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难听的名字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我非常讨厌我的名字,真的,我的名字是我的父亲给我起的,父亲给我起的名字既不好听,而且没有任何的意义。不仅如此,我的兄弟姐妹的名字也不好听,也没有任何的意义,我的同学们大都也是属于这样既不好听又没有任何具体意义的名字。
学生时代的我,总是非常郁闷苦恼我的父亲为什么给我起了这样的一个名字。不过,现在我懂了,名字只是个代号,父辈那几代人人生的终极目标就是活下来并繁衍后代,以至于让我们这个家族生生不息、欣欣向荣。除此以外,父辈也就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了。理想或许有,但是理想是什么?理想远不及让自己以及自己的孩子活下来重要。读书写字本已是一件遥不可及的奢侈品,那么对于一个孩子的名字就显得更随意,阿猫、阿狗都行,弟兄多的人家干脆连阿猫、阿狗都懒得称呼,前后左右的街坊邻居们干脆都使用一个统一易记的名字:小大、小二、小三、小四、小五、小六。。。。。。以此类推。
我的名字不好听,我父亲的名字也不怎么好听,但是让我感到郁闷的是,我爷爷的名字很好听。我爷爷兄弟四个,除了名字中间一个字表示家族的辈分以外,最后一个字分别是:枝、繁、叶、茂,如此好听好记而又富有意义的名字为什么爷爷的父亲能够给爷爷他们起出来,而我的父亲却给我们弟兄姐妹起的名字如东一榔头、西一棒似的,除了不好听且又没有任何的意义。
是的,名字只是一个人的代号,但是名字真的不仅仅只是一个代号。一个人的名字至少表示这个孩子的父亲对于自己孩子的殷切期望,一个父亲一定会把自己对孩子浓浓的爱意和殷切的期望全都融入到自己孩子的名字中。
爷爷的名字很好听,爷爷说,他们那个年代孩子起名字是很讲究的,他们的父亲都会在孩子出生以后找当地有文化有名望的人替他们的孩子起个好听的名字。是的,爷爷出生的那个年代虽然贫穷,但尚属安宁,在那个久远的年代里,人们依旧奉行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读书是那个年代里人们的普遍愿望,读书也是那个年代里人们的唯一出路。但是,在那个久远的年代里,我的爷爷是读不起书的,读书是少数有钱人的奢侈品。让我感到奇怪的是,我的爷爷虽然没有读过书,但是我的爷爷却能够知道许多道理,《三字经》、《百家姓》这些传统知识典籍,爷爷甚至会背上几句。我知道,在那个崇尚“唯有读书高”的年代里,人们口口相传、茶余饭后总是能够让人们知道点这些传统知识典籍的。
父亲的名字就很不好听,好像是随手拈来似的,爷爷说,父亲出生的那个年代依旧贫穷,但是和爷爷出生的那个年代相比,当时的人们不仅贫穷,而且兵荒马乱、战火纷飞,到处都是流离失所而逃难的人。爷爷在讲述那些逃难的人们时,爷爷不说“逃难”这个词,爷爷而是说“逃荒”。在父亲出生的那个年代里,能够活命,能够平平安安的就是人们最大的幸运,哪还有心思给自己的孩子取个好听的名字?
在那个贫穷而又兵荒马乱的年代里,父亲靠着给地主家放牛、姑姑靠着给别人家做童养媳总算活了下来。每每想起当年给地主家放牛的时候,父亲总是感叹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里,父亲得不到任何的教育,不仅是父亲得不到很好的教育,就是和父亲同一年代的大多数人,他们几乎都得不到很好的教育。父亲也总是会对我讲起我们这里谁谁谁家是外地逃荒而落户于此的。
父亲的名字不好听,但是不至于那么难听,而我和我的兄弟姐妹,以及我的同学,他们的名字不仅难听,而且是特别的难听,光是某某军、某某兵、某文革就一抓一大把。在我出生的那个年代,我们几乎抛弃了所有古典的东西,那个时候的我从来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菜根谭》《朱子家训》等等这些脍炙人口修身养性这方面的读物。我的童年都是听着家家户户小喇叭里的歌曲起床的,记得小时候的课文也是诸如“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这类的文章。当时的人们砸烂旧社会、喜迎新中国,一切都在如火如荼、日新月异的建设中。
一切都是新的,父辈给我们起名字当然也是新的,这毫无章法、毫无意义的名字就好似随手拈来似的,难听至极。人们已经忘记了什么叫做传统,人们似乎只是跟着自己的感觉走,人们随意性极强的给自己的孩子起个名字,人们只要高兴就好!
我感觉当时的人们对于名字的重要性意识不足,或许是因为当时各家各户孩子多的原因吧。在我出生的那个年代里人们争相生孩子,后来当我问及父亲为什么那个时候大家都喜欢生那么多的孩子时,好久不见脸上有笑容的父亲此时终于绽开了幸福的笑容,并且无比自豪的炫耀道:“幸亏生了你们弟兄姐妹六个,不然我家就真的揭不开锅了。”
听了父亲的话,我是一头雾水,不生这么多的孩子,反倒家里揭不开锅?这到底是什么逻辑!坐在父亲旁边的母亲解释道,那个时候都是吃计划口粮,生产队给小孩和大人每年分的粮食是一样多的,所以,孩子越多的人家分的粮食就越多,其他所有的农副产品也都分的多,如此这样的政策就让当时的人们毫无节制的多生孩子了。
是的,那个时候人们以多生孩子为荣,那个时候大人的口粮竟然依靠才出生的孩子。毕竟孩子小吃的不多,而大人整天干体力活竟然和刚呱呱坠地的孩子分的同样多,这是当时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
是的,我就出生在那个年代,在那个年代出生的人几乎都是兄弟姐妹五六个的。给如此这么多的孩子起名字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目不识丁的父辈们只好那么随意、那么信手拈来的给自己的孩子们起名字了,谁还会有时间去挖空心思给自己的孩子起一个好听而且很有意义的名字呀!
我非常讨厌我的名字,真的,我的名字是我的父亲给我起的,父亲给我起的名字既不好听,而且没有任何的意义。不仅如此,我的兄弟姐妹的名字也不好听,也没有任何的意义,我的同学们大都也是属于这样既不好听又没有任何具体意义的名字。
学生时代的我,总是非常郁闷苦恼我的父亲为什么给我起了这样的一个名字。不过,现在我懂了,名字只是个代号,父辈那几代人人生的终极目标就是活下来并繁衍后代,以至于让我们这个家族生生不息、欣欣向荣。除此以外,父辈也就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了。理想或许有,但是理想是什么?理想远不及让自己以及自己的孩子活下来重要。读书写字本已是一件遥不可及的奢侈品,那么对于一个孩子的名字就显得更随意,阿猫、阿狗都行,弟兄多的人家干脆连阿猫、阿狗都懒得称呼,前后左右的街坊邻居们干脆都使用一个统一易记的名字:小大、小二、小三、小四、小五、小六。。。。。。以此类推。
我的名字不好听,我父亲的名字也不怎么好听,但是让我感到郁闷的是,我爷爷的名字很好听。我爷爷兄弟四个,除了名字中间一个字表示家族的辈分以外,最后一个字分别是:枝、繁、叶、茂,如此好听好记而又富有意义的名字为什么爷爷的父亲能够给爷爷他们起出来,而我的父亲却给我们弟兄姐妹起的名字如东一榔头、西一棒似的,除了不好听且又没有任何的意义。
是的,名字只是一个人的代号,但是名字真的不仅仅只是一个代号。一个人的名字至少表示这个孩子的父亲对于自己孩子的殷切期望,一个父亲一定会把自己对孩子浓浓的爱意和殷切的期望全都融入到自己孩子的名字中。
爷爷的名字很好听,爷爷说,他们那个年代孩子起名字是很讲究的,他们的父亲都会在孩子出生以后找当地有文化有名望的人替他们的孩子起个好听的名字。是的,爷爷出生的那个年代虽然贫穷,但尚属安宁,在那个久远的年代里,人们依旧奉行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读书是那个年代里人们的普遍愿望,读书也是那个年代里人们的唯一出路。但是,在那个久远的年代里,我的爷爷是读不起书的,读书是少数有钱人的奢侈品。让我感到奇怪的是,我的爷爷虽然没有读过书,但是我的爷爷却能够知道许多道理,《三字经》、《百家姓》这些传统知识典籍,爷爷甚至会背上几句。我知道,在那个崇尚“唯有读书高”的年代里,人们口口相传、茶余饭后总是能够让人们知道点这些传统知识典籍的。
父亲的名字就很不好听,好像是随手拈来似的,爷爷说,父亲出生的那个年代依旧贫穷,但是和爷爷出生的那个年代相比,当时的人们不仅贫穷,而且兵荒马乱、战火纷飞,到处都是流离失所而逃难的人。爷爷在讲述那些逃难的人们时,爷爷不说“逃难”这个词,爷爷而是说“逃荒”。在父亲出生的那个年代里,能够活命,能够平平安安的就是人们最大的幸运,哪还有心思给自己的孩子取个好听的名字?
在那个贫穷而又兵荒马乱的年代里,父亲靠着给地主家放牛、姑姑靠着给别人家做童养媳总算活了下来。每每想起当年给地主家放牛的时候,父亲总是感叹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里,父亲得不到任何的教育,不仅是父亲得不到很好的教育,就是和父亲同一年代的大多数人,他们几乎都得不到很好的教育。父亲也总是会对我讲起我们这里谁谁谁家是外地逃荒而落户于此的。
父亲的名字不好听,但是不至于那么难听,而我和我的兄弟姐妹,以及我的同学,他们的名字不仅难听,而且是特别的难听,光是某某军、某某兵、某文革就一抓一大把。在我出生的那个年代,我们几乎抛弃了所有古典的东西,那个时候的我从来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菜根谭》《朱子家训》等等这些脍炙人口修身养性这方面的读物。我的童年都是听着家家户户小喇叭里的歌曲起床的,记得小时候的课文也是诸如“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这类的文章。当时的人们砸烂旧社会、喜迎新中国,一切都在如火如荼、日新月异的建设中。
一切都是新的,父辈给我们起名字当然也是新的,这毫无章法、毫无意义的名字就好似随手拈来似的,难听至极。人们已经忘记了什么叫做传统,人们似乎只是跟着自己的感觉走,人们随意性极强的给自己的孩子起个名字,人们只要高兴就好!
我感觉当时的人们对于名字的重要性意识不足,或许是因为当时各家各户孩子多的原因吧。在我出生的那个年代里人们争相生孩子,后来当我问及父亲为什么那个时候大家都喜欢生那么多的孩子时,好久不见脸上有笑容的父亲此时终于绽开了幸福的笑容,并且无比自豪的炫耀道:“幸亏生了你们弟兄姐妹六个,不然我家就真的揭不开锅了。”
听了父亲的话,我是一头雾水,不生这么多的孩子,反倒家里揭不开锅?这到底是什么逻辑!坐在父亲旁边的母亲解释道,那个时候都是吃计划口粮,生产队给小孩和大人每年分的粮食是一样多的,所以,孩子越多的人家分的粮食就越多,其他所有的农副产品也都分的多,如此这样的政策就让当时的人们毫无节制的多生孩子了。
是的,那个时候人们以多生孩子为荣,那个时候大人的口粮竟然依靠才出生的孩子。毕竟孩子小吃的不多,而大人整天干体力活竟然和刚呱呱坠地的孩子分的同样多,这是当时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
是的,我就出生在那个年代,在那个年代出生的人几乎都是兄弟姐妹五六个的。给如此这么多的孩子起名字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目不识丁的父辈们只好那么随意、那么信手拈来的给自己的孩子们起名字了,谁还会有时间去挖空心思给自己的孩子起一个好听而且很有意义的名字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