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雪庵月下观芦花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杭州西溪的秋雪庵似乎比西溪还出名。
一提起西溪,人们便会想到秋雪庵。秋雪庵取唐人“秋雪蒙钓船”之诗意,庵名雅纯,一经品题,名声大噪。
秋雪庵位于“西溪东北蒹葭深处。”西溪秋雪庵志卷二载道:“秋水一泓,荻花四壁。眷兹净土,乃启禅林。飞锡高僧,实宏愿力。盖自诛茅赵宋,鼎盛朱明,千百年于兹矣。陵谷贸迁,废兴靡定”
秋雪庵于宋淳熙初年(1174年)名为大圣庵。七年(1180年)。宋潼军节度使,为岩禅师建丈室于西溪,改名资寿院。资寿院的匾额是从城砖街巷资寿废院移请过来的。淳礻右临安志辑逸载:“大圣庵,淳熙七年,移请在城砖街巷资寿院为额。”有人将这句话理解为“将大圣庵移请在城砖街巷,改名为资寿院。”这是不对的,实际情况是:城砖街巷的资寿院已废圯,而西溪大圣庵又有资寿院岩禅师的别院,便将资寿院废院的匾额移请到西溪来,改大圣庵为资寿院。
据周围庆云秋雪庵禅宗记,秋雪庵“自宋而元,而明,中经丧乱,庵圯久矣。”至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资寿院(:上艹下弗)废,垂四百年。”明崇祯七年(1634年),复又改名秋雪庵。庵之遗址属沈氏,小构三楹。这里的沈氏指的是沈应潮、沈应科昆仲。西溪秋雪庵志卷三载:“沈应潮,字瀛洲,应科,字思溪,昆弟也,家西溪应潮昆弟嗣有伦、有德及鹤龄等开剃经始,施为僧园。于是小筑三楹,延灵寿寺僧智一、智洪,住持其间。陈征君继儒来游,见庵在水中,曳素百顷,皑若积雪。取唐人‘秋雪蒙钓船’诗意,题曰:‘秋雪’智一又克振宗风,数年之顷,拓庵为院,(:左马右‘侵’字的右边旁)(:左马右侵字的右边旁)乎蔚为丛林矣。若非应潮昆弟施舍之功,曷能致此。今庵有别龛,祀沈氏宗祖,其子姓近在深潭口,皆服先畴之农。春秋祭享,尚数十丁,祭毕则饮福而散,久而勿替。殆崇德报功之遗意欤。”
智一自主庵以来,克振宗风,与智洪两人节缩衣食,拮据度日,几经寒暑,克成精蓝。他们大约用了四年时间,至崇祯十一年(1638年),拓庵为院,复古额曰“资寿院”但人们仍以秋雪相称。中为忏堂,吴本泰亲撰颜额:圆修。上为楼,榜曰:弹指楼开,为董其昌书。后为轩,叫“一色”取王子安“秋水共长天一色”之句。左右为观堂,厨房、浴室俱有。前庭杂莳花木,际水开扉,一泓清湛,鱼儿悠游,为随社放生之所。溪后另构七净华台,诸名公有“秋雪八咏”唱和诗。正因为有了“秋雪八咏”后来才有了“秋雪八景”南漳子曰:“秒秋八咏,但巧立嘉名,初无实际。”秋雪八景是:
一、仙岛荡,有诗曰:
絮絮香云出讲台,层层湿翠带氵蒙洄。
虽无弱水三千里,不是仙人不到来。
“荡”指浅水沼泽及积水长草之洼地。秋雪庵水周四隅,溪水荡漾。枝流曲折。朱梦彪有观秋雪庵芦花记一文曰:“月下登阁望之,白云飘渺,清风徐来,晶光摇曳,弥漫千顷,皎灿炫目,觉此身萧然霞举,如在冰壶琼岛间,不复见大地人世。”所谓“冰壶琼岛”即蓬瀛仙岛。秋雪庵所在地俨若一个仙岛,周围均是芦苇荡,故称“仙岛荡”
蒋村村民蒋子林对西溪素有研究,他说仙岛荡是在秋雪庵东北角,离秋雪庵数百米处,该处有一岛,四周溪流环绕,荡里有芦苇,故名仙岛荡。但据吴本泰诗的前句“絮絮香云出讲台”来看,该处水岛芦荡,应该是有香火的,想必蒋子林所说的仙岛可能并非指的就是“仙岛荡”确切的仙岛荡还应紧靠秋雪庵东面港湾之处。
二、幔芦港,有诗曰:
月魄风痕共悄然,四围苍(:上艹下炎)半垂天。
路迷不放渔菜入,只许沙鸥自在眠。
港即为与江、河、湖、泊相通的小河入口处,幔芦即芦苇,丛丛环绕如同布幔一般。秋雪庵的西边有一条直通烟水庵的小河港,两岸芦荻垂天,似布幔似地围罩着河港,故称幔芦港。俗称“馒头港”可能状如馒头之故,亦可能是讹称。西溪梵隐志载:“慈月庵在幔芦港之南”这慈月庵即是烟水庵,庵南面直通秋雪庵的溪港即为幔芦港。
三、秋雪滩,有诗曰:
风(:左风右占)云衣水寺秋,荻花飞絮满汀洲。
数声柔橹一帆白,可是山阴乘兴舟。
滩即为涨水时淹没、浅水时显露淤积之处,滩上长满芦苇,故名秋雪滩。据蒋村村民蒋子林介绍,秋雪庵南面溪边,原本有一滩涂,长满芦苇。名秋雪滩,此滩面积很小,现在已不复存在。而在弹指楼之东,有一大片这样的地方,正是骚人墨客登楼极目之处。所以秋雪滩还是将它定位在弹指楼东面的芦滩为宜。
四、莲花幢,诗曰:
缚屋开畦乱水洼,法幢也似涌金沙。
钅庐烟自袅蒲轮寂,匝地能开四色花。
莲花幢即为七净华台,是一座七层的莲花石塔。
饰以杂采,表示麾导群生,制伏魔众之意。上刻经文。“华”即“花”“七净”是相对于“七垢”而言的。佛教谓“诸功德有七种垢:一欲,二见,三疑,四慢,五剿忄乔,六随眠,七悭。彼于如来一切永无。”和尚圆寂后已无此“七垢”乃为“七净”氢老人回忆,莲花幢有二,另一座估计为道宗智一法师之骨塔。于两塔之间,有一祭礼用的香炉。旁边有一块新安义塔志石碑,吴元英撰碑文,全文职下:
秋雪庵者,道宗法师禅院也。法师精研三乘,具体大辨才,作人天指南者,历有年所矣。庵左建七净华台,缁流西归者,灵蜕藏焉。又其左为义塔。义塔创于在石,在石即道宗师高弟也,念父母嗣绝,负其遗骸葬兹土。鸠工垒石,所费浩繁。其乡人诸善信,损赀以董于成。凡新发流寓杭郡,死无所归者,悉得收瘗。地与庵近,铃柝梵音,飘渺薰习,俱足拔起沉冥。有时登台说法,则天花飞集,(:左口右撰字的右边旁)雨所沾,顽枯能点,不自知其生死脱离也,嗟嗟!方今干戈未息,灾患频仍,得保其乡邦而殁者,世无几人。或罹锋镝,或转徙沟渠。间尝路过战场,则血磷膏火,怨气夜号。凭吊牛山,则白骨腐肉,冤鬼昼哭。其为风日所侵薄,豺狼所嗥啮者何限,在石上人,能以仁孝一念,化格乡里,安知不因众姓慈善,感动天下乎。则义塔实为之作始也。若是,虽尽南山之石以为坟,聚中原之土以为茔,吾惧其犹有遗骼也。覆遍恒沙,永离恶趣,推广同愿,共乐华台,岂惟一塔而已哉!又岂惟一新安而已哉!
五、杨柳城,诗曰:
曳雨拖烟曲涧隈,宛如百雉护香台。
东风忽漫分开绿,却放青山入户来。
根据诗中描绘及村民回忆,秋雪庵南面,溪流之隈,曳雨拖烟,弯弯曲曲种满杨柳,如像城堞一样,保护着秋雪庵。杨柳如线如丝,飘飘逸逸的,遮住了人们的视线,惟有当大风吹过之时,才能将繁密的枝叶刮仗倒地,显露出远处的秦亭山与小和山来。
丁立中的西溪怀古诗里有一首蒹葭里怀吴药师:
明社已墟无限情,陶潜解组且归耕。
钓游秋雪蒹葭里,梵隐春风杨柳城。
鹤驾瀛寰途万里,蜗居河渚石三生。
流传韵事西溪志,校刻遗书世守楹。
诗中提到了“杨柳城”它是作为秋雪庵的围城,护卫着在秋雪庵梵隐之高僧。
据村民回忆,当年流行着一首有关杨柳城的的顺口溜:“风吹马毛千条线”共有四句,可惜只记得一句。有一句,有人说这是一副楹联,但如若是楹联的话,又能挂在何处呢?再说这样的四句话,似乎不像楹联,还是顺口溜比较合理。
六、*(*:上竹字头下瞻字的右边旁)*(*:上艹下匐)篱,诗曰:
小白花山是也非,一袈裟地众香围。
若为金翅来栖宿,只有穿篱蛱蝶飞。
吴本泰秋雪庵碑记载:“四围圃以疏茹,樊以*(*:上竹字头下瞻字的右边旁)*(*:上艹下匐)。”“疏”通“蔬”蔬菜也。茹,蔬菜的总称。四周种着各种蔬菜“樊”即筑篱笆围绕的意思。*(*:上竹字头下瞻字的右边旁)*(*:上艹下匐),梵语campaka音译。又译作瞻*(*:上艹下匐)伽、旃波伽、瞻波等。又译为郁金花。时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三卮子[集解]引苏颂曰:“今南方及西蜀州郡皆有之。木高七、八尺,叶似李而硬厚。又似樗蒲子,二、三月生白花,花皆六出,其芬芳,俗说即西域*(*:上竹字头下瞻字的右边旁)*(*:上艹下匐)也。夏秋结实如诃子状,生青熟黄,中仁深红,南人兢种以售利。”又据渊鉴类函载:“*(*:上竹字头下瞻字的右边旁)*(*:上艹下匐)花即栀子花也。”
栀子,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对生,长椭圆形,有光泽。春夏开白花,清香如梅,可供观赏。夏秋结实果,生青熟黄,可做黄色染料。也可入药,清热解炎。
芦花似雪的秋雪庵,以*(*:上竹字头下瞻字的右边旁)*(*:上艹下匐)为篱,太诗意了!花香清溢,花儿清赏,闻香者赏花人别提有多清福了!
七、护生堤,诗曰:
凭将慈愿作金汤,流水前身施象囊。
莫道方塘才半庙,十千天子礼天王。
护生堤位于秋雪庵东面,间于小河港与溪流之间的长堤,延伸到放生池的北岸。据村民回忆,此堤向外一面均种植芦花,向里一面全都是一株梅花一株李。堤内有一条小河流,与放生池相通,在弹指楼前有一卧虹桥,桥下有插板,拦截了放生池,起到保护作用,故名护生堤。放生池岸北有三块碑文。分别是杨钟羲的续放生会记、姚文栋的西溪秋雪庵续放生会记、释印光的乌程周梦坡居士德配张夫人六十诞期以放生不祝寿碑记。
八、弹指楼,诗曰:
半空清梵落云头,乍可凭高见沃洲。
我已同龛弥勒久,不须今日始开楼。
弹指楼的匾额“弹指楼开”四字原是董其昌所书,真迹早已不存。后建之“弹指楼”三字系周梦坡所书。弹指楼悬挂厉鹗一联云:“说剑风生座,题诗满月楼”楼上悬挂一短跋。四壁皆悬名家手迹。弹指楼为诗人词家雅集唱酬之所,墙壁上挂着许多名家诗词、书画、墨宝等。唐淑仪西溪心影记载道:我在窗前坐了片刻,看见壁上镜框里桥本关雪画的一幅芦雁图,上面题着这样一首诗:
小阁依稀似短舫,芦花如雪溅寒袍。
去年犹记瞿塘峡,风卷秋涛一丈高。
同时的周梦坡和次韵和了一首诗:
雪芦花蒙钓艇,登楼四海尽同袍。
美人名士联翩至,泼墨秋毫逸兴高。
徐廷锡有诗曰初冬泛舟河渚过秋雪登弹指楼晚眺:
绕遍芦花第几湾,暂停乌榜叩禅关。
沙边晴雪扑寒水,树外夕阳沉远山。
此地寂无游客到,我心争似老僧闲。
楼开弹指荒凉甚,剩有鸥凫共往还。
另外,还有画家的画,如张仲甫的西溪卜居图横卷、陈曾寿的弹指楼观芦图等。
今人王成纲先生于今春游完西溪之后,一口气作诗十五首,其中有一首弹指楼开:
朱明椽笔董其昌,弹指楼开放墨香。
莫叹柱楹化芦苇,依然飞絮写文章。
另外还写成水龙吟•西溪一词:
岸边不尽沧桑,层楼春柳争长短。庵存秋雪,碑遗残冠,繁荣未远。弹指楼前,词人堂里,韵飞声散。怅千余牌位,空余记载,蜘蛛网,梁悬满,迤逦诗情无限,振西溪,宏图将展。搜寻文字,高张文化,蒹葭重现。小试锋芒,声名渐著,人称人赞。待来年桂熟,秋空暖日,照西溪匾。
如今的秋雪庵已不复昔年的容貌了。数楹茅屋,掩于绿荫翠竹之中,犹如白头宫女在诉说往日的辉煌与鼎盛。秋雪八景早已随着历史走远了。那八个诗意而又漂亮的景点名称留了下来,供后人们咀嚼、品咂,抚摩再三之后,作一声长叹:逝者往矣,来者可追?
阮亨的秋雪庵诗:
万顷凉云入画图,胜游人尽惬清娱。
何如秋雪庵前坐,也向烟波作钓徒。
何时才能回复到阮亨的诗境里去呢?“渔舟向晚泊,隔岸荻花齐”这样的景象总不会长在梦中吧?
杭州西溪的秋雪庵似乎比西溪还出名。
一提起西溪,人们便会想到秋雪庵。秋雪庵取唐人“秋雪蒙钓船”之诗意,庵名雅纯,一经品题,名声大噪。
秋雪庵位于“西溪东北蒹葭深处。”西溪秋雪庵志卷二载道:“秋水一泓,荻花四壁。眷兹净土,乃启禅林。飞锡高僧,实宏愿力。盖自诛茅赵宋,鼎盛朱明,千百年于兹矣。陵谷贸迁,废兴靡定”
秋雪庵于宋淳熙初年(1174年)名为大圣庵。七年(1180年)。宋潼军节度使,为岩禅师建丈室于西溪,改名资寿院。资寿院的匾额是从城砖街巷资寿废院移请过来的。淳礻右临安志辑逸载:“大圣庵,淳熙七年,移请在城砖街巷资寿院为额。”有人将这句话理解为“将大圣庵移请在城砖街巷,改名为资寿院。”这是不对的,实际情况是:城砖街巷的资寿院已废圯,而西溪大圣庵又有资寿院岩禅师的别院,便将资寿院废院的匾额移请到西溪来,改大圣庵为资寿院。
据周围庆云秋雪庵禅宗记,秋雪庵“自宋而元,而明,中经丧乱,庵圯久矣。”至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资寿院(:上艹下弗)废,垂四百年。”明崇祯七年(1634年),复又改名秋雪庵。庵之遗址属沈氏,小构三楹。这里的沈氏指的是沈应潮、沈应科昆仲。西溪秋雪庵志卷三载:“沈应潮,字瀛洲,应科,字思溪,昆弟也,家西溪应潮昆弟嗣有伦、有德及鹤龄等开剃经始,施为僧园。于是小筑三楹,延灵寿寺僧智一、智洪,住持其间。陈征君继儒来游,见庵在水中,曳素百顷,皑若积雪。取唐人‘秋雪蒙钓船’诗意,题曰:‘秋雪’智一又克振宗风,数年之顷,拓庵为院,(:左马右‘侵’字的右边旁)(:左马右侵字的右边旁)乎蔚为丛林矣。若非应潮昆弟施舍之功,曷能致此。今庵有别龛,祀沈氏宗祖,其子姓近在深潭口,皆服先畴之农。春秋祭享,尚数十丁,祭毕则饮福而散,久而勿替。殆崇德报功之遗意欤。”
智一自主庵以来,克振宗风,与智洪两人节缩衣食,拮据度日,几经寒暑,克成精蓝。他们大约用了四年时间,至崇祯十一年(1638年),拓庵为院,复古额曰“资寿院”但人们仍以秋雪相称。中为忏堂,吴本泰亲撰颜额:圆修。上为楼,榜曰:弹指楼开,为董其昌书。后为轩,叫“一色”取王子安“秋水共长天一色”之句。左右为观堂,厨房、浴室俱有。前庭杂莳花木,际水开扉,一泓清湛,鱼儿悠游,为随社放生之所。溪后另构七净华台,诸名公有“秋雪八咏”唱和诗。正因为有了“秋雪八咏”后来才有了“秋雪八景”南漳子曰:“秒秋八咏,但巧立嘉名,初无实际。”秋雪八景是:
一、仙岛荡,有诗曰:
絮絮香云出讲台,层层湿翠带氵蒙洄。
虽无弱水三千里,不是仙人不到来。
“荡”指浅水沼泽及积水长草之洼地。秋雪庵水周四隅,溪水荡漾。枝流曲折。朱梦彪有观秋雪庵芦花记一文曰:“月下登阁望之,白云飘渺,清风徐来,晶光摇曳,弥漫千顷,皎灿炫目,觉此身萧然霞举,如在冰壶琼岛间,不复见大地人世。”所谓“冰壶琼岛”即蓬瀛仙岛。秋雪庵所在地俨若一个仙岛,周围均是芦苇荡,故称“仙岛荡”
蒋村村民蒋子林对西溪素有研究,他说仙岛荡是在秋雪庵东北角,离秋雪庵数百米处,该处有一岛,四周溪流环绕,荡里有芦苇,故名仙岛荡。但据吴本泰诗的前句“絮絮香云出讲台”来看,该处水岛芦荡,应该是有香火的,想必蒋子林所说的仙岛可能并非指的就是“仙岛荡”确切的仙岛荡还应紧靠秋雪庵东面港湾之处。
二、幔芦港,有诗曰:
月魄风痕共悄然,四围苍(:上艹下炎)半垂天。
路迷不放渔菜入,只许沙鸥自在眠。
港即为与江、河、湖、泊相通的小河入口处,幔芦即芦苇,丛丛环绕如同布幔一般。秋雪庵的西边有一条直通烟水庵的小河港,两岸芦荻垂天,似布幔似地围罩着河港,故称幔芦港。俗称“馒头港”可能状如馒头之故,亦可能是讹称。西溪梵隐志载:“慈月庵在幔芦港之南”这慈月庵即是烟水庵,庵南面直通秋雪庵的溪港即为幔芦港。
三、秋雪滩,有诗曰:
风(:左风右占)云衣水寺秋,荻花飞絮满汀洲。
数声柔橹一帆白,可是山阴乘兴舟。
滩即为涨水时淹没、浅水时显露淤积之处,滩上长满芦苇,故名秋雪滩。据蒋村村民蒋子林介绍,秋雪庵南面溪边,原本有一滩涂,长满芦苇。名秋雪滩,此滩面积很小,现在已不复存在。而在弹指楼之东,有一大片这样的地方,正是骚人墨客登楼极目之处。所以秋雪滩还是将它定位在弹指楼东面的芦滩为宜。
四、莲花幢,诗曰:
缚屋开畦乱水洼,法幢也似涌金沙。
钅庐烟自袅蒲轮寂,匝地能开四色花。
莲花幢即为七净华台,是一座七层的莲花石塔。
饰以杂采,表示麾导群生,制伏魔众之意。上刻经文。“华”即“花”“七净”是相对于“七垢”而言的。佛教谓“诸功德有七种垢:一欲,二见,三疑,四慢,五剿忄乔,六随眠,七悭。彼于如来一切永无。”和尚圆寂后已无此“七垢”乃为“七净”氢老人回忆,莲花幢有二,另一座估计为道宗智一法师之骨塔。于两塔之间,有一祭礼用的香炉。旁边有一块新安义塔志石碑,吴元英撰碑文,全文职下:
秋雪庵者,道宗法师禅院也。法师精研三乘,具体大辨才,作人天指南者,历有年所矣。庵左建七净华台,缁流西归者,灵蜕藏焉。又其左为义塔。义塔创于在石,在石即道宗师高弟也,念父母嗣绝,负其遗骸葬兹土。鸠工垒石,所费浩繁。其乡人诸善信,损赀以董于成。凡新发流寓杭郡,死无所归者,悉得收瘗。地与庵近,铃柝梵音,飘渺薰习,俱足拔起沉冥。有时登台说法,则天花飞集,(:左口右撰字的右边旁)雨所沾,顽枯能点,不自知其生死脱离也,嗟嗟!方今干戈未息,灾患频仍,得保其乡邦而殁者,世无几人。或罹锋镝,或转徙沟渠。间尝路过战场,则血磷膏火,怨气夜号。凭吊牛山,则白骨腐肉,冤鬼昼哭。其为风日所侵薄,豺狼所嗥啮者何限,在石上人,能以仁孝一念,化格乡里,安知不因众姓慈善,感动天下乎。则义塔实为之作始也。若是,虽尽南山之石以为坟,聚中原之土以为茔,吾惧其犹有遗骼也。覆遍恒沙,永离恶趣,推广同愿,共乐华台,岂惟一塔而已哉!又岂惟一新安而已哉!
五、杨柳城,诗曰:
曳雨拖烟曲涧隈,宛如百雉护香台。
东风忽漫分开绿,却放青山入户来。
根据诗中描绘及村民回忆,秋雪庵南面,溪流之隈,曳雨拖烟,弯弯曲曲种满杨柳,如像城堞一样,保护着秋雪庵。杨柳如线如丝,飘飘逸逸的,遮住了人们的视线,惟有当大风吹过之时,才能将繁密的枝叶刮仗倒地,显露出远处的秦亭山与小和山来。
丁立中的西溪怀古诗里有一首蒹葭里怀吴药师:
明社已墟无限情,陶潜解组且归耕。
钓游秋雪蒹葭里,梵隐春风杨柳城。
鹤驾瀛寰途万里,蜗居河渚石三生。
流传韵事西溪志,校刻遗书世守楹。
诗中提到了“杨柳城”它是作为秋雪庵的围城,护卫着在秋雪庵梵隐之高僧。
据村民回忆,当年流行着一首有关杨柳城的的顺口溜:“风吹马毛千条线”共有四句,可惜只记得一句。有一句,有人说这是一副楹联,但如若是楹联的话,又能挂在何处呢?再说这样的四句话,似乎不像楹联,还是顺口溜比较合理。
六、*(*:上竹字头下瞻字的右边旁)*(*:上艹下匐)篱,诗曰:
小白花山是也非,一袈裟地众香围。
若为金翅来栖宿,只有穿篱蛱蝶飞。
吴本泰秋雪庵碑记载:“四围圃以疏茹,樊以*(*:上竹字头下瞻字的右边旁)*(*:上艹下匐)。”“疏”通“蔬”蔬菜也。茹,蔬菜的总称。四周种着各种蔬菜“樊”即筑篱笆围绕的意思。*(*:上竹字头下瞻字的右边旁)*(*:上艹下匐),梵语campaka音译。又译作瞻*(*:上艹下匐)伽、旃波伽、瞻波等。又译为郁金花。时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三卮子[集解]引苏颂曰:“今南方及西蜀州郡皆有之。木高七、八尺,叶似李而硬厚。又似樗蒲子,二、三月生白花,花皆六出,其芬芳,俗说即西域*(*:上竹字头下瞻字的右边旁)*(*:上艹下匐)也。夏秋结实如诃子状,生青熟黄,中仁深红,南人兢种以售利。”又据渊鉴类函载:“*(*:上竹字头下瞻字的右边旁)*(*:上艹下匐)花即栀子花也。”
栀子,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对生,长椭圆形,有光泽。春夏开白花,清香如梅,可供观赏。夏秋结实果,生青熟黄,可做黄色染料。也可入药,清热解炎。
芦花似雪的秋雪庵,以*(*:上竹字头下瞻字的右边旁)*(*:上艹下匐)为篱,太诗意了!花香清溢,花儿清赏,闻香者赏花人别提有多清福了!
七、护生堤,诗曰:
凭将慈愿作金汤,流水前身施象囊。
莫道方塘才半庙,十千天子礼天王。
护生堤位于秋雪庵东面,间于小河港与溪流之间的长堤,延伸到放生池的北岸。据村民回忆,此堤向外一面均种植芦花,向里一面全都是一株梅花一株李。堤内有一条小河流,与放生池相通,在弹指楼前有一卧虹桥,桥下有插板,拦截了放生池,起到保护作用,故名护生堤。放生池岸北有三块碑文。分别是杨钟羲的续放生会记、姚文栋的西溪秋雪庵续放生会记、释印光的乌程周梦坡居士德配张夫人六十诞期以放生不祝寿碑记。
八、弹指楼,诗曰:
半空清梵落云头,乍可凭高见沃洲。
我已同龛弥勒久,不须今日始开楼。
弹指楼的匾额“弹指楼开”四字原是董其昌所书,真迹早已不存。后建之“弹指楼”三字系周梦坡所书。弹指楼悬挂厉鹗一联云:“说剑风生座,题诗满月楼”楼上悬挂一短跋。四壁皆悬名家手迹。弹指楼为诗人词家雅集唱酬之所,墙壁上挂着许多名家诗词、书画、墨宝等。唐淑仪西溪心影记载道:我在窗前坐了片刻,看见壁上镜框里桥本关雪画的一幅芦雁图,上面题着这样一首诗:
小阁依稀似短舫,芦花如雪溅寒袍。
去年犹记瞿塘峡,风卷秋涛一丈高。
同时的周梦坡和次韵和了一首诗:
雪芦花蒙钓艇,登楼四海尽同袍。
美人名士联翩至,泼墨秋毫逸兴高。
徐廷锡有诗曰初冬泛舟河渚过秋雪登弹指楼晚眺:
绕遍芦花第几湾,暂停乌榜叩禅关。
沙边晴雪扑寒水,树外夕阳沉远山。
此地寂无游客到,我心争似老僧闲。
楼开弹指荒凉甚,剩有鸥凫共往还。
另外,还有画家的画,如张仲甫的西溪卜居图横卷、陈曾寿的弹指楼观芦图等。
今人王成纲先生于今春游完西溪之后,一口气作诗十五首,其中有一首弹指楼开:
朱明椽笔董其昌,弹指楼开放墨香。
莫叹柱楹化芦苇,依然飞絮写文章。
另外还写成水龙吟•西溪一词:
岸边不尽沧桑,层楼春柳争长短。庵存秋雪,碑遗残冠,繁荣未远。弹指楼前,词人堂里,韵飞声散。怅千余牌位,空余记载,蜘蛛网,梁悬满,迤逦诗情无限,振西溪,宏图将展。搜寻文字,高张文化,蒹葭重现。小试锋芒,声名渐著,人称人赞。待来年桂熟,秋空暖日,照西溪匾。
如今的秋雪庵已不复昔年的容貌了。数楹茅屋,掩于绿荫翠竹之中,犹如白头宫女在诉说往日的辉煌与鼎盛。秋雪八景早已随着历史走远了。那八个诗意而又漂亮的景点名称留了下来,供后人们咀嚼、品咂,抚摩再三之后,作一声长叹:逝者往矣,来者可追?
阮亨的秋雪庵诗:
万顷凉云入画图,胜游人尽惬清娱。
何如秋雪庵前坐,也向烟波作钓徒。
何时才能回复到阮亨的诗境里去呢?“渔舟向晚泊,隔岸荻花齐”这样的景象总不会长在梦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