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大清之祸害、三千位面大抽奖、杀戮异形、象棋霸主、降临卡利姆多的道士、超科技狂潮、我不是变种人、王东吴巧儿、苏陌宫亦臣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胡党攻势凌厉,李琰落荒而逃,连连上书请辞,言辞恳切,声泪俱下。这次斗争,没有几个人帮李琰说话,显得完全怕了姓胡的,这朝堂已经成了胡家天下。
中国人有种惯性心理,就是容易倾向弱势者。皇帝看李琰势单力孤,心里很不是滋味,下旨温言抚慰挽留,李琰再次上书求退,言辞愈发恳切。
皇帝接到上书召萧景进宫商议。
贾环的倒胡计划萧景是知道的,见皇上发问,早有对策,萧景也无比恳切说:“请父皇恩准了吧。”
“其它人袖手旁观也罢了,你怎么也这么说?他可是你的老师,手把手的教你读书,待你跟亲儿子一般。”皇帝愈发同情李琰,相反,对攻击他的人起了逆反心理。
萧景动了感情,抹抹眼睛,流下泪来:“儿臣也舍不得李师父离开,可是他不离开处境会更危险,强行留下于事无补,徒增尴尬,何苦白讨人嫌。”
皇帝听明白他的意思,心里愈发不悦,在李琰折子上批了照准,又让萧景退下,皇帝独宿寝宫开始了沉思。
依照他为国储才的计划,当前政事依靠现任两位宰相,就是老胡和老骆。
下任皇帝的辅臣则是用年富力强的帝师为过渡,他为淳王裕王挑的老师都是道德文章一流的人才,等过渡期过去,年轻一代的贾环,刘珂等人也成长起来,可以大用了。可是胡党如此清除异己的行为已经彻底打乱了他的计划。
皇帝忍不下去了,决定敲打一下姓胡的,让他明白,你的所有一切都是朕给予的,朕随时可以收回去,君就是君,臣就是臣,就算权力再大也是给帝王家打工的,真以为这朝堂是你家开的?
皇帝念在下个月是胡有恒八十寿诞,打算让他过个舒心的寿辰再警告他。
小贾家,贾环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字斟句酌写好了弹章。
宝钗等他吃饭,左等右等不来,便到书房催促:“该吃饭了,什么要紧的公事还带回家来做?”
贾环放下笔,把写好的奏折拿起来吹干墨迹,道:“我在写弹章,弹劾内阁第一宰辅胡相爷。”
“什么?”宝钗惊的腿一软差点栽倒,扶了椅子坐下。“你别开玩笑。”
贾环正色道:“我不是喜欢开玩笑的人,也不会拿这样的事情开玩笑。等老胡的寿日一过就上。”
宝钗终于相信他不是开玩笑,苦苦哀求:“求你,你现在正是前途一片大好之际,怎么可以拿鸡蛋碰石头,你奋斗到今天这一步不容易。你是我朝最年轻的部堂级高官,就算不做什么,只在部里熬资格,将来也有入阁拜相的机会,何苦冒这个险。”
“我意已决,你不必多说。我韬光养晦伺机而动,被人骂做薄情寡义,胆心怕事,就是为了最后一击能够收功。大丈夫生于世总是要做些事,一时的妥协是为了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但是不能一味妥协,最后丧失立场成为庸吏禄蠹。”
宝钗料到劝不动他,也不敢再劝,又说:“骆大学士是两朝元老,势力遍及朝野,李琰是简在帝心的皇子师父,他们都一败涂地,你又能如何,你根基尚浅,一旦不能收功,就会被反坐,治以诬告之罪,什么样的后果你可想到?”
“知道,万一不成,最轻的也是流放三千里,正好与你哥哥做个伴。”贾环一脸无所谓的态度。
“你是成了家的人,也该为这个家想想。”
“我已经告诉柳湘莲大哥保护你们,万一我有不幸,他护着你们去通商口岸找苏州知府林彬,他会视局势发展,或者就地安置你们,或者送你们搭洋船去海外暂避。”贾环觉得已经把后事安排得够好了。
“可是……”宝钗还要说什么,听得东屋里芝儿哭了起来,赶紧过去把摔倒的芝儿扶起来抱在怀里,高高悬起的心稍微平定了一点,心道:你孙子在这里,你还真能把我老公怎么样。
五月,胡有恒的八十大寿如期举行,这一次胡应龙下令要大办,要风风光光的办,胡有恒要他收敛他不肯,理由是:“放眼整个京城,身居一品,又是八十高寿的,只有父亲和荣国府的史老太君两个了。荣府老太太的八十寿辰办得风光豪华,咱家绝对不能低了去,如果现在收敛,会让人以为咱家不行了,那起子小人又要不安分了。”
胡有恒气得吹胡子瞪眼睛,道:“我们赶走姓骆的已经暴露了强大的势力,还造成朝堂上一家独大的情况,这时应该收敛谨慎,和同僚好好相处,在淳王那一派里挑一个对我们威胁小的人,安排他进内阁,表示我们没有揽权之心。
上次我就告诉过你不要对付李琰,你不听,趁着我病着没有上朝那几天,硬是把他逼走,你如此猖狂霸道容不得人,在皇上眼里是个什么印象你想过没有。现在我要你收敛你又不听,想气死我呀……咳咳……”
老头气得大咳不止。
胡应龙赶紧给老爹拍背顺气,一边小声嘀咕说:“他弹劾我,你不要我反击,还想安排他进内阁,难不成要让我辞职回家抱孩子么?”
“有何不可?”胡有恒顺过气来继续数落,“你老实回家反省,借此收敛,皇上念着你尚有畏惧之心,还能想起你的好。而你却如同被踩了尾巴一样暴跳如雷,这个家要被你折腾败了。”
胡应龙不敢再说,只说:“好,一切都听您的好不好。”
小胡虽然如此说,背地里却是该怎么干就怎么干,人到七十古来稀,又有几个能活到八十,何况是位极人臣又权倾朝野的宰相的八十大寿,不借此大捞一笔,过期作废,岂不是傻子一枚。
于是胡应龙仍然下令风光大办,凡是在京官员,不论官职大小,也不论是否在职,全下贴子请了,包括他极为讨厌恨不得死掉的小贾大人也得到了请贴。清客们写请贴就写得手腕发酸。
宰相请客,谁敢不来?谁又敢空着手来?
京城古玩字画店的货物价格嗖嗖往上涨。
胡府的寿宴真是无比豪华,比起荣府老太君大寿绝对是远远过之,贺客接踵盈门,账房写礼单都写不及。
偏偏这时内奏事处太监给皇帝送来一份加急奏折,说是江宁织造局的工人闹事,砸坏了织机,殴打了厂主。江苏巡抚将此事件定性为造反,急递在三天前送往通政司。
不要问三天前的奏折为什么现在才送到皇帝跟前,总之皇帝一见有造反事件发生大急,再看拜折日期又大怒:“人都死哪去了?这么要紧的折子现在才送来。”
皇帝发完火又急命人去内阁找人,去六部找人,找内阁辅臣,找六部尚书侍郎,大理寺卿,都察院御史,找了一圈,夏秉忠独自匆匆赶回,道:“诸位大人们都不在衙门,奴才已经派人分头去家里找了。”
皇帝一看殿里的自鸣钟指着三点一刻,还没到下班时间呢。登时火冒三丈,怒道:“简直要反了,几天没敲打,居然如此懈怠公事。”
跟现代差不多,古代官员们迟到早退也不是稀罕事,领导查得不严,各官干完该干的活早走一会儿,遇上突发事件没干完就晚走一会儿,有私事请个假,也是常见现象。只有象贾环这样的新人,想落个勤谨的好印象,会按时上下班。那些干了多年的老家伙一般会提前走,甚至来衙门点个名就开溜,也是不成文的惯例。只要不耽误事,领导就睁只眼闭只眼了。
如果夏秉忠如实说:“官当久了难免懈怠,训斥几回就好了。”那么皇帝还不至于有多余想法。
可是夏秉忠事先得到某人暗示,所以这样说:“各位大人向来勤谨,不敢不勤劳王事,可是今天是胡相爷大寿,他们都去拜寿了。”
皇帝更不高兴了,这帮家伙为了巴结胡相爷都脱岗了,看来加急奏折迟了三天才送到也是他们只顾着巴结没顾上工作所致,以为巴结好了老胡就可以不好好工作也能照常升官了。
皇帝脸色很不好看:“拜寿不能空着手去吧?”
“那是自然,而且礼还不能薄了,胡府给京里所有官员都送了请贴,难怪京城的古玩字画店的货价格翻了倍,就这样还不一定有货呢。”
夏秉忠点到即止,不再多说。皇帝开始脑补,想象胡府堆满金山银山,胡氏家人仆从张狂得意的状况,真是棺材里伸手死要钱,黄土埋半截的人还要那么多钱做什么,太贪得无厌。
“现在内阁就没有值班的了?”皇帝又问。
夏秉忠答道:“詹事府小贾大人在,他不是正式阁臣,只是在内阁行走学习理政,所以奴才没有叫他过来。”
皇帝一想也是,贾环目前虽有三品侍郎衔,却是个虚衔没有实职,部里和内阁没有位子空出来,所以仍然只是转部学习,在内阁跑腿打杂,实在有些委屈了,谁见过三品高官还干跑腿传话的差事,可是他却毫无怨言,老老实实地干活熬资格,并没有因为立下不世奇功就沾沾自喜目中无人,相比那个小胡实在不象话,自己没立过什么功,只仗着老子的势就这般猖狂。
夏秉忠揣摩皇帝的意思,问道:“是不是叫他过来?”
“不必了,朕出去走走。”皇帝心想越过正式阁臣,召一个小小中书来议事不大妥,而且也让对方难做,索性去瞧瞧他在做什么。
各衙门都位于皇城之外,环绕拱卫整皇宫,唯有内阁位于皇宫之内,一是为了方便皇帝随时咨询,二是为了做好安全保密工作,所以内阁的办公地点就在离皇帝寝宫很近的乾清门外,显示了与其它国家部门截然不同的尊贵和威严。
皇帝只当饭后散步,就溜哒着到了内阁,只听得里面传来朗朗读书声:“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音韵铿锵,气势充沛,仿佛江水出峡,汪洋恣肆,奔腾千里,再加上诵读者声音清朗,聆听这样的朗诵真是一种享受。所以皇帝没出声,一直在窗外听着,等里面的人读完了,夏秉忠才扯了一嗓子:“皇上驾到。”
里面诵读的人不用说正是贾环,听得通报,赶紧出迎行礼。
“平身吧。你刚才读的是什么文章?朕从来没听说过。”
贾环心说梁启超的大作你当然没听说了,把桌上报纸拿来,道:“是饮冰室主人的文章《少年中国说》,很受读者喜欢。”
这篇文并不是原本,被某人删节修改过。皇帝略略把文章浏览一遍,见里面有这样的字句:“老年人常思既往,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故保守;故永旧;事事惟知照例;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故进取。故日新。故常敢破格。”
皇帝看了若有所思,不由得连连点头,心说:“的确,当官当的久了,最初的勤谨也没了,越来越舍不得来之不易的官位,只图无事以保权位,完全没了当初的干劲,年轻人如乳虎幼龙,勇敢无畏,不怕任怨不惧辛苦。新老交替是保证国家活力的好法,只是那些年迈昏庸的官们占着茅坑不拉屎,哪里肯让出位子给新人,比如小贾才德兼备能干实事还立下大功却没有位子,老胡都八十了,早过了致仕年龄,仍然恋着官位,其它官员自然效法。”
皇帝放下报纸,问道:“听说全京城的大小官员都为胡相祝寿去了,你为何不去?”
贾环说:“大家都去了,这屋子交给谁?万一出个什么事,皇上找不着人岂不是事大。”
皇帝听了心里舒服,又说:“胡相势大,无人不敢不巴结,你年纪轻轻就敢这般托大。”
贾环认真道:“不是臣不敬前辈,臣只求办好该办的事,何必去巴结人,只要好好做事,皇上自会看在眼里有所提拔,何苦去看他人的脸色,毕竟这个家皇上才是主子。”
这话虽然不是什么冠冕堂皇的表忠心的话,却是很实在,皇帝听了感动,心道:还是这小子眼里有朕。
命人把加急奏折拿给他看,道:“你既然想好好做事,且说说这事怎么办?”
胡党攻势凌厉,李琰落荒而逃,连连上书请辞,言辞恳切,声泪俱下。这次斗争,没有几个人帮李琰说话,显得完全怕了姓胡的,这朝堂已经成了胡家天下。
中国人有种惯性心理,就是容易倾向弱势者。皇帝看李琰势单力孤,心里很不是滋味,下旨温言抚慰挽留,李琰再次上书求退,言辞愈发恳切。
皇帝接到上书召萧景进宫商议。
贾环的倒胡计划萧景是知道的,见皇上发问,早有对策,萧景也无比恳切说:“请父皇恩准了吧。”
“其它人袖手旁观也罢了,你怎么也这么说?他可是你的老师,手把手的教你读书,待你跟亲儿子一般。”皇帝愈发同情李琰,相反,对攻击他的人起了逆反心理。
萧景动了感情,抹抹眼睛,流下泪来:“儿臣也舍不得李师父离开,可是他不离开处境会更危险,强行留下于事无补,徒增尴尬,何苦白讨人嫌。”
皇帝听明白他的意思,心里愈发不悦,在李琰折子上批了照准,又让萧景退下,皇帝独宿寝宫开始了沉思。
依照他为国储才的计划,当前政事依靠现任两位宰相,就是老胡和老骆。
下任皇帝的辅臣则是用年富力强的帝师为过渡,他为淳王裕王挑的老师都是道德文章一流的人才,等过渡期过去,年轻一代的贾环,刘珂等人也成长起来,可以大用了。可是胡党如此清除异己的行为已经彻底打乱了他的计划。
皇帝忍不下去了,决定敲打一下姓胡的,让他明白,你的所有一切都是朕给予的,朕随时可以收回去,君就是君,臣就是臣,就算权力再大也是给帝王家打工的,真以为这朝堂是你家开的?
皇帝念在下个月是胡有恒八十寿诞,打算让他过个舒心的寿辰再警告他。
小贾家,贾环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字斟句酌写好了弹章。
宝钗等他吃饭,左等右等不来,便到书房催促:“该吃饭了,什么要紧的公事还带回家来做?”
贾环放下笔,把写好的奏折拿起来吹干墨迹,道:“我在写弹章,弹劾内阁第一宰辅胡相爷。”
“什么?”宝钗惊的腿一软差点栽倒,扶了椅子坐下。“你别开玩笑。”
贾环正色道:“我不是喜欢开玩笑的人,也不会拿这样的事情开玩笑。等老胡的寿日一过就上。”
宝钗终于相信他不是开玩笑,苦苦哀求:“求你,你现在正是前途一片大好之际,怎么可以拿鸡蛋碰石头,你奋斗到今天这一步不容易。你是我朝最年轻的部堂级高官,就算不做什么,只在部里熬资格,将来也有入阁拜相的机会,何苦冒这个险。”
“我意已决,你不必多说。我韬光养晦伺机而动,被人骂做薄情寡义,胆心怕事,就是为了最后一击能够收功。大丈夫生于世总是要做些事,一时的妥协是为了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但是不能一味妥协,最后丧失立场成为庸吏禄蠹。”
宝钗料到劝不动他,也不敢再劝,又说:“骆大学士是两朝元老,势力遍及朝野,李琰是简在帝心的皇子师父,他们都一败涂地,你又能如何,你根基尚浅,一旦不能收功,就会被反坐,治以诬告之罪,什么样的后果你可想到?”
“知道,万一不成,最轻的也是流放三千里,正好与你哥哥做个伴。”贾环一脸无所谓的态度。
“你是成了家的人,也该为这个家想想。”
“我已经告诉柳湘莲大哥保护你们,万一我有不幸,他护着你们去通商口岸找苏州知府林彬,他会视局势发展,或者就地安置你们,或者送你们搭洋船去海外暂避。”贾环觉得已经把后事安排得够好了。
“可是……”宝钗还要说什么,听得东屋里芝儿哭了起来,赶紧过去把摔倒的芝儿扶起来抱在怀里,高高悬起的心稍微平定了一点,心道:你孙子在这里,你还真能把我老公怎么样。
五月,胡有恒的八十大寿如期举行,这一次胡应龙下令要大办,要风风光光的办,胡有恒要他收敛他不肯,理由是:“放眼整个京城,身居一品,又是八十高寿的,只有父亲和荣国府的史老太君两个了。荣府老太太的八十寿辰办得风光豪华,咱家绝对不能低了去,如果现在收敛,会让人以为咱家不行了,那起子小人又要不安分了。”
胡有恒气得吹胡子瞪眼睛,道:“我们赶走姓骆的已经暴露了强大的势力,还造成朝堂上一家独大的情况,这时应该收敛谨慎,和同僚好好相处,在淳王那一派里挑一个对我们威胁小的人,安排他进内阁,表示我们没有揽权之心。
上次我就告诉过你不要对付李琰,你不听,趁着我病着没有上朝那几天,硬是把他逼走,你如此猖狂霸道容不得人,在皇上眼里是个什么印象你想过没有。现在我要你收敛你又不听,想气死我呀……咳咳……”
老头气得大咳不止。
胡应龙赶紧给老爹拍背顺气,一边小声嘀咕说:“他弹劾我,你不要我反击,还想安排他进内阁,难不成要让我辞职回家抱孩子么?”
“有何不可?”胡有恒顺过气来继续数落,“你老实回家反省,借此收敛,皇上念着你尚有畏惧之心,还能想起你的好。而你却如同被踩了尾巴一样暴跳如雷,这个家要被你折腾败了。”
胡应龙不敢再说,只说:“好,一切都听您的好不好。”
小胡虽然如此说,背地里却是该怎么干就怎么干,人到七十古来稀,又有几个能活到八十,何况是位极人臣又权倾朝野的宰相的八十大寿,不借此大捞一笔,过期作废,岂不是傻子一枚。
于是胡应龙仍然下令风光大办,凡是在京官员,不论官职大小,也不论是否在职,全下贴子请了,包括他极为讨厌恨不得死掉的小贾大人也得到了请贴。清客们写请贴就写得手腕发酸。
宰相请客,谁敢不来?谁又敢空着手来?
京城古玩字画店的货物价格嗖嗖往上涨。
胡府的寿宴真是无比豪华,比起荣府老太君大寿绝对是远远过之,贺客接踵盈门,账房写礼单都写不及。
偏偏这时内奏事处太监给皇帝送来一份加急奏折,说是江宁织造局的工人闹事,砸坏了织机,殴打了厂主。江苏巡抚将此事件定性为造反,急递在三天前送往通政司。
不要问三天前的奏折为什么现在才送到皇帝跟前,总之皇帝一见有造反事件发生大急,再看拜折日期又大怒:“人都死哪去了?这么要紧的折子现在才送来。”
皇帝发完火又急命人去内阁找人,去六部找人,找内阁辅臣,找六部尚书侍郎,大理寺卿,都察院御史,找了一圈,夏秉忠独自匆匆赶回,道:“诸位大人们都不在衙门,奴才已经派人分头去家里找了。”
皇帝一看殿里的自鸣钟指着三点一刻,还没到下班时间呢。登时火冒三丈,怒道:“简直要反了,几天没敲打,居然如此懈怠公事。”
跟现代差不多,古代官员们迟到早退也不是稀罕事,领导查得不严,各官干完该干的活早走一会儿,遇上突发事件没干完就晚走一会儿,有私事请个假,也是常见现象。只有象贾环这样的新人,想落个勤谨的好印象,会按时上下班。那些干了多年的老家伙一般会提前走,甚至来衙门点个名就开溜,也是不成文的惯例。只要不耽误事,领导就睁只眼闭只眼了。
如果夏秉忠如实说:“官当久了难免懈怠,训斥几回就好了。”那么皇帝还不至于有多余想法。
可是夏秉忠事先得到某人暗示,所以这样说:“各位大人向来勤谨,不敢不勤劳王事,可是今天是胡相爷大寿,他们都去拜寿了。”
皇帝更不高兴了,这帮家伙为了巴结胡相爷都脱岗了,看来加急奏折迟了三天才送到也是他们只顾着巴结没顾上工作所致,以为巴结好了老胡就可以不好好工作也能照常升官了。
皇帝脸色很不好看:“拜寿不能空着手去吧?”
“那是自然,而且礼还不能薄了,胡府给京里所有官员都送了请贴,难怪京城的古玩字画店的货价格翻了倍,就这样还不一定有货呢。”
夏秉忠点到即止,不再多说。皇帝开始脑补,想象胡府堆满金山银山,胡氏家人仆从张狂得意的状况,真是棺材里伸手死要钱,黄土埋半截的人还要那么多钱做什么,太贪得无厌。
“现在内阁就没有值班的了?”皇帝又问。
夏秉忠答道:“詹事府小贾大人在,他不是正式阁臣,只是在内阁行走学习理政,所以奴才没有叫他过来。”
皇帝一想也是,贾环目前虽有三品侍郎衔,却是个虚衔没有实职,部里和内阁没有位子空出来,所以仍然只是转部学习,在内阁跑腿打杂,实在有些委屈了,谁见过三品高官还干跑腿传话的差事,可是他却毫无怨言,老老实实地干活熬资格,并没有因为立下不世奇功就沾沾自喜目中无人,相比那个小胡实在不象话,自己没立过什么功,只仗着老子的势就这般猖狂。
夏秉忠揣摩皇帝的意思,问道:“是不是叫他过来?”
“不必了,朕出去走走。”皇帝心想越过正式阁臣,召一个小小中书来议事不大妥,而且也让对方难做,索性去瞧瞧他在做什么。
各衙门都位于皇城之外,环绕拱卫整皇宫,唯有内阁位于皇宫之内,一是为了方便皇帝随时咨询,二是为了做好安全保密工作,所以内阁的办公地点就在离皇帝寝宫很近的乾清门外,显示了与其它国家部门截然不同的尊贵和威严。
皇帝只当饭后散步,就溜哒着到了内阁,只听得里面传来朗朗读书声:“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音韵铿锵,气势充沛,仿佛江水出峡,汪洋恣肆,奔腾千里,再加上诵读者声音清朗,聆听这样的朗诵真是一种享受。所以皇帝没出声,一直在窗外听着,等里面的人读完了,夏秉忠才扯了一嗓子:“皇上驾到。”
里面诵读的人不用说正是贾环,听得通报,赶紧出迎行礼。
“平身吧。你刚才读的是什么文章?朕从来没听说过。”
贾环心说梁启超的大作你当然没听说了,把桌上报纸拿来,道:“是饮冰室主人的文章《少年中国说》,很受读者喜欢。”
这篇文并不是原本,被某人删节修改过。皇帝略略把文章浏览一遍,见里面有这样的字句:“老年人常思既往,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故保守;故永旧;事事惟知照例;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故进取。故日新。故常敢破格。”
皇帝看了若有所思,不由得连连点头,心说:“的确,当官当的久了,最初的勤谨也没了,越来越舍不得来之不易的官位,只图无事以保权位,完全没了当初的干劲,年轻人如乳虎幼龙,勇敢无畏,不怕任怨不惧辛苦。新老交替是保证国家活力的好法,只是那些年迈昏庸的官们占着茅坑不拉屎,哪里肯让出位子给新人,比如小贾才德兼备能干实事还立下大功却没有位子,老胡都八十了,早过了致仕年龄,仍然恋着官位,其它官员自然效法。”
皇帝放下报纸,问道:“听说全京城的大小官员都为胡相祝寿去了,你为何不去?”
贾环说:“大家都去了,这屋子交给谁?万一出个什么事,皇上找不着人岂不是事大。”
皇帝听了心里舒服,又说:“胡相势大,无人不敢不巴结,你年纪轻轻就敢这般托大。”
贾环认真道:“不是臣不敬前辈,臣只求办好该办的事,何必去巴结人,只要好好做事,皇上自会看在眼里有所提拔,何苦去看他人的脸色,毕竟这个家皇上才是主子。”
这话虽然不是什么冠冕堂皇的表忠心的话,却是很实在,皇帝听了感动,心道:还是这小子眼里有朕。
命人把加急奏折拿给他看,道:“你既然想好好做事,且说说这事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