的弯月也变得更小,散发出的月光好像稀薄了很多,虽然还是感到神清气爽,可曾德荣不由得惶恐起来,自己的金手指好像是要消失的样子啊,这可怎么办呢?

    睡梦中,曾德荣吓得冷汗直冒。

    一阵摇晃,曾德荣退出了空间。“大哥,都晚上三更了,该你值夜了”。周广伟打着哈欠摇醒了曾德荣。

    曾德荣仔细体会着胸口处玉佩散发出的微微凉意,右手紧握着,必须要找到解决的办法了。

    下定决心,明天不管怎么样都要着手此事,这可是关系自己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一定要到处碰碰运气,希望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一夜无事,第二天,曾德荣早早的出了客栈,打探起租房的行情。

    民国时候,虽然也有不法商人和地痞流氓,但大多数人还是很淳朴的,也没有太多欺生的事情发生。

    因为磁器口来来往往的商人很多,租房也就变得毫不起眼了。

    很快,曾德荣就找到了一处临近磁器口码头的独门独院。里面只有一位老管家,因房主家里有事回老家去了,院子就空了下来,想租出来赚取一些费用。

    经过一阵讨价还价,以20块大洋的价格租了一年,一看房子有七八间屋子,一应设备俱全,价格还算公道。

    主要是房子位置符合曾德荣的心思,一面靠江,便于紧急情况下撤退。当场就签订了租房合约,约定明天就搬过来住。

    这下解决了住宿的大问题,曾德荣想着,三个大男人怎么解决吃饭的问题,不能老吃餐馆。钱是一回事,另外显得太招摇太突兀了,在外做生意,又不是游山玩水,哪有餐餐到外面吃的。

    想到此处,就想找个老妈子帮着做饭做菜。曾德荣在卖菜的小摊小贩中闲逛起来,想着这些菜贩身价清白,是勤劳人家,只要给足了价钱,还怕找不到人吗?

    事实也正是如此,民国时候的农村,小农经济被破坏,大批农民破产进城找活干,镇子里的闲散劳动力多得惊人,雇保姆、雇车夫、雇门卫、雇听差、雇老妈子,都便宜得很,超过半数的商家都雇有伙计。

    曾德荣与一位手上布满老茧,挑着一担蔬菜沿街叫卖的中年妇女聊了起来。侧面打听到,她一年种地菜卖,也只能赚四五块大洋,家里因丈夫被抓了壮丁,带着一个10来岁的小女孩过活,常常食不果腹。

    曾德荣就开口道,“大娘,我愿意每月出1块大洋,请你到家里做饭洗衣兼打扫卫生,可以带着小孩一起来,包吃包住,你看怎么样?”

    大妈露出不敢相信的目光,还有这样的好事,忙不迭的点头答应。俩人约好了明早,在租住的房子前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