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纤绿草生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太阳神”兄和“七彩燕”弟令我写一篇评论,而且就写张光芒先生,我就被活生生地夹在这上下两层的夹缝里,心里不是很实在。一则因为我没有对光芒先生的文章系统地阅读,说起来怕只能是蜻蜓点水一般只能触及文章皮毛而不能深入作者内心;二则光芒先生的散文不是很多,难以得到一个比较全面的印象。先生所有在春夜听雨版面的文章我应该是全部读过的,绝大部分是跟了贴的。但跟贴仅仅是对一篇文章而言,倘若要全面评论恐怕力不从心。三则现在的版面上真的是高手如云,让我这样的一个初学者在这里进行评论夸夸其谈,真的有些不好意思。转念一想,评论也是一种学习,只要是学习就能运动(我不敢说进步,全当锻炼),那就赶着鸭子上架了,还希望各位老师、各位朋友多加担待,不对之处,敬请斧正。用房子版主的话来说,或者可以抛砖引玉,我只是担心自己的这个东东怕连砖也不是,仅仅一块粗糙的土疙瘩而已。
光芒先生的散文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童年拾趣系列、一个人的田野、桑园桑园、家乡的槐树、梦回老屋、少年心事、今夜孤独和近期发表的家门前的那条路等篇什,其中尤以一个人的田野为最。
一个人的田野是一篇描摹初春景致的文章,作者从一天之始的清晨落笔,暗合一年之初的春意,仿佛在不经意之间,却给读者造就了一种扑面而来的文章气势,让人耳目一新。接着作者一边描写纷至踏来的景色,一边放飞驰骋的想象,麦苗、干枯的玉米秸、笔直挺立的白杨树、不高的一座山峦等等,在几只麻雀扑扑棱棱的飞翔中,瞬间因被赋予生命而活泛起来。同时活起来的有路边各种各样的野花,沿着村里的小河逶迤次第而去,一头静静安卧着的黄牛,连身上的牛毛也被春的温湿浸出露珠,更让人感到这不仅是一种安详,更是一种力量的积蓄,黄牛也期待着在冰雪消融的田野释放积攒了整整一个冬季的力气。这一段的描写把文章的气势推到了新的高度,文字表面虽然看不到劳动的场景,但读者却可以感受得到这种对劳动的渴望、期待和赞美,一片充满希望的田野就展现在读者眼前。每次读到这里,我总要停顿一下稍微想想。作者没有交代任何一个劳动的场景,却给人这样的一种感受,只能是文章的气势使然。
景色在作者笔下不紧不慢地匀了开去,像一幅水墨画,画家用一枝长锋狼毫只在浓墨中蘸了一点,然后在清澈的流水中燕子翻身般一剪,急急向洁白的优质宣纸上重重的落笔,又长长地斜拖出去,于是那水那墨很有韵味地渐渐散开,看似无序又极有规律,这时初春的景色要多么舒适就多么舒适,要多么张扬就有多么张扬。这种舒适没有轻浮,这种张扬毫无嚣张。三月就来了,是春天的三月,你看“麦子会开始拔节、抽穗,油菜也会结荚, 村人们会更多地关心起庄稼的长势来,田野在他们眼里不是风景,而是希望,是收获季节饱满的油菜子,黄得发亮的麦粒。”文章的气势在这里被推上极至
这是一篇不错的散文,直到最后一个字读完,才能让人回过神来。但是,文章的结尾尽管仍然和整个篇幅气势相合,但却有些下落的感觉,究其原因,一是作者在收笔的时候忽略了和文章的开始互相呼应,二是在行文的过程中没有顾及并给结尾一些很好的铺垫。整篇文章可圈可点,仔细推敲,在结构上有不尽合理的地方,景色忽远忽近,有些杂乱,削弱了文章的层次美感,个别地方用词不是很恰当,比如用娇柔形容初春的春风等,春风应该是乍暖还寒的。或者这是我自己的感觉,也许有些吹毛求疵,但我希望,一篇好的美文,能如一块无瑕的美玉。
纵观光芒发表在春夜听雨版面的所有文章,我觉得先生的眼光很有独到之处,文字功夫也很不错,只是建议以后在写作的过程中能够多注意一下文章的结构和框架,写完以后,能多推敲几次,特别在意境的营造和内容的筛选上,能够有所依重,相信你的散文必将有很大的提高与进步。
通过评析光芒先生的这篇文章,或者我可以引申开去说说目前散文版面的现状,那就是:一、玩赏自慰和虚浮相矜的散文有些偏多。要克服这种现象,必须注重散文变化中本质内在的散文思维和散文观念的开拓创新,不能囿于前人的某些文本仅仅做一些描摹和模仿。二、个体独特生活生存经验的篇什有些过长,作者在写作的时候大多可以注意到创作时的快感,而对读者阅读时的快感有所忽略,从而缺少了作者和读者之间相互的共鸣。我认为作者在进行写作时,要尽可能地表现更多的大众意识、现实意识和思辨意识,这也就是散文所谓的现代意识。
散文创作之中必须有一个不散的“魂”必须有一个坚固的“核”我一直认为“情”为散文之魂“理”为散文之核,有了这“魂”和“核”文章才能产生向心力和凝聚力,才能说在生活和现实之中诞生并超越现实生活而成为艺术,抛开这两点,散文将不成其散文,而成为一盘散沙了。
仅仅说“情”的散文易于写成橱窗中精致的商品,尽管好玩,却无生命。单纯论“理”的散文则怕写成干硬的石头,给人冷冰冰的感觉。寓“理”与“情”用“情”说“理”以柔情张扬力量之美,以阳刚流淌脉脉之韵,情以显柔,理能张力,倘能如此,才是一篇上好的美文,这也是我对自己的期待。
随手拈来,信笔挥去,仅仅是一点点个人之管见,对与不对,请大家勘误。巴陵在此谢谢各位老师、各位朋友。
“太阳神”兄和“七彩燕”弟令我写一篇评论,而且就写张光芒先生,我就被活生生地夹在这上下两层的夹缝里,心里不是很实在。一则因为我没有对光芒先生的文章系统地阅读,说起来怕只能是蜻蜓点水一般只能触及文章皮毛而不能深入作者内心;二则光芒先生的散文不是很多,难以得到一个比较全面的印象。先生所有在春夜听雨版面的文章我应该是全部读过的,绝大部分是跟了贴的。但跟贴仅仅是对一篇文章而言,倘若要全面评论恐怕力不从心。三则现在的版面上真的是高手如云,让我这样的一个初学者在这里进行评论夸夸其谈,真的有些不好意思。转念一想,评论也是一种学习,只要是学习就能运动(我不敢说进步,全当锻炼),那就赶着鸭子上架了,还希望各位老师、各位朋友多加担待,不对之处,敬请斧正。用房子版主的话来说,或者可以抛砖引玉,我只是担心自己的这个东东怕连砖也不是,仅仅一块粗糙的土疙瘩而已。
光芒先生的散文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童年拾趣系列、一个人的田野、桑园桑园、家乡的槐树、梦回老屋、少年心事、今夜孤独和近期发表的家门前的那条路等篇什,其中尤以一个人的田野为最。
一个人的田野是一篇描摹初春景致的文章,作者从一天之始的清晨落笔,暗合一年之初的春意,仿佛在不经意之间,却给读者造就了一种扑面而来的文章气势,让人耳目一新。接着作者一边描写纷至踏来的景色,一边放飞驰骋的想象,麦苗、干枯的玉米秸、笔直挺立的白杨树、不高的一座山峦等等,在几只麻雀扑扑棱棱的飞翔中,瞬间因被赋予生命而活泛起来。同时活起来的有路边各种各样的野花,沿着村里的小河逶迤次第而去,一头静静安卧着的黄牛,连身上的牛毛也被春的温湿浸出露珠,更让人感到这不仅是一种安详,更是一种力量的积蓄,黄牛也期待着在冰雪消融的田野释放积攒了整整一个冬季的力气。这一段的描写把文章的气势推到了新的高度,文字表面虽然看不到劳动的场景,但读者却可以感受得到这种对劳动的渴望、期待和赞美,一片充满希望的田野就展现在读者眼前。每次读到这里,我总要停顿一下稍微想想。作者没有交代任何一个劳动的场景,却给人这样的一种感受,只能是文章的气势使然。
景色在作者笔下不紧不慢地匀了开去,像一幅水墨画,画家用一枝长锋狼毫只在浓墨中蘸了一点,然后在清澈的流水中燕子翻身般一剪,急急向洁白的优质宣纸上重重的落笔,又长长地斜拖出去,于是那水那墨很有韵味地渐渐散开,看似无序又极有规律,这时初春的景色要多么舒适就多么舒适,要多么张扬就有多么张扬。这种舒适没有轻浮,这种张扬毫无嚣张。三月就来了,是春天的三月,你看“麦子会开始拔节、抽穗,油菜也会结荚, 村人们会更多地关心起庄稼的长势来,田野在他们眼里不是风景,而是希望,是收获季节饱满的油菜子,黄得发亮的麦粒。”文章的气势在这里被推上极至
这是一篇不错的散文,直到最后一个字读完,才能让人回过神来。但是,文章的结尾尽管仍然和整个篇幅气势相合,但却有些下落的感觉,究其原因,一是作者在收笔的时候忽略了和文章的开始互相呼应,二是在行文的过程中没有顾及并给结尾一些很好的铺垫。整篇文章可圈可点,仔细推敲,在结构上有不尽合理的地方,景色忽远忽近,有些杂乱,削弱了文章的层次美感,个别地方用词不是很恰当,比如用娇柔形容初春的春风等,春风应该是乍暖还寒的。或者这是我自己的感觉,也许有些吹毛求疵,但我希望,一篇好的美文,能如一块无瑕的美玉。
纵观光芒发表在春夜听雨版面的所有文章,我觉得先生的眼光很有独到之处,文字功夫也很不错,只是建议以后在写作的过程中能够多注意一下文章的结构和框架,写完以后,能多推敲几次,特别在意境的营造和内容的筛选上,能够有所依重,相信你的散文必将有很大的提高与进步。
通过评析光芒先生的这篇文章,或者我可以引申开去说说目前散文版面的现状,那就是:一、玩赏自慰和虚浮相矜的散文有些偏多。要克服这种现象,必须注重散文变化中本质内在的散文思维和散文观念的开拓创新,不能囿于前人的某些文本仅仅做一些描摹和模仿。二、个体独特生活生存经验的篇什有些过长,作者在写作的时候大多可以注意到创作时的快感,而对读者阅读时的快感有所忽略,从而缺少了作者和读者之间相互的共鸣。我认为作者在进行写作时,要尽可能地表现更多的大众意识、现实意识和思辨意识,这也就是散文所谓的现代意识。
散文创作之中必须有一个不散的“魂”必须有一个坚固的“核”我一直认为“情”为散文之魂“理”为散文之核,有了这“魂”和“核”文章才能产生向心力和凝聚力,才能说在生活和现实之中诞生并超越现实生活而成为艺术,抛开这两点,散文将不成其散文,而成为一盘散沙了。
仅仅说“情”的散文易于写成橱窗中精致的商品,尽管好玩,却无生命。单纯论“理”的散文则怕写成干硬的石头,给人冷冰冰的感觉。寓“理”与“情”用“情”说“理”以柔情张扬力量之美,以阳刚流淌脉脉之韵,情以显柔,理能张力,倘能如此,才是一篇上好的美文,这也是我对自己的期待。
随手拈来,信笔挥去,仅仅是一点点个人之管见,对与不对,请大家勘误。巴陵在此谢谢各位老师、各位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