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甸甸文集 > 雪庄渔唱忆文述

雪庄渔唱忆文述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水窗低傍画栏开,枕簟萧疏玉漏催。

    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

    这是清陈文述作的夏日杂诗。这首诗颇人时人欣赏。尤其是“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句,向为后人传诵。这两句诗对秋凉的描绘奇妙至极,已入化境。元代盍西村莲塘雨声中有诗云:“忽闻疏雨打新荷,有梦都惊破。”写的是荷上雨声,惊破好梦;陈文述写的是荷上雨声,为梦送凉,一动一静,咸成妙缔。

    陈文述,字云伯,号退庵、光陛,孙时之子,钱塘人。嘉庆五年(1800年)举人,历官安徽全椒、昭文、繁昌等知县。在任开浚伊娄河故道。与族兄曼生同为阮元所赏识,时称“二陈”阮元主试杭州时,仿宋画院制新团扇,命题赋诗,诗之佳者,赠以扇。陈文述诗第一,人呼为“团扇词人”

    据西溪秋雪庵载:陈文述曾读太白集,知太白为金陵[今南京。作者注:其实,太白是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便想在那儿的谢公墩购屋置地,以追太白高躅之风。随后又后悔了,说:“故乡山水远胜他县,随园舍钱塘而居金陵,吾何为蹈之?使冲晦、和靖笑人,终当卜居西溪耳。”他因慕西溪秋雪庵之幽景,便在庵的附近置一田庄,名曰“秋雪渔庄”朱素人写图,彭甘亭为其作记,他自题一诗云:

    我爱渔庄好,相依秋雪庵。

    渔舟浑不系,雪北更花南。

    蓑衣卧花影,酒瓮枕余酣。

    从诗意来看,陈文述是个十足的隐逸文人,大有郭冲晦、林和靖之风。陈文述妻妾子女都工诗,可谓“一门风雅”他的一个妾叫湘霞,系姑苏才女,曾著有小停云馆诗钞。治印方面亦是行家里手,她的印刻来舒俊得体,俨然是一老刀手。他的儿子陈裴之(1794-1826),字孟楷,又字朗玉,以父字云伯,故又字小云。小云幼承家学,声名早著,人称“神清似卫叔宝,才略似温太真,文章经济似贾长沙,风流儒雅似周公瑾”有”国士无双”之说,梁同书、许宗彦都激赏其才。陈文述的儿媳汪端,是历史上有名的女诗人,她与夫君陈裴之,有“金童玉女”之誉,时人常将他们与祁彪佳商景兰夫妇相比较。陈文述为人一向追慕袁枚,风流自赏“一门之中,人人有集”

    陈文述被时人目为“风流文人“,继袁枚之后大倡闺秀文学,培养了一批吟诗作对的女弟子。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年他突发雅兴,出资为埋骨西子湖畔的前代名女小青、菊香、云友等人重修了墓园,在当地引起一阵小小的轰动,为此他的那帮女弟子争相题诗赞咏,陈文述准备把这些诗编集起来,刊刻成册,取名兰因集。为了抬高这本集子的声望,他让儿媳汪端,向大名鼎鼎的闺秀文坛的领军人物顾太清求一首诗,以便为诗集增色。说起这个顾太清(1799--约1876),可不是一般的人物,名春,字子春,号太清。诗词造诣非常了得。词学周邦彦、姜夔,颇多咏物、题画之作。后人以其与纳兰性德并举,有“满洲词人,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之称。也能诗。著有天游阁集、东海渔歌。汪端是顾太清做姑娘时的闺中密友,她特地从苏州赶到京城,想请顾大清赐诗,谁料顾太清对这类故作风雅之事根本不屑一顾,婉拒了汪端的请求。

    奇怪的是,兰因集刊行之后,陈文述特意托人送了两本给顾太清,里面居然出现了署名顾太清的“春明新咏”诗一首。顾太清觉得此事太过荒唐,便回赠了陈文述一首诗:

    含沙小技大冷成,野骛安知澡雪鸿;

    绮语永沉黑闇狱,庸夫空望上清宫。

    碧城行列休添我,人海从来鄙此公;

    任尔乱言成一笑,浮云不碍日头红。

    诗中将陈文述庸俗鄙劣的神态刻画得活灵活现,陈文述见诗后自然是非常生气,仇恨的种子便埋进了心里。后来就闹出了历史上有名的“丁香花公案”来。此案的男女主人公是龚自珍与顾太清。顾太清的丈夫就是贝勒王奕绘,两人结婚后恩爱异常。这种令人陶醉的日子过了九年,惜乎好景不长,天妒良缘,贝勒王奕绘一病不起,抛下了爱妻顾太清和一双儿女离开人世。顾太清洁身自好,闭门不出,一心抚养儿女。平时往来大多是以前夫君在世时的好友,其中就有龚自珍。

    贝勒爷去世的第二年,龚自珍写了一首“己亥杂诗”象他的其它诗作一样,很快就在京城文人中传阅开来,诗是这样的:

    空山徒倚倦游身,梦见城西阆苑春。

    一骑传笺朱邸晚,临风递与缟衣人。

    后不久,又有一阕记梦的“桂殿秋”词传世,词云:

    明月外,净红尘,蓬莱幽谧四无邻;九霄一脉银河水,流过红墙不见人。

    惊觉后,月华浓,天风已度五更钟;此生欲问光明殿,知隔朱扁几万重。

    本是非常平常的诗词,陈文述像发现了什么宝贝似地高兴起来,他将忆丁香花的诗和记梦的词妙巧地联系起来,再稍加注释,就制成了龚自珍与顾太清偷情的凿凿铁证。一时间,京城中,有关顾太清与龚自珍偷情的绯闻传了开来,从此改变了他们俩的命运。龚自珍被逼得无安身之处,只好带着一车书,郁郁地离开了京城。龚自珍一走,传闻似乎便成了事实,顾太清有口难辨,终于被奕绘与其前妻所生的儿子载钧逐出了王府,在西城养马营租了几间破旧的屋子,安置自己和一双可怜的儿女。

    这也许是陈文述没有想到的,他本想让案子的主人公出出丑,泄一泄私愤而已,没想到他们居然会是如此下场!我想陈文述本人心里也不会好过的。史书对陈文述的记载好象不怎么客气的,说他说一套做一套。翁礼华长河东去说:“中国古代也有不少官吏口是心非,言行不一。清嘉庆举子陈文述,中举后曾外放江都做县令,初到任上亦曾题一联:‘勤补拙,俭养廉,更无暇馈问迎送,来往宾朋须谅我;让化争,诚去伪,敬以告父兄耆老,教诲子弟各成人。’上联自述为官要‘勤俭清廉’,下联告诫百姓应‘让化争,诚去伪’,写得何等好,但见史载:陈文述完全是个伪君子,其做官为人刚好相反,令世人耻笑,遗臭万年。”

    这样的记载显然对陈文述是非常不利的。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如若你是个好官好人,没有人会平白无故地用这样的文字往书里写的。不过,我总想,人都有其两面性,在他的劣迹背后,一定会有好的一面。我就读他清经世文编卷九十七之论黄河不宜改道书一文,系陈文述所写,从写的内容来看,他是很为百姓着想的。他任后五个月后,黄河泛滥,洪水高达一丈八尺。荷花荡已决口,有人建议要改河道。他作了实地考察之后,得出一个结论:黄河不宜改道。“夫改道非易言也,数万家之田庐坟墓系之,妇子老幼转徙流离系之,途长工臣,施筑不易,帑藏所需,多则千万,少亦数百万,不知其不可而议改道,是不知也,知其不可而议改道,是不仁也。”他还列出了改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后他说:“此非特一人之望,变数十万妇子老幼所望也。”他的口气完全是一副为民请命的姿态,也不知是当时真实的情况是怎么样的。也许,当时的他,确实是百姓眼里的好官,为官时间一长,便渐渐地变了质,这种可能性比较大,自古以来这种人是向来不乏的。

    不过,陈文述的命运似乎没有善终到头。他身后竟无子嗣。陈裴之年纪轻轻却客死汉皋,孙子葆庸闻父噩耗,惊悸失常,久治不愈。终身不娶,绝了陈家香火。汪端最终只得在宗教中寻求寄托。叶廷王官赋逝篇云:“一从拔宅仙翁去,婿水人今亦白头。”诗中以仙人唐公房拔宅留婿之事相比喻,是因为陈文述晚年学道,信奉乩仙之故。这时,陈家眷属大半凋零,陈文述晚景凄凉,郁郁以终。著有碧城诗馆诗钞、颐道堂集、秣陵集、西泠怀古集、西溪杂咏等。

    每次面对古人,无论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我都无法轻松地落笔评判。有时候,光凭了一段记载,便去认定一个人的好恶,我想肯定是有失公允的。历史记载有时会有出入,会有差错,对一个人的看法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带有个人的感情因素,所以,面对古人,我们要学会宽容!只要他对后人有所贡献,哪怕他的贡献微乎其微,我们也同样烧他一炷清香。更何况陈文述对杭州文化的发展是有很大贡献的,他留下来的资料为我们研究杭州历史有一定的参考与研究价值。所以,在我们重温西溪时,不要把他忘却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