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当机会来敲门 20.苛政猛于虎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石虎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我想来想去,本章开篇第一句只能这么写。
俗话说:羊毛出在羊身上。穷奢极欲、穷兵黩武的石虎必然会穷尽全力压榨在他统治下的穷苦大众们。没办法,兵要从百姓中出,钱要从百姓中拿,所有的战略物资都要靠老百姓来供给。休息养民的政策并不适合马上治国的石虎,很多很多的暴 政,我们已经不能全部知晓,只能透过几个事例,以求窥其一斑而已。
举例之前,我们先来探讨一个问题,打架输了会怎么样?有出息的人会从地上爬起来,吐口痰,骂两声,恨恨的瞅两眼,然后去买一本武功秘籍,比如《如来神掌》之类,回家练上两天以后接着打!一般情况下,这时候挥出去的王八拳总是会有些进步!当然,想要获胜其实也是有快捷方式的,比如把家里的菜刀拿出来。俗话说的好,功夫再高也怕菜刀!只要你有砍下去的勇气。
石虎就是回家拿菜刀去了!一把竭尽民力铸成的菜刀。
340年九月,为了攻打前燕,石虎以“五丁取三、四丁取二”的比例征发司、冀、青、徐、幽、并、雍七州民众。
您可能对这样的概念没什么感触,那么我来告诉您,在中国古代兵书上对征兵比例是有过阐述的,兵家认为,五丁取一即是穷兵黩武!或许,我们可以做一道这样的算术题:假设石虎时代的人们可以活到六十岁,按照年龄段我们把它分成五份,一份1到12岁,一份49到60岁。剩下的就是那五分之三了,不是吗?然后,然后我可以不说了。
连同原有部队,石虎集结了足足五十万大军。另外有船只一万艘,谷物一千一百万斛。
为了对抗慕容恪的骑兵突袭(已经败了两回了),石虎收缴后赵境内全部马匹用以扩充骑兵,共得马四万多匹。对于那些私藏马匹的人们,石虎明确规定:不交者处以腰斩。腰斩……是个相当残忍的刑罚,行刑时将人从腰部斩为两段,并不会马上死。刑场若是离家比较近,受刑人员再比较有毅力,应该能坚持到爬回家!
时间到了342年,后赵的战争还在继续,石虎征调人口的比例由四丁取二、五丁抽三变成了三丁取二。也是在那一年,石虎营建洛阳、长安两处宫殿,只营建宫殿一事,被征发服徭役者就高达四十多万。
这是一份出死力没工钱的活计,而且三餐自理,周末不休息,国庆节也不放假。过年想回家探亲的人们,唯一能被接受的方式叫“魂归故里”!沉重的苛捐杂税与徭役之下,酿成的结果
就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其实我本想用“民不聊生”一词来形容的,不过突然发现,这竟是对后赵繁荣昌盛的赞美了,于是弃之,引用曹操的诗来做个描述吧!更贴切些!
其实古代的人们繁衍后代的速度还是挺快的!毕竟,那时候,当夜幕来临,祖国大地到处黑漆漆的一片。没有酒吧和会所,连饭店都打烊了,唯一可做的事情就是钻进被窝投入到创造人类的伟大事业当中去。只要有一口饭吃,劳动人民们总还是乐此不倦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其实只要存留下希望的种子,用不了多长时间,勤劳质朴的中国的老百姓们就会通过自己的辛勤耕耘让荒凉的大地处处充满人的生机。
而这,竟不能够!人杀的太多了,差一点灭了这希望的种子。
《晋书》中记载,“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当时西晋总人口数大约两千万左右,大量南迁的同时,留在北方的人们遭受着持续的迫害和屠杀,匈奴、羯等族军队所到之处,屠城掠地千里,北方人民的命运只能用“悲惨”一词来形容。没有饭吃,没有衣穿,没有安全感,更没有尊严。
精壮的男人们会被石虎征去打仗、盖房子,一去不复返;年轻的女人们会被石虎……,一去不复返。
每天都被杀戮和掠夺,每天都被凌辱和鄙视。恰应了那样的一首诗:如果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要指着我们的骨头说:“看,这是奴隶!”对那时的人们,我想,这足以形容了。
看,这是奴隶!
我们可以想象后赵的人口数量了,我们更可以想象后赵的综合国力了。然而,战争还在继续,石虎掠夺的命令并不会因为民生凋敝而停止。
青州地方官员上报,济南平陵城有一尊石雕老虎一夜间从城北移到了城东南。沿途还发现一条由一千多只(不知道怎么数出来的)狐、狼的脚爪子踩出来的小路。
如果这事出现在《聊斋》里,我多半会欣喜若狂的观赏一番,因为很有创意。如果这事出现在君臣间的奏折上,我多半会诧异,扯!谁会信这样的鬼话?
石虎信,不管这事是真是假,石虎都会趁机把它包装打扮成真的,而且要活灵活现!因为他想要南征了,他需要这样的故事忽悠住所有的支持和反对他的人,“所谓石虎,就是朕。自西北迁徙到东南,表明天意想让朕荡平江南。现在敕令各州军队明年全部会齐,朕将亲自统领六师,以遵循天命。”
大臣们很高兴,陛下高兴
了大家也就都高兴。谁会戳破真相告诉石虎其实是青州官员们自己搬的?只有海瑞吧!只是他不存在于乱世求活的臣子当中,也着实没必要为如此君王尽忠竭智,以命相谏。大臣们在恭贺之余写了一篇《皇德颂》,内容已经不知了,但我猜想,此种文章大体和马屁文没什么两样,定是把石虎和尧舜禹汤比较一番,然后得出一个石虎比他们更胜一筹的结论,仅此而已。必须要提一下,在文章最后,署名的大臣有一百零七人。
一团和气,一派祥和!
石虎,决定南征。
然后,老百姓的苦日子就再次开始了。每一次战争,出钱出力的是他们,战死沙场的是他们,忍受战后所有创伤的还是他们,这一次当然也不例外。石虎明确命令:所有被征调的士卒每五人出车一辆,牛二头,米十五斛,绢十匹,不备者斩首。
即使在今天这个物质充盈的社会,对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而言,石虎所要的东西也绝不是一个小数目。活不下去了,其实早就活不下去了,在石虎第一次大肆掠夺民脂民膏的时候!而这次,已经不记得是第几回,后赵的百姓们卖儿卖女,完了还要卖掉自己,尚不足以供给军需!
投河的有之,河水为之断流;上吊的有之,上吊者远近相望!您能想象那样的惨景吗?世界末日来临!
怎么可能没有人反抗!当财物被石虎掠夺一空,当妻女被石虎肆意玩弄,当所有活下去的希望都被石虎剥夺。那么,唯一能干的、该干的,就是反抗!
无数的人选择了反抗,无数的人因为反抗而被杀死。从没有“只罪首恶胁从勿论”的说法,天性凶残的石虎用屠刀回应着民众为了活下去而进行的挣扎。
从长安到洛阳再到邺城,出使后赵的成汉的使者用他的见闻记载了后赵地狱般的惨景:沿途的树上挂满了上吊自杀的人;城墙上挂满了汉人的头颅;堆积如山的尸骨被颇具艺术性的做成了“尸观”;数万反抗将士的尸体被弃之荒野饲喂野兽。曾经富饶的都城成了废墟,繁华的街市成了坟场。衣冠华夏的发祥地,成了石虎圈养野兽的狩猎场。
繁重的徭役、血腥的屠杀和残酷的民族压迫,使得北方汉人锐减。汉家儿郎几被屠戮殆尽,江淮以北“遍地胡夷”。那时那地,再难见半点汉家颜色。
注:尸观又称京观,始于汉代黄巾起义中,官府将被镇压的黄巾军将士的尸体堆积成塔状,以显示军威并震慑不法,使百姓不敢起兵反抗。我们常说“堆尸如山”,即是京观。
石虎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我想来想去,本章开篇第一句只能这么写。
俗话说:羊毛出在羊身上。穷奢极欲、穷兵黩武的石虎必然会穷尽全力压榨在他统治下的穷苦大众们。没办法,兵要从百姓中出,钱要从百姓中拿,所有的战略物资都要靠老百姓来供给。休息养民的政策并不适合马上治国的石虎,很多很多的暴 政,我们已经不能全部知晓,只能透过几个事例,以求窥其一斑而已。
举例之前,我们先来探讨一个问题,打架输了会怎么样?有出息的人会从地上爬起来,吐口痰,骂两声,恨恨的瞅两眼,然后去买一本武功秘籍,比如《如来神掌》之类,回家练上两天以后接着打!一般情况下,这时候挥出去的王八拳总是会有些进步!当然,想要获胜其实也是有快捷方式的,比如把家里的菜刀拿出来。俗话说的好,功夫再高也怕菜刀!只要你有砍下去的勇气。
石虎就是回家拿菜刀去了!一把竭尽民力铸成的菜刀。
340年九月,为了攻打前燕,石虎以“五丁取三、四丁取二”的比例征发司、冀、青、徐、幽、并、雍七州民众。
您可能对这样的概念没什么感触,那么我来告诉您,在中国古代兵书上对征兵比例是有过阐述的,兵家认为,五丁取一即是穷兵黩武!或许,我们可以做一道这样的算术题:假设石虎时代的人们可以活到六十岁,按照年龄段我们把它分成五份,一份1到12岁,一份49到60岁。剩下的就是那五分之三了,不是吗?然后,然后我可以不说了。
连同原有部队,石虎集结了足足五十万大军。另外有船只一万艘,谷物一千一百万斛。
为了对抗慕容恪的骑兵突袭(已经败了两回了),石虎收缴后赵境内全部马匹用以扩充骑兵,共得马四万多匹。对于那些私藏马匹的人们,石虎明确规定:不交者处以腰斩。腰斩……是个相当残忍的刑罚,行刑时将人从腰部斩为两段,并不会马上死。刑场若是离家比较近,受刑人员再比较有毅力,应该能坚持到爬回家!
时间到了342年,后赵的战争还在继续,石虎征调人口的比例由四丁取二、五丁抽三变成了三丁取二。也是在那一年,石虎营建洛阳、长安两处宫殿,只营建宫殿一事,被征发服徭役者就高达四十多万。
这是一份出死力没工钱的活计,而且三餐自理,周末不休息,国庆节也不放假。过年想回家探亲的人们,唯一能被接受的方式叫“魂归故里”!沉重的苛捐杂税与徭役之下,酿成的结果
就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其实我本想用“民不聊生”一词来形容的,不过突然发现,这竟是对后赵繁荣昌盛的赞美了,于是弃之,引用曹操的诗来做个描述吧!更贴切些!
其实古代的人们繁衍后代的速度还是挺快的!毕竟,那时候,当夜幕来临,祖国大地到处黑漆漆的一片。没有酒吧和会所,连饭店都打烊了,唯一可做的事情就是钻进被窝投入到创造人类的伟大事业当中去。只要有一口饭吃,劳动人民们总还是乐此不倦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其实只要存留下希望的种子,用不了多长时间,勤劳质朴的中国的老百姓们就会通过自己的辛勤耕耘让荒凉的大地处处充满人的生机。
而这,竟不能够!人杀的太多了,差一点灭了这希望的种子。
《晋书》中记载,“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当时西晋总人口数大约两千万左右,大量南迁的同时,留在北方的人们遭受着持续的迫害和屠杀,匈奴、羯等族军队所到之处,屠城掠地千里,北方人民的命运只能用“悲惨”一词来形容。没有饭吃,没有衣穿,没有安全感,更没有尊严。
精壮的男人们会被石虎征去打仗、盖房子,一去不复返;年轻的女人们会被石虎……,一去不复返。
每天都被杀戮和掠夺,每天都被凌辱和鄙视。恰应了那样的一首诗:如果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要指着我们的骨头说:“看,这是奴隶!”对那时的人们,我想,这足以形容了。
看,这是奴隶!
我们可以想象后赵的人口数量了,我们更可以想象后赵的综合国力了。然而,战争还在继续,石虎掠夺的命令并不会因为民生凋敝而停止。
青州地方官员上报,济南平陵城有一尊石雕老虎一夜间从城北移到了城东南。沿途还发现一条由一千多只(不知道怎么数出来的)狐、狼的脚爪子踩出来的小路。
如果这事出现在《聊斋》里,我多半会欣喜若狂的观赏一番,因为很有创意。如果这事出现在君臣间的奏折上,我多半会诧异,扯!谁会信这样的鬼话?
石虎信,不管这事是真是假,石虎都会趁机把它包装打扮成真的,而且要活灵活现!因为他想要南征了,他需要这样的故事忽悠住所有的支持和反对他的人,“所谓石虎,就是朕。自西北迁徙到东南,表明天意想让朕荡平江南。现在敕令各州军队明年全部会齐,朕将亲自统领六师,以遵循天命。”
大臣们很高兴,陛下高兴
了大家也就都高兴。谁会戳破真相告诉石虎其实是青州官员们自己搬的?只有海瑞吧!只是他不存在于乱世求活的臣子当中,也着实没必要为如此君王尽忠竭智,以命相谏。大臣们在恭贺之余写了一篇《皇德颂》,内容已经不知了,但我猜想,此种文章大体和马屁文没什么两样,定是把石虎和尧舜禹汤比较一番,然后得出一个石虎比他们更胜一筹的结论,仅此而已。必须要提一下,在文章最后,署名的大臣有一百零七人。
一团和气,一派祥和!
石虎,决定南征。
然后,老百姓的苦日子就再次开始了。每一次战争,出钱出力的是他们,战死沙场的是他们,忍受战后所有创伤的还是他们,这一次当然也不例外。石虎明确命令:所有被征调的士卒每五人出车一辆,牛二头,米十五斛,绢十匹,不备者斩首。
即使在今天这个物质充盈的社会,对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而言,石虎所要的东西也绝不是一个小数目。活不下去了,其实早就活不下去了,在石虎第一次大肆掠夺民脂民膏的时候!而这次,已经不记得是第几回,后赵的百姓们卖儿卖女,完了还要卖掉自己,尚不足以供给军需!
投河的有之,河水为之断流;上吊的有之,上吊者远近相望!您能想象那样的惨景吗?世界末日来临!
怎么可能没有人反抗!当财物被石虎掠夺一空,当妻女被石虎肆意玩弄,当所有活下去的希望都被石虎剥夺。那么,唯一能干的、该干的,就是反抗!
无数的人选择了反抗,无数的人因为反抗而被杀死。从没有“只罪首恶胁从勿论”的说法,天性凶残的石虎用屠刀回应着民众为了活下去而进行的挣扎。
从长安到洛阳再到邺城,出使后赵的成汉的使者用他的见闻记载了后赵地狱般的惨景:沿途的树上挂满了上吊自杀的人;城墙上挂满了汉人的头颅;堆积如山的尸骨被颇具艺术性的做成了“尸观”;数万反抗将士的尸体被弃之荒野饲喂野兽。曾经富饶的都城成了废墟,繁华的街市成了坟场。衣冠华夏的发祥地,成了石虎圈养野兽的狩猎场。
繁重的徭役、血腥的屠杀和残酷的民族压迫,使得北方汉人锐减。汉家儿郎几被屠戮殆尽,江淮以北“遍地胡夷”。那时那地,再难见半点汉家颜色。
注:尸观又称京观,始于汉代黄巾起义中,官府将被镇压的黄巾军将士的尸体堆积成塔状,以显示军威并震慑不法,使百姓不敢起兵反抗。我们常说“堆尸如山”,即是京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