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金军第一次攻宋(九)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折可与也大声说道:“我八十年世守之家,怎肯负国败坏家声,无知畜类,不若亟杀我!”
这时,“群胡愤悱,持梃纷击”。李翼的前额被棍棒击伤,折可与则被打坏了一只眼,可他们“咸弗顾,拊膺嫚骂愈甚”。
宗翰与希尹获悉情况后,“叹其守节”,又派人谆谆告谕说:“汝等本皆合死,念汝等忠义,姑欲全贷,尚敢肆恶言骂,辱尊贵大人。”
李翼回答说:“我辈若手有寸刃,当杀尔,岂特骂耶?”
金人知道李翼最终是不会屈服的,于是用马车载着他来到崞县城里,巡行示众。刚入城不久,走在大街上,李翼忽然看见了崔忠。他对崔忠大骂不已,崔忠羞愧地无言以对,掩面逃走。
被害之时,李翼向看守的金兵提出一个请求:“冀少缓,倘得南面望拜,死无所恨!”金兵不答应。李翼于是转头朝南,大声呼道:“官家啊,官家啊,臣力弱,不能翦灭此贼,以报国恩!”悲怆之声,至死方绝。
太原古称晋阳,别称并州,也称龙城,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北方一座文明古城。不过,此时的太原城已经不是晋阳古城,晋阳古城早在979年,被宋太宗下令火烧了,据说是因为晋阳古城具有龙脉。晋阳古有唐国之称,唐朝实发祥于此,李渊父子定都长安后,便以“唐”为国号,并封晋阳为北都、北京,与京都长安、东都洛阳并称为“三都”、“三京”。特别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后晋、后汉、北汉,或发迹于晋阳,或以此为国都,一时间,晋阳名声显赫于天下,民间纷纷传说这是一座“龙城”。因此,宋太宗在灭掉北汉之后决意焚毁它。三年后,出于防御契丹之需要,宋太宗又命潘美在晋阳故城东北三十里汾河对岸的唐明镇,修建新城池即太原城,但规模和形制比晋阳古城小很多。
自十二月八日,童贯率宣抚司撤离太原后,河东路安抚使兼知太原府张孝纯,与副都总管、河东宣抚司都统制、胜捷军总管王禀,一边组织城内军民准备迎战,一边派人出城联络附近诸州郡,请他们出兵增援太原。
十天后,宗翰率西路金军突破石岭关,迅速抵达太原城下。自进入宋朝国境以来,西路金军从没遇到宋军的有效抵抗,但在太原城下,他们遭到宋军的顽强阻击。
首先前来增援太原的是知朔宁府孙翊,他的任务本来是镇守朔州,他得知太原告急,便急忙领兵离开朔州,赶来增援,而将守卫朔州的任务交给别人,结果朔州被“汉儿”打开城门,献给了金人。
孙翊领兵不足两千,虽然兵少,但士气很旺盛,作战很勇猛。这天,孙翊与金人大战于太原城下。张孝纯站在城楼上向他喊话说:“敌已在近,不敢开门,观察可尽忠报国!”
孙翊回答说:“但恨兵少力乏!”
孙翊是河东名将,“守朔有威声,金人亦惮之”。此时宗翰屯驻在太原北陈村,他登高观察战场形势,见孙翊勇猛难当,遂决定用计取之。宗翰下令“驱朔之父老”到太原城下,“以示翊军”。
孙翊“麾下多朔人”,这天,他们看到亲人被金军押上了战场,军心顿时大乱,接着便发生了军变。当时,孙翊正与金人激烈交战,忽被叛徒从背后所害,可惜一代名将,就这样惨死在叛军刀下!孙翊所率之兵,“皆尽为金人所杀”。
前来太原增援的还有陕西军队,他们是府州知州折可求、鄜延路守将刘光世,另外还有职并军马使韩权、晋宁知县罗称等。其中折可求与刘光世是主力,分别率领两万多人马,这样共计有四万多援兵,从不同地方赶来太原参战。
折可求率两万援兵,“自府州涉大河”,经岢岚州至天门关,发现有金兵在此据守,于是转道走松子岭,来到太原西南的交城驻扎。
而刘光世领兵从鄜延出发,一路向东北方向的太原开进,在交城与折可求相会,分别驻防。刘光世在北伐攻取燕京之战中曾违反军纪,未能及时到达燕京城下接应郭药师,致使已先攻入燕京城内的宋军失援而大败,他因此受到降官处分。后来,他在平定河北起义军张迪之战中立功,又恢复领承宣使,升任鄜延路马步军副总管。
在交城之汾河北岸,宋军与金军展开大战。“自早至日中,胜负相偿,而我师等各据地分,守至日中,金人兵忽自可求寨后开生山而出,劫其家计寨,刘光世望风而奔,可求乃溃,罗称、韩权死于阵,自是河外兵将十丧七八。”
这场战役,宋军损失一万多人,而金军在此以逸待劳,大获全胜,指挥这场战役的金军将领是银术可和耶律余睹。
宋人张汇在《金虏节要》一书中,对孙翊与折可求“救太原之无术”,感到很惋惜。他认为,“敌初犯太原,翊与可求随而援之,可谓勤矣。然而,虽有援太原之心,而无援太原之术,何哉?当宗翰自云中悉师赴太原之初,翊在朔州,由马邑、怀仁东去,云中无数舍之远。可求在府州,由武、朔东去云中,路近于交城,且仍皆坦途,别无关阻。若翊与可求会麟、武、朔之师,并力捣以云中,时粘罕之徒骨肉财宝,尽在云中,其所留防守之人,皆老弱而已。如闻攻其必救之地,必仓皇释太原以救云中。于是时,太原张孝纯、王禀之军,自可从而袭之,使乌合利聚之徒,致后顾前忧之地,自生变乱,必然之理,非惟太原得解,贼巢亦平。又且新边之兵,可张我势,而安群心,此归敝于人,转客为主,故孙膑走大梁以救韩,皆此道也。何翊与可求见不出此?止务先到太原为功,殊不知近捣云中,远救太原之要也。而复迁回山险,人疲马乏,反为彼贼以离间之,以逸待之,宜乎?身死军覆,无以成功!”
折可与也大声说道:“我八十年世守之家,怎肯负国败坏家声,无知畜类,不若亟杀我!”
这时,“群胡愤悱,持梃纷击”。李翼的前额被棍棒击伤,折可与则被打坏了一只眼,可他们“咸弗顾,拊膺嫚骂愈甚”。
宗翰与希尹获悉情况后,“叹其守节”,又派人谆谆告谕说:“汝等本皆合死,念汝等忠义,姑欲全贷,尚敢肆恶言骂,辱尊贵大人。”
李翼回答说:“我辈若手有寸刃,当杀尔,岂特骂耶?”
金人知道李翼最终是不会屈服的,于是用马车载着他来到崞县城里,巡行示众。刚入城不久,走在大街上,李翼忽然看见了崔忠。他对崔忠大骂不已,崔忠羞愧地无言以对,掩面逃走。
被害之时,李翼向看守的金兵提出一个请求:“冀少缓,倘得南面望拜,死无所恨!”金兵不答应。李翼于是转头朝南,大声呼道:“官家啊,官家啊,臣力弱,不能翦灭此贼,以报国恩!”悲怆之声,至死方绝。
太原古称晋阳,别称并州,也称龙城,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北方一座文明古城。不过,此时的太原城已经不是晋阳古城,晋阳古城早在979年,被宋太宗下令火烧了,据说是因为晋阳古城具有龙脉。晋阳古有唐国之称,唐朝实发祥于此,李渊父子定都长安后,便以“唐”为国号,并封晋阳为北都、北京,与京都长安、东都洛阳并称为“三都”、“三京”。特别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后晋、后汉、北汉,或发迹于晋阳,或以此为国都,一时间,晋阳名声显赫于天下,民间纷纷传说这是一座“龙城”。因此,宋太宗在灭掉北汉之后决意焚毁它。三年后,出于防御契丹之需要,宋太宗又命潘美在晋阳故城东北三十里汾河对岸的唐明镇,修建新城池即太原城,但规模和形制比晋阳古城小很多。
自十二月八日,童贯率宣抚司撤离太原后,河东路安抚使兼知太原府张孝纯,与副都总管、河东宣抚司都统制、胜捷军总管王禀,一边组织城内军民准备迎战,一边派人出城联络附近诸州郡,请他们出兵增援太原。
十天后,宗翰率西路金军突破石岭关,迅速抵达太原城下。自进入宋朝国境以来,西路金军从没遇到宋军的有效抵抗,但在太原城下,他们遭到宋军的顽强阻击。
首先前来增援太原的是知朔宁府孙翊,他的任务本来是镇守朔州,他得知太原告急,便急忙领兵离开朔州,赶来增援,而将守卫朔州的任务交给别人,结果朔州被“汉儿”打开城门,献给了金人。
孙翊领兵不足两千,虽然兵少,但士气很旺盛,作战很勇猛。这天,孙翊与金人大战于太原城下。张孝纯站在城楼上向他喊话说:“敌已在近,不敢开门,观察可尽忠报国!”
孙翊回答说:“但恨兵少力乏!”
孙翊是河东名将,“守朔有威声,金人亦惮之”。此时宗翰屯驻在太原北陈村,他登高观察战场形势,见孙翊勇猛难当,遂决定用计取之。宗翰下令“驱朔之父老”到太原城下,“以示翊军”。
孙翊“麾下多朔人”,这天,他们看到亲人被金军押上了战场,军心顿时大乱,接着便发生了军变。当时,孙翊正与金人激烈交战,忽被叛徒从背后所害,可惜一代名将,就这样惨死在叛军刀下!孙翊所率之兵,“皆尽为金人所杀”。
前来太原增援的还有陕西军队,他们是府州知州折可求、鄜延路守将刘光世,另外还有职并军马使韩权、晋宁知县罗称等。其中折可求与刘光世是主力,分别率领两万多人马,这样共计有四万多援兵,从不同地方赶来太原参战。
折可求率两万援兵,“自府州涉大河”,经岢岚州至天门关,发现有金兵在此据守,于是转道走松子岭,来到太原西南的交城驻扎。
而刘光世领兵从鄜延出发,一路向东北方向的太原开进,在交城与折可求相会,分别驻防。刘光世在北伐攻取燕京之战中曾违反军纪,未能及时到达燕京城下接应郭药师,致使已先攻入燕京城内的宋军失援而大败,他因此受到降官处分。后来,他在平定河北起义军张迪之战中立功,又恢复领承宣使,升任鄜延路马步军副总管。
在交城之汾河北岸,宋军与金军展开大战。“自早至日中,胜负相偿,而我师等各据地分,守至日中,金人兵忽自可求寨后开生山而出,劫其家计寨,刘光世望风而奔,可求乃溃,罗称、韩权死于阵,自是河外兵将十丧七八。”
这场战役,宋军损失一万多人,而金军在此以逸待劳,大获全胜,指挥这场战役的金军将领是银术可和耶律余睹。
宋人张汇在《金虏节要》一书中,对孙翊与折可求“救太原之无术”,感到很惋惜。他认为,“敌初犯太原,翊与可求随而援之,可谓勤矣。然而,虽有援太原之心,而无援太原之术,何哉?当宗翰自云中悉师赴太原之初,翊在朔州,由马邑、怀仁东去,云中无数舍之远。可求在府州,由武、朔东去云中,路近于交城,且仍皆坦途,别无关阻。若翊与可求会麟、武、朔之师,并力捣以云中,时粘罕之徒骨肉财宝,尽在云中,其所留防守之人,皆老弱而已。如闻攻其必救之地,必仓皇释太原以救云中。于是时,太原张孝纯、王禀之军,自可从而袭之,使乌合利聚之徒,致后顾前忧之地,自生变乱,必然之理,非惟太原得解,贼巢亦平。又且新边之兵,可张我势,而安群心,此归敝于人,转客为主,故孙膑走大梁以救韩,皆此道也。何翊与可求见不出此?止务先到太原为功,殊不知近捣云中,远救太原之要也。而复迁回山险,人疲马乏,反为彼贼以离间之,以逸待之,宜乎?身死军覆,无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