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余河县位于古南省东北部,地势为南北高,逐渐向中部倾斜。以低丘岗地为主,南北有少量丘陵,中部为河谷平原。县域境内有两大河流龙江和余河,交汇后流注波阳湖,最后汇入长江。解放初期,长江中下游血吸虫病流行极为严重。
据统计,当时,我国南方的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约有血吸虫病患者1300余万。月,中央成立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并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防治血吸虫病工作会议,提出“一年准备四年战斗两年扫尾的”目标。
余河县原血吸虫病流行于余河中下游两岸平原地带,面积为1142。流行范围遍及3个乡1个镇2个农场,历史有螺面积9603932,累计查出病人数4750人。兰田畈竹园村是当年余河县的血吸虫病重灾区。
据余河县志记载,民国初期至解放前夕,余河县全疫区2。9万多人死于大肚子病;42个村庄灭绝了人烟,变成了“无人村”;2万多亩田地无人耕种,变成“草长比人高,野兽到处窜”的荒野。
侥幸活着的人,男不长,女不育,骨瘦如柴,肚大如鼓;幸存的村庄,由胜变衰,凋零冷落。
兰田畈竹园村,民国38年18户有19个寡妇,78口人中有65个大肚子病人,变成“寡妇村”“大肚村”。
人民拖病耕种的田地,有就收,无就丢,年景好能收一箩谷,年景不好只能收一斗谷,甚至颗粒无收。
所以当年在兰田畈流行着这样的歌:
兰田畈的禾,一亩割一箩;好就两人扛,不好就一人驮。
蓝天女人真奇怪,肚皮大了不生崽。
禾把刚放倒,就要出门讨。一件破棉袄,结婚穿到老。
有女莫嫁兰田郎,头年做新娘,二年守空房。
从1953年起,余河县人民响应党和主席发出的“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劈山改河,推行农业水利“三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经过三年苦战,终于在1958年宣布消灭了祸害余河人民几百年的血吸虫病。
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以第一面红旗为题,报道了这一激动人心的喜讯。伟大领袖“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写下了光辉的史诗送瘟神二首:
绿水青山枉自多。
华陀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
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
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
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
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
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
纸船明烛照天烧。
的诗词一发出,给了余河县人民极大的鼓舞,余河县的领导请人给诗词谱了曲,全县上下开始传唱这两首诗,并在县城里修建了送瘟神纪念馆。
馆前面立了一块巨大的照壁,上面刻着伟人的手写体送瘟神二首,气势磅礴。领导们也经常在报告中提到余河人民要发扬送瘟神精神。
曾经有位领导,是工农兵干部出身,在全县几百名科级干部大会上念着秘书写的稿子,还因为这首诗而造就了一个流传至今的笑话。
当年还没有电脑打字机,领导的讲话稿都是秘书手写的,那时候流行用钢笔。估计秘书在写稿子的时候可能因为钢笔里的墨水太多,掉了一滴墨水在稿纸上,正好就落在“万千条”的“万”字上。
领导在报告会上念道:春风杨柳六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坐在旁边的副书记一听,不对啊,怎么成六千条了呢赶紧侧过脑袋,在他耳朵边说:“书记,不对,是万千条”
书记一听,马上说道:“再加四千条”
台下一片哄笑
余河县在全国率先实现以县为单位消灭血吸虫病的伟大创举,树立了全国血防战线的“第一面红旗”。
余河县共有三面红旗,另外两面红旗是水利和征兵,当年为消灭血吸虫病而建立起来的水利工程为余河县筑起了水利设施的堡垒,在全国也是一面响当当的旗帜;自从消灭血吸虫病后,余河县人民整体身体素质不断提高,余河县每年把身体好思想红的优秀年轻人送到部队,实现了几十年无一退兵的历史奇迹,继树立全国第一面血防红旗之后,又树立了全国征兵工作的一面红旗。
竹园村因为当年是血吸虫病的重灾区,在消灭了血吸虫病后却也因祸得福,获得了各级政府的关注和垂青。当年县里为了突出送瘟神成绩,把竹园村建设成一个示范村,改水改厕,整个村庄的房屋按规划建成了整齐的一排排,猪栏厕所也都规划得很整齐,在村庄的一旁,厕所和猪栏的蓄粪池都用盖子罩上,建立沼气池,实现了人畜分离,卫生净化,村民还用上了干净环保的沼气,这在当时也是轰动一时的。
...
余河县位于古南省东北部,地势为南北高,逐渐向中部倾斜。以低丘岗地为主,南北有少量丘陵,中部为河谷平原。县域境内有两大河流龙江和余河,交汇后流注波阳湖,最后汇入长江。解放初期,长江中下游血吸虫病流行极为严重。
据统计,当时,我国南方的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约有血吸虫病患者1300余万。月,中央成立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并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防治血吸虫病工作会议,提出“一年准备四年战斗两年扫尾的”目标。
余河县原血吸虫病流行于余河中下游两岸平原地带,面积为1142。流行范围遍及3个乡1个镇2个农场,历史有螺面积9603932,累计查出病人数4750人。兰田畈竹园村是当年余河县的血吸虫病重灾区。
据余河县志记载,民国初期至解放前夕,余河县全疫区2。9万多人死于大肚子病;42个村庄灭绝了人烟,变成了“无人村”;2万多亩田地无人耕种,变成“草长比人高,野兽到处窜”的荒野。
侥幸活着的人,男不长,女不育,骨瘦如柴,肚大如鼓;幸存的村庄,由胜变衰,凋零冷落。
兰田畈竹园村,民国38年18户有19个寡妇,78口人中有65个大肚子病人,变成“寡妇村”“大肚村”。
人民拖病耕种的田地,有就收,无就丢,年景好能收一箩谷,年景不好只能收一斗谷,甚至颗粒无收。
所以当年在兰田畈流行着这样的歌:
兰田畈的禾,一亩割一箩;好就两人扛,不好就一人驮。
蓝天女人真奇怪,肚皮大了不生崽。
禾把刚放倒,就要出门讨。一件破棉袄,结婚穿到老。
有女莫嫁兰田郎,头年做新娘,二年守空房。
从1953年起,余河县人民响应党和主席发出的“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劈山改河,推行农业水利“三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经过三年苦战,终于在1958年宣布消灭了祸害余河人民几百年的血吸虫病。
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以第一面红旗为题,报道了这一激动人心的喜讯。伟大领袖“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写下了光辉的史诗送瘟神二首:
绿水青山枉自多。
华陀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
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
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
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
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
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
纸船明烛照天烧。
的诗词一发出,给了余河县人民极大的鼓舞,余河县的领导请人给诗词谱了曲,全县上下开始传唱这两首诗,并在县城里修建了送瘟神纪念馆。
馆前面立了一块巨大的照壁,上面刻着伟人的手写体送瘟神二首,气势磅礴。领导们也经常在报告中提到余河人民要发扬送瘟神精神。
曾经有位领导,是工农兵干部出身,在全县几百名科级干部大会上念着秘书写的稿子,还因为这首诗而造就了一个流传至今的笑话。
当年还没有电脑打字机,领导的讲话稿都是秘书手写的,那时候流行用钢笔。估计秘书在写稿子的时候可能因为钢笔里的墨水太多,掉了一滴墨水在稿纸上,正好就落在“万千条”的“万”字上。
领导在报告会上念道:春风杨柳六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坐在旁边的副书记一听,不对啊,怎么成六千条了呢赶紧侧过脑袋,在他耳朵边说:“书记,不对,是万千条”
书记一听,马上说道:“再加四千条”
台下一片哄笑
余河县在全国率先实现以县为单位消灭血吸虫病的伟大创举,树立了全国血防战线的“第一面红旗”。
余河县共有三面红旗,另外两面红旗是水利和征兵,当年为消灭血吸虫病而建立起来的水利工程为余河县筑起了水利设施的堡垒,在全国也是一面响当当的旗帜;自从消灭血吸虫病后,余河县人民整体身体素质不断提高,余河县每年把身体好思想红的优秀年轻人送到部队,实现了几十年无一退兵的历史奇迹,继树立全国第一面血防红旗之后,又树立了全国征兵工作的一面红旗。
竹园村因为当年是血吸虫病的重灾区,在消灭了血吸虫病后却也因祸得福,获得了各级政府的关注和垂青。当年县里为了突出送瘟神成绩,把竹园村建设成一个示范村,改水改厕,整个村庄的房屋按规划建成了整齐的一排排,猪栏厕所也都规划得很整齐,在村庄的一旁,厕所和猪栏的蓄粪池都用盖子罩上,建立沼气池,实现了人畜分离,卫生净化,村民还用上了干净环保的沼气,这在当时也是轰动一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