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故交相约报缘由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真极崖边,归无咎负手而立。一袭白袍迎风猎猎飞扬。
削崖穹壁之下,锐锋叠嶂,奇巧百出,险峰怪石竟宛如活物一般,与翻滚不定的云雾争奇斗幻。
如此景致,归无咎却无心观看,清湛双目遥视天外。
片刻,一道青色元光由远及近,倏忽功夫便飞临崖畔。元光中显出一个人影,轻轻一跃,落在归无咎身旁。
这人一袭白袍,面目清润而圆,棱角不显。但是细细看去,却能觉出一股明锐刚直之意,仿佛一把宝剑,虽然藏于鞘中,但那股锋利之意却难以遮住。
归无咎和这人相视一笑。“文师弟,久违了。”
面前这人正是三年前的真传弟子头名文晋元。
文晋元淡然颔首道:“归师兄。相交贵在相知,不在相见,想来一别三载,你我之间也不见得生分。”
文晋元天资超拔,当时即便在群英荟萃的冲霄阁,也是如锥在囊中,无人能掩其光华。对于同门中一位号称道法精微的归师兄,原并不放在心上。后来是一次极偶然的机会引发二人对《九元书》的探讨,这才一见倾心,成为挚友。
文晋元其人风度,虽充满一种舍我其谁的信念。但颇能破妄见真,并无目空一切的浅薄习气。他在归无咎处得到很多启发助益固然不假,但说无归无咎相助,就无法以“小自在境”之资破关,那也未必。在他心中,归无咎道术见解既胜他一筹,又相交莫逆,那抑已从人,为之宣扬声名,也算不了什么。
归无咎微微点头,静等文晋元说明来意。两人都是洒脱放达之人,颇恶繁文缛节。三载不见,今日传书相会,自然不是家常闲话的。
文晋元果然也不拖泥带水,看了归无咎一眼,沉声道:“归师兄果然已于近日迈入灵形境中了。我与归师兄一见如故,这也不必多说了。大道之途虽然险峻,脱颖而出者只是凤毛麟角。但在文某心中,归师兄始终是有望走到极高境界的一人。纵然一时遭遇困顿,想必也绝不会动摇心志。”
归无咎笑道:“接到青华幻印传书,就料到文师弟找上门来没什么好事。只要此有用之身仍在,又有什么大事、小事、好事、坏事之分呢?文师弟请直言无妨。”
文晋元面色一定,当即细细道来。
越衡宗弟子,金丹境以上可领一道大小司职,自有好处。这等位置即便是金丹修士也非人人可得。而文晋元作为真传弟子,目前虽仍是灵形境界,同样领了一道司职。
文晋元所领之职为重鸾殿殿正,此职共一百五十员额,每日前、后、左、右四偏殿及正殿各两人当值,每人每月只当值二日。文晋元负责初一、十五两日照看重鸾殿前偏殿。说是照看,其实本无事可做,不过是换了个地方打坐清修而已,无非是一种福利名目。
这重鸾殿为越衡宗诏令文告附录之所。一切六殿十二阁诏令符书,均在此殿被一件法宝“五方印”印记附录。一切诏命生效之后,盖上“五方印”印记,出令何人,令行何时何事,均留影于五座宫殿正中的五台“五方混元石”上。即便万年、十万年前之事,也历历在目,纤毫无漏。此宝为越衡宗督促各殿阁恪尽职守所制,犹如俗世史官之史笔如铁、朱紫判然。本质上和真传铨选之制一样,是一种保证门派活力、防止营私苟且的制度。
三日之前,文晋元正在重鸾殿前殿打坐时,一道诏书忽然飞临殿中,印上“五方印”印记。前殿中混元石上同时多出一行字迹。这种景象本来常见之极,文晋元于一旁打坐,也毫不在意。
就在此时,这道被盖上印记、即将飞跃出殿的诏书忽然灵光大涨,然后爆裂开来,化为点点星光碎屑洒落一地。同时,那行刚刚在混元石中显示的字迹也快速消失不见。文晋元吃了一惊,在那字迹消失的一瞬间,隐约看到“归无咎为真传弟子”几个字迹。
文晋元成就真传弟子之后,拜入十三家内府真传道统中的“赤云”一门,此门道统在十三门真传道统中尤为繁盛。这三年来,文晋元见识非从前可比。他自然登时醒悟,这当年的冲霄阁中的同门归师兄竟然是一位“待诏真传”。只是这真传诏不知为何,刚刚激发就被毁去。
当值时间一过,文晋元便打算寻归无咎一晤,奈何突然有要事耽搁。于是估摸着时日,发来一道青华符书,约定今日相会。
讲述完经过,文晋元道:“当年和归师兄相交,便感到归师兄很是神秘,不同凡响。未曾想到归师兄竟是如此身份。自那四千七百年前的章祜后,待诏真传又重见于今日。”
归无咎面容虽然平静,但双目渺渺,似乎有无数往事和复杂的情感在心田流淌。闻言笑道:“待诏真传固然难能,三十六万载以来多少也有五六十个。只不过被中途毁约的待诏真传,在下应该算是前无古人的头一份。果真与有荣焉。”
又道:“至于来历神秘,我知道不仅文师兄,同门上下很多人都这么看。其实也不算什么,以往我避谈此事,只因心中念头未通,不能坦然视之而已。这些红尘往事烟尘滚滚,与今日仙途恍若隔世。也实在算不得什么秘密。”
文晋元从前也曾试探过归无咎出身来历,归无咎每每避过,只是笑而不答。后来文晋元也就不再问。今日归无咎竟主动提起此事,文晋元不由有些惊讶。
文晋元当即认真道:“我辈所不取者,幻念,妄念,执念而已。至于一切人伦日用,世情物理,七情五感,本来皆为心实。上古法门中,亦有借世法而修道法,依人道而全天道之说。就算本宗大能,也曾有投身于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中纯净真我,以求道念纯粹。归师兄如能分享过往经历,师弟我自然求之不得。”
顿了一顿,文晋元微微一笑,道:“何况,师弟对师兄的过去确实很感兴趣。”
归无咎也是一笑,目视远方,声调飘忽:“从哪里说起呢?归某出生于四大部洲中的白藏洲。白藏洲极西之地,大虞王朝,有一属国名为出云国。出云国第三大城池建州城,便是我归氏祖籍。”
“当然,白藏洲云云,那是加入越衡宗后才知晓的,彼时幼年所知,这方天地在我心中就只是出云国而已。”
“归家先祖曾是出云国大将,随着出云国国君四处征伐,立下赫赫功业,被封为建州敬候--于一班封功列候中位列第七位。那时是归家的鼎盛之时,也是出云国历史上极盛之时。那百数年里,出云国甚至一度摆脱了大虞王朝的掌控,成为方圆数万里、数十国中“第二极”的势力。”
归无咎面上露出缅怀之色:“这当然不是我自己亲身经历的,而是幼年时骑在马背上,听父亲讲述。我当时的年纪还分不清宰相和村正谁大谁小,但总听我父亲讲一些什么“国士之资”,“击钟食鼎”之类,一知半解的,倒也形成了固定的记忆,一直未曾忘却。”
“归家兴盛了十余代终究渐渐衰败下去。到了我曾祖这一辈,所承袭的爵位已经是最低等的骑都尉,加之不善经营,祖上余荫的数千亩田产,以及许多典当、茶楼、饭庄、米行、金银铺面的干股,已经败落的七七八八。”
“到了我父亲这里,深感一点点禄米几乎已经不足以维持开销,于是将祖上传下来的最后一件遗产---一座五进宅子变卖了,迁徙到出云国都泰安城,购置一所院落,几匹良马和骆驼,竟是弃宦从商,做起了贩卖皮货的行脚商的生意。那一年我四岁,迁徙门庭这件事已经有了模糊的印象。”
“在父亲心中,从事商旅不过是权宜之计而已,于是对我几个兄长严加教导,期待他们有朝一日通过“九经取士”博取功名,再度光耀门楣。尤其是在我三岁时母亲诞下小妹后不幸撒手而去后,父亲的心思便只在此处了。”
“大兄生性疏阔,二兄沉静木讷,都对经籍文字没有什么兴趣。学业不成,成年以后都只是帮父亲打理生意。”
“最后父亲将希望寄托在我身上。那些先祖的辉煌事迹,便是父亲在贩货的路途中得空向我灌输的,以祈盼我能早早下定决心,以功名为志。”
“后来,总算我在读书上表现还不错,不过两三年功夫,就读完了《蒙学六经》和《三百家》古诗,一时乡邻之间倒也有了些名气。”
文晋元原本以为,归无咎只是大致告诉自己这待诏真传身份的来历,未曾料到归无咎竟然讲述的如此细致。细细品味,悟到归无咎确如他自己所说,心境有所突破,方才如此坦然的娓娓道来。
真极崖边,归无咎负手而立。一袭白袍迎风猎猎飞扬。
削崖穹壁之下,锐锋叠嶂,奇巧百出,险峰怪石竟宛如活物一般,与翻滚不定的云雾争奇斗幻。
如此景致,归无咎却无心观看,清湛双目遥视天外。
片刻,一道青色元光由远及近,倏忽功夫便飞临崖畔。元光中显出一个人影,轻轻一跃,落在归无咎身旁。
这人一袭白袍,面目清润而圆,棱角不显。但是细细看去,却能觉出一股明锐刚直之意,仿佛一把宝剑,虽然藏于鞘中,但那股锋利之意却难以遮住。
归无咎和这人相视一笑。“文师弟,久违了。”
面前这人正是三年前的真传弟子头名文晋元。
文晋元淡然颔首道:“归师兄。相交贵在相知,不在相见,想来一别三载,你我之间也不见得生分。”
文晋元天资超拔,当时即便在群英荟萃的冲霄阁,也是如锥在囊中,无人能掩其光华。对于同门中一位号称道法精微的归师兄,原并不放在心上。后来是一次极偶然的机会引发二人对《九元书》的探讨,这才一见倾心,成为挚友。
文晋元其人风度,虽充满一种舍我其谁的信念。但颇能破妄见真,并无目空一切的浅薄习气。他在归无咎处得到很多启发助益固然不假,但说无归无咎相助,就无法以“小自在境”之资破关,那也未必。在他心中,归无咎道术见解既胜他一筹,又相交莫逆,那抑已从人,为之宣扬声名,也算不了什么。
归无咎微微点头,静等文晋元说明来意。两人都是洒脱放达之人,颇恶繁文缛节。三载不见,今日传书相会,自然不是家常闲话的。
文晋元果然也不拖泥带水,看了归无咎一眼,沉声道:“归师兄果然已于近日迈入灵形境中了。我与归师兄一见如故,这也不必多说了。大道之途虽然险峻,脱颖而出者只是凤毛麟角。但在文某心中,归师兄始终是有望走到极高境界的一人。纵然一时遭遇困顿,想必也绝不会动摇心志。”
归无咎笑道:“接到青华幻印传书,就料到文师弟找上门来没什么好事。只要此有用之身仍在,又有什么大事、小事、好事、坏事之分呢?文师弟请直言无妨。”
文晋元面色一定,当即细细道来。
越衡宗弟子,金丹境以上可领一道大小司职,自有好处。这等位置即便是金丹修士也非人人可得。而文晋元作为真传弟子,目前虽仍是灵形境界,同样领了一道司职。
文晋元所领之职为重鸾殿殿正,此职共一百五十员额,每日前、后、左、右四偏殿及正殿各两人当值,每人每月只当值二日。文晋元负责初一、十五两日照看重鸾殿前偏殿。说是照看,其实本无事可做,不过是换了个地方打坐清修而已,无非是一种福利名目。
这重鸾殿为越衡宗诏令文告附录之所。一切六殿十二阁诏令符书,均在此殿被一件法宝“五方印”印记附录。一切诏命生效之后,盖上“五方印”印记,出令何人,令行何时何事,均留影于五座宫殿正中的五台“五方混元石”上。即便万年、十万年前之事,也历历在目,纤毫无漏。此宝为越衡宗督促各殿阁恪尽职守所制,犹如俗世史官之史笔如铁、朱紫判然。本质上和真传铨选之制一样,是一种保证门派活力、防止营私苟且的制度。
三日之前,文晋元正在重鸾殿前殿打坐时,一道诏书忽然飞临殿中,印上“五方印”印记。前殿中混元石上同时多出一行字迹。这种景象本来常见之极,文晋元于一旁打坐,也毫不在意。
就在此时,这道被盖上印记、即将飞跃出殿的诏书忽然灵光大涨,然后爆裂开来,化为点点星光碎屑洒落一地。同时,那行刚刚在混元石中显示的字迹也快速消失不见。文晋元吃了一惊,在那字迹消失的一瞬间,隐约看到“归无咎为真传弟子”几个字迹。
文晋元成就真传弟子之后,拜入十三家内府真传道统中的“赤云”一门,此门道统在十三门真传道统中尤为繁盛。这三年来,文晋元见识非从前可比。他自然登时醒悟,这当年的冲霄阁中的同门归师兄竟然是一位“待诏真传”。只是这真传诏不知为何,刚刚激发就被毁去。
当值时间一过,文晋元便打算寻归无咎一晤,奈何突然有要事耽搁。于是估摸着时日,发来一道青华符书,约定今日相会。
讲述完经过,文晋元道:“当年和归师兄相交,便感到归师兄很是神秘,不同凡响。未曾想到归师兄竟是如此身份。自那四千七百年前的章祜后,待诏真传又重见于今日。”
归无咎面容虽然平静,但双目渺渺,似乎有无数往事和复杂的情感在心田流淌。闻言笑道:“待诏真传固然难能,三十六万载以来多少也有五六十个。只不过被中途毁约的待诏真传,在下应该算是前无古人的头一份。果真与有荣焉。”
又道:“至于来历神秘,我知道不仅文师兄,同门上下很多人都这么看。其实也不算什么,以往我避谈此事,只因心中念头未通,不能坦然视之而已。这些红尘往事烟尘滚滚,与今日仙途恍若隔世。也实在算不得什么秘密。”
文晋元从前也曾试探过归无咎出身来历,归无咎每每避过,只是笑而不答。后来文晋元也就不再问。今日归无咎竟主动提起此事,文晋元不由有些惊讶。
文晋元当即认真道:“我辈所不取者,幻念,妄念,执念而已。至于一切人伦日用,世情物理,七情五感,本来皆为心实。上古法门中,亦有借世法而修道法,依人道而全天道之说。就算本宗大能,也曾有投身于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中纯净真我,以求道念纯粹。归师兄如能分享过往经历,师弟我自然求之不得。”
顿了一顿,文晋元微微一笑,道:“何况,师弟对师兄的过去确实很感兴趣。”
归无咎也是一笑,目视远方,声调飘忽:“从哪里说起呢?归某出生于四大部洲中的白藏洲。白藏洲极西之地,大虞王朝,有一属国名为出云国。出云国第三大城池建州城,便是我归氏祖籍。”
“当然,白藏洲云云,那是加入越衡宗后才知晓的,彼时幼年所知,这方天地在我心中就只是出云国而已。”
“归家先祖曾是出云国大将,随着出云国国君四处征伐,立下赫赫功业,被封为建州敬候--于一班封功列候中位列第七位。那时是归家的鼎盛之时,也是出云国历史上极盛之时。那百数年里,出云国甚至一度摆脱了大虞王朝的掌控,成为方圆数万里、数十国中“第二极”的势力。”
归无咎面上露出缅怀之色:“这当然不是我自己亲身经历的,而是幼年时骑在马背上,听父亲讲述。我当时的年纪还分不清宰相和村正谁大谁小,但总听我父亲讲一些什么“国士之资”,“击钟食鼎”之类,一知半解的,倒也形成了固定的记忆,一直未曾忘却。”
“归家兴盛了十余代终究渐渐衰败下去。到了我曾祖这一辈,所承袭的爵位已经是最低等的骑都尉,加之不善经营,祖上余荫的数千亩田产,以及许多典当、茶楼、饭庄、米行、金银铺面的干股,已经败落的七七八八。”
“到了我父亲这里,深感一点点禄米几乎已经不足以维持开销,于是将祖上传下来的最后一件遗产---一座五进宅子变卖了,迁徙到出云国都泰安城,购置一所院落,几匹良马和骆驼,竟是弃宦从商,做起了贩卖皮货的行脚商的生意。那一年我四岁,迁徙门庭这件事已经有了模糊的印象。”
“在父亲心中,从事商旅不过是权宜之计而已,于是对我几个兄长严加教导,期待他们有朝一日通过“九经取士”博取功名,再度光耀门楣。尤其是在我三岁时母亲诞下小妹后不幸撒手而去后,父亲的心思便只在此处了。”
“大兄生性疏阔,二兄沉静木讷,都对经籍文字没有什么兴趣。学业不成,成年以后都只是帮父亲打理生意。”
“最后父亲将希望寄托在我身上。那些先祖的辉煌事迹,便是父亲在贩货的路途中得空向我灌输的,以祈盼我能早早下定决心,以功名为志。”
“后来,总算我在读书上表现还不错,不过两三年功夫,就读完了《蒙学六经》和《三百家》古诗,一时乡邻之间倒也有了些名气。”
文晋元原本以为,归无咎只是大致告诉自己这待诏真传身份的来历,未曾料到归无咎竟然讲述的如此细致。细细品味,悟到归无咎确如他自己所说,心境有所突破,方才如此坦然的娓娓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