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7-078.年集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腊月的风吹在脸上,依然是那么的寒冷,年关也在这寒冷中向走来。
家里也开始准备置办年货了,上次杀的猪还剩下几十斤,还有排骨、猪蹄子和一些下水。孙爸找了一些人又把圈里的另外一头猪杀了,让汪老大把猪肉连着肋骨条砍成一块儿十多斤的肉。这些用来送人,家里的亲戚比较多,每家多少要分一点儿。
给爷爷和姥爷各半扇儿后臀尖,其他几个叔叔每家十几斤条肉,孙刚也给赵涵家预备了一些,等过几天一起送到县城去。
现在每天的温度都在零下,所以肉类都好保存,放在地上十几二十天都不会坏。
孙刚和家人一块儿去街上,准备过小年的物件,准备过大年的年货。所有忙年之用,去旧换新,都要在年前仅有的4-5个年集上陆续备齐。
赶年集在腊月里可称得上大事,一过腊月二十,逢农历单数日就是集,就开始“乱市”了,标志着年集的正式开始。诸般杂物都要靠赶年集买回来,年集便一直赶到腊月二十九。
还要请财神、买对子、买烟花、鞭炮等等,这些都是过年时的必需品。
大村小庄男女老少,家家户户都要赶年集,买年货。
时间如果到了腊月二十九那天,四里八乡的,都开集,但只是个“半截子集”因为马上就要过年了,如果是“小尽”过年,二十九就等于三十日,是夜已是除夕夜了,所以二十九日的半个集也叫“跑集”人们都急溜溜地,跑上一趟,需要补充购买的买一买,转身就回家了。
年后一般到初八以后才会开集,而且那时候来集市上卖东西的人不多,所以大家都要买很多东西存储起来。基本上能用到正月十五以后。
春节一天天近了,农家大集的年味越来越浓了。
村里男女老少都爱赶年集,热闹又喜庆。上了年纪的人常能在集市上遇到几个老熟人,拉拉家长里短的。
一大早,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大闺女,小媳妇,成群结队担着自己的东西,从四面八方络绎不绝地朝街上的集市上涌来。
孙刚一家人开着车只能到小镇郊的地方,再也开不进去,只好把车停在小叔家门口,步行朝前走。
来到大桥上,桥的两边停满了各个村子来的手扶拖拉机,用来拉年货的。
一入集内,满大街的人山人海,熙熙攘攘的连成一片的喧闹和嘈杂声。很快地,长长的街筒子随着喧闹的嘈杂声。摆满了各种农副产品:蔬菜、干货、鱼、蛋、生熟的牛、羊、猪、鸡、鸭鹅肉等等,应有尽有。辛勤了一年的乡亲们揣着大把的票子,尽情地享受着购买年货的喜悦。
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快过年了,多买点儿东西,应该好好过个年了。
集市上则沸腾了,像烧开了热水的锅。人挤人,肩挨肩,人群中的叫喊声,吆喝声此起彼伏。
尤其是卖佐料的摊子,他们把自己所卖的佐料编上歌谣唱起来:“大茴香、小茴香,买回家中熬鲜汤;大八味,都要买,家人夸奖决不怪”好听的歌谣味儿掺和着佐料沁人的香气,飘出了好远,牵动赶年集的人们,心上象绞着辘轳,急切的情绪实在按捺不下去,纷纷围上去掏钱购买。
集市上,卖对子、灶神、香把、烟花、炮竹以及年画的特别多,这些东西,红黄绿蓝摆满地,分外耀眼。年画摊上,什么观音送子图、财神灶王爷各种各样图案的年画应有尽有。
孙刚依稀记得,在他童年的时候,每个年集,在一个春联摊上,一位留胡须戴花镜极有学问的老人在案上铺平纸,面对着围观的人们,挥毫书写门对,字迹写得很老成,每每写完一字,便引来围观的人啧啧称赞。春联行草隶篆,气象万千!
现在现场写对子的人少了,一般商贩都是进的印刷好的,那样便宜又方便。
一到年集的时候,所有的商店改变了他们以往在屋里卖货的习惯,纷纷在门前挂满了各种鲜艳的服装、鞋帽、布匹等等,丰盈的商品真可谓是琳琅满目,使整个年集尽显出一派繁荣的景象。
而且把街道弄的十分拥挤,本来能街上很宽敞的,路边的门市都把东西从门口摆到路边,所以街道越来越窄。
孙妈买了少量糖果和水果,留待过小年祭灶神时用。
西瓜子和葵花瓜子两种都称上不少,年后来串门的亲戚朋友多,所以都要多预备一点儿。
苹果桔子和糖果也必不可少,因为这些是给小孩子们预备的,他们来家里拜年,都要“带”点儿东西走的。
卖衣服的门市或者摊子上,大人孩子衣服款色花样,让人眼花缭乱。给孩子买衣服的大妈婶子们看了又看,比了又比,忙得不亦乐乎。就是为了让孩子们高兴高兴,过大年穿的喜庆点儿。
有些东西平日里不怎么好卖,到了赶年集时,往往只因为它有个吉利的名字,价钱便飙升了起来。比如豆腐,再贵也要买,因为豆腐的谐音押着一个“福”字,吃了有福,焉能不买?比如白菜,谐音“百财”除夕的饺子馅非它莫属,是必须买的。
年集上最热闹的地方,应该说是卖鞭炮的摊子了。年集上最快乐的要属小孩子了,他们除了要好吃的外,最喜欢去的地方是爆竹市场。在那里他们会缠着大人给买各种各样的花炮“二踢脚”、“起火”、“钻天猴”、小火鞭、“小豆炸”
那些卖烟花鞭炮的商贩更会为抓住这一年中展示自己产品的最佳时机,扯破喉咙不遗余力地叫卖声,加上此起彼伏的噼哩啪啦不绝入耳的鞭炮炸响,孩子们欢呼雀跃的呼声淹没在在浓浓烟雾中。
扎着堆里三层外三层的围着摊子,并且品头论足地嗡嗡议论着。爱炮心盛的娃子们,不顾大人的斥责,在人群空子里挤来串去,东奔西喊,蹦蹦跶跶,跳跳趱趱,尽情戏耍,拼命地撒欢儿。
菜摊前,几种稀罕的青菜格外抢眼。肉市里,牛羊猪鱼鸡鸭,都自成一体,各占一堆儿。
这几年装饰精美的红蜡烛也开始上市,在堂屋上沿的供桌上,需要这种蜡烛。卖蜡烛的摊子多在热闹处放一个大方桌,桌上摆满圆的、方的蜡烛,有大有小,成双成对,上面印着金色的图案和吉祥语。有的摊子为显示质量,还特意点上一对。蜡烧着着红色的烛油,燃得整齐,不淋不流,堪称上品。
如果说平日里这些集并不见得都那么兴盛的话,到了赶年集却一律的摩肩接踵人声鼎沸;至于城里的集日,那更是“举袂成幕,挥汗成雨”集日这天,没有空身去的,也没有空手回的,穷人富人都要过年,多多少少总要买些东西,物价因此飞涨,所以年集也有个说辞叫“二十八九杀穷人”
上午十一点光景,正是人们赶年集热闹的时候,赶集的人们可街满道,摩肩接踵,挤挤擦擦,水泄不通,到处是吆喝声一片。
这里面,有白须满胸的老爷爷,有梳着灰白髽髻的老奶奶,有网着大盘头的小媳妇,有梳着大辫子的大姑娘,也有刚剃了光头的小伙子,还有穿着开裆裤的娃子们所有这些人的眼珠子,骨骨碌碌地在货摊上转,寻求着自己要买的年货。
尤其是年集上的妇女们,几个同村的姐妹凑在一趟,满脸喜气地在摊上,挑着自己要买的东西放在篮子里,有时为了一点利益,一个姐妹与摊主争着讨价还价,其她姐妹看不过眼,七嘴八舌地打起相帮来,直把个摊主讨得一句话说不出来,打着哈哈在价格上让了步。这还都不是为了年的喜气,让人顺个心吗。
由于赶年集的人多,那些卖吃食跑勤行的人们也全上来了。
街上搭满了一个挨一个的席棚子,大勺碰小勺叮当直响。还有吱嘎着竹板子扁担满街叫卖;卖烧鸡的,身后背着个箱子,油手敲着梆子;卖红薯的,推着车子提着盘子秤,声嘶力竭地高声叫卖:“烤红薯热的!烤红薯热的!”
在热闹的年集的角落里,净是些不成买卖的“买卖”什么缝破鞋的啦,卖鞋样的啦,张箩底的啦,攒水筲的啦,绑笤帚的啦,粘破缸的啦,还有剃头的,锯碗的,杂七杂八样样有,密密麻麻一大片。好一片热闹的景象。
街上人头攒动、熙熙攘攘,走路都要小心踢到别人脚后跟,或者别人踢到你的。偏偏有些不信邪的人,或者不知情的外地人,开着小车,想穿过集市,他们的下场一般是最少原地不动好几个小时。本地人都知道,在年集上,出了两条腿外的什么交通工具也不要用,连摩托车、自行车都寸步难行,别说小轿车了,那是给自己找麻烦。
“妈,快晌午了,咱回去吃饭吧。”孙刚跟着爸妈一起成了搬运工,孙阳和王燕两人单独逛了起来。
“不用啦,你小叔家做着呢,等会吃完还来接着买年货。”孙爸提前接到了弟弟的电话,他家做着饭的。
“还缺啥要买的?”孙刚虽然喜欢赶年集,走的太久了,人太多了,他想找个歇脚的地方,孙妈却一点儿也不觉得累。
“糖烟酒等腊月二十九我们来拉。”往年孙爸都是在过年前一天才把这三样拉回家,这里的糖是小袋的白糖,配着酒送礼用的。
孙妈想了想,说道:“别忘了买挂炮,过小年要放的。”今天都腊月二十一了,老孙家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村子里还有一些人家是二十四过小年,各有各的习惯。
过大年要用的鞭炮,孙爸往年都是二十五或者二十七才买,然后剩下几天中午的时候搬院子里晒晒,去去潮。
“先给你哥他俩打电话,说不等他们了,就让他们去老五家,都晌午透了。”孙爸给孙刚交代一下,都快下午1点了,是该出午饭了,想买什么吃完饭再买。
孙刚掏出手机给哥哥打了个电话,他们那边正逛着呢,和他们交代一声,就往孙刚小叔家走去。
走了十来分钟,到了小叔家,发现中午果然已经做好了,五婶也是去赶集后回来做的。
孙刚把孙妈上午买的东西扔在车斗里,都是一些零散东西,省得到时候落下哪件。
连催了几个电话,孙阳和王燕才姗姗来迟,几个人就等他俩上桌了。
饭桌上,王燕感觉集市很好玩儿,她以前也没见过,县城的集市就没那么热闹了。
吃过午饭,孙妈和孙刚的五婶妯娌两个结伴去继续买东西,孙刚他们尾随其后。
下午两三点了,街上依然是人声鼎沸,并没少多少人,很多小镇近处的都是吃过午饭再来的,远处的,就在街上随便垫补点儿东西。也有舍不得花钱,饿一顿晚上回家再吃的。
等着夕阳西下的时候,集市的人们散了,人们大包小包满载而归,身影渐渐消失在赶集路的深处。这一天的年集彻底结束了,乡亲们买了年货,只等欢欢喜喜的过大年了。
不知不觉间又一年的春节即将来到,孙刚渐渐地陶醉于新年的欢乐氛围中了,可是,他却再也找不到小时候过年时的那种欣喜和激情。以前春节才能享受的年货,如今都日常化了。赶年集,买年货的场景却使人难以忘怀,让人回味良久。
孙刚什么时候都忘不了这样的场景,那兴盛的年集,更忘不了年集那人如穿梭,车马辚辚的热闹景象。
一年的年集只有一回,就那么几天,总是让人难以忘怀的。
年集,就像名家大师一幅大墨随意泼洒出来的民风乡情画。
————————————————
两更送上!没分章。
感谢梓桢的588起点币打赏,感谢951274927的多次打赏!谢谢你们的支持!
希望大家多多收藏,多多投票,求各种包养!
腊月的风吹在脸上,依然是那么的寒冷,年关也在这寒冷中向走来。
家里也开始准备置办年货了,上次杀的猪还剩下几十斤,还有排骨、猪蹄子和一些下水。孙爸找了一些人又把圈里的另外一头猪杀了,让汪老大把猪肉连着肋骨条砍成一块儿十多斤的肉。这些用来送人,家里的亲戚比较多,每家多少要分一点儿。
给爷爷和姥爷各半扇儿后臀尖,其他几个叔叔每家十几斤条肉,孙刚也给赵涵家预备了一些,等过几天一起送到县城去。
现在每天的温度都在零下,所以肉类都好保存,放在地上十几二十天都不会坏。
孙刚和家人一块儿去街上,准备过小年的物件,准备过大年的年货。所有忙年之用,去旧换新,都要在年前仅有的4-5个年集上陆续备齐。
赶年集在腊月里可称得上大事,一过腊月二十,逢农历单数日就是集,就开始“乱市”了,标志着年集的正式开始。诸般杂物都要靠赶年集买回来,年集便一直赶到腊月二十九。
还要请财神、买对子、买烟花、鞭炮等等,这些都是过年时的必需品。
大村小庄男女老少,家家户户都要赶年集,买年货。
时间如果到了腊月二十九那天,四里八乡的,都开集,但只是个“半截子集”因为马上就要过年了,如果是“小尽”过年,二十九就等于三十日,是夜已是除夕夜了,所以二十九日的半个集也叫“跑集”人们都急溜溜地,跑上一趟,需要补充购买的买一买,转身就回家了。
年后一般到初八以后才会开集,而且那时候来集市上卖东西的人不多,所以大家都要买很多东西存储起来。基本上能用到正月十五以后。
春节一天天近了,农家大集的年味越来越浓了。
村里男女老少都爱赶年集,热闹又喜庆。上了年纪的人常能在集市上遇到几个老熟人,拉拉家长里短的。
一大早,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大闺女,小媳妇,成群结队担着自己的东西,从四面八方络绎不绝地朝街上的集市上涌来。
孙刚一家人开着车只能到小镇郊的地方,再也开不进去,只好把车停在小叔家门口,步行朝前走。
来到大桥上,桥的两边停满了各个村子来的手扶拖拉机,用来拉年货的。
一入集内,满大街的人山人海,熙熙攘攘的连成一片的喧闹和嘈杂声。很快地,长长的街筒子随着喧闹的嘈杂声。摆满了各种农副产品:蔬菜、干货、鱼、蛋、生熟的牛、羊、猪、鸡、鸭鹅肉等等,应有尽有。辛勤了一年的乡亲们揣着大把的票子,尽情地享受着购买年货的喜悦。
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快过年了,多买点儿东西,应该好好过个年了。
集市上则沸腾了,像烧开了热水的锅。人挤人,肩挨肩,人群中的叫喊声,吆喝声此起彼伏。
尤其是卖佐料的摊子,他们把自己所卖的佐料编上歌谣唱起来:“大茴香、小茴香,买回家中熬鲜汤;大八味,都要买,家人夸奖决不怪”好听的歌谣味儿掺和着佐料沁人的香气,飘出了好远,牵动赶年集的人们,心上象绞着辘轳,急切的情绪实在按捺不下去,纷纷围上去掏钱购买。
集市上,卖对子、灶神、香把、烟花、炮竹以及年画的特别多,这些东西,红黄绿蓝摆满地,分外耀眼。年画摊上,什么观音送子图、财神灶王爷各种各样图案的年画应有尽有。
孙刚依稀记得,在他童年的时候,每个年集,在一个春联摊上,一位留胡须戴花镜极有学问的老人在案上铺平纸,面对着围观的人们,挥毫书写门对,字迹写得很老成,每每写完一字,便引来围观的人啧啧称赞。春联行草隶篆,气象万千!
现在现场写对子的人少了,一般商贩都是进的印刷好的,那样便宜又方便。
一到年集的时候,所有的商店改变了他们以往在屋里卖货的习惯,纷纷在门前挂满了各种鲜艳的服装、鞋帽、布匹等等,丰盈的商品真可谓是琳琅满目,使整个年集尽显出一派繁荣的景象。
而且把街道弄的十分拥挤,本来能街上很宽敞的,路边的门市都把东西从门口摆到路边,所以街道越来越窄。
孙妈买了少量糖果和水果,留待过小年祭灶神时用。
西瓜子和葵花瓜子两种都称上不少,年后来串门的亲戚朋友多,所以都要多预备一点儿。
苹果桔子和糖果也必不可少,因为这些是给小孩子们预备的,他们来家里拜年,都要“带”点儿东西走的。
卖衣服的门市或者摊子上,大人孩子衣服款色花样,让人眼花缭乱。给孩子买衣服的大妈婶子们看了又看,比了又比,忙得不亦乐乎。就是为了让孩子们高兴高兴,过大年穿的喜庆点儿。
有些东西平日里不怎么好卖,到了赶年集时,往往只因为它有个吉利的名字,价钱便飙升了起来。比如豆腐,再贵也要买,因为豆腐的谐音押着一个“福”字,吃了有福,焉能不买?比如白菜,谐音“百财”除夕的饺子馅非它莫属,是必须买的。
年集上最热闹的地方,应该说是卖鞭炮的摊子了。年集上最快乐的要属小孩子了,他们除了要好吃的外,最喜欢去的地方是爆竹市场。在那里他们会缠着大人给买各种各样的花炮“二踢脚”、“起火”、“钻天猴”、小火鞭、“小豆炸”
那些卖烟花鞭炮的商贩更会为抓住这一年中展示自己产品的最佳时机,扯破喉咙不遗余力地叫卖声,加上此起彼伏的噼哩啪啦不绝入耳的鞭炮炸响,孩子们欢呼雀跃的呼声淹没在在浓浓烟雾中。
扎着堆里三层外三层的围着摊子,并且品头论足地嗡嗡议论着。爱炮心盛的娃子们,不顾大人的斥责,在人群空子里挤来串去,东奔西喊,蹦蹦跶跶,跳跳趱趱,尽情戏耍,拼命地撒欢儿。
菜摊前,几种稀罕的青菜格外抢眼。肉市里,牛羊猪鱼鸡鸭,都自成一体,各占一堆儿。
这几年装饰精美的红蜡烛也开始上市,在堂屋上沿的供桌上,需要这种蜡烛。卖蜡烛的摊子多在热闹处放一个大方桌,桌上摆满圆的、方的蜡烛,有大有小,成双成对,上面印着金色的图案和吉祥语。有的摊子为显示质量,还特意点上一对。蜡烧着着红色的烛油,燃得整齐,不淋不流,堪称上品。
如果说平日里这些集并不见得都那么兴盛的话,到了赶年集却一律的摩肩接踵人声鼎沸;至于城里的集日,那更是“举袂成幕,挥汗成雨”集日这天,没有空身去的,也没有空手回的,穷人富人都要过年,多多少少总要买些东西,物价因此飞涨,所以年集也有个说辞叫“二十八九杀穷人”
上午十一点光景,正是人们赶年集热闹的时候,赶集的人们可街满道,摩肩接踵,挤挤擦擦,水泄不通,到处是吆喝声一片。
这里面,有白须满胸的老爷爷,有梳着灰白髽髻的老奶奶,有网着大盘头的小媳妇,有梳着大辫子的大姑娘,也有刚剃了光头的小伙子,还有穿着开裆裤的娃子们所有这些人的眼珠子,骨骨碌碌地在货摊上转,寻求着自己要买的年货。
尤其是年集上的妇女们,几个同村的姐妹凑在一趟,满脸喜气地在摊上,挑着自己要买的东西放在篮子里,有时为了一点利益,一个姐妹与摊主争着讨价还价,其她姐妹看不过眼,七嘴八舌地打起相帮来,直把个摊主讨得一句话说不出来,打着哈哈在价格上让了步。这还都不是为了年的喜气,让人顺个心吗。
由于赶年集的人多,那些卖吃食跑勤行的人们也全上来了。
街上搭满了一个挨一个的席棚子,大勺碰小勺叮当直响。还有吱嘎着竹板子扁担满街叫卖;卖烧鸡的,身后背着个箱子,油手敲着梆子;卖红薯的,推着车子提着盘子秤,声嘶力竭地高声叫卖:“烤红薯热的!烤红薯热的!”
在热闹的年集的角落里,净是些不成买卖的“买卖”什么缝破鞋的啦,卖鞋样的啦,张箩底的啦,攒水筲的啦,绑笤帚的啦,粘破缸的啦,还有剃头的,锯碗的,杂七杂八样样有,密密麻麻一大片。好一片热闹的景象。
街上人头攒动、熙熙攘攘,走路都要小心踢到别人脚后跟,或者别人踢到你的。偏偏有些不信邪的人,或者不知情的外地人,开着小车,想穿过集市,他们的下场一般是最少原地不动好几个小时。本地人都知道,在年集上,出了两条腿外的什么交通工具也不要用,连摩托车、自行车都寸步难行,别说小轿车了,那是给自己找麻烦。
“妈,快晌午了,咱回去吃饭吧。”孙刚跟着爸妈一起成了搬运工,孙阳和王燕两人单独逛了起来。
“不用啦,你小叔家做着呢,等会吃完还来接着买年货。”孙爸提前接到了弟弟的电话,他家做着饭的。
“还缺啥要买的?”孙刚虽然喜欢赶年集,走的太久了,人太多了,他想找个歇脚的地方,孙妈却一点儿也不觉得累。
“糖烟酒等腊月二十九我们来拉。”往年孙爸都是在过年前一天才把这三样拉回家,这里的糖是小袋的白糖,配着酒送礼用的。
孙妈想了想,说道:“别忘了买挂炮,过小年要放的。”今天都腊月二十一了,老孙家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村子里还有一些人家是二十四过小年,各有各的习惯。
过大年要用的鞭炮,孙爸往年都是二十五或者二十七才买,然后剩下几天中午的时候搬院子里晒晒,去去潮。
“先给你哥他俩打电话,说不等他们了,就让他们去老五家,都晌午透了。”孙爸给孙刚交代一下,都快下午1点了,是该出午饭了,想买什么吃完饭再买。
孙刚掏出手机给哥哥打了个电话,他们那边正逛着呢,和他们交代一声,就往孙刚小叔家走去。
走了十来分钟,到了小叔家,发现中午果然已经做好了,五婶也是去赶集后回来做的。
孙刚把孙妈上午买的东西扔在车斗里,都是一些零散东西,省得到时候落下哪件。
连催了几个电话,孙阳和王燕才姗姗来迟,几个人就等他俩上桌了。
饭桌上,王燕感觉集市很好玩儿,她以前也没见过,县城的集市就没那么热闹了。
吃过午饭,孙妈和孙刚的五婶妯娌两个结伴去继续买东西,孙刚他们尾随其后。
下午两三点了,街上依然是人声鼎沸,并没少多少人,很多小镇近处的都是吃过午饭再来的,远处的,就在街上随便垫补点儿东西。也有舍不得花钱,饿一顿晚上回家再吃的。
等着夕阳西下的时候,集市的人们散了,人们大包小包满载而归,身影渐渐消失在赶集路的深处。这一天的年集彻底结束了,乡亲们买了年货,只等欢欢喜喜的过大年了。
不知不觉间又一年的春节即将来到,孙刚渐渐地陶醉于新年的欢乐氛围中了,可是,他却再也找不到小时候过年时的那种欣喜和激情。以前春节才能享受的年货,如今都日常化了。赶年集,买年货的场景却使人难以忘怀,让人回味良久。
孙刚什么时候都忘不了这样的场景,那兴盛的年集,更忘不了年集那人如穿梭,车马辚辚的热闹景象。
一年的年集只有一回,就那么几天,总是让人难以忘怀的。
年集,就像名家大师一幅大墨随意泼洒出来的民风乡情画。
————————————————
两更送上!没分章。
感谢梓桢的588起点币打赏,感谢951274927的多次打赏!谢谢你们的支持!
希望大家多多收藏,多多投票,求各种包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