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四权分立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朱元璋点了点头,表示赞同。前阵子他刚下旨暂停科举,这会儿就要恢复,岂不是打自己的脸。
“还有就是,如何面对朝臣,驾驭臣属。父皇经过十几年的磨练,深通此道,自然不必说,儿臣望尘莫及。后世子孙更是没有如父皇这般的经历,所以只能依靠制度来保障君权的至高无上,那就是分权制衡。”
“接着说下去。”朱元璋听得越来越有兴趣,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很享受与太子谈话,因为朱标总有一些奇怪但很合理的想法,让他耳目一新。
朱标接着说:“皇帝作为天下之主,自然有权决断天下事,可毕竟精力有限,必然要有人来分担。在京师,就是中书省,御史台,大都督府,在地方就是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以及府州县各级衙门。这些人秉承皇帝的意志,管理管家,教化民众。”
朱元璋有点儿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朱标的重点在哪里,有些着急,便问:“怎么了?历朝历代都是这么做的,总不能让咱这个皇上事必躬亲吧。”
“父皇说的是。一级一级的衙门,各司其职,层层负责,绝大多数普通事务都被官员们自行处理了。官员处理事务的权力其实也是皇帝下放给他们,这是现实所必须的,本没什么不好。”
“是啊。”
“官员们都廉洁奉公,照章办事当然万事大吉了天下太平,皇帝尽可高枕无忧。可是,有人的地方就会争斗,争斗的根源在于利益,利益的根源在于人的贪欲。在朝廷,官员们手中的权力,就是获得利益最好的手段。”
“所以,有权在手心怀贪念的人,就会攫取非法利益。利益相关的人,就会形成一个团体,只要他们彼此的利益关联不断,这个团体就牢不可破。这样的一群人,利欲熏心,在不断获取利益的同时,会想方设法获得更大的权力,同时排除异己。长此以往,必然会与至高无上的皇权发生冲突,轻则把持朝政,重则谋朝篡位。”
朱元璋仔细听着朱标的话,心中琢磨。眼下朝廷里的淮西功臣们就是如此,中书省左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力不可谓不大。这样的一群人结成党羽,那是一股什么样的力量。虽然朱元璋自信,有他在,淮西集团不敢有所动作,但万一呢!
“接着说啊,该如何应对?”朱元璋急于知道朱标的解决办法。
“其实,历朝历代都在想办法应对这样的问题,最简单的就是将下放的皇权分开。就我朝而言,兵权分给大都督府,治理权分给中书省,监察权分给御史台,这样就形成了互相牵制。可如今制度上是分开了,但人并没有分开。”
朱元璋颔首,他自然很清楚朝廷的情况。大都督府以及中书省的关键位置都是淮西人,御史台有刘基,但是在与淮西的斗争中,刘基也处于下风。将来御史台换了当家人,还敢不敢直面淮西巨党,那还两说呢。
“所以,在兵权方面,亲王就藩领兵,就是在分权,在制衡。在监察权方面,增设六科以及锦衣卫也是在分权。那么,中书省这个庞然大物当然也要分权才行。”
“怎么分?”
“中书省现在的权力,本是分于中书、门下以及尚书分省的,在金元时期才归于一省,形成了一家独大局面。参照唐制,三省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皇权的一种限制,避免皇帝滥用手中的权力。”
“三省变一省,实是皇帝集权的结果。现在恢复三省是不可能的,朝臣们不会同意。对于中书省的分权,儿臣有两策,一轻一重。”朱标滔滔不绝地说了半天,口干舌燥,不由得咽了口唾沫。
“哪两策?”朱元璋自然看在眼里,他示意朱标坐下,又指了指桌上的茶杯。
“谢父皇。”朱标端起茶杯,也不管什么礼仪,一饮而尽,舔了舔嘴唇继续说。朱元璋一边听着,一边往茶杯里倒茶。此间只有他父子二人,其他人早就被打发走了,包括王祈年在内。
“策之一,事关刑狱。此前,父皇革大理司,由刑部掌天下刑名、徒隶、勾覆、关禁之政令,庶民之诉讼、定罪、牢狱皆操于刑部之手。若刑部官员贪污受贿,颠倒黑白,排除异己,构陷于人,他们能够把事情做得滴水不漏,因为刑狱的全部过程都掌握在其手中。如此一来,冤案层出不穷,百姓怨声载道。”
朱元璋脸色一沉,说:“若如此,御史台不会放过他们。”
“诚然。儿臣以为应该抱以最好的期待,却做最坏的打算。为防止刑部官员或者说中书省的高官操纵刑狱谋取私利,应置大理寺,独立于中书省。其职责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负责京师、各省府州县上报的徒刑以上案件的复核,这些案件既包括庶民也包括职官。不经大理寺复核,不得定案上报圣裁。”
“如此一来,有大理寺复审的制约,刑部官员就会有所忌惮和收敛,完成冤狱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而且大理寺既然独立于中书省,掌管刑狱大事,寺卿由父皇直接任命。这样,皇权之下,兵权、政权、司法权、监督权由不同的人分别执掌,互相牵制,不至于被一人独揽,则皇权稳矣。”
朱元璋插言道:“想法是好的,主意也不错,可是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寺卿人选,重设大理寺,起不到效果,徒增非议罢了。”
朱标心想,也是,现在朝廷里哪儿还有敢于硬刚淮西巨党的人啊,得慢慢培养。于是开口说:“父皇英明。虽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但这样的分权策略,仍有必要执行。”
“咱会考虑的,说说策之二吧。”
朱标谨慎地向四下张望了望。
“甭看了,没人敢偷听,这点儿规矩他们还懂,除非是活腻了。你地赶紧说。”
朱标清了清嗓子,小声回答:“策之二就是干脆废除丞相,革除中书省,由六部、各寺各院分理天下庶务,直接向皇帝负责,这样就没有人能够名正言顺地大权独揽,缺点是……”
还没等朱标说完,朱元璋就开口打断了他,“别说了。我还以为是什么妙计,竟然是如此不着调的馊主意。身为监国太子,这样的话是随便能说的吗?”
“父皇,这一策虽是猛药,但效果极好……”
“行了,就此打住。就算是灵丹妙药,现在也不能用,也不看看是什么时候。现在病势汹汹,没有足够充分的理由,如何用得了猛药,简直胡闹!”
朱元璋点了点头,表示赞同。前阵子他刚下旨暂停科举,这会儿就要恢复,岂不是打自己的脸。
“还有就是,如何面对朝臣,驾驭臣属。父皇经过十几年的磨练,深通此道,自然不必说,儿臣望尘莫及。后世子孙更是没有如父皇这般的经历,所以只能依靠制度来保障君权的至高无上,那就是分权制衡。”
“接着说下去。”朱元璋听得越来越有兴趣,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很享受与太子谈话,因为朱标总有一些奇怪但很合理的想法,让他耳目一新。
朱标接着说:“皇帝作为天下之主,自然有权决断天下事,可毕竟精力有限,必然要有人来分担。在京师,就是中书省,御史台,大都督府,在地方就是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以及府州县各级衙门。这些人秉承皇帝的意志,管理管家,教化民众。”
朱元璋有点儿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朱标的重点在哪里,有些着急,便问:“怎么了?历朝历代都是这么做的,总不能让咱这个皇上事必躬亲吧。”
“父皇说的是。一级一级的衙门,各司其职,层层负责,绝大多数普通事务都被官员们自行处理了。官员处理事务的权力其实也是皇帝下放给他们,这是现实所必须的,本没什么不好。”
“是啊。”
“官员们都廉洁奉公,照章办事当然万事大吉了天下太平,皇帝尽可高枕无忧。可是,有人的地方就会争斗,争斗的根源在于利益,利益的根源在于人的贪欲。在朝廷,官员们手中的权力,就是获得利益最好的手段。”
“所以,有权在手心怀贪念的人,就会攫取非法利益。利益相关的人,就会形成一个团体,只要他们彼此的利益关联不断,这个团体就牢不可破。这样的一群人,利欲熏心,在不断获取利益的同时,会想方设法获得更大的权力,同时排除异己。长此以往,必然会与至高无上的皇权发生冲突,轻则把持朝政,重则谋朝篡位。”
朱元璋仔细听着朱标的话,心中琢磨。眼下朝廷里的淮西功臣们就是如此,中书省左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力不可谓不大。这样的一群人结成党羽,那是一股什么样的力量。虽然朱元璋自信,有他在,淮西集团不敢有所动作,但万一呢!
“接着说啊,该如何应对?”朱元璋急于知道朱标的解决办法。
“其实,历朝历代都在想办法应对这样的问题,最简单的就是将下放的皇权分开。就我朝而言,兵权分给大都督府,治理权分给中书省,监察权分给御史台,这样就形成了互相牵制。可如今制度上是分开了,但人并没有分开。”
朱元璋颔首,他自然很清楚朝廷的情况。大都督府以及中书省的关键位置都是淮西人,御史台有刘基,但是在与淮西的斗争中,刘基也处于下风。将来御史台换了当家人,还敢不敢直面淮西巨党,那还两说呢。
“所以,在兵权方面,亲王就藩领兵,就是在分权,在制衡。在监察权方面,增设六科以及锦衣卫也是在分权。那么,中书省这个庞然大物当然也要分权才行。”
“怎么分?”
“中书省现在的权力,本是分于中书、门下以及尚书分省的,在金元时期才归于一省,形成了一家独大局面。参照唐制,三省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皇权的一种限制,避免皇帝滥用手中的权力。”
“三省变一省,实是皇帝集权的结果。现在恢复三省是不可能的,朝臣们不会同意。对于中书省的分权,儿臣有两策,一轻一重。”朱标滔滔不绝地说了半天,口干舌燥,不由得咽了口唾沫。
“哪两策?”朱元璋自然看在眼里,他示意朱标坐下,又指了指桌上的茶杯。
“谢父皇。”朱标端起茶杯,也不管什么礼仪,一饮而尽,舔了舔嘴唇继续说。朱元璋一边听着,一边往茶杯里倒茶。此间只有他父子二人,其他人早就被打发走了,包括王祈年在内。
“策之一,事关刑狱。此前,父皇革大理司,由刑部掌天下刑名、徒隶、勾覆、关禁之政令,庶民之诉讼、定罪、牢狱皆操于刑部之手。若刑部官员贪污受贿,颠倒黑白,排除异己,构陷于人,他们能够把事情做得滴水不漏,因为刑狱的全部过程都掌握在其手中。如此一来,冤案层出不穷,百姓怨声载道。”
朱元璋脸色一沉,说:“若如此,御史台不会放过他们。”
“诚然。儿臣以为应该抱以最好的期待,却做最坏的打算。为防止刑部官员或者说中书省的高官操纵刑狱谋取私利,应置大理寺,独立于中书省。其职责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负责京师、各省府州县上报的徒刑以上案件的复核,这些案件既包括庶民也包括职官。不经大理寺复核,不得定案上报圣裁。”
“如此一来,有大理寺复审的制约,刑部官员就会有所忌惮和收敛,完成冤狱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而且大理寺既然独立于中书省,掌管刑狱大事,寺卿由父皇直接任命。这样,皇权之下,兵权、政权、司法权、监督权由不同的人分别执掌,互相牵制,不至于被一人独揽,则皇权稳矣。”
朱元璋插言道:“想法是好的,主意也不错,可是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寺卿人选,重设大理寺,起不到效果,徒增非议罢了。”
朱标心想,也是,现在朝廷里哪儿还有敢于硬刚淮西巨党的人啊,得慢慢培养。于是开口说:“父皇英明。虽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但这样的分权策略,仍有必要执行。”
“咱会考虑的,说说策之二吧。”
朱标谨慎地向四下张望了望。
“甭看了,没人敢偷听,这点儿规矩他们还懂,除非是活腻了。你地赶紧说。”
朱标清了清嗓子,小声回答:“策之二就是干脆废除丞相,革除中书省,由六部、各寺各院分理天下庶务,直接向皇帝负责,这样就没有人能够名正言顺地大权独揽,缺点是……”
还没等朱标说完,朱元璋就开口打断了他,“别说了。我还以为是什么妙计,竟然是如此不着调的馊主意。身为监国太子,这样的话是随便能说的吗?”
“父皇,这一策虽是猛药,但效果极好……”
“行了,就此打住。就算是灵丹妙药,现在也不能用,也不看看是什么时候。现在病势汹汹,没有足够充分的理由,如何用得了猛药,简直胡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