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轶事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随着毛主席这一伟大指示,千百万知识青年从城市涌向了农村。他们当中,有的还没有满十五岁,完全凭着一时的冲动;有的连小学都没有毕业,也来充当知识青年。在那个刀耕火种,农业学大寨的年代,全凭的是肩挑背箩,知识有什么用呢?这一批在城市长大,有的甚至连韭菜和麦苗也分不清的小青年,到农村能做什么呢?并且,那时的农村,除了知识匮乏,更重要的是物质匮乏,这些小青年到农村吃够了苦头,也闹了许多笑话,留下了千古轶事。
陈建军办生
当年我们村的知青,主要来于泸州蓝田坝汽车修配厂的职工子弟。我们生产队,一个叫陈建军的知青,还未满十八岁,高挑,白净,稚气未脱,什么都做不来,见生产队有人办生,于是就每次都赶去吃酒,这样自己就可以不做饭。但吃酒要送礼啊,虽然每次才两元钱,但那时在生产队干一天,主劳才只有贰角捌分钱啊。这吃一次酒就相当于一个主劳做十天了。
那时办生吃得都很简单,多数都是买条羊子来杀起,煨点萝卜在里面,而且是萝卜多,羊肉少,这在当时,已经是难得的佳肴了。当年,大砍资本主义的尾巴,其余的农民都不敢做,但每家每户都基本上喂养有羊子。羊子只吃草,我们山区土地又宽,下午出工时牵出去,晚上收工又牵回来。因此,羊子也不贵,八分钱一斤都能买到,萝卜才一分钱一斤。这小陈吃过别人几次生机酒后,一个月的生活费就没有了。了解办生的行情后,小陈一算,这办生有赚头。于是决定,自己也要办生,为自己的十八岁宴请宾客。
在生日的几天前,小陈在生产队就大请宾客,从生产队队长,到普通老百姓,除了当时的四类分子没有请以外,全村的人都请了。小陈也模仿生产队那些办生的做法:买来羊子和萝卜,借邻居的锅灶碗筷,还请人来帮忙杀羊和煮饭。
乡下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你请客时,别人到你家作客的人数是多少,今后别人家请客,你也只能去多少,否则就会遭别人说你小气,吃大户。小陈是知青,每次到别人家去吃酒都是他一个人。现在他请客,人们也不好意思多去,但人情怎么还,就是送多少礼,这可是个问题。生产队那些办酒的都是满十才办,这次小陈可是十八岁啊,乡下根本就不会办酒。但他挨家挨户的请了你,不去又不好。于是生产队队长与大伙一商量:看看他买的羊子是多少钱,大家就凑出这个羊子钱得了,被请的人家,一家去个主劳(就是年轻力壮的男青年)。
结果,小陈这次办生,不但没有赚到钱,反而倒贴了萝卜钱和饭钱。从此以后,小陈再以不提办生的事了。
这肉我也吃得
那个年代,全国的生活都很清苦,像我们那山区,物质生活就更贫乏。一个公社,一个星期才只杀一头猪,用来供应单位上的工作人员。那时单位上的工作人员,每个月才只供应一斤肉,并且是发给肉票,凭票供应,多了一两都会给你削下来。即使是做药引子的二两猪肉,都要经过公社的办公室批准。所以吃肉是一种奢侈。尽管如此,每逢公社卖肉那天,还是又许多人去围着,买不到,看看也解馋。尤其是那些知青,则是场场不落空。在公社办公室里软磨硬泡,编方设法,弄那么个半斤几两肉回家,去润润那干涩了多久的肠子。
这一天,又逢公社卖肉的日子,杀猪的师傅陈治华,把猪肉刚搬上案板,一大群知青就围了上来。陈师傅一边喊着:“有票的人站成一排哈,一次把票递过来。”一边开始看票砍肉。很快,有票的人都提着可怜的那点肉走了,但猪肉却还有。这时,陈师傅用心的砍着那剩下的猪肉,砍一块就喊一个公社领导的职务。他们或他们的亲属就来交钱把肉拿走了。这时,那些看肉解馋的知青们开始骚动了。只听陈师傅喊了一声:二块五角钱,贾部长。”一个知青把钱往案桌上一扔,抢过肉就开走。这块肉,却是公社武装部长贾明亲自来提的。一见这状况,高声喝住那提肉的知青:“你要干什么?这光天化日之下!”知青一边走一边回道:“不干什么,这肉你吃得我也吃得。”一边提着肉扬长而去。知青人数众多,一个个都望着那些有点权势,没有票也能买到肉的权贵。众怒难犯,所以这事就不了了之了。
百鸡宴
知青刚下乡时,都还是很踏实的,想跟着贫下中农干出一番新天地来。时间一长,新天地没有干出来,农村那艰苦生活,一望没有尽头,回城希望不大,招工上学也轮不到自己。于是绝望了。不在那么每天在生产队跟贫下中农一起上工挣工分了。而是与命运相同的知青们邀约着走东家串西家的了。哪个知青那里有好事,几乡几里的知青都去了;哪个知青过生日,大家都去贺生。这大批的知青聚集在一起,又无所事事,于是就创造了一个个乡下人从未见过,只在书上看到过的奇迹。其中,法王寺下面的文昌宫举办的百鸡宴就在其中。
那一年冬天,格外的寒冷。才初冬,天上就飞起了雪花。农民都歇下了地里的活路,在家烤火。这批知青,他们可没有这样的坐功,于是呼朋唤友,到处邀约起赏雪景,打雪仗。当时,正值住在文昌宫的一个知青满20岁。知青们一知晓这件事,大家一合计,觉得该大办。怎么办?割肉没有票,买羊没有钱。有人提议,捉百家鸡,办百鸡宴。这个提议得到了一致通过,于是大家马上行动起来,从身边到九支、二里、石佛,他们三人一组,两人一队,拿人站岗,拿人行动,手里提只口袋,口袋里装把大米,把鸡一哄过来,扑上去就不放过。路人看见了,知道是知青,敢怒不敢言,悄悄走开了。只用了两天,这百只鸡的任务就完成了。他们在文昌宫把这些鸡捉来杀起,弄干净后放在一口大锅里整个煮,鸡的香味飘了很远。大有当年座山雕的风范。
上山下乡,是那个特殊年代的新生事物,知识青年,这个特殊称谓,也随着历史的洪流过去了,但经历过这个特殊年代的人,在脑海里,却刻下了永不消失的烙印。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随着毛主席这一伟大指示,千百万知识青年从城市涌向了农村。他们当中,有的还没有满十五岁,完全凭着一时的冲动;有的连小学都没有毕业,也来充当知识青年。在那个刀耕火种,农业学大寨的年代,全凭的是肩挑背箩,知识有什么用呢?这一批在城市长大,有的甚至连韭菜和麦苗也分不清的小青年,到农村能做什么呢?并且,那时的农村,除了知识匮乏,更重要的是物质匮乏,这些小青年到农村吃够了苦头,也闹了许多笑话,留下了千古轶事。
陈建军办生
当年我们村的知青,主要来于泸州蓝田坝汽车修配厂的职工子弟。我们生产队,一个叫陈建军的知青,还未满十八岁,高挑,白净,稚气未脱,什么都做不来,见生产队有人办生,于是就每次都赶去吃酒,这样自己就可以不做饭。但吃酒要送礼啊,虽然每次才两元钱,但那时在生产队干一天,主劳才只有贰角捌分钱啊。这吃一次酒就相当于一个主劳做十天了。
那时办生吃得都很简单,多数都是买条羊子来杀起,煨点萝卜在里面,而且是萝卜多,羊肉少,这在当时,已经是难得的佳肴了。当年,大砍资本主义的尾巴,其余的农民都不敢做,但每家每户都基本上喂养有羊子。羊子只吃草,我们山区土地又宽,下午出工时牵出去,晚上收工又牵回来。因此,羊子也不贵,八分钱一斤都能买到,萝卜才一分钱一斤。这小陈吃过别人几次生机酒后,一个月的生活费就没有了。了解办生的行情后,小陈一算,这办生有赚头。于是决定,自己也要办生,为自己的十八岁宴请宾客。
在生日的几天前,小陈在生产队就大请宾客,从生产队队长,到普通老百姓,除了当时的四类分子没有请以外,全村的人都请了。小陈也模仿生产队那些办生的做法:买来羊子和萝卜,借邻居的锅灶碗筷,还请人来帮忙杀羊和煮饭。
乡下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你请客时,别人到你家作客的人数是多少,今后别人家请客,你也只能去多少,否则就会遭别人说你小气,吃大户。小陈是知青,每次到别人家去吃酒都是他一个人。现在他请客,人们也不好意思多去,但人情怎么还,就是送多少礼,这可是个问题。生产队那些办酒的都是满十才办,这次小陈可是十八岁啊,乡下根本就不会办酒。但他挨家挨户的请了你,不去又不好。于是生产队队长与大伙一商量:看看他买的羊子是多少钱,大家就凑出这个羊子钱得了,被请的人家,一家去个主劳(就是年轻力壮的男青年)。
结果,小陈这次办生,不但没有赚到钱,反而倒贴了萝卜钱和饭钱。从此以后,小陈再以不提办生的事了。
这肉我也吃得
那个年代,全国的生活都很清苦,像我们那山区,物质生活就更贫乏。一个公社,一个星期才只杀一头猪,用来供应单位上的工作人员。那时单位上的工作人员,每个月才只供应一斤肉,并且是发给肉票,凭票供应,多了一两都会给你削下来。即使是做药引子的二两猪肉,都要经过公社的办公室批准。所以吃肉是一种奢侈。尽管如此,每逢公社卖肉那天,还是又许多人去围着,买不到,看看也解馋。尤其是那些知青,则是场场不落空。在公社办公室里软磨硬泡,编方设法,弄那么个半斤几两肉回家,去润润那干涩了多久的肠子。
这一天,又逢公社卖肉的日子,杀猪的师傅陈治华,把猪肉刚搬上案板,一大群知青就围了上来。陈师傅一边喊着:“有票的人站成一排哈,一次把票递过来。”一边开始看票砍肉。很快,有票的人都提着可怜的那点肉走了,但猪肉却还有。这时,陈师傅用心的砍着那剩下的猪肉,砍一块就喊一个公社领导的职务。他们或他们的亲属就来交钱把肉拿走了。这时,那些看肉解馋的知青们开始骚动了。只听陈师傅喊了一声:二块五角钱,贾部长。”一个知青把钱往案桌上一扔,抢过肉就开走。这块肉,却是公社武装部长贾明亲自来提的。一见这状况,高声喝住那提肉的知青:“你要干什么?这光天化日之下!”知青一边走一边回道:“不干什么,这肉你吃得我也吃得。”一边提着肉扬长而去。知青人数众多,一个个都望着那些有点权势,没有票也能买到肉的权贵。众怒难犯,所以这事就不了了之了。
百鸡宴
知青刚下乡时,都还是很踏实的,想跟着贫下中农干出一番新天地来。时间一长,新天地没有干出来,农村那艰苦生活,一望没有尽头,回城希望不大,招工上学也轮不到自己。于是绝望了。不在那么每天在生产队跟贫下中农一起上工挣工分了。而是与命运相同的知青们邀约着走东家串西家的了。哪个知青那里有好事,几乡几里的知青都去了;哪个知青过生日,大家都去贺生。这大批的知青聚集在一起,又无所事事,于是就创造了一个个乡下人从未见过,只在书上看到过的奇迹。其中,法王寺下面的文昌宫举办的百鸡宴就在其中。
那一年冬天,格外的寒冷。才初冬,天上就飞起了雪花。农民都歇下了地里的活路,在家烤火。这批知青,他们可没有这样的坐功,于是呼朋唤友,到处邀约起赏雪景,打雪仗。当时,正值住在文昌宫的一个知青满20岁。知青们一知晓这件事,大家一合计,觉得该大办。怎么办?割肉没有票,买羊没有钱。有人提议,捉百家鸡,办百鸡宴。这个提议得到了一致通过,于是大家马上行动起来,从身边到九支、二里、石佛,他们三人一组,两人一队,拿人站岗,拿人行动,手里提只口袋,口袋里装把大米,把鸡一哄过来,扑上去就不放过。路人看见了,知道是知青,敢怒不敢言,悄悄走开了。只用了两天,这百只鸡的任务就完成了。他们在文昌宫把这些鸡捉来杀起,弄干净后放在一口大锅里整个煮,鸡的香味飘了很远。大有当年座山雕的风范。
上山下乡,是那个特殊年代的新生事物,知识青年,这个特殊称谓,也随着历史的洪流过去了,但经历过这个特殊年代的人,在脑海里,却刻下了永不消失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