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盛世中国 > 【转】颜强《英国足球地理》之二

【转】颜强《英国足球地理》之二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德比创造现代足球

    一百多年前,在现代足球和篮球还没有成型的十九世纪,赛马是欧洲的第一运动。1870年,“德比”(derby)这个词在体育界诞生时,就是出现在赛马比赛中。当时在英国最古老的舍瑞郡艾普森赛马比赛中,德比十二世伯爵爱德华·斯塔利把“德比”引用于赛马,那是指同为3岁、体重也相同的两匹赛马之间的比赛,赛程为1.5英里。

    (中文将derby译成“德比”,也有望字生音的错误,其实英国人念这个词,发出的都是“达比”之音。中文音译,类似的错误其实很多,不少因为约定俗成,错误便长久地遗留了下来,在足球范围内,例如leicester,英国英语发音为“莱斯特”,伦敦市中心还有个莱斯特广场,

    130年后的二十一世纪,艾普森赛马比赛仍在继续,但当人们再听到“德比”时已经是在足球场上了,而此时的“德比”也引申为足球地理上同城或邻居球队之间的对抗。英超有伦敦德比、曼彻斯特德比、伯明翰德比、北方德比、南海岸德比等等,意甲有罗马德比、米兰德比,西甲有马德里德比、巴塞罗那德比,德甲的慕尼黑德比也能算上一个。

    在英国的足球世界里探幽访古,如果不了解德比的深刻含义,那就失去了对英国足球最原始的理解。英国足球发源于工业革命时期,各地区组成的各种俱乐部,或因为地区分野而形成敌对关系,例如曼联和利物浦、曼联和阿森纳这种城市之间泛义的德比。

    曼彻斯特和利物浦相隔只有四十多英里,我在英国工作期间,第二年就住在利物浦,经常因为采访比赛要去曼彻斯特,40分钟内可抵达老特拉福德和缅因路两个球场。曼城在2003年夏天搬家后,新的曼彻斯特球场距离利物浦也只有50分钟车程。一条高速公路M62将这两个城市连接在一起。

    然而如此的近邻,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城市,并且是两个绝对对立的城市。对立的恨意年年累积,最好的和平解决方式,莫过于在足球场上一见高低了。

    利物浦以海港闻名,在我们的历史书里,还记载着这个城市许多不光彩的历史,例如利物浦早年发迹,就包括了贩卖非洲黑奴和“猪仔”这些廉价劳动力的成分。从居民结构上看,利物浦是一个爱尔兰移民城市,因为坐船这里到爱尔兰首度都柏林和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都很方便,所以在宗教上,利物浦更是一个天主教城市,而非英国大多数城市那样,信仰多为新教的英国国教。宗教上的区别,更因为英国历史上天主教和国教激烈的历史冲突,总让其他英国人对利物浦人另眼相看,利物浦人又非常珍视自己的文化背景,就连说话的口音都和其他英国人很不同,其中掺杂了许多爱尔兰和苏格兰口音,这使利物浦人在英国人当中显得相当另类,英国英语对“利物浦人”还有scouse这个专有名词。

    少有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地理位置,利物浦在工业革命时期又有了极为特别的位置:作为英国北部最重要的港口,这里是大英帝国工业产品和各殖民地原料进出的必由之路,一个极其繁忙的海港每天吞吐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货物和劳力,然后由默西河以及十八世纪就开始修筑的运河通向曼彻斯特、伯明翰以及苏格兰北部地区。

    曼彻斯特却是一个传统的国脚城市,绝对效忠女王,以大英帝国子民自豪。工业革命时期,曼彻斯特以它伟大的纺织工业而博得了“世界工厂”的盛誉。和利物浦以商人、运输业主构成主体的社会形态相比,曼彻斯特更是一个埋头苦干的纯工业城市,大量的劳工阶层构成了其社会主体。简朴低调扎实,是这个劳工城市的特征,对传统的曼彻斯特人而言,一切繁华都是通过双手辛苦劳作创造出来的,他们的生活习性类似于清教徒,所以对于表面上不从事劳作、生活习气浮华的利物浦商人们,曼彻斯特人没有任何好感。

    从气候上比,曼彻斯特是英国最为多变的一个城市,同一天之内下三四场雨,又同时享受三四段阳光,是十分寻常的事,以致于司各特用曼彻斯特天气来形容女人心态。利物浦临近海洋,气候比曼彻斯特稳定。利物浦以酒吧闻名,就在市中心一带,有近三百间酒吧,每个周末人声鼎沸,许多英国人包括欧洲人都来这里的酒吧度周末,因为利物浦酒吧有着别致的音乐和幽默。不分寒暑,利物浦的女孩都会在周末穿上性感的晚礼服去泡吧,这也形成了利物浦的一道盛景。有一次我在伦敦和前阿森纳队队长托尼·亚当斯的女友波比·逖切尔聊天时,谈到利物浦的酒吧,她会惊呼:“那里的女孩太神了,就算是圣诞节,她们也会穿着比基尼去泡吧。”波比的话可能有些夸张,不过利物浦的酒吧文化确实能让人浮想联翩。

    曼彻斯特的酒吧也不少,只是你周末行走在市中心牛津路上时,感觉的不是利物浦周末酒吧那种欢娱和轻松,而得担心街边的酒瓶碎渣,或者某个阴暗角落里自怨自艾的醉鬼。这里的酒吧从来都是劳工阶层工后放松和发泄的地方,朴实而沉闷。曼彻斯特的酒吧里,总会有一种对逝去光辉岁月的凭吊,一种萧索无奈的哀伤。

    即便音乐,两个城市都有对抗的一面。利物浦被认为是摇滚音乐的发祥地,因为他们有伟大的“披头士”,列农、麦卡特尼、哈里森和斯塔尔从利物浦市中心“岩穴酒吧”的地下室里,开始了一个革命时代,他们同时也是狂热的足球迷。曼彻斯特的现代音乐起步略晚,可从七十年代开始,它逐渐成为了摇滚音乐的另一个重镇,也有着全球性的影响。不过曼彻斯特的摇滚重金属色彩更浓,更愤世嫉俗,就算是在高度商业化的今天,你仍然能从“绿洲”(Oasis)的嘶喊中,听到一些内心的绝望。Oasis这支乐队里,有死忠的曼城球迷,也有狂热的曼联拥趸。

    宗教的对立,社会族群的对立,产业的对立,风俗的对立,音乐和文化的对立,构成了曼彻斯特和利物浦错综复杂的关系。在中世纪时代,像兰开谢郡和约克郡之间的政治德比,可以通过战争解决,现代社会里,城市之间的德比战争就发生在足球场上。

    利物浦的每个球迷,不论利物浦还是埃弗顿,都痛恨曼联。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楚原因,只是从小就恨,或许因为曼联太大、太成功,或许因为百年来对垒的积怨。最令利物浦人反感的是,曼联球员和教练有一种独特气质:他们是最好的,而且他们一点都不谦卑,他们时刻都想让人知道,他们就是最好的。

    根深蒂固的傲慢,对利物浦球迷刺伤最大。以俱乐部成绩而论,利物浦要比曼联更成功,自从苏格兰人比尔·香克利1959年成为利物浦主教练后,这个俱乐部在此后30年内璀璨无比,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4次夺取欧洲冠军杯,是五十年代末的皇家马德里之后第二个“欧洲之王。”可是就算在利物浦横扫千军的时代,利物浦人还是觉得曼联夺走了太多人的关注,即便曼联在七十年代初降入乙级时。当时得令的“欧洲之王”觉得自己没有享受到最高尊崇,反倒曼联总是个过度受宠的孩子。利物浦对曼联的荣耀免不了因妒生恨,曼联过度的商业化更让至今仍保持传统管理模式的利物浦不耻,而曼联对这个心怀怨怼的东邻同样没有好感。

    由于两个俱乐部都属于英国足球历史上最成功的俱乐部之列,而且都是在二次大战后走向巅峰,多年来的联赛冠军和杯赛冠军锦标,都在两队的竞逐中展开,深化了这一对英格兰西北的德比关系,随之产生的私人恩怨在所难免,最有名的便是近年来两个苏格兰人之间的仇恨,利物浦之王达格利什和曼联教头弗格森。

    达格利什1976年加盟利物浦之前效力凯尔特人,天主教徒;弗格森年轻时是流浪者中锋,新教徒。宗教冲突让两个人从来不可能成为朋友。弗格森1986年成为老特拉福德头领之前,曾经在苏格兰国家队担任过名帅斯坦的助手,当时达格利什是苏格兰头号球星,可两人从来都不说话。1986年之后,弗格森面对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打破利物浦对英格兰足球的垄断,而这时达格利什刚刚从费根手中接过利物浦教鞭。两个苏格兰人都是个性刚烈、言辞锋利,胜利欲望极强的人,弗格森在曼联奋斗7年后才夺取第一个联赛冠军,而达格利什在利物浦执教时就压了弗格森一头,后来辗转任教布莱克本,又从弗格森手中夺走英超冠军,两人成了一对德比天敌,仇怨至今仍无半点消退迹象。弗格森在自传里有一句名言:“当你死后出殡时,你只需要四个朋友来抬你的棺材。”这句话就是当达格利什成为电视台评论员后鼓动媒体围攻弗格森时,老帅愤世嫉俗的怒斥。

    城市之间的德比,还有曼彻斯特和伦敦,纽卡斯尔和桑德兰,朴茨矛斯与南安普顿,不过跟曼彻斯特和利物浦如此的近邻却又有如此大反差相比,这几对德比就相形见绌了。曼彻斯特和伦敦,主要是因为朴实的工业城市和浮华的首都间的对抗,其余则是近邻间的竞争。但正是因为这些城市之间的德比,丰富了职业足球的内涵,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这种德比总能吸引成千上万名球迷去抢购德比球票,并且将一场与宿敌的德比胜利,引为城市的骄傲。2003年春天,利物浦被评选为下一个“欧洲文化之都”,这本应该是古港焕发青春活力的大喜事,可是在这次评选前两天,利物浦联赛0比4输给了曼联,因此利物浦市长酸溜溜地说:“由于裁判的愚昧,我们失去了庆祝欧洲文化之都的一道主菜。”——那场比赛开始4分钟,主裁判就将利物浦中卫海皮亚红牌罚下,红军兵败如山倒。

    现代足球的影响,就是因为城市的敌对,从一个又一个零散的地区,被推动到英格兰全境,并且扩及世界每个角落。

    狭义的德比则是同城之战,这种德比内涵,也许不会像曼彻斯特和利物浦两个敌对城市那样复杂,但渊源久远,而且长年敌对和冲突之中,堆积起的仇恨,已经浓厚得无法化解,不身临其境,难以想像同城德比有多么摄人魂魄。

    2003年的4月末,在曼城队完成他们英甲冠军赛季的那个晚上,在曼彻斯特念书的朋友汪舵和他女朋友赶到曼彻斯特市酒店里看望我。当时我还住在伦敦,第二天一早就要赶回首都采访阿森纳和热刺的伦敦德比。好心的汪舵给我带来了些纪念品,都是他们去老特拉福德参观时,购买的曼联队百年庆典礼物,用红色的曼联队专用礼品袋装着,看上去很精美。

    汪舵告辞前还特别嘱托我:“明天你上火车回伦敦的时候,最好换一个包装袋,别让人看到这个袋子是曼联队的。”

    我觉得这种忌讳有些无谓,虽然我是专程过来采访孙继海的,心里自然也支持曼城,但是有必要把自己打扮成一个曼城球迷,走在大街上连任何跟曼联有关的标志物都不能显露出来吗?

    第二天天气极好,阳春三月,正是莺飞草长时节。走出酒店前,本想像朋友建议的那么做,把红色曼联的礼品袋掩藏起来,可是随身携带的书包和摄影包都已经满满当当,于是索性背着包,右手拎着红色塑料礼品袋向曼彻斯特的皮卡迪利火车站走去。我住的酒店,离皮卡迪利不过20分钟步行距离,临近中午的曼彻斯特艳阳高照,路上行人如潮。直到这时我才体会到了曼城友人规劝的良苦用心。

    市中心有许多人还沉浸在昨天夺冠的兴奋中,坐在太阳底下拍着肚皮,喝着啤酒。遥遥看到一个中国人走过来,他们像昨天一样大声呼喊着“SUN JI-HAI!”“SUN JI-HAI!”,听到这种声音,也许是在曼彻斯特的中国人最骄傲的时候。

    一路走来,又不少人都在向我大喊孙继海的名字,但是看到我手中拎的那个红色塑料袋,他们的脸色变了,眼神奇怪地盯着那个袋子,然后再抬头看看我的脸,似乎要确认一下我究竟是不是中国人。我马上意识到了自己犯了多大的错误,疾步向火车站赶去,这时听到身后一片污言秽语……

    他们看出了我是中国人,他们为中国来的孙继海感到骄傲,但是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一个中国人要拎着曼联队的礼品袋招摇过市?

    这的确是曼城队球迷宣泄的时候,因为他们被压抑得太久了。

    如果你在曼彻斯特这个城市穿行,你会知道这里的第一足球俱乐部是CITY(城队),而不是UNITED(联队)。根据不完全统计,曼彻斯特近150万球迷当中,支持曼城队的超过了七成。从目前球迷构成来看,曼城球迷经济收入、社会地位都没有曼联球迷那么高,但他们是赤胆忠心的,他们来看球,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不会像罗伊·基恩嘲弄的那些包厢里的曼联球迷贵族:“……他们吃着鱼子酱,然后骂我们是SB……”

    到缅因路去的曼城球迷,是因为他的父亲、他的祖父都是蓝色球迷,他自己从四岁、五岁时,就被父辈们牵着手走进了缅因路。

    如果我们用中国式社会阶层划分观点来解剖这两支球队球迷构成时,很容易得出曼联是富人球队、曼城是穷人球队的结果。曼联主场老特拉福德经过整修后,已经成为欧洲最好的球场之一,而且座落在特拉福德区,旁边就是在全欧洲赫赫有名的特拉福德购物区,这里当然不是工薪阶层能够每周光顾的地方。

    曼城主场球衣是蓝色,这跟他们的“蓝领风格”相当契合;曼联主色调是著名的红色,他们的比赛时常有那种疯狂进攻压迫得对手窒息的魔鬼气势。有趣的是,半个小时车程外的利物浦,也有两支不共戴天的球队,埃弗顿主色调是蓝色,利物浦是红色。

    两支球队的主场历史,都在80年以上,在历史沧桑的背后,仍然能看出两支球队的巨大差异。

    缅因路在曼彻斯特南部,这里是个居住区,但从这个街区建筑和居民成份看,就知道这里属于曼彻斯特的贫民窟。据说在缅因路附近租一套两房一厅的公寓,月租不过两三百英镑,这在英国已经算相当便宜了,可闲置的房屋还是不少。向当地留学生打听,才知道“不敢住在这里”,因为附近的黑人居民和印巴太多,社会治安很有问题。

    几年前,每次曼城队主场比赛结束后,都有许多警察在缅因路上维持秩序,借酒撒疯的足球流氓处处可见,当他们在1996年春天砸碎缅因路一条街上的所有店铺后,曼彻斯特大区的1300名警察全力出动进行管制,这才稍稍缓和了足球流氓问题。

    缅因路能容纳35000名观众,规模并不算小,可是跟美仑美奂的老特拉福德相比,完全不在同一个档次。1994年改建后的老特拉福德是一个完全现代化的足球场,小到场内每个座位、看台下面的通道,大到四个看台的雨棚天幕、球场草皮下面的暖气烘干设备,都安置得巨细无遗。在看台下面的通道,绕着这个能容纳6万人以上的球场走一圈,至少要半个小时。至于老特拉福德的“红魔酒吧”、大型的纪念品商店和宏大舒适的新闻会议室,更是在缅因路不能想象的,他们还有两个巨大的会场,专门用来租给愿意在老特拉福德举行婚礼的年轻人。

    2004年春天,曼联再度宣称,他们还要扩建老特拉福德球场,将其容量从68000人扩大到75000人,因为曼联球票供不应求,绝对商业化的“曼联公共有限公司”觉得有利可图。其实在2003-2004赛季,曼联每次主场比赛总收入,就要比他们的头号对手阿森纳高出100万英镑!

    缅因路也有纪念品商店,但是曼联已经把他们的纪念品连锁店开到了新加坡;缅因路也有新闻会议室,但是最多只能容纳40名记者——我每次采访基冈,都得穿过阴暗破旧的看台下通道,进入这间小小的会议室。

    两支球队都成立于十九世纪末足球的萌芽期,然而百年来的成长道路却大相径庭。曼联队似乎总有贵人相助,甚至连球队历史上最大的悲剧,都能帮助他们赢得更多的关注。1958年的慕尼黑空难,让曼联队赢得了全世界人的无限同情,想想他们到目前为止只夺取过2次欧洲冠军杯,却能和皇家马德里、AC米兰一样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球队。巴斯比和弗格森两位不世出的伟大教练,将这支球队塑造成了曼彻斯特的传奇故事。

    同城兄弟却远没有那么光彩。曼城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逐渐崛起,但是受迫于当时横行英伦的阿森纳,到1968年夺取当时甲级联赛冠军后,锋芒又立即被阿森纳和利物浦压住。缅因路的百年历史充斥着不断的升级和降级,这种无法在顶级联赛中稳定自身地位的状态,让他们的球迷对高高在上的曼联队更加嫉恨。走出曼彻斯特,曼联队是一支广受欢迎的球队,但是走进曼彻斯特,大部分球迷都在讥笑这支球队。

    曼城对曼联最深的恨意,来自于百年之前的插曲,因为曼城球迷认为曼联当时抢夺了曼城的人才,从而发迹的。

    故事发生在1904年,当时曼城是曼彻斯特独一无二的足球主人,他们已经打入足总杯决赛,和阿斯顿维拉、埃弗顿成为了当时英格兰最红火的俱乐部,而曼联还是个总部在牛顿西斯的鱼腩球队。这个时段正是英格兰足球发生质变的时候,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职业球员出现,而英格兰足总一直强烈反对球员职业化,虽然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被迫接受球员职业化的事实,但足总用限薪手段约束职业球员的最高收入,使职业球员和普通矿工一样,赛季期间每周最高薪水不能超过4英镑,休赛期间最高薪水不得超过3英镑。二十世纪初的4英镑,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300英镑,能够维持生计,可绝大多数职业球员除了足球以外,没有其他一技之长,退役之后,又几乎没有什么积累,所以限薪对于职业球员的经济压力相当大。在这种情况下,大俱乐部为了维持竞争力,便开始了英国足球着名的“褐色信封”传统。

    “褐色信封”如今已是泛指所有足球交易中违法收入部分。在当时,像曼城这样的大俱乐部,老板和主教练都会额外用褐色邮政信封装额外收入,私下里送给主力球员,保证他们不用为生计过于操心,保持球队竞争力。

    当时曼城拥有着英国足球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的球星,威尔士人比利·梅勒迪斯(Billy Meredith)。梅勒迪斯天赋异禀,而且恃才傲物,是曼城核心。当时不论甲级联赛冠军还是足总杯冠军,都是曼城和阿斯顿维拉在竞逐,而伯明翰的记者发现曼城私下里给梅勒迪斯支付的“褐色信封”,才让这个威尔士天才能过上公子生活,梅勒迪斯每周收入在20英镑以上!1904年一次联赛在曼城落败后,怀恨在心的伯明翰报纸打破了大家对“褐色信封”心照不宣的缄默承诺,把梅勒迪斯和其他几位曼城球星得到额外收入的内幕捅了出来。官僚习气严重的英足总立即祭出严刑峻法,仔细调查曼城球员收入状况,耗时9个月,最终查实了梅勒迪斯等球员和曼城俱乐部都“有罪”。梅勒迪斯被停赛9个月。

    更严酷的处罚降临在曼城俱乐部:1906年11月,在曼彻斯特米德兰酒店,英格兰足总主持了一次人口拍卖会。足总裁定,勒令曼城将一队球员全部售出,以示惩戒。在这次拍卖会上,曼城一队17名球员全被抛售,而距离曼城最近的牛顿西斯联队一举买走了包括梅勒迪斯在内的6名曼城主力。

    梅勒迪斯此后成为了曼联第一位红色英雄,他和其他5位前曼城队友,彻底改变了牛顿西斯联队只会凶蛮身体拼抢,不会“踢球”的形象。更因为梅勒迪斯在曼彻斯特极高的人气,牛顿西斯联队有了进军曼彻斯特,和曼城抢夺市场的人脉。

    但曼城这次悲剧,也改变了梅勒迪斯的人生,他退役后立即成为球员工会领袖,终生为职业球员争取合法权益而奔走。

    自工业革命开始,曼彻斯特就是座工业城市,大量纺织品产生在这座城市,然后源源不断通过利物浦销往世界各地,传统上曼彻斯特就是一个以劳工为主体的城市,这些人不能代表上层社会利益,但人口在城市中占据大多数,当他们选择了像曼城队这样一支代表着自身平实、朴素风格的球队后,过于成功、过于商业化的曼联自然有了成为众矢之的的另一个理由。

    曼城发展历史,跟曼彻斯特这座工业革命时期的重镇一样,几乎是跟时代同步的。今天的曼彻斯特,远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美丽和现代化。在英国只有两个城市被列为“大区”,伦敦(GREAT LONDON)和曼彻斯特(GREAT MANCHESTER),然而曼彻斯特却似乎给人一种衰败的印象。传统产业的消亡,是这座城市逐渐退化的根本原因。

    曼城队在二十世纪前半页还有一定生机,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有过中兴期,可俱乐部跟这座城市一样,在地区经济落伍同时,始终无法上升到更高层次。曼城的生存土壤,仍然是曼彻斯特的劳工阶层,然而“劳苦大众”的分化——例如离开曼彻斯特寻找新的工作机会和生存空间,更让这支球队缺乏生长的营养。

    在城市西部,曼联却在紧跟时代节拍,虽然他们始终无法赢得曼彻斯特大多数球迷支持,但俱乐部经营远胜同城兄弟,欧洲战场成绩也不同凡响,即便曼城成绩不错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他们的锋芒仍然无法跟曼联相比。当时曼城夺取过英甲冠军,阵中也有弗朗西斯·李和这样的英国知名国脚,但老特拉福德有着博比·查尔顿、乔治·贝斯特和丹尼斯·劳这种英国足球中的顶尖高手,1966年英格兰在本土夺取世界杯,也让曼联队员在全世界球迷心目中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

    跟曼联气势恢弘的攻势足球相比,曼城风格也更接近他们的球迷群体,朴实无华。把曼城称为“蓝魔”,似乎是中国媒体报道曼城出的笑话。在英格兰,除了曼城官方网站曾经自吹自擂地用过“Blue Devils”这个词组外,谁也不会拿曼联绰号来套曼城队。曼城队不是“魔鬼”,他们一百多年球队历史上,也没出过像查尔顿那样战绩辉煌、像贝斯特那样充满魅力的巨星。“红魔”(Red Devils)一说,其实是对曼联球迷的概括,因为不论曼联参加什么比赛,客场路途多么遥远,都会有疯狂红色球迷追随。倒是“红军”(Red Army)、“枪手“(Gunners)和“喜鹊”(Magpies)分别是利物浦、阿森纳和纽卡斯尔联队的球队绰号。

    1970年,丹尼斯·劳在被曼联无情抛弃后加盟曼城,在德比战中代表曼城打进致胜球,这个脚后跟打进的球,直接把曼联打入了乙级联赛,但是丹尼斯·劳后来回忆,这是他“一生中最痛苦的进球”。劳的评价,也折射出了两支球队的关系。曼城始终生存在曼联队的阴影下,而一旦加盟过一支曼彻斯特球队,永远都无法全心加入另一支曼彻斯特球队。

    最近4个赛季,曼城队从乙级联赛打上英超,然后又降到英甲,最后不惜血本地进行赌博,2002年夏天请来了两届欧洲足球先生、前英格兰国家队主教练基冈,然后用英甲最高的工资水平组合球队,终于如愿以偿升级成功。在曼城队球迷忘情嘶喊中,他们发泄的,正是被同城兄弟压抑多年的痛苦。曼城升级,最大原因自然是基冈,而曼城一年前能引来这位名帅,其中也包含了基冈本人对曼联和弗格森的仇恨。

    基冈成名于利物浦,这已经足够让他仇视曼联了,不过他跟弗格森个人恩怨,更是基冈掌印缅因路、发誓要超过曼联的原因。

    1995-1996赛季,血气方刚的基冈把纽卡斯尔联队培养成了英格兰所向披靡的劲旅,当时在联赛中遥遥领先,是曼联队夺冠最大对手。特别喜欢用心理战挑衅对手的弗格森,通过各种媒体刺激基冈,说基冈如果要夺取英超冠军,“必须再学习几年”,说其他球队打曼联时都是全力以赴,对付纽卡斯尔联队则没有那么玩命,而且一再强调纽卡斯尔联队跟曼联赛季末的联赛碰撞将决定冠军的最终归属。基冈深受弗格森刺激,扬言要在主场跟曼城队决一死战,一度在BBC广播五台的直播节目中情绪失控,破口大骂弗格森,他那句被英国媒体反复愚弄的话是:“……我真的希望、真的希望能打败他们……”(I would love love to beat them)。

    场外的争斗分散了年少气盛的基冈和纽卡斯尔联队精力,曼联反而在联赛中逐渐追上,后来还真在客场打败了纽卡斯尔联队。

    5个月后,基冈就离开了这支他一手从英甲带进英超的球队,开始了他漂泊不定的教练生涯,几乎所有的英国人都认为,基冈的教练生涯,就是被弗格森改变的。2001年前基冈在英格兰队主教练位置,因为此前欧洲杯的惨败和世界杯预选赛的尴尬,最终承认自己“能力不济”,蒙羞下野后,当时曼城主席伯恩斯坦想起了基冈跟弗格森斗法的往事,极力拉拢。基冈当然愿意跟老爵爷再度较劲,这便是他入主缅因路的背景。

    基冈的到来,加剧了曼城跟曼联的敌对关系,随后两个赛季的曼彻斯特德比,果然打得火花四溅。在2002年11月9日英超曼彻斯特德比前一个月,缅因路所有座席上都贴出了一张告示:“在11月9日曼城迎战曼联的德比战时,球场不销售任何酒精类饮料,希望所有观众注意,不要带任何酒精类饮料进场,违反规定者将受到一定惩处。”

    来来往往的蓝色球迷都会在这张告示前认真地盯上几眼,有的还会点点头,看来大家都没有反对意见。这是缅因路最后一场曼彻斯特德比,此战过后,2002-2003赛季只剩下曼城造访老特拉福德,2003-2004赛季,曼城将迁入新球场。这场比赛曼城3比1大胜,极度振作了军心,弗格森赛后恼羞成怒,声称这是整个赛季曼联“最恶心的表现”,他加大治军力度,此后曼联完成了联赛后半段赶超阿森纳的大逆转。但在老特拉福德的二度德比中,曼城依旧顽强守平1比1,孙继海下半场客串后腰,是曼城守平比分的功臣之一。

    阿森纳和热刺,也是一对精彩的同城德比,仇怨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阿森纳跨越泰晤士河,北迁北伦敦,在“七姐妹”(Seven Sisters)地区和热刺争夺地盘有关。此外伯明翰和阿斯顿维拉,又是一个穷人俱乐部和富人俱乐部矛盾的缩写,苏格兰格拉斯哥的流浪者和凯尔特人,更是将宗教仇恨完全足球德比化。没有这种人群之间、城市之间利用足球解决各种社会矛盾纠纷的德比战,现代足球就无法在英国取得历史性的发展,德比创造了现代足球,这种说法,一点都不为过。(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