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巧逢故仇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三百四十四章巧逢故仇
武陵王司马遵,今年三十三岁,武陵威王司马晞第三子,天子返京后官居太保,以司马遵为太保,加班剑武士二十人。
京中对这位武陵王风评不错,称其聪慧过人、颇有才干。桓玄篡位贬其为彭泽侯,派船遣送司马遵前往彭泽就封国。船行夜宿石头城,江涛汹涌乘船撞石漏破,只得在石头城中暂停。恰逢刘裕夺取建康,于是司马遵又返回建康城。
刘裕得知司马遵返还京中,为安定人心,声称受天子密诏,以其承制总百官,加侍中、大将军。司马遵总摄朝政,移居东宫,迁转百官,称制书;执政期间,政令严明,朝廷内外都奉令行事,毕恭毕敬。
等刘毅占领江陵迎回天子,武陵王得到消息立即搬出东宫,等天子归京后归还权柄,毫不恋栈,京中上下皆称其贤,声望尤在琅琊王之上。
从杨范得来的消息,司马遵忠于皇室,不好酒色、不贪钱财,比起司马道子父子不知高明多少倍,是司马氏所剩无几的元气。
杨安玄的眉头皱起,他以朝觐的名义,打着为家族提升门第的幌子,真正的目的却是一窥晋室江山的底蕴,与刘裕、刘毅等人打打交道。作为穿越人对历史的走向有个大致的了解,但他的出现对历史造成了影响,蝴蝶翅膀的扇动改变了整个历史的进程。
杨安玄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他从刘裕手中挖走了蒯恩、王镇恶、孟龙符、朱龄石兄弟、傅弘之等多人,实际拥有四州之地,形成与刘裕分庭抗礼之势,历史因为他的出现已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司马氏、刘裕、刘毅、何无忌、刘穆之、卢循、谯纵、姚兴、拓跋珪、慕容超等一个个名字在杨安玄的脑海中闪过,史书中几行文字便是一个朝代的更替,能在这个风云激荡、波澜壮阔的年代与群雄逐鹿,纵横沙场争锋破阵,谋划朝堂合纵连横,不亦快哉。
武陵王府也是太保府,与琅琊王、大司马府毗邻而居,原本是司马元显的府邸。太保,位列三公,监护与辅弼国君,“掌佐天子,理阴阳,经邦弘化,其职至重”。
大司马是武官之首,多与太尉轮流设置。东晋设太师、太傅和太保,三公为文官之首,很少实授,此时三公仅有太保一职,武陵王司马遵实际上权位在琅琊王之上。
太保开府(1),自置幕府与幕僚,武陵王府即是太保府官署所在。府门前车水马龙,朝廷官员进进出出,杨安玄的车驾不得不远远停下。来到府门前,投帖入内,有小吏迎了出来,引杨安玄到偏殿中落坐。
小吏轻声致歉道:“王爷正与郗尚书等人商议国事,请杨刺史在此稍候。”
偏殿坐了十余人,见小吏将一个英武郎君迎往上席,纷纷注目相看。杨安玄大名扬于天下,见过他的人却不多,席间有人认出,忙上前见礼。
杨安玄并不拿大,起身还礼,殿中所座之人得知来人是雍、兖刺史,纷纷上前见礼。能出入王府之人,谁不知道这位杨刺史威名不在刘豫州之下,是朝堂顶尖人物。
稍坐片刻,小吏便来相请。杨安玄整理衣冠,冲诸人揖了一礼,跟随小吏出偏殿前往大殿,只见一群人站在殿厩下相迎。
杨安玄虽然没有见过司马遵,但众人群星捧月般拥在一位眉目清朗、三缕黑须、身材消瘦的人身边,忙上前躬身施礼道:“微臣见过王爷。”
司马遵见杨安玄眉剑目星,英武迫人,比起刘裕还多三分锐意,捋须笑道:“弘农郡公,孤久闻你的大名,今日方才得见,果然名不虚传。郗尚书当年评点你‘才兼文武,堪称栋梁’,可谓识人之明。”
杨安玄又对着司马遵身旁微笑的郗恢等人揖礼道:“见过郗公、阴公,董公,诸位同僚。”
司马遵上前携起杨安玄的手,亲切地拉着他并肩入殿。杨安玄感觉到司马遵的手无力冰凉,袍服空荡,显然身体十分瘦弱。
杨安玄心中一动,这位武陵王天不假年,没多久便病逝了,如果他未身死,不知能延续司马王朝多长时间。
大殿很空旷,司马遵的声音有些发飘,“杨刺史忠心朝廷,镇守北疆,屡退胡兵,劳苦功高。”
一连串的高帽子发下来,杨安玄坐不住了,起身施礼道:“臣只是尽为臣的本份,不敢当劳苦功高四字。”
司马遵感慨地扫看了一下殿中济济众人,道:“这本份二字,最为简单也最为难得。”
众人或低头不语,或伸手捧茗,或捊须微笑,无人应答。
司马遵示意杨安玄坐下,问了几句雍、兖两州的政情民风,又问杨安玄推行儒教的进展。
得知孔懿编撰的儒藏已完成近半,司马遵感慨地道:“编撰儒藏功在千秋,功成之日孤当奏明天子为孔夫子请封。杨刺史,朝廷将派人前往襄阳,将编撰好的儒藏抄录一份藏于兰台(2)。兰台藏书亦有些珍本,届时让人抄录编入儒藏之中。”
杨安玄笑道:“故所愿也,不敢请尔,多谢王爷。”
说到儒藏,大殿内气氛变得轻松下来,众人纷纷接口,有不少人主动提出抄录家中藏书送往襄阳,杨安玄一一谢过。
大殿内交谈了一刻钟,大殿外已经候了不少人,司马遵歉意地道:“杨刺史,今日不得暇,等本王得空专请你过府饮宴吧。”
杨安玄起身告辞,还是那名小吏送杨安玄出府。杨安玄见这名小吏有些眼熟,笑问道:“愚看你眼熟,是否以前见过?”
那名小吏苦笑道:“杨刺史贵人多忘事,当年仆曾随王绪到新野颁过旨,与杨刺史见过一面,杨刺史那时尚未成年。”
杨安玄猛然忆起,道:“你是王绪身边的那个佐吏,叫什么来着?”
王强苦笑着躬身道:“仆名叫王强。当年亦是受王绪所迫,行事对不住杨家,望杨刺史大人不记小人过,饶了仆。”
当年抓住孙滔,孙滔供认是受王强引诱才设伏攻打杨家人,说起来算是仇人见面了。杨安玄见王强头生华发,脸上隐现皱纹,依旧是小吏装束,不问便知过得不如意。
狂傲的王绪早已人头落地,便连王国宝也身首异处,太原王家王坦之四子王恺、王愉、王国宝、王忱皆已身死,王愉之孙王慧龙更是逃到襄阳,被自己收留。
显赫一时的太原王家,有皇后三人、三公五人、宰辅十一人,杨安玄穿越之时太原王家有王恭、王坦之四子,在朝堂之上与琅琊王家分庭抗礼,甚至力压一头,转瞬之间权势成了烟云。
王强不敢直身,躬身低头心中悲苦,他被王绪所弃,想尽办法讨好王愉,勉强升到七品记室。正想着谋个外任,又逢王愉、王绥父子谋反,惨遭刘裕灭门。
王家人越发凋零,王强是王家远房,受了牵累,贬了一阶在太保府做个迎来送往的小吏,勉强养家糊口。
杨家少年郎如今已经位高权重的大臣,自己的性命就在他一句话中,王强的身子越发佝偻得厉害,微微发起抖来。
杨安玄轻叹一声,道:“王强,不必害怕,当年之事已成过去,愚不想再追究。”
王强躬身谢道:“多谢杨刺史大量。”
杨安玄举步往府外走,王强忙紧走几步在前面引路。杨安玄见他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想起当年此人施计算计杨家险些成功,也算是个人才。
王慧龙到了襄阳之后,自己本想让他跟孔懿整理儒藏,若是到府衙任差,可是王慧龙坚持要到军中效力,让杨安玄刮目相看,按照正常历史王慧龙会成为北魏名将,现在大概是自己麾下的名将吧。
爱屋及乌,要让王慧龙忠于自己,自己不妨对王家人施以援手,这个王强虽有仇怨,但各为其主,也算是个故人,不妨出手相帮。
出府门,王强深深揖礼送别,杨安玄站住脚步,把王强唤到一旁。王强心中忐忑,生恐这位杨刺史在众目睽睽之下打自己一顿出气,他可是听说当年杨安玄定品之时对不满他的士子大打出手。
“王强,你可认识王慧龙?”杨安玄轻声问道。
王强愣了一下,苦笑道:“怎么不识。王慧龙是愉爷的孙子,是嫡枝正宗。愉爷认为他是众孙之龙,所以起名王慧龙。”
“哦”,杨安玄没想到还有这么一说,这王慧龙和王镇恶倒是可以凑成一对了。
“族人都说王慧龙极为聪慧,仆在族中祭祖时见过他,算起辈份愚还是他的叔爷,可惜愉爷图谋作乱,全家老小皆被斩杀,可惜了。”王强脸上露出痛楚之色,要是王慧龙能长大成人,或许太原王家还有重兴之日。
杨安玄低语道:“王慧龙并没有死。”
“啊”,王强惊讶地抬头望向杨安玄,随即苦笑道:“杨刺史,死者为大,莫要玩笑。”
杨安玄正色地道:“愚没有骗你。王慧龙被僧彬所救,带到江陵投靠习辟疆。习辟疆本想趁魏咏之身死在江陵作乱,推王慧龙为主,可惜刘道规来得太快,习辟疆、罗修等人只得带着他投奔襄阳,就在愚的襄阳城中。”
王强呆若木鸡,没想到王慧龙居然逃出生天,还被杨安玄收留。
半晌,王强深深一揖,道:“仆替王家谢过杨刺史大恩大德。”
杨安玄微笑道:“王强,愚赏识你是个人才,若是你有意,不妨辞官带了家人前往襄阳,王慧龙身边需要一名亲人相伴。”
说罢,杨安玄登车离去,留下王强呆立良久。
「注(1):开府,始于汉朝,三公(司徒、司空、司空)以及大将军、骠骑将军、卫将军等位同公的将军可以开府,即自置幕府与幕僚;魏晋以后,除三公开府外还允许将军开府,便是所谓的开府仪同三司,也会赐于有功大臣;南北朝后期,开府仪同三司又分化为开府仪同三司和仪同三司。
(2):东汉设兰台藏书,亦指秘书省,“石室、兰台弥以充积,又于东观及仁寿阁集新书”,晋代没有查到文献,但晋多沿汉制,亦设兰台,应该也是藏书之所。」
第三百四十四章巧逢故仇
武陵王司马遵,今年三十三岁,武陵威王司马晞第三子,天子返京后官居太保,以司马遵为太保,加班剑武士二十人。
京中对这位武陵王风评不错,称其聪慧过人、颇有才干。桓玄篡位贬其为彭泽侯,派船遣送司马遵前往彭泽就封国。船行夜宿石头城,江涛汹涌乘船撞石漏破,只得在石头城中暂停。恰逢刘裕夺取建康,于是司马遵又返回建康城。
刘裕得知司马遵返还京中,为安定人心,声称受天子密诏,以其承制总百官,加侍中、大将军。司马遵总摄朝政,移居东宫,迁转百官,称制书;执政期间,政令严明,朝廷内外都奉令行事,毕恭毕敬。
等刘毅占领江陵迎回天子,武陵王得到消息立即搬出东宫,等天子归京后归还权柄,毫不恋栈,京中上下皆称其贤,声望尤在琅琊王之上。
从杨范得来的消息,司马遵忠于皇室,不好酒色、不贪钱财,比起司马道子父子不知高明多少倍,是司马氏所剩无几的元气。
杨安玄的眉头皱起,他以朝觐的名义,打着为家族提升门第的幌子,真正的目的却是一窥晋室江山的底蕴,与刘裕、刘毅等人打打交道。作为穿越人对历史的走向有个大致的了解,但他的出现对历史造成了影响,蝴蝶翅膀的扇动改变了整个历史的进程。
杨安玄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他从刘裕手中挖走了蒯恩、王镇恶、孟龙符、朱龄石兄弟、傅弘之等多人,实际拥有四州之地,形成与刘裕分庭抗礼之势,历史因为他的出现已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司马氏、刘裕、刘毅、何无忌、刘穆之、卢循、谯纵、姚兴、拓跋珪、慕容超等一个个名字在杨安玄的脑海中闪过,史书中几行文字便是一个朝代的更替,能在这个风云激荡、波澜壮阔的年代与群雄逐鹿,纵横沙场争锋破阵,谋划朝堂合纵连横,不亦快哉。
武陵王府也是太保府,与琅琊王、大司马府毗邻而居,原本是司马元显的府邸。太保,位列三公,监护与辅弼国君,“掌佐天子,理阴阳,经邦弘化,其职至重”。
大司马是武官之首,多与太尉轮流设置。东晋设太师、太傅和太保,三公为文官之首,很少实授,此时三公仅有太保一职,武陵王司马遵实际上权位在琅琊王之上。
太保开府(1),自置幕府与幕僚,武陵王府即是太保府官署所在。府门前车水马龙,朝廷官员进进出出,杨安玄的车驾不得不远远停下。来到府门前,投帖入内,有小吏迎了出来,引杨安玄到偏殿中落坐。
小吏轻声致歉道:“王爷正与郗尚书等人商议国事,请杨刺史在此稍候。”
偏殿坐了十余人,见小吏将一个英武郎君迎往上席,纷纷注目相看。杨安玄大名扬于天下,见过他的人却不多,席间有人认出,忙上前见礼。
杨安玄并不拿大,起身还礼,殿中所座之人得知来人是雍、兖刺史,纷纷上前见礼。能出入王府之人,谁不知道这位杨刺史威名不在刘豫州之下,是朝堂顶尖人物。
稍坐片刻,小吏便来相请。杨安玄整理衣冠,冲诸人揖了一礼,跟随小吏出偏殿前往大殿,只见一群人站在殿厩下相迎。
杨安玄虽然没有见过司马遵,但众人群星捧月般拥在一位眉目清朗、三缕黑须、身材消瘦的人身边,忙上前躬身施礼道:“微臣见过王爷。”
司马遵见杨安玄眉剑目星,英武迫人,比起刘裕还多三分锐意,捋须笑道:“弘农郡公,孤久闻你的大名,今日方才得见,果然名不虚传。郗尚书当年评点你‘才兼文武,堪称栋梁’,可谓识人之明。”
杨安玄又对着司马遵身旁微笑的郗恢等人揖礼道:“见过郗公、阴公,董公,诸位同僚。”
司马遵上前携起杨安玄的手,亲切地拉着他并肩入殿。杨安玄感觉到司马遵的手无力冰凉,袍服空荡,显然身体十分瘦弱。
杨安玄心中一动,这位武陵王天不假年,没多久便病逝了,如果他未身死,不知能延续司马王朝多长时间。
大殿很空旷,司马遵的声音有些发飘,“杨刺史忠心朝廷,镇守北疆,屡退胡兵,劳苦功高。”
一连串的高帽子发下来,杨安玄坐不住了,起身施礼道:“臣只是尽为臣的本份,不敢当劳苦功高四字。”
司马遵感慨地扫看了一下殿中济济众人,道:“这本份二字,最为简单也最为难得。”
众人或低头不语,或伸手捧茗,或捊须微笑,无人应答。
司马遵示意杨安玄坐下,问了几句雍、兖两州的政情民风,又问杨安玄推行儒教的进展。
得知孔懿编撰的儒藏已完成近半,司马遵感慨地道:“编撰儒藏功在千秋,功成之日孤当奏明天子为孔夫子请封。杨刺史,朝廷将派人前往襄阳,将编撰好的儒藏抄录一份藏于兰台(2)。兰台藏书亦有些珍本,届时让人抄录编入儒藏之中。”
杨安玄笑道:“故所愿也,不敢请尔,多谢王爷。”
说到儒藏,大殿内气氛变得轻松下来,众人纷纷接口,有不少人主动提出抄录家中藏书送往襄阳,杨安玄一一谢过。
大殿内交谈了一刻钟,大殿外已经候了不少人,司马遵歉意地道:“杨刺史,今日不得暇,等本王得空专请你过府饮宴吧。”
杨安玄起身告辞,还是那名小吏送杨安玄出府。杨安玄见这名小吏有些眼熟,笑问道:“愚看你眼熟,是否以前见过?”
那名小吏苦笑道:“杨刺史贵人多忘事,当年仆曾随王绪到新野颁过旨,与杨刺史见过一面,杨刺史那时尚未成年。”
杨安玄猛然忆起,道:“你是王绪身边的那个佐吏,叫什么来着?”
王强苦笑着躬身道:“仆名叫王强。当年亦是受王绪所迫,行事对不住杨家,望杨刺史大人不记小人过,饶了仆。”
当年抓住孙滔,孙滔供认是受王强引诱才设伏攻打杨家人,说起来算是仇人见面了。杨安玄见王强头生华发,脸上隐现皱纹,依旧是小吏装束,不问便知过得不如意。
狂傲的王绪早已人头落地,便连王国宝也身首异处,太原王家王坦之四子王恺、王愉、王国宝、王忱皆已身死,王愉之孙王慧龙更是逃到襄阳,被自己收留。
显赫一时的太原王家,有皇后三人、三公五人、宰辅十一人,杨安玄穿越之时太原王家有王恭、王坦之四子,在朝堂之上与琅琊王家分庭抗礼,甚至力压一头,转瞬之间权势成了烟云。
王强不敢直身,躬身低头心中悲苦,他被王绪所弃,想尽办法讨好王愉,勉强升到七品记室。正想着谋个外任,又逢王愉、王绥父子谋反,惨遭刘裕灭门。
王家人越发凋零,王强是王家远房,受了牵累,贬了一阶在太保府做个迎来送往的小吏,勉强养家糊口。
杨家少年郎如今已经位高权重的大臣,自己的性命就在他一句话中,王强的身子越发佝偻得厉害,微微发起抖来。
杨安玄轻叹一声,道:“王强,不必害怕,当年之事已成过去,愚不想再追究。”
王强躬身谢道:“多谢杨刺史大量。”
杨安玄举步往府外走,王强忙紧走几步在前面引路。杨安玄见他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想起当年此人施计算计杨家险些成功,也算是个人才。
王慧龙到了襄阳之后,自己本想让他跟孔懿整理儒藏,若是到府衙任差,可是王慧龙坚持要到军中效力,让杨安玄刮目相看,按照正常历史王慧龙会成为北魏名将,现在大概是自己麾下的名将吧。
爱屋及乌,要让王慧龙忠于自己,自己不妨对王家人施以援手,这个王强虽有仇怨,但各为其主,也算是个故人,不妨出手相帮。
出府门,王强深深揖礼送别,杨安玄站住脚步,把王强唤到一旁。王强心中忐忑,生恐这位杨刺史在众目睽睽之下打自己一顿出气,他可是听说当年杨安玄定品之时对不满他的士子大打出手。
“王强,你可认识王慧龙?”杨安玄轻声问道。
王强愣了一下,苦笑道:“怎么不识。王慧龙是愉爷的孙子,是嫡枝正宗。愉爷认为他是众孙之龙,所以起名王慧龙。”
“哦”,杨安玄没想到还有这么一说,这王慧龙和王镇恶倒是可以凑成一对了。
“族人都说王慧龙极为聪慧,仆在族中祭祖时见过他,算起辈份愚还是他的叔爷,可惜愉爷图谋作乱,全家老小皆被斩杀,可惜了。”王强脸上露出痛楚之色,要是王慧龙能长大成人,或许太原王家还有重兴之日。
杨安玄低语道:“王慧龙并没有死。”
“啊”,王强惊讶地抬头望向杨安玄,随即苦笑道:“杨刺史,死者为大,莫要玩笑。”
杨安玄正色地道:“愚没有骗你。王慧龙被僧彬所救,带到江陵投靠习辟疆。习辟疆本想趁魏咏之身死在江陵作乱,推王慧龙为主,可惜刘道规来得太快,习辟疆、罗修等人只得带着他投奔襄阳,就在愚的襄阳城中。”
王强呆若木鸡,没想到王慧龙居然逃出生天,还被杨安玄收留。
半晌,王强深深一揖,道:“仆替王家谢过杨刺史大恩大德。”
杨安玄微笑道:“王强,愚赏识你是个人才,若是你有意,不妨辞官带了家人前往襄阳,王慧龙身边需要一名亲人相伴。”
说罢,杨安玄登车离去,留下王强呆立良久。
「注(1):开府,始于汉朝,三公(司徒、司空、司空)以及大将军、骠骑将军、卫将军等位同公的将军可以开府,即自置幕府与幕僚;魏晋以后,除三公开府外还允许将军开府,便是所谓的开府仪同三司,也会赐于有功大臣;南北朝后期,开府仪同三司又分化为开府仪同三司和仪同三司。
(2):东汉设兰台藏书,亦指秘书省,“石室、兰台弥以充积,又于东观及仁寿阁集新书”,晋代没有查到文献,但晋多沿汉制,亦设兰台,应该也是藏书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