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心慈手软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魏三娘这才发现,他只是自顾自的说话,而自己的回答则可有可无,索性闭上嘴巴,静静听他倾诉。
“初到北狄的时候,真是不习惯啊。一年四季,总是离不开漫天遍地的黄沙。有时候累了,就会忍不住的想,大郎可入学了?二郎是不是还爱哭,三郎该是会说话了吧。"
“我还记得你嫁过来的那天,媒人说是个怯生生温温柔柔的小姑娘,可我掀开盖头,看到的却是一双灵动的双眼。”
“知道我为何要为你取名叫明玉吗?”
他话锋陡然一转,引得魏三娘一愣,含含糊糊道:“大概这两个字好写吧。”
她可忘不了,新婚第二日,李泾之在知道自己不会认字的时候,眉头紧蹙的样子。后来大笔一挥,写下了明玉两个字,说从此这便是她的名字。
不认字的人多了,至于这么嫌弃么。
真是提上裤子就不认账。
床榻边的男人忽然抬起脸,目如点漆,深深的镌着她的身影。
“因为你我初见的那天,你便是明眸锆齿,如珠如玉。”
轰。
内心深处的小火苗一触即燃,烧的她脸上滚烫,支支吾吾望着他:“好端端的,说这个作甚。”
怎么去一趟北狄,倒是改了性了。
学的怪里怪气的,还说这些个酸话,真是难受死人了。 心里的娇羞像是一朵迎接阳光的花儿,接触到了些许的光芒便有些跃跃欲试的舒展花瓣,探出蕊儿。魏三娘心里积攒着勇气,方想要附和一句。谁知一抬头,便见李泾之已经倒在床边,双目紧闭,呼
吸均匀,明显是睡过去了。
这人还真是!
魏三娘咬牙切齿,恨不得上前给他几脚。可不知为何,想起他方才的话,唇角却不自觉的弯了起来。
因为安安的诞生,给这个家里带来了不一样的生机。
李大郎不便进弟妹的屋子,便由乳娘抱着出来给大家瞧。一天三拨,直看的小丫头不乐意的,闭着眼睛哇哇的哭。
她嗓门洪亮,隔着老远都能听到。
李二郎心疼闺女,不由分说,除了辰时小丫头是定时醒来吃奶时间。其余时候谁都不让瞧了,捂得紧紧的,活跟怕人偷窥了他的宝贝似的。
“可不就是宝贝嘛。”
阮琼华坐在床榻,望着躺着的张氏笑道:“刚从伯母那边过来,听她说,二郎如今跟换了个人似的。事关安安的,都亲力亲为,把乳娘吓的,还以为二少爷是对她不满呢。” 张氏躺在床上,连日来的休养让她的面庞重新红润起来,抿嘴笑道:“不瞒你说,三弟那会儿把脉说是个丫头的时候,我一直还祈祷希望是错了。婆母和二郎都说喜欢闺女,我怕是她们哄我,为的不叫
我难受。可在生出来的那一刻,看到她的小脸时,心底便暗暗发誓。这辈子,无论旁人如何,我都会对她好。”
“你啊,就是爱瞎想。”
阮琼华嗔道:“你是没看见,府里一提起安安,各个都是眉开眼笑,连小妹这几日都不疯了,和二丫一起每天抢着来抱安安呢。”
“是啊,这是我的福气。”张氏感慨:“没想到婆母和二郎并不是嘴上哄我,也是安安的福气。”
说罢,忽然想起来什么似的:“对了,你如今在新宅如何?我这肚子一直不方便,也没去看看你,心底惦记的紧呢。”
“还能有什么,府上除了买来的丫鬟下人,便只有我和舅舅两人。他整日忙的也见不着面,我便自己在屋里待着,为自己绣嫁衣。”
“那一定很好看!”张氏眼前一亮,赞许道:“你手巧,又见多识广,回头在婚宴上,我一定要仔细瞧瞧。”
一提婚事,饶是大方如阮琼华,面上也飞来两朵红云。从身后婢女手中拿过一块儿软布:“这是我送给安安的。”
“这是什么?”
随着软布一层层剥开,一块儿温润的玉镯出现在眼前。
晶莹的玉镯里面好似有水的流动,仔细一瞧,竟然是因为通体透亮,光泽直接穿透了它。张氏虽不懂这些个东西,可一瞧它就是价格不菲的贵重物件,顿时摆手。
“不行,这个太名贵了,安安还是个孩子呢。”
“安安可是李家的第一个孙女,而且,你我之间,又岂能用钱来衡量。”
她不由分说的将镯子放在了安安的枕边,看着她红润润的小嘴,心中一片温暖,柔声道:“这孩子可真好看啊。”
见她目光眷恋,张氏不禁打趣:“喜欢的话,成亲后赶紧自己也生一个,快的话明年这个时候就能出来了。”
“呸!”
阮琼华红着脸便要去拧她的嘴:“人都说一孕傻三年,我看你真是傻了,竟说些胡话。”
她只是装腔作势去拧,张氏也不怕。只是两人疯闹,安安在一旁不知怎么的开始蹬腿哼哧起来,小脸憋的通红,似乎是恼了。
张氏连忙哄了哄,这才安抚了小人儿。之后,笑嘻嘻的顺势拉着她的胳膊:“说真的,你赶紧嫁过来吧,我天天做梦都盼着你赶紧来呢。”
见她眉间略有愁色,阮琼华不禁问道:“怎么了?可是有什么不愉快?”
张氏摇头:“公婆通情达理,二郎也待我好,公公治家严,下人们更是不敢欺上瞒下。”
说这话时,她眼底的郁色更浓重了。
这有些不合情理。
阮琼华轻声道:“既是都好,那为何又闷闷不乐?可见,还是有什么叫你不畅快的。”
两人相识后,便十分要好。张氏叹了口气:“这话我也只跟你说。”
原来搬来宅子之后,家里的人口一下子多起来。婢女小厮,厨娘轿夫,上上下下养着几百号人,张氏这才感觉到身份的陡然转变。
更让她不习惯的是——
家里的人多,开支自然也大了起来。婆婆是个通情达理的,每月从公家拨了银两,她们小院的事,都交给张氏自己做主。 可张氏从小吃苦长大,心眼又善,哪儿是个管得住人的。
魏三娘这才发现,他只是自顾自的说话,而自己的回答则可有可无,索性闭上嘴巴,静静听他倾诉。
“初到北狄的时候,真是不习惯啊。一年四季,总是离不开漫天遍地的黄沙。有时候累了,就会忍不住的想,大郎可入学了?二郎是不是还爱哭,三郎该是会说话了吧。"
“我还记得你嫁过来的那天,媒人说是个怯生生温温柔柔的小姑娘,可我掀开盖头,看到的却是一双灵动的双眼。”
“知道我为何要为你取名叫明玉吗?”
他话锋陡然一转,引得魏三娘一愣,含含糊糊道:“大概这两个字好写吧。”
她可忘不了,新婚第二日,李泾之在知道自己不会认字的时候,眉头紧蹙的样子。后来大笔一挥,写下了明玉两个字,说从此这便是她的名字。
不认字的人多了,至于这么嫌弃么。
真是提上裤子就不认账。
床榻边的男人忽然抬起脸,目如点漆,深深的镌着她的身影。
“因为你我初见的那天,你便是明眸锆齿,如珠如玉。”
轰。
内心深处的小火苗一触即燃,烧的她脸上滚烫,支支吾吾望着他:“好端端的,说这个作甚。”
怎么去一趟北狄,倒是改了性了。
学的怪里怪气的,还说这些个酸话,真是难受死人了。 心里的娇羞像是一朵迎接阳光的花儿,接触到了些许的光芒便有些跃跃欲试的舒展花瓣,探出蕊儿。魏三娘心里积攒着勇气,方想要附和一句。谁知一抬头,便见李泾之已经倒在床边,双目紧闭,呼
吸均匀,明显是睡过去了。
这人还真是!
魏三娘咬牙切齿,恨不得上前给他几脚。可不知为何,想起他方才的话,唇角却不自觉的弯了起来。
因为安安的诞生,给这个家里带来了不一样的生机。
李大郎不便进弟妹的屋子,便由乳娘抱着出来给大家瞧。一天三拨,直看的小丫头不乐意的,闭着眼睛哇哇的哭。
她嗓门洪亮,隔着老远都能听到。
李二郎心疼闺女,不由分说,除了辰时小丫头是定时醒来吃奶时间。其余时候谁都不让瞧了,捂得紧紧的,活跟怕人偷窥了他的宝贝似的。
“可不就是宝贝嘛。”
阮琼华坐在床榻,望着躺着的张氏笑道:“刚从伯母那边过来,听她说,二郎如今跟换了个人似的。事关安安的,都亲力亲为,把乳娘吓的,还以为二少爷是对她不满呢。” 张氏躺在床上,连日来的休养让她的面庞重新红润起来,抿嘴笑道:“不瞒你说,三弟那会儿把脉说是个丫头的时候,我一直还祈祷希望是错了。婆母和二郎都说喜欢闺女,我怕是她们哄我,为的不叫
我难受。可在生出来的那一刻,看到她的小脸时,心底便暗暗发誓。这辈子,无论旁人如何,我都会对她好。”
“你啊,就是爱瞎想。”
阮琼华嗔道:“你是没看见,府里一提起安安,各个都是眉开眼笑,连小妹这几日都不疯了,和二丫一起每天抢着来抱安安呢。”
“是啊,这是我的福气。”张氏感慨:“没想到婆母和二郎并不是嘴上哄我,也是安安的福气。”
说罢,忽然想起来什么似的:“对了,你如今在新宅如何?我这肚子一直不方便,也没去看看你,心底惦记的紧呢。”
“还能有什么,府上除了买来的丫鬟下人,便只有我和舅舅两人。他整日忙的也见不着面,我便自己在屋里待着,为自己绣嫁衣。”
“那一定很好看!”张氏眼前一亮,赞许道:“你手巧,又见多识广,回头在婚宴上,我一定要仔细瞧瞧。”
一提婚事,饶是大方如阮琼华,面上也飞来两朵红云。从身后婢女手中拿过一块儿软布:“这是我送给安安的。”
“这是什么?”
随着软布一层层剥开,一块儿温润的玉镯出现在眼前。
晶莹的玉镯里面好似有水的流动,仔细一瞧,竟然是因为通体透亮,光泽直接穿透了它。张氏虽不懂这些个东西,可一瞧它就是价格不菲的贵重物件,顿时摆手。
“不行,这个太名贵了,安安还是个孩子呢。”
“安安可是李家的第一个孙女,而且,你我之间,又岂能用钱来衡量。”
她不由分说的将镯子放在了安安的枕边,看着她红润润的小嘴,心中一片温暖,柔声道:“这孩子可真好看啊。”
见她目光眷恋,张氏不禁打趣:“喜欢的话,成亲后赶紧自己也生一个,快的话明年这个时候就能出来了。”
“呸!”
阮琼华红着脸便要去拧她的嘴:“人都说一孕傻三年,我看你真是傻了,竟说些胡话。”
她只是装腔作势去拧,张氏也不怕。只是两人疯闹,安安在一旁不知怎么的开始蹬腿哼哧起来,小脸憋的通红,似乎是恼了。
张氏连忙哄了哄,这才安抚了小人儿。之后,笑嘻嘻的顺势拉着她的胳膊:“说真的,你赶紧嫁过来吧,我天天做梦都盼着你赶紧来呢。”
见她眉间略有愁色,阮琼华不禁问道:“怎么了?可是有什么不愉快?”
张氏摇头:“公婆通情达理,二郎也待我好,公公治家严,下人们更是不敢欺上瞒下。”
说这话时,她眼底的郁色更浓重了。
这有些不合情理。
阮琼华轻声道:“既是都好,那为何又闷闷不乐?可见,还是有什么叫你不畅快的。”
两人相识后,便十分要好。张氏叹了口气:“这话我也只跟你说。”
原来搬来宅子之后,家里的人口一下子多起来。婢女小厮,厨娘轿夫,上上下下养着几百号人,张氏这才感觉到身份的陡然转变。
更让她不习惯的是——
家里的人多,开支自然也大了起来。婆婆是个通情达理的,每月从公家拨了银两,她们小院的事,都交给张氏自己做主。 可张氏从小吃苦长大,心眼又善,哪儿是个管得住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