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人说梦:后秦立国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关于第52章故事简介:前秦皇帝苻坚听闻慕容垂、慕容泓等人接连反叛,极为气愤,怎奈慕容垂远在关东,鞭长莫及,而慕容泓率领的叛军却近在咫尺,苻坚则命爱子苻睿与将军姚苌领大军征讨慕容泓,但是苻睿不听姚苌劝告,导致兵败被杀,苻坚因此迁怒姚苌,并将姚苌派回长安报信的亲信杀害,姚苌恐惧万分,只得率残部逃往渭北,不想关中西北部的豪强大族见前秦帝国大势已去,纷纷依附姚苌,并尊奉姚苌为万年秦王,史称后秦,姚苌又通过自己羌族酋长后裔的身份招募关中地区的羌族人群,其势力逐渐强大,苻坚几次亲争姚苌皆无功而返,姚苌又劝说刚刚登上西燕王位的慕容冲进攻长安,以缓解自己所面临的军事压力,而西燕国主慕容冲踌躇满志,率部众打败了前秦帝国最后一支生力军,率军直逼长安城下,慕容冲拒绝了苻坚的讲和之举,下令攻城,苻坚只得困守孤城,坚持抵抗。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够看到,后秦政权的建立成为了压倒前秦帝国最后一颗稻草,尽管西燕大军在关中地区兵锋正盛,但是,客居关中地区的鲜卑慕容部,是难以获得当地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的,反而是作为羌人酋长后裔的姚苌在关中地区得到了很多势力的支持,其带领的羌族人群的实力逐渐开始强盛,这是因为关中地区自古以来就是羌族和氐族的生活区域,当时的汉族先民并不是很清晰的了解这两个部族的区别,也只有这两个部族自己的百姓才知道羌族和氐族的差别,而此时,曾经统一北方的氐族人群已经基本完成汉化,民族特性趋于消失,而羌族人群却还只是在汉化的进程中奋力前行,所以当由氐族人群建立的前秦帝国开始走向衰亡之际,羌族人群看到了独霸关中,完成汉化的希望,刚好前秦皇帝苻坚给他们送来了一个名正言顺的首领,在姚苌的号召下,本来群龙无首的羌族人群拧成了一股能够勒死前秦帝国的绳子。
不过此时后秦政权的实力,还是比较弱小的,姚苌不得不选择依靠客居关中地区的鲜卑慕容部建立的西燕政权来对抗前秦帝国,而西燕国主慕容冲不知道姚苌的用意,带领自己的部众不断向前秦帝国发起攻击,最终打到了长安城下。
而在长安城下,前秦皇帝苻坚与西燕国主慕容冲的一番对话,让人们感受到了帝王之术最无情的冷酷。对于前秦皇帝苻坚对前燕贵族的宽仁,很多史学家都称之为妇人之仁,甚至说,后世的很多帝王在消灭了敌对政权后,大多采取了对敌对政权的贵族斩草除根的行动,都是源自苻坚的妇人之仁,但是我认为苻坚对待鲜卑慕容部的贵族采取宽仁之法绝非作秀,同时,苻坚也
绝非宽仁之人,后世的帝王诛杀敌对政权的贵族也绝不是单纯的借鉴了前秦帝国的悲剧。
实际上,在我国古代能够有所作为的皇帝没有哪个是有妇人之仁的,苻坚能够篡位成功,重用寒门,统一北方,他绝对不是一个有妇人之仁的人,尤其苻坚在对待其庶长兄苻法谋反一事上,做的可谓滴水不漏,面对对其皇位最有威胁的兄长,苻坚在苻法下狱被杀的过程中,始终没有做出让人感到其宽仁的举动,只是最后出现在法场,痛哭流涕的为苻法送行,用哭晕的伎俩来彰显自己重情重义的性情,可见苻坚对威胁自己皇位的人是绝不手软的,但其为何他却对前燕帝国的贵族网开一面,并且大量将这些贵族任用为官呢?答案只有一个,就是为了维护自己对北方地区的统治,因为鲜卑慕容部入主中原,其部族历经数十年的发展,人丁兴旺,而苻坚在灭掉了前燕帝国之后,不可能把所有的鲜卑慕容部的部众全部杀掉,他必须要对这些前燕帝国的遗民进行管理,那么留下前燕帝国的贵族,用他们为官,是一个比较不错的选择,既可以彰显自己的宽仁德治,也可以利用鲜卑慕容部贵族的声望很好的管理这些鲜卑慕容部的部众,这也算得上是一箭双雕的政治手段了,而且苻坚绝不仅是对鲜卑慕容的贵族心慈手软,对待其他游牧民族的贵族同样恩宠有加,比如说羌族贵族姚苌,还有我们后面将要提到的鲜卑乞伏部的贵族乞伏国仁和鲜卑拓跋部的贵族拓跋珪,仇池国贵族杨安,甚至说丁零人的首领翟斌等等。
其实从苻坚用宽仁之法对待这些游牧民族的贵族,我们就可以看到,当时中国的北方地区应该有大量的游牧民族的百姓生活,其数量应该与汉族先民对等,或者略少于汉族先民的数量,可见我们今天的汉族人群中,有多少游牧民族的血统。只不过令苻坚没有想到的是,其自认为可靠的政治手段,结果让他一手缔造起来的帝国走向四分五裂,我始终认为苻坚以宽仁手段对待自己的政敌,本身并没有错,错就错在他是一个游牧民族出身的皇帝,不管他用什么方向对待自己的政敌,民族大融合本身就是要让氐族人群以及鲜卑族群等入主中原的游牧民族走向消亡,只不过苻坚淝水惨败加快了民族大融合的脚步而已。
而关于后世的帝王鉴于苻坚的妇人之仁,对自己敌对政权的贵族大加杀戮也是无稽之谈,比如说类似于十六国时期的五代十国时期,最后结束五代十国乱世的宋太祖赵匡胤却对自己灭亡的地方政权的贵族网开一面,大加优待,甚至对自己篡夺的后周王朝的柴氏子孙赐予丹书铁券,保证柴氏子孙世世代代不受刑罚之苦,难道赵匡胤就不怕还是子孙以及那些被他灭掉的地方政权的贵族们反叛吗?显然也怕,但
是为了笼络各地方政权的遗民,赵匡胤必须这么做,道理和苻坚厚待其他游牧民族的贵族是同样的,只不过北宋时期,封建王朝的统治阶级已经过渡到了庶族地主阶级了,这些入仕的寒门子弟都在想方设法帮助封建王朝的统治者维护大一统的国家,无论地方政权的遗民还是中央王朝的百姓,都对结束战乱抱有极大的希望,更重要的是,在隋唐以后,封建王朝的统治阶级已经成为了庶族地主阶级,执掌政权的寒门子弟对于民族关系处理的恰到好处,所以我们很难在隋唐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找到类似于十六国时期那样血腥的民族融合的历史阶段。
但是,这并不代表隋唐之后就没有民族融合事实,其实民族融合是各族人民不断追求幸福生活的途径和手段,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只不过在会因为国家政策的不同,表现出来的方式不同,东晋十六国以及南北朝时期因为统治阶级是士族地主阶级,由于其执政能力的缺陷,进而导致了狼烟遍地的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情景,但是在隋唐以后,民族融合的场景也经常出现,比如说唐朝时期的安史之乱,安禄山就是胡人,五代十国时期,五代的后唐、后晋、后汉都是由游牧民族沙陀族建立的,十国中北汉也是由沙陀族所建,南方九国更是有大量的南方土著民族参与其中,宋王朝时期的塞北三朝和蒙元崛起都是在民族大融合的背景下上演的,明清时期的历史,更是由汉族先民、蒙古各部、女真各部共同谱写出来的。只不过在我们专注于唐宋元明清的灿烂的文化和繁荣的经济下,我们往往忽视了民族大融合所带来的福利。
我们说到了,由士族地主阶级和庶族地主阶级所处在的历史阶段的民族大融合,那么由贵族地主阶级所处在的历史阶段,民族大融合又是怎样的呢?其实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情况比较简单,因为当时的社会生产力低下,游牧民族和汉族先民的发展都是比较落后的,无论是当时的匈奴人群还是汉族先民,人口数量上都比较少的,而核心文化还不成熟,融合的方式也比较单一,主要体现为汉匈之间的敌对战争与和平相处,所以,在贵族地主阶级作为统治阶级的秦汉时期,民族融合规模不大,所以,称不上民族大融合。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随着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变换和更迭,民族融合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贵族地主阶级统治时期的简单融合期,具体体现就是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游牧民族的战争,第二阶段就是士族地主阶级统治时期的血腥融合期,具体体现就是三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五胡乱华,第三阶段就是庶族地主阶级统治时期的和平融合期,具体体现就是唐宋元明清时期,游牧民族建国发展,而且国运长久兴盛。
关于第52章故事简介:前秦皇帝苻坚听闻慕容垂、慕容泓等人接连反叛,极为气愤,怎奈慕容垂远在关东,鞭长莫及,而慕容泓率领的叛军却近在咫尺,苻坚则命爱子苻睿与将军姚苌领大军征讨慕容泓,但是苻睿不听姚苌劝告,导致兵败被杀,苻坚因此迁怒姚苌,并将姚苌派回长安报信的亲信杀害,姚苌恐惧万分,只得率残部逃往渭北,不想关中西北部的豪强大族见前秦帝国大势已去,纷纷依附姚苌,并尊奉姚苌为万年秦王,史称后秦,姚苌又通过自己羌族酋长后裔的身份招募关中地区的羌族人群,其势力逐渐强大,苻坚几次亲争姚苌皆无功而返,姚苌又劝说刚刚登上西燕王位的慕容冲进攻长安,以缓解自己所面临的军事压力,而西燕国主慕容冲踌躇满志,率部众打败了前秦帝国最后一支生力军,率军直逼长安城下,慕容冲拒绝了苻坚的讲和之举,下令攻城,苻坚只得困守孤城,坚持抵抗。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够看到,后秦政权的建立成为了压倒前秦帝国最后一颗稻草,尽管西燕大军在关中地区兵锋正盛,但是,客居关中地区的鲜卑慕容部,是难以获得当地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的,反而是作为羌人酋长后裔的姚苌在关中地区得到了很多势力的支持,其带领的羌族人群的实力逐渐开始强盛,这是因为关中地区自古以来就是羌族和氐族的生活区域,当时的汉族先民并不是很清晰的了解这两个部族的区别,也只有这两个部族自己的百姓才知道羌族和氐族的差别,而此时,曾经统一北方的氐族人群已经基本完成汉化,民族特性趋于消失,而羌族人群却还只是在汉化的进程中奋力前行,所以当由氐族人群建立的前秦帝国开始走向衰亡之际,羌族人群看到了独霸关中,完成汉化的希望,刚好前秦皇帝苻坚给他们送来了一个名正言顺的首领,在姚苌的号召下,本来群龙无首的羌族人群拧成了一股能够勒死前秦帝国的绳子。
不过此时后秦政权的实力,还是比较弱小的,姚苌不得不选择依靠客居关中地区的鲜卑慕容部建立的西燕政权来对抗前秦帝国,而西燕国主慕容冲不知道姚苌的用意,带领自己的部众不断向前秦帝国发起攻击,最终打到了长安城下。
而在长安城下,前秦皇帝苻坚与西燕国主慕容冲的一番对话,让人们感受到了帝王之术最无情的冷酷。对于前秦皇帝苻坚对前燕贵族的宽仁,很多史学家都称之为妇人之仁,甚至说,后世的很多帝王在消灭了敌对政权后,大多采取了对敌对政权的贵族斩草除根的行动,都是源自苻坚的妇人之仁,但是我认为苻坚对待鲜卑慕容部的贵族采取宽仁之法绝非作秀,同时,苻坚也
绝非宽仁之人,后世的帝王诛杀敌对政权的贵族也绝不是单纯的借鉴了前秦帝国的悲剧。
实际上,在我国古代能够有所作为的皇帝没有哪个是有妇人之仁的,苻坚能够篡位成功,重用寒门,统一北方,他绝对不是一个有妇人之仁的人,尤其苻坚在对待其庶长兄苻法谋反一事上,做的可谓滴水不漏,面对对其皇位最有威胁的兄长,苻坚在苻法下狱被杀的过程中,始终没有做出让人感到其宽仁的举动,只是最后出现在法场,痛哭流涕的为苻法送行,用哭晕的伎俩来彰显自己重情重义的性情,可见苻坚对威胁自己皇位的人是绝不手软的,但其为何他却对前燕帝国的贵族网开一面,并且大量将这些贵族任用为官呢?答案只有一个,就是为了维护自己对北方地区的统治,因为鲜卑慕容部入主中原,其部族历经数十年的发展,人丁兴旺,而苻坚在灭掉了前燕帝国之后,不可能把所有的鲜卑慕容部的部众全部杀掉,他必须要对这些前燕帝国的遗民进行管理,那么留下前燕帝国的贵族,用他们为官,是一个比较不错的选择,既可以彰显自己的宽仁德治,也可以利用鲜卑慕容部贵族的声望很好的管理这些鲜卑慕容部的部众,这也算得上是一箭双雕的政治手段了,而且苻坚绝不仅是对鲜卑慕容的贵族心慈手软,对待其他游牧民族的贵族同样恩宠有加,比如说羌族贵族姚苌,还有我们后面将要提到的鲜卑乞伏部的贵族乞伏国仁和鲜卑拓跋部的贵族拓跋珪,仇池国贵族杨安,甚至说丁零人的首领翟斌等等。
其实从苻坚用宽仁之法对待这些游牧民族的贵族,我们就可以看到,当时中国的北方地区应该有大量的游牧民族的百姓生活,其数量应该与汉族先民对等,或者略少于汉族先民的数量,可见我们今天的汉族人群中,有多少游牧民族的血统。只不过令苻坚没有想到的是,其自认为可靠的政治手段,结果让他一手缔造起来的帝国走向四分五裂,我始终认为苻坚以宽仁手段对待自己的政敌,本身并没有错,错就错在他是一个游牧民族出身的皇帝,不管他用什么方向对待自己的政敌,民族大融合本身就是要让氐族人群以及鲜卑族群等入主中原的游牧民族走向消亡,只不过苻坚淝水惨败加快了民族大融合的脚步而已。
而关于后世的帝王鉴于苻坚的妇人之仁,对自己敌对政权的贵族大加杀戮也是无稽之谈,比如说类似于十六国时期的五代十国时期,最后结束五代十国乱世的宋太祖赵匡胤却对自己灭亡的地方政权的贵族网开一面,大加优待,甚至对自己篡夺的后周王朝的柴氏子孙赐予丹书铁券,保证柴氏子孙世世代代不受刑罚之苦,难道赵匡胤就不怕还是子孙以及那些被他灭掉的地方政权的贵族们反叛吗?显然也怕,但
是为了笼络各地方政权的遗民,赵匡胤必须这么做,道理和苻坚厚待其他游牧民族的贵族是同样的,只不过北宋时期,封建王朝的统治阶级已经过渡到了庶族地主阶级了,这些入仕的寒门子弟都在想方设法帮助封建王朝的统治者维护大一统的国家,无论地方政权的遗民还是中央王朝的百姓,都对结束战乱抱有极大的希望,更重要的是,在隋唐以后,封建王朝的统治阶级已经成为了庶族地主阶级,执掌政权的寒门子弟对于民族关系处理的恰到好处,所以我们很难在隋唐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找到类似于十六国时期那样血腥的民族融合的历史阶段。
但是,这并不代表隋唐之后就没有民族融合事实,其实民族融合是各族人民不断追求幸福生活的途径和手段,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只不过在会因为国家政策的不同,表现出来的方式不同,东晋十六国以及南北朝时期因为统治阶级是士族地主阶级,由于其执政能力的缺陷,进而导致了狼烟遍地的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情景,但是在隋唐以后,民族融合的场景也经常出现,比如说唐朝时期的安史之乱,安禄山就是胡人,五代十国时期,五代的后唐、后晋、后汉都是由游牧民族沙陀族建立的,十国中北汉也是由沙陀族所建,南方九国更是有大量的南方土著民族参与其中,宋王朝时期的塞北三朝和蒙元崛起都是在民族大融合的背景下上演的,明清时期的历史,更是由汉族先民、蒙古各部、女真各部共同谱写出来的。只不过在我们专注于唐宋元明清的灿烂的文化和繁荣的经济下,我们往往忽视了民族大融合所带来的福利。
我们说到了,由士族地主阶级和庶族地主阶级所处在的历史阶段的民族大融合,那么由贵族地主阶级所处在的历史阶段,民族大融合又是怎样的呢?其实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情况比较简单,因为当时的社会生产力低下,游牧民族和汉族先民的发展都是比较落后的,无论是当时的匈奴人群还是汉族先民,人口数量上都比较少的,而核心文化还不成熟,融合的方式也比较单一,主要体现为汉匈之间的敌对战争与和平相处,所以,在贵族地主阶级作为统治阶级的秦汉时期,民族融合规模不大,所以,称不上民族大融合。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随着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变换和更迭,民族融合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贵族地主阶级统治时期的简单融合期,具体体现就是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游牧民族的战争,第二阶段就是士族地主阶级统治时期的血腥融合期,具体体现就是三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五胡乱华,第三阶段就是庶族地主阶级统治时期的和平融合期,具体体现就是唐宋元明清时期,游牧民族建国发展,而且国运长久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