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来一挥百纸尽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对本土民族性的继承和对其他民族乃至国外舶来品的吸收,历来是艺术发展的一个矛盾,也是一个艺术爱好者能否真正进入艺术领域从而成为艺术家的一道门槛。只有继承和吸收,才有可能创新,而创新,不只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艺术的思维和思想。
也许是机缘凑巧,在“粘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阳春三月,拜访了“荷风堂”的主人,上海市青年书画家唐子农先生。子农先生肌肤白净,双手虽不修长然颇干净,声小寡言,发不甚长,衣着随意散淡,不嗜烟酒,善茶,走路脚步甚轻,常常可见远眺深思状。每当此时,先生并不像他人那样眼帘微合甚或低头而思,而是目光透过众人而去,令人感到愈加炯炯有光。一言以蔽之,子农先生是我见到过为数不少的书画家中很可以屈指的美男子之一。与这样相貌和善的艺术家坐而论道,本身就是一件惬意之事,更何况先生知无不言、诚实厚道,所谈之语足可令我等垂首肃听,回想起来,真令我有“胜读十年书”之感慨!
子农先生工金石书法而精于写荷。先生所制金石以拙寓巧,笔力苍遒,大开大阖,细观可辨秦汉之源,然又不为古人所拘泥,法度自然。我曾把玩几方尚未制好之印,细细读之,约略可见修改之痕,案上几乎摆满了各等印模,说明索求者众,然先生制印之严谨可见一斑。子农先生书法直道而行,饱满雄厚,间架质朴,运笔圆润,颇见功力。先生说常常可一整天泼墨挥毫,真有“兴来一挥百纸尽”之古人风采,令人击节。
子农先生精于写荷,在“荷风堂”所见之荷,与先生金石、书法大不相同,缺少了那种飘飘洒洒,纵横捭阖的狂放气度,相反,变得温文尔雅,谨慎含蓄。如果说先生的字是把内心块垒跌宕喷发在他笔下的话,那么他的画则是心“悟”意“感”情“钟”的所得。人们常说“书画同源”其实何止书画,人类的一切艺术形式都是同气连根,互动互通的。清代书画大师石涛尝云:“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自立矣。”正道出了包括艺术在内的所有有“法”的事物都基于共同本源的事实和规律,至于什么是这个“法”的本源,用道德经的术语来讲可以称之为“道”而子农先生是熟读道德经的,我们谈话之间,我约略算了一下,他引用道德经原文,有五、六次之多。
欣赏子农先生的荷,既有古代意笔画的高雅和宁静,让人陶醉于意笔画的文人气息之间。也有借用西洋油画的技巧,另辟蹊径,笔墨很是老到,令人耳目一新。正如齐白石所说“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不似为欺世,太似为媚俗”子农的墨荷艺术创意新奇,具有抽象意味但不乏真情实感,画幅中表现的高雅脱俗的墨荷世界,清凉美妙,荷叶的张力引伸到画幅的周边,注重了神韵,体现了画家对画面结构的深入认识和意念对画面的渗透。同时通过虚实、均衡、韵律、光线等手法造成形式上的美感,创造出了荷花形神兼备的艺术形象,弱调与强度的合奏,给观者的感觉即是可视的图画又是可听的音乐,使其作品体现了别致的形式意味,真可谓是笔简而气壮,景少而意长。画荷,最易也最难,易者是容易入手,难者是难得神韵。
子农先生承认传统而且尊重传统,但却不刻意去追求旧文人画中那种“恬淡冲和”的士大夫气;文人画笔墨运用的精妙和神奇,对他的诱惑也是有限的。他只是要借助这些笔墨和色彩,表达自己的一种“真”的感受。这“真”的第一个意思是象形、实在、不虚妄;但是对于子农先生的画来说,还有更重要的另一层意义,那就是在表达过程中的自然、平易、不做作。读他的的画,引起我极大兴趣的,往往是他用通篇的水墨和色彩,在饱满的构图中所表达出的那一种健康而又天真的情趣。他并不过份重视一笔一划,而更重视由那些一笔一划所构成的整个画面。所以他的用笔用色常常随意复加,直到满意为止。这使他描绘的画面能够呈现出丰富的层次和厚重的感觉。他在作品中塑造的形象,是朴素而且憨厚的品格;又略带几分幽默,仿佛一切都人格化了似的。他的画的构图多是开放型的、扩张式的,大约他把自己的画荷也看作是一个大世界吧。我觉得他作画胸无留藏,外无拘束,情境豁达,有相当的气概。
我对子农先生的画的另一个深刻印象是他对色彩的处理。他的设色或浓重或淡泊,都可以与墨色融为一气,鲜艳浓重的与墨色形成对比,灰白淡泊的与墨色成为衬托。特别是那些与浓墨重复渲染使用的淡颜色,不但丰富了画面色彩的层次,而且可以说是使他的画的色彩具有现代色彩感的关键。我是以西洋美术的色彩观念来欣赏这些灰颜色的。然而他的画从整体上又给人以强烈的中国民间色彩感觉。传统花鸟画最讲文人气和文学性,由此对画家的素质和修养提出了特殊的要求。现代花鸟画虽然有别于传统花鸟画,但在文学性和文人气的继承上仍然不失为有意义的积极的一面。花鸟画画家尤其应该注意对中国画历史传统的学习和研究,包括对诗歌、书法和篆刻的学习和研究。中国古典文化的全面修养,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个花鸟画画家的艺术品味和格调,而子农先生在金石、书法等方面具备的深刻功力,足以使他在绘画的道路上有相当的造诣和成绩。
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家,从来是不拒绝舶来品的营养和吸收,真正的创新和伪劣的先锋之间的区别仅在于,前者是将吸收化作了自己的血肉,后者是将吸收表现为自己的装饰。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还是借老子话,让我和子农先生的共勉吧。
对本土民族性的继承和对其他民族乃至国外舶来品的吸收,历来是艺术发展的一个矛盾,也是一个艺术爱好者能否真正进入艺术领域从而成为艺术家的一道门槛。只有继承和吸收,才有可能创新,而创新,不只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艺术的思维和思想。
也许是机缘凑巧,在“粘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阳春三月,拜访了“荷风堂”的主人,上海市青年书画家唐子农先生。子农先生肌肤白净,双手虽不修长然颇干净,声小寡言,发不甚长,衣着随意散淡,不嗜烟酒,善茶,走路脚步甚轻,常常可见远眺深思状。每当此时,先生并不像他人那样眼帘微合甚或低头而思,而是目光透过众人而去,令人感到愈加炯炯有光。一言以蔽之,子农先生是我见到过为数不少的书画家中很可以屈指的美男子之一。与这样相貌和善的艺术家坐而论道,本身就是一件惬意之事,更何况先生知无不言、诚实厚道,所谈之语足可令我等垂首肃听,回想起来,真令我有“胜读十年书”之感慨!
子农先生工金石书法而精于写荷。先生所制金石以拙寓巧,笔力苍遒,大开大阖,细观可辨秦汉之源,然又不为古人所拘泥,法度自然。我曾把玩几方尚未制好之印,细细读之,约略可见修改之痕,案上几乎摆满了各等印模,说明索求者众,然先生制印之严谨可见一斑。子农先生书法直道而行,饱满雄厚,间架质朴,运笔圆润,颇见功力。先生说常常可一整天泼墨挥毫,真有“兴来一挥百纸尽”之古人风采,令人击节。
子农先生精于写荷,在“荷风堂”所见之荷,与先生金石、书法大不相同,缺少了那种飘飘洒洒,纵横捭阖的狂放气度,相反,变得温文尔雅,谨慎含蓄。如果说先生的字是把内心块垒跌宕喷发在他笔下的话,那么他的画则是心“悟”意“感”情“钟”的所得。人们常说“书画同源”其实何止书画,人类的一切艺术形式都是同气连根,互动互通的。清代书画大师石涛尝云:“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自立矣。”正道出了包括艺术在内的所有有“法”的事物都基于共同本源的事实和规律,至于什么是这个“法”的本源,用道德经的术语来讲可以称之为“道”而子农先生是熟读道德经的,我们谈话之间,我约略算了一下,他引用道德经原文,有五、六次之多。
欣赏子农先生的荷,既有古代意笔画的高雅和宁静,让人陶醉于意笔画的文人气息之间。也有借用西洋油画的技巧,另辟蹊径,笔墨很是老到,令人耳目一新。正如齐白石所说“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不似为欺世,太似为媚俗”子农的墨荷艺术创意新奇,具有抽象意味但不乏真情实感,画幅中表现的高雅脱俗的墨荷世界,清凉美妙,荷叶的张力引伸到画幅的周边,注重了神韵,体现了画家对画面结构的深入认识和意念对画面的渗透。同时通过虚实、均衡、韵律、光线等手法造成形式上的美感,创造出了荷花形神兼备的艺术形象,弱调与强度的合奏,给观者的感觉即是可视的图画又是可听的音乐,使其作品体现了别致的形式意味,真可谓是笔简而气壮,景少而意长。画荷,最易也最难,易者是容易入手,难者是难得神韵。
子农先生承认传统而且尊重传统,但却不刻意去追求旧文人画中那种“恬淡冲和”的士大夫气;文人画笔墨运用的精妙和神奇,对他的诱惑也是有限的。他只是要借助这些笔墨和色彩,表达自己的一种“真”的感受。这“真”的第一个意思是象形、实在、不虚妄;但是对于子农先生的画来说,还有更重要的另一层意义,那就是在表达过程中的自然、平易、不做作。读他的的画,引起我极大兴趣的,往往是他用通篇的水墨和色彩,在饱满的构图中所表达出的那一种健康而又天真的情趣。他并不过份重视一笔一划,而更重视由那些一笔一划所构成的整个画面。所以他的用笔用色常常随意复加,直到满意为止。这使他描绘的画面能够呈现出丰富的层次和厚重的感觉。他在作品中塑造的形象,是朴素而且憨厚的品格;又略带几分幽默,仿佛一切都人格化了似的。他的画的构图多是开放型的、扩张式的,大约他把自己的画荷也看作是一个大世界吧。我觉得他作画胸无留藏,外无拘束,情境豁达,有相当的气概。
我对子农先生的画的另一个深刻印象是他对色彩的处理。他的设色或浓重或淡泊,都可以与墨色融为一气,鲜艳浓重的与墨色形成对比,灰白淡泊的与墨色成为衬托。特别是那些与浓墨重复渲染使用的淡颜色,不但丰富了画面色彩的层次,而且可以说是使他的画的色彩具有现代色彩感的关键。我是以西洋美术的色彩观念来欣赏这些灰颜色的。然而他的画从整体上又给人以强烈的中国民间色彩感觉。传统花鸟画最讲文人气和文学性,由此对画家的素质和修养提出了特殊的要求。现代花鸟画虽然有别于传统花鸟画,但在文学性和文人气的继承上仍然不失为有意义的积极的一面。花鸟画画家尤其应该注意对中国画历史传统的学习和研究,包括对诗歌、书法和篆刻的学习和研究。中国古典文化的全面修养,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个花鸟画画家的艺术品味和格调,而子农先生在金石、书法等方面具备的深刻功力,足以使他在绘画的道路上有相当的造诣和成绩。
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家,从来是不拒绝舶来品的营养和吸收,真正的创新和伪劣的先锋之间的区别仅在于,前者是将吸收化作了自己的血肉,后者是将吸收表现为自己的装饰。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还是借老子话,让我和子农先生的共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