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第三章:首届新生 5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周六下午有一个小时的政治学习,在此之前柳青召集班干开了一个简单的碰头会。
柳青说:“大家回去布置一下,后天年级卫生检查重点是男生宿舍。钟烛华。”
“哎。”钟烛华是生活委员,家住南昌。
“明天你能早点返校吗?我们俩先去各寝室走一遍。”
“没问题,这周我不回家。”
“英语竞赛报上去了?”柳青转向学习委员孙友。
“就两个人,我们班最落后,要不是加上肖同跃我都想打退堂鼓。”
“肖同跃!”熊献民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是不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我和他同一宿舍几个月,压根就没有听他念过英文。”
柳青心里说:你就等着瞧吧。
孙友说:“也许是真人不露相。”
班干们纷纷散去,柳青对身边的田靖和熊献民说:“你们俩在南昌有没有建筑行业的熟人?”
“干什么?”田靖问。
“帮肖同跃暑假找个工地干活。”
“你这个老乡真是财迷心窍。”田靖满脸鄙夷。
“他确实很困难。”
“再困难也不至于缺两三块钱照相。”
提起照相一事,田靖的火就不打一处来。入学后各组家在南昌的同学千方百计借来照相机,带全组出去照相,还互相交流攀比。那时的照相机是高档奢侈品,极少有个人购买。田靖求人从单位上借到一架上海名牌海鸥照相机,热情组织全组同学出去照相,每人预交两块钱。闷葫芦同跃就一句话“我不喜欢照相”,不领情也劝不动。社会经验丰富的董顺基可能猜到了缘由,请同跃一起照两张全组合影,相片可以不要,算是帮大家一个忙,这才勉强有了两张全组合影照。
柳青说:“两三块钱对你们来说当然算不了什么,可你们知道对肖同跃意味着什么?”
熊献民问:“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他一个星期要喝西北风。”
“至于吗?”熊献民不屑,他和田靖一样反感同跃。
柳青有点动情:“他就那么点助学金,还要养活一个弟弟。其实也不是他的亲弟弟,是他收养的一个孤儿,和他一样没爹没妈。”
俩人惊呆了,面面相觑.。
政治学习通常以小组为单位在寝室里进行,但今天例外,全班集中在教室学习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同时转载了这篇文章,引起了年级杜书记的高度重视。
这篇由时任中央组织部长□□审定的文章,从理论上否定了党主席Hua国锋的“两个凡是”,在全国上下引起轩然大波。Deng小平有力地支持和推动了随之而来的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大造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冲破僵化模式的舆论。
柳青作了简单的开场白后目光投向后排的同跃:“肖同跃,你到前面来,读一下这篇文章。”
“我……”同跃有点惊喜,感激柳青给他这个机会。这几天因为牙膏事件一直有点灰溜溜的,这是展示自己才能,改善形象的好机会。
同学们向来不重视政治学习,把它当作插科打诨的好机会,熬夜打电筒学习的同学也可以乘机打盹。今天有点例外,对于如此重大的政治话题大家都很敏感。不少师生已经注意到这篇文章,上午课堂上英语老师还为此发表了感慨:“这篇文章说了很多以前不敢说的话,没有实践检验光吹牛有什么用。这么多年了,到处莺歌燕舞,就是没有菜卖。”
同跃在班上的曝光率极低,属于可以被忽略的那一类人,除了同寝室的同学,几乎没人和他说过话。他一开口读报,全班同学震惊了,人人瞪大眼睛,竖直耳朵,聚精会神地听着。
标准无误的普通话,浑厚有力的男音,没有一个磕巴,字正腔圆、抑扬顿挫,仿佛逗号、句号都能分辨出来。
这是真人在念报纸吗?或许是在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不!比电台强,因为那是一个班上默默无闻,现今坐在大伙面前,活生生的肖同跃。
同跃读完报纸,全班同学竟鼓起掌来,董顺基冲着同跃说:“你小子屈才了,应该去中央广播学院念书,将来做主播。”
同跃回到后排座位,身边的熊献民疑惑地打量他,弄得同跃浑身不自在。
熊献民问:“你真是南城县人?怎么普通话说得这么棒?”
“老家是南城县,不过我妈是北方人。”同跃有点受宠若惊,因为熊献民很少正眼瞧他。
荣耀再次向同跃走来。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同跃的总分全班第一。大家开始对他刮目相看,注意到他的帅气、才气和绅士风度。变化最大的属田靖和熊献民。自从班长告诉他们同跃的困难,他们对同跃转而理解、同情甚至敬重。本来他们都是周六吃完晚饭后回家过周末,现在从不在校吃晚饭,这样其他同学特别是同跃可以多吃一点。
医学院头两年吃大锅饭,以小组为单位,桌子上放一盆饭,不够可以去食堂再要。两盆菜,一荤一素,所谓荤只不过有几块肉片,菜不能添加。同跃饭量大吃得多,经常故意晚点去。即使荤菜剩下不多,素菜一般有富余。后来为公平起见,田靖提议大家轮流,每周一人负责平分那盆荤菜。大锅饭用去同跃绝大部分生活补贴,自己不能控制,无法节省,好处是饭菜管够。
食堂开了个小炒部,学生可以另外花钱改善伙食。因为贵,七七级学生较少光顾。当然除了同跃等几个屈指可数的学生外,其他同学至少尝试过一两次。
年级领导对学校的英语演讲比赛非常重视。七七级学生是文化考试、择优录取的,外语比不过其他年级会很丢面子。比赛过半,七五级的一个漂亮的女生以十分流利、悦耳动听的英语完成了演讲,赢得了全场师生的掌声。这让七七级学生和领导倍感压力和不安,只有同跃和柳青心里有数。
同跃母亲在美国出生,十一岁才随父母来中国。同跃刚刚学说话时母亲就采用双语教育,在家里一半时间都用英文交流,还在小学时他就能够阅读英文小说。
同跃走上演讲台,他那腼腆、拘谨的样子让人感觉有些紧张或者不自信。然而同跃一张嘴,全场顿时寂静。
AsaIama.rrfora.“.”……
伴随讲演结束是雷鸣般的掌声,任何在场的师生都清楚这个演讲是无人可比的。且不说他英语的流利和音色,在坐的评判英语老师也没有一个能说出如此标准的美式发音英语的。当时的学生都用短波收听美国之yin的英语900句,大概只有美国之yin的播音员能与同跃的发音媲美了。
同跃的演讲毫无异议,获得了第一名,宣布结果时五班的同学都从座位上跳了起来。期中考试五班成绩全年级倒数第二,同跃的获胜总算为柳青和全班都挽回了一点颜面。
林宇在医学院期间有两件很晦气的事。刚入校时年级招志愿者,每天去传达室拿邮件,分类后放到年级钉在墙上的邮箱里。他爱读报纸,尤其是《参考消息》,邮差可以先睹为快,于是报名得到这份差事。谁知第二个学期后就再也没有同学报名,他只好风吹雨打,酷暑严寒为全年级同学们拿了五年邮件。多年后每次同学聚会他都要嘱咐不要在他老婆面前提起这件事,十分惧内的他不想再给妻子增添数落他的材料。
拿邮件是纯粹的无名英雄,只有一个人领情,就是老常。常狄和他的妻子是六八年一同下放的知青,两人偷偷谈恋爱。后来他兼管大队的广播室,和女友商定广播不同的歌曲代表相应的约会暗号,提前享受了手机才能达到的联络功能。女友后来被推荐成了工农兵大学生,常狄学了裁缝手艺,赚钱支持女友。女方大学毕业后没有嫌弃他,两人结婚还有了一个儿子。老常上了医学院后,妻子却不放心,每次来信不像其他人那样写某某同志收,偏要写上常狄丈夫收。这让老常觉得难堪,于是讨好林宇,让他把自己的家信悄悄地给他。
江西的雷阵雨说来就来,气象预报常常不准。林宇另一件倒霉的事是一连几次晒衣服,晒被子都被雨淋湿了。同学们说他林宇的名字取坏了:淋雨。早上若出太阳,总有同学把脑袋探进他们宿舍问:“林宇今天晒不晒东西?”确定他没有同样的打算才放心拿衣被去晒。
周六下午有一个小时的政治学习,在此之前柳青召集班干开了一个简单的碰头会。
柳青说:“大家回去布置一下,后天年级卫生检查重点是男生宿舍。钟烛华。”
“哎。”钟烛华是生活委员,家住南昌。
“明天你能早点返校吗?我们俩先去各寝室走一遍。”
“没问题,这周我不回家。”
“英语竞赛报上去了?”柳青转向学习委员孙友。
“就两个人,我们班最落后,要不是加上肖同跃我都想打退堂鼓。”
“肖同跃!”熊献民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是不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我和他同一宿舍几个月,压根就没有听他念过英文。”
柳青心里说:你就等着瞧吧。
孙友说:“也许是真人不露相。”
班干们纷纷散去,柳青对身边的田靖和熊献民说:“你们俩在南昌有没有建筑行业的熟人?”
“干什么?”田靖问。
“帮肖同跃暑假找个工地干活。”
“你这个老乡真是财迷心窍。”田靖满脸鄙夷。
“他确实很困难。”
“再困难也不至于缺两三块钱照相。”
提起照相一事,田靖的火就不打一处来。入学后各组家在南昌的同学千方百计借来照相机,带全组出去照相,还互相交流攀比。那时的照相机是高档奢侈品,极少有个人购买。田靖求人从单位上借到一架上海名牌海鸥照相机,热情组织全组同学出去照相,每人预交两块钱。闷葫芦同跃就一句话“我不喜欢照相”,不领情也劝不动。社会经验丰富的董顺基可能猜到了缘由,请同跃一起照两张全组合影,相片可以不要,算是帮大家一个忙,这才勉强有了两张全组合影照。
柳青说:“两三块钱对你们来说当然算不了什么,可你们知道对肖同跃意味着什么?”
熊献民问:“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他一个星期要喝西北风。”
“至于吗?”熊献民不屑,他和田靖一样反感同跃。
柳青有点动情:“他就那么点助学金,还要养活一个弟弟。其实也不是他的亲弟弟,是他收养的一个孤儿,和他一样没爹没妈。”
俩人惊呆了,面面相觑.。
政治学习通常以小组为单位在寝室里进行,但今天例外,全班集中在教室学习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同时转载了这篇文章,引起了年级杜书记的高度重视。
这篇由时任中央组织部长□□审定的文章,从理论上否定了党主席Hua国锋的“两个凡是”,在全国上下引起轩然大波。Deng小平有力地支持和推动了随之而来的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大造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冲破僵化模式的舆论。
柳青作了简单的开场白后目光投向后排的同跃:“肖同跃,你到前面来,读一下这篇文章。”
“我……”同跃有点惊喜,感激柳青给他这个机会。这几天因为牙膏事件一直有点灰溜溜的,这是展示自己才能,改善形象的好机会。
同学们向来不重视政治学习,把它当作插科打诨的好机会,熬夜打电筒学习的同学也可以乘机打盹。今天有点例外,对于如此重大的政治话题大家都很敏感。不少师生已经注意到这篇文章,上午课堂上英语老师还为此发表了感慨:“这篇文章说了很多以前不敢说的话,没有实践检验光吹牛有什么用。这么多年了,到处莺歌燕舞,就是没有菜卖。”
同跃在班上的曝光率极低,属于可以被忽略的那一类人,除了同寝室的同学,几乎没人和他说过话。他一开口读报,全班同学震惊了,人人瞪大眼睛,竖直耳朵,聚精会神地听着。
标准无误的普通话,浑厚有力的男音,没有一个磕巴,字正腔圆、抑扬顿挫,仿佛逗号、句号都能分辨出来。
这是真人在念报纸吗?或许是在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不!比电台强,因为那是一个班上默默无闻,现今坐在大伙面前,活生生的肖同跃。
同跃读完报纸,全班同学竟鼓起掌来,董顺基冲着同跃说:“你小子屈才了,应该去中央广播学院念书,将来做主播。”
同跃回到后排座位,身边的熊献民疑惑地打量他,弄得同跃浑身不自在。
熊献民问:“你真是南城县人?怎么普通话说得这么棒?”
“老家是南城县,不过我妈是北方人。”同跃有点受宠若惊,因为熊献民很少正眼瞧他。
荣耀再次向同跃走来。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同跃的总分全班第一。大家开始对他刮目相看,注意到他的帅气、才气和绅士风度。变化最大的属田靖和熊献民。自从班长告诉他们同跃的困难,他们对同跃转而理解、同情甚至敬重。本来他们都是周六吃完晚饭后回家过周末,现在从不在校吃晚饭,这样其他同学特别是同跃可以多吃一点。
医学院头两年吃大锅饭,以小组为单位,桌子上放一盆饭,不够可以去食堂再要。两盆菜,一荤一素,所谓荤只不过有几块肉片,菜不能添加。同跃饭量大吃得多,经常故意晚点去。即使荤菜剩下不多,素菜一般有富余。后来为公平起见,田靖提议大家轮流,每周一人负责平分那盆荤菜。大锅饭用去同跃绝大部分生活补贴,自己不能控制,无法节省,好处是饭菜管够。
食堂开了个小炒部,学生可以另外花钱改善伙食。因为贵,七七级学生较少光顾。当然除了同跃等几个屈指可数的学生外,其他同学至少尝试过一两次。
年级领导对学校的英语演讲比赛非常重视。七七级学生是文化考试、择优录取的,外语比不过其他年级会很丢面子。比赛过半,七五级的一个漂亮的女生以十分流利、悦耳动听的英语完成了演讲,赢得了全场师生的掌声。这让七七级学生和领导倍感压力和不安,只有同跃和柳青心里有数。
同跃母亲在美国出生,十一岁才随父母来中国。同跃刚刚学说话时母亲就采用双语教育,在家里一半时间都用英文交流,还在小学时他就能够阅读英文小说。
同跃走上演讲台,他那腼腆、拘谨的样子让人感觉有些紧张或者不自信。然而同跃一张嘴,全场顿时寂静。
AsaIama.rrfora.“.”……
伴随讲演结束是雷鸣般的掌声,任何在场的师生都清楚这个演讲是无人可比的。且不说他英语的流利和音色,在坐的评判英语老师也没有一个能说出如此标准的美式发音英语的。当时的学生都用短波收听美国之yin的英语900句,大概只有美国之yin的播音员能与同跃的发音媲美了。
同跃的演讲毫无异议,获得了第一名,宣布结果时五班的同学都从座位上跳了起来。期中考试五班成绩全年级倒数第二,同跃的获胜总算为柳青和全班都挽回了一点颜面。
林宇在医学院期间有两件很晦气的事。刚入校时年级招志愿者,每天去传达室拿邮件,分类后放到年级钉在墙上的邮箱里。他爱读报纸,尤其是《参考消息》,邮差可以先睹为快,于是报名得到这份差事。谁知第二个学期后就再也没有同学报名,他只好风吹雨打,酷暑严寒为全年级同学们拿了五年邮件。多年后每次同学聚会他都要嘱咐不要在他老婆面前提起这件事,十分惧内的他不想再给妻子增添数落他的材料。
拿邮件是纯粹的无名英雄,只有一个人领情,就是老常。常狄和他的妻子是六八年一同下放的知青,两人偷偷谈恋爱。后来他兼管大队的广播室,和女友商定广播不同的歌曲代表相应的约会暗号,提前享受了手机才能达到的联络功能。女友后来被推荐成了工农兵大学生,常狄学了裁缝手艺,赚钱支持女友。女方大学毕业后没有嫌弃他,两人结婚还有了一个儿子。老常上了医学院后,妻子却不放心,每次来信不像其他人那样写某某同志收,偏要写上常狄丈夫收。这让老常觉得难堪,于是讨好林宇,让他把自己的家信悄悄地给他。
江西的雷阵雨说来就来,气象预报常常不准。林宇另一件倒霉的事是一连几次晒衣服,晒被子都被雨淋湿了。同学们说他林宇的名字取坏了:淋雨。早上若出太阳,总有同学把脑袋探进他们宿舍问:“林宇今天晒不晒东西?”确定他没有同样的打算才放心拿衣被去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