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第1部 洪武大帝_第十一章 洪都的奇迹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至正二十三年四月,陈友谅率领他的军队开始了自己最后的征程。
也就是在此之前不久,一个人来到了洪都,他是受朱元璋委派来此地镇守的。
这个人叫朱文正。
此人是朱元璋的亲侄子。由于洪都的位置很重要,不容有失,很多人都没有想到朱元璋会把镇守洪都如此重要的工作交给这个嘴上还没有长毛的家伙。
他不过是个纨绔子弟。这是朱文正还未上任前人们对他的评价。
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个评价并没有错。
这位朱文正同志一到洪都就流连于烟花之所,整日饮酒作乐,还谱了曲,让侍女们日夜排演。而军事布防等重要工作则交给下属去操办,自己并不打理。
他的所作所为十分符合花花公子、败家子、浪荡子弟等不良形象的典型特征。
每次看到朱文正喝得醉醺醺、不省人事,属下只能摇头叹气,这真是个大爷,什么也指望不上他了。洪都危矣。
陈友谅的第一个进攻目标正是洪都。
后人一直为陈友谅的这个决定不解,为什么不直接进攻应天呢?那样朱元璋将腹背受敌,不堪一击,陈友谅为什么现成的便宜不捡呢?
这似乎是个很难解释的问题,但我相信,在陈友谅那里,这个问题很好解释。
陈友谅的性格弱点注定了他一定会进攻洪都。
他是一个心黑手狠的人,一直都在背叛和欺骗中生活,对这些东西并不陌生,洪都的投敌对他而言应该并不是什么意想不到的事。
但从心理学上来说,像他这样的人最忌讳的就是被人背叛,对一个人而言,他最厌恶的往往就是自己所擅长的。
属于我的东西,一定要拿回来!
攻下洪都,就可以教训那些背叛我的人,让他们懂得,对我陈友谅要绝对忠诚!
只许我负天下人,不许天下人负我,是这类人的通病。
当然了,攻下洪都还有很多好处,此处可以作为进攻应天的基地,进可攻,退可守,如果攻击不利,也可以控制下游,徐图再战。
纨绔子弟朱文正的各种轶事自然也传到了陈友谅的耳朵里,这对他而言又是一个极大的鼓励。
攻下洪都,易如反掌!
但他似乎少考虑了一点:
以朱元璋之精明,不可能不知道朱文正的言行,怎么会把如此重要的一个位置交给这样的人?
就在陈友谅向洪都进军的当天,收到这一消息的朱文正收起了他那套饮酒取乐的行头,对陈友谅露出了狰狞面目。
天下第五名将
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往往以是否热衷于吃喝嫖赌作为标准来衡量人的好坏,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朱文正同志就一定是个坏人了。
但人们往往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有用的坏人和无用的好人。
朱文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坏人,这也导致了他后来的悲剧,但毫无疑问的是,他是一个有用的人。
在朱元璋手下,有着很多天才将领,他们的军事才能和功绩不逊色于历史上任何名将。在这众多的将星中,朱文正是耀眼的一颗。
按照军事天赋和功劳,朱文正大致可以排在将领中的第五位,这并不是因为他不够优秀,而是因为他前面的四个人都是无法超越的。后面将讲述他们几位的故事。
与朱文正共同守卫洪都的还有一个人,邓愈。这也是个关键人物,如果要排名的话,他应该排在第六。因为他就是后来的开国六公爵之一。
朱文正在大敌当前之下,显示了自己的能力。洪都是一个坚固的城池,但有一个缺点——门太多,我统计了一下,共有抚州、宫步、土步、桥步、章江、新城、琉璃、澹台八个门,此外还有水道门。
多门是大城市繁华的象征,但当这座城市面对六十万大军的时候,这种繁华就变成了噩梦。由于人多,攻城的军队大可以同时攻打各门,防守方却会顾此失彼。
但朱文正确实是一个不世出的军事天才,城里可用的兵用来防守实在是捉襟见肘,但他却能调配得井井有条。
他应该感到幸运,在城中驻守的都是身经百战的将领。他根据这些将领的特点做出了调配:最重要的抚州门由邓愈防守;赵德胜防守宫步、土步、桥步三门(这个比较累,任务最重);薛显(猛人)守章江、新城两门;牛海龙、赵国旺守琉璃、澹台两门。
朱文正可能是学会计出身的,他在安排好防守兵力后,居然还能剩下两千人(怎么挤出的),用来随时支援各门。
万事俱备,只等陈友谅了。
洪都之战将成为陈友谅的噩梦。
最后的动员
陈友谅率领大军向洪都前进。关于他军队的实际人数,历来有争论,我根据其战船的规模估计出了一个大概数字,他的战船最大的可以装两三千人,小的也能装一千余人,而他此次出征的战船有两百多艘,那么人数大约在四十万到六十万之间,是名副其实的大军团。所谓“投鞭断流”并不夸张。
至正二十三年四月二十三日,陈友谅的大军到达了洪都。朱文正和他的将领们看到了最恐怖的景象,几十万人将城池围得水泄不通,江面上停满了巨大的战船,士兵的铠甲和兵器闪耀出的光芒比阳光更刺眼,飘扬的旌旗几十里连成一片,如同一件大大的斗篷笼罩着洪都。
黑云压城城欲摧。
朱文正在都督府召开了最后一次全体军事会议,他一反以往那种玩世不恭的态度,庄严肃穆地站立着,这让以往背后议论他无武将之容的将领们非常吃惊,他那肃杀的表情和严厉的语气令人喘不过气,他们都低着头听他训话。
“我知道你们不喜欢我,在背后议论我,没有关系,我也并不喜欢你们,但此时陈友谅六十万大军已在城下,诸位如要投降,可即出行,我并不阻拦,但若不走,唯有同我一途,战至城破人亡,一死方休!”
他看着眼前的这些将领们,心中突然涌起了一股巨大的悲凉感:在这场战争中,有多少人可以活下来呢?还能看见他们吗?自己呢?
他用可能是一生中最温和的口吻结束了这次训话:
“诸位珍重,望来日以富贵相见。”
将领们听到了这句话,都抬起头来,他们惊奇地发现,朱文正的眼中竟似含着泪水。
什么都不用说了,对于这些在刀口上度日的人来说,他们很明白目前的形势,他们不喜欢朱文正,不喜欢他的放荡不羁,但他们明白,现在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战友。
他们分别向自己驻守的城门走去,对于他们中间的很多人来说,那里就是生命的终点。
所谓战友,就是同生共死的伙伴。
四月二十四日,陈友谅发动了进攻。洪都战役开始。
意志的较量
陈友谅的军队首先选择的进攻目标正是邓愈守护的抚州门,此门四面开阔,十分适合进攻,陈友谅决定,就从这里进城!
拂晓时分,汉军向抚州门进攻。战况十分激烈,城内的士兵不断把准备好的大石头、大木头向城楼下的士兵砸去,陈友谅的士兵使用的是竹盾,对于从天而降的大家伙显然没有什么抵抗力,死伤惨重。
这种情况持续了三天,汉军的尸体在抚州门前堆成了山,却没有能够前进一步。
陈友谅这才感觉到,问题不像他想的那么简单。
他严令士兵,如果不能拿下抚州门,军法从事!
二十七日,对抚州门最猛烈的进攻开始了。
陈友谅的士兵们在后退必斩的威逼下,向抚州门发动了冲击。由于城楼上的箭弩和木石太猛,攻城木无法使用,士兵像发疯一样,用手中兵器猛砍城墙,居然把城墙冲出一个十余丈的大口子(豆腐渣工程)。大凡到了这个时候,城门的指挥官会下令后撤,进行巷战,但名将邓愈用他自己的方法告诉了我们城墙是怎样炼成的。
邓愈得知城墙被突破后,并未惊慌,他早有预料,准备了后着。
当陈友谅的士兵们越过城墙破口准备进入城中时,发现城里的士兵用一种奇怪的东西对准了他们。
然后,他们听见了枪声。
邓愈的后着就是火铳。元末的火枪经过宋代和元代的改造,已经非常先进,可以大规模投入使用,但由于这种东西操作麻烦,很多人(如陈友谅)不愿意装备,虽然他们也偶尔使用,但真正将火枪作为一个单独兵种使用的只有朱元璋,后来的明军三大营中的神机营就是火枪营。
这种火枪给陈友谅的士兵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震慑,一时不敢进攻。邓愈不愧为名将,他知道汉军很快就会卷土重来,没有呆板地去修理城墙,而是迅速地用树木修建了临时城墙——木栏。
这种随机应变的细节最能反映将领的水平。
果然,不久后,汉军重来,与邓愈军争夺木栏,守军用弓箭和火枪还击,但由于敌军太多,渐渐不支。此时,闲着没事干的琉璃、澹台两门守卫牛海龙、赵国旺带领士兵前来助战,朱文正正确分析了战场形势,带领主力亲自赶来增援,守军士气大振,与汉军死战。朱文正考虑到城墙如果不修好,迟早抵挡不住对方的进攻,便命令一边作战,一边修城墙。
说实话,我现在还无法想象那是个什么景象,前面的士兵在拿刀拼杀,他们后边的人用水泥刀砌墙。
陈友谅也认识到抚州门的城墙是一个绝好的突破机会,他亲自督战,务求必克。
陈友谅和朱文正就在不远的地方对望,当他看到守军的勇猛,才感觉到自己可能错误地估计了朱文正的能力。
这场惨烈的战斗,从早上打到晚上,双方似乎都没有回去休息的愿望。为鼓舞士气,双方将领都亲自上阵,洪都总管李继先,跑来帮忙的牛海龙、赵国旺全部战死,一直打到第二天早上,朱文正的施工队修好了城墙,汉军见攻城无望,终于退去。
此战是开战以来最为艰苦的一战,双方以命相搏,最后的胜利属于朱文正,但他的损失也极为惨重,自己也负了伤。
回去一定要宰了那个承包抚州门城墙工程的家伙。我相信这是朱文正最想做的事情。
此战的惨烈让陈友谅心有余悸,在之后的几天内没有发动大规模的进攻,而是分兵占领了吉安,作为后盾。城内的士兵在经历了残酷的战斗考验后,逐渐成长和适应了战争。事实证明,陈友谅此时的松懈是一个巨大的失误,不久之后,他将面对更为顽强的防守。
在经历了一个星期的小规模进攻后,陈友谅重新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
五月初七,陈友谅在实地勘查城防后,决定攻打新城门。
这不是一个好的抉择,因为守卫新城门的是薛显。
薛显此人,用今天的话说,应该算是个亡命之徒,一向以彪悍无理闻名,在洪都城内也是一霸,无人敢惹,陈友谅很快就会吃亏了。
五月初八,陈友谅命令大军攻击新城门,新一轮的攻击开始。
然而当陈友谅的士兵们穿着铠甲、拿着竹盾小心翼翼地向城门接近时,却意外地发现城上的箭石并不猛烈,不禁大喜,陈友谅随即决定,使用吕公车!
吕公车是一种巨型攻城车,但由于拆卸复杂、不易活动,所以在激烈的战斗中很少使用,此时不用,更待何时?
城内的薛显等待的就是这个时刻。
此时,他打开了城门,汉军士兵们顿时激动起来,他们死活进不去的城门居然打开了。
出来的是薛显和他率领的骑兵。
正在准备攻城机器的士兵没有想到,城内的人如此大胆,居然还敢冲出来,大乱,薛显带着骑兵耀武扬威般地冲杀了一阵后,退了回去。
之后,汉军再也没敢猛烈进攻新城门。
此可谓我是流氓我怕谁。
从五月打到六月,陈友谅一直在望城兴叹,难道洪都是攻不下的?
他决定攻击水路。
六月十四日,他出其不意地从洪都的水关进攻,然而等待他的是早已守候在那里的长矛队。汉军士兵刚接近水关,守军就用特制的长矛穿过铁栅攻击他们,刺死刺伤不计其数,汉军拼死用手抓住刺出的长矛,才算暂时稳定住了局势。此时里面守军的长矛刺击停顿了下来,汉军大喜,以为守军已经逃跑,谁知过了一会儿,里面又开始用长矛向外刺,汉军习以为常,仍旧用手去抓,谁知一抓便惨叫起来,细看才发现,守军将长矛和铁钩在火上烤红后,再用来刺击汉军。
刚才去加热了。
陈友谅狼狈不堪,他用尽一切方法攻城,但洪都近在眼前,就是进不去。
无计可施之下,他又去攻击赵德胜守卫的土步门,此战倒不是没有收获,守城大将赵德胜被汉军的冷箭射死,但立刻有人接替了他的指挥位置,仍然牢牢地控制着城门。
陈友谅陷入绝望。
这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啊?什么时候才能进去?
其实,城内的朱文正也有着同样的痛苦。
什么时候能出去啊?
围城,真正的围城。
钢铁战士朱文正
朱文正已经有一个多月没有睡好觉了,他在陈友谅大军到来前做好了部署,八个门来回转,督促将领做好准备工作。作战之时,他总是穿着盔甲睡觉,一有危险,他要立刻起身,带领自己手下那点少得可怜的兵力去增援,是名副其实的救火队员。
当领导很不容易。
但他确实坚持下来了,他用他顽强的意志抵抗了六十万大军的进攻,把他们阻挡在城下,完全无法动弹。
顽强的意志是可以战胜强大敌人的,朱文正证明了这一点。
大家可能也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援兵还不到呢?
如此大的战役,朱元璋一定已经得到了消息,为何他还不增援朱文正?
这并不能怪朱元璋。
因为朱文正根本就没有向他求援!
大凡这种敌众我寡的防御战,守将都会在第一时间向主帅求援,写上诸如你再不来、大家就一起完蛋之类的话,交给送信人,并且还会反复交代:让他快点来,不然老子就没命了!
朱文正是个奇人。
他似乎把陈友谅当成了到洪都露营的游客。
洪都战役打了一个多月,朱文正以豆腐渣工程的城墙和有限的士兵与陈友谅的无敌舰队反复较量,靠着他的军事天才一直支撑了下来,他似乎认为自己还有力量去对抗陈友谅,更大地消耗对方的实力,为决战做好准备。
但他也小看了陈友谅,一个能够统管六十万大军的指挥者,怎么会被小小的洪都难住。
洪都,只不过是个时间问题。
六月,陈友谅发动了更大规模的进攻,朱文正敏锐的军事嗅觉告诉他自己,洪都的抵抗已经接近了极限。再也不能拖延了,他派了一个人去找朱元璋。
这是一个值得一提的人,他的名字叫张子明。
张子明从洪都出发,去找朱元璋,为了保险起见,他白天不赶路,而是找地方睡觉,晚上趁人少才出发(有点类似倒时差)。这种没有效率的走路方法,使得他走了半个月才到应天找到朱元璋。
此时的朱元璋也是一头包。他派徐达去攻打庐州,所受到的待遇和陈友谅差不多,始终无法攻破城池。
朱元璋问张子明朱文正的情况,张子明是个聪明人,他没有说朱文正撑不住了之类的话,而是说:陈友谅来了很多人,但死伤已经十分惨重,而且出师时间过长,粮食差不多了,如果你出兵的话,一定能击败他(师久粮乏,援兵至,必可破)。
朱元璋听了这话后,十分高兴,马上派人去庐州让徐达班师(早干什么去了),准备决战!
然后他告诉张子明:你先回去吧,我准备准备,不久就去洪都。
不久是多久呢?
朱元璋接着说:让朱文正再坚持一个月,一个月后我就到了!
一个月?到时朱文正的骨头可能已经拿去敲鼓了!
张子明的勇气
话虽如此,张子明还是上路了,这次为了赶时间,他日夜兼程,谁知到达湖口时,被陈友谅的士兵擒获,陈友谅亲自接见了张子明。
张子明给陈友谅的第一印象,是一个呆子,站在那里,手都不知往哪里放。
这个人容易对付。
陈友谅开始给张子明做思想工作,从拉家常开始,到天下一统、民族大义等等,张子明只是不断地点头,到最后他也说烦了,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和我合作,诱降洪都,你就能活;不合作,就死。
张子明连忙说,我合作,我合作。
于是,陈友谅派人押着张子明到了洪都城下,让他对城内喊话,让城里的人投降。
张子明连声答应,走到城下,大声喊道:
“请大家坚守下去,我们的大军马上就到了!”
陈友谅傻眼了,他没有想到这个柔弱的读书人有这样的胆量,气急败坏,拿刀杀了张子明。
他这才明白,这个书生并不怕死,只是他的使命没有完成,他还不能死。
他还一直记得张子明临死前那嘲弄的眼神。
更让他不安的是,从他的将领们的眼神中,看到的是对这个读书人的敬佩。这些杀人不眨眼的家伙居然会佩服这个人?
不对,事情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拥有最强力量的人就可以决定一切,不是吗?
当我弱小的时候,那些比我强大的人肆无忌惮地欺辱我,现在我拥有最强大的军队和力量,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都应该怕我、畏惧我、尊敬我!
那么为什么这个微不足道的读书人不怕死、不怕我呢?
陈友谅第一次对自己的行为方式产生了怀疑。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用暴力和权威解决不了的,陈友谅不明白这个道理,就如同徐寿辉不懂得陈友谅的生存方式一样。
赌局的开始
至正二十三年六月,在确定了与陈友谅决战的方针后,朱元璋从庐州调回了徐达的部队,并召集了他所有的精锐力量,包括二十万士兵,和他手下的优秀将领徐达、常遇春、冯胜、郭兴等人,连刘基这样的文人谋士也随军出征,与陈友谅一样,朱元璋这次也算是空国而来。
迟早有这一仗,躲也躲不过,那就打吧。
陈友谅和朱元璋就像两个赌徒,一个带了六十万,一个带了二十万,去进行一场危险的赌局。他们使用的筹码是无数人的生命,赌注是自己的生命、财富和所有的一切。
但这个赌局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赢的人将获得这片大地的统治权。这个奖励太让人动心了,没有人能够拒绝。
至正二十三年七月六日,朱元璋带着他的全部赌注从应天出发,去参加这场赌局。
朱元璋不会真的让朱文正守一个月,他的军队急行军向洪都前进,不分昼夜,不停地走,向着他们宿命中的战场前进。
朱元璋在行军的路上。
这是一个晴朗的白天,江上不时刮起阵风,却让人感觉相当温和舒爽。
朱元璋却没有欣赏景色的心情,他的旗舰正向洪都前进,当他回头时,看到的是他的众多战船,以及统率战船的文臣武将,这是二十万的大军。朱元璋每当想到这里,心里就止不住地激动。
从一个一无所有的放牛娃,到今天千军万马的统率者,终于走到了这一步。
艰难与困苦、悲凉与绝望,都已过去,现在我要去争夺天下!
陈友谅是如此的强大,无敌的战船、勇猛的士兵,他一直都比我强,一直都是。已经不是三年前了,已经没有伏击这样的便宜可捡了。这一次我要面对的是他真正的力量,只能硬碰硬!
朱元璋颤抖了,因为畏惧,以及期望。
当面对强大的敌人时,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先上去拼一拼,不行再说。这个行为的错误之处在于,牛犊并非不怕虎,而是因为它不知道虎的可怕。
当朱元璋弱小时,他专注于扩大自己的地盘,占据滁州!占据和州!陈友谅、张士诚算是什么东西!
然而随着他自己的不断强大,他才意识到自己面前的是怎样的一个庞然大物、是怎样的可怕与不可战胜。他终于开始畏惧。
越接近对方的水平,就越了解对方的强大,就会越来越畏惧。当他的畏惧达到极点的时候,也就是他能与对手匹敌的时候!
朱元璋不断地追赶陈友谅,不断地了解陈友谅的可怕,也不断地增强着自己的实力,只为那最后的决战,战胜了他,天下再无可惧!
以颤抖之身追赶,以敬畏之心挑战。
战胜陈友谅,即为天下之主!
马渡江头苜蓿香,片云片雨渡潇湘。
东风吹醒英雄梦,不是咸阳是洛阳。
胜利已不再遥不可及。
陈友谅,我来了!
七月十六日,朱元璋大军到达湖口,为了达到与陈友谅决战的目的,他分兵两路,分别占领了经江口和南湖口,同时还封锁了陈友谅唯一可以退却的武阳渡口,堵塞了陈友谅的退路。
朱元璋经过反复考虑,正确地认识到,要彻底战胜陈友谅,唯一的方法是彻底摧毁他的水军,他决心与陈友谅在水上决出胜负。
七月十九日,陈友谅在得知朱元璋来援并且封锁自己退路的情况后,主动从洪都撤退,前往鄱阳湖寻求与朱元璋决战。
他彻底腻烦了和这个人打交道,也不想再等了。他没有寻求突围,回到江州,虽然这对他来说很容易,朱元璋封锁江口的那些破船根本不放在他的眼里。
我已经没有耐心了,既然你要水战,那就来吧,就在水上决一雌雄!
七月二十日,朱元璋水军与陈友谅水军分别来到了鄱阳湖,在康郎山相遇,两支军队经过无数的波折,终于走到了最后决战的地点。
大战就在明日!
鄱阳湖,又称彭泽,北起湖口,南达三阳,西起关城,东达波阳,南北相望三百余里,对当时的朱元璋和陈友谅来说,可谓是浩瀚无边。它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江之水,下通长江,由于南宽北窄,形状像一个巨大的葫芦。
毫无疑问,就地形而言这是一个理想的战场。
公元675年,不世出的天才王勃前往交趾看望自己的父亲,路过滕王阁,为壮美的山色湖光所感,一挥而就了流芳千古的《滕王阁序》。
就在滕王阁上,远眺碧波万顷、水天相连的鄱阳湖,他写下了为后人传诵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现在,这个映照着无上光芒的地方,将成为一个更为光彩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将上演这场战争中最为精彩的一幕。
决战前夜
朱元璋的舰队停靠在南鄱阳湖的康郎山,与陈友谅的舰队对望,可以清晰地看到敌方船上的灯火。
明天就要决战了,这是朱元璋畏惧的,也是他所盼望的,输掉战争就将一无所有,赢得战争就获得一切。
朱元璋的思绪又回到了二十年前,他接到汤和来信的时候。
如果那时我不选择投军,现在我的人生会是如何呢?也许在某一个地方平静地生活着,过完自己的一生。
事实证明,这条路是最为艰难的,从郭子兴到韩林儿,从滁州到应天,在阴谋和背叛、流血和杀戮中生存下来,就是我的宿命。
已经不能回头了,和尚不能做了,农民不能做了,甚至乞丐也不行,要么成为九五之尊,要么战败身死!
我经历了常人不能忍受的磨难,忍受了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这是我应得的!我所等待的就是这一天!
一定要胜!
胜利必定属于我!
陈友谅,以性命相搏吧!
对岸的陈友谅也在沉思,但他考虑的却是另一个问题。
从自己参加起义开始,脑海中似乎就没有信义这两个字,为了走到现在的位置,我杀了很多人。
倪文俊赏识我,提拔了我,对我有知遇之恩,我杀了他;
赵普胜是个老实人,对我很尊重,把我当兄弟看待,我杀了他;
徐寿辉把权力让给我,只想活下去,我杀了他。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不是吗?心黑手狠才能取得胜利,因为在你弱小的时候没有人会可怜你!
我相信我所做的没有错。
为了今天的权势和地位,我不稀罕什么名声,让那些道学先生骂好了,手中的权力和武力才是最重要的。我背叛了很多人,他们不再信任我,随时可能背叛我,但只要我拥有最强的力量,我就能控制一切!
终于走到今天这一步了。
一定不能输,如果我输了,一切就全完了!
我不想再被人唾弃,被人看不起,我要属于我的尊严!
朱元璋,来吧,我在这里等着你!
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决战,决定的不仅是朱元璋和陈友谅的命运,也决定着天下人的命运。
在这场决战中,没有正义与邪恶的区分,胜利的人拥有一切,失败的人失去一切。
这场决战没有规则,没有裁判,这些东西在胜负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对决战双方而言,胜利就是阿弥陀佛,胜利就是元始天尊,胜利就是四书五经,胜利就是仁义道德!
决一死战吧!
成王!
败寇!
至正二十三年四月,陈友谅率领他的军队开始了自己最后的征程。
也就是在此之前不久,一个人来到了洪都,他是受朱元璋委派来此地镇守的。
这个人叫朱文正。
此人是朱元璋的亲侄子。由于洪都的位置很重要,不容有失,很多人都没有想到朱元璋会把镇守洪都如此重要的工作交给这个嘴上还没有长毛的家伙。
他不过是个纨绔子弟。这是朱文正还未上任前人们对他的评价。
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个评价并没有错。
这位朱文正同志一到洪都就流连于烟花之所,整日饮酒作乐,还谱了曲,让侍女们日夜排演。而军事布防等重要工作则交给下属去操办,自己并不打理。
他的所作所为十分符合花花公子、败家子、浪荡子弟等不良形象的典型特征。
每次看到朱文正喝得醉醺醺、不省人事,属下只能摇头叹气,这真是个大爷,什么也指望不上他了。洪都危矣。
陈友谅的第一个进攻目标正是洪都。
后人一直为陈友谅的这个决定不解,为什么不直接进攻应天呢?那样朱元璋将腹背受敌,不堪一击,陈友谅为什么现成的便宜不捡呢?
这似乎是个很难解释的问题,但我相信,在陈友谅那里,这个问题很好解释。
陈友谅的性格弱点注定了他一定会进攻洪都。
他是一个心黑手狠的人,一直都在背叛和欺骗中生活,对这些东西并不陌生,洪都的投敌对他而言应该并不是什么意想不到的事。
但从心理学上来说,像他这样的人最忌讳的就是被人背叛,对一个人而言,他最厌恶的往往就是自己所擅长的。
属于我的东西,一定要拿回来!
攻下洪都,就可以教训那些背叛我的人,让他们懂得,对我陈友谅要绝对忠诚!
只许我负天下人,不许天下人负我,是这类人的通病。
当然了,攻下洪都还有很多好处,此处可以作为进攻应天的基地,进可攻,退可守,如果攻击不利,也可以控制下游,徐图再战。
纨绔子弟朱文正的各种轶事自然也传到了陈友谅的耳朵里,这对他而言又是一个极大的鼓励。
攻下洪都,易如反掌!
但他似乎少考虑了一点:
以朱元璋之精明,不可能不知道朱文正的言行,怎么会把如此重要的一个位置交给这样的人?
就在陈友谅向洪都进军的当天,收到这一消息的朱文正收起了他那套饮酒取乐的行头,对陈友谅露出了狰狞面目。
天下第五名将
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往往以是否热衷于吃喝嫖赌作为标准来衡量人的好坏,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朱文正同志就一定是个坏人了。
但人们往往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有用的坏人和无用的好人。
朱文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坏人,这也导致了他后来的悲剧,但毫无疑问的是,他是一个有用的人。
在朱元璋手下,有着很多天才将领,他们的军事才能和功绩不逊色于历史上任何名将。在这众多的将星中,朱文正是耀眼的一颗。
按照军事天赋和功劳,朱文正大致可以排在将领中的第五位,这并不是因为他不够优秀,而是因为他前面的四个人都是无法超越的。后面将讲述他们几位的故事。
与朱文正共同守卫洪都的还有一个人,邓愈。这也是个关键人物,如果要排名的话,他应该排在第六。因为他就是后来的开国六公爵之一。
朱文正在大敌当前之下,显示了自己的能力。洪都是一个坚固的城池,但有一个缺点——门太多,我统计了一下,共有抚州、宫步、土步、桥步、章江、新城、琉璃、澹台八个门,此外还有水道门。
多门是大城市繁华的象征,但当这座城市面对六十万大军的时候,这种繁华就变成了噩梦。由于人多,攻城的军队大可以同时攻打各门,防守方却会顾此失彼。
但朱文正确实是一个不世出的军事天才,城里可用的兵用来防守实在是捉襟见肘,但他却能调配得井井有条。
他应该感到幸运,在城中驻守的都是身经百战的将领。他根据这些将领的特点做出了调配:最重要的抚州门由邓愈防守;赵德胜防守宫步、土步、桥步三门(这个比较累,任务最重);薛显(猛人)守章江、新城两门;牛海龙、赵国旺守琉璃、澹台两门。
朱文正可能是学会计出身的,他在安排好防守兵力后,居然还能剩下两千人(怎么挤出的),用来随时支援各门。
万事俱备,只等陈友谅了。
洪都之战将成为陈友谅的噩梦。
最后的动员
陈友谅率领大军向洪都前进。关于他军队的实际人数,历来有争论,我根据其战船的规模估计出了一个大概数字,他的战船最大的可以装两三千人,小的也能装一千余人,而他此次出征的战船有两百多艘,那么人数大约在四十万到六十万之间,是名副其实的大军团。所谓“投鞭断流”并不夸张。
至正二十三年四月二十三日,陈友谅的大军到达了洪都。朱文正和他的将领们看到了最恐怖的景象,几十万人将城池围得水泄不通,江面上停满了巨大的战船,士兵的铠甲和兵器闪耀出的光芒比阳光更刺眼,飘扬的旌旗几十里连成一片,如同一件大大的斗篷笼罩着洪都。
黑云压城城欲摧。
朱文正在都督府召开了最后一次全体军事会议,他一反以往那种玩世不恭的态度,庄严肃穆地站立着,这让以往背后议论他无武将之容的将领们非常吃惊,他那肃杀的表情和严厉的语气令人喘不过气,他们都低着头听他训话。
“我知道你们不喜欢我,在背后议论我,没有关系,我也并不喜欢你们,但此时陈友谅六十万大军已在城下,诸位如要投降,可即出行,我并不阻拦,但若不走,唯有同我一途,战至城破人亡,一死方休!”
他看着眼前的这些将领们,心中突然涌起了一股巨大的悲凉感:在这场战争中,有多少人可以活下来呢?还能看见他们吗?自己呢?
他用可能是一生中最温和的口吻结束了这次训话:
“诸位珍重,望来日以富贵相见。”
将领们听到了这句话,都抬起头来,他们惊奇地发现,朱文正的眼中竟似含着泪水。
什么都不用说了,对于这些在刀口上度日的人来说,他们很明白目前的形势,他们不喜欢朱文正,不喜欢他的放荡不羁,但他们明白,现在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战友。
他们分别向自己驻守的城门走去,对于他们中间的很多人来说,那里就是生命的终点。
所谓战友,就是同生共死的伙伴。
四月二十四日,陈友谅发动了进攻。洪都战役开始。
意志的较量
陈友谅的军队首先选择的进攻目标正是邓愈守护的抚州门,此门四面开阔,十分适合进攻,陈友谅决定,就从这里进城!
拂晓时分,汉军向抚州门进攻。战况十分激烈,城内的士兵不断把准备好的大石头、大木头向城楼下的士兵砸去,陈友谅的士兵使用的是竹盾,对于从天而降的大家伙显然没有什么抵抗力,死伤惨重。
这种情况持续了三天,汉军的尸体在抚州门前堆成了山,却没有能够前进一步。
陈友谅这才感觉到,问题不像他想的那么简单。
他严令士兵,如果不能拿下抚州门,军法从事!
二十七日,对抚州门最猛烈的进攻开始了。
陈友谅的士兵们在后退必斩的威逼下,向抚州门发动了冲击。由于城楼上的箭弩和木石太猛,攻城木无法使用,士兵像发疯一样,用手中兵器猛砍城墙,居然把城墙冲出一个十余丈的大口子(豆腐渣工程)。大凡到了这个时候,城门的指挥官会下令后撤,进行巷战,但名将邓愈用他自己的方法告诉了我们城墙是怎样炼成的。
邓愈得知城墙被突破后,并未惊慌,他早有预料,准备了后着。
当陈友谅的士兵们越过城墙破口准备进入城中时,发现城里的士兵用一种奇怪的东西对准了他们。
然后,他们听见了枪声。
邓愈的后着就是火铳。元末的火枪经过宋代和元代的改造,已经非常先进,可以大规模投入使用,但由于这种东西操作麻烦,很多人(如陈友谅)不愿意装备,虽然他们也偶尔使用,但真正将火枪作为一个单独兵种使用的只有朱元璋,后来的明军三大营中的神机营就是火枪营。
这种火枪给陈友谅的士兵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震慑,一时不敢进攻。邓愈不愧为名将,他知道汉军很快就会卷土重来,没有呆板地去修理城墙,而是迅速地用树木修建了临时城墙——木栏。
这种随机应变的细节最能反映将领的水平。
果然,不久后,汉军重来,与邓愈军争夺木栏,守军用弓箭和火枪还击,但由于敌军太多,渐渐不支。此时,闲着没事干的琉璃、澹台两门守卫牛海龙、赵国旺带领士兵前来助战,朱文正正确分析了战场形势,带领主力亲自赶来增援,守军士气大振,与汉军死战。朱文正考虑到城墙如果不修好,迟早抵挡不住对方的进攻,便命令一边作战,一边修城墙。
说实话,我现在还无法想象那是个什么景象,前面的士兵在拿刀拼杀,他们后边的人用水泥刀砌墙。
陈友谅也认识到抚州门的城墙是一个绝好的突破机会,他亲自督战,务求必克。
陈友谅和朱文正就在不远的地方对望,当他看到守军的勇猛,才感觉到自己可能错误地估计了朱文正的能力。
这场惨烈的战斗,从早上打到晚上,双方似乎都没有回去休息的愿望。为鼓舞士气,双方将领都亲自上阵,洪都总管李继先,跑来帮忙的牛海龙、赵国旺全部战死,一直打到第二天早上,朱文正的施工队修好了城墙,汉军见攻城无望,终于退去。
此战是开战以来最为艰苦的一战,双方以命相搏,最后的胜利属于朱文正,但他的损失也极为惨重,自己也负了伤。
回去一定要宰了那个承包抚州门城墙工程的家伙。我相信这是朱文正最想做的事情。
此战的惨烈让陈友谅心有余悸,在之后的几天内没有发动大规模的进攻,而是分兵占领了吉安,作为后盾。城内的士兵在经历了残酷的战斗考验后,逐渐成长和适应了战争。事实证明,陈友谅此时的松懈是一个巨大的失误,不久之后,他将面对更为顽强的防守。
在经历了一个星期的小规模进攻后,陈友谅重新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
五月初七,陈友谅在实地勘查城防后,决定攻打新城门。
这不是一个好的抉择,因为守卫新城门的是薛显。
薛显此人,用今天的话说,应该算是个亡命之徒,一向以彪悍无理闻名,在洪都城内也是一霸,无人敢惹,陈友谅很快就会吃亏了。
五月初八,陈友谅命令大军攻击新城门,新一轮的攻击开始。
然而当陈友谅的士兵们穿着铠甲、拿着竹盾小心翼翼地向城门接近时,却意外地发现城上的箭石并不猛烈,不禁大喜,陈友谅随即决定,使用吕公车!
吕公车是一种巨型攻城车,但由于拆卸复杂、不易活动,所以在激烈的战斗中很少使用,此时不用,更待何时?
城内的薛显等待的就是这个时刻。
此时,他打开了城门,汉军士兵们顿时激动起来,他们死活进不去的城门居然打开了。
出来的是薛显和他率领的骑兵。
正在准备攻城机器的士兵没有想到,城内的人如此大胆,居然还敢冲出来,大乱,薛显带着骑兵耀武扬威般地冲杀了一阵后,退了回去。
之后,汉军再也没敢猛烈进攻新城门。
此可谓我是流氓我怕谁。
从五月打到六月,陈友谅一直在望城兴叹,难道洪都是攻不下的?
他决定攻击水路。
六月十四日,他出其不意地从洪都的水关进攻,然而等待他的是早已守候在那里的长矛队。汉军士兵刚接近水关,守军就用特制的长矛穿过铁栅攻击他们,刺死刺伤不计其数,汉军拼死用手抓住刺出的长矛,才算暂时稳定住了局势。此时里面守军的长矛刺击停顿了下来,汉军大喜,以为守军已经逃跑,谁知过了一会儿,里面又开始用长矛向外刺,汉军习以为常,仍旧用手去抓,谁知一抓便惨叫起来,细看才发现,守军将长矛和铁钩在火上烤红后,再用来刺击汉军。
刚才去加热了。
陈友谅狼狈不堪,他用尽一切方法攻城,但洪都近在眼前,就是进不去。
无计可施之下,他又去攻击赵德胜守卫的土步门,此战倒不是没有收获,守城大将赵德胜被汉军的冷箭射死,但立刻有人接替了他的指挥位置,仍然牢牢地控制着城门。
陈友谅陷入绝望。
这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啊?什么时候才能进去?
其实,城内的朱文正也有着同样的痛苦。
什么时候能出去啊?
围城,真正的围城。
钢铁战士朱文正
朱文正已经有一个多月没有睡好觉了,他在陈友谅大军到来前做好了部署,八个门来回转,督促将领做好准备工作。作战之时,他总是穿着盔甲睡觉,一有危险,他要立刻起身,带领自己手下那点少得可怜的兵力去增援,是名副其实的救火队员。
当领导很不容易。
但他确实坚持下来了,他用他顽强的意志抵抗了六十万大军的进攻,把他们阻挡在城下,完全无法动弹。
顽强的意志是可以战胜强大敌人的,朱文正证明了这一点。
大家可能也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援兵还不到呢?
如此大的战役,朱元璋一定已经得到了消息,为何他还不增援朱文正?
这并不能怪朱元璋。
因为朱文正根本就没有向他求援!
大凡这种敌众我寡的防御战,守将都会在第一时间向主帅求援,写上诸如你再不来、大家就一起完蛋之类的话,交给送信人,并且还会反复交代:让他快点来,不然老子就没命了!
朱文正是个奇人。
他似乎把陈友谅当成了到洪都露营的游客。
洪都战役打了一个多月,朱文正以豆腐渣工程的城墙和有限的士兵与陈友谅的无敌舰队反复较量,靠着他的军事天才一直支撑了下来,他似乎认为自己还有力量去对抗陈友谅,更大地消耗对方的实力,为决战做好准备。
但他也小看了陈友谅,一个能够统管六十万大军的指挥者,怎么会被小小的洪都难住。
洪都,只不过是个时间问题。
六月,陈友谅发动了更大规模的进攻,朱文正敏锐的军事嗅觉告诉他自己,洪都的抵抗已经接近了极限。再也不能拖延了,他派了一个人去找朱元璋。
这是一个值得一提的人,他的名字叫张子明。
张子明从洪都出发,去找朱元璋,为了保险起见,他白天不赶路,而是找地方睡觉,晚上趁人少才出发(有点类似倒时差)。这种没有效率的走路方法,使得他走了半个月才到应天找到朱元璋。
此时的朱元璋也是一头包。他派徐达去攻打庐州,所受到的待遇和陈友谅差不多,始终无法攻破城池。
朱元璋问张子明朱文正的情况,张子明是个聪明人,他没有说朱文正撑不住了之类的话,而是说:陈友谅来了很多人,但死伤已经十分惨重,而且出师时间过长,粮食差不多了,如果你出兵的话,一定能击败他(师久粮乏,援兵至,必可破)。
朱元璋听了这话后,十分高兴,马上派人去庐州让徐达班师(早干什么去了),准备决战!
然后他告诉张子明:你先回去吧,我准备准备,不久就去洪都。
不久是多久呢?
朱元璋接着说:让朱文正再坚持一个月,一个月后我就到了!
一个月?到时朱文正的骨头可能已经拿去敲鼓了!
张子明的勇气
话虽如此,张子明还是上路了,这次为了赶时间,他日夜兼程,谁知到达湖口时,被陈友谅的士兵擒获,陈友谅亲自接见了张子明。
张子明给陈友谅的第一印象,是一个呆子,站在那里,手都不知往哪里放。
这个人容易对付。
陈友谅开始给张子明做思想工作,从拉家常开始,到天下一统、民族大义等等,张子明只是不断地点头,到最后他也说烦了,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和我合作,诱降洪都,你就能活;不合作,就死。
张子明连忙说,我合作,我合作。
于是,陈友谅派人押着张子明到了洪都城下,让他对城内喊话,让城里的人投降。
张子明连声答应,走到城下,大声喊道:
“请大家坚守下去,我们的大军马上就到了!”
陈友谅傻眼了,他没有想到这个柔弱的读书人有这样的胆量,气急败坏,拿刀杀了张子明。
他这才明白,这个书生并不怕死,只是他的使命没有完成,他还不能死。
他还一直记得张子明临死前那嘲弄的眼神。
更让他不安的是,从他的将领们的眼神中,看到的是对这个读书人的敬佩。这些杀人不眨眼的家伙居然会佩服这个人?
不对,事情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拥有最强力量的人就可以决定一切,不是吗?
当我弱小的时候,那些比我强大的人肆无忌惮地欺辱我,现在我拥有最强大的军队和力量,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都应该怕我、畏惧我、尊敬我!
那么为什么这个微不足道的读书人不怕死、不怕我呢?
陈友谅第一次对自己的行为方式产生了怀疑。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用暴力和权威解决不了的,陈友谅不明白这个道理,就如同徐寿辉不懂得陈友谅的生存方式一样。
赌局的开始
至正二十三年六月,在确定了与陈友谅决战的方针后,朱元璋从庐州调回了徐达的部队,并召集了他所有的精锐力量,包括二十万士兵,和他手下的优秀将领徐达、常遇春、冯胜、郭兴等人,连刘基这样的文人谋士也随军出征,与陈友谅一样,朱元璋这次也算是空国而来。
迟早有这一仗,躲也躲不过,那就打吧。
陈友谅和朱元璋就像两个赌徒,一个带了六十万,一个带了二十万,去进行一场危险的赌局。他们使用的筹码是无数人的生命,赌注是自己的生命、财富和所有的一切。
但这个赌局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赢的人将获得这片大地的统治权。这个奖励太让人动心了,没有人能够拒绝。
至正二十三年七月六日,朱元璋带着他的全部赌注从应天出发,去参加这场赌局。
朱元璋不会真的让朱文正守一个月,他的军队急行军向洪都前进,不分昼夜,不停地走,向着他们宿命中的战场前进。
朱元璋在行军的路上。
这是一个晴朗的白天,江上不时刮起阵风,却让人感觉相当温和舒爽。
朱元璋却没有欣赏景色的心情,他的旗舰正向洪都前进,当他回头时,看到的是他的众多战船,以及统率战船的文臣武将,这是二十万的大军。朱元璋每当想到这里,心里就止不住地激动。
从一个一无所有的放牛娃,到今天千军万马的统率者,终于走到了这一步。
艰难与困苦、悲凉与绝望,都已过去,现在我要去争夺天下!
陈友谅是如此的强大,无敌的战船、勇猛的士兵,他一直都比我强,一直都是。已经不是三年前了,已经没有伏击这样的便宜可捡了。这一次我要面对的是他真正的力量,只能硬碰硬!
朱元璋颤抖了,因为畏惧,以及期望。
当面对强大的敌人时,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先上去拼一拼,不行再说。这个行为的错误之处在于,牛犊并非不怕虎,而是因为它不知道虎的可怕。
当朱元璋弱小时,他专注于扩大自己的地盘,占据滁州!占据和州!陈友谅、张士诚算是什么东西!
然而随着他自己的不断强大,他才意识到自己面前的是怎样的一个庞然大物、是怎样的可怕与不可战胜。他终于开始畏惧。
越接近对方的水平,就越了解对方的强大,就会越来越畏惧。当他的畏惧达到极点的时候,也就是他能与对手匹敌的时候!
朱元璋不断地追赶陈友谅,不断地了解陈友谅的可怕,也不断地增强着自己的实力,只为那最后的决战,战胜了他,天下再无可惧!
以颤抖之身追赶,以敬畏之心挑战。
战胜陈友谅,即为天下之主!
马渡江头苜蓿香,片云片雨渡潇湘。
东风吹醒英雄梦,不是咸阳是洛阳。
胜利已不再遥不可及。
陈友谅,我来了!
七月十六日,朱元璋大军到达湖口,为了达到与陈友谅决战的目的,他分兵两路,分别占领了经江口和南湖口,同时还封锁了陈友谅唯一可以退却的武阳渡口,堵塞了陈友谅的退路。
朱元璋经过反复考虑,正确地认识到,要彻底战胜陈友谅,唯一的方法是彻底摧毁他的水军,他决心与陈友谅在水上决出胜负。
七月十九日,陈友谅在得知朱元璋来援并且封锁自己退路的情况后,主动从洪都撤退,前往鄱阳湖寻求与朱元璋决战。
他彻底腻烦了和这个人打交道,也不想再等了。他没有寻求突围,回到江州,虽然这对他来说很容易,朱元璋封锁江口的那些破船根本不放在他的眼里。
我已经没有耐心了,既然你要水战,那就来吧,就在水上决一雌雄!
七月二十日,朱元璋水军与陈友谅水军分别来到了鄱阳湖,在康郎山相遇,两支军队经过无数的波折,终于走到了最后决战的地点。
大战就在明日!
鄱阳湖,又称彭泽,北起湖口,南达三阳,西起关城,东达波阳,南北相望三百余里,对当时的朱元璋和陈友谅来说,可谓是浩瀚无边。它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江之水,下通长江,由于南宽北窄,形状像一个巨大的葫芦。
毫无疑问,就地形而言这是一个理想的战场。
公元675年,不世出的天才王勃前往交趾看望自己的父亲,路过滕王阁,为壮美的山色湖光所感,一挥而就了流芳千古的《滕王阁序》。
就在滕王阁上,远眺碧波万顷、水天相连的鄱阳湖,他写下了为后人传诵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现在,这个映照着无上光芒的地方,将成为一个更为光彩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将上演这场战争中最为精彩的一幕。
决战前夜
朱元璋的舰队停靠在南鄱阳湖的康郎山,与陈友谅的舰队对望,可以清晰地看到敌方船上的灯火。
明天就要决战了,这是朱元璋畏惧的,也是他所盼望的,输掉战争就将一无所有,赢得战争就获得一切。
朱元璋的思绪又回到了二十年前,他接到汤和来信的时候。
如果那时我不选择投军,现在我的人生会是如何呢?也许在某一个地方平静地生活着,过完自己的一生。
事实证明,这条路是最为艰难的,从郭子兴到韩林儿,从滁州到应天,在阴谋和背叛、流血和杀戮中生存下来,就是我的宿命。
已经不能回头了,和尚不能做了,农民不能做了,甚至乞丐也不行,要么成为九五之尊,要么战败身死!
我经历了常人不能忍受的磨难,忍受了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这是我应得的!我所等待的就是这一天!
一定要胜!
胜利必定属于我!
陈友谅,以性命相搏吧!
对岸的陈友谅也在沉思,但他考虑的却是另一个问题。
从自己参加起义开始,脑海中似乎就没有信义这两个字,为了走到现在的位置,我杀了很多人。
倪文俊赏识我,提拔了我,对我有知遇之恩,我杀了他;
赵普胜是个老实人,对我很尊重,把我当兄弟看待,我杀了他;
徐寿辉把权力让给我,只想活下去,我杀了他。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不是吗?心黑手狠才能取得胜利,因为在你弱小的时候没有人会可怜你!
我相信我所做的没有错。
为了今天的权势和地位,我不稀罕什么名声,让那些道学先生骂好了,手中的权力和武力才是最重要的。我背叛了很多人,他们不再信任我,随时可能背叛我,但只要我拥有最强的力量,我就能控制一切!
终于走到今天这一步了。
一定不能输,如果我输了,一切就全完了!
我不想再被人唾弃,被人看不起,我要属于我的尊严!
朱元璋,来吧,我在这里等着你!
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决战,决定的不仅是朱元璋和陈友谅的命运,也决定着天下人的命运。
在这场决战中,没有正义与邪恶的区分,胜利的人拥有一切,失败的人失去一切。
这场决战没有规则,没有裁判,这些东西在胜负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对决战双方而言,胜利就是阿弥陀佛,胜利就是元始天尊,胜利就是四书五经,胜利就是仁义道德!
决一死战吧!
成王!
败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