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会议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大符篆师、最强雇佣兵之暗黑纪元、侠武世界、全能刺客、茅山术之不死人、超级六扇门、暴躁的大隋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按照历史的正常轨迹,现在应该是天启二年的正月,年号和日期都没错,不一样的则是发生在正月的事。
本应该老实猫在洛阳封地的福王朱常,以谋反罪被废除封号,贬为庶民永远圈禁,家产全部充公,用以对真定府的重建。
要说让京城百姓最关心的却并不是这件事,而是朝廷的新制度。
只取消司礼监一条,就足够京城士子百姓们谈论一阵了,更何况还有前所未有的新内阁制。
这几件事加起来,就如同现在娱乐新闻,成为每个酒楼最为热门的话题。
这么热门的话题,大明早报又怎能落后,一篇关于取消司礼监利与弊,以及新内阁制是否合适的征文,已经开始在京城流传开来。
许多士子为了显示自己才华或是独特见解,纷纷向大明早报发行的地方投稿,据说有一些官员也参与其中,只是没有署上自己的名字而已。
还是那家酒楼,还是那些熟悉的面孔,谈论的也永远是发生在大明朝的最新话题。
“我说诸位,咱们这位皇帝的胆子是不是也太大了些?要知道司礼监可是洪武皇帝所创,这么说裁就裁了,算不算有违祖制?”
“裁了有什么不好?前有刘瑾,后有魏忠贤,看看他们都干了什么,那一个不是祸国殃民?要我说裁了就对了,阉人干政,早晚必生祸端”
“这位兄台,你这话我就不爱听了,人家叶公公也是阉人,可你看看做的那些事,平辽东、定蒙古,这次又不费吹灰之力扫平福王之乱,这一桩桩一件件,那一样不是利国利民?要我说,取消司礼监可以,但应该让叶公公参政,起码比那些尸餐素位的官员们强”
“哎你们说,这事是不是皇帝冲着叶公公来的?要知道现在可是没人比叶公公执掌司礼监更合适了?”
“哼!你懂什么?看看新内阁成员,你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左都御史程瑜,叶的铁杆手下,户部尚书张铨,原辽东巡抚,兵部尚书袁应泰,原辽东经略,就是新任的吏部尚书李待问,也一直同叶关系密切,这样算下来,内阁八位阁老,叶一系已经占了一半,这跟他执掌司礼监有区别吗?”
众人听了这个士子的话,顿时都沉默下去,可不是吗,内阁八位阁老,最主要的四个位置,都在叶的间接控制之下,叶的权利不但没有变小,甚至比以前更大了。
见这些士子们不说话了,邻桌一位一直竖着耳朵听他们谈论的大汉站起来。
操着浓重的北方口音,道:“你们都是有学问的人,说的话俺也不懂,但俺们辽东人只知道一件事,就是叶公公主政辽东以后,老百姓能吃饱饭,日子也越过越好,不管是女真鞑子还是蒙古鞑子,都被叶公公赶跑了,再也不用担惊受怕地过活了”
“有次在街上,有人辱骂叶公公是什么阉贼,俺一拳就打掉了他四颗门牙,朝廷大官多了,可谁管过我们辽东人?”
“朝廷大事俺不懂,俺只知道有叶公公在,咱汉人百姓就不会再受欺辱,就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大汉语气洪亮,看衣着像个过路的行商,话说的虽有些粗糙,却是实实在在。
士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很多人心中都涌过一个念头,读了一辈子书,却好像都不如一个粗汉看得明白,什么阉人不阉人的,只要能对这个国家有利就是好人。
这样的讨论,几乎在京城每个角落都在进行着,有赞成的,当然就有反对的,但对裁撤司礼监一事,大多还是赞同的,毕竟这是读书人的天下,而读书人基本都是比较讨厌太监参政的。
就在京城士子百姓将这件事传的沸沸扬扬之际,新鲜出炉的内阁八位阁老也开始了新年后的第一次会议。
除了内定的四位阁员,还有大理寺卿邵辅忠,礼部尚书杨嗣昌,刑部尚书王寅,工部尚书赵赢。
千万别小看这四个人,因为在每个人身后都有个利益群体。
叶提出几个阁员名单后,剩下的人选让李待问决定,而李待问作为三朝元老,对朝中错综复杂的格局早就心中有数。
换句话说,选出这四个人也是李待问为了平衡朝中的各方势力而不得已为之,因为按照叶的意思,今后将不设内阁首辅,实行轮换制,每人执笔七天,然后交由下一人。
可以说这个轮流执笔制,才是最让各方看重的,第一个执笔人,是以抽签形势产生的,却是大理寺卿邵辅忠。
因为朱常洛的短命,在坐的除了伤愈复出的程瑜,都算得上是三朝元老。
邵辅忠就十分看不上年纪轻轻,却能跟他比肩而坐的程瑜。
干咳一声,朗声道:“第一轮本官执笔,还望各位同僚大力支持,今天有几个事要定下来,一是马上要大考了,今科主考官的人选要定下来,二是对魏忠贤阉党的追查事宜,第三件事是春耕将至,京畿一带缺少耕牛,需要紧急从辽东征调一批,第四是追加对江淮受灾地区的赈济...”
不知道的还以为这家伙早算准自己能执笔这一期内阁呢,居然絮絮叨叨地弄出十多条来,而且其中有好几条都涉及到了辽东。
邵辅忠在说话的时候,眼睛总是有意无意地扫过程瑜,显然是想看看程瑜的反应。
伤愈后的程瑜明显瘦了不少,人却也更精神了,坐在那双目半开半瞌,好像睡着了一般,也始终没有对邵辅忠的话,提出任何不同的意见。
说了一会,邵辅忠的嗓子终于有点干巴了,就在他端起茶水润嗓子的空档,工部尚书赵赢说话了。
“不知程大人可有什么说的吗?”
程瑜微微一笑,道:“组阁的时候,诸位大人就应该知道,不论那种政令,想要施行下去,必须有内阁半数以上的阁员同意才行,不是那个人能单独可以决定的,所以下官没什么可说的”
听了程瑜的话,邵辅忠顿时有些不乐意了,不悦地道:“不知程大人是那一年的进士?又曾在朝中担任过什么官职?”
都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现在邵辅忠摆明了是那壶不开提那壶,这些话,可谓是正中程瑜的痛处。
脸色顿时涨得通红,紧盯着邵辅忠,缓缓道:“邵大人此话何意?”...
按照历史的正常轨迹,现在应该是天启二年的正月,年号和日期都没错,不一样的则是发生在正月的事。
本应该老实猫在洛阳封地的福王朱常,以谋反罪被废除封号,贬为庶民永远圈禁,家产全部充公,用以对真定府的重建。
要说让京城百姓最关心的却并不是这件事,而是朝廷的新制度。
只取消司礼监一条,就足够京城士子百姓们谈论一阵了,更何况还有前所未有的新内阁制。
这几件事加起来,就如同现在娱乐新闻,成为每个酒楼最为热门的话题。
这么热门的话题,大明早报又怎能落后,一篇关于取消司礼监利与弊,以及新内阁制是否合适的征文,已经开始在京城流传开来。
许多士子为了显示自己才华或是独特见解,纷纷向大明早报发行的地方投稿,据说有一些官员也参与其中,只是没有署上自己的名字而已。
还是那家酒楼,还是那些熟悉的面孔,谈论的也永远是发生在大明朝的最新话题。
“我说诸位,咱们这位皇帝的胆子是不是也太大了些?要知道司礼监可是洪武皇帝所创,这么说裁就裁了,算不算有违祖制?”
“裁了有什么不好?前有刘瑾,后有魏忠贤,看看他们都干了什么,那一个不是祸国殃民?要我说裁了就对了,阉人干政,早晚必生祸端”
“这位兄台,你这话我就不爱听了,人家叶公公也是阉人,可你看看做的那些事,平辽东、定蒙古,这次又不费吹灰之力扫平福王之乱,这一桩桩一件件,那一样不是利国利民?要我说,取消司礼监可以,但应该让叶公公参政,起码比那些尸餐素位的官员们强”
“哎你们说,这事是不是皇帝冲着叶公公来的?要知道现在可是没人比叶公公执掌司礼监更合适了?”
“哼!你懂什么?看看新内阁成员,你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左都御史程瑜,叶的铁杆手下,户部尚书张铨,原辽东巡抚,兵部尚书袁应泰,原辽东经略,就是新任的吏部尚书李待问,也一直同叶关系密切,这样算下来,内阁八位阁老,叶一系已经占了一半,这跟他执掌司礼监有区别吗?”
众人听了这个士子的话,顿时都沉默下去,可不是吗,内阁八位阁老,最主要的四个位置,都在叶的间接控制之下,叶的权利不但没有变小,甚至比以前更大了。
见这些士子们不说话了,邻桌一位一直竖着耳朵听他们谈论的大汉站起来。
操着浓重的北方口音,道:“你们都是有学问的人,说的话俺也不懂,但俺们辽东人只知道一件事,就是叶公公主政辽东以后,老百姓能吃饱饭,日子也越过越好,不管是女真鞑子还是蒙古鞑子,都被叶公公赶跑了,再也不用担惊受怕地过活了”
“有次在街上,有人辱骂叶公公是什么阉贼,俺一拳就打掉了他四颗门牙,朝廷大官多了,可谁管过我们辽东人?”
“朝廷大事俺不懂,俺只知道有叶公公在,咱汉人百姓就不会再受欺辱,就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大汉语气洪亮,看衣着像个过路的行商,话说的虽有些粗糙,却是实实在在。
士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很多人心中都涌过一个念头,读了一辈子书,却好像都不如一个粗汉看得明白,什么阉人不阉人的,只要能对这个国家有利就是好人。
这样的讨论,几乎在京城每个角落都在进行着,有赞成的,当然就有反对的,但对裁撤司礼监一事,大多还是赞同的,毕竟这是读书人的天下,而读书人基本都是比较讨厌太监参政的。
就在京城士子百姓将这件事传的沸沸扬扬之际,新鲜出炉的内阁八位阁老也开始了新年后的第一次会议。
除了内定的四位阁员,还有大理寺卿邵辅忠,礼部尚书杨嗣昌,刑部尚书王寅,工部尚书赵赢。
千万别小看这四个人,因为在每个人身后都有个利益群体。
叶提出几个阁员名单后,剩下的人选让李待问决定,而李待问作为三朝元老,对朝中错综复杂的格局早就心中有数。
换句话说,选出这四个人也是李待问为了平衡朝中的各方势力而不得已为之,因为按照叶的意思,今后将不设内阁首辅,实行轮换制,每人执笔七天,然后交由下一人。
可以说这个轮流执笔制,才是最让各方看重的,第一个执笔人,是以抽签形势产生的,却是大理寺卿邵辅忠。
因为朱常洛的短命,在坐的除了伤愈复出的程瑜,都算得上是三朝元老。
邵辅忠就十分看不上年纪轻轻,却能跟他比肩而坐的程瑜。
干咳一声,朗声道:“第一轮本官执笔,还望各位同僚大力支持,今天有几个事要定下来,一是马上要大考了,今科主考官的人选要定下来,二是对魏忠贤阉党的追查事宜,第三件事是春耕将至,京畿一带缺少耕牛,需要紧急从辽东征调一批,第四是追加对江淮受灾地区的赈济...”
不知道的还以为这家伙早算准自己能执笔这一期内阁呢,居然絮絮叨叨地弄出十多条来,而且其中有好几条都涉及到了辽东。
邵辅忠在说话的时候,眼睛总是有意无意地扫过程瑜,显然是想看看程瑜的反应。
伤愈后的程瑜明显瘦了不少,人却也更精神了,坐在那双目半开半瞌,好像睡着了一般,也始终没有对邵辅忠的话,提出任何不同的意见。
说了一会,邵辅忠的嗓子终于有点干巴了,就在他端起茶水润嗓子的空档,工部尚书赵赢说话了。
“不知程大人可有什么说的吗?”
程瑜微微一笑,道:“组阁的时候,诸位大人就应该知道,不论那种政令,想要施行下去,必须有内阁半数以上的阁员同意才行,不是那个人能单独可以决定的,所以下官没什么可说的”
听了程瑜的话,邵辅忠顿时有些不乐意了,不悦地道:“不知程大人是那一年的进士?又曾在朝中担任过什么官职?”
都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现在邵辅忠摆明了是那壶不开提那壶,这些话,可谓是正中程瑜的痛处。
脸色顿时涨得通红,紧盯着邵辅忠,缓缓道:“邵大人此话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