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改革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宁安给老太君安排的住处靠近几个姨娘住的院子,叫水石居。她的二儿媳与孙子与她同住,文君则是同儿子住在靠近她的院子的延青阁。
老太君活了这么多年,岂是不知宁安有意为文君撑腰,给她下马威。杨家富贵,钱氏一族也富贵,她本该喜于有一个娘家显赫的儿媳,可这个能干、娘家又显赫的儿媳,并非她真正的儿媳。她只有一个儿子,杨氏一族的产业,该是她儿子的。如今这样,让一个女人掌家,算得上什么。
对于丈夫的死,文君是疑心过的,正是因为疑心过,她才会从娘家找了好几个老嬷嬷陪在儿子身边,生怕儿子遭了什么意外。她心中隐隐有个猜测,却又什么都抓不住。是宁王给她写信,同他说,堂姐夫的死不寻常,她才会借由冯氏公子的案子,入京。
说起杨氏一族,文君也是如如操心操劳。扬州最大的盐商一族,有二姓,一为冯姓,一为杨姓。正枝本是冯氏,可是后来,冯氏的二公子带着一小部分产业以及练盐的技术入赘了杨氏,便有了现在的杨氏一族。一枝两姓分分和和多年,也明争暗斗多年。
傍晚,文君与堂弟说起宗族之事,少不得的叹息。“冯氏称扬州盐商冯氏,杨氏称扬州盐商杨氏,看似两个不同氏族,实际却是一个。打断骨头连着筋,分不开的。”
宁王喝了一口茶,笑了笑,“既然他们分不清,不如变成扬州盐商钱氏如何?”
文君深深看了一眼宁王,笑而不语。“倒是想个好事。”先不说她能不能将一干人收拢为自己所用,踢出有相悖意见之人。如今钱氏的风头已经不小了,薛氏一族、王氏一族,五姓七望能同意?皇上能同意?君王都是多疑的,怎会愿意将如此大的权利,给某一个氏族。
一句话,宁王已经明白。看来堂姐是有这等心思的,不然以她一贯的性子,如何能忍让老太君磋磨多年。
“如今薛氏一族落败,短时间起不来。”宁王道,“父皇已经趁机提拔了一些贤明之人做州郡长官,举荐有成绩的人任县令,排除游散懒惰势力,裁汰冗员并取缔过度侈费,严密选举制,培育将帅以加强边防。”
这一天他们等了许久,薛公之事一出,父皇便暗中联络了朝中清明的大臣,总结了今朝的功绩成败,由他与长松呈上。朝中有太多薛公、王公以及其他家族的党羽了,肆意打压贤明官员,提拔自己的裙党,致使官僚越来越臃肿,行政效率越来越低,军队数量不断增加,却抵挡不了外患,百姓的负担也越发沉重。如今虽然落败了薛公,他们却依然不敢明目张胆的出面,这份奏折,只能由他呈上。
奏折替列了十项改革主张:
一、明黜陟,严明官吏升降制度。可破格提拔有大功劳和明显政绩的官员,撤换有罪与不称职的官员。
二、抑侥幸,限制侥幸作官和升官的途径。以往朝廷允许大官自荐其子弟充京官,久而久之,不干正事的多,只是相互包庇,结党营私。这条便是要限制大官的恩荫特权。
三、精贡举,制定严密的贡举制度。为了培养有真才实学的人,改科举内容,将死背儒家经书改为阐述经书意义与道理,论述朝政、灾祸、边境等。
四、择长官,派得力人往各路,检查地方政绩,奖励能员,罢免不才,选派地方官要通过认真推荐和审查,以防止冗滥。
五、均公田。
六、厚农商。
七、修武备。
八、推恩信。
九、重命令。
十、减徭役。
“条例都是好的,可是这些条令,若是真的执行下去,只怕会直接触犯到几大氏族的势力,限制了他们的官僚特权,他们定会对你们恨之入骨,定会在明在暗集结攻击于你。”如今几大家族,彼此之间多少有些龃龉,还能够相护牵制,若是执行了,将他们逼迫的急了,让他们联合起来,只怕于他们而来,并无好处。
宁王看着堂姐,“可若不趁着薛氏一族落败,一鼓作气,日后再想要掰动他们,便难了。”
文君道,“你不考虑你自己,也该为你的王妃想一想。”他是嫡皇子,旁人总会顾及着什么,可是他的王妃呢?这王府之中,看似固若金汤,可其间百余人,都是何人,他又如何能一一说清。“先不说大的明刺暗阴,随随便便一剂毒药,便可要了宁安的命。”皇亲国戚,富贵之家,莫名其妙死掉的人还少吗。
“是人是鬼,总要面对。”藏着她,便遇不到危险了吗?只怕会死的更惨。
宁王看着文君,“堂姐,我会相信小安,相信她能够面对所有危险,也相信她能够接受面对这些,你也该信她。”
文君笑道,“并非我不信她,而是她总归是略显单纯了。”人情世故,她或许懂得,却不会处理。许多时候,她以为自己的情绪掩饰的很好,却总能从眼眸中泄漏。
“她本就是一个简单的人。”宁王说着宁安,笑的温柔,“如果不是嫁给我,或许她不用想这么多事,每天只需要开开心心,快快乐乐,想想每日要吃些什么,要玩些什么便行了。”纯净、善良、明媚,爱笑,这才是她。可惜,她嫁给了他,一日日被磋磨成了一个心思沉重,日日需要算计的人。
姐弟两还想说些什么,老太君便差人找来了,文君无奈一笑,只能同堂弟拜别。
城外教区有两座庙宇,一座为水月庵,一座是甘霖寺。甘霖寺的香火极其旺盛,逢初一十五,寺中会送福包,不过只供五十个,并且要在寺门处,三跪九叩拜到佛堂,才能求得。
明日,刚好是十五。
文君笑着应下,声声保证,明儿一大早定会让婆婆吃到福包。转身便出了院子,安排近身侍女去叫轿子,去甘霖寺。
转身,她便去了宁安的院子,要宁安收留她一夜。文君求见时,宁安已经睡下了,但她还是起来,迎文君进了内殿。
文君笑道,“你这院子,估计她们不会找来,我在这最安心。”
宁安从她口中听了福包的事,愣愣的看着她,“先不说她看不到,便是看到了又如何,天下间寺庙的福包都是一样的,无糖无油,一点荤腥都没有,不是空包馒头,写一个红福字,便是青菜或萝卜的,芝麻都没有,她如何吃的出分别。”三跪九叩只为两个福包,还是为了旁人,她身为商人之女,怎会做这等亏本的事。
文君看向阿朱,笑问,“阿朱姑娘可会做福包?”
阿朱偷笑,笑完正色道,“会的。”
文君眨眨眼,“那劳烦阿朱姑娘明日帮我做两个福包,无须油,也无须盐,塞上一些白菜萝卜便可。”
“是。”
宁安笑了,“阿朱,我也想吃福包了,你明早一起做些,要芝麻糖的。”她想了想,又道,“王爷喜欢吃五仁酱丁的,记住了,不要放红绿丝。”
时间不早了,阿朱要带着文君下去休息。她们都要走出门了,宁安又叫住了她,“还有,你待会儿去告诉老太君的侍女一声,就说明儿一早,我邀请她一同用早膳。”
宁安给老太君安排的住处靠近几个姨娘住的院子,叫水石居。她的二儿媳与孙子与她同住,文君则是同儿子住在靠近她的院子的延青阁。
老太君活了这么多年,岂是不知宁安有意为文君撑腰,给她下马威。杨家富贵,钱氏一族也富贵,她本该喜于有一个娘家显赫的儿媳,可这个能干、娘家又显赫的儿媳,并非她真正的儿媳。她只有一个儿子,杨氏一族的产业,该是她儿子的。如今这样,让一个女人掌家,算得上什么。
对于丈夫的死,文君是疑心过的,正是因为疑心过,她才会从娘家找了好几个老嬷嬷陪在儿子身边,生怕儿子遭了什么意外。她心中隐隐有个猜测,却又什么都抓不住。是宁王给她写信,同他说,堂姐夫的死不寻常,她才会借由冯氏公子的案子,入京。
说起杨氏一族,文君也是如如操心操劳。扬州最大的盐商一族,有二姓,一为冯姓,一为杨姓。正枝本是冯氏,可是后来,冯氏的二公子带着一小部分产业以及练盐的技术入赘了杨氏,便有了现在的杨氏一族。一枝两姓分分和和多年,也明争暗斗多年。
傍晚,文君与堂弟说起宗族之事,少不得的叹息。“冯氏称扬州盐商冯氏,杨氏称扬州盐商杨氏,看似两个不同氏族,实际却是一个。打断骨头连着筋,分不开的。”
宁王喝了一口茶,笑了笑,“既然他们分不清,不如变成扬州盐商钱氏如何?”
文君深深看了一眼宁王,笑而不语。“倒是想个好事。”先不说她能不能将一干人收拢为自己所用,踢出有相悖意见之人。如今钱氏的风头已经不小了,薛氏一族、王氏一族,五姓七望能同意?皇上能同意?君王都是多疑的,怎会愿意将如此大的权利,给某一个氏族。
一句话,宁王已经明白。看来堂姐是有这等心思的,不然以她一贯的性子,如何能忍让老太君磋磨多年。
“如今薛氏一族落败,短时间起不来。”宁王道,“父皇已经趁机提拔了一些贤明之人做州郡长官,举荐有成绩的人任县令,排除游散懒惰势力,裁汰冗员并取缔过度侈费,严密选举制,培育将帅以加强边防。”
这一天他们等了许久,薛公之事一出,父皇便暗中联络了朝中清明的大臣,总结了今朝的功绩成败,由他与长松呈上。朝中有太多薛公、王公以及其他家族的党羽了,肆意打压贤明官员,提拔自己的裙党,致使官僚越来越臃肿,行政效率越来越低,军队数量不断增加,却抵挡不了外患,百姓的负担也越发沉重。如今虽然落败了薛公,他们却依然不敢明目张胆的出面,这份奏折,只能由他呈上。
奏折替列了十项改革主张:
一、明黜陟,严明官吏升降制度。可破格提拔有大功劳和明显政绩的官员,撤换有罪与不称职的官员。
二、抑侥幸,限制侥幸作官和升官的途径。以往朝廷允许大官自荐其子弟充京官,久而久之,不干正事的多,只是相互包庇,结党营私。这条便是要限制大官的恩荫特权。
三、精贡举,制定严密的贡举制度。为了培养有真才实学的人,改科举内容,将死背儒家经书改为阐述经书意义与道理,论述朝政、灾祸、边境等。
四、择长官,派得力人往各路,检查地方政绩,奖励能员,罢免不才,选派地方官要通过认真推荐和审查,以防止冗滥。
五、均公田。
六、厚农商。
七、修武备。
八、推恩信。
九、重命令。
十、减徭役。
“条例都是好的,可是这些条令,若是真的执行下去,只怕会直接触犯到几大氏族的势力,限制了他们的官僚特权,他们定会对你们恨之入骨,定会在明在暗集结攻击于你。”如今几大家族,彼此之间多少有些龃龉,还能够相护牵制,若是执行了,将他们逼迫的急了,让他们联合起来,只怕于他们而来,并无好处。
宁王看着堂姐,“可若不趁着薛氏一族落败,一鼓作气,日后再想要掰动他们,便难了。”
文君道,“你不考虑你自己,也该为你的王妃想一想。”他是嫡皇子,旁人总会顾及着什么,可是他的王妃呢?这王府之中,看似固若金汤,可其间百余人,都是何人,他又如何能一一说清。“先不说大的明刺暗阴,随随便便一剂毒药,便可要了宁安的命。”皇亲国戚,富贵之家,莫名其妙死掉的人还少吗。
“是人是鬼,总要面对。”藏着她,便遇不到危险了吗?只怕会死的更惨。
宁王看着文君,“堂姐,我会相信小安,相信她能够面对所有危险,也相信她能够接受面对这些,你也该信她。”
文君笑道,“并非我不信她,而是她总归是略显单纯了。”人情世故,她或许懂得,却不会处理。许多时候,她以为自己的情绪掩饰的很好,却总能从眼眸中泄漏。
“她本就是一个简单的人。”宁王说着宁安,笑的温柔,“如果不是嫁给我,或许她不用想这么多事,每天只需要开开心心,快快乐乐,想想每日要吃些什么,要玩些什么便行了。”纯净、善良、明媚,爱笑,这才是她。可惜,她嫁给了他,一日日被磋磨成了一个心思沉重,日日需要算计的人。
姐弟两还想说些什么,老太君便差人找来了,文君无奈一笑,只能同堂弟拜别。
城外教区有两座庙宇,一座为水月庵,一座是甘霖寺。甘霖寺的香火极其旺盛,逢初一十五,寺中会送福包,不过只供五十个,并且要在寺门处,三跪九叩拜到佛堂,才能求得。
明日,刚好是十五。
文君笑着应下,声声保证,明儿一大早定会让婆婆吃到福包。转身便出了院子,安排近身侍女去叫轿子,去甘霖寺。
转身,她便去了宁安的院子,要宁安收留她一夜。文君求见时,宁安已经睡下了,但她还是起来,迎文君进了内殿。
文君笑道,“你这院子,估计她们不会找来,我在这最安心。”
宁安从她口中听了福包的事,愣愣的看着她,“先不说她看不到,便是看到了又如何,天下间寺庙的福包都是一样的,无糖无油,一点荤腥都没有,不是空包馒头,写一个红福字,便是青菜或萝卜的,芝麻都没有,她如何吃的出分别。”三跪九叩只为两个福包,还是为了旁人,她身为商人之女,怎会做这等亏本的事。
文君看向阿朱,笑问,“阿朱姑娘可会做福包?”
阿朱偷笑,笑完正色道,“会的。”
文君眨眨眼,“那劳烦阿朱姑娘明日帮我做两个福包,无须油,也无须盐,塞上一些白菜萝卜便可。”
“是。”
宁安笑了,“阿朱,我也想吃福包了,你明早一起做些,要芝麻糖的。”她想了想,又道,“王爷喜欢吃五仁酱丁的,记住了,不要放红绿丝。”
时间不早了,阿朱要带着文君下去休息。她们都要走出门了,宁安又叫住了她,“还有,你待会儿去告诉老太君的侍女一声,就说明儿一早,我邀请她一同用早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