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做得多不如做得对
我一直有个可怕的毛病,有一堆事情等待我处理时特别明显。比如说,我通常在早上写稿,中午自己弄东西给自己吃“贪多务得”的习惯在这时候便展现无遗。
我会先把煮水饺的水烧开,然后,看一看阳台上的花木,有几片桔黄的叶子该剪掉了,我立刻戴上了手套,寻找园艺用的剪刀。打理花木时我看见昨天晒的衣服还没收,待会儿可能要下雨了,于是我又放下剪刀,把衣服收进衣柜里。这时发现衣柜里的衣服放得有点不顺眼,又顺手理了理
糟糕,水老早煮滚了,我放了水饺,心想,为什么不连餐后咖啡一起煮,省点时间呢?于是然后我又等得不耐烦了,随手翻开书架上昨天买的书,趁着空当读了起来。
有一次,因为发现水饺快被我煮烂了,情急之下,赶快熄火,掀开锅盖时,不幸地被旁边正在加热的摩卡咖啡壶所吐出的蒸气烫伤。
一次只做一件事
是的,我贪多务得,企图在最短的时间内做最多的事。我一边用冰敷着我的手臂,一边检讨,我为什么要一口气做这么多事?我真的省了时间了吗?我把每一件事都做好了吗?
答案是,没有。而且除了烫伤我的手之外,还不知道损失了多少脑细胞。我为什么要把自己搞得这么紧张,明明只是在做家事?于是我想到了高中以前的数学课。
数学对我来说,一直是“不管我怎么努力,我都考得不太好”的一科,几乎从“国小”以来就是这样。其他的科目不太费力就可以在班上名列前茅,但是天知道,数学花了我多少力气,却没有我觉得“应得”的成绩。如果老师的题目出得难了点,有时,还会发生整张考卷看不懂的情况(通常是三五题看不懂就自己吓自己),使我很沮丧。到了高三,我想,放弃算了。
有一次,题目既多又难,让每个同学都在哀声叹气。我忽然看到了一线曙光。“慢慢来,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吧。管他能得几分呢?”我开始选择可能会的那一题开始做起,十分确定自己做对了之后,再慢条斯理进攻下一题,然后,再做下一题。真的不会,就放手,用耐心跟时间磨,完全不管时间到了没有。结果,出乎意料的,我竟然考及格了。
最好笑的事是,那一次考试是台北市的数学资优生甄试,北一女全校只有七十多个人及格可以参加复试。
天晓得我以前拿的都是二三十分的成绩,数学老师跌破眼镜,笑着说:“有进步,有进步!”
把轻重缓急分出来
做得多不如做得对,我这才发现自己原来的毛病出在哪里。对于数学,我不是不能理解,只是反应比较慢,至少,是比全班大多数同学慢。而我一直想把每一题都做完,对时间的恐惧加上对自己能力的否定,使我在惊慌下反而把该会的都在不够谨慎的状况下做错了。从此我谨记这个教训,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在联考时,我至少也还答对了一半题目。不乱回答的好处是,不必担心扣错。
我常常得克服自己以“贪多务得”来处理手边一堆事情的毛病,也尽量不要让自己在同一时间内处理那么多事情,至少先把先后顺序和轻重缓急分出来,把重要的事情先做好。当上班族的时候,我看过很多每天在抱怨压力太大、手边事情太多做不完的人。
我常发现,他们的事情做不完,是因为他们把自己搞得很混乱,根本不想把任何一件事先做完。所谓压力,令人讨厌也令人耽溺,如果不把压力联盟各个击破,就会一直泡在压力里。
不必担心做不完,该担心的是,如何把第一件事做完再做第二件;就像在读书的时候一样,如果你在准备历史时,想着明天还有地理考试,还要考论语、孟子的默书,你永远无法把真正该放进脑袋里的东西好好装进去。而且,当脑袋混乱时,你的情绪一定好不了。
有得多不如有得巧
“量少质精”和“重质不重量”每个人都会说,但怎样身体力行,而不是只让它变成口头上的自我安慰,确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我的衣橱中“货色”的更替和转变,给我很大的启示。
由于“存货”空间不足,我必须不定期地把某些穿不着的衣服清出来。从清理衣橱中,我看到自己在“决定拥有”时的盲点。被清出的衣物,不是穿了总觉不对劲从未派上用场的,就是一季穿不上一次,或是穿上之后不但没给自己加分,只有扣分的。
为什么当初我会兴致勃勃地买下这些每次穿上它,照完镜于后都会让我皱眉头的衣服呢?
常常是因为贪小便宜,折扣嘛,牌子不错,卖得这么便宜,不买可惜。不然就是因为刚好有时间逛街,既来之则买之做纪念。
有一柜的衣服,不如有几件能加分的衣服
很多人跟我有一样的看法,在非折扣期“忍痛”买下的衣服,总比折扣期买的衣服适合自己,在衣柜中留得比较久,穿上身的频率也比较高。花同样多的钱,在“最后折扣”时也许可以买上两件、三件,但那两三件被派上场的频率,总不如非折扣期看上的那一件。
在几次清衣柜之后,我终于觉悟了:不管多便宜,如果一季只能穿一次,或穿上之后只会扣分的,绝对不买,免得变成“环保的罪人”从此,我购物的失误率少很多。
有得多不如有得巧。如果衣柜里都是适合你。会加分的衣服,你不需花太多时间,就可以漂漂亮亮地出门,所节省的“时间成本”绝对值回票价。有一柜衣服,不如有几件能加分的衣服,非关价格和名牌。
不只是衣服的问题,所有会占空间的“动产”、“不动产”都一样。有华厦千万间,不如有一间能住得舒适安全的房子,不然,就会变成负担。就像美国许多拥有度假别墅的千万富豪共同的经验:那间房子让你最快乐的两天,就是你买进和卖出那两天。
食物也是一样,现代人都懂吃得多、吃得好会带来庞大的副作用。可惜的是我们在决定拥有一样东西时,很少考虑到多了是否会造成负面效果。我们沉浸在“数大便是美”的所有人的喜悦里,炫耀着自己的所有物。如果它没有恰如其分的实用性,我们并不算真正拥有它们。
多,没有用,适合最重要
适当的钱使你无后顾之忧,生活如鱼得水;拥有过多,你开始烦恼如何投资。如何不被觊觎者骗走。你可能会因股票一日跌停的损失而得忧郁症,也可能因一日涨停而休克;你担心情人与子女爱的是你的钱而不是人情人也是如此,很多人的内心里都渴望成为万人迷,以“有很多人追我”为光荣,忘记了自己只要一个“对”的人。
有得多容易,有得巧难,要我们回归清贫生活,以现代社会而言实在虚伪,但我们值得想想,什么才是最适合的,多,有时并没有用。
我记得理财圣经的作者黄培源博士曾说:“有钱很愉快,但如果你拥有的钱超过一亿,你就会开始不快乐了。”大部分人一辈子当然还不会拥有一亿,还没资格想象那种不快乐,但他对有钱人的观察,自有相当的洞析力。我也记得纪伯伦所写的:“上帝是公平的,因为一个睡在丝绒床垫上的人,并不会比一个以大地为席的人能拥有好梦。”
在对的时间,才会做对的事
从前有一段时间,我似为,我很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了,不管再累再忙,我的情绪应该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
直到最近我才发现,我的情绪稳定值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高。“当你精神饱满的时候,即使遇到很棘手的事,你还是会有相当的耐心和宽容度;但是当你精力不济时,一件小小的事都可能令你烦恼不已。”当我读到加州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罗伯塞耶的这段话后,开始反省自己。
我发现,没错,在情绪好的时候,我很容易一口答应别人要求我做的事情,也会对别人的情绪有比较高的忍耐度,对任何的批评意见敞开心胸;但在我“累得像只狗”的时候,我很容易回绝别人的邀请;累了一天的那个深夜,只要有人打电话给我,我说话的语气,很容易有一搭没一搭,有意无意间,有点急躁地想挂断电话;有人批评我,我一定往坏处想。的确,在我疲倦时,情绪智商是比较低的。
学习情绪智商管理
有好几次经验重复发生。忙了一天回家,有时看到经纪人传真来的纸条,有一大堆工作、演讲等邀约征询我的意见,问我愿不愿意去。如果那天我很累了,我总会马上打电话给她说,请全部推掉,并斩钉截铁地说:“我没空!”第二天起床,精神好了,重新看那些纸条,良心发现,理性回头,我又会打电话更正我的某些决议,同意接受某些邀约和工作。
偶尔会受到腰酸脖子痛的毛病侵扰。我也发现,当身体无恙时,我容易说“yes”乐观进取;身体不好时,我容易对很多事说“no”往负面想。原来,我还是这么情绪化的。只因为我一个人住,在工作完毕后通常没有什么应酬,所以当我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时,我可以好好地松懈一下,没有莫名其妙迁怒于人、因为一时忍不住发作情绪而后悔的机会,所以我误以为自己的情绪一直很平和。才怪!
很多朋友已经觉察到情绪的起伏有时会像“不随意肌”很难控制。有一位做大生意的朋友就告诉我:“白天我不会烦恼的事,在入夜不能成眠时会变成一个巨大的恶魔,使我感觉世界末日到了。”
他知道自己在晚上情绪不会太好,就会特别叮咛自己不去想麻烦的事情。等出太阳之后,一切自然会像早晨的露珠般被阳光蒸发。塞耶教授的报告也指出,同样的一件事,在夜深时最令人心烦,因为我们的精力在白天时最旺盛,心情也最好,下午四五点时就逐渐减弱。
难怪很多人在上班时是好好先生或好好小姐,回家就有无名火上升。白天的人际关系和下班后的受欢迎程度完全不同。白天人见人爱,夜晚人人走避,深夜则悲叹自己孤苦。
谈事情要看好“timing(时机)
有些上班族很会看老板的脸色。我们明白,在他心情大好时,提出各种要求和建议比较容易被采纳;可是在感情生活中或和家人的相处时,我们却常忘了“看脸色”往往在对方疲惫时说些不中听的话,或者在两人都筋疲力尽时数落对方的不是,或者在睡前严肃地做“沟通”搞得觉也不必睡了,势同水火。
在两人都累时做观念沟通,常是越沟越不通,因为集中精神的能力变差了,脾气也变坏了。这样的沟通,只会有负面效果。“我已经很累了,他还无理取闹”这是我们常听到的抱怨话。对方未必无理取闹,只是谈事情没看准“timing”的问题。
还有一方在半夜把另一方吵醒来翻旧账的,这样的伴侣必成怨偶。
读书也一样。过去念北一女校时,我发现有些同学分明念得比别人勤快“朝六晚十二”地死k,成绩却不见得比别人好。因为有些时间,你再勤奋地念,吸收力也很差。
找到一个好的时间,你会变成一块很好的吸水海绵。
找到一个好的时间说话,别人也比较听得进去。
别在精力耗弱时想不愉快的事情。
也别在双方累得要死时吵架。
别在他心情不佳时向他抱怨,那是雪上加霜,你不会得到你想得到的。找个对的时间,一下子就会命中靶心。
时间晚了,我不该再写稿了。否则,非但愿意快乐用二分法来看人通常是愚蠢的,而我周遭都有快乐的人和不快乐的人。
但每一个人似乎都希望快乐。
快乐到底去哪里找?
在我们的生活中,似乎有些东西能讨我们的欢喜,但常只是一时欢喜。逛街时买了一件衣服、吃了一顿美食。得到一句赞美、升了官、发了财都能使我们“快乐”一阵子,但通常就只是那一阵子。很多人,没多久又陷人近乎习惯性的悲伤和空虚里。有野心的人会设定下一个目标,让自己进入追逐游戏里;比别人敏感的人会想,唉呀呀,人生就是得到这么多,还不是生老病死苦
有时我们想一再地重复我们的快感经验,但快感经验是有边际效应的,你第二次考第一名的时候,总不会比第一次考第一名高兴;如果你习惯考第一名,你就不会因为考第一名而高兴,只会因为某一次没有考到第一名而沮丧。
哪一种人不快乐?
每一个哲学家或心灵探寻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结论,真正的快乐要往自己的心里去找。
而你的内心在哪里呢?只有你自己能知道。
有人类以来所有的宗教。所有的哲学,不过是在探索同一个源头,没有人能提供正确的答案。世界上当然没有完全快乐的人,除非是个躁郁症的患者,处在“躁”症的时期,他们确实被快乐完全燃烧,但忧郁时,又会要掉他的命。我们只能找到“感觉自己活得蛮快乐”的人和“多半感觉自己活得不快乐”的人。
期待有人为自己带来快乐的人常常不快乐。
动不动就拿别人来比,愤世嫉俗的人一定不快乐。
太在乎别人评价的人不快乐。
把每件事都往肩上扛,拿一百分当标准的人必然不快乐;期待自己在别人眼中一百分的人和要求朋友完美的人一样,不但不快乐,而且也会让跟他在一起的人不快乐。
越把自己的不快乐怪在某个人头上的,必然更不快乐。
挫折的污泥中也有快乐的养分
在现代社会,不快乐者好像越来越多,不快乐常像一种传染病,弄得人心惶惶。在我们无力探索人生的源头之前,我们想快乐,只有一个方法,你须先“愿意快乐”愿意快乐,才能找到让自己在生活中能快乐的东西,摆脱掉让自己不快乐的东西。
并不是所有希望快乐的人都打从心里愿意快乐,或舍弃自己的不快乐。我发现很多人和自己的不快乐已经产生了“共生”的关系。
比如一个在家里被当成肉靶子打的受害妇女说,她反正习惯了,虽然她渴望过的是平安无虑的生活;一个每换一次工作就抱怨公司人际斗争和老板刻薄的人,不愿意放弃自己“期待环境一百分”的梦想,也不愿稍稍加强一点圆通的性格,只把抱怨当成自己的心理治疗方式;也有人天天羡慕别人可以开五百万跑车,住千万华宅,埋怨自己命不好,但有了钱与时间,还是天天上牌桌打麻将。
还有些人爱上自己的多愁善感,伤春悲秋,虽然他们也羡慕别人的开朗性格。他们和自己的不快乐产生了“相依为命”的关系之后,只能越来越不快乐。
一个愿意快乐的人,不会僵在不快乐中动也不动。如果我们愿意快乐,从挫折的污泥中也可以看到快乐的养分。然后撒下种子,好好浇水,看它会开什么花。
做得多不如做得对
我一直有个可怕的毛病,有一堆事情等待我处理时特别明显。比如说,我通常在早上写稿,中午自己弄东西给自己吃“贪多务得”的习惯在这时候便展现无遗。
我会先把煮水饺的水烧开,然后,看一看阳台上的花木,有几片桔黄的叶子该剪掉了,我立刻戴上了手套,寻找园艺用的剪刀。打理花木时我看见昨天晒的衣服还没收,待会儿可能要下雨了,于是我又放下剪刀,把衣服收进衣柜里。这时发现衣柜里的衣服放得有点不顺眼,又顺手理了理
糟糕,水老早煮滚了,我放了水饺,心想,为什么不连餐后咖啡一起煮,省点时间呢?于是然后我又等得不耐烦了,随手翻开书架上昨天买的书,趁着空当读了起来。
有一次,因为发现水饺快被我煮烂了,情急之下,赶快熄火,掀开锅盖时,不幸地被旁边正在加热的摩卡咖啡壶所吐出的蒸气烫伤。
一次只做一件事
是的,我贪多务得,企图在最短的时间内做最多的事。我一边用冰敷着我的手臂,一边检讨,我为什么要一口气做这么多事?我真的省了时间了吗?我把每一件事都做好了吗?
答案是,没有。而且除了烫伤我的手之外,还不知道损失了多少脑细胞。我为什么要把自己搞得这么紧张,明明只是在做家事?于是我想到了高中以前的数学课。
数学对我来说,一直是“不管我怎么努力,我都考得不太好”的一科,几乎从“国小”以来就是这样。其他的科目不太费力就可以在班上名列前茅,但是天知道,数学花了我多少力气,却没有我觉得“应得”的成绩。如果老师的题目出得难了点,有时,还会发生整张考卷看不懂的情况(通常是三五题看不懂就自己吓自己),使我很沮丧。到了高三,我想,放弃算了。
有一次,题目既多又难,让每个同学都在哀声叹气。我忽然看到了一线曙光。“慢慢来,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吧。管他能得几分呢?”我开始选择可能会的那一题开始做起,十分确定自己做对了之后,再慢条斯理进攻下一题,然后,再做下一题。真的不会,就放手,用耐心跟时间磨,完全不管时间到了没有。结果,出乎意料的,我竟然考及格了。
最好笑的事是,那一次考试是台北市的数学资优生甄试,北一女全校只有七十多个人及格可以参加复试。
天晓得我以前拿的都是二三十分的成绩,数学老师跌破眼镜,笑着说:“有进步,有进步!”
把轻重缓急分出来
做得多不如做得对,我这才发现自己原来的毛病出在哪里。对于数学,我不是不能理解,只是反应比较慢,至少,是比全班大多数同学慢。而我一直想把每一题都做完,对时间的恐惧加上对自己能力的否定,使我在惊慌下反而把该会的都在不够谨慎的状况下做错了。从此我谨记这个教训,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在联考时,我至少也还答对了一半题目。不乱回答的好处是,不必担心扣错。
我常常得克服自己以“贪多务得”来处理手边一堆事情的毛病,也尽量不要让自己在同一时间内处理那么多事情,至少先把先后顺序和轻重缓急分出来,把重要的事情先做好。当上班族的时候,我看过很多每天在抱怨压力太大、手边事情太多做不完的人。
我常发现,他们的事情做不完,是因为他们把自己搞得很混乱,根本不想把任何一件事先做完。所谓压力,令人讨厌也令人耽溺,如果不把压力联盟各个击破,就会一直泡在压力里。
不必担心做不完,该担心的是,如何把第一件事做完再做第二件;就像在读书的时候一样,如果你在准备历史时,想着明天还有地理考试,还要考论语、孟子的默书,你永远无法把真正该放进脑袋里的东西好好装进去。而且,当脑袋混乱时,你的情绪一定好不了。
有得多不如有得巧
“量少质精”和“重质不重量”每个人都会说,但怎样身体力行,而不是只让它变成口头上的自我安慰,确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我的衣橱中“货色”的更替和转变,给我很大的启示。
由于“存货”空间不足,我必须不定期地把某些穿不着的衣服清出来。从清理衣橱中,我看到自己在“决定拥有”时的盲点。被清出的衣物,不是穿了总觉不对劲从未派上用场的,就是一季穿不上一次,或是穿上之后不但没给自己加分,只有扣分的。
为什么当初我会兴致勃勃地买下这些每次穿上它,照完镜于后都会让我皱眉头的衣服呢?
常常是因为贪小便宜,折扣嘛,牌子不错,卖得这么便宜,不买可惜。不然就是因为刚好有时间逛街,既来之则买之做纪念。
有一柜的衣服,不如有几件能加分的衣服
很多人跟我有一样的看法,在非折扣期“忍痛”买下的衣服,总比折扣期买的衣服适合自己,在衣柜中留得比较久,穿上身的频率也比较高。花同样多的钱,在“最后折扣”时也许可以买上两件、三件,但那两三件被派上场的频率,总不如非折扣期看上的那一件。
在几次清衣柜之后,我终于觉悟了:不管多便宜,如果一季只能穿一次,或穿上之后只会扣分的,绝对不买,免得变成“环保的罪人”从此,我购物的失误率少很多。
有得多不如有得巧。如果衣柜里都是适合你。会加分的衣服,你不需花太多时间,就可以漂漂亮亮地出门,所节省的“时间成本”绝对值回票价。有一柜衣服,不如有几件能加分的衣服,非关价格和名牌。
不只是衣服的问题,所有会占空间的“动产”、“不动产”都一样。有华厦千万间,不如有一间能住得舒适安全的房子,不然,就会变成负担。就像美国许多拥有度假别墅的千万富豪共同的经验:那间房子让你最快乐的两天,就是你买进和卖出那两天。
食物也是一样,现代人都懂吃得多、吃得好会带来庞大的副作用。可惜的是我们在决定拥有一样东西时,很少考虑到多了是否会造成负面效果。我们沉浸在“数大便是美”的所有人的喜悦里,炫耀着自己的所有物。如果它没有恰如其分的实用性,我们并不算真正拥有它们。
多,没有用,适合最重要
适当的钱使你无后顾之忧,生活如鱼得水;拥有过多,你开始烦恼如何投资。如何不被觊觎者骗走。你可能会因股票一日跌停的损失而得忧郁症,也可能因一日涨停而休克;你担心情人与子女爱的是你的钱而不是人情人也是如此,很多人的内心里都渴望成为万人迷,以“有很多人追我”为光荣,忘记了自己只要一个“对”的人。
有得多容易,有得巧难,要我们回归清贫生活,以现代社会而言实在虚伪,但我们值得想想,什么才是最适合的,多,有时并没有用。
我记得理财圣经的作者黄培源博士曾说:“有钱很愉快,但如果你拥有的钱超过一亿,你就会开始不快乐了。”大部分人一辈子当然还不会拥有一亿,还没资格想象那种不快乐,但他对有钱人的观察,自有相当的洞析力。我也记得纪伯伦所写的:“上帝是公平的,因为一个睡在丝绒床垫上的人,并不会比一个以大地为席的人能拥有好梦。”
在对的时间,才会做对的事
从前有一段时间,我似为,我很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了,不管再累再忙,我的情绪应该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
直到最近我才发现,我的情绪稳定值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高。“当你精神饱满的时候,即使遇到很棘手的事,你还是会有相当的耐心和宽容度;但是当你精力不济时,一件小小的事都可能令你烦恼不已。”当我读到加州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罗伯塞耶的这段话后,开始反省自己。
我发现,没错,在情绪好的时候,我很容易一口答应别人要求我做的事情,也会对别人的情绪有比较高的忍耐度,对任何的批评意见敞开心胸;但在我“累得像只狗”的时候,我很容易回绝别人的邀请;累了一天的那个深夜,只要有人打电话给我,我说话的语气,很容易有一搭没一搭,有意无意间,有点急躁地想挂断电话;有人批评我,我一定往坏处想。的确,在我疲倦时,情绪智商是比较低的。
学习情绪智商管理
有好几次经验重复发生。忙了一天回家,有时看到经纪人传真来的纸条,有一大堆工作、演讲等邀约征询我的意见,问我愿不愿意去。如果那天我很累了,我总会马上打电话给她说,请全部推掉,并斩钉截铁地说:“我没空!”第二天起床,精神好了,重新看那些纸条,良心发现,理性回头,我又会打电话更正我的某些决议,同意接受某些邀约和工作。
偶尔会受到腰酸脖子痛的毛病侵扰。我也发现,当身体无恙时,我容易说“yes”乐观进取;身体不好时,我容易对很多事说“no”往负面想。原来,我还是这么情绪化的。只因为我一个人住,在工作完毕后通常没有什么应酬,所以当我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时,我可以好好地松懈一下,没有莫名其妙迁怒于人、因为一时忍不住发作情绪而后悔的机会,所以我误以为自己的情绪一直很平和。才怪!
很多朋友已经觉察到情绪的起伏有时会像“不随意肌”很难控制。有一位做大生意的朋友就告诉我:“白天我不会烦恼的事,在入夜不能成眠时会变成一个巨大的恶魔,使我感觉世界末日到了。”
他知道自己在晚上情绪不会太好,就会特别叮咛自己不去想麻烦的事情。等出太阳之后,一切自然会像早晨的露珠般被阳光蒸发。塞耶教授的报告也指出,同样的一件事,在夜深时最令人心烦,因为我们的精力在白天时最旺盛,心情也最好,下午四五点时就逐渐减弱。
难怪很多人在上班时是好好先生或好好小姐,回家就有无名火上升。白天的人际关系和下班后的受欢迎程度完全不同。白天人见人爱,夜晚人人走避,深夜则悲叹自己孤苦。
谈事情要看好“timing(时机)
有些上班族很会看老板的脸色。我们明白,在他心情大好时,提出各种要求和建议比较容易被采纳;可是在感情生活中或和家人的相处时,我们却常忘了“看脸色”往往在对方疲惫时说些不中听的话,或者在两人都筋疲力尽时数落对方的不是,或者在睡前严肃地做“沟通”搞得觉也不必睡了,势同水火。
在两人都累时做观念沟通,常是越沟越不通,因为集中精神的能力变差了,脾气也变坏了。这样的沟通,只会有负面效果。“我已经很累了,他还无理取闹”这是我们常听到的抱怨话。对方未必无理取闹,只是谈事情没看准“timing”的问题。
还有一方在半夜把另一方吵醒来翻旧账的,这样的伴侣必成怨偶。
读书也一样。过去念北一女校时,我发现有些同学分明念得比别人勤快“朝六晚十二”地死k,成绩却不见得比别人好。因为有些时间,你再勤奋地念,吸收力也很差。
找到一个好的时间,你会变成一块很好的吸水海绵。
找到一个好的时间说话,别人也比较听得进去。
别在精力耗弱时想不愉快的事情。
也别在双方累得要死时吵架。
别在他心情不佳时向他抱怨,那是雪上加霜,你不会得到你想得到的。找个对的时间,一下子就会命中靶心。
时间晚了,我不该再写稿了。否则,非但愿意快乐用二分法来看人通常是愚蠢的,而我周遭都有快乐的人和不快乐的人。
但每一个人似乎都希望快乐。
快乐到底去哪里找?
在我们的生活中,似乎有些东西能讨我们的欢喜,但常只是一时欢喜。逛街时买了一件衣服、吃了一顿美食。得到一句赞美、升了官、发了财都能使我们“快乐”一阵子,但通常就只是那一阵子。很多人,没多久又陷人近乎习惯性的悲伤和空虚里。有野心的人会设定下一个目标,让自己进入追逐游戏里;比别人敏感的人会想,唉呀呀,人生就是得到这么多,还不是生老病死苦
有时我们想一再地重复我们的快感经验,但快感经验是有边际效应的,你第二次考第一名的时候,总不会比第一次考第一名高兴;如果你习惯考第一名,你就不会因为考第一名而高兴,只会因为某一次没有考到第一名而沮丧。
哪一种人不快乐?
每一个哲学家或心灵探寻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结论,真正的快乐要往自己的心里去找。
而你的内心在哪里呢?只有你自己能知道。
有人类以来所有的宗教。所有的哲学,不过是在探索同一个源头,没有人能提供正确的答案。世界上当然没有完全快乐的人,除非是个躁郁症的患者,处在“躁”症的时期,他们确实被快乐完全燃烧,但忧郁时,又会要掉他的命。我们只能找到“感觉自己活得蛮快乐”的人和“多半感觉自己活得不快乐”的人。
期待有人为自己带来快乐的人常常不快乐。
动不动就拿别人来比,愤世嫉俗的人一定不快乐。
太在乎别人评价的人不快乐。
把每件事都往肩上扛,拿一百分当标准的人必然不快乐;期待自己在别人眼中一百分的人和要求朋友完美的人一样,不但不快乐,而且也会让跟他在一起的人不快乐。
越把自己的不快乐怪在某个人头上的,必然更不快乐。
挫折的污泥中也有快乐的养分
在现代社会,不快乐者好像越来越多,不快乐常像一种传染病,弄得人心惶惶。在我们无力探索人生的源头之前,我们想快乐,只有一个方法,你须先“愿意快乐”愿意快乐,才能找到让自己在生活中能快乐的东西,摆脱掉让自己不快乐的东西。
并不是所有希望快乐的人都打从心里愿意快乐,或舍弃自己的不快乐。我发现很多人和自己的不快乐已经产生了“共生”的关系。
比如一个在家里被当成肉靶子打的受害妇女说,她反正习惯了,虽然她渴望过的是平安无虑的生活;一个每换一次工作就抱怨公司人际斗争和老板刻薄的人,不愿意放弃自己“期待环境一百分”的梦想,也不愿稍稍加强一点圆通的性格,只把抱怨当成自己的心理治疗方式;也有人天天羡慕别人可以开五百万跑车,住千万华宅,埋怨自己命不好,但有了钱与时间,还是天天上牌桌打麻将。
还有些人爱上自己的多愁善感,伤春悲秋,虽然他们也羡慕别人的开朗性格。他们和自己的不快乐产生了“相依为命”的关系之后,只能越来越不快乐。
一个愿意快乐的人,不会僵在不快乐中动也不动。如果我们愿意快乐,从挫折的污泥中也可以看到快乐的养分。然后撒下种子,好好浇水,看它会开什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