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人说梦:民族问题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关于第三章的故事简要:关陇地区游牧民族叛乱,主政的贾皇后与大臣商讨对策,反对徙戎论,力主平叛。
这则故事说明了西晋王朝在建立之初,不仅朝中因为世家大族掌握朝政而内斗不止,而且各地方也出现了游牧民族历年数百年的内迁和发展,人口聚集过多,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的民族问题,开始威胁西晋王朝的稳定。
民族问题在今天来看都是一个让世界各国颇为头痛的事情,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下作为统治阶层,西晋的世家大族对于棘手的民族问题如何对待的?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徙戎论,作者江统,毋庸置疑,其能够在西晋朝中出仕为官,必然也是世家大族出身,他所提出来的徙戎论,顾名思义,其主旨主要是想将自汉末以来迁入内地的游牧民族重新逼迫他们迁回原地,进而来解除内迁的游牧民族逐渐发展壮大威胁地方的政治论述。
江统能够抛出徙戎论,那肯定是能够代表大多数世家大族对于游牧民族内迁的态度。
但是,徙戎论在我看来实际上就是一个谬论,虽然词藻华丽,看似论据清晰,但实际上完全无法在现实中操作。
首先,关于游牧民族内迁,原因自然有很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在游牧民族原来居住地是无法让他们继续生存下去的,他们是不得已而内迁,士族地主阶级反而要把他们再赶回去,那么无疑是将内迁的游牧民族驱逐出境,让他们自生自灭,如此一来,势必会引发游牧民族拼死抵抗,也必然要引起新一轮的暴乱。
其次,游牧民族内迁已经经过了上百年的时间,因为中原王朝历经战乱,而内迁的游牧民族反而得到相对平稳的发展环境,人口和牲畜逐年增加,各个部落的实力得到长足发展,反观刚刚一统天下的西晋王朝,战乱刚平,朝中又内斗不止,国中人口急剧下降,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对于迁徙游牧民族返回原地之事,根本没有足够的力量去进行。
再次,对于游牧民族内迁的问题,我认为当时的中原王朝应该与内迁之游牧民族各部落应该彼此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双方通过一定的沟通和交流,以安抚和恩宠作为主要手段,兵戎相见作为一种辅助措施,这个问题应该是可以得到缓解的,而徙戎论则过于简单粗暴,不可能取得想要的结果。
对于此时的西晋王朝主要精力应该是发展自己本国实力,更多的用经济手段来安抚愿意接受中原王朝礼仪制度文化的游牧民族部落,对于坚决想要独立自主建国的游牧民族部落予以果断打击,大部分的游牧民族肯定是愿意接受富强的中央王朝给予他们的经济实惠,自然就会孤立那些一心想要作乱的部族。
而世家大族所抛出的徙戎论 完全脱离了实际,更不顾儒家思想中的仁爱之心,可见世家大族在孝悌和廉明之中,哪一点都没有做到,此等政治论述也证明了世家大族的虚伪性和自私性。也正因为世家大族如此不堪,以士族地主阶级为主导的西晋王朝自然也无法应对即将发生的五胡乱华。
幸亏主持西晋国政的贾皇后还是有一定的政治智慧,而且也有一些开明的世家大族反对徙戎论,所以最终贾皇后还是选择抛弃徙戎论,对于内迁游牧民族叛乱进行镇压,但是她也没能认识到对于民族问题,糖果有的时候比大棒更管用,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后续的问题仍然危及国家政权,并且朝中的皇室宗族势力亦不容小觑,所以对于平叛后而随之产生的民生问题,西晋王朝再也无暇顾及了,但是贾皇后的执政能力还是有可圈可点的地方的。
贾皇后的历史形象是很差劲的,史书中记载她相貌丑陋而且残暴淫当。但我认为她出身世家大族,能够有如此的政治头脑,还是令人钦佩的,而且在她统治西晋王朝的八年中,整个国家还是运行平稳,对于内迁的游牧民族问题,并非贾皇后一人所能阻挡,而且西晋朝中士族地主阶级与贵族地主阶级的相互对抗,政局错综复杂,始作俑者是晋武帝司马炎,也非贾皇后,朝中乱局更不是她能够左右的。
因为在男权社会中,最为痛恨女主当道的事情出现,所以你看历史中的那些执掌朝政的女政治家们,形象好的真是不多,只要一有女主临朝的时候,这些女人们必然与交 欢面首,淫 乱宫廷的形象出现。更何况西晋王朝在统治阶级的斗争中,走向灭亡,这绝非一个柔弱女子所能掌控的,曹魏、蜀汉、东吴不都是成为了统治阶级斗争中的牺牲品吗。所以处于阶级斗争漩涡中的贾皇后也必然成为士族地主阶级与贵族地主阶级斗争中的牺牲品。
说到这里,关于十六国的一些历史事件,我本人并不完全相信正史,因为出身于封建王朝的史学家们对于游牧民族的问题,往往是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的,那么在史书里的记载的关于游牧民族政权的故事,往往会出现夸张的成分,甚至可能是脱离实际的,而且时至今日,关于十六国时期的文献资料仍然很是缺乏,比较权威的晋书和资治通鉴,成书时间过晚,晋书出自唐初,资治通鉴更是北宋年间才有的,即使二书的作者参考了一些当时的文献,但是对于游牧民族还是尽可能的丑化,在这方面,我们不如了解一下十六国时期的一些遗址和古墓,这些东西完全可以反映出十六国时期真实面貌。
关于西晋时期的民族问题,主要还是源自汉武帝时期不断派兵征讨威胁西汉王朝北部边境的游牧民族,并且取得重大胜利。使得统治游牧民族各部的匈奴势力在蒙古高原急剧衰落,并且一分为二,靠近中原地区的被称为南匈奴
,与之相对的便是北匈奴。
经过西汉和东汉统治者的不断派兵出击,北匈奴选择了远走西方,历经数百年迁徙,来到了欧洲大陆,并且建立了一个延续至今的国家,叫做匈牙利,当然了,北匈奴在欧洲生活了近2000余年,早已经于当地的白种人融合在了一起,所以现在的匈牙利人已经看不出来当年黄种人的特征。但是匈牙利人还是有一些文化特征能够让人们看出来,他们并非欧洲的土著居民。例如姓氏,众所周知中国及其周围东亚国家的人都是姓在前名在后,而
西方国家的人都是名在前姓在后,而匈牙利处于欧洲中心位置,居民却是姓在前,名在后。
南匈奴面对汉王朝不断打击,只得选择了臣服于中原王朝,并且与之不断和亲,随着称霸蒙古高原的匈奴势力的衰落,匈奴统治下鲜卑部落开始崛起,匈奴不仅面临中原王朝的打击,又面临自身内部其他部族的兴盛,最好的办法就是南迁,彻底依附于强大的中原王朝。
对于生活于西北之地的游牧民族,主要以羌人和氐人为主,但是因为西北靠近关中地区,羌氐之人对于中原王朝的影响很大,秦汉之际羌氐部族中的人就开始了定居生活,并且逐渐的走上了汉化的道路,发展迅速,到了西晋初年,人口已经达到百万,而西晋王朝却故步自封,依然用看待蛮夷的眼光来看待他们,致使关陇地区民族问题更为尖锐。
出现民族问题并非历史的偶然,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游牧民族逐渐走向定居生活这是历史的必然结果,但是作为统治阶级的世家大族依靠出身,看中名望,对出身贫寒的本朝人士都鄙视不已,何况以牛马为伍的游牧民族。这种观点也并非世家大族所专有的,自古以来,定居民族对游牧民族的歧视就始终存在,到了世家大族作为统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之后,这种歧视达到了顶峰,而游牧民族却向往定居生活,不断虚心接受中原王朝的礼仪制度,学习中原文化,使自己走向强盛,所以在这一时期,游牧民族与中原王朝的矛盾已经出现了愈演愈烈之势。
而作为统治阶级的世家大族却因为制度上的保障,让他们处于一种唯我独尊的状态,对于天下大势并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最终在面对错综复杂的民族问题时,无法找出相应对策,而自己本身又要在王朝内部面对贵族地主阶级的回光返照,所以出现十六国的乱世也是历史的必然结果。
在古代并没有民族概念,真正意义的民族概念是到近代才产生的,古代先民对于与自己文化礼仪制度不同的人群定义为胡人,或者蛮夷等等一系列蔑称,对于民族并没有什么概念,他们只知道自己是炎黄子孙,文化礼仪制度天下第一,但是又由于家天下的思想,对于胡人的存在,古代先民们又抛出炎黄子孙庶出说,虽然对胡人蔑视之极,但也承认我们还是一家人。
关于第三章的故事简要:关陇地区游牧民族叛乱,主政的贾皇后与大臣商讨对策,反对徙戎论,力主平叛。
这则故事说明了西晋王朝在建立之初,不仅朝中因为世家大族掌握朝政而内斗不止,而且各地方也出现了游牧民族历年数百年的内迁和发展,人口聚集过多,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的民族问题,开始威胁西晋王朝的稳定。
民族问题在今天来看都是一个让世界各国颇为头痛的事情,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下作为统治阶层,西晋的世家大族对于棘手的民族问题如何对待的?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徙戎论,作者江统,毋庸置疑,其能够在西晋朝中出仕为官,必然也是世家大族出身,他所提出来的徙戎论,顾名思义,其主旨主要是想将自汉末以来迁入内地的游牧民族重新逼迫他们迁回原地,进而来解除内迁的游牧民族逐渐发展壮大威胁地方的政治论述。
江统能够抛出徙戎论,那肯定是能够代表大多数世家大族对于游牧民族内迁的态度。
但是,徙戎论在我看来实际上就是一个谬论,虽然词藻华丽,看似论据清晰,但实际上完全无法在现实中操作。
首先,关于游牧民族内迁,原因自然有很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在游牧民族原来居住地是无法让他们继续生存下去的,他们是不得已而内迁,士族地主阶级反而要把他们再赶回去,那么无疑是将内迁的游牧民族驱逐出境,让他们自生自灭,如此一来,势必会引发游牧民族拼死抵抗,也必然要引起新一轮的暴乱。
其次,游牧民族内迁已经经过了上百年的时间,因为中原王朝历经战乱,而内迁的游牧民族反而得到相对平稳的发展环境,人口和牲畜逐年增加,各个部落的实力得到长足发展,反观刚刚一统天下的西晋王朝,战乱刚平,朝中又内斗不止,国中人口急剧下降,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对于迁徙游牧民族返回原地之事,根本没有足够的力量去进行。
再次,对于游牧民族内迁的问题,我认为当时的中原王朝应该与内迁之游牧民族各部落应该彼此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双方通过一定的沟通和交流,以安抚和恩宠作为主要手段,兵戎相见作为一种辅助措施,这个问题应该是可以得到缓解的,而徙戎论则过于简单粗暴,不可能取得想要的结果。
对于此时的西晋王朝主要精力应该是发展自己本国实力,更多的用经济手段来安抚愿意接受中原王朝礼仪制度文化的游牧民族部落,对于坚决想要独立自主建国的游牧民族部落予以果断打击,大部分的游牧民族肯定是愿意接受富强的中央王朝给予他们的经济实惠,自然就会孤立那些一心想要作乱的部族。
而世家大族所抛出的徙戎论 完全脱离了实际,更不顾儒家思想中的仁爱之心,可见世家大族在孝悌和廉明之中,哪一点都没有做到,此等政治论述也证明了世家大族的虚伪性和自私性。也正因为世家大族如此不堪,以士族地主阶级为主导的西晋王朝自然也无法应对即将发生的五胡乱华。
幸亏主持西晋国政的贾皇后还是有一定的政治智慧,而且也有一些开明的世家大族反对徙戎论,所以最终贾皇后还是选择抛弃徙戎论,对于内迁游牧民族叛乱进行镇压,但是她也没能认识到对于民族问题,糖果有的时候比大棒更管用,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后续的问题仍然危及国家政权,并且朝中的皇室宗族势力亦不容小觑,所以对于平叛后而随之产生的民生问题,西晋王朝再也无暇顾及了,但是贾皇后的执政能力还是有可圈可点的地方的。
贾皇后的历史形象是很差劲的,史书中记载她相貌丑陋而且残暴淫当。但我认为她出身世家大族,能够有如此的政治头脑,还是令人钦佩的,而且在她统治西晋王朝的八年中,整个国家还是运行平稳,对于内迁的游牧民族问题,并非贾皇后一人所能阻挡,而且西晋朝中士族地主阶级与贵族地主阶级的相互对抗,政局错综复杂,始作俑者是晋武帝司马炎,也非贾皇后,朝中乱局更不是她能够左右的。
因为在男权社会中,最为痛恨女主当道的事情出现,所以你看历史中的那些执掌朝政的女政治家们,形象好的真是不多,只要一有女主临朝的时候,这些女人们必然与交 欢面首,淫 乱宫廷的形象出现。更何况西晋王朝在统治阶级的斗争中,走向灭亡,这绝非一个柔弱女子所能掌控的,曹魏、蜀汉、东吴不都是成为了统治阶级斗争中的牺牲品吗。所以处于阶级斗争漩涡中的贾皇后也必然成为士族地主阶级与贵族地主阶级斗争中的牺牲品。
说到这里,关于十六国的一些历史事件,我本人并不完全相信正史,因为出身于封建王朝的史学家们对于游牧民族的问题,往往是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的,那么在史书里的记载的关于游牧民族政权的故事,往往会出现夸张的成分,甚至可能是脱离实际的,而且时至今日,关于十六国时期的文献资料仍然很是缺乏,比较权威的晋书和资治通鉴,成书时间过晚,晋书出自唐初,资治通鉴更是北宋年间才有的,即使二书的作者参考了一些当时的文献,但是对于游牧民族还是尽可能的丑化,在这方面,我们不如了解一下十六国时期的一些遗址和古墓,这些东西完全可以反映出十六国时期真实面貌。
关于西晋时期的民族问题,主要还是源自汉武帝时期不断派兵征讨威胁西汉王朝北部边境的游牧民族,并且取得重大胜利。使得统治游牧民族各部的匈奴势力在蒙古高原急剧衰落,并且一分为二,靠近中原地区的被称为南匈奴
,与之相对的便是北匈奴。
经过西汉和东汉统治者的不断派兵出击,北匈奴选择了远走西方,历经数百年迁徙,来到了欧洲大陆,并且建立了一个延续至今的国家,叫做匈牙利,当然了,北匈奴在欧洲生活了近2000余年,早已经于当地的白种人融合在了一起,所以现在的匈牙利人已经看不出来当年黄种人的特征。但是匈牙利人还是有一些文化特征能够让人们看出来,他们并非欧洲的土著居民。例如姓氏,众所周知中国及其周围东亚国家的人都是姓在前名在后,而
西方国家的人都是名在前姓在后,而匈牙利处于欧洲中心位置,居民却是姓在前,名在后。
南匈奴面对汉王朝不断打击,只得选择了臣服于中原王朝,并且与之不断和亲,随着称霸蒙古高原的匈奴势力的衰落,匈奴统治下鲜卑部落开始崛起,匈奴不仅面临中原王朝的打击,又面临自身内部其他部族的兴盛,最好的办法就是南迁,彻底依附于强大的中原王朝。
对于生活于西北之地的游牧民族,主要以羌人和氐人为主,但是因为西北靠近关中地区,羌氐之人对于中原王朝的影响很大,秦汉之际羌氐部族中的人就开始了定居生活,并且逐渐的走上了汉化的道路,发展迅速,到了西晋初年,人口已经达到百万,而西晋王朝却故步自封,依然用看待蛮夷的眼光来看待他们,致使关陇地区民族问题更为尖锐。
出现民族问题并非历史的偶然,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游牧民族逐渐走向定居生活这是历史的必然结果,但是作为统治阶级的世家大族依靠出身,看中名望,对出身贫寒的本朝人士都鄙视不已,何况以牛马为伍的游牧民族。这种观点也并非世家大族所专有的,自古以来,定居民族对游牧民族的歧视就始终存在,到了世家大族作为统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之后,这种歧视达到了顶峰,而游牧民族却向往定居生活,不断虚心接受中原王朝的礼仪制度,学习中原文化,使自己走向强盛,所以在这一时期,游牧民族与中原王朝的矛盾已经出现了愈演愈烈之势。
而作为统治阶级的世家大族却因为制度上的保障,让他们处于一种唯我独尊的状态,对于天下大势并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最终在面对错综复杂的民族问题时,无法找出相应对策,而自己本身又要在王朝内部面对贵族地主阶级的回光返照,所以出现十六国的乱世也是历史的必然结果。
在古代并没有民族概念,真正意义的民族概念是到近代才产生的,古代先民对于与自己文化礼仪制度不同的人群定义为胡人,或者蛮夷等等一系列蔑称,对于民族并没有什么概念,他们只知道自己是炎黄子孙,文化礼仪制度天下第一,但是又由于家天下的思想,对于胡人的存在,古代先民们又抛出炎黄子孙庶出说,虽然对胡人蔑视之极,但也承认我们还是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