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1890德意志霸权之路 > 第四十五章 战争计划

第四十五章 战争计划

作者:自由有多远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大符篆师最强雇佣兵之暗黑纪元侠武世界全能刺客茅山术之不死人超级六扇门暴躁的大隋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出访阿根廷的事项被迅速布置下去,外交部着手安排访问的日程和随访的人员、海军局则负责安排威廉的座舰和护航军舰。www.tsxsw.com

    因为威廉打算顺路访问英国,并在回程时访问意大利和奥国,因此外交部的工作量非常大,准备时间至少要一周。

    在得知威廉要前往美洲访问后,瓦德西迅速呈上两套尚不完善的对俄作战方案,让威廉过目,以尽早做出部署。

    第一套方案的大体思路是集中德奥两国主力,共60万人,在俄属波兰西部地区全力歼灭俄军的有生力量,从而迫使俄国退出战争。西线方面,德国把20万军队布置在法德边境一线,依托斯特拉斯堡和梅斯要塞全力防守。

    该方案得到了总参谋部大部分军官的支持,一般认为,俄属波兰西部地区距离莫斯科过于遥远,在这里交战,俄国会受到后勤的极大拖累,对德军较为有利。这也是在吸取了拿破仑和查理十二战败的教训后,做出的较为保守的战略选择。

    历史上,拿破仑和查理十二都是在未全歼对方主力的情况下,贸然进逼俄国腹地,俄方则坚壁清野,于是遥远的路途加上恶劣的气候导致己方的后勤无法跟上,两人最终都遭到惨败。

    总参谋部内只有一个人反对这一方案,便是军需总监施里芬伯爵,他认为,在波兰西部地区作战很难全歼俄军主力。即便取得一两场战术胜利,只要俄军退守基辅——里加一线,甚至更远,则德军还是要深入俄国境内与其鏖战,这样就再次回到了拿破仑和查理十二的老路上。

    他提出的方案是将主力集中于东普鲁士东端,开战后直接南下切断明斯克至波兰的铁路,把波兰的俄军孤立起来,并联合奥军完成包围,来个瓮中捉鳖。

    这两套方案各有优劣,瓦德西本人虽然倾向于第一套方案,但还是打算和奥国总参谋长深入交换意见后再做定夺。

    除此之外,瓦德西还带来个好消息,他说马克沁改进型机枪已经试制完毕,皇帝是否要亲自看一看。

    威廉对枪械没有多少了解,自然无需亲自过目。他只是知道机枪、壕堑、铁丝网是一战时候的防守利器,所以之前才下令让军械局研制一型适合德国陆军装备的机枪,没想到这么快就完成了改良。

    “机枪是防守战中的利器,据说英国人在征服祖鲁人的一次防御作战中依靠4挺机枪就杀伤了对方3000多人。对付俄国陆军的人海战术,机枪是非常好用的武器,应该多多列装部队。”威廉吩咐道。

    “陛下请放心,议会通过了额外增加陆军拨款的法案,我会安排一笔专款用于在步兵中装备机枪的。”瓦德西点头说道。

    有钱就是好啊!威廉心想,如果不是从布莱希罗德那里额外查抄了1亿马克,想让议会增加军事拨款,那是门都没有。

    瓦德西走后,威廉看着地图,仔细考虑这两个方案的优劣,整整一天时间,总算有了点眉目。

    在他看来,施里芬的方案很有点解放战争时期,共军常常采用的围城打援计策的味道。对于波兰俄军围而不歼,并以其为诱饵吸引俄军全部主力集结于明斯克以西地区与德军决战。只要获得决战的胜利,俄军将再无可战之兵,战争也就可以以德国所希望的方式迅速结束。

    反观第一个方案,一旦俄军在波兰西部交战失利,他们甚至可以效仿拿破仑战争时期的先例,一口气退到莫斯科,将西部的大片国土弃之不管。虽然德国可以迅速占据波兰的广大地区,但想要攻下莫斯科却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而无法攻下莫斯科,俄国就不会投降,只要俄国不投降,战争就不算结束,届时法国的实力和英国的态度将成为左右战争结果的关键。

    当晚,威廉开始写下他的战略构想以及对未来战争目标的一些看法,两天之后他把这些内容整理成两篇文章,分别是《间接路线:战略进攻与战术防御》和《波兰战争的战略目标》。

    在第一篇文章中他写道:

    “克劳塞维茨认为防御是一种较强而且比较经济的战略形式。如果处于战略进攻的一方能够在战术上迫使对手在我方预设的战争上发动攻击,那么这无疑是最为有效的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方法之一。如何迫使防御一方的敌军转入进攻,这便是间接路线战略的艺术。

    这里我举几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

    三十年战争中期,尽管华伦斯坦的战争机器要比瑞典人的弱得多,而他也并不善于从有利的战略形势中获取战术上的好处,但他还是取得了胜利。这是因为,在这次会战之前,他取得了现实的真正优势。应该指出,他的这个优势是连续三次采用各种间接路线行动的结果。

    1632年,华伦斯坦重新受命,担任了当时已经并不存在的陆军的首脑,他利用自己的威望,在三个月之内收编了一支大约有四万人的雇佣军。由于古斯达夫·阿道夫国王的瑞典军队正在扫荡巴伐利亚,当局发出了要求立即赴救的呼吁,但是,华伦斯坦没有马上赶到那里去,反而掉转头来向北走,去对付萨克森那个古斯达夫的弱小同盟者。他把萨克森军逐出了波希米亚,而后即向其国内进攻。他甚至还强迫巴伐利亚选侯也带领自己的军队前来同他会师,这样就使巴伐利亚在表面上显得防务更加薄弱。然而,华伦斯坦这个算计是完全正确的,他就是这样调动了古斯达夫。由于害怕自己那个脆弱的同盟者被消灭,古斯达夫不得不赶紧从巴伐利亚撤退出来,并匆匆忙忙地去援救萨克森人。

    华伦斯坦和巴伐利亚选侯的部队,在古斯达夫军队赶到以前实行了会师,古斯达夫面临着敌人的联合兵力,不得不退回到纽伦堡。华伦斯坦随即跟了上去,但却发现瑞典人正在严阵以待,因而认为:“举行会战的时机已经丧失,必须尝试用另外的方法。”他不敢把自己的新兵用来攻击瑞典的精兵,于是使选择地形挖壕设防,一方面使部队得以安全地进行休息,一方面则使用轻骑兵去控制古斯达夫的补给线。华伦斯坦这时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战术:对于瑞典国王的挑战置之不理,使他进攻阵地的尝试多次破产,得不到什么战果,同时,又使瑞典军队受到饥饿的威胁。这样,尽管在军事上的意义比较有限,但在政治上的影响却是很大的。消息传遍了整个欧洲,都知道古斯达夫这次失败了。虽然古斯达夫并没有被歼灭,但是由于过去一系列重大胜利而造成的“古斯达夫不可战胜”的神话,却完全破产了。这就必然要削弱他对于日尔曼诸国家的控制力量。华伦斯坦正确地使用了自己比较有限的兵力,达到了较高的战略目标。

    古斯达夫又从纽伦堡出发,向南进入巴伐利亚。华伦斯坦没有跟随追击,而是转向北面,又向萨克森进军。这又是一个很高明的行动。象前一次那样,他又以这个机动调动了古斯达夫,迫使古斯达夫再次掉过头来对他进行追击。不过,古斯达夫的行动也很迅速,很快就回到了萨克森,使华伦斯坦来不及强迫萨克森人单独订立和约。接着就在吕岑发生了一场非常激烈的会战。古斯塔夫利用其高素质的军队,挽回了他们在战略上的挫败,迫使帝**队退走,但是代价惨重,他本人也在战斗中牺牲。此役,瑞典军队伤亡5000余人,帝**队伤亡3000余人。”

    接下来,威廉又列举了:1796年,卡尔大公进行的莱茵河-多瑙河战役;拿破仑在1796年、1797年和1800年进行的三次意大利战役;拿破仑在1805年进行的乌尔姆战役和奥斯特里茨战役。

    进而指出说:如果把战略和战术结合起来加以研究,我们还可看到,上述所引的大部分战役或会战的例证,可以分别归并到两种类型中的一种。第一种类型,其特点是采取从容不迫的防御战略,先作有计划的撤退,而后转入战术上的进攻。第二种类型,其特点是实行战略性的进攻,以便使自己处于控制敌人的有利态势,而后在威胁敌人后方的情况下转入战术上的防御。这两种战略战术相结合的方式,都是一种间接路线,它在心理方面的根据可以用下面这句话来表达:“引诱敌人落入陷阱。”

    在攻势战略中,间接路线的表现形式,通常都是把部队开去进攻敌人的经济性目标,也就是说,用去进攻对方国家或军队的补给源泉基地,做到“攻其所必救”。

    从近两百年来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大量战役中,我们看到,采取直接路线获胜的例证是如此的少,采取间接路线获胜的例证又是这样的多,因此,很自然地要得出一个结论:间接路线和直接路线比较起来,前者实在是最合理和最有效的战略形式。

    由此,我们又可以推论出两个结论:一条是消极的,另一条是积极的。第一条,任何一位统帅,对于已经据有坚强阵地的敌人,决不可以进行直接的正面攻击。第二条,必须首先压倒敌人的抵抗意志,而后才能对他实施进攻。

    最后,威廉把对俄作战的两套方案和自己的理论联系起来,说道:按照施里芬伯爵的作战计划,我军以东普鲁士作为前进的兵站,迅速占领涅曼河两岸的土地,并在明斯克和布列斯特要塞之间的铁路线上建立坚强的筑垒阵地,而后依托涅曼河向前线运输辎重和粮草,等待俄军的反击。

    此方案中,我军虽然会遭受俄军两面的夹击,但却可以利用内线以及防御的优势,并无太大风险,而且以最不济的情况看,即便东普鲁士被俄军占领,我方依然可以通过水路向前线运输物资,事实上这种可能是极小的。

    战争一旦爆发,西部波兰人民必会揭竿而起,袭击俄国驻军,只要我们能切断他们的退路,那么便可以以较小的代价获取全面的胜利。

    反观第一套方案,我最担心的是驻波兰的40万俄军在遭受一两次战术失败后果断退走,如此,我们将失去整场战争的先手,此后的任何胜利都必须依靠艰苦的战术进攻去获得。要知道,我们在1866和1870年的两场战争中的胜利,都是依靠绝对的优势兵力,同时配合更为先进的后镗枪或者更为完善的炮兵所获得的。

    所以,我很怀疑,在军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我方能否通过连续的战术进攻击败俄国。

    我们需要的是一场迅速的决定性胜利,并以此在谈判中获得优势地位,做出对我方有利的边界调整。

    这便是我支持施里芬伯爵方案的全部理由。

    《波兰战争的战略目标》其实是威廉写给瓦德西的一份备忘录,不需要在参谋中间进行讨论。

    威廉提出,应通过战争获取里加——基辅——第聂伯河以西的全部俄国领地,以此为基础建立由哈布斯堡家族为王室的**的波兰王国,并和奥地利以及匈牙利形成天主教共主邦联。

    德国应当从奥国获取波西米亚作为补偿。

    当战争中遇到困难,德国应在西线向法国做出某种妥协,以尽早结束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