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为写作者买单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呼吁散文作者的创作良知,担当情系苍生的道义。那么谁来为这些卑微的散文作者出书买单呢?谁来把这些心血之作变成大众的精神食粮呢?微薄的薪水,孤寂的写作,清高的操守,白纸黑字,仅仅是为了圈内人士的相互赠阅吗?没有更广泛意义上的读者,是写作者的悲哀,是纯文学的悲哀。诚然,唯美的文字不如下半身的写作有看点、有卖点,没有出版商来做这赔本的买卖。然而,辽宁散文也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也有着同余秋雨齐名的王充闾等散文大家啊!
怎样名正言顺地登上新华书店的大雅之堂,怎样使小人物的作品走向更广阔的阅读空间?入围冲击鲁迅文学奖需要工程意识,那么打造辽宁散文品牌不同样需要工程意识吗?著名作家可以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名利双丰收。谁能来俯视、体察一下更多的默默无闻者的艰辛的写作历程呢?天时,地利,人和。当年,又有谁的写作不是那些甘为人梯的编辑、恩师、名家一步步推举出来的呢?不需要扶助的一夜走红的天才毕竟是少数,机遇面前也不尽是人人平等。文海淹没的不仅仅是一两本好书,更多的是写作者脆弱的生命和写作的激情。
我们的英雄名单大都要到阎王薄上去检索,有几个活人被追奉为英雄的?难道写作者的名字也要等到阴间去读取吗?曹雪芹贫困潦倒,蒲松龄潦倒贫困,路遥举债死去名家尚且如此,那么无名之辈的现状更何以堪呢?
君不见,有些文学青年背着自费出版的书籍流浪,还要躲避出版局的围追堵截与封杀;他们的心血之作,换不来牛奶和面包,更别说爱情及安身立命的资本了。终致心力交瘁病魔缠身倒毙而去。才认识到他的文字是有价值的,是难能可贵的精神产品,他的作品才被公众认可。难道作家也需要追认吗?
上大刊,难于上青天。每期篇目有限,除掉名人名作外,所剩篇幅无几,还要照顾一点有互利关系的稿子。我有个朋友,周周寄出稿件,件件如泥牛过海,经济拮据(打印/复印/邮资),夫妻感情受损,精神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她说自己的生命是为文学而活着的,谁来为她的鲜活生命买单呢?
更多的师朋好友,节衣缩食,花费几千元乃至上万元买个书号——据说书号的用途有二:一是公开发行,二是定价销售。大多数自费出版的书,是没有门径拿到书店里销售的。既然不能发行到书店里销售,买个书号何用?再付出几千元的印刷费,找名人写序还得一笔可观的润笔费。至于新书发布会、研讨会等宣传方式,更是小人物可望不可即的事了。往往是用几十年的心血(物质的/精神的),换回来成千上百本书,占居了陋室里的相当一部分空间。逢人讨要,便捧送一本,又是签名又是盖印。友情难却,寄送,又是一笔破费,无疑雪上加霜,还得打肿脸充胖子,打落牙齿咽肚里——谦虚地笑曰,请雅正!请惠存!
每当这样的时刻,我都感觉到凉彻心骨的悲哀,由涌泉直贯天门。不是为他(她),而是为自己,他(她)不就是成千上万个写作者的悲哀缩影吗?难道也是我的写作归宿?我从心里产生了抵触情绪。师友不解,说你没有到了经济窘迫的程度。他们怎能解开我的心结啊?我不想自己为出书而奔走,今天跑书号,明天跑印刷,后天跑发行。我期望自己的作品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名正言顺地出现在新华书店
是的,您会说,上互联网的文学网站及论坛啊!那里是不花钱就可以发表文章的地方,为写作者提供了无限广阔的艺术空间,也赢得了相当一部分读者群。然而,我们的作协体制,要求出版两本纸媒图书,才能加入省作协;三本纸媒图书方可加入国家作协,还要由省作协的大力推荐。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陈建功在西安青创会上重申,加入作协的首要条件是要有正规出版社出版的文学作品,有些网络作家只在网络上发表作品,没有纸质著作,因此被拒之门外。他说,中国作协已关注到这种状况,以后也许会调整入会的标准,但具体怎么实施,还在征求意见和讨论中。我有限的生命,能耐心地等待到新的政策出台吗?
虽然,作协的名头是个不顶吃喝的摆设,与自己的实际生存利益不搭界。但是,有了它才可以申请晋升几级作家的名头,才能被公众认可你是个名正言顺的作家了。有点像闺中待嫁的小女子,私奔总有点离经叛道,不被公众认可,只有明媒正娶才有名有分,才能安身立命地过好今后的平凡日子。写作的人,被这虚无的名誉,诱惑得像个瘾君子,从此走进一个欲罢不能的怪圈里,环环相扣,一旦脱节,心血付之东流。
再说了,上百万的心血文字,躺在电脑的某个硬盘里(也有刻录成光盘的),存储在几家文学网站中。什么是永恒的?电脑会瘫痪,网站会瘫痪,读者阅读光盘是受客观条件限制的。到那时,到哪里提取你的心血之作呢?于是,出现了白皮书,有条件的自己打印装订成册,没条件的联系一家朋友的印刷作坊。这些书籍像是没有出生证的私生子,上不了户口,总是走不进作协认祖归宗的,只能在民间亲朋好友中流传,自生自灭。悲哀啊!
写作的初衷是愉悦心性。走到出不出书的程度,就成了一块烫手的山芋,一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了。我向来抵触把文学写作戏谑为:玩文字;玩博客;玩游戏。善意理解说这话的人,表达得是一种对现状无可奈何的情绪,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自我解嘲的心理疗法。心病还得心药医嘛!常言,人生如梦,人在戏中。戏说历史,戏说帝王将相,戏说才子佳人,最后连严肃的生命都给戏说了。然而,没有真情实感的投入,又怎能感动自己,感动观众呢?游戏是玩的,博客是写的,文字是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鲜红的血液啊!即使是白开水,也是生命之源啊!又怎一个“玩”字亵渎的?
走到骑虎难下的地步,进退维谷。不想前功尽弃,寻找大刊发表一二,略能证明一下自己的写作水平,给自己一个心灵的抚慰,给读者朋友一个交待。中稿是喜庆的,却笑不出口;中稿是名利双收的,却抵不上折损的尊严——尊严无价。要想保全情操,不侮尊严,那就洒脱地一掷千金,自费出书吧。到头来,却不知道把这散发着墨香(也许是墨臭)的书山书海怎样处置?总不能像赵本山宋丹丹的小品那样,送到公厕里沤肥去吧——那可真成了名副其实的垃圾了。(2007-11-25阴霾天气)
呼吁散文作者的创作良知,担当情系苍生的道义。那么谁来为这些卑微的散文作者出书买单呢?谁来把这些心血之作变成大众的精神食粮呢?微薄的薪水,孤寂的写作,清高的操守,白纸黑字,仅仅是为了圈内人士的相互赠阅吗?没有更广泛意义上的读者,是写作者的悲哀,是纯文学的悲哀。诚然,唯美的文字不如下半身的写作有看点、有卖点,没有出版商来做这赔本的买卖。然而,辽宁散文也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也有着同余秋雨齐名的王充闾等散文大家啊!
怎样名正言顺地登上新华书店的大雅之堂,怎样使小人物的作品走向更广阔的阅读空间?入围冲击鲁迅文学奖需要工程意识,那么打造辽宁散文品牌不同样需要工程意识吗?著名作家可以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名利双丰收。谁能来俯视、体察一下更多的默默无闻者的艰辛的写作历程呢?天时,地利,人和。当年,又有谁的写作不是那些甘为人梯的编辑、恩师、名家一步步推举出来的呢?不需要扶助的一夜走红的天才毕竟是少数,机遇面前也不尽是人人平等。文海淹没的不仅仅是一两本好书,更多的是写作者脆弱的生命和写作的激情。
我们的英雄名单大都要到阎王薄上去检索,有几个活人被追奉为英雄的?难道写作者的名字也要等到阴间去读取吗?曹雪芹贫困潦倒,蒲松龄潦倒贫困,路遥举债死去名家尚且如此,那么无名之辈的现状更何以堪呢?
君不见,有些文学青年背着自费出版的书籍流浪,还要躲避出版局的围追堵截与封杀;他们的心血之作,换不来牛奶和面包,更别说爱情及安身立命的资本了。终致心力交瘁病魔缠身倒毙而去。才认识到他的文字是有价值的,是难能可贵的精神产品,他的作品才被公众认可。难道作家也需要追认吗?
上大刊,难于上青天。每期篇目有限,除掉名人名作外,所剩篇幅无几,还要照顾一点有互利关系的稿子。我有个朋友,周周寄出稿件,件件如泥牛过海,经济拮据(打印/复印/邮资),夫妻感情受损,精神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她说自己的生命是为文学而活着的,谁来为她的鲜活生命买单呢?
更多的师朋好友,节衣缩食,花费几千元乃至上万元买个书号——据说书号的用途有二:一是公开发行,二是定价销售。大多数自费出版的书,是没有门径拿到书店里销售的。既然不能发行到书店里销售,买个书号何用?再付出几千元的印刷费,找名人写序还得一笔可观的润笔费。至于新书发布会、研讨会等宣传方式,更是小人物可望不可即的事了。往往是用几十年的心血(物质的/精神的),换回来成千上百本书,占居了陋室里的相当一部分空间。逢人讨要,便捧送一本,又是签名又是盖印。友情难却,寄送,又是一笔破费,无疑雪上加霜,还得打肿脸充胖子,打落牙齿咽肚里——谦虚地笑曰,请雅正!请惠存!
每当这样的时刻,我都感觉到凉彻心骨的悲哀,由涌泉直贯天门。不是为他(她),而是为自己,他(她)不就是成千上万个写作者的悲哀缩影吗?难道也是我的写作归宿?我从心里产生了抵触情绪。师友不解,说你没有到了经济窘迫的程度。他们怎能解开我的心结啊?我不想自己为出书而奔走,今天跑书号,明天跑印刷,后天跑发行。我期望自己的作品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名正言顺地出现在新华书店
是的,您会说,上互联网的文学网站及论坛啊!那里是不花钱就可以发表文章的地方,为写作者提供了无限广阔的艺术空间,也赢得了相当一部分读者群。然而,我们的作协体制,要求出版两本纸媒图书,才能加入省作协;三本纸媒图书方可加入国家作协,还要由省作协的大力推荐。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陈建功在西安青创会上重申,加入作协的首要条件是要有正规出版社出版的文学作品,有些网络作家只在网络上发表作品,没有纸质著作,因此被拒之门外。他说,中国作协已关注到这种状况,以后也许会调整入会的标准,但具体怎么实施,还在征求意见和讨论中。我有限的生命,能耐心地等待到新的政策出台吗?
虽然,作协的名头是个不顶吃喝的摆设,与自己的实际生存利益不搭界。但是,有了它才可以申请晋升几级作家的名头,才能被公众认可你是个名正言顺的作家了。有点像闺中待嫁的小女子,私奔总有点离经叛道,不被公众认可,只有明媒正娶才有名有分,才能安身立命地过好今后的平凡日子。写作的人,被这虚无的名誉,诱惑得像个瘾君子,从此走进一个欲罢不能的怪圈里,环环相扣,一旦脱节,心血付之东流。
再说了,上百万的心血文字,躺在电脑的某个硬盘里(也有刻录成光盘的),存储在几家文学网站中。什么是永恒的?电脑会瘫痪,网站会瘫痪,读者阅读光盘是受客观条件限制的。到那时,到哪里提取你的心血之作呢?于是,出现了白皮书,有条件的自己打印装订成册,没条件的联系一家朋友的印刷作坊。这些书籍像是没有出生证的私生子,上不了户口,总是走不进作协认祖归宗的,只能在民间亲朋好友中流传,自生自灭。悲哀啊!
写作的初衷是愉悦心性。走到出不出书的程度,就成了一块烫手的山芋,一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了。我向来抵触把文学写作戏谑为:玩文字;玩博客;玩游戏。善意理解说这话的人,表达得是一种对现状无可奈何的情绪,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自我解嘲的心理疗法。心病还得心药医嘛!常言,人生如梦,人在戏中。戏说历史,戏说帝王将相,戏说才子佳人,最后连严肃的生命都给戏说了。然而,没有真情实感的投入,又怎能感动自己,感动观众呢?游戏是玩的,博客是写的,文字是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鲜红的血液啊!即使是白开水,也是生命之源啊!又怎一个“玩”字亵渎的?
走到骑虎难下的地步,进退维谷。不想前功尽弃,寻找大刊发表一二,略能证明一下自己的写作水平,给自己一个心灵的抚慰,给读者朋友一个交待。中稿是喜庆的,却笑不出口;中稿是名利双收的,却抵不上折损的尊严——尊严无价。要想保全情操,不侮尊严,那就洒脱地一掷千金,自费出书吧。到头来,却不知道把这散发着墨香(也许是墨臭)的书山书海怎样处置?总不能像赵本山宋丹丹的小品那样,送到公厕里沤肥去吧——那可真成了名副其实的垃圾了。(2007-11-25阴霾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