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炮火1906 > 第四百三十九章 攻击

第四百三十九章 攻击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欧战的爆发简直让日本欣喜若狂,全民都陷入了无比的激动与亢奋中。

    战争,意味着订单,意味着经济的繁荣。

    这对于经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的日本来说无比的重要,简直就是雪中送炭。

    为了获取协约国的大笔订单,日本立即响应了英国的召唤,为协约国提供各种海上运输的保护,并且提出要加入作战。

    无论是日本的军阀与财阀势力,还是基层军官们,都欢呼着,将这次机会称为"天佑"。

    元老井上馨写信给大隈首相和另一位元老山县有朋说:"这次欧洲之大乱,对日本国运之发展,乃大正时代之天佑,日本国必须立即举国一致,享受此上天之佑"。

    "天佑"也是有用意的,今年4月,日本终于实现了关税独立自主和法权上的独立平等。但日本克服半殖民地危机、实现民族独立自主的过程又是日本军国主义产生、成长的过程。军阀当局制订了"大陆政策",即向亚洲大陆扩张的政策。1895年甲午战争、1904年日俄战争都源于推行这一政策。

    日俄战争后,日本引入大量外资,工业生产迅速发展;但是,1907年经济危机后,生产并没有恢复真正的繁荣。重税、高额租佃、低工资、农民工人极端贫困,国内市场狭小,繁重的军费和殖民地统治费导致国家财政几乎破产。

    而随着中国开始与日本进行全面竞争,采用压迫式的经济打压,以及愈演愈烈的军备竞赛,使得日本的经济状况越来越糟糕。

    1914年外债达成协议9亿8000万日元,超过同年税收的10倍,难以支付利息;贸易继续入超,导致硬通货现有数额连年减少,无法维持兑换制度。

    以这种经济情况为背景,民众打倒阀族、反对扩军、减税、停税的斗争冲击着官僚、军阀政府,已连续推翻了两代内阁,国内危机四伏。国际方面,日本成为帝国主义国家本身加深了与美英的对立,与俄国也存在着深刻的矛盾;朝鲜民族的抗日斗争广泛深入地开展着,中国辛亥革命打败了腐败专制的清朝,以新的生命力成长着,开始了反帝国主义斗争。

    处在这种国内外形势下,"明治以来用冒险手段把日本帝国带到这个地少的元老以及最高当权者也很清楚地知道,日本现在已完全陷于绝境,起码因为如此,所以他们在人类的'大战乱';中发现了摆脱绝境的'天佑';。"

    另一方面,英法放松在远东的争夺,正图利用英日同盟将日本拉到协约国阵营内参加战争,因而某种程度上迁就日本;另外,德国占据着胶洲湾,是日本扩大侵华的绊脚石,而德国远东实力远弱于日本,况且德国已经参战且腹背受敌,海外属地无从顾及;美国之鹰的羽毛还没丰满,正一心一意地抢占着拉美市场。中国虽然是最大最危险的敌人,但是却需要在对日动手前考虑协约国的态度。

    总之,日本在远东虽然有许多潜在的敌人,但表面上甚至事实上没有强大的竞争者。故此,井上馨高喊"天佑",山县有朋则强调:"必须在今日之局势中创造亚细亚之未来和对华政策之基础。"

    军阀和元老都认为这是日本大发展和大陆政策要实现的征兆,并进一步要求日本政界"停止一切为一党一派利益的减税停税的争执,要巩固财政的基础,团结英、法、俄三国",确立日本对东洋的利权,'怀柔中国的当权人物';,争取日本在世界上与欧美列强并驾齐驱的地位。

    外相加藤高明力主赶紧参战。正是在这情况下,大隈信内阁急急忙忙地展开了参战外交。

    8月4日,日本公开表示"严守中立"。然而日本并未守信诺。8月日,英国决定对德作战。4日,英国对日本表示希望:"如果战斗涉及到远东,香港和威海卫遭到袭击,英国政府相信日本政府将给以援助"。

    8月7日,英国正式要求日本海军搜索并击沉在"南中国海"袭击英国商船的德国伪装巡洋舰,并附带谈到:"当然这就意味着日本对德宣战,但是英国政府认为这是难以避免的"。

    日本既然把一战爆发视为"天佑",无不挖空心思地找到合适的理由,以便师出有名。英国的要求是适逢其时。大隈内阁撕下了短暂的"中立"面纱,于7日晚召开内阁会议,决定参战事宜。8日黎明,内阁会议结束时已决定向英国政府提出,把日本参战的理由规定为:"由于战乱余波涉及东亚,日英同盟之目的濒临危险,英国政府根据该条约向日本政府要

    同时,日本也在紧急制定对日作战计划,也就是攻击青岛德军。

    在日本看来,这是夺取德国在山东半岛利益的天大良机。

    日本这是在冒险,赌中国不敢冒着与协约国作战的危险,对日本作战。

    既然协约国想要将日本拉入战争,那么日本也不介意扛着大旗,狐假虎威狗仗人势。

    在反复的推测与衡量之后,日本上下一心,决意对青岛动手。

    明治维新后,日本流行军阀政治。元老们常常不主其位而谋其事。基于此,政府决策须征得元老会议商议并获许可,方能公布执行。由于这个原因,加藤外相于8月8日中午后出席元老会议。元老们也极力主张参战,享受"天佑",很快认可了政府决定的政策。

    8日晚,加藤召请藏相若规礼次郎、海相八代六郎、外务省政务局长小池张造举行密谈,拟定了对德要求内容。至此,参战的外交准备工作基本就绪。

    而日本的蠢蠢欲动,似乎并没有让中国有所警醒,相反,日本舰队的聚集,在中国的说法成为了为协约国海上护航。

    与此同时,青岛的德国人也在紧急的磋商,准备应对日本的攻击。

    德军虽然在离本土万里之外应战,但是却并没有多少的消极,他们同样的热情激昂,就跟他们在本土的同胞一样,做好了血战的准备。

    德军的士气的确很高,但是,也有许多军官感到担忧,一旦防守遭受挫折,他们的士气很容易低落下去。

    毕竟,他们人数太少,经不起消耗,这是个致命缺陷。

    青岛的外围防御线沿胶洲湾租借地边界展开,内圈防御线以青岛近郊的鸡貂山、俾斯麦山和毛奇山为核心,有6座主要的炮台,4座对海、座对陆,共装备有4门80mm炮、门40mm炮、4门10mm炮、7门150mm炮和4门105mm炮,此外还有若干门88mm炮和原属于清朝陆军的老式10mm炮。这些炮台及5座多面棱堡共驻扎有750人,其地势居高临下,非常险要。

    虽然不至于像旅顺要塞那样,在日俄两国多年经营下,变成浑身是刺的刺猬,变成一个钢铁堡垒,但这样的防御力量,还是能够让任何敢于进犯的军队付出沉痛的代价。

    战前参观青岛的提尔皮茨提督曾赞叹说"需要整整一个军的兵力,才能攻下这些要塞"。

    青岛的德国海军第陆战营有100人,包括4个步兵连、1个骑兵连、1个工兵连、1个炮兵连和个机枪连。在北京使馆区和天津德租界,德国还驻有4个步兵连、1个骑兵连和个炮兵分队,这些部队也在几天前经津浦铁路撤退至青岛,德国在青岛的防守兵力最后增至4000人、10挺机枪和90门炮。

    迈耶-瓦尔代克为此夸耀说:"日军若想攻下青岛,需要付出4万人之代价"。

    而更为精确的计算,日军必须要付出四到五倍于德军防守人数的损失,才能攻克青岛要塞。

    也就是说,日本要付出两万人左右的死亡,才能啃下青岛要塞,这还是起码。

    事实上,英国并不是真心要求日本立即参战,甚至对日本参战顾虑重重,因为"一般人担心的是日本将乘机在亚洲大陆推行扩张政策"。

    果然,英国8月9日收到日本备忘录后,立即要求日本暂停军事行动。日本对此置之不理反而要求英国允诺日本出兵。11日,英国只得同意日本参战。日本即于8月15日致送德国最后通牒,宣称已同英国商妥。其实,英国出于种种原因不便公开反对罢了。

    英国之所以答应的这么迅速,并不拖泥带水,是因为他们也想借着日本的手,来试探一下中国的态度。

    在英国国内,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是敦促中国对德国宣战,从而让中国收回胶州湾;另一种则是支持日本对德宣战,从而将中国与日本的矛盾激化。

    日本参战"并不是履行日英同盟条约明文规定的义务,而是企图以对英友好的形式,排除德国在东方的势力,提高日本的地位"。

    日本真正的用心是借参战之名,行独霸中国之实,'在大陆上推行自己的领土扩张政策,寻求在亚洲的霸权和优势。

    日本宣布'中立'前天即8月日,日军大本营即在佐世保组建了舰队,并对陆海军进行了动员和调动',8月15日日本,<<东洋经济新报>>发表题为<<警戒好战态度>>社论称:'如果日本想利用这个机会,把大军运往中国追求其野心,则必将带来使我国陷入危险之事件'。

    英国固然想看到中国的发展势头因为这次与日本的战事而消失,未尝没有削弱日本的心思。

    日本日益的表露出了独立性,英日同盟只是日本的美丽外衣而已。

    也就是说,拉拢中国加入到协约国对同盟国作战,或是促使中日两国陷入战争,成为了主流的两种意见。

    但看来,后者的可能性要大些,毕竟英日同盟对于当前的英国来说,还是无比需要的。

    日本在通牒中写道:"日本政府,郑重地考虑了日前局势,并和英国政府就英日同盟的目标之一---巩固与维持东亚地区和平---充分交换意见以后,决定和英国共同采取有关的必要措施",要求德国舰队须立即撤离日本及"中国海"四周,不能擅离者立即解除武装;"德国政府应在一九一四年九月十六日以前,将全部胶州湾租借地无条件和无补偿地移交给日本当局,以便归还中国"。并限8日内答复,若迟至8月日未接到满意答复,将"任事态自行发展"。

    英国同意日本参战,却并未放过最后时刻限制日本的手段。8月15日,英国提议日英两国共同向中国提出照会,写明"保证归还胶州湾",遭加藤拒绝。

    加藤说:"现在不能做出归还胶州湾的保证,付出很大牺牲后取得之胶州湾,即令归还,日本也须附有条件,例如延长满蒙租借地及延长铁路期限等,恐将成为主要条件"。

    英国又于8月17日发表声明,"据了解,日本的行动,除非保护日本在太平洋上的航线,将不使其越出中国海而扩及太平洋,而且不使其扩及德国在东亚属地之外任何外国司地"。包藏祸心的日本外相加藤立即反驳:"这只不过是英国单方面的解释"。

    这是英日同盟开始走向转折的关键一步,过去英国在华利益的维系,常常要依靠日本,但是中华民国成立后,英国与日本在华利益都遭受了重大挫折。

    英国更多的是凭借经济手段,而日本,则没有这么好过,而是遭到了中国的坚决打压,这使得日本的对外政策出现了变化。

    大凡谋一国之外交大政者,往往因认识不同而主张本国外交重点各异。一战期间,与日本对外政策执行紧密相关之人物,也大致分为两派:一派主张加强日英同盟,一派主张在扩大日英同盟的同时,也要逐渐增加日俄同盟比重,兼顾日法关系。前者以外相加藤高明为代表;后者以元老井上馨、山县有朋。驻法大使石井菊次郎、驻俄大使本野一郎为代表。

    美国朝野对日本参战表示不安:<<纽约时报>>、<<纽约论坛报>>、<<费城记事报>>等著名报刊纷纷指责日本趁火打劫,侵吞中国和德属太平洋岛屿之意图。美国政府对日本对德通牒一事表态说:对日本要求移交胶州湾并非为扩张领土表示满意,但如果中国内部发生动乱而须采取某种措施时,希望日本依现有日美协定(指罗脱-高平协定)与美国政府进行协商;(四)法俄要求同日本缔结同盟或者干脆加入日英同盟以求日本尊重其在远东利益遭日本拒绝;(五)即使与日本有同盟关系的英国,也几次三番地对日本设置限制。

    "日本要求是企图趁欧洲各国无暇顾及亚洲之机,占领该地,以便为延长十余年内即将满期的旅大租借地确保交换条件"。

    8月日----日本通牒限期已过,日本立即对德宣战,并迅速展开了军事行动。

    日本海军不顾中国方面的抗议,强行封锁胶州湾。日军任命神尾光臣中将为司令官,调动了以第十八师团为主力的陆军5万人,配备了数百门重型攻城重炮、山炮、野炮在内的火炮和多架飞机,从陆地进攻青岛。

    日本海军出动了第二舰队的60余艘军舰,由舰队司令官加藤正吉中将指挥封锁胶州湾和从海上攻击驻青德军,另以第一、第三舰队在南中国海域警戒和攻占德国在太平洋诸岛的殖民地。

    面对日本即将发起的进攻,德国总督瓦尔得克一面驱使数万中国人为其修筑临时炮台、挖掘壕沟工事、运送物资,积极备战;一面紧急召集在中国的预备役人员到青岛参战,并将在北京、天津、武汉、上海、济南及胶济铁路沿线驻守的德国军队调往青岛。

    协约国最急于歼灭的德国远东舰队主力——6艘巡洋舰则早在日军合围青岛前就悄然驶离大港,突破日军的封锁线,摆脱掉日、英、法、俄等国数十艘军舰的围追堵截,分别进入南太平洋和印度洋进行攻袭作战,留在青岛港内的仅有几艘小型驱逐舰和一艘老式奥地利巡洋舰。德军将各老式军舰的舰炮拆下安装在临时炮台上当作陆战火炮使用,并在前海航道布设了水雷以防止日本军舰进攻。

    日本再一次的受到了刺激,9月1日,文莱共和国军队攻占了德属几内亚,并且接管了俾斯麦群岛。

    目前文莱共和国军队正在进攻西萨摩亚,看样子这次突然袭击成功之后,极大的壮大了文莱共和国的胆气,想要一下子将德国在太平洋上的殖民地全部一网打尽。

    这是在跟日本抢生意啊,日本政府高层恨的咬牙切齿,不得不迅速发起对青岛的攻击,同时积极向英国争取,与文莱共和国争夺这些德国殖民地的归属。

    出人意料的是,自始至终,李安生始终没有表示什么,似乎日本即将发起进攻的地方,并不属于中国。

    这个现象无比诡异,无数人都看到了这一点,但是,日本已经骑虎难下,不得不硬着头皮开战。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日本已经付出了这么多的努力,很是折腾了一番,没有自己半途而废的道理。

    于是,日本正式发起了对青岛的攻击。(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