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故乡的酒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故乡产的酒都是烈的,一般都在50度以上。
以前,老家周围就有酿酒的作坊,爷爷平时爱喝酒,我偶尔就会跑去小卖部给爷爷打一瓶子,但也只是偶尔,毕竟那个时候家里也不宽裕,每次去打,也就是一瓶子,两三块钱,那时候父亲一天的工资也才十几块钱。
父亲平时不喝酒不抽烟,所以家里一般也只在过年的时候打一壶酒备着,留着过年请客的时候喝。都是用塑料壶装着的,一壶一般都是十斤左右,快到年根儿的时候,父亲就会骑着车子到镇里打上一壶带回来,放在角落里过年喝。
我基本上就没有在老家喝过这样的酒,因为那时候还不是喝酒的年纪,对那东西也不喜欢。唯一的一次喝多是跟舅舅家的哥哥,当时是自己把自己喝蒙了,是某品牌的酒,酒是好酒,只是我喝得有些过了,让母亲很是生气,后来我基本上就没有再在家喝过白酒,喝也只是喝啤酒或饮料,也省的让母亲操心,再说在家喝酒也没有那个气氛,不是好坏的气氛,而是在家根本不需要那么把自己往死里喝或者是端着架势喝,心态是很放松的,在那个时候,我倒是宁肯多吃一些,我是不怎么喜欢家庭聚会的时候喝酒的气氛的,以前还行,现在有些深恶痛绝了。
那些酿酒的作坊一般用的都是本地的五谷杂粮,原材料是知根知底的。以前酿酒的少,现在酿酒的要多一些,已经开始形成规模和产业了。但是现在喝酒的人却少了很多,我几个舅舅爱喝酒,现在随着年岁大了也都收敛了很多,平时也都很少喝酒了,也都只在年节的时候喝几杯。
关于故乡的酒,我想的是以后回去也试着酿酿,我认为这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而且是有很浓的文化的,很能够体现出“工匠”精神。现在什么工艺都讲究“工匠”,酿酒还真的就是能够体现出这一点。虽然酒没有什么大的作用,但是如果能够把酒酿好了,酿的炉火纯青了,干其他的事情肯定也差不了。
故乡的酒带给我的是对老家的回忆,酒的味道我已经记不得是什么样子了,但因为酒所发生的故事却记得很多很多,多想着再给爷爷打一次酒啊,但现在已经是不可以实现这样的愿望了,在这个时候,真的觉得生命可以永恒就好了。
等我老了,回老家酿酒,品酒。
很久没有回老家了,想念老家的雪,带着浓浓的乡愁。
每逢下雪天我都是最快乐的,从小到大都这样,永远改不掉的孩子气。我喜欢在下雪天,尤其是下得打紧的时候雪中漫步,雪落无声,就是喜欢那种感觉,静静的,仿佛整个世界都是我自己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就是喜欢这种意境,也喜欢这种感觉。
老家的雪是糯的,真得就像一床大棉被盖在大地上,感觉暖暖的。小时候经历的大雪一般都是晚上下得,第二天起来已经就停了,白茫茫的一片,心旷神怡。这时候,总喜欢全副武装地奔向这白茫茫的大绒毯,总是忍不住扑那么几回。一扑一个人形轮廓的坑,这就是童年的乐趣。
老家的雪是甜的,有时候真得忍不住抓起来就往嘴里裹那么几口,感觉很有味道。当然,这已经是很小时候的事了,那时候污染少,下雪下雨都是可以直接拿来食用的,后来就不行了,污染多了,雪的颜色也就变了,甚至有的时候都有杂质了,找不回过去那种感觉了。
老家的雪是有脾气的,现在已经很少下了,尤其是没膝的大雪,好久没有见到了。就是下雪,因为天冷,已经很难团成雪球了。小时候我滚过最大的雪球直径差不多有一米五,那已经是我当时那个年纪能够推动的差不多最大的雪球了,否则我还可以滚得更大,现在已经很难见到了,也滚不起来了。
我憧憬着某年冬天带着一家老小回老家看雪,带着老婆孩子滚雪球、打雪仗,让她们体会我童年的乐趣。我会跟孩子说,看到没,这就是你老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每天快乐的日子,虽然简单,但很幸福。
童年回不去了,渐行渐远,但心还在,我爱我的老家,我爱老家的雪。
我是半道出家入这行的。
我有着体面的工作,有着丰厚的收入,但是因为个人的一点原因(非不良习惯),需要做一份兼职来贴补家用,然后由弟弟做专职,我做兼职,开始做起了中药材的买卖。
这是一个辛苦的行业,水也不浅,在这个行业里,我们体会到了中药人的艰辛,同时也体验到了中药商人嗜血的贪婪。
短短几个月,我们见识到了好人,也见识到了坏人,人间百态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半年时间,我们从东北到河北到Ah一线整整跑了三次,一家一家走,就为了摸清市场,有些惨淡。
这半年,我们被人骗过多次,人都说吃一堑长一智,这代价稍微有点儿大。
称之为“骗”,可能人家并不承认,但这毕竟是事实。
我们给滁州邮过样品,人家说让我们出一半三百多的检测费,我们出了,毕竟还是菜鸟,不懂这些,然后人家给我们发了一个繁体字的检测报告就不了了之了。
我发现这是一条生财之道,完全可以空手套白狼,利润率可以高达百分之好几百,除了良心上受谴责,没有别的代价。
我们给蚌埠的一个朱经理也邮过样品,人家说品质很好,我们直接就驱车1000多公里赶到蚌埠说见面,人家说去云南了,后来在网络上一些药材商对这个人的评价,我们才发现他原来也是个骗子。
我们跟保定的某家做外贸的公司也谈过好几次,我后来才发现有些不靠谱,白白损失了两条烟,是人家索要的。到最后还是让我们出近万元的欧盟标准检测费,我发现外贸公司里有太多的狐假虎威,这样说可能一棒子拍死很多人,但是至少不会落下那些用渠道来卡着很多辛辛苦苦赚钱的药商。
当然,也有好人。
工作多年,对自己整合资源的能力,我还是有信心的。
但是在现阶段,我们聊得不少人都没有这个意识,不是对方不想赚钱,而是对方现在能吃饱,不想分一杯羹,等到市场开始饿到他们了,他们才会凑过来要分享资源,我不好评价他们,但我还是觉得眼光放得远一些比较好,在信息这么透明的时代还想靠着信息不对称来赚钱,还是有些天方夜谭的。
这里我遇到了bJ的黄总,一个致力于整合资源的人,我觉得他是有先见之明的。
我遇到了抚顺的一个从未谋面的药商,交流的很好,我也从他那要来了我升麻的第一个订单。
......
形形色色的人,组成了现在的中药材产业链大军。这里面的故事很有意思的。
故乡产的酒都是烈的,一般都在50度以上。
以前,老家周围就有酿酒的作坊,爷爷平时爱喝酒,我偶尔就会跑去小卖部给爷爷打一瓶子,但也只是偶尔,毕竟那个时候家里也不宽裕,每次去打,也就是一瓶子,两三块钱,那时候父亲一天的工资也才十几块钱。
父亲平时不喝酒不抽烟,所以家里一般也只在过年的时候打一壶酒备着,留着过年请客的时候喝。都是用塑料壶装着的,一壶一般都是十斤左右,快到年根儿的时候,父亲就会骑着车子到镇里打上一壶带回来,放在角落里过年喝。
我基本上就没有在老家喝过这样的酒,因为那时候还不是喝酒的年纪,对那东西也不喜欢。唯一的一次喝多是跟舅舅家的哥哥,当时是自己把自己喝蒙了,是某品牌的酒,酒是好酒,只是我喝得有些过了,让母亲很是生气,后来我基本上就没有再在家喝过白酒,喝也只是喝啤酒或饮料,也省的让母亲操心,再说在家喝酒也没有那个气氛,不是好坏的气氛,而是在家根本不需要那么把自己往死里喝或者是端着架势喝,心态是很放松的,在那个时候,我倒是宁肯多吃一些,我是不怎么喜欢家庭聚会的时候喝酒的气氛的,以前还行,现在有些深恶痛绝了。
那些酿酒的作坊一般用的都是本地的五谷杂粮,原材料是知根知底的。以前酿酒的少,现在酿酒的要多一些,已经开始形成规模和产业了。但是现在喝酒的人却少了很多,我几个舅舅爱喝酒,现在随着年岁大了也都收敛了很多,平时也都很少喝酒了,也都只在年节的时候喝几杯。
关于故乡的酒,我想的是以后回去也试着酿酿,我认为这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而且是有很浓的文化的,很能够体现出“工匠”精神。现在什么工艺都讲究“工匠”,酿酒还真的就是能够体现出这一点。虽然酒没有什么大的作用,但是如果能够把酒酿好了,酿的炉火纯青了,干其他的事情肯定也差不了。
故乡的酒带给我的是对老家的回忆,酒的味道我已经记不得是什么样子了,但因为酒所发生的故事却记得很多很多,多想着再给爷爷打一次酒啊,但现在已经是不可以实现这样的愿望了,在这个时候,真的觉得生命可以永恒就好了。
等我老了,回老家酿酒,品酒。
很久没有回老家了,想念老家的雪,带着浓浓的乡愁。
每逢下雪天我都是最快乐的,从小到大都这样,永远改不掉的孩子气。我喜欢在下雪天,尤其是下得打紧的时候雪中漫步,雪落无声,就是喜欢那种感觉,静静的,仿佛整个世界都是我自己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就是喜欢这种意境,也喜欢这种感觉。
老家的雪是糯的,真得就像一床大棉被盖在大地上,感觉暖暖的。小时候经历的大雪一般都是晚上下得,第二天起来已经就停了,白茫茫的一片,心旷神怡。这时候,总喜欢全副武装地奔向这白茫茫的大绒毯,总是忍不住扑那么几回。一扑一个人形轮廓的坑,这就是童年的乐趣。
老家的雪是甜的,有时候真得忍不住抓起来就往嘴里裹那么几口,感觉很有味道。当然,这已经是很小时候的事了,那时候污染少,下雪下雨都是可以直接拿来食用的,后来就不行了,污染多了,雪的颜色也就变了,甚至有的时候都有杂质了,找不回过去那种感觉了。
老家的雪是有脾气的,现在已经很少下了,尤其是没膝的大雪,好久没有见到了。就是下雪,因为天冷,已经很难团成雪球了。小时候我滚过最大的雪球直径差不多有一米五,那已经是我当时那个年纪能够推动的差不多最大的雪球了,否则我还可以滚得更大,现在已经很难见到了,也滚不起来了。
我憧憬着某年冬天带着一家老小回老家看雪,带着老婆孩子滚雪球、打雪仗,让她们体会我童年的乐趣。我会跟孩子说,看到没,这就是你老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每天快乐的日子,虽然简单,但很幸福。
童年回不去了,渐行渐远,但心还在,我爱我的老家,我爱老家的雪。
我是半道出家入这行的。
我有着体面的工作,有着丰厚的收入,但是因为个人的一点原因(非不良习惯),需要做一份兼职来贴补家用,然后由弟弟做专职,我做兼职,开始做起了中药材的买卖。
这是一个辛苦的行业,水也不浅,在这个行业里,我们体会到了中药人的艰辛,同时也体验到了中药商人嗜血的贪婪。
短短几个月,我们见识到了好人,也见识到了坏人,人间百态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半年时间,我们从东北到河北到Ah一线整整跑了三次,一家一家走,就为了摸清市场,有些惨淡。
这半年,我们被人骗过多次,人都说吃一堑长一智,这代价稍微有点儿大。
称之为“骗”,可能人家并不承认,但这毕竟是事实。
我们给滁州邮过样品,人家说让我们出一半三百多的检测费,我们出了,毕竟还是菜鸟,不懂这些,然后人家给我们发了一个繁体字的检测报告就不了了之了。
我发现这是一条生财之道,完全可以空手套白狼,利润率可以高达百分之好几百,除了良心上受谴责,没有别的代价。
我们给蚌埠的一个朱经理也邮过样品,人家说品质很好,我们直接就驱车1000多公里赶到蚌埠说见面,人家说去云南了,后来在网络上一些药材商对这个人的评价,我们才发现他原来也是个骗子。
我们跟保定的某家做外贸的公司也谈过好几次,我后来才发现有些不靠谱,白白损失了两条烟,是人家索要的。到最后还是让我们出近万元的欧盟标准检测费,我发现外贸公司里有太多的狐假虎威,这样说可能一棒子拍死很多人,但是至少不会落下那些用渠道来卡着很多辛辛苦苦赚钱的药商。
当然,也有好人。
工作多年,对自己整合资源的能力,我还是有信心的。
但是在现阶段,我们聊得不少人都没有这个意识,不是对方不想赚钱,而是对方现在能吃饱,不想分一杯羹,等到市场开始饿到他们了,他们才会凑过来要分享资源,我不好评价他们,但我还是觉得眼光放得远一些比较好,在信息这么透明的时代还想靠着信息不对称来赚钱,还是有些天方夜谭的。
这里我遇到了bJ的黄总,一个致力于整合资源的人,我觉得他是有先见之明的。
我遇到了抚顺的一个从未谋面的药商,交流的很好,我也从他那要来了我升麻的第一个订单。
......
形形色色的人,组成了现在的中药材产业链大军。这里面的故事很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