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我们那里北京来玩的人很多呢。
我以后说不定去。
边走边聊,快到西华门了,我指着对面河上一排房子:瞧,那就是我家,那个大玻璃窗是图书馆,左边数第三个窗子,那就是我住的窗子。我们停下来,她已不像开始时那样惊讶,但是问了我一个奇怪的问题:
从冰上过去吗?
那是后窗户,得绕到前面街上,我说。
夏天你还可以预备条船。
船?我不解何意。
是呀,船。
她严肃地看着对岸,完全在自己的思维轨道上,我从未想到在窗子下拴条船,她居然想到了。我后来多次回忆那天的情形,我想她大概是想家了,因为她后来说起她家的墙后就是漓江,她几乎在船上长大,船就拴在后山墙上。
路过图书馆时我向她自豪地介绍了图书馆,谈及往事,我说在这里我度过的光阴超过了任何地方,有许多故事。我甚至提议要不要进去看看。她犹豫了一下还是谢绝了,没表现出兴趣。图书馆是我隐秘的骄傲,除了读书我真的没什么可骄傲的,实际上路上我就想好要在这里驻留一下,展现一下我曾经和现在的世界。她还是想去我住的地方,我没觉得我住的地方有什么好看的,况且房间乱糟糟的,她的兴趣实在让我奇怪。她有一种坚定的东西。
过了西华门十字路口,街上车水马龙,小店林立,我看见她的眼睛一下亮了,显示出女人对生活本能的敏感。进了胡同唐漓兴致勃勃,不时向路过的小院张望,有时停下,看墙上隐约的标语,对我说她家小镇墙壁上还有很多没擦去的标语。她的样子已完全不像我刚才喋喋不休谈图书馆时那种不知所云,我看出来了,她对我实上并无多大兴趣,只是对我住的地方好奇。我的临河的房子或许让她想到童年,想到一种与她家乡相关的生活。她出来的时间太久了,她渴望什么呢?她的大胆是双重的,一方面她心里有某种东西,一方面与她所从事的工作有关。某种角度她对我洞若观火,完全可以放心寻找一些属于她自己的东西。她的造访属于心灵,这一点没有疑问,我在当时就看出来了,因此我记得曾再次偿试判断她是否一个外省诗人。
胡同尽头正对着我住的院门,院门很小,但有好几级青石台阶,如果她夏天雨中造访,青石的颜色显露与灰色小巷确有点南方小镇的味道,但正是冬天,房前屋后还有积雪,除了青砖格局有那么一点南方印象,事实上完全是北方的景象。尽管如此,我记得唐漓站在院子里还是一脸新奇。我请她进屋,她说要再看看。我不知道她是对建筑感兴趣还是对小院的生活感兴趣,什么都看,门,屋檐,大白菜,蜂窝煤,房后的松树。邻居大妈大婶都推开门出来,以为是我带来的女朋友,都和蔼地向她笑,她也落落大方,大妈大审冲着我说,我这屋有热水,刚开的,还不让人家进去,怪冷的。都为我高兴,她们总算看到我带个女孩回家了。
我父母搬走后大妈大婶就成了我的亲人,我如同她们已成年的孩子,从小习惯了,火灭了去挟煤,缺了什么就去拿,什么事都提醒我,冬季登记储煤,换煤气本,卖大白菜,倒垃圾,我总是不倒垃圾。在她们眼里我是小院从小就有出息的孩,学业有成,从不出去瞎跑。我对小院感到温暖,沉溺,不愿远行,没有时间概念。小院认为我该有女朋友了,可是一直没有。她是女朋友吗?如果大妈大婶都看出她会是我的女朋友,但愿她是吧,但愿,哪怕让她们欢喜一些日子。她们显然认为我就该有这样一个青青爽爽女朋友,她们可觉得我是个人才,这些思绪让我心里又甜又酸。
她竟然说不冷。我让她在烟筒上捂捂手,她不习惯。打开火,我让她烤烤,她的手胡罗卜一样红,可她仍说不冷,一个南方姑娘如此耐寒,我不知她是忍着还是真的不冷,人很固执。房子很高哟,她说,很漂亮。我说你再看地,她小声叫了起来:这是什么地?!花砖地,我说。她蹲下来,几乎要用手摸。我也很自豪,我说这样的花砖地在北京不多,只有一些好的老房子才有。这是你家的房子吗?不是,是房管局的。真漂亮,我第一次见到这种花砖。这种砖现在没有了。
嗯,这才应该是北京,她说。
你可别这么说,我说,其实也很一般。
你一个人住这里?
我一个人。
那些阿姨挺好的,很善良。
她们看着我长大的。
你没有父母?
他们在别处,早就搬走了,看看我的书房吧。
我以为她仍然会像在图书馆那样对书无动于衷,但这一次她惊讶了,面对我整墙壁的书,我觉得她真正意识到了什么。到处都是书,写字台、窗台、床上,椅子上,我想任何人到我的书房都会震动一下。是的,这是我真正的全部家当。我忽略了自己的书房,刚才实在没必要用图书馆展示自己,就好像没必要展示更大的野心,这一刻我从她的目光里突然意识到一间私人书房远比一个公共图书馆更令人震撼。现在我恢复了自信,我不觉得她还比我高,我觉得我好像站在了高处,书的价值几乎就是我的价值。
她愣了一会,显然有点不适,说:
你是个学究?
说实话,这话让我不高兴。如果她出于敬意,之前一直她没有看出来,这且不论。“学究”是什么意思?通常一般还要加一个老字,表明一个人一辈子一事无成,或者官方比如警察面对一个书呆子的口吻,这个书呆子失了窃或自己犯了什么小错。我当时一句话也说不上来,我不知道她哪来的这种口吻。
我无法做出应有的反应,竟然谦虚地说:
我哪儿称得上,就是瞎喜欢。
我想是某种欲望害得我如此胡说八道。我桌上还有手稿,现在她千万别再对它们感兴趣,再说出点什么或许会让我再次蒙羞,于是赶快指给她窗户看:你瞧,那就是我们刚在外面才看到的窗户,下面就是筒子河,夏天打开窗子可以直接下去游泳,不过我从没下去过,下去就上不来了。
现在可以打开吗?她总是出乎意料。
现在?太冷了吧?好吧,你要不怕冷,我就打开。
她的一切要求我都满足,那天我基本上就是个白痴。我慢慢接地去封条,打开了窗子,冷风与灰尘同时扬起,吹了我一脸。我们站在窗前向外看去,窗外很美,无论如何风景对我是针清凉剂,身边的她也是好景致。故宫的冬景大气威严,中山公园一派静谧,冰场少男靓女是活动的场景,让古老的风景生动起来。不能设想没有溜冰场,否则一派冬天的威严的死寂。
我们就是从那儿走来的吗?
是,就是从那儿。
你有这么多书,还有这么好的风景真是幸福。
光我自己欣赏有点可惜,我忍不住说。
我这不是帮你欣赏呢?
你是谁?我转过头大胆地问。
我?我就是我呀。
你真的欣赏?
不欣赏到这干吗?
她的回答,我的提问,都带有日暮黄昏的寂静。我想问她的欣赏是否包含了我的书,但我知道不能问。或许她已回答了,或许没有。
好了,我该告辞了。
不喝杯茶吗?
不了,我还有公务。
公务?
以后有机会吧。
无法挽留,也无心挽留。我送她出门,到了胡同口,天已放黑,她伸出手来,非常瘦的一双手,尽管只是轻握了一下已感到一种尖锐的力量,仿佛握住的不是一个女孩的手,而是握住了某种尖锐烫手的秘密。
希望还能在冰场见到你。
不欢迎我再次拜访吗?
欢迎,欢迎。
她伸手拦了辆车,没有回头,坐上车消失在街市中。
出门时魏大妈在水管处接水,看见了我们,回来时魏大妈显然有意等着我:这么快就送走了?我心情沉重,应付了一句。挺好的闺女,大大方方的。我呵呵着回到了房间,心里七上八下。公务?这个词在我脑子里转开了。我难以置信,不是不相信她,而是不相信我自己,我的生活中会出现——我不敢想了。她是习惯用语,还是有意的暗示?如果是后者为什么要暗示?
窗子还开着,因她而开,冷风袭人,冰场亮起了灯,放着音乐,灯光照亮了中山公园与故宫的红墙,没有冰场的灯光那里是旁大的阴影,角楼在节日才会亮起宫灯。幸好有冰场,有音乐,有活动的人群。我想问题没那么严重,我们的相识是自然的,应该不在她执行务之内。我是个规矩人,单位和街道都可以证明,这点没什么可担忧的。我写诗,日记,日记从未落入别人之手,诗也没问题。我的诗问世为数不多,都发表在允许的出版物上,说不上什么倾向,也谈不上隐喻或象征,只是个人味道,这与我的诗风有关。我承认诗人通常被认为是危险群体,喜欢结社聚集,但我不在其列。我从未参加过任何诗歌活动,当然不会查到某次活动我的签名。我发过一些诗人的诗,可能多少有些疑问,但也只是疑问,而且我并非作者,说到联系也止于短签与稿费,大体都是“大作发表,稿费已寄,感谢赐稿”之类套话,没有更深的交往,就算从最严格的意义,我也只能算是细枝末节。此外我确实有某种嗜好,比如我喜欢观察陌生女孩,观察她们的着装步态曲线,但都可以归结在美学范筹,从未有过动手动脚的想法,偶或在纸上有轻薄之意也是改了又改,最终消失于无形。退一千步说,就算我对女人有什么不轨行为,被记录在案,那也属于派出所或联防管辖范围,是另外的问题,两码事,那方面量刑已相当完备,法制健全,该多少年就多少年,那是应得的。这事扯远了,在我是不可能的。
还有什么?还有就是倪先生,我们是多少年的忘年交,这个街道知道并且掌握,不是秘密。街道曾多少劝说老人将屋内标语口号涂掉,也动员过我说服老人,我没办到。老人的房间去年上了香港报纸,有过一个访谈,说了一些尖锐的话,成为新闻人物,但那已是去年初的事了,也没听老头说有什么大的麻烦。最近老头应该没什么动作,身体不好,每况愈下,难道又写新的文章了?我一直劝老人将自己过去的译作重新整理再版,我都可以做这件事,但老先生就是不听。我一直为老头的姿态担心,我觉得不如做点文化建设更现实也更长远,其实这也是老头教育我的观点,可他老人家自己却相反。他总是说自己已是过逝之人,现在活着就是要替死去的人说话,让历史的他活生生存在于现实之中。
一晚上心事繁忙,认真检点,没有结论。接下来的几天也是这样,正书读不下去,上班也没人可谈这件事,这件事构成了巨大的悬念。每天除了去报社的日子,大量时间只能读一些侦破惊险武侠小说来打发,像书中没有尽头的悬念一样,等待进一步可能发生的事情。以往对这类书不屑一顾,这次还真读进去了,而且觉得相当不错。007系列看得我昏天地暗,爱情、惊险、迷雾、荒凉构成了一个过去不曾认知的想象世界。这期间去了一次倪先生的“故居”与往日又有不同感受。老头正要出门准备去图书馆阅览室,见我来了十分高兴。我的到来他总是十分高兴,双手拄着手杖与我面对面坐下。问候了老人身体,每次问都摇头不想谈身体,嘱我以后不要一见面就问身体。我总是难改,不为别的,主要每次到老人这儿来都像进入另一世界,老头仿佛一代大侠,古墓派的掌门“007”中疑团最终的纠结者。的确,老人像活着的“文物”每次见面都要适应一会才能获得现实感。老人身体不好但是精神癯铄,问我最近忙什么,我说在读007和神雕侠侣,老人十分吃惊,迷雾般的眼睛瞪了我半天,我向老人保证这些书值得一看,充满了陌生的想象力。老人显然看出我神态反常,问我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也正是我想问老人的。老人问我为什么想起要读这类东西,老人知道我的文学趣味相当纯正,我们的谈话中从未包含过这类书,我说这类书也该看一点,了解一下大众的趣味。大众?什么大众?!老人有些激动,老人一激动起来目光咄咄逼人:大众趣味都是被引导的,你知道“文革”也是大众趣味吗?大众的趣味就是意识形态。老人真厉害,但也正是老人厉害的时候我发现老人依然清醒地活在现在“故居”完全失效,甚至纷纷脱落,老人崭新如同刀锋,如同他一身的阳光。谁拥有大众的权力?你还是我?大众真的存在吗?谁在使用大众这词?大众趣味不是被号召的就是被麻醉的。
我们那里北京来玩的人很多呢。
我以后说不定去。
边走边聊,快到西华门了,我指着对面河上一排房子:瞧,那就是我家,那个大玻璃窗是图书馆,左边数第三个窗子,那就是我住的窗子。我们停下来,她已不像开始时那样惊讶,但是问了我一个奇怪的问题:
从冰上过去吗?
那是后窗户,得绕到前面街上,我说。
夏天你还可以预备条船。
船?我不解何意。
是呀,船。
她严肃地看着对岸,完全在自己的思维轨道上,我从未想到在窗子下拴条船,她居然想到了。我后来多次回忆那天的情形,我想她大概是想家了,因为她后来说起她家的墙后就是漓江,她几乎在船上长大,船就拴在后山墙上。
路过图书馆时我向她自豪地介绍了图书馆,谈及往事,我说在这里我度过的光阴超过了任何地方,有许多故事。我甚至提议要不要进去看看。她犹豫了一下还是谢绝了,没表现出兴趣。图书馆是我隐秘的骄傲,除了读书我真的没什么可骄傲的,实际上路上我就想好要在这里驻留一下,展现一下我曾经和现在的世界。她还是想去我住的地方,我没觉得我住的地方有什么好看的,况且房间乱糟糟的,她的兴趣实在让我奇怪。她有一种坚定的东西。
过了西华门十字路口,街上车水马龙,小店林立,我看见她的眼睛一下亮了,显示出女人对生活本能的敏感。进了胡同唐漓兴致勃勃,不时向路过的小院张望,有时停下,看墙上隐约的标语,对我说她家小镇墙壁上还有很多没擦去的标语。她的样子已完全不像我刚才喋喋不休谈图书馆时那种不知所云,我看出来了,她对我实上并无多大兴趣,只是对我住的地方好奇。我的临河的房子或许让她想到童年,想到一种与她家乡相关的生活。她出来的时间太久了,她渴望什么呢?她的大胆是双重的,一方面她心里有某种东西,一方面与她所从事的工作有关。某种角度她对我洞若观火,完全可以放心寻找一些属于她自己的东西。她的造访属于心灵,这一点没有疑问,我在当时就看出来了,因此我记得曾再次偿试判断她是否一个外省诗人。
胡同尽头正对着我住的院门,院门很小,但有好几级青石台阶,如果她夏天雨中造访,青石的颜色显露与灰色小巷确有点南方小镇的味道,但正是冬天,房前屋后还有积雪,除了青砖格局有那么一点南方印象,事实上完全是北方的景象。尽管如此,我记得唐漓站在院子里还是一脸新奇。我请她进屋,她说要再看看。我不知道她是对建筑感兴趣还是对小院的生活感兴趣,什么都看,门,屋檐,大白菜,蜂窝煤,房后的松树。邻居大妈大婶都推开门出来,以为是我带来的女朋友,都和蔼地向她笑,她也落落大方,大妈大审冲着我说,我这屋有热水,刚开的,还不让人家进去,怪冷的。都为我高兴,她们总算看到我带个女孩回家了。
我父母搬走后大妈大婶就成了我的亲人,我如同她们已成年的孩子,从小习惯了,火灭了去挟煤,缺了什么就去拿,什么事都提醒我,冬季登记储煤,换煤气本,卖大白菜,倒垃圾,我总是不倒垃圾。在她们眼里我是小院从小就有出息的孩,学业有成,从不出去瞎跑。我对小院感到温暖,沉溺,不愿远行,没有时间概念。小院认为我该有女朋友了,可是一直没有。她是女朋友吗?如果大妈大婶都看出她会是我的女朋友,但愿她是吧,但愿,哪怕让她们欢喜一些日子。她们显然认为我就该有这样一个青青爽爽女朋友,她们可觉得我是个人才,这些思绪让我心里又甜又酸。
她竟然说不冷。我让她在烟筒上捂捂手,她不习惯。打开火,我让她烤烤,她的手胡罗卜一样红,可她仍说不冷,一个南方姑娘如此耐寒,我不知她是忍着还是真的不冷,人很固执。房子很高哟,她说,很漂亮。我说你再看地,她小声叫了起来:这是什么地?!花砖地,我说。她蹲下来,几乎要用手摸。我也很自豪,我说这样的花砖地在北京不多,只有一些好的老房子才有。这是你家的房子吗?不是,是房管局的。真漂亮,我第一次见到这种花砖。这种砖现在没有了。
嗯,这才应该是北京,她说。
你可别这么说,我说,其实也很一般。
你一个人住这里?
我一个人。
那些阿姨挺好的,很善良。
她们看着我长大的。
你没有父母?
他们在别处,早就搬走了,看看我的书房吧。
我以为她仍然会像在图书馆那样对书无动于衷,但这一次她惊讶了,面对我整墙壁的书,我觉得她真正意识到了什么。到处都是书,写字台、窗台、床上,椅子上,我想任何人到我的书房都会震动一下。是的,这是我真正的全部家当。我忽略了自己的书房,刚才实在没必要用图书馆展示自己,就好像没必要展示更大的野心,这一刻我从她的目光里突然意识到一间私人书房远比一个公共图书馆更令人震撼。现在我恢复了自信,我不觉得她还比我高,我觉得我好像站在了高处,书的价值几乎就是我的价值。
她愣了一会,显然有点不适,说:
你是个学究?
说实话,这话让我不高兴。如果她出于敬意,之前一直她没有看出来,这且不论。“学究”是什么意思?通常一般还要加一个老字,表明一个人一辈子一事无成,或者官方比如警察面对一个书呆子的口吻,这个书呆子失了窃或自己犯了什么小错。我当时一句话也说不上来,我不知道她哪来的这种口吻。
我无法做出应有的反应,竟然谦虚地说:
我哪儿称得上,就是瞎喜欢。
我想是某种欲望害得我如此胡说八道。我桌上还有手稿,现在她千万别再对它们感兴趣,再说出点什么或许会让我再次蒙羞,于是赶快指给她窗户看:你瞧,那就是我们刚在外面才看到的窗户,下面就是筒子河,夏天打开窗子可以直接下去游泳,不过我从没下去过,下去就上不来了。
现在可以打开吗?她总是出乎意料。
现在?太冷了吧?好吧,你要不怕冷,我就打开。
她的一切要求我都满足,那天我基本上就是个白痴。我慢慢接地去封条,打开了窗子,冷风与灰尘同时扬起,吹了我一脸。我们站在窗前向外看去,窗外很美,无论如何风景对我是针清凉剂,身边的她也是好景致。故宫的冬景大气威严,中山公园一派静谧,冰场少男靓女是活动的场景,让古老的风景生动起来。不能设想没有溜冰场,否则一派冬天的威严的死寂。
我们就是从那儿走来的吗?
是,就是从那儿。
你有这么多书,还有这么好的风景真是幸福。
光我自己欣赏有点可惜,我忍不住说。
我这不是帮你欣赏呢?
你是谁?我转过头大胆地问。
我?我就是我呀。
你真的欣赏?
不欣赏到这干吗?
她的回答,我的提问,都带有日暮黄昏的寂静。我想问她的欣赏是否包含了我的书,但我知道不能问。或许她已回答了,或许没有。
好了,我该告辞了。
不喝杯茶吗?
不了,我还有公务。
公务?
以后有机会吧。
无法挽留,也无心挽留。我送她出门,到了胡同口,天已放黑,她伸出手来,非常瘦的一双手,尽管只是轻握了一下已感到一种尖锐的力量,仿佛握住的不是一个女孩的手,而是握住了某种尖锐烫手的秘密。
希望还能在冰场见到你。
不欢迎我再次拜访吗?
欢迎,欢迎。
她伸手拦了辆车,没有回头,坐上车消失在街市中。
出门时魏大妈在水管处接水,看见了我们,回来时魏大妈显然有意等着我:这么快就送走了?我心情沉重,应付了一句。挺好的闺女,大大方方的。我呵呵着回到了房间,心里七上八下。公务?这个词在我脑子里转开了。我难以置信,不是不相信她,而是不相信我自己,我的生活中会出现——我不敢想了。她是习惯用语,还是有意的暗示?如果是后者为什么要暗示?
窗子还开着,因她而开,冷风袭人,冰场亮起了灯,放着音乐,灯光照亮了中山公园与故宫的红墙,没有冰场的灯光那里是旁大的阴影,角楼在节日才会亮起宫灯。幸好有冰场,有音乐,有活动的人群。我想问题没那么严重,我们的相识是自然的,应该不在她执行务之内。我是个规矩人,单位和街道都可以证明,这点没什么可担忧的。我写诗,日记,日记从未落入别人之手,诗也没问题。我的诗问世为数不多,都发表在允许的出版物上,说不上什么倾向,也谈不上隐喻或象征,只是个人味道,这与我的诗风有关。我承认诗人通常被认为是危险群体,喜欢结社聚集,但我不在其列。我从未参加过任何诗歌活动,当然不会查到某次活动我的签名。我发过一些诗人的诗,可能多少有些疑问,但也只是疑问,而且我并非作者,说到联系也止于短签与稿费,大体都是“大作发表,稿费已寄,感谢赐稿”之类套话,没有更深的交往,就算从最严格的意义,我也只能算是细枝末节。此外我确实有某种嗜好,比如我喜欢观察陌生女孩,观察她们的着装步态曲线,但都可以归结在美学范筹,从未有过动手动脚的想法,偶或在纸上有轻薄之意也是改了又改,最终消失于无形。退一千步说,就算我对女人有什么不轨行为,被记录在案,那也属于派出所或联防管辖范围,是另外的问题,两码事,那方面量刑已相当完备,法制健全,该多少年就多少年,那是应得的。这事扯远了,在我是不可能的。
还有什么?还有就是倪先生,我们是多少年的忘年交,这个街道知道并且掌握,不是秘密。街道曾多少劝说老人将屋内标语口号涂掉,也动员过我说服老人,我没办到。老人的房间去年上了香港报纸,有过一个访谈,说了一些尖锐的话,成为新闻人物,但那已是去年初的事了,也没听老头说有什么大的麻烦。最近老头应该没什么动作,身体不好,每况愈下,难道又写新的文章了?我一直劝老人将自己过去的译作重新整理再版,我都可以做这件事,但老先生就是不听。我一直为老头的姿态担心,我觉得不如做点文化建设更现实也更长远,其实这也是老头教育我的观点,可他老人家自己却相反。他总是说自己已是过逝之人,现在活着就是要替死去的人说话,让历史的他活生生存在于现实之中。
一晚上心事繁忙,认真检点,没有结论。接下来的几天也是这样,正书读不下去,上班也没人可谈这件事,这件事构成了巨大的悬念。每天除了去报社的日子,大量时间只能读一些侦破惊险武侠小说来打发,像书中没有尽头的悬念一样,等待进一步可能发生的事情。以往对这类书不屑一顾,这次还真读进去了,而且觉得相当不错。007系列看得我昏天地暗,爱情、惊险、迷雾、荒凉构成了一个过去不曾认知的想象世界。这期间去了一次倪先生的“故居”与往日又有不同感受。老头正要出门准备去图书馆阅览室,见我来了十分高兴。我的到来他总是十分高兴,双手拄着手杖与我面对面坐下。问候了老人身体,每次问都摇头不想谈身体,嘱我以后不要一见面就问身体。我总是难改,不为别的,主要每次到老人这儿来都像进入另一世界,老头仿佛一代大侠,古墓派的掌门“007”中疑团最终的纠结者。的确,老人像活着的“文物”每次见面都要适应一会才能获得现实感。老人身体不好但是精神癯铄,问我最近忙什么,我说在读007和神雕侠侣,老人十分吃惊,迷雾般的眼睛瞪了我半天,我向老人保证这些书值得一看,充满了陌生的想象力。老人显然看出我神态反常,问我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也正是我想问老人的。老人问我为什么想起要读这类东西,老人知道我的文学趣味相当纯正,我们的谈话中从未包含过这类书,我说这类书也该看一点,了解一下大众的趣味。大众?什么大众?!老人有些激动,老人一激动起来目光咄咄逼人:大众趣味都是被引导的,你知道“文革”也是大众趣味吗?大众的趣味就是意识形态。老人真厉害,但也正是老人厉害的时候我发现老人依然清醒地活在现在“故居”完全失效,甚至纷纷脱落,老人崭新如同刀锋,如同他一身的阳光。谁拥有大众的权力?你还是我?大众真的存在吗?谁在使用大众这词?大众趣味不是被号召的就是被麻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