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wxs.ORg第280章 小说网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大符篆师、最强雇佣兵之暗黑纪元、侠武世界、全能刺客、茅山术之不死人、超级六扇门、暴躁的大隋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怎么就到这个地步了……
郕王瞅了贵太妃一眼,又看了看面容平静的兄长,也只能在心中连连苦笑了。
至于吗?自己这个兄长,在帝位上也就坐了二十年不到,按说帝王好猜疑、易怒多是到了晚年,他倒是好,这才亲政没几年呢,刚是过了二十岁,性子就是如此偏激易怒,贵太妃一句话说得不称心,这就照脸抽巴掌?也难怪朝野中敢直言劝谏的人越来越少,内阁里几乎没有一个敢说话的人才,只能瞧着司礼监飞扬跋扈、肆意妄为……
藩王按说不该学史,不论是读书习武,都是正经事业,谁也不会认真教导。能够认字读书也就够了,不论是吟诗作赋,又或者是飞鹰走马,只要不是正经事儿,内廷都是鼓励态度,唯独是好儒、问政,是内廷无法容忍的致命缺点。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一个藩王知道这些做什么?按照贵太妃的交代,最好是连诗词都别做,免得被有心人揪住了小辫子,发祥出文字狱来。
当日听说这番交代时,还觉得贵太妃是担心太过,毕竟有了年纪,难免瞻头顾尾、暮气沉沉,如今现场见识了兄长的脾气,方知道贵太妃的识人之明,真是一点都没有看错,要是养成了好弄诗赋的习惯,以兄长的性子,将来若是不慎得罪了他,还不知要从故纸堆里翻出多少不利于他的证据来。
不过,少年时不以为然,虽然贵太妃有交代,郕王私下依然是有读史,自己看,并不写什么论著笔记,也不和人讨论,以他博览群书的阅读量来说,也不算是什么招人眼目的事。所谓读史知兴替,真是一点不假。少帝临朝、朝中无正、边军糜烂、异族复兴,这是国朝由盛转衰的征兆啊。
上一场大战已经是二十年前的事了,二十年的安宁,足以让大部分精锐的军队,变成一滩烂泥,更何况这其中还有足足十年,朝政基本上都出于无人领袖的状态,如今还能镇得住的几位老臣,又被皇帝一一地清了出去——如果皇帝是汉武帝一般的俊才,那倒也罢了,一样是长在深宫妇人之手,年少临朝,汉武的确创下了不世的功业,这就是汉代的气数,可落到国朝么,也许是文皇帝篡位的关系,气数在此,就已经尽了。
心胸狭小,并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才具浅薄才是真正的致命伤,当这两点加在一起,再重上自以为是,配合上如此危机四伏的朝局,真是让人看不到一点希望,只能等着国朝在皇兄的领导下慢慢地衰弱下去——其实也没什么,有盛有衰,这世上也不可能真有千秋万岁的王朝,反正由盛转衰也是个漫长的过程,郕王这辈子应该是看不到覆灭的那天,至于他死后的事,他也管不着了。
也就是这么想着,又因为自己就藩在即,若是没有意外,日后也就是十余年进京一次,和皇兄的交集并不会太多。他也不是个想做大事的性子,学着一般的藩王聚敛民财逍遥度日,难道哥哥还能亏待了他不成?虽说皇兄有着这样那样的毛病,可兄弟俩的感情,一直也都还算是不错的。郕王压根也没想到,不知不觉间,皇兄的性子居然变成了这样,只是一言不合,就把他的伤疤也拖出来直接就血淋淋地往下撕扯起来。
都不是孩子了,郕王今年二十岁,也已经成亲生子,心智也算是早已成熟——他自小就是个好思虑的性子,长大了也是一样,又爱读史,对于自己的身世,也是思忖了许多。私下也是查阅过当年的往事,和自己的伴伴、姆姆,都谈过自己的两位母亲。
小时候不懂事,对贵太妃难免许多猜测,知道了身世以后,更是无所适从,对贵太妃的观感,总是来回在极端摆荡,亲近的时候觉得她待自己太好,自己完全配不上,疏远的时候,又觉得她非常偏心,自己永远都比不上姐姐。反而是后来搬出去住了,年纪也渐渐长大,郕王也懂得体谅贵太妃的难处,虽然她对自己,的确是比不上对姐姐掏心挖肺,但毕竟不是亲生,再加上生母又做过那样的事,能做到如今这样已经没什么可挑剔的了。就连生母吴氏那儿,不是她照拂着,也不能这样安安稳稳地住在小院里,虽然永远不能出门,但起码衣食起居上没受什么委屈。
两个皇子都不是生母养大,确实也都是彼此心中的一根刺,可郕王和皇帝不同,的确是因为吴美人行差踏错才被抱给贵太妃,她做的那些事,按《大诰》都够凌迟的了,也就是因为有了自己才勉强留了一条命。有个罪母这事就是他一辈子的伤疤,传扬出去,一辈子都抬不起头来,宫中几乎从无人提起此事,是以宫外群臣还无人知道,现在皇帝一句话就把这事翻出来了,让他怎么回话好?
身为亲子,该孝顺母亲,皇帝要宽宥了她的罪过,他还能说不?可且不说这么做是否合理,看皇兄意思,是要将吴美人抬举起来,给太妃难堪,且先不说太妃是否会因此难堪,后宫里突然冒出个皇子生母,总是需要解释的吧,这不就等于是要把吴美人之前做过的事情往外宣扬吗?郕王的脸还要不要了?就为了给太妃难堪,自己弟弟的面子就一点不顾了?
若皇帝是故意的也就罢了,敲打、警告,都还算是有的放矢,可按郕王的理解,皇兄可能根本都没想到这茬,目前就盯着太妃不放呢,倒是把他给撂在这里了。这样顾头不顾腚的事,他是做得出来的。
再说了,太妃说得本来也没错,王振这人,郕王是没接触过,可就看他迫不及待进宫服侍,便可知道此人的心思绝对称不上纯正。再说,即使是纯正又如何,为了他把太后气卒中了,太皇太后也没少窝火,这样的人根本就不能再用了。当时的事又没有灭口,现在是太后还在,还管着,将来太后不在了,王振若是飞扬跋扈,那起文官直言进谏的胆子可能没有,但也千万不能小看了,嗅探消息,传递谣言,这样的事情他们如何做不得?到时候皇帝的名声还要不要了?如此不孝之子,怎么堪住乾清宫?
一句讽谏而已,便如此大动肝火,出招如同醉拳,反而是让人无法去回了,郕王也是无语——他自知自己绝不算是什么绝顶天才,但只怕即使是天才来了,对皇兄也是有种老鼠拉龟无处下手的感觉。这让人怎么回呢?这样的人,你根本无法揣摩他的心思,根本不知道他会如何反应啊!
但留给他反应的时间也已经不多了,郕王思前想后,凭直觉断然下了决心,他露出感激之色,立刻就跪了下来。
“兄长,”为了夸张,他还做出了哽咽的效果,横竖他是抱着皇兄的膝盖做哭泣状,他也看不见他的表情。“生恩难报,兄长愿赦其罪过,弟弟真不知该如何酬谢,不知……不知该如何回报兄长的恩德。”
哭了一会儿,又说,“只是、只是生母的确有过,此事也属家丑,受尊号却是心中有愧。再说,生母这些年来,也是时而清醒,时而、时而……”
皇帝估计从未过问吴美人的境况,他有些诧异,“怎么?时而什么?”
“时而有些迷糊,有失心之症。”郕王的叹息是货真价实,贵太妃从不曾禁止他去探视吴美人,郕王搬到东边后,十天半个月也总要过去一次,只是去得多了,倒越看得清楚,吴美人不能说是全疯,不过不大清楚是肯定的,在郕王心里,对生母最大的想望,就是能带到封地去照顾,只是这么做太犯忌,根本就不可能,既然如此,那倒不如还是让她关在小院里好,若是上了尊号,安排了宫室,还不知又要闹出什么事来,倒是他已就藩,还能指望谁来照拂生母?求养母?他自己都不好意思开口。“怕是当不起皇兄给的体面。”
说穿了,也不是当不起皇兄给的体面,而是一个半疯的女人,即使有了尊号,又怎么来膈应太妃?皇帝不可能指使她来殴打贵太妃吧,那根本也就等于是撕破脸皮了。一句话而已,还到不了这份上。
“哦……这样啊……”皇帝似乎也很惋惜,“没料到竟是如此,倒是可惜了——弟弟对生母情形如此清楚,可是常来探视?”
“凡入南内,时而都会绕过去看上一眼。”郕王回答道,似乎有几分窘迫,抬头看了贵太妃一眼,又垂下头去。“毕竟……是生母。”
贵太妃神色莫测,看不出喜怒,不过,养子这么亲生母,再加上两人从前的恩怨,她心里当不会有多高兴。
她不高兴,皇帝也就高兴了,横竖他也就是要刁难贵太妃,即使不是按原有思路,贵太妃现在也够难堪的了:藩王入宫探望太妃的次数都是有记录的,当不会多,自己亲自养大的儿子更亲善生母,听说有意给生母上尊号,眼泪都下来了,一切赤/裸裸摆在眼前,贵太妃心里能好受?
他没有再多说什么,又坐了坐,便招呼郕王,“今日难得有暇,意欲去西苑踢球,弟弟一起来吧?”
即使郕王还有别的安排,也不可能推拒皇帝的邀请,他堆出欢容,一口答应了下来,两人又一道向贵太妃告辞,贵太妃端坐椅上,受了两人的礼。郕王心里,也有些忐忑——希望贵太妃能明白他的苦心……
乘着皇帝转身出门的那当口,他慢了半步,回头望了贵太妃一眼。
贵太妃虽然依然没有多少表情,但却冲他微微点了点头,郕王心里,一下就放松了下来,他转身追在皇帝身后,一边绞尽脑汁同兄长搭腔,一边和他一道出了屋门。
虽说这一场风波,在皇帝这里已经算是过去了,但他来给贵太妃问安,身边自然也有人伺候。贵太妃管束得住清安宫的下人,管束不住乾清宫的心腹,她说王振的这句话,不过两三日,便是传遍了宫中,甚至,连宫外都是有所耳闻。
怎么就到这个地步了……
郕王瞅了贵太妃一眼,又看了看面容平静的兄长,也只能在心中连连苦笑了。
至于吗?自己这个兄长,在帝位上也就坐了二十年不到,按说帝王好猜疑、易怒多是到了晚年,他倒是好,这才亲政没几年呢,刚是过了二十岁,性子就是如此偏激易怒,贵太妃一句话说得不称心,这就照脸抽巴掌?也难怪朝野中敢直言劝谏的人越来越少,内阁里几乎没有一个敢说话的人才,只能瞧着司礼监飞扬跋扈、肆意妄为……
藩王按说不该学史,不论是读书习武,都是正经事业,谁也不会认真教导。能够认字读书也就够了,不论是吟诗作赋,又或者是飞鹰走马,只要不是正经事儿,内廷都是鼓励态度,唯独是好儒、问政,是内廷无法容忍的致命缺点。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一个藩王知道这些做什么?按照贵太妃的交代,最好是连诗词都别做,免得被有心人揪住了小辫子,发祥出文字狱来。
当日听说这番交代时,还觉得贵太妃是担心太过,毕竟有了年纪,难免瞻头顾尾、暮气沉沉,如今现场见识了兄长的脾气,方知道贵太妃的识人之明,真是一点都没有看错,要是养成了好弄诗赋的习惯,以兄长的性子,将来若是不慎得罪了他,还不知要从故纸堆里翻出多少不利于他的证据来。
不过,少年时不以为然,虽然贵太妃有交代,郕王私下依然是有读史,自己看,并不写什么论著笔记,也不和人讨论,以他博览群书的阅读量来说,也不算是什么招人眼目的事。所谓读史知兴替,真是一点不假。少帝临朝、朝中无正、边军糜烂、异族复兴,这是国朝由盛转衰的征兆啊。
上一场大战已经是二十年前的事了,二十年的安宁,足以让大部分精锐的军队,变成一滩烂泥,更何况这其中还有足足十年,朝政基本上都出于无人领袖的状态,如今还能镇得住的几位老臣,又被皇帝一一地清了出去——如果皇帝是汉武帝一般的俊才,那倒也罢了,一样是长在深宫妇人之手,年少临朝,汉武的确创下了不世的功业,这就是汉代的气数,可落到国朝么,也许是文皇帝篡位的关系,气数在此,就已经尽了。
心胸狭小,并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才具浅薄才是真正的致命伤,当这两点加在一起,再重上自以为是,配合上如此危机四伏的朝局,真是让人看不到一点希望,只能等着国朝在皇兄的领导下慢慢地衰弱下去——其实也没什么,有盛有衰,这世上也不可能真有千秋万岁的王朝,反正由盛转衰也是个漫长的过程,郕王这辈子应该是看不到覆灭的那天,至于他死后的事,他也管不着了。
也就是这么想着,又因为自己就藩在即,若是没有意外,日后也就是十余年进京一次,和皇兄的交集并不会太多。他也不是个想做大事的性子,学着一般的藩王聚敛民财逍遥度日,难道哥哥还能亏待了他不成?虽说皇兄有着这样那样的毛病,可兄弟俩的感情,一直也都还算是不错的。郕王压根也没想到,不知不觉间,皇兄的性子居然变成了这样,只是一言不合,就把他的伤疤也拖出来直接就血淋淋地往下撕扯起来。
都不是孩子了,郕王今年二十岁,也已经成亲生子,心智也算是早已成熟——他自小就是个好思虑的性子,长大了也是一样,又爱读史,对于自己的身世,也是思忖了许多。私下也是查阅过当年的往事,和自己的伴伴、姆姆,都谈过自己的两位母亲。
小时候不懂事,对贵太妃难免许多猜测,知道了身世以后,更是无所适从,对贵太妃的观感,总是来回在极端摆荡,亲近的时候觉得她待自己太好,自己完全配不上,疏远的时候,又觉得她非常偏心,自己永远都比不上姐姐。反而是后来搬出去住了,年纪也渐渐长大,郕王也懂得体谅贵太妃的难处,虽然她对自己,的确是比不上对姐姐掏心挖肺,但毕竟不是亲生,再加上生母又做过那样的事,能做到如今这样已经没什么可挑剔的了。就连生母吴氏那儿,不是她照拂着,也不能这样安安稳稳地住在小院里,虽然永远不能出门,但起码衣食起居上没受什么委屈。
两个皇子都不是生母养大,确实也都是彼此心中的一根刺,可郕王和皇帝不同,的确是因为吴美人行差踏错才被抱给贵太妃,她做的那些事,按《大诰》都够凌迟的了,也就是因为有了自己才勉强留了一条命。有个罪母这事就是他一辈子的伤疤,传扬出去,一辈子都抬不起头来,宫中几乎从无人提起此事,是以宫外群臣还无人知道,现在皇帝一句话就把这事翻出来了,让他怎么回话好?
身为亲子,该孝顺母亲,皇帝要宽宥了她的罪过,他还能说不?可且不说这么做是否合理,看皇兄意思,是要将吴美人抬举起来,给太妃难堪,且先不说太妃是否会因此难堪,后宫里突然冒出个皇子生母,总是需要解释的吧,这不就等于是要把吴美人之前做过的事情往外宣扬吗?郕王的脸还要不要了?就为了给太妃难堪,自己弟弟的面子就一点不顾了?
若皇帝是故意的也就罢了,敲打、警告,都还算是有的放矢,可按郕王的理解,皇兄可能根本都没想到这茬,目前就盯着太妃不放呢,倒是把他给撂在这里了。这样顾头不顾腚的事,他是做得出来的。
再说了,太妃说得本来也没错,王振这人,郕王是没接触过,可就看他迫不及待进宫服侍,便可知道此人的心思绝对称不上纯正。再说,即使是纯正又如何,为了他把太后气卒中了,太皇太后也没少窝火,这样的人根本就不能再用了。当时的事又没有灭口,现在是太后还在,还管着,将来太后不在了,王振若是飞扬跋扈,那起文官直言进谏的胆子可能没有,但也千万不能小看了,嗅探消息,传递谣言,这样的事情他们如何做不得?到时候皇帝的名声还要不要了?如此不孝之子,怎么堪住乾清宫?
一句讽谏而已,便如此大动肝火,出招如同醉拳,反而是让人无法去回了,郕王也是无语——他自知自己绝不算是什么绝顶天才,但只怕即使是天才来了,对皇兄也是有种老鼠拉龟无处下手的感觉。这让人怎么回呢?这样的人,你根本无法揣摩他的心思,根本不知道他会如何反应啊!
但留给他反应的时间也已经不多了,郕王思前想后,凭直觉断然下了决心,他露出感激之色,立刻就跪了下来。
“兄长,”为了夸张,他还做出了哽咽的效果,横竖他是抱着皇兄的膝盖做哭泣状,他也看不见他的表情。“生恩难报,兄长愿赦其罪过,弟弟真不知该如何酬谢,不知……不知该如何回报兄长的恩德。”
哭了一会儿,又说,“只是、只是生母的确有过,此事也属家丑,受尊号却是心中有愧。再说,生母这些年来,也是时而清醒,时而、时而……”
皇帝估计从未过问吴美人的境况,他有些诧异,“怎么?时而什么?”
“时而有些迷糊,有失心之症。”郕王的叹息是货真价实,贵太妃从不曾禁止他去探视吴美人,郕王搬到东边后,十天半个月也总要过去一次,只是去得多了,倒越看得清楚,吴美人不能说是全疯,不过不大清楚是肯定的,在郕王心里,对生母最大的想望,就是能带到封地去照顾,只是这么做太犯忌,根本就不可能,既然如此,那倒不如还是让她关在小院里好,若是上了尊号,安排了宫室,还不知又要闹出什么事来,倒是他已就藩,还能指望谁来照拂生母?求养母?他自己都不好意思开口。“怕是当不起皇兄给的体面。”
说穿了,也不是当不起皇兄给的体面,而是一个半疯的女人,即使有了尊号,又怎么来膈应太妃?皇帝不可能指使她来殴打贵太妃吧,那根本也就等于是撕破脸皮了。一句话而已,还到不了这份上。
“哦……这样啊……”皇帝似乎也很惋惜,“没料到竟是如此,倒是可惜了——弟弟对生母情形如此清楚,可是常来探视?”
“凡入南内,时而都会绕过去看上一眼。”郕王回答道,似乎有几分窘迫,抬头看了贵太妃一眼,又垂下头去。“毕竟……是生母。”
贵太妃神色莫测,看不出喜怒,不过,养子这么亲生母,再加上两人从前的恩怨,她心里当不会有多高兴。
她不高兴,皇帝也就高兴了,横竖他也就是要刁难贵太妃,即使不是按原有思路,贵太妃现在也够难堪的了:藩王入宫探望太妃的次数都是有记录的,当不会多,自己亲自养大的儿子更亲善生母,听说有意给生母上尊号,眼泪都下来了,一切赤/裸裸摆在眼前,贵太妃心里能好受?
他没有再多说什么,又坐了坐,便招呼郕王,“今日难得有暇,意欲去西苑踢球,弟弟一起来吧?”
即使郕王还有别的安排,也不可能推拒皇帝的邀请,他堆出欢容,一口答应了下来,两人又一道向贵太妃告辞,贵太妃端坐椅上,受了两人的礼。郕王心里,也有些忐忑——希望贵太妃能明白他的苦心……
乘着皇帝转身出门的那当口,他慢了半步,回头望了贵太妃一眼。
贵太妃虽然依然没有多少表情,但却冲他微微点了点头,郕王心里,一下就放松了下来,他转身追在皇帝身后,一边绞尽脑汁同兄长搭腔,一边和他一道出了屋门。
虽说这一场风波,在皇帝这里已经算是过去了,但他来给贵太妃问安,身边自然也有人伺候。贵太妃管束得住清安宫的下人,管束不住乾清宫的心腹,她说王振的这句话,不过两三日,便是传遍了宫中,甚至,连宫外都是有所耳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