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不主动不拒绝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崇文馆藏书万卷,要把整理好的这万卷书,抄录数份,一下子就要抄数万卷书,一卷一匹绢,这可是一个大项目。
长安城里不仅秘书省弘文馆司经局有专门的楷书手是抄写的,长安还有许多大寺长期有抄经人。
这些人以楷书抄写,还形成了一种特别的抄经体。
长安城最有名气的抄经人,一年可以抄写两百卷,赚二三百匹绢。不过普通抄经人,可能三天一卷,一卷几十钱百钱。
这次崇文馆的这个大项目,搞起了外包抄写,不仅长安城的那些抄经人都接到单,甚至国子监,以及在京的那些各衙流外吏、杂任,甚至是一些在京侯选、侯考的小官、士人也都参与了进来。
抄经不要本钱,是個不错的兼职。
武怀玉很照顾司经局的下属们,让他们分包,从中赚一笔。之前满长安找贵族王公官员们捐书,不少王公贵族豪强可也是捐了钱的。
皇帝后来还又特拔了笔钱支持这东宫文教事业,这笔钱粮汇聚起来很大一笔,都由武怀玉说了算。
手头有钱,这办起事来就是方便,用不着一点点都打报告找上级。
采买纸墨笔张,分包抄写,武怀玉手头有钱,又有编制人员,迅速的把纸坊、墨坊、笔坊、装潢坊都给恢复,开始采购原料自家生产。
如今司经局兵强马壮,中午的伙食都好起来。
两菜一汤,一荤一素。
直接采用打菜制度,官员们还加个煎蛋。
主食蒸饼或汤饼或是米饭,每人一升粮标准。
这待遇不知道让隔壁五个局的人多羡慕,没几天时间,左春坊的太子中允、太子左谕德、左赞善大夫、司议郎、主事、录事、传令、掌仪、赞者等都跑来司经局的食堂蹭饭。
连其它五局的长官,典丞郎、药藏郎、内直郎、宫门郎、典设郎等也来了。
好在右春坊不在一块办公,否则估计右春坊的那些官员也得跑来。
对此司经局负责公厨的张承德很不满,不过怀玉倒是让他别急,现在司经局搞的红红火火,尤其是手里握着大笔的经费,其它衙门眼红是正常的。
这些官员们来蹭个饭,武怀玉也就让招待,反正光吃顿工作餐能吃多少。
拿人手短吃人嘴短,吃了司经局的饭,以后他们也不好再多说什么不是。
武怀玉甚至还把分包一些抄写项目给兄弟衙门,让他们顺便也赚点外块,自己吃肉,也得别人喝汤不是。
东宫各衙,现在都不完备,一个个都很穷,真正的清水衙门,如今司经局好不容易搞起一个崇文馆,还弄起一个几万卷经书的抄写项目,虽然在武怀玉眼里,这其实也没什么油水,但在那些穷官眼里,这却很诱人。
别的兄弟单位公廨田公廨钱都没落实,他们司经局却是啥都有了。
“馆主,崇文馆陪太子读书的二十名学生,上面都选好了,”
“这是名单。”
武怀玉拿起来看了下,跟门下省弘文馆的挑选标准差不多,皇族宗室、皇太后、皇后家子弟,宰相子弟,都是大功以上亲,也就是同祖父的族人子弟,
入选的不是皇亲国戚,那就是王公宰相子弟,身份最贵的那批人。
选的是十四到十九岁的年纪。
弘文馆学生才三十八,他们崇文馆开馆,学生更只有二十名。
每一个都是王公宰相子弟,非常尊贵。
像武士彟的儿子元庆元爽,那都没资格,因为武士彟只是实封国公,却不是一品,更不是宰相。
武怀玉的兄弟怀良,马周的儿子马载就更没资格了,一来年纪不够,二来身份差远了。
秦琼这镇军大将军,也仅是二品阶,他儿子也不行。
“十一郎,你带张文学和刘正字,亲自上门拜访各家,把通知送到。”
皇族李家、皇后长孙家、太后窦家、然后就是如今宰相们了,裴寂房玄龄高士廉萧瑀封德彝等子弟,
贵妃家的都不够格入选。
“二郎不去吗?”
“我就不去了,”
怀玉现在也挺谨慎的,这次收集图书,结果提前弄出来崇文馆,还当上了馆主,已经有点风头太盛,就没必要再跟这些皇亲国戚、宰相王公一品家再过多接触。
“你们去就行,好好跟他们谈谈,夸赞下他们子弟,对了,跟他们说,感谢他们之前的捐书赠钱,等崇文馆藏书抄出来,到时送他们一些珍藏。”
来济笑了笑,“二郎这是想再让他们捐些钱粮?”
“咱们不要求,但他们想捐赠,也不用拒绝嘛。”他笑着道。
不主动、不拒绝,这态度好。
皇亲国戚王公宰相,谁家和指头缝里漏点下来,也能让司经局肥一圈。
做为长官,能为下属谋福利,才能有凝聚力有人心,才能办事情,否则是没有威严的。
搞项目,自然就是谋福利的最好办法。
有项目就有钱粮,有钱粮,过过手都有油水,根本用不着贪污什么的。
武怀玉现在天天忙着到处挖人,挖楷书手、挖熟纸匠、挖装潢匠、笔匠,还从国子监挖人来当直学士。
校书郎、正字、书吏、书令史、典书也挖了不少。
因为司经局比较高调,他们的食堂伙食太好还引的有御史弹劾,还有人弹劾司经局提前发放俸禄,甚至给官吏匠人发粮发钱发福利。
只是这些弹劾没起半点水花,倒是给司经局挖人打了免费广告,都知道司经局现在得皇帝看重,待遇好福利高,于是秘书省啊弘文馆等一些清水衙门里的穷官穷吏,纷纷接受调动,甚至有主动求到司经局的。
一时间,平时名不见经传的司经局,居然成了长安城的当红衙门。
连蔡允恭这个平时都见不到一面的太子洗马,如今也经常往这边跑,这位弘文馆学士,如今天天中午来司经局吃饭,甚至笔墨纸张没少蹭,但武怀玉一点不介意。
各种福利待遇一点不少他的。
司经局火了,崇文馆更是一飞冲天。
连带着司经局名下的产业现在也红火起来,长安两市里开起了崇文书肆、崇文纸铺、崇文笔铺、崇文墨铺等。
武怀玉还搞出了一些所谓珍藏版图书,甚至还有崇文馆学士联名版等,既放在书店卖,也送一些给那些大笔捐赠弘文馆的皇亲国戚王公宰相们。
给王公宰相们的是免费赠送,但其它想买这些同款珍藏版书,那可就价格不菲。
这些卖书卖纸笔等收入,全都进了司经局的小金库,这钱就跟拿去放贷收息的公廨本钱一样,除了用做办公开支、公厨食堂食料钱外,武怀玉拿这钱给大家发放各种名目的补贴。
天冷了,给大家买炭买柴,还给大家定制皮袄毛衣,添丝絮被子,发肉发米,还发纸发笔。
连皮靴皮帽,一个月都发了两回。
还设立了一个内部的无息贷,本司的官吏匠人要是一时有困难,可以申请借贷,无息。
甚至还有租房补贴,骑马的交通补贴草料钱等。
司经局官吏们的收入水准直线上升,俸禄标准没变,但到手的钱粮多了,各种名目的福利、补贴,今天发米面,明天发油盐,后天发丝布的。
负责管理司里小金库的来济甚至很头痛。
“二郎,这账上钱越花越多,花不完啊?”
司经局现在是东宫唯一一个满编甚至超编的衙门,却还能做到俸禄足时足额发放,还有各种不断的福利。
“年底了,再多花掉一些,要不然账上钱太多,也不好交待。”怀玉指示,必须得在年前再突击花钱。
“啥名目呢?现在盯着我们的人可很多啊,钱分太多怕也不行。”来济还是有些太年轻,居然有钱也不知道怎么花。
“这还不容易吗?”
怀玉觉得花钱这事很容易,“这样,多采买一些纸墨笔砚,这不就一大笔开支?买来的纸墨等,国子监、弘文馆、秘书省都送些,然后三省六部五寺九监也送点,
最后再给我们司里官吏分一批。”
纸墨笔砚是很值钱的,发下来后也可以再卖掉换钱。
而这些纸墨笔砚从司经局所属的作坊采购,也增加了他们的收入,这钱可以大部份留下,开单采购原料,或是给匠人们多发点粮油福利。
司经局账上的钱让他流动起来,分散开,自然就不起眼了,甚至给其它衙门、官吏们也分些好处。
那些下属作坊拿了钱,留下大部份,采购原料,甚至再打个报告扩建作坊、店铺等,那都是支出、成本嘛。
这不断的流动起来,好比一大块肥肉在司里官吏们手上转来转去,自然而然能满手油。
不过武怀玉仔细的翻看了账本后发现,司经局现在居然短时间内就已经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循环,初始的本钱都是来自捐赠、赏赐、拔款,但现在这卖书卖纸卖笔墨这些,居然很赚钱。
不是一般的赚钱,是非常的赚钱。
他以前真没想到,这年头文具这么贵,书籍这么贵。
贵的有点离谱,但偏偏长安城做为帝都,这里有最庞大的文人群体,文具需求量也是最大的。
这次收集整理抄录图书还是搞的很成功的,甚至盘活了司经局这个冷衙门,不过武怀玉看着这账本,却并不是很满足。
“十一郎,我有个想法,打算编份报纸。”
“报纸?”
崇文馆藏书万卷,要把整理好的这万卷书,抄录数份,一下子就要抄数万卷书,一卷一匹绢,这可是一个大项目。
长安城里不仅秘书省弘文馆司经局有专门的楷书手是抄写的,长安还有许多大寺长期有抄经人。
这些人以楷书抄写,还形成了一种特别的抄经体。
长安城最有名气的抄经人,一年可以抄写两百卷,赚二三百匹绢。不过普通抄经人,可能三天一卷,一卷几十钱百钱。
这次崇文馆的这个大项目,搞起了外包抄写,不仅长安城的那些抄经人都接到单,甚至国子监,以及在京的那些各衙流外吏、杂任,甚至是一些在京侯选、侯考的小官、士人也都参与了进来。
抄经不要本钱,是個不错的兼职。
武怀玉很照顾司经局的下属们,让他们分包,从中赚一笔。之前满长安找贵族王公官员们捐书,不少王公贵族豪强可也是捐了钱的。
皇帝后来还又特拔了笔钱支持这东宫文教事业,这笔钱粮汇聚起来很大一笔,都由武怀玉说了算。
手头有钱,这办起事来就是方便,用不着一点点都打报告找上级。
采买纸墨笔张,分包抄写,武怀玉手头有钱,又有编制人员,迅速的把纸坊、墨坊、笔坊、装潢坊都给恢复,开始采购原料自家生产。
如今司经局兵强马壮,中午的伙食都好起来。
两菜一汤,一荤一素。
直接采用打菜制度,官员们还加个煎蛋。
主食蒸饼或汤饼或是米饭,每人一升粮标准。
这待遇不知道让隔壁五个局的人多羡慕,没几天时间,左春坊的太子中允、太子左谕德、左赞善大夫、司议郎、主事、录事、传令、掌仪、赞者等都跑来司经局的食堂蹭饭。
连其它五局的长官,典丞郎、药藏郎、内直郎、宫门郎、典设郎等也来了。
好在右春坊不在一块办公,否则估计右春坊的那些官员也得跑来。
对此司经局负责公厨的张承德很不满,不过怀玉倒是让他别急,现在司经局搞的红红火火,尤其是手里握着大笔的经费,其它衙门眼红是正常的。
这些官员们来蹭个饭,武怀玉也就让招待,反正光吃顿工作餐能吃多少。
拿人手短吃人嘴短,吃了司经局的饭,以后他们也不好再多说什么不是。
武怀玉甚至还把分包一些抄写项目给兄弟衙门,让他们顺便也赚点外块,自己吃肉,也得别人喝汤不是。
东宫各衙,现在都不完备,一个个都很穷,真正的清水衙门,如今司经局好不容易搞起一个崇文馆,还弄起一个几万卷经书的抄写项目,虽然在武怀玉眼里,这其实也没什么油水,但在那些穷官眼里,这却很诱人。
别的兄弟单位公廨田公廨钱都没落实,他们司经局却是啥都有了。
“馆主,崇文馆陪太子读书的二十名学生,上面都选好了,”
“这是名单。”
武怀玉拿起来看了下,跟门下省弘文馆的挑选标准差不多,皇族宗室、皇太后、皇后家子弟,宰相子弟,都是大功以上亲,也就是同祖父的族人子弟,
入选的不是皇亲国戚,那就是王公宰相子弟,身份最贵的那批人。
选的是十四到十九岁的年纪。
弘文馆学生才三十八,他们崇文馆开馆,学生更只有二十名。
每一个都是王公宰相子弟,非常尊贵。
像武士彟的儿子元庆元爽,那都没资格,因为武士彟只是实封国公,却不是一品,更不是宰相。
武怀玉的兄弟怀良,马周的儿子马载就更没资格了,一来年纪不够,二来身份差远了。
秦琼这镇军大将军,也仅是二品阶,他儿子也不行。
“十一郎,你带张文学和刘正字,亲自上门拜访各家,把通知送到。”
皇族李家、皇后长孙家、太后窦家、然后就是如今宰相们了,裴寂房玄龄高士廉萧瑀封德彝等子弟,
贵妃家的都不够格入选。
“二郎不去吗?”
“我就不去了,”
怀玉现在也挺谨慎的,这次收集图书,结果提前弄出来崇文馆,还当上了馆主,已经有点风头太盛,就没必要再跟这些皇亲国戚、宰相王公一品家再过多接触。
“你们去就行,好好跟他们谈谈,夸赞下他们子弟,对了,跟他们说,感谢他们之前的捐书赠钱,等崇文馆藏书抄出来,到时送他们一些珍藏。”
来济笑了笑,“二郎这是想再让他们捐些钱粮?”
“咱们不要求,但他们想捐赠,也不用拒绝嘛。”他笑着道。
不主动、不拒绝,这态度好。
皇亲国戚王公宰相,谁家和指头缝里漏点下来,也能让司经局肥一圈。
做为长官,能为下属谋福利,才能有凝聚力有人心,才能办事情,否则是没有威严的。
搞项目,自然就是谋福利的最好办法。
有项目就有钱粮,有钱粮,过过手都有油水,根本用不着贪污什么的。
武怀玉现在天天忙着到处挖人,挖楷书手、挖熟纸匠、挖装潢匠、笔匠,还从国子监挖人来当直学士。
校书郎、正字、书吏、书令史、典书也挖了不少。
因为司经局比较高调,他们的食堂伙食太好还引的有御史弹劾,还有人弹劾司经局提前发放俸禄,甚至给官吏匠人发粮发钱发福利。
只是这些弹劾没起半点水花,倒是给司经局挖人打了免费广告,都知道司经局现在得皇帝看重,待遇好福利高,于是秘书省啊弘文馆等一些清水衙门里的穷官穷吏,纷纷接受调动,甚至有主动求到司经局的。
一时间,平时名不见经传的司经局,居然成了长安城的当红衙门。
连蔡允恭这个平时都见不到一面的太子洗马,如今也经常往这边跑,这位弘文馆学士,如今天天中午来司经局吃饭,甚至笔墨纸张没少蹭,但武怀玉一点不介意。
各种福利待遇一点不少他的。
司经局火了,崇文馆更是一飞冲天。
连带着司经局名下的产业现在也红火起来,长安两市里开起了崇文书肆、崇文纸铺、崇文笔铺、崇文墨铺等。
武怀玉还搞出了一些所谓珍藏版图书,甚至还有崇文馆学士联名版等,既放在书店卖,也送一些给那些大笔捐赠弘文馆的皇亲国戚王公宰相们。
给王公宰相们的是免费赠送,但其它想买这些同款珍藏版书,那可就价格不菲。
这些卖书卖纸笔等收入,全都进了司经局的小金库,这钱就跟拿去放贷收息的公廨本钱一样,除了用做办公开支、公厨食堂食料钱外,武怀玉拿这钱给大家发放各种名目的补贴。
天冷了,给大家买炭买柴,还给大家定制皮袄毛衣,添丝絮被子,发肉发米,还发纸发笔。
连皮靴皮帽,一个月都发了两回。
还设立了一个内部的无息贷,本司的官吏匠人要是一时有困难,可以申请借贷,无息。
甚至还有租房补贴,骑马的交通补贴草料钱等。
司经局官吏们的收入水准直线上升,俸禄标准没变,但到手的钱粮多了,各种名目的福利、补贴,今天发米面,明天发油盐,后天发丝布的。
负责管理司里小金库的来济甚至很头痛。
“二郎,这账上钱越花越多,花不完啊?”
司经局现在是东宫唯一一个满编甚至超编的衙门,却还能做到俸禄足时足额发放,还有各种不断的福利。
“年底了,再多花掉一些,要不然账上钱太多,也不好交待。”怀玉指示,必须得在年前再突击花钱。
“啥名目呢?现在盯着我们的人可很多啊,钱分太多怕也不行。”来济还是有些太年轻,居然有钱也不知道怎么花。
“这还不容易吗?”
怀玉觉得花钱这事很容易,“这样,多采买一些纸墨笔砚,这不就一大笔开支?买来的纸墨等,国子监、弘文馆、秘书省都送些,然后三省六部五寺九监也送点,
最后再给我们司里官吏分一批。”
纸墨笔砚是很值钱的,发下来后也可以再卖掉换钱。
而这些纸墨笔砚从司经局所属的作坊采购,也增加了他们的收入,这钱可以大部份留下,开单采购原料,或是给匠人们多发点粮油福利。
司经局账上的钱让他流动起来,分散开,自然就不起眼了,甚至给其它衙门、官吏们也分些好处。
那些下属作坊拿了钱,留下大部份,采购原料,甚至再打个报告扩建作坊、店铺等,那都是支出、成本嘛。
这不断的流动起来,好比一大块肥肉在司里官吏们手上转来转去,自然而然能满手油。
不过武怀玉仔细的翻看了账本后发现,司经局现在居然短时间内就已经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循环,初始的本钱都是来自捐赠、赏赐、拔款,但现在这卖书卖纸卖笔墨这些,居然很赚钱。
不是一般的赚钱,是非常的赚钱。
他以前真没想到,这年头文具这么贵,书籍这么贵。
贵的有点离谱,但偏偏长安城做为帝都,这里有最庞大的文人群体,文具需求量也是最大的。
这次收集整理抄录图书还是搞的很成功的,甚至盘活了司经局这个冷衙门,不过武怀玉看着这账本,却并不是很满足。
“十一郎,我有个想法,打算编份报纸。”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