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 爆炸式宣传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察觉到曹达华对颜易的抗拒,马晋并未继续逼迫,而是主动和其聊起了《杂志》刷名声之事。
既然有意拉拢,自然要给人家点甜头尝尝,而《杂志》就可以算是肃王党的第一份诚意。
而且这个诚意还不能轻,马晋决心要好好帮老曹一把,要是其真当了刑部尚书,那《杂志》这个情老曹不能不记。
而若是老曹认下这个人情,那他和马晋彼此之间的关系可就近了,马晋再和其有意结交,老曹也不好板着脸拒绝。
这一来二去之下,有些立场就未必能像最初时那么坚定了。
………
曹达华却不知马晋的这些小心思,此时他的注意力全被马晋说如何用《杂志》刷名声这事吸引住了。
这也是老曹的有意为之,他实在不愿掺和到夺嫡之中,可又不好直接拒马晋面子,未免有些窘迫之意,马晋不谈颜易转而聊起正事,着实老曹合了他意。
让曹达华长长松了口气的同时,他心里对马晋微微也有了些好感,还顺手给马晋贴了两个标签。
懂分寸,会做人。
………
而马晋也没辜负老曹的这个两个评价,扬声让外面送些笔墨进来,开始和老曹商议起如何给老曹刷名声。
之前马晋听游见所说,首辅鲍大人卸任差不多是秋分前后,也就是八月中旬左右,如果有事耽搁,可能会多滞留一段时间,但应该不会超过九月初。
而现任刑部尚书麦雷补内阁缺,也不可能在鲍首辅刚走就立刻上任,这期间会留几日的空缺,以示对老首辅的尊重。
再加上麦雷也得处理刑部交接事宜,等尚书之位空出来的时候,大致在九月中旬甚至九月末这段时间,期间纵有误差,应该也不会太多。
而这近两个月,也是留给老曹上下活动尚书之位的宝贵时期,同样也是《杂志》为其宣传的高峰期。
当然,时间不能完全这么论,像刑部尚书这种高级官员不可能临到头时任命,朝廷事先近月。甚至几个月就会提前准备,商议人选,交由景康帝拍板定下,等到前任离开,然后上任。
所以真正留给曹达华的时间并没有两个月,如果麦雷内阁补缺之事定下,估计最多八月初,朝廷就得勘选刑部尚书的人选。
而在此之前,马晋就得尽量给曹达华造一波大势,迅速提高其的名声和曝光率,在景康帝勘定尚书人选之际,为其加分添彩。
所以,尽可能的最大程度快速扩大曹达华的名望,是摆在马晋案前当紧要务。
………
老曹和游见不同,人家游阁老本身名声就大,是士林有名的大佬,用《杂志》只是宣传手段,想借其让自己的名望短时间更上一筹,暂时能压过其他几位竞争对手一头,对自己争首辅之位创造有利条件。
而且游见求稳,选用了之前蔡阳同样用过的在陋室发表文章之法,这个方法也很温和,既能达成目的,又不太招人注意,符合他的设想。
但曹达华不一样,不说别的,他和游见二人同样是想补上司留下的缺,但从大乾的升职接替制度论,可老曹面对的困难比其要多得多。
游见身为次辅,身份在那摆着那,只要保持己方的优势,有很大希望可以顺利补位,而老曹要做的则是破格提升,想以刑部三把手之位一跃成为刑部老大,阻力之大,可以想象
也因此,老曹的宣传手段自然不可能像游见这么温和,更何况他本就缺名声,更是要大力宣传造势,扩大自己名望,从而影响到勘定尚书之位的景康帝。
于是,在征求了曹达华的意见后,马晋定下了一个很可能副作用不小的计划。
马晋已经就这些副作用和老曹一一解释清楚了,但这些对执意尚书之位曹达华来说,是属于可以忍受的代价,他情愿承受。
………
马晋所制定宣传的计划很简单,在今后的几刊《杂志》上,爆炸式大板块宣传曹达华的各种事迹。
首先,“名人访谈录”来两期,一讲己身成长历程,二表对朝廷的忠心,以及自己对刑部和大乾刑律司法工作的看法,同时可以适当的向民间宣传一下自己政治主张。
简而言之,就像西方那些政治选举一样,对外界民众做出一些承诺,比如严抓盗匪,大力清扫泼皮无赖,命案必破之类的。
做不做得到另说,但这无疑增加了百姓的好感,在景康帝那里也能留个能干事,有魄力的评价,对其选尚书位置的人选时,是个很好的助攻。
之后马晋打算在《杂志》再出个“重案之虎破案集”的微系列,着重宣传老曹的辉煌的功劳簿。
想往上爬,光靠表忠心可不行,老曹可没萧尚书从皇子就开始追随景康帝的资历,他要想上位,除了表忠心、表决心,还得让景康帝看到他的能力。
而这些耀眼功绩,无疑是最好的证明。
同时还能给老曹在民间暴涨一波威望,《杂志》的“探案集”自然不可能把曹达华破案靠运气这事写上,所以老曹破案之法,就成了靠着一双鹰似的利眼和缜密无双的玲珑心思,活生生塑造了个大乾的狄仁杰、曹青天。
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小板块,马晋可以想象,这几刊《杂志》给老曹带来的是多么大的声望。
………
当然,凡事有利有弊,就像马晋之前说的那个副作用。
《杂志》如此爆炸频繁的宣传老曹,给他带来的除了名望,还有随之而来的质疑、非议和压力………
木秀于林,风必催之。
老曹出了这么大的风头,肯定少不了有人眼红,沽名钓誉,好大喜功的评价自然是少不了的,有的是口角争锋。
而且老曹又是做承诺,又是出探案集的,在景康帝和百姓眼中已经树立起了神断的形象,这无疑带给了他很大的压力。
日后如果出了大案,老曹搞不定,损失名望是轻的,身败名裂都有可能………
………
说实话,如果不是时间太过紧迫,要想最大效果宣传只能如此粗暴行事,马晋是不愿意兵行险招的。
但是曹达华实在对尚书执念太重,丝毫不理会这些后果,一心想先爬上尚书之位再说,马晋拗不过他,只得同意。
反正事成了,马晋得利,事败了,后果由他老曹自己承担,自己该提醒的都提醒了,问心无愧。
不过马晋也从中看出了老曹骨子里的赌性,那是绝对不缺少捞从龙之功的胆子,如今按兵不动,也许是在观望。
马晋若有所思摸了摸短须,回去和大舅子商量商量,可以加大力度的争取一下老曹………
察觉到曹达华对颜易的抗拒,马晋并未继续逼迫,而是主动和其聊起了《杂志》刷名声之事。
既然有意拉拢,自然要给人家点甜头尝尝,而《杂志》就可以算是肃王党的第一份诚意。
而且这个诚意还不能轻,马晋决心要好好帮老曹一把,要是其真当了刑部尚书,那《杂志》这个情老曹不能不记。
而若是老曹认下这个人情,那他和马晋彼此之间的关系可就近了,马晋再和其有意结交,老曹也不好板着脸拒绝。
这一来二去之下,有些立场就未必能像最初时那么坚定了。
………
曹达华却不知马晋的这些小心思,此时他的注意力全被马晋说如何用《杂志》刷名声这事吸引住了。
这也是老曹的有意为之,他实在不愿掺和到夺嫡之中,可又不好直接拒马晋面子,未免有些窘迫之意,马晋不谈颜易转而聊起正事,着实老曹合了他意。
让曹达华长长松了口气的同时,他心里对马晋微微也有了些好感,还顺手给马晋贴了两个标签。
懂分寸,会做人。
………
而马晋也没辜负老曹的这个两个评价,扬声让外面送些笔墨进来,开始和老曹商议起如何给老曹刷名声。
之前马晋听游见所说,首辅鲍大人卸任差不多是秋分前后,也就是八月中旬左右,如果有事耽搁,可能会多滞留一段时间,但应该不会超过九月初。
而现任刑部尚书麦雷补内阁缺,也不可能在鲍首辅刚走就立刻上任,这期间会留几日的空缺,以示对老首辅的尊重。
再加上麦雷也得处理刑部交接事宜,等尚书之位空出来的时候,大致在九月中旬甚至九月末这段时间,期间纵有误差,应该也不会太多。
而这近两个月,也是留给老曹上下活动尚书之位的宝贵时期,同样也是《杂志》为其宣传的高峰期。
当然,时间不能完全这么论,像刑部尚书这种高级官员不可能临到头时任命,朝廷事先近月。甚至几个月就会提前准备,商议人选,交由景康帝拍板定下,等到前任离开,然后上任。
所以真正留给曹达华的时间并没有两个月,如果麦雷内阁补缺之事定下,估计最多八月初,朝廷就得勘选刑部尚书的人选。
而在此之前,马晋就得尽量给曹达华造一波大势,迅速提高其的名声和曝光率,在景康帝勘定尚书人选之际,为其加分添彩。
所以,尽可能的最大程度快速扩大曹达华的名望,是摆在马晋案前当紧要务。
………
老曹和游见不同,人家游阁老本身名声就大,是士林有名的大佬,用《杂志》只是宣传手段,想借其让自己的名望短时间更上一筹,暂时能压过其他几位竞争对手一头,对自己争首辅之位创造有利条件。
而且游见求稳,选用了之前蔡阳同样用过的在陋室发表文章之法,这个方法也很温和,既能达成目的,又不太招人注意,符合他的设想。
但曹达华不一样,不说别的,他和游见二人同样是想补上司留下的缺,但从大乾的升职接替制度论,可老曹面对的困难比其要多得多。
游见身为次辅,身份在那摆着那,只要保持己方的优势,有很大希望可以顺利补位,而老曹要做的则是破格提升,想以刑部三把手之位一跃成为刑部老大,阻力之大,可以想象
也因此,老曹的宣传手段自然不可能像游见这么温和,更何况他本就缺名声,更是要大力宣传造势,扩大自己名望,从而影响到勘定尚书之位的景康帝。
于是,在征求了曹达华的意见后,马晋定下了一个很可能副作用不小的计划。
马晋已经就这些副作用和老曹一一解释清楚了,但这些对执意尚书之位曹达华来说,是属于可以忍受的代价,他情愿承受。
………
马晋所制定宣传的计划很简单,在今后的几刊《杂志》上,爆炸式大板块宣传曹达华的各种事迹。
首先,“名人访谈录”来两期,一讲己身成长历程,二表对朝廷的忠心,以及自己对刑部和大乾刑律司法工作的看法,同时可以适当的向民间宣传一下自己政治主张。
简而言之,就像西方那些政治选举一样,对外界民众做出一些承诺,比如严抓盗匪,大力清扫泼皮无赖,命案必破之类的。
做不做得到另说,但这无疑增加了百姓的好感,在景康帝那里也能留个能干事,有魄力的评价,对其选尚书位置的人选时,是个很好的助攻。
之后马晋打算在《杂志》再出个“重案之虎破案集”的微系列,着重宣传老曹的辉煌的功劳簿。
想往上爬,光靠表忠心可不行,老曹可没萧尚书从皇子就开始追随景康帝的资历,他要想上位,除了表忠心、表决心,还得让景康帝看到他的能力。
而这些耀眼功绩,无疑是最好的证明。
同时还能给老曹在民间暴涨一波威望,《杂志》的“探案集”自然不可能把曹达华破案靠运气这事写上,所以老曹破案之法,就成了靠着一双鹰似的利眼和缜密无双的玲珑心思,活生生塑造了个大乾的狄仁杰、曹青天。
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小板块,马晋可以想象,这几刊《杂志》给老曹带来的是多么大的声望。
………
当然,凡事有利有弊,就像马晋之前说的那个副作用。
《杂志》如此爆炸频繁的宣传老曹,给他带来的除了名望,还有随之而来的质疑、非议和压力………
木秀于林,风必催之。
老曹出了这么大的风头,肯定少不了有人眼红,沽名钓誉,好大喜功的评价自然是少不了的,有的是口角争锋。
而且老曹又是做承诺,又是出探案集的,在景康帝和百姓眼中已经树立起了神断的形象,这无疑带给了他很大的压力。
日后如果出了大案,老曹搞不定,损失名望是轻的,身败名裂都有可能………
………
说实话,如果不是时间太过紧迫,要想最大效果宣传只能如此粗暴行事,马晋是不愿意兵行险招的。
但是曹达华实在对尚书执念太重,丝毫不理会这些后果,一心想先爬上尚书之位再说,马晋拗不过他,只得同意。
反正事成了,马晋得利,事败了,后果由他老曹自己承担,自己该提醒的都提醒了,问心无愧。
不过马晋也从中看出了老曹骨子里的赌性,那是绝对不缺少捞从龙之功的胆子,如今按兵不动,也许是在观望。
马晋若有所思摸了摸短须,回去和大舅子商量商量,可以加大力度的争取一下老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