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检校都督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278章检校都督
东宫。
皇帝的卧室里,李世民跟大舅哥同榻而眠,彻夜长谈。
两人仿佛又回到了以往征战岁月,那时他们也经常这样同帐而眠,议事到深夜。
“朕免去刘政会刑部尚书之职,让李靖接替,他有没有怨言?”
刘政会是太原元谋功臣十七人之一,太上皇的心腹,早年是太原鹰扬府司马,当年与晋阳县令刘文静,晋阳宫监裴寂,一起跟太原留守李渊谋划起兵。
他出身河南刘氏,族出匈奴,属于北魏时汉化的稽胡,武德年间镇太原、都刑部,也算很有功绩,他曾被刘武周俘虏,但依然忠心不屈。
只是他跟罗艺是亲家,往来较密。
太上皇心腹、罗艺亲家,这些关系,都足以让刘政会靠边站,皇帝免去他刑部尚书,调光禄寺卿,也算是给他留有几分情面了。
“刘政会多有怨言,觉得不公,甚至还说罗艺不可能谋反。”长孙无忌对这位拥有免死铁券的太原元谋功臣,没有丝毫的偏袒,一句话就让他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皇帝冷哼出声。
“既然如此,那光禄卿也不要做了,除去名籍收回实封,令有司好好调查他与罗艺关系。”
“刘师立呢,之前就有人检举说他姓氏应符谶想谋反,朕当面问过他,他说他在隋朝时官只六品,后来看错人,侍奉王世充做亲卫将军,洛阳平定,本当被诛杀,是朕赞赏他才干特赦免了他,并引为左亲卫,
去年六月,更是随敬德、君集等九将建功,如今实封千户郡公,拜左骁卫将军,这些都是我所赐,绝不敢有半点二心。
朕也相信了他,但也提醒他少与罗艺往来,可现在有人检举,刘师立仍与罗艺暗中往来甚密,这叫朕如何信他?”
“亏朕先前还让他检校右武侯大将军,”
刘师立本是玄武门九将之一,也是皇帝密谋宫变的重要心腹,结果现在却仍跟罗艺纠缠不清,不顾皇帝的警告。
对此,李世民很失望,刘师立可是先前实封功臣第四等,与侯君集、张公谨并封千户。
刘政会跟罗艺往来,还勉强说的过去,刘师立实在不该。
“除去刘师立名籍,夺爵罢官,让他在家好好反省。”
皇帝还让收回刘政会手里的免死铁券,算是抵了一死。
“安业也跟罗艺有不少暗中往来联络,你知道吗?”皇帝问。
长孙无忌听的心中发冷,长孙安业是他三哥,当然两人同父不同母,关系并不好。当年他父亲长孙晟去世时,他兄妹还年少,结果长孙安业把他们母子三赶出了家门。
幸好当时舅父高士廉收留了他们娘三。
可高士廉虽是北齐安乐王之子,但在隋朝时仕途不畅,还因卷入政治争斗获罪,流放交州,舅母带着孩子们留在京城,也十分困难,可还是给他们一座小院,时常接济。
那段艰难的生活,也让长孙无忌兄妹俩早早成熟。
如今兄妹俩个,一个贵为皇后母国,一个成了尚书右仆射拜相,富贵无比,长孙安业不过右监门将军。
兄弟其实关系一直仍不好,不过长孙皇后出面,经常劝说无忌大度,才勉强维持了表面的和睦。
长孙安业是个不太安份的人,还嗜酒如命,可无忌五兄弟,老大长孙行布隋朝时为汉王库真,汉王造反后拒绝汉王入并州城,城破后被杀,朝廷抚恤,让他的弟弟长孙恒安为鹰扬郎将,不过这代兄受封的老二也没啥本事,没于隋乱。
老三安业名无宪字安业,出了名的好酒无赖,父亲一死就把父亲的续弦妻子和她生的儿女赶出了家门,没有继承他爹长孙晟半分本事,奢靡享受倒是一流,当年赶走年幼弟妹,等妹妹嫁给李世民,李家建唐,长孙安业又天天找妹妹讨要官爵。
长孙皇后这个是比较贤良的,可却对这个兄长的无赖请求,难以拒绝,经常找李世民为安业说情,凭此关系,让他一路做到了右监门将军。
可长孙安业并没有什么收敛,反而仗着国舅身份肆无忌惮。
那是谁的钱都敢收,谁的请求都敢应。
明知妹夫跟罗艺不睦,却还经常跟罗艺往来。
长孙无忌很嫌恶这个兄长,但他兄弟五人,如今除了一个还年轻的兄弟无逸,三个兄长也就剩这个。
李世民也是很清楚长孙安业的无赖的,叹了口气,“你回头跟安业好好长谈一下,这次朕就看在你们兄妹的面子上不追究他了,希望他好自为之。”
“臣谢陛下洪恩,”
长孙无忌其实倒也愿意看到皇帝治安业的罪,最好是把这无赖流放边疆,可长孙安业又是他与皇后兄长,在外也代表着长孙家,他要卷入谋反罪,也必然波及他们兄妹。
这种无赖最好就是哪天喝酒醉死了,那是最好的。
“武怀玉在灵州城中遇刺,数十名山胡、突厥刺客当街伏击刺杀,甚至有一名刺客还是李道宗刚送给武怀玉的自家婢女,这事你怎么看?”
长孙无忌跟李道宗结怨已久。
当年两人同在秦王麾下,后来两人一同奉令领兵出击,可因意见不合,闹的很不愉快,李道宗不顾长孙反对,执意领兵出击,长孙无忌按兵不动,就是不出击,李道宗因此大败,差点身死,恩怨就此结下。
虽然皇帝也曾帮忙化解,可向来脾气好的李道宗却不肯原谅长孙无忌,毕竟换谁也难以释怀,那可是差点没命,部下几乎全军覆没,差点成了另一个李道玄。
可长孙无忌也不肯认错,他觉得当时李道宗鲁莽,轻率出击,要是他也跟着上,那全军都没了,所以就算李道宗战死,他都不会后悔,他得向秦王负责。李道宗兵败,那是他自己的责任,他还要参他一本。
长孙无忌见皇帝问到这件事,犹豫了一下后,还是直言,“臣以为任城王刺杀武怀玉倒不太可能,
这些刺客更可能是梁师都或突厥人派来的。
不过任城王身为灵州都督,镇守朔方五年,居然能让敌人这般公然在灵州城中袭击新任盐州刺史,而且还有个刺客是他刚送出的府中婢女,他也是严重失职的。”
长孙无忌也不客气的趁机参了李道宗一本,比如他在灵州占地数百顷,还有暗中走私回易等等。
“朔方那边问题很多,许多官将一心只顾着占地、走私,甚至带着朝廷的军队,忙着捕奴贩奴,
这样下去后果不堪设想,这次武怀玉遇袭,也是向朝廷敲响了警钟,不能再任由这样下去了。
要改变朔方如今局面,最好就是先把都督换了。”
李世民躺在榻上,仔细的思考着。
去年冬已经调李道宗还朝任刑部尚书了,可为了伐梁大计,李世民最终还是选择让久镇灵州的李道宗再回去都督,可现在他不免动摇了几分。
“让段德操接替灵州都督如何?段德操先前久镇延州,也一直与梁师都交手,且很有战绩。”
“陛下不可,段德操虽很能打,但延州都督府的情况比灵州的没好到哪去,段德操去灵州,那不过是换汤不换药,最好是从朔方之外调人去。”
较好的人选是李靖,可李靖刚调入朝为刑部尚书兼太子左卫率,何况皇帝也并不打算让李靖出镇地方。
“侯君集接任灵州都督如何?”皇帝又问。
“陛下,侯君集一直跟随陛下,虽说冲锋陷阵十分勇猛,但还没有过独挡一面的经历,他连刺史都没做过,更别说如今大战当前,去做灵州都督。”
李世民也不由的感叹,侯君集忠心是足够的,可惜资历与经验不足,担不起这重挡,“要是叔宝身体健康就好了,他去做这灵州都督,朕最放心,可惜。”
皇帝又道,“原本你也足以担任此职的。”
“臣愿意前往朔方都督,为陛下解忧。”
“你现在是尚书右仆射,哪有再去做都督的道理,那岂不成了贬谪。”
灵州都督府虽仅是中都督府,但与凉州都督府一样,都是西北最重要的军镇,尤其是眼下越发重要。
必须得挑一个能力与资历都足够的才行。
李世民在自己心腹里找了一圈,结果居然没有一个合适的,秦琼病着,尉迟恭去襄州做都督了,程咬金任泸州都督,张公谨是代州都督,屈突通是洛州都督。
刘师立这检校右武侯大将军,刚被自己除名。
樊兴出任延州都督,李大亮是交州都督,郭孝恪是赵州都督,黄君汉是夔州都督。
李道宗本来也是深得李世民信任的,可现在不得不考虑替换,却找不到个合适的人选。
李孝恭倒是资历威望和能力都足够了,但李世民不可能放心让他出山。
其它刘弘基、长孙顺德、唐俭这几员大将,还有姐夫柴绍、段纶、杨师道,不论资历还是本事,其实也都足够。
可对这几位,李世民也并不太放心,他们不是太上皇心腹就是太上皇女婿,李世民削他们权还来不及,哪还愿意轻易授他们要职。
“干脆让武怀玉检校这灵州都督如何?”皇帝话刚说完,自己倒马上就否决了,“他还是太年轻了,资历不够,
你说让延州都督樊兴做灵州都督,夏州都督段德操做庆州都督,庆州都督段纶做延州都督,如何?”
长孙无忌想了想,觉得这样调动太大,本来八大都督刺史就是年前才定的,现在刚上任,又要推翻重来,不太合适。
皇帝也叹了声气觉得确实不太合适。
“让陇州刺史薛万彻接替灵州都督兼刺史,把盐州划入灵州都督府,武怀玉为灵州都督府长史兼盐州刺史,如何?”
灵州都督府长史只是个正五品上官,盐州刺史却是正四品下职,不过皇帝这个安排倒也很有深意,盐州刺史虽正四品下,毕竟只管盐州军政,但如果兼一个灵州都督府长史,那就能管灵盐宥几州军政。
夏州都督府划走一个盐州,则仍都督夏绥银三州,庆州都督府则督庆泾宁三州,会州都督则督会原二州,延州都督则督延、丹、鄜、坊四州。
不过宥州其实有名无实,所以灵州都督府,实际只有灵盐二州,薛万彻都督兼灵州刺史,武怀玉长史兼盐州刺史,二人各领一州,又一起统领都督府。
看的出,皇帝对非嫡系的薛万彻也并不是完全信任。
皇帝对薛万彻的能力比较信任。
“召任城王回朝,拜鸿胪卿。”
“令有司严查灵州行刺案,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
长孙无忌躺在榻上另一头,嘴角露出了笑容。
(本章完)
第278章检校都督
东宫。
皇帝的卧室里,李世民跟大舅哥同榻而眠,彻夜长谈。
两人仿佛又回到了以往征战岁月,那时他们也经常这样同帐而眠,议事到深夜。
“朕免去刘政会刑部尚书之职,让李靖接替,他有没有怨言?”
刘政会是太原元谋功臣十七人之一,太上皇的心腹,早年是太原鹰扬府司马,当年与晋阳县令刘文静,晋阳宫监裴寂,一起跟太原留守李渊谋划起兵。
他出身河南刘氏,族出匈奴,属于北魏时汉化的稽胡,武德年间镇太原、都刑部,也算很有功绩,他曾被刘武周俘虏,但依然忠心不屈。
只是他跟罗艺是亲家,往来较密。
太上皇心腹、罗艺亲家,这些关系,都足以让刘政会靠边站,皇帝免去他刑部尚书,调光禄寺卿,也算是给他留有几分情面了。
“刘政会多有怨言,觉得不公,甚至还说罗艺不可能谋反。”长孙无忌对这位拥有免死铁券的太原元谋功臣,没有丝毫的偏袒,一句话就让他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皇帝冷哼出声。
“既然如此,那光禄卿也不要做了,除去名籍收回实封,令有司好好调查他与罗艺关系。”
“刘师立呢,之前就有人检举说他姓氏应符谶想谋反,朕当面问过他,他说他在隋朝时官只六品,后来看错人,侍奉王世充做亲卫将军,洛阳平定,本当被诛杀,是朕赞赏他才干特赦免了他,并引为左亲卫,
去年六月,更是随敬德、君集等九将建功,如今实封千户郡公,拜左骁卫将军,这些都是我所赐,绝不敢有半点二心。
朕也相信了他,但也提醒他少与罗艺往来,可现在有人检举,刘师立仍与罗艺暗中往来甚密,这叫朕如何信他?”
“亏朕先前还让他检校右武侯大将军,”
刘师立本是玄武门九将之一,也是皇帝密谋宫变的重要心腹,结果现在却仍跟罗艺纠缠不清,不顾皇帝的警告。
对此,李世民很失望,刘师立可是先前实封功臣第四等,与侯君集、张公谨并封千户。
刘政会跟罗艺往来,还勉强说的过去,刘师立实在不该。
“除去刘师立名籍,夺爵罢官,让他在家好好反省。”
皇帝还让收回刘政会手里的免死铁券,算是抵了一死。
“安业也跟罗艺有不少暗中往来联络,你知道吗?”皇帝问。
长孙无忌听的心中发冷,长孙安业是他三哥,当然两人同父不同母,关系并不好。当年他父亲长孙晟去世时,他兄妹还年少,结果长孙安业把他们母子三赶出了家门。
幸好当时舅父高士廉收留了他们娘三。
可高士廉虽是北齐安乐王之子,但在隋朝时仕途不畅,还因卷入政治争斗获罪,流放交州,舅母带着孩子们留在京城,也十分困难,可还是给他们一座小院,时常接济。
那段艰难的生活,也让长孙无忌兄妹俩早早成熟。
如今兄妹俩个,一个贵为皇后母国,一个成了尚书右仆射拜相,富贵无比,长孙安业不过右监门将军。
兄弟其实关系一直仍不好,不过长孙皇后出面,经常劝说无忌大度,才勉强维持了表面的和睦。
长孙安业是个不太安份的人,还嗜酒如命,可无忌五兄弟,老大长孙行布隋朝时为汉王库真,汉王造反后拒绝汉王入并州城,城破后被杀,朝廷抚恤,让他的弟弟长孙恒安为鹰扬郎将,不过这代兄受封的老二也没啥本事,没于隋乱。
老三安业名无宪字安业,出了名的好酒无赖,父亲一死就把父亲的续弦妻子和她生的儿女赶出了家门,没有继承他爹长孙晟半分本事,奢靡享受倒是一流,当年赶走年幼弟妹,等妹妹嫁给李世民,李家建唐,长孙安业又天天找妹妹讨要官爵。
长孙皇后这个是比较贤良的,可却对这个兄长的无赖请求,难以拒绝,经常找李世民为安业说情,凭此关系,让他一路做到了右监门将军。
可长孙安业并没有什么收敛,反而仗着国舅身份肆无忌惮。
那是谁的钱都敢收,谁的请求都敢应。
明知妹夫跟罗艺不睦,却还经常跟罗艺往来。
长孙无忌很嫌恶这个兄长,但他兄弟五人,如今除了一个还年轻的兄弟无逸,三个兄长也就剩这个。
李世民也是很清楚长孙安业的无赖的,叹了口气,“你回头跟安业好好长谈一下,这次朕就看在你们兄妹的面子上不追究他了,希望他好自为之。”
“臣谢陛下洪恩,”
长孙无忌其实倒也愿意看到皇帝治安业的罪,最好是把这无赖流放边疆,可长孙安业又是他与皇后兄长,在外也代表着长孙家,他要卷入谋反罪,也必然波及他们兄妹。
这种无赖最好就是哪天喝酒醉死了,那是最好的。
“武怀玉在灵州城中遇刺,数十名山胡、突厥刺客当街伏击刺杀,甚至有一名刺客还是李道宗刚送给武怀玉的自家婢女,这事你怎么看?”
长孙无忌跟李道宗结怨已久。
当年两人同在秦王麾下,后来两人一同奉令领兵出击,可因意见不合,闹的很不愉快,李道宗不顾长孙反对,执意领兵出击,长孙无忌按兵不动,就是不出击,李道宗因此大败,差点身死,恩怨就此结下。
虽然皇帝也曾帮忙化解,可向来脾气好的李道宗却不肯原谅长孙无忌,毕竟换谁也难以释怀,那可是差点没命,部下几乎全军覆没,差点成了另一个李道玄。
可长孙无忌也不肯认错,他觉得当时李道宗鲁莽,轻率出击,要是他也跟着上,那全军都没了,所以就算李道宗战死,他都不会后悔,他得向秦王负责。李道宗兵败,那是他自己的责任,他还要参他一本。
长孙无忌见皇帝问到这件事,犹豫了一下后,还是直言,“臣以为任城王刺杀武怀玉倒不太可能,
这些刺客更可能是梁师都或突厥人派来的。
不过任城王身为灵州都督,镇守朔方五年,居然能让敌人这般公然在灵州城中袭击新任盐州刺史,而且还有个刺客是他刚送出的府中婢女,他也是严重失职的。”
长孙无忌也不客气的趁机参了李道宗一本,比如他在灵州占地数百顷,还有暗中走私回易等等。
“朔方那边问题很多,许多官将一心只顾着占地、走私,甚至带着朝廷的军队,忙着捕奴贩奴,
这样下去后果不堪设想,这次武怀玉遇袭,也是向朝廷敲响了警钟,不能再任由这样下去了。
要改变朔方如今局面,最好就是先把都督换了。”
李世民躺在榻上,仔细的思考着。
去年冬已经调李道宗还朝任刑部尚书了,可为了伐梁大计,李世民最终还是选择让久镇灵州的李道宗再回去都督,可现在他不免动摇了几分。
“让段德操接替灵州都督如何?段德操先前久镇延州,也一直与梁师都交手,且很有战绩。”
“陛下不可,段德操虽很能打,但延州都督府的情况比灵州的没好到哪去,段德操去灵州,那不过是换汤不换药,最好是从朔方之外调人去。”
较好的人选是李靖,可李靖刚调入朝为刑部尚书兼太子左卫率,何况皇帝也并不打算让李靖出镇地方。
“侯君集接任灵州都督如何?”皇帝又问。
“陛下,侯君集一直跟随陛下,虽说冲锋陷阵十分勇猛,但还没有过独挡一面的经历,他连刺史都没做过,更别说如今大战当前,去做灵州都督。”
李世民也不由的感叹,侯君集忠心是足够的,可惜资历与经验不足,担不起这重挡,“要是叔宝身体健康就好了,他去做这灵州都督,朕最放心,可惜。”
皇帝又道,“原本你也足以担任此职的。”
“臣愿意前往朔方都督,为陛下解忧。”
“你现在是尚书右仆射,哪有再去做都督的道理,那岂不成了贬谪。”
灵州都督府虽仅是中都督府,但与凉州都督府一样,都是西北最重要的军镇,尤其是眼下越发重要。
必须得挑一个能力与资历都足够的才行。
李世民在自己心腹里找了一圈,结果居然没有一个合适的,秦琼病着,尉迟恭去襄州做都督了,程咬金任泸州都督,张公谨是代州都督,屈突通是洛州都督。
刘师立这检校右武侯大将军,刚被自己除名。
樊兴出任延州都督,李大亮是交州都督,郭孝恪是赵州都督,黄君汉是夔州都督。
李道宗本来也是深得李世民信任的,可现在不得不考虑替换,却找不到个合适的人选。
李孝恭倒是资历威望和能力都足够了,但李世民不可能放心让他出山。
其它刘弘基、长孙顺德、唐俭这几员大将,还有姐夫柴绍、段纶、杨师道,不论资历还是本事,其实也都足够。
可对这几位,李世民也并不太放心,他们不是太上皇心腹就是太上皇女婿,李世民削他们权还来不及,哪还愿意轻易授他们要职。
“干脆让武怀玉检校这灵州都督如何?”皇帝话刚说完,自己倒马上就否决了,“他还是太年轻了,资历不够,
你说让延州都督樊兴做灵州都督,夏州都督段德操做庆州都督,庆州都督段纶做延州都督,如何?”
长孙无忌想了想,觉得这样调动太大,本来八大都督刺史就是年前才定的,现在刚上任,又要推翻重来,不太合适。
皇帝也叹了声气觉得确实不太合适。
“让陇州刺史薛万彻接替灵州都督兼刺史,把盐州划入灵州都督府,武怀玉为灵州都督府长史兼盐州刺史,如何?”
灵州都督府长史只是个正五品上官,盐州刺史却是正四品下职,不过皇帝这个安排倒也很有深意,盐州刺史虽正四品下,毕竟只管盐州军政,但如果兼一个灵州都督府长史,那就能管灵盐宥几州军政。
夏州都督府划走一个盐州,则仍都督夏绥银三州,庆州都督府则督庆泾宁三州,会州都督则督会原二州,延州都督则督延、丹、鄜、坊四州。
不过宥州其实有名无实,所以灵州都督府,实际只有灵盐二州,薛万彻都督兼灵州刺史,武怀玉长史兼盐州刺史,二人各领一州,又一起统领都督府。
看的出,皇帝对非嫡系的薛万彻也并不是完全信任。
皇帝对薛万彻的能力比较信任。
“召任城王回朝,拜鸿胪卿。”
“令有司严查灵州行刺案,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
长孙无忌躺在榻上另一头,嘴角露出了笑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