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瓷骨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郑笠收到免职的圣旨,极大地搓火!
他失去了十一个孙子,他的一个儿子残废了,他还失去了五万多郑家军精锐!
什么是精锐知道不?他姬幸和以为是种萝卜白菜呢?说要多少就有多少,说割一茬就割一茬!
郑笠怒了,暴跳着在大帐中大骂姬幸和混账小兔崽子!
马上命令郑守信带着一营郑家军飞速地将从哲日勒营中打劫回来的财宝送回西疆。
他才让人连夜送走,北疆总管兼平州刺史就带着一大队人冲进郑家军驻军大营要来点收郑笠抢回来的财宝。
郑笠极为光混地耸肩摇头“没有,没有,除了死人和棺材,啥也没有!”
北疆总管小老头虽然比起郑笠小了将近二十岁,可是体格上就差上许多,他气得吐血昏厥不算,还因为脑溢血治疗不及时而中风,导致半身不遂。
北疆的其它官署眼瞅着北疆总管都落得如此凄惨下场,就知道直接打上门去找失去十一个孙子和五万多郑家军部属的郑笠讨还财宝那是做梦!
他们聪明地将郑笠的恶形恶状都写到上呈的折子中送给皇帝,这样还不算,他们又互相联络发动同年、同科、同乡、同门的亲友官属一起到总管衙门口静坐,表示对郑笠黑心密下财宝的极大愤慨!
北疆臣工们的团结和对郑笠以及郑家军的反感与投诉,深得京中某部分大人物的心思,在有心人的操作下,京中谣言四起,“什么郑家军延误战机,导致战场失利,北疆大损失!”“什么郑家军畏战不出,导致百姓被掠二十余万。”“什么郑笠统兵失误,致使北疆一系兵将损失惨重。”“什么郑笠徇私舞弊,死战皆用北疆一系兵马,说郑家军精锐都只是老爷兵,一上战场就有不少未战而逃!”……都是对郑家军和郑笠不利的谣言,导致百姓们都知道这次北疆战事是郑笠和郑家军败了,北疆遭受了重大损失!
郑笠不是福将吗?郑笠不是没有败绩吗?……无数百姓疑惑着,等待着国家和皇帝能够给予正确的解释!
只是,元熙帝这一次迟迟未动,不肯辟谣!
……
虽然郑家军击退了蜣部的南下,但是连着三年蜣部南下两次,郑笠领军都没有能够及时御敌于国门之外(其实是没有那兵力,皇帝也不给他粮草等足够的物资!),致使百姓确实遭受了极大的损失,人口,财货,房屋等等许多都是不可弥补的。
所以百姓中,确实有怨气,直指郑家军!
这还不算,北疆被侵略,无论是上次,还是这次,损失最惨的不是百姓,而是北疆的世族,大小贵族统统被连根刨起,灭族的灭族,抄家的抄家。战后一点算,所剩无几人。
这群遗孤,都把满腔怨恨投射到了没有及时解救和通知他们转移的郑家军头上!怒斥他们不尽职,不讲尊卑礼法,不将规矩,不分贵贱,说到底一群褴褛的百姓和根本带不走的土地,哪有他们这些大小世族的人口和财宝重要?你们知道不知道应该保护谁?你们知道不知道这个国家究竟谁才是主人?
这些世族遗孤怒呀,他们一次又一次要冲进郑家军的大营,要找郑笠理论,他们疯狂地叫嚣着要求郑家军赔偿他们的损失!
郑家军一群大兵,从来都不理会这点人叫嚣,实在烦了,就拿着骑兵冲锋的长槊排排站凶狠地将人群驱散!
这群遗孤一看这样要不会回家产,就纠集一大群被煽动而起的百姓,一哄而上要找郑家军讨个说法!
这不是开玩笑嘛?郑笠哪是那种能够委曲求全的老实人?谁要是有这样想法都是要犯错误地!
郑笠大臂一挥,郑守信就带这队亲兵扫荡了所有闹事的群众,一顿木杖打得跑得不及的哭爹喊娘。
这下老百姓也怒了,不少被煽动和唆使的老百姓,凭着原本的一股怨气怒气冲冲围住了郑家军的大营。
郑守信也是莽撞的,不等郑笠吩咐就带人来回扫荡,一顿木杖神揍,被煽动来的百姓大部分没有跑过四条腿的军马被打得哭天抹泪!
这下终于没有人再敢来大营撒野了。
可是没人撒野并不等于事情过去了。北疆老百姓对郑家军不熟悉,郑家军对于他们来说是西疆来帮忙的,不但忙没帮忙(大家还是被蜣部野蛮人欺负了,打劫了),还把从蜣军中抢回来的财宝,据说那是数不清的财宝,那金银堆的跟小山一样多,那各色宝石都能耀花了所有人的眼睛。
这么多的财宝郑家军竟然要独吞?
人心不足蛇吞象,老百姓心里有了念头,也不顾及这些财宝其实都是从那些大小世族之家抄来的,即便是郑家军送出来也半点得不到他们手中!
所以只要是有世族遗孤上前挑唆他们就群情愤起,甚至书写万民血书,要去严惩保国安民不利的郑家军,严惩御下不言,纵容兵士劫掠财宝的郑笠!
郑家军在北疆的臣工、世族、百姓中皆不得好,兵士被辱骂,将军被冷遇,几乎等同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当然也只是喊说,没人敢在郑家军士面前动手,敢动手都在家里床上休息着呢!还不给误工费和养伤费。
这种怪异而压抑的气氛,一直到京中再次传旨的人来!
元熙帝再次下旨,责令郑笠率军返回西疆闭门思过,卸任西疆大将军职务,由郑笠次子郑守义代理西疆军务,协助西疆总管办理西疆公务。
郑笠收起圣旨,大吼了一声“搓火,回喽!”
郑家军迅速拔营,先是一具具楠木棺椁,棺椁门楣上订着姓名。然后是五人一排的骑兵,每个兵士怀里抱着个白瓷骨灰坛。
数万大军,连绵数里,骨灰坛白白皑皑,肃穆冷寂。放不下的骨灰坛都坐上最好的马车,整齐地码放严谨,一层又一层,一叠又一叠。
北疆军民见之难忘,忽然间大家又想起就在不久之前与蜣部王帐军对决的是他们——舍生忘死的郑家军。(未完待续)
郑笠收到免职的圣旨,极大地搓火!
他失去了十一个孙子,他的一个儿子残废了,他还失去了五万多郑家军精锐!
什么是精锐知道不?他姬幸和以为是种萝卜白菜呢?说要多少就有多少,说割一茬就割一茬!
郑笠怒了,暴跳着在大帐中大骂姬幸和混账小兔崽子!
马上命令郑守信带着一营郑家军飞速地将从哲日勒营中打劫回来的财宝送回西疆。
他才让人连夜送走,北疆总管兼平州刺史就带着一大队人冲进郑家军驻军大营要来点收郑笠抢回来的财宝。
郑笠极为光混地耸肩摇头“没有,没有,除了死人和棺材,啥也没有!”
北疆总管小老头虽然比起郑笠小了将近二十岁,可是体格上就差上许多,他气得吐血昏厥不算,还因为脑溢血治疗不及时而中风,导致半身不遂。
北疆的其它官署眼瞅着北疆总管都落得如此凄惨下场,就知道直接打上门去找失去十一个孙子和五万多郑家军部属的郑笠讨还财宝那是做梦!
他们聪明地将郑笠的恶形恶状都写到上呈的折子中送给皇帝,这样还不算,他们又互相联络发动同年、同科、同乡、同门的亲友官属一起到总管衙门口静坐,表示对郑笠黑心密下财宝的极大愤慨!
北疆臣工们的团结和对郑笠以及郑家军的反感与投诉,深得京中某部分大人物的心思,在有心人的操作下,京中谣言四起,“什么郑家军延误战机,导致战场失利,北疆大损失!”“什么郑家军畏战不出,导致百姓被掠二十余万。”“什么郑笠统兵失误,致使北疆一系兵将损失惨重。”“什么郑笠徇私舞弊,死战皆用北疆一系兵马,说郑家军精锐都只是老爷兵,一上战场就有不少未战而逃!”……都是对郑家军和郑笠不利的谣言,导致百姓们都知道这次北疆战事是郑笠和郑家军败了,北疆遭受了重大损失!
郑笠不是福将吗?郑笠不是没有败绩吗?……无数百姓疑惑着,等待着国家和皇帝能够给予正确的解释!
只是,元熙帝这一次迟迟未动,不肯辟谣!
……
虽然郑家军击退了蜣部的南下,但是连着三年蜣部南下两次,郑笠领军都没有能够及时御敌于国门之外(其实是没有那兵力,皇帝也不给他粮草等足够的物资!),致使百姓确实遭受了极大的损失,人口,财货,房屋等等许多都是不可弥补的。
所以百姓中,确实有怨气,直指郑家军!
这还不算,北疆被侵略,无论是上次,还是这次,损失最惨的不是百姓,而是北疆的世族,大小贵族统统被连根刨起,灭族的灭族,抄家的抄家。战后一点算,所剩无几人。
这群遗孤,都把满腔怨恨投射到了没有及时解救和通知他们转移的郑家军头上!怒斥他们不尽职,不讲尊卑礼法,不将规矩,不分贵贱,说到底一群褴褛的百姓和根本带不走的土地,哪有他们这些大小世族的人口和财宝重要?你们知道不知道应该保护谁?你们知道不知道这个国家究竟谁才是主人?
这些世族遗孤怒呀,他们一次又一次要冲进郑家军的大营,要找郑笠理论,他们疯狂地叫嚣着要求郑家军赔偿他们的损失!
郑家军一群大兵,从来都不理会这点人叫嚣,实在烦了,就拿着骑兵冲锋的长槊排排站凶狠地将人群驱散!
这群遗孤一看这样要不会回家产,就纠集一大群被煽动而起的百姓,一哄而上要找郑家军讨个说法!
这不是开玩笑嘛?郑笠哪是那种能够委曲求全的老实人?谁要是有这样想法都是要犯错误地!
郑笠大臂一挥,郑守信就带这队亲兵扫荡了所有闹事的群众,一顿木杖打得跑得不及的哭爹喊娘。
这下老百姓也怒了,不少被煽动和唆使的老百姓,凭着原本的一股怨气怒气冲冲围住了郑家军的大营。
郑守信也是莽撞的,不等郑笠吩咐就带人来回扫荡,一顿木杖神揍,被煽动来的百姓大部分没有跑过四条腿的军马被打得哭天抹泪!
这下终于没有人再敢来大营撒野了。
可是没人撒野并不等于事情过去了。北疆老百姓对郑家军不熟悉,郑家军对于他们来说是西疆来帮忙的,不但忙没帮忙(大家还是被蜣部野蛮人欺负了,打劫了),还把从蜣军中抢回来的财宝,据说那是数不清的财宝,那金银堆的跟小山一样多,那各色宝石都能耀花了所有人的眼睛。
这么多的财宝郑家军竟然要独吞?
人心不足蛇吞象,老百姓心里有了念头,也不顾及这些财宝其实都是从那些大小世族之家抄来的,即便是郑家军送出来也半点得不到他们手中!
所以只要是有世族遗孤上前挑唆他们就群情愤起,甚至书写万民血书,要去严惩保国安民不利的郑家军,严惩御下不言,纵容兵士劫掠财宝的郑笠!
郑家军在北疆的臣工、世族、百姓中皆不得好,兵士被辱骂,将军被冷遇,几乎等同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当然也只是喊说,没人敢在郑家军士面前动手,敢动手都在家里床上休息着呢!还不给误工费和养伤费。
这种怪异而压抑的气氛,一直到京中再次传旨的人来!
元熙帝再次下旨,责令郑笠率军返回西疆闭门思过,卸任西疆大将军职务,由郑笠次子郑守义代理西疆军务,协助西疆总管办理西疆公务。
郑笠收起圣旨,大吼了一声“搓火,回喽!”
郑家军迅速拔营,先是一具具楠木棺椁,棺椁门楣上订着姓名。然后是五人一排的骑兵,每个兵士怀里抱着个白瓷骨灰坛。
数万大军,连绵数里,骨灰坛白白皑皑,肃穆冷寂。放不下的骨灰坛都坐上最好的马车,整齐地码放严谨,一层又一层,一叠又一叠。
北疆军民见之难忘,忽然间大家又想起就在不久之前与蜣部王帐军对决的是他们——舍生忘死的郑家军。(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