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北平奸细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就这样,朱标在春和宫一边看奏折,一边逗孩子,时间过得飞快,一眨眼就是十天的功夫,这几天的早午朝朱标也没去。
“顺子,咱们歇了有十天了吧。”朱标批完最后一本,靠在椅子上,两眼望天。
“是的,殿下。”
“也该回归正常了,明天咱们早起上朝去。这些日子你们也跟着睡懒觉,明早可得上点儿心,别忘了。”
“这还不是殿下您体恤奴婢们辛苦。请殿下放心,明早误不了事。”
“行了,回去歇着吧。”
第二天一早,略有困倦的朱标重新站在御阶之上,看着下面的朝臣,汇报各项事务。
应天府兰以权表示,朝天宫刺杀事件目前仍在调查之中,他认为行凶者大概率已经逃离京师,希望下达海捕文书,朱元璋点头同意。
中书省胡惟庸启奏,山东江苏一带,由于连日普降大雨,运河泛滥,几乎成灾,运粮的船队搁浅,短期内无法北上。
“陛下,北线缺粮一直是困扰我军的一大难题,多年来全靠运河补给,如今河路断绝,若是被扩廓侦知,其必然会借机南下。”吴祯出班奏道。
“以你估计,北平的军粮还能坚持多久?”
“回陛下,若只是坚守不出,最多两个月。”
“两个月?”朱元璋沉默了一会儿。
“父皇,儿臣以为,当此关键时候,应该立即走海运紧急运粮,以解燃眉之急。其次,为长远筹划,北地一带应该推行开中法。”朱标躬身说道。
“海运虽然风险极大,但总比没有强,两个月的时候,运河也差不多能通行了吧。至于开中法,众卿以为可行否?”
“臣认为可行。开中法施行后,我军北线补给充足,定能取得大捷。”吴祯率先回答。
“臣一定加紧督促运河疏浚,保证两月内畅通无阻。另外,开中法在开封、西安府推行颇有成效,臣认为可以在北平施行。”胡惟庸也赞成。
户部尚书徐本表示反对:“陛下,如此大范围施行开中法,朝廷的税收势必大幅减少,进而影响朝廷的各项政务的实施,请陛下三思。”
朱标说:“徐尚书所虑不无道理。然兵者,国之大事,当为重中之重。儿臣建议,将朝廷近期大笔开支罗列出来,择其缓者暂停一二。待等两三年之后,北线稳定,再开工不迟。”
朱元璋刚想说话,一名内侍从侧门匆匆而来,呈上一份奏折样子的东西,他翻看了一下,顿时脸色大变。朱标离得近,看得很清楚。
“那就依太子所言,徐本此事由你负责,整理好了给太子过目。没别的事儿,今儿早朝就到这里吧,太子跟咱来。”朱元璋草草结束了早朝。
王祈年高唱退朝,朱元璋起身离去,朱标紧随其后,离开了奉天殿。
父子二人直径来到了华盖殿,一进门,朱元璋就把奏折甩给朱标,破口大骂:“徐天德这个天杀的,净给老子找事儿。前几日被扩廓偷袭了一个野外的隐秘粮仓,其中粮草尽数被焚。刚才吴祯还说能坚持两个月,扯淡!最多一个月。”
朱标快速浏览了一遍,这个粮仓存放的正是先期由运河输送的军粮,徐达推测扩廓之所以能够偷袭粮仓,必然有掌握了确切的信息,北平军中肯定有奸细。
“父皇,徐叔叔对待此事的态度有点儿奇怪啊!”朱标合上奏折,缓缓地说。
“哪里奇怪?都火烧眉毛了,还卖什么关子,有屁就放。”朱元璋看太子的样子一点儿也不着急,气不打一处来。
朱标面色一正,说道:“如父皇所言,运河阻塞,粮草被焚,北平缺粮已成燃眉之急,军情危如累卵,可是徐叔叔的奏报通篇都在分析粮仓被袭之事,定然是北平军中有扩廓的耳目。徐叔叔之所以设立这个野外秘密粮仓,为的就是防患未然,结果功亏一篑。他竟然只字未提赶紧为北平运粮的事情,难道不奇怪吗?魏国公,沙场宿将,怎会分不清轻重缓急!”
“嗯?把密折给咱!”一把抓过奏折,朱元璋仔细阅读起来,他先前只是大致浏览,粮草被毁的事情让他气愤不已,后面的内容也就没心思看了,在他看来,没有比这事儿更糟的了。
“还真是。这个徐天德一点儿都不着急,难道说北平不缺粮?”
“父皇明鉴。中书省和大都督府的眼睛都盯着惯常的军粮,却忘了北平、山东一带的军屯已经在一年前开始种植红薯、土豆,想必有些收获。以这两种作物的产量,囤积起来一个月的口粮当无问题,只不过这两种作物不如稻米那么好吃罢了。”朱标笑着回答。
朱元璋听罢点了点头,心情稍有放松:“咱把这茬儿给忘了,难怪徐天德稳得住。果然是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而且,土豆、红薯都是存储在地窖里,隐蔽性强,放火烧粮的手段,没有用武之地!”
“那这么说,不着急给北平运粮了?”朱元璋转了话题,“哎?不对啊!红薯土豆在军屯的推广都是由你负责,你事先就知道北平不缺粮,方才在朝上为何还建议施行开中法?”
“土豆红薯虽然亩产量高,但北平所在边塞之地,种植面积不大,所得有限,且不宜长期使用,因此解一时之急尚可,不是长久之计。土豆红薯这种粗粮应与惯常的稻米细粮搭配,从而减少北边对于漕运的依赖。所以,短期来看,海路运粮是当务之急,施行开中法是中期打算,疏浚运河,保证漕运畅通才是长久之计。”
“着啊!很有长进嘛。”朱元璋原本阴沉的脸喜笑颜开,“那天德所说的北平奸细一事,你怎么看?”
“儿臣以为,想解决此事非一日之功。当年北伐,顺帝北逃,我军不费吹灰之力占领大都,肯定留任了许多官员、收编了不少士卒。如今北平一带的官吏、守军,可以说方方面面都有元廷旧人,扩廓若在其中安排细作,那我军在北平一带的虚实,他肯定知道不少。”
“就算要揪出奸细,也不可能短时间内排查这么多人,否则动静太大,打草惊蛇。儿臣建议,加快锦衣卫的筹备,派得力之人先行前往北平,配合魏国公暗里调查。儿臣不自量力,请旨时机恰当之际前往北平,请父皇允准。”朱标说完,鞠了一躬。
“诚然,不先排查一番,确实不好下手。锦衣卫的事情,你去找大都督府,务必月内把队伍建起来。至于你去北平的事情,容咱想想。”
“儿臣遵旨。父皇对锦衣卫指挥使,可有指示?”
就这样,朱标在春和宫一边看奏折,一边逗孩子,时间过得飞快,一眨眼就是十天的功夫,这几天的早午朝朱标也没去。
“顺子,咱们歇了有十天了吧。”朱标批完最后一本,靠在椅子上,两眼望天。
“是的,殿下。”
“也该回归正常了,明天咱们早起上朝去。这些日子你们也跟着睡懒觉,明早可得上点儿心,别忘了。”
“这还不是殿下您体恤奴婢们辛苦。请殿下放心,明早误不了事。”
“行了,回去歇着吧。”
第二天一早,略有困倦的朱标重新站在御阶之上,看着下面的朝臣,汇报各项事务。
应天府兰以权表示,朝天宫刺杀事件目前仍在调查之中,他认为行凶者大概率已经逃离京师,希望下达海捕文书,朱元璋点头同意。
中书省胡惟庸启奏,山东江苏一带,由于连日普降大雨,运河泛滥,几乎成灾,运粮的船队搁浅,短期内无法北上。
“陛下,北线缺粮一直是困扰我军的一大难题,多年来全靠运河补给,如今河路断绝,若是被扩廓侦知,其必然会借机南下。”吴祯出班奏道。
“以你估计,北平的军粮还能坚持多久?”
“回陛下,若只是坚守不出,最多两个月。”
“两个月?”朱元璋沉默了一会儿。
“父皇,儿臣以为,当此关键时候,应该立即走海运紧急运粮,以解燃眉之急。其次,为长远筹划,北地一带应该推行开中法。”朱标躬身说道。
“海运虽然风险极大,但总比没有强,两个月的时候,运河也差不多能通行了吧。至于开中法,众卿以为可行否?”
“臣认为可行。开中法施行后,我军北线补给充足,定能取得大捷。”吴祯率先回答。
“臣一定加紧督促运河疏浚,保证两月内畅通无阻。另外,开中法在开封、西安府推行颇有成效,臣认为可以在北平施行。”胡惟庸也赞成。
户部尚书徐本表示反对:“陛下,如此大范围施行开中法,朝廷的税收势必大幅减少,进而影响朝廷的各项政务的实施,请陛下三思。”
朱标说:“徐尚书所虑不无道理。然兵者,国之大事,当为重中之重。儿臣建议,将朝廷近期大笔开支罗列出来,择其缓者暂停一二。待等两三年之后,北线稳定,再开工不迟。”
朱元璋刚想说话,一名内侍从侧门匆匆而来,呈上一份奏折样子的东西,他翻看了一下,顿时脸色大变。朱标离得近,看得很清楚。
“那就依太子所言,徐本此事由你负责,整理好了给太子过目。没别的事儿,今儿早朝就到这里吧,太子跟咱来。”朱元璋草草结束了早朝。
王祈年高唱退朝,朱元璋起身离去,朱标紧随其后,离开了奉天殿。
父子二人直径来到了华盖殿,一进门,朱元璋就把奏折甩给朱标,破口大骂:“徐天德这个天杀的,净给老子找事儿。前几日被扩廓偷袭了一个野外的隐秘粮仓,其中粮草尽数被焚。刚才吴祯还说能坚持两个月,扯淡!最多一个月。”
朱标快速浏览了一遍,这个粮仓存放的正是先期由运河输送的军粮,徐达推测扩廓之所以能够偷袭粮仓,必然有掌握了确切的信息,北平军中肯定有奸细。
“父皇,徐叔叔对待此事的态度有点儿奇怪啊!”朱标合上奏折,缓缓地说。
“哪里奇怪?都火烧眉毛了,还卖什么关子,有屁就放。”朱元璋看太子的样子一点儿也不着急,气不打一处来。
朱标面色一正,说道:“如父皇所言,运河阻塞,粮草被焚,北平缺粮已成燃眉之急,军情危如累卵,可是徐叔叔的奏报通篇都在分析粮仓被袭之事,定然是北平军中有扩廓的耳目。徐叔叔之所以设立这个野外秘密粮仓,为的就是防患未然,结果功亏一篑。他竟然只字未提赶紧为北平运粮的事情,难道不奇怪吗?魏国公,沙场宿将,怎会分不清轻重缓急!”
“嗯?把密折给咱!”一把抓过奏折,朱元璋仔细阅读起来,他先前只是大致浏览,粮草被毁的事情让他气愤不已,后面的内容也就没心思看了,在他看来,没有比这事儿更糟的了。
“还真是。这个徐天德一点儿都不着急,难道说北平不缺粮?”
“父皇明鉴。中书省和大都督府的眼睛都盯着惯常的军粮,却忘了北平、山东一带的军屯已经在一年前开始种植红薯、土豆,想必有些收获。以这两种作物的产量,囤积起来一个月的口粮当无问题,只不过这两种作物不如稻米那么好吃罢了。”朱标笑着回答。
朱元璋听罢点了点头,心情稍有放松:“咱把这茬儿给忘了,难怪徐天德稳得住。果然是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而且,土豆、红薯都是存储在地窖里,隐蔽性强,放火烧粮的手段,没有用武之地!”
“那这么说,不着急给北平运粮了?”朱元璋转了话题,“哎?不对啊!红薯土豆在军屯的推广都是由你负责,你事先就知道北平不缺粮,方才在朝上为何还建议施行开中法?”
“土豆红薯虽然亩产量高,但北平所在边塞之地,种植面积不大,所得有限,且不宜长期使用,因此解一时之急尚可,不是长久之计。土豆红薯这种粗粮应与惯常的稻米细粮搭配,从而减少北边对于漕运的依赖。所以,短期来看,海路运粮是当务之急,施行开中法是中期打算,疏浚运河,保证漕运畅通才是长久之计。”
“着啊!很有长进嘛。”朱元璋原本阴沉的脸喜笑颜开,“那天德所说的北平奸细一事,你怎么看?”
“儿臣以为,想解决此事非一日之功。当年北伐,顺帝北逃,我军不费吹灰之力占领大都,肯定留任了许多官员、收编了不少士卒。如今北平一带的官吏、守军,可以说方方面面都有元廷旧人,扩廓若在其中安排细作,那我军在北平一带的虚实,他肯定知道不少。”
“就算要揪出奸细,也不可能短时间内排查这么多人,否则动静太大,打草惊蛇。儿臣建议,加快锦衣卫的筹备,派得力之人先行前往北平,配合魏国公暗里调查。儿臣不自量力,请旨时机恰当之际前往北平,请父皇允准。”朱标说完,鞠了一躬。
“诚然,不先排查一番,确实不好下手。锦衣卫的事情,你去找大都督府,务必月内把队伍建起来。至于你去北平的事情,容咱想想。”
“儿臣遵旨。父皇对锦衣卫指挥使,可有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