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粗暴与温柔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过几天之后我见到了爸爸、爷爷、奶奶、老姑、老叔、老婶,好多许久没有见的亲戚们。
他们到我姥家当然不是来看我的,除了掰扯孰是孰非之外当然要接我妈回去。在农村,这样的行为叫“回娘家”。通常是夫妻之间吵了架,丈夫把老婆撵回娘家,或者女人们在婆家受了气,回到自己认为安全的地方。大家吃一顿饭,姥爷又嘱咐了几句好好过日子的话他们就走了。
我目送他们的车离开,又去找我的老树墩。
渐渐的我开始习惯这样的过程,每隔一段时间我妈就要来一趟。有时候在白天,有时候在晚上。有一次我在睡梦中听到我妈的声音,哭着醒过来,竟然真的在我妈怀里。
她是怎样在黑暗的荒野中走过来的呢?有没有恐惧?有没有碰到什么野兽?有没有因为害怕一路咒骂着?我不知道。我想这条路她走的次数一定比我想象的多,艰难也绝非限于我的想象。
当年和爷爷打架的那次她一定走过这条路,那应该是她第一次走,会不确定路线的正确与否,会害怕路上遇到野狗,会迟疑着要不要回去,怀里说不定还抱着未满月的小小的我。后来我去了姥姥家,这条山路又只属于她一个人。
寂寞和恐惧都变得不再重要。对于这个女人来说,也许她只是专心的想如何面对幼稚的女儿和年迈的父母。这一次争吵又如何收场?自己的丈夫会在哪一天把她接回去呢?
这样的旅程在我的记忆中,我陪过她两三次。她不放心把我扔在那个她都不想待的地方。于是,带上我,一起逃离。一路上,她总是一言不发。偶尔会问问我“渴不渴”“累不累”。有时候我真的走不动了,她会抱我一会儿。然后,在她也真的走不动的时候停下来休息,片刻后继续上路。
我至今也不明白这样的重复有什么意义,回来再回去。吃一顿和好饭,每一次都不会有太大差别。只不过我不说你也可以想象的到,他们争吵一次比一次激烈,闹的一次比一次凶,提到离婚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我一度做好了成为单亲家庭的准备。也许没有人知道,那个时候我会有一种说起来有点可笑的东西,那应该叫做‘忧愁’。
我越来越害怕母亲来看我。我很想她,可是她不要真的来。因为那又意味着一场暴风雨刚刚过去,另一场暴风雨即将到来。在这样矛盾的心情和持续的担忧中我竟然也渐渐的长大了。
大约五六岁的年纪,家里人开始教我识字。在目前经历的所有事件中好似这段记忆好像是最少想起的,但它的确存在于的脑海里,异常清晰。可能人总是认为每个第一次都具有不凡的意义,所以特别的刻在心里。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写字,第一次数数,第一次背乘法表,第一次烧水,第一次被爸妈接回家……
爸爸的初中文化在那个小山村是可以引以为傲的,他在内心深刻的希望我可以像他一样有文化的人,最好可以考上大学,可以光宗耀祖。每天,他放羊回来就会教我写字,算数。有兴致的时候教我背一些诗词。他不在家的时候我就把记得的诗词写下来,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有一次,爸爸竟然在我的本子里看到“浑欲不胜簪”这句话。他问:“这个‘簪’字你是怎么会写的?”我说字典上查的。他裂开嘴,露出极不整齐的牙齿,比我还要得意。看他这样高兴,我也陪着他‘嘿嘿’的笑,心里感叹着:“原来背诗有这样大的好处啊!”
那时记得他教我背过陈毅的一首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问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我一看,心想:“作诗有何难?”当时依葫芦画瓢也作了一首,第一次作诗,所以我至今一字不忘:“大雨淋贵袍,贵袍挺且干。要知袍多厚,待到雨停时。”
如今看来,自然觉得荒唐可笑、不知所云、粗鄙异常。但在当时哪里晓得呢?写好了,忍不住拿给母亲,兴冲冲的说:“妈,我写了一首诗。”母亲接过去看了一眼,我知道她对文字向来没什么兴趣,但还是说:“挺好的,留着给你爸看。”于是,我就一直趴在窗台上满心喜悦的等着。
圈里的小羊羔咩咩一叫,我就知道父亲回来了。他进了屋子一边脱掉厚重的大衣,一边瞧着拿着一张纸忐忑的站在炕上的我。他问:“咋了?”母亲冲进来,高兴地说:“你姑娘写了一首诗,你快看看。”我赶紧把诗递到他手里,然后偷偷的盯着他的脸。
见他眉头一皱,甩手扔了回来。我的心也随着那张薄薄的诗稿,翻了个身,打了个回旋,重重的摔在地上。父亲只给了一句评价:“什么玩意儿!”我的眼睛瞬间酸了。
几年后在课本上学到一篇文章,题目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我趴在桌上,笑了好久。
好在这样‘大喜大悲’的场景并不多,大多数的时间仍旧是我一个人度过。一切有反应的、无反应的事物都被我拿来玩耍。用手指抠路边的泥巴,攀爬无数个低矮的墙头,到无人居住的空房子里探险。
最有趣的就是对着沙坑里的虫儿叫“老道老道!”那虫儿就探出头来。我把它拿在手上,感受它撕咬,手心痒痒的。我至今让不知道它的学名,肯定不会真的叫‘老道’吧?
除了这些以外,我的确做过一些算不上好的事情。比如捅了蜘蛛的网,然后看它愤怒的重新织好,然后再捅破。最后蛛哥生气了,趴在那一动不动,对我怒目而视着。我终于察觉到自己的过分,跪求蜘蛛饶了我。其实空空的蜘蛛网,在有露水的清晨非常漂亮,每一条细小的丝线上都挂着晶莹的露珠,传说中的珍珠衫差不多也就是这样吧?
母亲喜欢串门,可我是懒得出门的。就算勉强着去了,不一会就央求她回来。所以渐渐的她和我待的腻了,就只得一个人去串门。东北的老娘们儿都是极能说的,一聊起来总是没完没了。
老娘们儿,在东北是对所有已婚妇女的统称。本身并没有什么轻蔑或者不敬的意思,只不过这个词用的语境比较特别。比如我妈做错了事情,我爸不敢说什么过分的,只能说一句:“你这个老娘们儿!”;再比如,有时候一帮已婚妇女聊天,我在旁边玩。老爸就会把我叫回来,并且说上一句:“都是一帮老娘们儿,有啥意思?回来写字!”
的确,她们的话题不过是东家婆婆苛刻、西家媳妇懒惰的故事。却总能让她们讲的神神秘秘,跌宕起伏,发人深省。母亲除了爱唠嗑,也喜欢去人多的地方,爱逛街。可是在这样的小山村里是没有商铺的,连卖柴米油盐的小商店也没有。除了一些附近村村落的移动商贩会偶尔骑着自行车来这边之外,真的没有人什么外来访客了。
唯一的买东西的机会就是十天一次的集市,离我家并不近,有十里地那么远。可是这对于长年“回娘家”的母亲来说,这点路程几乎不值一提。何况作为一个具有煽动性的妇女,她总能成功动员隔壁和隔壁隔壁,还有隔壁隔壁隔壁的老娘们儿。几个人一起,一路说说笑笑走着就去了。
她走前定会嘱咐我:“好好看家,回来给你买好吃的。”然后这个聒噪的女人就走了,我的心里空荡荡的。屋子里一下子显得特别空,空的让人害怕。我就费很大的力气锁了门,把钥匙挂在脖子上,坐在门口。
看院子里落一地的鸟,跟它们说话。直到它们受不了我的絮叨飞走。那我就只能看落日余晖了,我喜欢阳光洒在我脸上暖暖的感觉。我目不转睛的看着,看到眼睛里泛着一圈一圈的光晕也不肯罢休。等它对眼睛的刺激越来越弱,渐渐暗淡的时候,母亲就拎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回来了。
她会很骄傲的跟她的同伴们说:“妈呀!你看我家孩子咋这么老实啊?”
我喜欢这样的表扬,总是不好意思的低着头,内心无比骄傲。我喜欢母亲对我这样的亲近,虽然我总是留心她的表情,担心惹怒她。我努力的小心翼翼,像捧着一碗满满的开水。
我曾一度以为我会因此而生病。不过,也许我太低估作为一个东北女汉子的抗压能力了,渐渐地,我已经对这样的生活完全适应。一家人正常的时候,我就撒着欢儿的高兴。吵架的时候,就声嘶力竭的哭。有时候会犯错,母亲会打我几下,我也不会真的难过。
过几天之后我见到了爸爸、爷爷、奶奶、老姑、老叔、老婶,好多许久没有见的亲戚们。
他们到我姥家当然不是来看我的,除了掰扯孰是孰非之外当然要接我妈回去。在农村,这样的行为叫“回娘家”。通常是夫妻之间吵了架,丈夫把老婆撵回娘家,或者女人们在婆家受了气,回到自己认为安全的地方。大家吃一顿饭,姥爷又嘱咐了几句好好过日子的话他们就走了。
我目送他们的车离开,又去找我的老树墩。
渐渐的我开始习惯这样的过程,每隔一段时间我妈就要来一趟。有时候在白天,有时候在晚上。有一次我在睡梦中听到我妈的声音,哭着醒过来,竟然真的在我妈怀里。
她是怎样在黑暗的荒野中走过来的呢?有没有恐惧?有没有碰到什么野兽?有没有因为害怕一路咒骂着?我不知道。我想这条路她走的次数一定比我想象的多,艰难也绝非限于我的想象。
当年和爷爷打架的那次她一定走过这条路,那应该是她第一次走,会不确定路线的正确与否,会害怕路上遇到野狗,会迟疑着要不要回去,怀里说不定还抱着未满月的小小的我。后来我去了姥姥家,这条山路又只属于她一个人。
寂寞和恐惧都变得不再重要。对于这个女人来说,也许她只是专心的想如何面对幼稚的女儿和年迈的父母。这一次争吵又如何收场?自己的丈夫会在哪一天把她接回去呢?
这样的旅程在我的记忆中,我陪过她两三次。她不放心把我扔在那个她都不想待的地方。于是,带上我,一起逃离。一路上,她总是一言不发。偶尔会问问我“渴不渴”“累不累”。有时候我真的走不动了,她会抱我一会儿。然后,在她也真的走不动的时候停下来休息,片刻后继续上路。
我至今也不明白这样的重复有什么意义,回来再回去。吃一顿和好饭,每一次都不会有太大差别。只不过我不说你也可以想象的到,他们争吵一次比一次激烈,闹的一次比一次凶,提到离婚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我一度做好了成为单亲家庭的准备。也许没有人知道,那个时候我会有一种说起来有点可笑的东西,那应该叫做‘忧愁’。
我越来越害怕母亲来看我。我很想她,可是她不要真的来。因为那又意味着一场暴风雨刚刚过去,另一场暴风雨即将到来。在这样矛盾的心情和持续的担忧中我竟然也渐渐的长大了。
大约五六岁的年纪,家里人开始教我识字。在目前经历的所有事件中好似这段记忆好像是最少想起的,但它的确存在于的脑海里,异常清晰。可能人总是认为每个第一次都具有不凡的意义,所以特别的刻在心里。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写字,第一次数数,第一次背乘法表,第一次烧水,第一次被爸妈接回家……
爸爸的初中文化在那个小山村是可以引以为傲的,他在内心深刻的希望我可以像他一样有文化的人,最好可以考上大学,可以光宗耀祖。每天,他放羊回来就会教我写字,算数。有兴致的时候教我背一些诗词。他不在家的时候我就把记得的诗词写下来,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有一次,爸爸竟然在我的本子里看到“浑欲不胜簪”这句话。他问:“这个‘簪’字你是怎么会写的?”我说字典上查的。他裂开嘴,露出极不整齐的牙齿,比我还要得意。看他这样高兴,我也陪着他‘嘿嘿’的笑,心里感叹着:“原来背诗有这样大的好处啊!”
那时记得他教我背过陈毅的一首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问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我一看,心想:“作诗有何难?”当时依葫芦画瓢也作了一首,第一次作诗,所以我至今一字不忘:“大雨淋贵袍,贵袍挺且干。要知袍多厚,待到雨停时。”
如今看来,自然觉得荒唐可笑、不知所云、粗鄙异常。但在当时哪里晓得呢?写好了,忍不住拿给母亲,兴冲冲的说:“妈,我写了一首诗。”母亲接过去看了一眼,我知道她对文字向来没什么兴趣,但还是说:“挺好的,留着给你爸看。”于是,我就一直趴在窗台上满心喜悦的等着。
圈里的小羊羔咩咩一叫,我就知道父亲回来了。他进了屋子一边脱掉厚重的大衣,一边瞧着拿着一张纸忐忑的站在炕上的我。他问:“咋了?”母亲冲进来,高兴地说:“你姑娘写了一首诗,你快看看。”我赶紧把诗递到他手里,然后偷偷的盯着他的脸。
见他眉头一皱,甩手扔了回来。我的心也随着那张薄薄的诗稿,翻了个身,打了个回旋,重重的摔在地上。父亲只给了一句评价:“什么玩意儿!”我的眼睛瞬间酸了。
几年后在课本上学到一篇文章,题目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我趴在桌上,笑了好久。
好在这样‘大喜大悲’的场景并不多,大多数的时间仍旧是我一个人度过。一切有反应的、无反应的事物都被我拿来玩耍。用手指抠路边的泥巴,攀爬无数个低矮的墙头,到无人居住的空房子里探险。
最有趣的就是对着沙坑里的虫儿叫“老道老道!”那虫儿就探出头来。我把它拿在手上,感受它撕咬,手心痒痒的。我至今让不知道它的学名,肯定不会真的叫‘老道’吧?
除了这些以外,我的确做过一些算不上好的事情。比如捅了蜘蛛的网,然后看它愤怒的重新织好,然后再捅破。最后蛛哥生气了,趴在那一动不动,对我怒目而视着。我终于察觉到自己的过分,跪求蜘蛛饶了我。其实空空的蜘蛛网,在有露水的清晨非常漂亮,每一条细小的丝线上都挂着晶莹的露珠,传说中的珍珠衫差不多也就是这样吧?
母亲喜欢串门,可我是懒得出门的。就算勉强着去了,不一会就央求她回来。所以渐渐的她和我待的腻了,就只得一个人去串门。东北的老娘们儿都是极能说的,一聊起来总是没完没了。
老娘们儿,在东北是对所有已婚妇女的统称。本身并没有什么轻蔑或者不敬的意思,只不过这个词用的语境比较特别。比如我妈做错了事情,我爸不敢说什么过分的,只能说一句:“你这个老娘们儿!”;再比如,有时候一帮已婚妇女聊天,我在旁边玩。老爸就会把我叫回来,并且说上一句:“都是一帮老娘们儿,有啥意思?回来写字!”
的确,她们的话题不过是东家婆婆苛刻、西家媳妇懒惰的故事。却总能让她们讲的神神秘秘,跌宕起伏,发人深省。母亲除了爱唠嗑,也喜欢去人多的地方,爱逛街。可是在这样的小山村里是没有商铺的,连卖柴米油盐的小商店也没有。除了一些附近村村落的移动商贩会偶尔骑着自行车来这边之外,真的没有人什么外来访客了。
唯一的买东西的机会就是十天一次的集市,离我家并不近,有十里地那么远。可是这对于长年“回娘家”的母亲来说,这点路程几乎不值一提。何况作为一个具有煽动性的妇女,她总能成功动员隔壁和隔壁隔壁,还有隔壁隔壁隔壁的老娘们儿。几个人一起,一路说说笑笑走着就去了。
她走前定会嘱咐我:“好好看家,回来给你买好吃的。”然后这个聒噪的女人就走了,我的心里空荡荡的。屋子里一下子显得特别空,空的让人害怕。我就费很大的力气锁了门,把钥匙挂在脖子上,坐在门口。
看院子里落一地的鸟,跟它们说话。直到它们受不了我的絮叨飞走。那我就只能看落日余晖了,我喜欢阳光洒在我脸上暖暖的感觉。我目不转睛的看着,看到眼睛里泛着一圈一圈的光晕也不肯罢休。等它对眼睛的刺激越来越弱,渐渐暗淡的时候,母亲就拎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回来了。
她会很骄傲的跟她的同伴们说:“妈呀!你看我家孩子咋这么老实啊?”
我喜欢这样的表扬,总是不好意思的低着头,内心无比骄傲。我喜欢母亲对我这样的亲近,虽然我总是留心她的表情,担心惹怒她。我努力的小心翼翼,像捧着一碗满满的开水。
我曾一度以为我会因此而生病。不过,也许我太低估作为一个东北女汉子的抗压能力了,渐渐地,我已经对这样的生活完全适应。一家人正常的时候,我就撒着欢儿的高兴。吵架的时候,就声嘶力竭的哭。有时候会犯错,母亲会打我几下,我也不会真的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