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是非口舌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早上八点,兰姨在我们吃早饭的时候就进门了。她叫姥爷‘老叔’的,从她十三岁嫁过来,成为姥姥家的邻居之后就是这的常客了。
轻车熟路,完全不用我们招呼。自己泡茶、卷旱烟、端好姿势,开始讲她家大媳妇——也就是大萍姐。
她抽一口旱烟,从鼻孔里冒出两股粗壮的烟,一吸鼻子讲道:“老叔、老婶,我跟你们说个事儿。我估计我说出来你们都不信”说到这,端起白瓷茶杯‘吱溜’又喝了一口水。
“今天早上,就刚才。我跟大萍子走个对头碰,她抬头卡么卡么(就是‘眨’的意思,我们那疙瘩都这么说)眼睛,声都没吱。我操他妈,给我气的,吼吼滴!我尼玛心寻思大早晨没睡醒?见到老婆婆不知道打声招呼?操他妈的!她不稀罕嘞我?我还不乐意嘞她呢!呸!”
(兰姨就是这一种讲话方式,就像我们说话前里有‘你’‘我’‘他’一样。后面她的话里我会减去这些对父母双亲或者祖上的问候语。毕竟是文章,通篇‘他妈的’有碍观瞻。如果你想恢复原汁原味的话,尽管任选两个词中间加上各种问候就是了。)
她讲话时一会飞起手指指一下外面,一会噸一下面前烟笸箩,一会‘嗬’的一声吐出一口痰来。五官都服务于整个讲解,每一块肌肉都没闲着,简直是剧场演出水平!
她说完一串话,拿起面前的水杯,剩下的半杯茶一饮而尽,配合上刚才情绪像壮士出征一样有气氛,我简直担心她会入戏太深把杯子摔在地上。但这只是此事的第一个版本。
等到她骂完、喝完一水壶的水离开后,我们一定能等到大萍姐的第二个版本。
她也是毫不客气的坐在炕上,用扭曲着肢体表达她内心的愤怒。她接过满满的一杯热茶,抿一小口,然后开始提着满腔怒气痛述。
“今天早上看见我看见我家老婆婆了,你说我也没咋地啊,不知道咋就把她给得罪了。我话还没说呢,她走到我跟前就吐一口。给我气的,你说这是干啥呢啊?我招她惹她了?”
姨姨们面面相觑,姥爷会用极不可信的理由劝解几句:“别生气了,那她肯定是没看着你呗。正好赶上嗓子难受,可不就得吐口痰嘛。”说完干笑几声,我们都会诧异的看着他。
这样的事情大多数是能得到真相的。往往在大萍姐离开院子口的一分钟之内,燕姑就会扭着水蛇似得腰来了。
说起燕姑,不得不说一下村子里的审美观。村子里的长辈见到我这种‘乾坤脸’型的孩子,总要拉过来仔细瞧瞧,并且不忘对周围的人分外由衷的说:“看着孩子长得结实、富贵相。”
若是遇到像鲁豫那种瘦削的娃娃,恐怕他们只会皱着眉头,嘬着嘴发出‘滋滋’的声音,摸着她的头叹道:“这孩子爸妈怎么养的?瞧给这孩子瘦的!”
燕姑不幸属于后者,用农村人的审美来看的话是很值得同情的。有一句俗话叫“大雁的脖子鹞子的腿,不是奔波命就是劳碌鬼”。意思是说,脖子或腿长且细的人都不会有什么好命。
燕姑符合以上两点,并且脸也是瘦瘦的,好想摸上去就会硌到手。两个从不正视你的眼睛随时准备瞪谁一眼,一定要配合上那细长的脖子扭动一下,仿佛那才能充分表现出她心底对某事的鄙夷。
她最擅长打听邻里家的大事小情,然后添油加醋、活色生香的说出来。但我颇喜欢此人,她说话总是直率的可爱,以至于她自己都习惯于在某些话前边加一句“有句话,我说了你可别生气啊!”
姥姥几乎从不买这个帐,每次她这样说的时候,姥姥就回一句:“知道人要生气就别说了呗。”她‘咯咯’一笑,话还是吐出来她才肯罢休。
燕姑的开场白通常是这样的:“哎妈呀,老叔老婶,我饭还没吃完就过来了。我看你家这一上午也没闲着啊,咋回事儿啊?”
大家互相使个眼色,然后立刻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的将原本朴素的剧情改编的跌宕起伏、曲折离奇。
姥姥:“今天早上两个差点没干起来!”
七姨:“大萍看见她老婆婆没吱声……”
八姨:“嗯呐,她老婆婆一生气冲她吐了一口浓痰,一大口。”
姥姥:“也不知道吐没吐衣服上啊?”
八姨:“那肯定是躲开了呗,那还站在那让她吐啊?”
七姨:“那你说她老婆婆气儿没出能得劲儿吗?骂一早上了。”
姥姥:“怕是当时就要打起来了……”
我静静的蜷缩在炕上,看着故事不断地被诠释,咬紧嘴唇,这样才能憋住笑。
往往到大家想象层出不穷,几乎收不住的时候姥爷干咳一声,慢慢的卷一只旱烟,悠然的说道:“啊……咳,其实我们也不知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案子可没法断。你说也没人看见,谁知道咋回事儿啊。”
燕姑两眼立刻瞪大、放光,声音都提高一个八度:“哎呀,我看见了啦!我今天早上正好在阳台上喂鸡,我家阳台不高嘛,我看的清儿楚儿的。”
姥姥也把脖子送上前,压低嗓子哑声问道:“你看见啦?到底咋回事儿啊?”
燕姑:“大萍冲她老婆婆笑了,她老婆婆忙着捋那几根头发呢。那也算打招呼了呗,没看见怪谁啊!”说完喝口热茶,这段公案也就此分明了。
类似于这样芝麻绿豆大的事儿,若是全摆在你面前,一定会引发你的密集恐惧症。而且大多事,小到童年的我都不会感兴趣。
我实在想不通谁家来了个什么亲戚有什么可切切嚓嚓,猜测个没完没了的。
不理解谁家姑娘在大街上和某个异性打个招呼就如何不要脸了。也不明白谁家的新媳妇饺子煮不熟就要被她们摇着头、嘴里发出‘吱吱’的惋惜声,并把此事散播到坟上那么远。也许清明的时候,都不忘了跟祖上说一说这件稀奇事儿。
这些事,如果真的有人记录成文,恐怕不幸会成为百万字的‘巨著’,有幸拍成连续剧的话,就会是第N部乡村什么故事。于我而言,她们不如讲一讲哪家的老母猪意外生出个小象有趣。
说她们‘搬弄是非’好像严重了,她们大部分时候不是出于恶意去传播某些言论的。虽然有时候会造成客观上的不良后果,但绝非这些人的本意。
她们只是……没有事做,只能以别人的事作为谈资,聊以慰藉空虚的生活。她们大都没有读过什么书,经媒人介绍就嫁给了一个只见过一两次面的人。甚至,对方有残疾都是婚后才知道。
这个也是我听她们说来的故事。
有个姑娘左手只有四根手指,媒人介绍的时候刻意隐瞒了这点。双方见过两次面,姑娘一直把手放在背后,斟茶的时候就把左手藏在壶底,过门儿前谁也没发现。
发现的时候已经是‘货物出门概不退换’了。她们每天谈那么多事,绝对不会谈论爱情。他们不相信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对其存在深表质疑。
“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这种传统的认识,让她们拥护所有触手可及的物质远远多过爱情。这也并不是说她们是‘金钱至上’主义,恰恰相反的,他们总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表现的大义凛然。
大家的语录里总有一句“钱不常花,人常在”。在大是大非面前,她们绝不会做一些亏心的事。这种坚持,总让我感激。
那些表面看起来温和有礼、吃斋念佛,背地里却做尽坏事的人才是真正可怕的恶人。而看起来彪悍的人,呵呵,他们连伪装都不会,就算用全部的心机来做坏事,又能怎么样呢?
比如,兰姨。外表彪悍倔强,内里包裹的都是热心肠。比如前面的事,逮到机会大家会告知真相,说人家大萍如何笑脸相迎,她如何眼瞎没看见。她一顿,“是吗?那那那那……”
几个那之后终于放弃挣扎,却还在硬撑着一扭头,说一句:“那谁能看见啊!”话虽这么说,当天晚上就会送点好吃的去,什么也不说,暗表歉意。
当大萍姐说:“哎,你们说我家老婆婆不知道咋了,今天咋寻思给我送点吃点呢?”大家相视无言,哈哈大笑。
其实,兰姨是个不可思议的杂家,能治疯、治邪,也能治小儿黄风,还有帮人掐算失物的能力,说她‘传奇’也不算是夸张形容吧?
听姥爷说她还不到十岁母亲就死了,父亲酗酒又脾气暴躁,她从小就要撑起一个家,并且没少挨一下冤枉打。姥爷是看着她长大的,所以她叫姥爷“老叔”,像女儿一样对姥姥姥爷关怀照顾。
姥爷跟我说起兰姨小时候的事,总说她骑在墙头上‘嚎’。我一开始以为是‘哭嚎’,家门不幸,很正常。后来才知道是‘唱嚎’,兰姨爱唱歌,虽然我没听过。
她不到十五岁就嫁人了,什么也不懂,上花轿前还在跟小伙伴跳皮筋。等人家把花轿抬过来,说:“上轿吧,新娘子!”她才从皮筋上下来,不忘叮嘱说:“等我啊,一会还玩呢!”
我猜,她没时间再去玩了吧?
早上八点,兰姨在我们吃早饭的时候就进门了。她叫姥爷‘老叔’的,从她十三岁嫁过来,成为姥姥家的邻居之后就是这的常客了。
轻车熟路,完全不用我们招呼。自己泡茶、卷旱烟、端好姿势,开始讲她家大媳妇——也就是大萍姐。
她抽一口旱烟,从鼻孔里冒出两股粗壮的烟,一吸鼻子讲道:“老叔、老婶,我跟你们说个事儿。我估计我说出来你们都不信”说到这,端起白瓷茶杯‘吱溜’又喝了一口水。
“今天早上,就刚才。我跟大萍子走个对头碰,她抬头卡么卡么(就是‘眨’的意思,我们那疙瘩都这么说)眼睛,声都没吱。我操他妈,给我气的,吼吼滴!我尼玛心寻思大早晨没睡醒?见到老婆婆不知道打声招呼?操他妈的!她不稀罕嘞我?我还不乐意嘞她呢!呸!”
(兰姨就是这一种讲话方式,就像我们说话前里有‘你’‘我’‘他’一样。后面她的话里我会减去这些对父母双亲或者祖上的问候语。毕竟是文章,通篇‘他妈的’有碍观瞻。如果你想恢复原汁原味的话,尽管任选两个词中间加上各种问候就是了。)
她讲话时一会飞起手指指一下外面,一会噸一下面前烟笸箩,一会‘嗬’的一声吐出一口痰来。五官都服务于整个讲解,每一块肌肉都没闲着,简直是剧场演出水平!
她说完一串话,拿起面前的水杯,剩下的半杯茶一饮而尽,配合上刚才情绪像壮士出征一样有气氛,我简直担心她会入戏太深把杯子摔在地上。但这只是此事的第一个版本。
等到她骂完、喝完一水壶的水离开后,我们一定能等到大萍姐的第二个版本。
她也是毫不客气的坐在炕上,用扭曲着肢体表达她内心的愤怒。她接过满满的一杯热茶,抿一小口,然后开始提着满腔怒气痛述。
“今天早上看见我看见我家老婆婆了,你说我也没咋地啊,不知道咋就把她给得罪了。我话还没说呢,她走到我跟前就吐一口。给我气的,你说这是干啥呢啊?我招她惹她了?”
姨姨们面面相觑,姥爷会用极不可信的理由劝解几句:“别生气了,那她肯定是没看着你呗。正好赶上嗓子难受,可不就得吐口痰嘛。”说完干笑几声,我们都会诧异的看着他。
这样的事情大多数是能得到真相的。往往在大萍姐离开院子口的一分钟之内,燕姑就会扭着水蛇似得腰来了。
说起燕姑,不得不说一下村子里的审美观。村子里的长辈见到我这种‘乾坤脸’型的孩子,总要拉过来仔细瞧瞧,并且不忘对周围的人分外由衷的说:“看着孩子长得结实、富贵相。”
若是遇到像鲁豫那种瘦削的娃娃,恐怕他们只会皱着眉头,嘬着嘴发出‘滋滋’的声音,摸着她的头叹道:“这孩子爸妈怎么养的?瞧给这孩子瘦的!”
燕姑不幸属于后者,用农村人的审美来看的话是很值得同情的。有一句俗话叫“大雁的脖子鹞子的腿,不是奔波命就是劳碌鬼”。意思是说,脖子或腿长且细的人都不会有什么好命。
燕姑符合以上两点,并且脸也是瘦瘦的,好想摸上去就会硌到手。两个从不正视你的眼睛随时准备瞪谁一眼,一定要配合上那细长的脖子扭动一下,仿佛那才能充分表现出她心底对某事的鄙夷。
她最擅长打听邻里家的大事小情,然后添油加醋、活色生香的说出来。但我颇喜欢此人,她说话总是直率的可爱,以至于她自己都习惯于在某些话前边加一句“有句话,我说了你可别生气啊!”
姥姥几乎从不买这个帐,每次她这样说的时候,姥姥就回一句:“知道人要生气就别说了呗。”她‘咯咯’一笑,话还是吐出来她才肯罢休。
燕姑的开场白通常是这样的:“哎妈呀,老叔老婶,我饭还没吃完就过来了。我看你家这一上午也没闲着啊,咋回事儿啊?”
大家互相使个眼色,然后立刻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的将原本朴素的剧情改编的跌宕起伏、曲折离奇。
姥姥:“今天早上两个差点没干起来!”
七姨:“大萍看见她老婆婆没吱声……”
八姨:“嗯呐,她老婆婆一生气冲她吐了一口浓痰,一大口。”
姥姥:“也不知道吐没吐衣服上啊?”
八姨:“那肯定是躲开了呗,那还站在那让她吐啊?”
七姨:“那你说她老婆婆气儿没出能得劲儿吗?骂一早上了。”
姥姥:“怕是当时就要打起来了……”
我静静的蜷缩在炕上,看着故事不断地被诠释,咬紧嘴唇,这样才能憋住笑。
往往到大家想象层出不穷,几乎收不住的时候姥爷干咳一声,慢慢的卷一只旱烟,悠然的说道:“啊……咳,其实我们也不知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案子可没法断。你说也没人看见,谁知道咋回事儿啊。”
燕姑两眼立刻瞪大、放光,声音都提高一个八度:“哎呀,我看见了啦!我今天早上正好在阳台上喂鸡,我家阳台不高嘛,我看的清儿楚儿的。”
姥姥也把脖子送上前,压低嗓子哑声问道:“你看见啦?到底咋回事儿啊?”
燕姑:“大萍冲她老婆婆笑了,她老婆婆忙着捋那几根头发呢。那也算打招呼了呗,没看见怪谁啊!”说完喝口热茶,这段公案也就此分明了。
类似于这样芝麻绿豆大的事儿,若是全摆在你面前,一定会引发你的密集恐惧症。而且大多事,小到童年的我都不会感兴趣。
我实在想不通谁家来了个什么亲戚有什么可切切嚓嚓,猜测个没完没了的。
不理解谁家姑娘在大街上和某个异性打个招呼就如何不要脸了。也不明白谁家的新媳妇饺子煮不熟就要被她们摇着头、嘴里发出‘吱吱’的惋惜声,并把此事散播到坟上那么远。也许清明的时候,都不忘了跟祖上说一说这件稀奇事儿。
这些事,如果真的有人记录成文,恐怕不幸会成为百万字的‘巨著’,有幸拍成连续剧的话,就会是第N部乡村什么故事。于我而言,她们不如讲一讲哪家的老母猪意外生出个小象有趣。
说她们‘搬弄是非’好像严重了,她们大部分时候不是出于恶意去传播某些言论的。虽然有时候会造成客观上的不良后果,但绝非这些人的本意。
她们只是……没有事做,只能以别人的事作为谈资,聊以慰藉空虚的生活。她们大都没有读过什么书,经媒人介绍就嫁给了一个只见过一两次面的人。甚至,对方有残疾都是婚后才知道。
这个也是我听她们说来的故事。
有个姑娘左手只有四根手指,媒人介绍的时候刻意隐瞒了这点。双方见过两次面,姑娘一直把手放在背后,斟茶的时候就把左手藏在壶底,过门儿前谁也没发现。
发现的时候已经是‘货物出门概不退换’了。她们每天谈那么多事,绝对不会谈论爱情。他们不相信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对其存在深表质疑。
“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这种传统的认识,让她们拥护所有触手可及的物质远远多过爱情。这也并不是说她们是‘金钱至上’主义,恰恰相反的,他们总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表现的大义凛然。
大家的语录里总有一句“钱不常花,人常在”。在大是大非面前,她们绝不会做一些亏心的事。这种坚持,总让我感激。
那些表面看起来温和有礼、吃斋念佛,背地里却做尽坏事的人才是真正可怕的恶人。而看起来彪悍的人,呵呵,他们连伪装都不会,就算用全部的心机来做坏事,又能怎么样呢?
比如,兰姨。外表彪悍倔强,内里包裹的都是热心肠。比如前面的事,逮到机会大家会告知真相,说人家大萍如何笑脸相迎,她如何眼瞎没看见。她一顿,“是吗?那那那那……”
几个那之后终于放弃挣扎,却还在硬撑着一扭头,说一句:“那谁能看见啊!”话虽这么说,当天晚上就会送点好吃的去,什么也不说,暗表歉意。
当大萍姐说:“哎,你们说我家老婆婆不知道咋了,今天咋寻思给我送点吃点呢?”大家相视无言,哈哈大笑。
其实,兰姨是个不可思议的杂家,能治疯、治邪,也能治小儿黄风,还有帮人掐算失物的能力,说她‘传奇’也不算是夸张形容吧?
听姥爷说她还不到十岁母亲就死了,父亲酗酒又脾气暴躁,她从小就要撑起一个家,并且没少挨一下冤枉打。姥爷是看着她长大的,所以她叫姥爷“老叔”,像女儿一样对姥姥姥爷关怀照顾。
姥爷跟我说起兰姨小时候的事,总说她骑在墙头上‘嚎’。我一开始以为是‘哭嚎’,家门不幸,很正常。后来才知道是‘唱嚎’,兰姨爱唱歌,虽然我没听过。
她不到十五岁就嫁人了,什么也不懂,上花轿前还在跟小伙伴跳皮筋。等人家把花轿抬过来,说:“上轿吧,新娘子!”她才从皮筋上下来,不忘叮嘱说:“等我啊,一会还玩呢!”
我猜,她没时间再去玩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