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前线战况激烈,但是古城北平依然如同雍容的老妇人,淡漠的看着时政的变化,北平人什么事情没见过,自大清亡了国,这北平啊,城头变幻大王旗,你方唱罢我登场,张学良所领导的东北军第三次进入北平,就像是一潭死水悄悄地吞下一块巨石,悄静无声。除了政界、军界和学界等高层赶赴顺承郡王府拜见张学良外,其他的市民像往常一样平静的生活,只是大街上巡逻的士兵由穿蓝色军服的晋军换成了穿着漂亮红色军服的东北军。
为了完全消除以往奉军军机败坏的影响,一方面大力加强宪兵力量纠察军纪,一方面通过各级宣讲机构反复强调军纪,教育官兵:大家都是普通百姓出生,是百姓的子弟兵,可不能祸害百姓。同时为了消除关内百姓对东北军的成见,避免误会,东北军各级宣讲机构还到处张贴散发传单,表明东北军维护和平严肃军纪之意。例如作为北平警备部队的第十六旅就张贴了很多布告,上面是这么写的:我们东北张司令长官,不忍袖视人民的苦痛,才起来倡导和平,救民众于水深火热之中,这是东北出兵的宗旨。东北军本着和平的使命,前来给民众谋幸福,对于地方是不敢扰的,师行所至,严守军纪,融洽感情,免除一切可以免除之杂项捐税。请商民百姓各安其业。另外,张学良还专门下令,凡是东北军官兵除外巡逻一律着红色常服戴大檐帽着皮靴,其修身挺拔、威武雄壮,让即使是见多识广的北平市民也是叹为观止,每当一队巡逻官兵走过,围观的市民能跟着走好几条街。
顺承郡王府再一次改名为东北边防军总司令府邸,成为北中国的政治中心。自从得知张学良抵达北平之后,各方政治势力的代表、北平、天津以及北方各省市的军政名流纷至沓来,大家都看的很明白,东北军强势入关,北方为其所有,不论是哪方都必须仰张学良之鼻息。张学良刚刚送出前来拜访的美国总领事,最近美国有意提供一笔数额巨大的贷款以提高中国对美国的进口,重点就是东北政权,如今东北军进关,轻而易举获得华北,眼见中国的内战就将结束,东北张学良将会掀起更大的建设高潮,美国的企业将能获得更广阔的市场。
“詹森先生,请你向美国政府转达,我率领的东北军此次进关,完全是奉南京中央政府的命令,剿平叛乱,维持北方秩序,一俟叛乱平定,叛乱分子如阎锡山、冯玉祥等下野伏法,军事行动就将完全停止,我将致力于北方的民生建设,到时候还希望与贵国进行更广泛深入的合作!”张学良亲切的拉着大使詹森的手,用一口不太流利的英语说道。
詹森笑意盈盈,非常享受这个北中国最有权势者的亲近,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古老贫穷的国度居然在这位年轻人的领导下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在东北掀起了一股建设高潮,政府投入了数以亿计的资金兴建现代化工厂、铁路、港口等设施,采购了海量的设备。可惜,靠着为这位张将军提供军队改革服务,德国在这场建设中抢占了先机,占据了更大的市场份额,美国的企业除了美孚、伯利恒等少数公司获得了部分订单之外几乎是一无所获,美国政府对此十分不满,责令国务院东亚司以及驻华大使馆要采取更积极的措施提高对中国的出口。随着经济危机的逐渐深入,出口下滑、企业倒闭、银行挤兑、人民的不满情绪与日俱增,美国经济形势越来越严峻,胡佛总统面对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他和国务卿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到国内的经济发展应对危机上,一方面削减开支减轻财政负担,另一方面提高关税削减进口全力扩大出口。所以对于中国东北这个新兴市场胡佛总统非常重视,从金融、工业、技术、教育和外交多个领域向张学良施加影响,力图获取更多的市场。
送走詹森,张学良侧头问陪同接见的王树翰,“这么久了他们还在吵吵?”
“吃完饭他们好像吵累了,现在已经安静下来了,总司令是想现在就接见他们吗?”王树翰立即回答道。
“半个小时吃饭,吃完饭就去见他们。”王树翰连忙吩咐一旁的秘书去叫一直等候着的厨房上饭,一边亲自去小会议室通知相关人等。推开小会议室的门,王树翰呛得直咳嗽,就见好几个身着长衫的先生或吸烟斗或抽香烟,搞得会议室内烟雾缭绕,王树翰暗骂一声。这两年因为张学良讨厌吸烟,所以东北军政高层无论开会还是谈事大家都不吸烟,一改以往会议室内烟雾缭绕的情况,都已经习惯了无烟办公,这一下突然还不适应了呢!
今天天气炎热没有风,会议室内烟味一时也散不掉,王树翰急忙拉着为首的李石曾说到:“煜瀛兄,这屋子里闷热,不如我们换一间会议室如何?”这屋子里都是北平各高校校长:北平研究院院长李石曾、北京大学代校长陈大齐、北平农业大学校长崔步瀛、北平师范大学校长张贻惠等十数人。数日前,张学良车队经过长安街时看到有学生示威游行,便让王树翰了解情况,现在自己成为北平城的掌控者,有什么问题都需要自己来负责了。哪想王树翰说道:“总司令,他们的情况我知道,这些都是清华大学的学生,他们举行游行是为了抗议政府,赶走校长罗家伦,其实这些年北平城里的大学生三天两头的闹事游行,也不足为奇,以我之见,我们初到北平似乎不宜插手这些事情。”
却不想初到北平的张学良不关心华北五省两市的人士安排,不关心东北军对山西的军事进攻行动,也不关心华北的财政状况这些最紧要的事情,反而去关心北平各大学那些乱七八糟狗都不想理的破事儿,在王树翰看来,北平城的主要大学都是隶属教育部的国立大学,应当是由中央的教育部来处理这些烂事儿,东北集中精力办好东北大学作为文化的旗帜才是正理,但是奈何张学良下了命令,让他立即联络北平学界,立即将北平各高校的问题理清楚尽快向自己汇报。
王树翰的汇报持续了整整一天,其情况之恶劣之混乱让张学良怵目惊心。不是说民国时期中国教育自由度高,培养了很多大师吗?不是说民国的高等教育发达,好多大学在世界上都是名列前茅吗?实际上呢?民国的大学分为三种,像北大、清华、南京的中央大学都是国立,由教育部拨款管理,但是这些年军阀混战经费短缺,这些国立大学也陷入了困境,像清华之类的有美国庚子赔款返还可以使用还能过得去,像其他大学完全依赖政府的就完全陷入停顿,教授领不到工资,学生无法上课,学校几乎是关门大吉了。第二种就是私立大学,像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完全依赖个人筹款,所以大学规模较小。第三种就是教会大学,如燕京大学、圣约翰大学、协和医学院等,完全由外国教会筹款管理。中国人真正能自主管理的只有前两类,政府能够施加影响的只有第一类。如果说只是经费短缺还好解决,现在对于张学良来说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主要问题在于大学学风的败坏。自五四以来,学生们不安于学,一些有野心的学生和教授为了权力和影响力,鼓动学生闹事,成为学阀,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就组织罢课抗议示威。学校某项政策让教授学生不满意,罢课游行示威;教育部某项政策让教授学生不满意,罢课游行示威。而且教授们大都都是留学英美,深受西方自由主义熏陶,对政府的管理非常抗拒,对于学生的行动经常同情支持,得到纵容的学生经常闹到不可开交的地步。用报纸的话说是:“北平学界风气之恶化,可谓达到极点。终年均有风潮,口实层出不穷。学生不读书,教员不授课,在北平实为习见。各校学生中,终年包办各种社会运动,政治运动,挟少数势力以压迫多数同学,且复受师长之敬畏者,视十年前情形,又复变本而加厉。”
像1926年奉军和西北军在河北展开大战,日本军舰开到大沽口支持奉军,于是西北军在大沽口外部署水雷,西方国家以此违反《辛丑条约》向当时的段祺瑞执政府提交抗议,语气傲慢,消息披露之后,在支持西北军的苏联情报人员及其代理人的鼓动下,北平各大学学生及其他百姓五千多人组织罢课示威游行,到执政府门前抗议,而且学生们携带大量削减的木棒妄图冲击执政府,混乱之下,卫队开枪,造成四十七人死亡的惨剧,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事后,全国各界都在声讨执政府,鲁迅还专门撰文《纪念刘和珍君》纪念惨案中死去的北平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却无人反思为什么要将单纯无辜的学生推到政治中去?为什么要采用这么极端暴力的方式进行请愿?为什么要让学生们成为某些政治势力进行政治斗争的工具?
1928年北伐胜利,国民党政府取得教育大权,国民党元老李石曾与张静江、吴稚晖等仿效法国大学区的办法,在中国建立大学院、大学区。改北京大学为“中华大学”,分设文、理、法、工、农、农六学院,合并北平的国立九校。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强烈反对,组织护校队保卫学校,还组织同学冲到李石曾的办公处中南海,将之砸毁一空,让这一计划完全流产。李石曾无法,只好将北大和北师大排除在外,将剩下其它一些学院合并成北平大学,却也是举步维艰。像前日“俄文专修馆”一事,原是外交部办的一个学校,并入平大,开始仍叫原名,学生反对,要求升为学院,且反对李石曾派来的段憩棠接收,也闹罢课,天天派代表请愿,闹到深夜,最终获得解决,改称为“北平大学俄文法政学院”,类似的事情还有不少。北平大学是几个不同学校的组合体,所以大小争斗的事件特别多,
北平大学内争外斗,其他大学也不安宁,北洋大学在闹学潮要驱赶校长茅以升,为什么?北洋大学在天津,好多教授都兼职北平的其他大学,所以经常往返被北平天津之间,越演越烈之下,连北洋大学正常的教学也不能保证,于是茅以升和这几位教授进行谈判,请他们或在北洋或往北京,不能兼任。他们就一面辞职,一面鼓动学生,说校长排斥好教授。而学生们也对茅以升的严格管理十分不满,所以风潮愈演愈烈。清华大学那就更过分了,现在的校长罗家伦是五四运动的闯将,留学美英德法数国,可谓学贯中西,更重要的是罗家伦还是实干家,担任清华校长之后不过两年,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为学校做了很多的实事。但是罗家伦强硬的治校风格让散漫惯了的学生们很不适应,而一向秉持教授治校的教授们也很不喜欢独断的罗家伦,所以年初清华师生们就提出要求罗家伦辞职。之后几个月又相继驱逐了教育部派来的两任校长。
惊诧异常!失望透顶!怒其不争!这就是民国的大学?这就是大师辈出的民国大学?这也太让人失望了!之后几天,张学良又相继约见了李石曾、张伯苓、叶企孙等教育界人士,听取各方的看法和意见,还专门和杨琨讨论了一个晚上,终于形成了最终意见,然后让李石曾召集北平各大学校长和教育界人士专门召开这个研讨会,力争使北平的大学能够安下心来搞好高等教育,为中国培养更多的人才。教育事业一刻都不能耽误。
前线战况激烈,但是古城北平依然如同雍容的老妇人,淡漠的看着时政的变化,北平人什么事情没见过,自大清亡了国,这北平啊,城头变幻大王旗,你方唱罢我登场,张学良所领导的东北军第三次进入北平,就像是一潭死水悄悄地吞下一块巨石,悄静无声。除了政界、军界和学界等高层赶赴顺承郡王府拜见张学良外,其他的市民像往常一样平静的生活,只是大街上巡逻的士兵由穿蓝色军服的晋军换成了穿着漂亮红色军服的东北军。
为了完全消除以往奉军军机败坏的影响,一方面大力加强宪兵力量纠察军纪,一方面通过各级宣讲机构反复强调军纪,教育官兵:大家都是普通百姓出生,是百姓的子弟兵,可不能祸害百姓。同时为了消除关内百姓对东北军的成见,避免误会,东北军各级宣讲机构还到处张贴散发传单,表明东北军维护和平严肃军纪之意。例如作为北平警备部队的第十六旅就张贴了很多布告,上面是这么写的:我们东北张司令长官,不忍袖视人民的苦痛,才起来倡导和平,救民众于水深火热之中,这是东北出兵的宗旨。东北军本着和平的使命,前来给民众谋幸福,对于地方是不敢扰的,师行所至,严守军纪,融洽感情,免除一切可以免除之杂项捐税。请商民百姓各安其业。另外,张学良还专门下令,凡是东北军官兵除外巡逻一律着红色常服戴大檐帽着皮靴,其修身挺拔、威武雄壮,让即使是见多识广的北平市民也是叹为观止,每当一队巡逻官兵走过,围观的市民能跟着走好几条街。
顺承郡王府再一次改名为东北边防军总司令府邸,成为北中国的政治中心。自从得知张学良抵达北平之后,各方政治势力的代表、北平、天津以及北方各省市的军政名流纷至沓来,大家都看的很明白,东北军强势入关,北方为其所有,不论是哪方都必须仰张学良之鼻息。张学良刚刚送出前来拜访的美国总领事,最近美国有意提供一笔数额巨大的贷款以提高中国对美国的进口,重点就是东北政权,如今东北军进关,轻而易举获得华北,眼见中国的内战就将结束,东北张学良将会掀起更大的建设高潮,美国的企业将能获得更广阔的市场。
“詹森先生,请你向美国政府转达,我率领的东北军此次进关,完全是奉南京中央政府的命令,剿平叛乱,维持北方秩序,一俟叛乱平定,叛乱分子如阎锡山、冯玉祥等下野伏法,军事行动就将完全停止,我将致力于北方的民生建设,到时候还希望与贵国进行更广泛深入的合作!”张学良亲切的拉着大使詹森的手,用一口不太流利的英语说道。
詹森笑意盈盈,非常享受这个北中国最有权势者的亲近,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古老贫穷的国度居然在这位年轻人的领导下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在东北掀起了一股建设高潮,政府投入了数以亿计的资金兴建现代化工厂、铁路、港口等设施,采购了海量的设备。可惜,靠着为这位张将军提供军队改革服务,德国在这场建设中抢占了先机,占据了更大的市场份额,美国的企业除了美孚、伯利恒等少数公司获得了部分订单之外几乎是一无所获,美国政府对此十分不满,责令国务院东亚司以及驻华大使馆要采取更积极的措施提高对中国的出口。随着经济危机的逐渐深入,出口下滑、企业倒闭、银行挤兑、人民的不满情绪与日俱增,美国经济形势越来越严峻,胡佛总统面对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他和国务卿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到国内的经济发展应对危机上,一方面削减开支减轻财政负担,另一方面提高关税削减进口全力扩大出口。所以对于中国东北这个新兴市场胡佛总统非常重视,从金融、工业、技术、教育和外交多个领域向张学良施加影响,力图获取更多的市场。
送走詹森,张学良侧头问陪同接见的王树翰,“这么久了他们还在吵吵?”
“吃完饭他们好像吵累了,现在已经安静下来了,总司令是想现在就接见他们吗?”王树翰立即回答道。
“半个小时吃饭,吃完饭就去见他们。”王树翰连忙吩咐一旁的秘书去叫一直等候着的厨房上饭,一边亲自去小会议室通知相关人等。推开小会议室的门,王树翰呛得直咳嗽,就见好几个身着长衫的先生或吸烟斗或抽香烟,搞得会议室内烟雾缭绕,王树翰暗骂一声。这两年因为张学良讨厌吸烟,所以东北军政高层无论开会还是谈事大家都不吸烟,一改以往会议室内烟雾缭绕的情况,都已经习惯了无烟办公,这一下突然还不适应了呢!
今天天气炎热没有风,会议室内烟味一时也散不掉,王树翰急忙拉着为首的李石曾说到:“煜瀛兄,这屋子里闷热,不如我们换一间会议室如何?”这屋子里都是北平各高校校长:北平研究院院长李石曾、北京大学代校长陈大齐、北平农业大学校长崔步瀛、北平师范大学校长张贻惠等十数人。数日前,张学良车队经过长安街时看到有学生示威游行,便让王树翰了解情况,现在自己成为北平城的掌控者,有什么问题都需要自己来负责了。哪想王树翰说道:“总司令,他们的情况我知道,这些都是清华大学的学生,他们举行游行是为了抗议政府,赶走校长罗家伦,其实这些年北平城里的大学生三天两头的闹事游行,也不足为奇,以我之见,我们初到北平似乎不宜插手这些事情。”
却不想初到北平的张学良不关心华北五省两市的人士安排,不关心东北军对山西的军事进攻行动,也不关心华北的财政状况这些最紧要的事情,反而去关心北平各大学那些乱七八糟狗都不想理的破事儿,在王树翰看来,北平城的主要大学都是隶属教育部的国立大学,应当是由中央的教育部来处理这些烂事儿,东北集中精力办好东北大学作为文化的旗帜才是正理,但是奈何张学良下了命令,让他立即联络北平学界,立即将北平各高校的问题理清楚尽快向自己汇报。
王树翰的汇报持续了整整一天,其情况之恶劣之混乱让张学良怵目惊心。不是说民国时期中国教育自由度高,培养了很多大师吗?不是说民国的高等教育发达,好多大学在世界上都是名列前茅吗?实际上呢?民国的大学分为三种,像北大、清华、南京的中央大学都是国立,由教育部拨款管理,但是这些年军阀混战经费短缺,这些国立大学也陷入了困境,像清华之类的有美国庚子赔款返还可以使用还能过得去,像其他大学完全依赖政府的就完全陷入停顿,教授领不到工资,学生无法上课,学校几乎是关门大吉了。第二种就是私立大学,像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完全依赖个人筹款,所以大学规模较小。第三种就是教会大学,如燕京大学、圣约翰大学、协和医学院等,完全由外国教会筹款管理。中国人真正能自主管理的只有前两类,政府能够施加影响的只有第一类。如果说只是经费短缺还好解决,现在对于张学良来说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主要问题在于大学学风的败坏。自五四以来,学生们不安于学,一些有野心的学生和教授为了权力和影响力,鼓动学生闹事,成为学阀,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就组织罢课抗议示威。学校某项政策让教授学生不满意,罢课游行示威;教育部某项政策让教授学生不满意,罢课游行示威。而且教授们大都都是留学英美,深受西方自由主义熏陶,对政府的管理非常抗拒,对于学生的行动经常同情支持,得到纵容的学生经常闹到不可开交的地步。用报纸的话说是:“北平学界风气之恶化,可谓达到极点。终年均有风潮,口实层出不穷。学生不读书,教员不授课,在北平实为习见。各校学生中,终年包办各种社会运动,政治运动,挟少数势力以压迫多数同学,且复受师长之敬畏者,视十年前情形,又复变本而加厉。”
像1926年奉军和西北军在河北展开大战,日本军舰开到大沽口支持奉军,于是西北军在大沽口外部署水雷,西方国家以此违反《辛丑条约》向当时的段祺瑞执政府提交抗议,语气傲慢,消息披露之后,在支持西北军的苏联情报人员及其代理人的鼓动下,北平各大学学生及其他百姓五千多人组织罢课示威游行,到执政府门前抗议,而且学生们携带大量削减的木棒妄图冲击执政府,混乱之下,卫队开枪,造成四十七人死亡的惨剧,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事后,全国各界都在声讨执政府,鲁迅还专门撰文《纪念刘和珍君》纪念惨案中死去的北平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却无人反思为什么要将单纯无辜的学生推到政治中去?为什么要采用这么极端暴力的方式进行请愿?为什么要让学生们成为某些政治势力进行政治斗争的工具?
1928年北伐胜利,国民党政府取得教育大权,国民党元老李石曾与张静江、吴稚晖等仿效法国大学区的办法,在中国建立大学院、大学区。改北京大学为“中华大学”,分设文、理、法、工、农、农六学院,合并北平的国立九校。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强烈反对,组织护校队保卫学校,还组织同学冲到李石曾的办公处中南海,将之砸毁一空,让这一计划完全流产。李石曾无法,只好将北大和北师大排除在外,将剩下其它一些学院合并成北平大学,却也是举步维艰。像前日“俄文专修馆”一事,原是外交部办的一个学校,并入平大,开始仍叫原名,学生反对,要求升为学院,且反对李石曾派来的段憩棠接收,也闹罢课,天天派代表请愿,闹到深夜,最终获得解决,改称为“北平大学俄文法政学院”,类似的事情还有不少。北平大学是几个不同学校的组合体,所以大小争斗的事件特别多,
北平大学内争外斗,其他大学也不安宁,北洋大学在闹学潮要驱赶校长茅以升,为什么?北洋大学在天津,好多教授都兼职北平的其他大学,所以经常往返被北平天津之间,越演越烈之下,连北洋大学正常的教学也不能保证,于是茅以升和这几位教授进行谈判,请他们或在北洋或往北京,不能兼任。他们就一面辞职,一面鼓动学生,说校长排斥好教授。而学生们也对茅以升的严格管理十分不满,所以风潮愈演愈烈。清华大学那就更过分了,现在的校长罗家伦是五四运动的闯将,留学美英德法数国,可谓学贯中西,更重要的是罗家伦还是实干家,担任清华校长之后不过两年,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为学校做了很多的实事。但是罗家伦强硬的治校风格让散漫惯了的学生们很不适应,而一向秉持教授治校的教授们也很不喜欢独断的罗家伦,所以年初清华师生们就提出要求罗家伦辞职。之后几个月又相继驱逐了教育部派来的两任校长。
惊诧异常!失望透顶!怒其不争!这就是民国的大学?这就是大师辈出的民国大学?这也太让人失望了!之后几天,张学良又相继约见了李石曾、张伯苓、叶企孙等教育界人士,听取各方的看法和意见,还专门和杨琨讨论了一个晚上,终于形成了最终意见,然后让李石曾召集北平各大学校长和教育界人士专门召开这个研讨会,力争使北平的大学能够安下心来搞好高等教育,为中国培养更多的人才。教育事业一刻都不能耽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