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出征之事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柴荣的离世虽然让整个国家暂时陷入了一片悲痛之中。然而,生活还得继续,权力的交接也迫在眉睫。于是,年仅七岁的柴宗训以嫡长子身份被推上了皇位,成为了周国的新皇帝。因为他年幼无知,所以周国朝廷的大部分朝政却掌握在原本的皇后、现在的太后以及一众朝臣手中。柴宗训不过是个有名无实的傀儡,真正的决策权都不在他手上。
与此同时,赵匡胤和赵匡义两兄弟也在暗中行动。他们在暗中除掉了柴荣之后也是生了其他的想法,对于那个大位也是有着一些的想法。因此,他们开始悄悄地收买大臣,试图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这一切都在暗中进行,太后和柴宗训对此毫不知情,他们依然沉浸在失去柴荣的痛苦之中,对朝廷内部的暗流涌动毫无察觉。
毕竟柴家之前最大的亲信张永德如今虽然身为兵部尚书但是却是并不掌一丝一毫的兵权,众臣也是明白柴荣死前对张永德职位调动的深层含义,外加上柴荣死的仓促,很多安排都没有做好,所以也就造成了太后她们母子俩消息闭塞的局面。
柴荣身死的消息,也是在第一时间被开封的天眼成员所知晓,也是向和州的李煜传回了这个消息。
收到消息的李煜也是十分的高兴。
“哈哈哈,柴荣终于没了。”
虽然日后赵匡胤会篡位代周立宋,也算是李煜日后统一路上的阻碍,但是赵匡胤却有个野心很大,但是却自身能力跟不上野心的愚蠢弟弟赵匡义。
而且在这未来的一年了,周国必将内部争权夺势,处于混乱之中,虽说这也是个好机会去进攻周国,但是外部的矛盾会使得周国朝廷内部的矛盾暂时缓解,先化解自己这个外部矛盾。
所以,自己趁着周国内发生矛盾的时候,自己南下一同长江以南才是正好时机,这个时候,周国也是反应不过来的,只是如今对于李煜来说,自己的那位皇兄却不是一个好解决的。
然后李煜便召开了政事堂会议。
将手中的信先是给了韩熙载。
“如今周国皇帝柴荣已死,此时正是我郑国南下诛杀伪唐皇帝李景遂复国的大好时机,不知各位爱卿有没有意见或者是建议?”
李煜问道。
等到众人将信上的内容看完之后,韩熙载也是第一个问道。
“殿下,这大兴刀兵,虽然周国新任皇帝年幼的,但是周国朝廷却不会坐视不管的。”
这个时候,李煜说道。
“放心,如今的周国朝廷上也是暗流涌动,不会太过关心,我们这边的。”
“殿下此言何意?”
韩熙载问道。
“孤在开封的线人得知,如今周国殿前军都点检赵匡胤有不臣之心,所以他们不会管我们这边的。”
李煜说道。
听到李煜如此解释,也是放下了心中的疑虑。
“不过,寿州那边依旧要布置重兵把守,如今郑国全部兵力,各州守军共有四万,亲卫军有六万,林仁肇麾下的建武军有五万兵马,孤打算调两万五千亲卫军驻守寿州,外加上光州和漳州各五千兵马,一共有三万五千兵马,应对周国的十万大军也能撑一个月的时间。”
李煜说道。
这个时候,刘仁赡问道。
“殿下,如此算的话,三万五千的亲卫军加上五万的建武军,也只能拿下伪唐国内赣水以西的几州之地。”
李煜沉思了一下说道。
“确实如此!若想彻底攻克伪唐复国这个庞大而棘手的目标,并同时抵御来自燕国可能发起的攻击和威胁,以目前的兵力来说,实在是远远不足够的啊!依孤之见,我们至少需要再筹备并集结十五万雄兵骏马才行呐!唯有这样,方能确保我方具备足够强大的实力去应对各种复杂多变的局势!”
就在此时,户部尚书站出来说道:“殿下啊!经过这三年来的不断积累,咱们郑国现在的国库资金已经相当充足了,可以支撑起二十万大军整整一年的开销呢!”兵部尚书紧接着附和道:“是啊,殿下!虽然目前资金方面没有问题,但若要招募新兵入伍,还得给他们留出至少三个月的训练时间才行啊。”
“如此的话,就先招募六万新兵吧,此事便交由兵部尚书去办吧。”李煜说道。“新兵的训练,则交由亲卫军的统领负责即可。”李煜又补充了一句。“那么,不知殿下对此次带兵之人有何想法呢?”刘仁赡问道。
此言一出,会议桌旁的林仁肇、刘仁赡以及边镐三人皆神色紧张地望向李煜,而田三却是一脸憨笑地看着在座的诸位大臣。毕竟,若是能够成功领军出征,便可立下赫赫战功,获得爵位赏赐;然而,以田三目前的资历与能力而言,自然是无法担此重任的,但是这一次出征,自己肯定是会有功劳的,所以无论如何,自己都会得到功劳的。
李煜思考良久之后方才开口说道:“此番便由孤亲自出征吧!林仁肇与刘仁赡二人共同负责统领大军即可。至于军事方面的具体运作事宜,则交由你们二人协商决定,而后向孤禀报便是。”此言一出,满座皆惊,谁也未曾料到竟会是如此结果。
此时,韩熙载站出来说道:“殿下啊,亲身犯险恐怕不妥吧……”话音未落,李煜便接过话头道:“孤自然明白诸位对孤的关心,但唯有亲临战阵,目睹战争的惨烈,孤方能真正成长起来,不是吗?”他目光坚定地看着众人,继续说道:“孤已然下定决心,眼下更为关键的是如何齐心协力打赢这场仗,而非劝阻孤切莫亲身涉险。况且,孤亦珍视自己的性命,断不会将自身置于险境之中,请诸位爱卿尽管放心。”李煜再次强调道。
柴荣的离世虽然让整个国家暂时陷入了一片悲痛之中。然而,生活还得继续,权力的交接也迫在眉睫。于是,年仅七岁的柴宗训以嫡长子身份被推上了皇位,成为了周国的新皇帝。因为他年幼无知,所以周国朝廷的大部分朝政却掌握在原本的皇后、现在的太后以及一众朝臣手中。柴宗训不过是个有名无实的傀儡,真正的决策权都不在他手上。
与此同时,赵匡胤和赵匡义两兄弟也在暗中行动。他们在暗中除掉了柴荣之后也是生了其他的想法,对于那个大位也是有着一些的想法。因此,他们开始悄悄地收买大臣,试图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这一切都在暗中进行,太后和柴宗训对此毫不知情,他们依然沉浸在失去柴荣的痛苦之中,对朝廷内部的暗流涌动毫无察觉。
毕竟柴家之前最大的亲信张永德如今虽然身为兵部尚书但是却是并不掌一丝一毫的兵权,众臣也是明白柴荣死前对张永德职位调动的深层含义,外加上柴荣死的仓促,很多安排都没有做好,所以也就造成了太后她们母子俩消息闭塞的局面。
柴荣身死的消息,也是在第一时间被开封的天眼成员所知晓,也是向和州的李煜传回了这个消息。
收到消息的李煜也是十分的高兴。
“哈哈哈,柴荣终于没了。”
虽然日后赵匡胤会篡位代周立宋,也算是李煜日后统一路上的阻碍,但是赵匡胤却有个野心很大,但是却自身能力跟不上野心的愚蠢弟弟赵匡义。
而且在这未来的一年了,周国必将内部争权夺势,处于混乱之中,虽说这也是个好机会去进攻周国,但是外部的矛盾会使得周国朝廷内部的矛盾暂时缓解,先化解自己这个外部矛盾。
所以,自己趁着周国内发生矛盾的时候,自己南下一同长江以南才是正好时机,这个时候,周国也是反应不过来的,只是如今对于李煜来说,自己的那位皇兄却不是一个好解决的。
然后李煜便召开了政事堂会议。
将手中的信先是给了韩熙载。
“如今周国皇帝柴荣已死,此时正是我郑国南下诛杀伪唐皇帝李景遂复国的大好时机,不知各位爱卿有没有意见或者是建议?”
李煜问道。
等到众人将信上的内容看完之后,韩熙载也是第一个问道。
“殿下,这大兴刀兵,虽然周国新任皇帝年幼的,但是周国朝廷却不会坐视不管的。”
这个时候,李煜说道。
“放心,如今的周国朝廷上也是暗流涌动,不会太过关心,我们这边的。”
“殿下此言何意?”
韩熙载问道。
“孤在开封的线人得知,如今周国殿前军都点检赵匡胤有不臣之心,所以他们不会管我们这边的。”
李煜说道。
听到李煜如此解释,也是放下了心中的疑虑。
“不过,寿州那边依旧要布置重兵把守,如今郑国全部兵力,各州守军共有四万,亲卫军有六万,林仁肇麾下的建武军有五万兵马,孤打算调两万五千亲卫军驻守寿州,外加上光州和漳州各五千兵马,一共有三万五千兵马,应对周国的十万大军也能撑一个月的时间。”
李煜说道。
这个时候,刘仁赡问道。
“殿下,如此算的话,三万五千的亲卫军加上五万的建武军,也只能拿下伪唐国内赣水以西的几州之地。”
李煜沉思了一下说道。
“确实如此!若想彻底攻克伪唐复国这个庞大而棘手的目标,并同时抵御来自燕国可能发起的攻击和威胁,以目前的兵力来说,实在是远远不足够的啊!依孤之见,我们至少需要再筹备并集结十五万雄兵骏马才行呐!唯有这样,方能确保我方具备足够强大的实力去应对各种复杂多变的局势!”
就在此时,户部尚书站出来说道:“殿下啊!经过这三年来的不断积累,咱们郑国现在的国库资金已经相当充足了,可以支撑起二十万大军整整一年的开销呢!”兵部尚书紧接着附和道:“是啊,殿下!虽然目前资金方面没有问题,但若要招募新兵入伍,还得给他们留出至少三个月的训练时间才行啊。”
“如此的话,就先招募六万新兵吧,此事便交由兵部尚书去办吧。”李煜说道。“新兵的训练,则交由亲卫军的统领负责即可。”李煜又补充了一句。“那么,不知殿下对此次带兵之人有何想法呢?”刘仁赡问道。
此言一出,会议桌旁的林仁肇、刘仁赡以及边镐三人皆神色紧张地望向李煜,而田三却是一脸憨笑地看着在座的诸位大臣。毕竟,若是能够成功领军出征,便可立下赫赫战功,获得爵位赏赐;然而,以田三目前的资历与能力而言,自然是无法担此重任的,但是这一次出征,自己肯定是会有功劳的,所以无论如何,自己都会得到功劳的。
李煜思考良久之后方才开口说道:“此番便由孤亲自出征吧!林仁肇与刘仁赡二人共同负责统领大军即可。至于军事方面的具体运作事宜,则交由你们二人协商决定,而后向孤禀报便是。”此言一出,满座皆惊,谁也未曾料到竟会是如此结果。
此时,韩熙载站出来说道:“殿下啊,亲身犯险恐怕不妥吧……”话音未落,李煜便接过话头道:“孤自然明白诸位对孤的关心,但唯有亲临战阵,目睹战争的惨烈,孤方能真正成长起来,不是吗?”他目光坚定地看着众人,继续说道:“孤已然下定决心,眼下更为关键的是如何齐心协力打赢这场仗,而非劝阻孤切莫亲身涉险。况且,孤亦珍视自己的性命,断不会将自身置于险境之中,请诸位爱卿尽管放心。”李煜再次强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