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赤杏子文集 > 山巅乐土领路人

山巅乐土领路人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山巅乐土领路人

    ──记全国劳动模范、湖北省保康县

    尧治河村党委书记孙开林

    尧治河,地处鄂西北保康县、房县、神农架林区交界的高山之巅,全村平均海拔1650米,素有“四月雪,八月霜,六月早晚寒气凉”之说,由于山高坡陡,峡深谷窄,又有“上山碰鼻尖,下山碰脑勺”之谓;散居在33。4平方公里山岩畔的150户627人“咕声听得见,见面得半天”恶劣的自然环境,使昔日的尧治河人饱尝了与贫穷苦相伴、与现代文明隔绝的辛酸。直到1988年,这里仍是“四塞之巅,(公)路电不通,山货不出,外货不入”人均粮食不足200公斤,人均纯收入仅300元,近半数的户住危房、草房,人们望山兴叹,见岩发愁

    然而,从1989年以来,尧治河人自力更生,自求发展,以惊世骇俗的毅力,宣战自然,决战贫困,谱写了脱贫致富的光辉篇章。几年间,全村总收入由24万元增加到46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00元增加到3986元,上交国家税费由0。36万元增加到637万元,村级固定资产从无到有,目前已达11000万多元。与此同时,村里实现了“五通四改两免”即户户通电、通公路、通电话、通广播、通电视信号,户户改灶、改水、改厕、改栏,全免农户税费和“三提五统”成为鄂西北山区的首富村。这山巅乐土的领路人,便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保康县委常委兼尧治河村党委书记孙开林。

    一、“要苦先苦党员,要死先死干部”率先攀危岩修路,上悬崖架电,为群众开辟了一条脱贫致富之路

    1989年,全为全国八大磷矿基地之一的保康县,磷矿开发已有16个年头。而尧治河高品位、大储量的矿藏却依然在地层沉睡。原因是这里的山太高、岩太险、修路架电太难,没有公路电力,再好的资源也变不了活钱。

    这年初冬的一天,村党支部召集党寻策问计,时任民办教师、正值而立之年的共产党员孙开林说:“改革开放已搞了10年,我们不能再苦熬下去、坐等扶持了。过去我们怨山封闭,恨山贫穷,其实是思路封闭,办法贫穷。”他接着分析:本县公路通至管理区,离村18公里,但接经面房县马里村的公路只有6公里,我们挤挤口袋,咬咬牙关,打通北边的路,牵来房县的电,开发地下的矿孙开林“另辟蹊径”的致富思路,赢得了党员们的一致赞同。

    主意是他提出来的,大伙自然要他来牵这个头。村上没有积累,孙开林掏出仅的4000元积蓄,又贷款3000元,党员许列奎、黄正国分别抵上了自己的房产和小卖部他们住岩屋,顶寒风,战冰雪,白天攀岩打眼放炮,夜晚打着火把砌坎平路,凭着“蚂蚁啃骨头”的精神,硬是“啃”通了连接房县的6里的公路。

    孙开林因路名声雀起,乡亲们称赞的话语,使他深感,依靠父老乡亲尧治河的贫穷面貌一定能够改变。

    他一面组织开矿,联系运输,销售矿石,增加积累,一面翻山越岭,踏勘架电线路,先后与老支书记樊明富、村主任杨占杰六到房县求援。房县桥上乡水电公司被他们真心实意为群众脱贫致富的精神所感动,破例同意接线供电。

    修路不易,架电更难。在危岩险岭上修路,还可一寸一寸“啃”出落脚的地方,而架设输电线,遇着悬崖峭壁,脚下不稳,稍有闪失就会粉身碎骨。还有让人生畏的是,要把600多公斤重的水泥杠抬上悬崖,并在崖墩上挖窝让电杆生根。对此,孙开林响亮地提出:“要苦先苦党员,要死先死干部。”他一马当先,与30多名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抬杆上崖,腰系绳索,挖窝栽杆,登杆牵线。

    从夏到冬,不论睛天雨天,不上霜落雪,孙开林带领大家一天不落的苦干183天,赶在春节前把554根电杆栽在了峰回路转的危崖叠嶂间,把131公里的输电线牵到了山山坳坳的家家户户。牵电上山,不止是结束了尧治河油灯、松照明的历史,更带来了生产方式的变革,开矿、修路用上了电风钻,打米、磨面、制豆腐用上了电动机,房屋建筑用上了搅拌机。

    然而,孙开林没有被初战告捷的喜悦所陶醉。他深知,眼下搞的路、电基础设施,仅仅是创业路上迈出的一小步。

    要彻底解除束缚群众致富的枷锁,真正实现“路通山门开,山水献宝来”的愿望,必须使全村公路四通八达。

    凿通全村公路,难度超乎常人想象。由于尧治河的山体大都在80度以上,公路坡度大了,载重汽车爬不上去;路面窄了,两车汇不过来;转弯半径小了,汽车拐弯会发生意外。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陈开林以他特有的爬山经验,探索出了一套符合实际的测路办法──用两根竹杆比划坡路夹角,用步行上山喘气的粗细琢磨坡度的缓陡,从路的内弯划一条切线测算“回头线”内弯至路心距离不少于15米,公路内外沿距离不能少于24米

    采用这种办法,一段一段精心测设;利用村矿积累,一车一车购回炸药;组织群众义务投工,一年一年乐此不彼从1989年至2000年,连续11年修路不止,累计投工24。1万个,投资372万元,完成土石方142万立方米。在没花国家一分钱的情况下,在深山峻岭间修筑了66。4公里村级公路。

    由于每段路都与资源开发相配套,与发展生产相结合,公路成了尧治河的开山“利斧”、流通“动脉”2000年,全村磷矿选量达20吨,运销28万吨,分别占全县的28%和30%。据测算,公路对村里经济的贡献率高达95%。

    二、“吃着祖宗饭,要想子孙碗”孙开林对党支部一班人破除急功近利的政绩观,坚持培植可持续发展的绵长后劲,为子孙后代栽上了不倒的“摇钱村”

    1993年春,老支书樊明富在向孙开林交班时讲:“路有走断的时候,矿有开完的一天,吃着祖宗饭,要想子孙碗。”这语重心长的话语,引起了孙开林的深思。的确,村里的磷矿石可供开采上百年,但矿是不可再生资源“开”吃山空,不仅会给子女留下骂名,而且还将影响群众长久富、稳定富。

    针对潜在的水能、耕地、山场资源优势,孙开林提出了“开发小水电,改造当家田,建园调结构,植树满山川”的发展思路,坚持实施以磷矿带长项,以股份造优势,以苦干促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佳绩。

    尧治河有两条溪流,落差达370米,水能藏量4000千瓦。可是,千百年来,不在河下流,人在山上愁。

    1994年,孙开林从房县桥上乡水电公司请来技术员,背上仪器,连续十多天陪着技术人员涉水越涧,穿谷抓岩,经过勘测论证,村里两条小河可修四级电站,而四级电站总需建设资金2000余万元,可村里现有积累只有几十万元。跳出传统思维框框,着眼长远发展,思路豁然开朗。怎么办?孙开林想到了引“股”上山、合资办电,先易后难,梯级开发,分年建成的方略,这样既可明晰电站产权,明确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关系,调动群众投资投劳积极性,又可打出时间差,避免耗空村矿积累,影响磷矿产业发在在寻找新的发展途径的桥上水电公司,了解孙开林的想法后,高兴地命出了80万元现金入股。

    为了消除群众疑虑,孙开林在群众大会上,一户一户一笔一笔算明入股办电赚钱帐。越算心里越清楚,越算心里越喜欢,你三千我五千,家境好的凑一万,群众一下子集资50多万元,户户成了股东。孙开林趁热打铁,组织苦战两冬春,一鼓作气,建成了一、二级电站。

    为了筑坝蓄水,提高电站出力,1996年新年伊始,孙开林与党支部一班人带领群众浩浩荡荡开进了没有人烟的马面河。坝址马面岩,峭壁如同刀削,谷底终年少见阳光,河面上的绿苔又潮又滑,稍不留意就会崴脚跌跤。

    干部头里走,群众不掉步。筑坝需要数千吨沙石、水泥和钢筋,为了减少运沙劳动量,他们将制沙机拆卸成几大块抬到坝址,就地取石制沙,竟在石壁上凿了一条深48米、宽2。5米、宽3米的隧洞,制沙6000多吨。而500多吨水泥和钢筋,则在孙开林的率领下,每个劳动力每天来回8趟,靠肩杠背驮,从1。7公里外的公路边运至筑坝工地。

    施工搞到最关键的时候,村里除弱幼病残外,上坝参加义务施工的达450多人。六、七十岁的老人,上坝干不了重活,就给大伙烤馍馍、熬稀饭;放暑假的孩子则争先恐后的上坝搬卵石、填土方,人们就象一项神圣的事业一样,把心贴在坝上

    苍天不负苦干人,赶在春节前,一座高27米、体积2。3万立方米、蓄水28万立方米的拦河坝,巍然屹立在马面河上。竣工典礼那天,尧治河人就象过年一样,家家都准备鞭炮,欢天喜地来到工地燃放。拦河坝的峻工,使下游电站年增加运行收入50多万元。

    1999年1月酝酿之中的三级电站正式上马。这个站装机800千瓦,2200米的引水渠几乎全部挂在悬崖上,攀崖凿洞,村里人已有经验。可机房与前水池的扬程高达105米,仰角足有85度,要把直径50公分、19。2吨的引水钢管安装在峭辟壁上,却非一件易事。孙开林、扬占杰经过反复比较,采用绞磨牵引办法,解决了钢管上山问题。随之,他俩身先士领着焊工在百米岩头焊接钢管孙开林负责解决外围难题,杨占杰顶在工地,死保工期,死守质量,俩人紧密配合,合理调度,不到10个月,就完成了建站任务。

    就凭这种克难制胜的拚搏精神,尧治河人累计引资吸股8000多万元,义务投工2。7万个,建成了总装机1600千瓦的年发电量837万千瓦时,年创利税186万元的3座电站,村民每年从中可以分红116万元。村民章继才入股3000元,两年已分红2000元,他说:“再有两年,本钱回来,以后赚的就是稳当钱。”

    建成三级想四级,搞了小的想大的。去年,他们继续与桥上水电公司合作,兴建装机2200千瓦的四级电站,这样,全村总装机达3800千瓦,年创收660万元,小水电这棵“摇钱树”将更加枝繁叶茂。

    开发,发展了经济,却也给村里的耕地、山场资源造成一定损失。对于筑路、开矿、修电站带来的一些“建设性破坏”孙开林看在眼里,痛在心头。他懂得一个相互的道理:村里的优势在山,致富靠山,如果一味搞掠奈式开发,导致生态恶化,最终会走上“山穷水尽”的绝路。而要保证可持续发展,实现群众长久富足,必须开发与培植并举。他集思广益,搞出了一套以短补长,以矿养农(林)的好办法。即:从磷矿收入中提取农林资源补偿基金,实行有奖改田建园、有奖植树造林、有奖调整结构。

    过去,村里1400亩耕地,80%挂在山上,20%浸在准水沟里,由于没有“当家地”广种薄收,亩平粮食产量仅有120多公斤。有了以矿补粮的办法,村里利用冬闲,集中劳力炸石砌坎,改坡地为梯田;农户自发改造一亩梯田或泠浸田,则可获500元奖励。九年坚持下来,全村人均当家地搞到了1。5亩,昔日跑水、跑肥、跑土的“三跑地”变成了“三保地”

    孙开林深知,树多了水才多,水多了发电才多,电多了群众的分红才多。于是,他果断宣布:停止一切砍伐,关闭全部炭窑,矿开到哪儿林造到哪儿,路修到哪儿树栽到哪儿,对植树造林功臣实行重奖。目前,全村已植树18万棵,恢复矿山植被600多亩,营造经济林1600亩,开辟药材基地1100亩,无偿为农户提供树苗8万多棵。

    在有奖调整结构上,村里更是出手大方,凡农户庭院经济年收入4000元、年出售辣椒2500公斤、年出栏6头肥猪、年产粮3500公斤、年产洋芋4000公斤,五项目标全部达到的户奖励1万元和一台彩电,达到其一项者奖励2000元。

    三、“共同富先要集体富,共同富必须家家富”孙可开带领大家引入先进管理机制,不断增强集体经济控制力,以此带动内扶贫困,外帮后富,把共同富裕的时代精神刻写在了大山深处

    孙可林常说:“共同富先要集体富,集体富了不愁大家富”为此,他把村办企业作为集体富的根本,大胆引入先进管理办法,不断完善经营机制,有效壮大了生产规模,实现了企业的效益发展。

    在尧治河,6家骨干企业,从经理、厂(站)长到员工,人人都有岗位责任制;从财务审计、劳动人事到股份运作、承包合同、集体资产,项项管理都有健全的制度;更有政治学习、党团工会活动、安全生产、目标考核等制度体系保保证。其规范化的管理,效率优先的分配机制,人人关心集体资产营运的氛围,都令人难以置信,这是偏僻大山里的村办企业。

    尧治河的党支部成员,分别都是各个企业的负责人。孙开林既支部书记,又是双龙矿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他常常告诫大家:“国有企业亏损了,可以破产拍卖;我们村办企业搞‘泼’了,亏的是集体,损的是群众”

    为了把企业搞得个个赚钱,他带领企管人员走出大山学习经营管理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嫁接先进机制,实行倒推生产成本,饱和每个员工的工作量,对产值、利润、工资基数、上缴税费等,按月审计核算。在收入分配上,对干部强调奉献精神,工资上封项,下不保底,对职工收入则下不封顶,下保底,规定年收入最少不低于8000元。这种“干部担风险,职工无风险”的分配机制,充分体现了干部责任重于泰山、职工效率优先的原则,起到了人人关心企业兴衰、个个愿作贡献的激励作用。

    为了掌握市场信息,村里购回电脑,建立“信息高速公路”网上交易矿石,山外的大市场如同近在咫尺,有效扩大了磷矿销量。

    为了增加磷矿销售利润,孙开林通过市场考察,分别在十堰、白浪租建了1000多平方米的两个货场,减少中转环节,直接面向用户,年净增销售利润550多万元。

    为了解决单一卖矿、增值率低的问题,他组织办起了年产2万吨的矿粉厂,使村里每年增加收入1600万元。

    为了多方增加集体积累,也与外地企业联合开矿,村里一条12公里的公路折价入股,占有25%的股权,集体每年净增纯利80万元。

    2005年,全村企业总产值8200万元,实现利润2446万元。由于集体经济控力的不断增强,尧治河走上了“积累-投入-再积累-再投入扩大生产”的良性循环发展之路,群众共同富裕有了坚强的后盾。

    村子富了起来,但瑜不掩瑕。一少部分弱智户、懒惰户,靠村里无偿救济,却总是“春上给种子,秋里发粮食”以致越扶越贫,越扶越懒。

    共同富必须家家富,这部分人怎么富?成了压在孙开林心上的一块石头。

    1996年秋后,他与党支部一班人结合了解全年收成,分头登门接触弱智户、懒智人,发现有力无智的“哑糊”其实很能干活,只因不会理家,才致“今天吃了明天的饭,明天还是端空碗”;而那些懒人,则纯属没有志气找富路“宁愿厚着脸皮吃救济,不愿勤勤快快置家当”

    孙开林与支委们一分析,认为还是支部没有尽到责任,缺乏对这部分人的组织与引导。经过商议,村里成立了集福利、扶贫、服务于一体的“三福”公司,集体拿出30万作为公司扶贫启动资金,挑选踏实的陈隆万担任经理,另外选配5名能干人,具体负责带领他们勤劳致富。

    首批进入“三福”公司的22名特困村民,分成两个班,农忙时,公司及时组织他们互相换工,搞好播种、收割、藏晒,保证有个稳当的口粮;农闲时,公司带领他们承包村里特意留给他们的修路、植树、改田等工程,由公司跟村里结帐后,按出工日支付工钱。通过“三福”公司帮扶26户农民脱贫致富。

    “三福”公司使弱智户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孙开林又想到,这些户因为弱智,有的屋场偏僻,吃水困难;有的住房年久失修,陈旧破烂;还有的孤家独户,发生意外无人知道。为此,他建议村里先垫支资金,日后从弱智户在“三福”公司的收入中抵减的办法,成立扶困房建队,按照“三间正屋,三间偏房,猪栏厕所,水泥稻场”的标准,选择近水、靠(公)路、向阳、缓坦的地方,一规划设计,为全村12户弱智人建起了每栋造价2。5万元的扶困房,使他们住上了做梦也没有想到的宽敞住房。

    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展移民扶贫,这是孙开林为加快群众共同群众共同致富步伐的又一个创举。原第五村民小组的17户人家,居住在海拔1740米的“山上山”里,一年四季去遮雾罩,生产生活环境极为恶劣。为了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村里分别在其它4个村民小组,选择适宜地方集中兴建了4个居住小区,迁移安置了46名原五组村民。对他们撤离的地方实行封山育林植药,办起了村林场、村药材场。

    与尧治河接壤的天花、白果两村,边同尧治河一起,过去称为保康县西南的“贫困之角”尧治河先富一步后,孙开林对过去的“穷朋友”热心帮一把、带一项,把新时期“共同富要先富带后富”的精神刻写在了大山深处。

    他把帮助天花村脱贫致富看作神圣职责,首先组织本村劳力与天花村的干部群众一起,修通了边接干线的10公里公路,又帮助筹集26万元的开矿铺底资金,派出技术员进行开矿指导,利用自己的业务关系为他们建立了稳定的矿石销售渠道一条路,一个矿,把天花村引上了治穷致富的金光大道。

    白果村地处尧治河下游,由于路电不通,又无磷矿资源,村子穷,人心散。近年来,孙开林作为镇党委副书记,一边上门为村组干部打气鼓劲,一边从本村积累中拿出28。5万元资金,帮助打通了出山公路。请来技术人员对该村水能资源进行勘测论证,搞出了电站建设规划,并与该村联办一座装机2000千瓦的电站,使白果村的干部群众看到了致富曙光

    四、“口袋满,脑袋空,今天富,明天穷”对此,孙开林带领群众着力实施“四村”战略,使“两个文明”结出丰硕之果

    口袋满,脑袋空,今天富,明天穷。孙开林明白,群众从物质上解决渴饱并走向富裕后,必须对生存环境质量和精神文化生活有一种新的追求──也就是更需要精神富有。

    为了解决和满足群众的这一需要,他带领群众着力实施教育兴村、科技强村、依法治村、创建新村的“四村”战略,促进了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

    10年前,尧治河的青壮年文盲、半文盲占劳动力总数的30%,劳动者素质低下,严重障碍了村里的发展。

    以往鉴来,下一步向农村现代化发展。今天的教育是根本大计。为此,孙开林大搞基础教育,村里先后拿出60多万元,按照两大片村民居住分布,兴建了两所标准化小学,配置了电化教学设备和学生寄宿生活用品,对学前班以上的小学生实行了封闭化教育;对民办教师的工资给予补贴,使他们拿到与企业职工一样多的工资。对在30公里外镇中读书的学生,花5万多元购买一台面包车,专门用于周末、周日接送学生,既解决了孩子们上学不方便的困难,又消除了家长们牵肠挂肚的耽心。为了促使孩子们奋发进取,村党支部明文规定,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村里不安排工作。对初中毕业未考上高中、中专的学生,村里则负责联系学校并资助入学。村里还设立了“升学奖励基金”、“上学无息借款准备金”对考上高中、中专、大专的学生,分别给予1000元、1500元和4000元的奖励,上名牌大学的奖励6000元。

    这些年来,村里已奖励50多万元,用于23名学生到大、中专就读。孙开林说:这些孩子即使不能回村工作,山外多个家乡人,村里就多条路,多个信息源。

    为了有效实施“科技强村”战略,真正提高经济增长内涵,孙开林与县成人中专商议,在村里办起了中专文化班,对50多个村民进行为期三年的学历教育;村里还开办农民文化普习班,扫除青壮年文盲;先后四批组织村民走出去,学习科技种植、养殖知识;聘请专业人员举办科技讲座,对村民进行种养技术、经营管理、电脑操作等实用知识培训;对村办企业职工实行“学历升级激励机制”即按职工现有小学、初中、高中学历,分别交纳8000、5000、2000元的风险金,凡升至相应高一学历者,退回风险金并给予同值奖励,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学习科技文化知识的积极性。

    群众的事情坚持依靠群众来办,让群众真正成为政治生活的主人,这是尧治河村党支部“依法治村”的显著特点。

    结合国家的有关法律,孙开林对本村的组织管理、经济发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和妇幼保健、山林土地及环境保护、文化科技教育、文明形象及道德规范等与支部一班人精心研究,编印了村民自治章程,经群众讨论修改,村民大会审议通过后,发到各家各户,并由村与组、组与户签订落实责任状,不仅使村干部可以放心大胆依法行使行政管理权力,村民个人也知道从那些方面、用什么方法参与村务、监督干部、管好自己。依法治村,民主管理,使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民主意识大大增强,不干违法事,关心集体事,在尧治河蔚成风气。连续11年来,村里无刑事案件、无赌博、无偷盗、无非法姘居、无封建迷信、无非法传教、无计划外生育、无群众上访,被人们誉为高山“八无村”

    孙开林还把群众生产、生活硬件环境建设看得极为重要。这些年来,村里累计投资480多万元,铺设光纤电路,开通程控电话;兴建电视差转站,安装地面卫星电视接收器;成立调频广播站,开办黑板报、村情简报;兴办卫生保健室、文娱活动室、图书室、档案室;新改80多处自来水。还采取奖励措施,鼓励农户建花坛、栽风景树,盖男女分设厕所、砖瓦结构猪圈及牛羊栏

    与精神文明载体建设相配套,根据群众的心理特点,村里每年开展两次以“立家规、正家事、兴家业”和评选“十星”为内容的文明治家活动,形成了遵纪守法、倡导“四有”、诚实劳动、克勤克俭、崇尚科教、务实创新的良好氛围。

    形象是旗帜,形象可立村。共产党人的良好形象体现在哪里?孙开林回答:正勤公道是形象,廉洁惠民出实绩。

    17年来,孙可林团结和带领支部一班人把抓好自身建设作为凝聚群众的重要保证,把为群众利益而拚搏奉献作为实现支部每个成员个人价值的根本途径,在群众中树立了身体力行、正勤公道、敢想敢干、惠民为公的良好形象。

    随着集体经济控制力的增强,村干部手听权力也逐渐变大,如何经受考验、用好权力、造福群众?陈开林约法三章:“要求群众做到的,党员干部先做到;要求党员干部做到的,支部班子成员先做到;要求村支两委成员做到的,支部书记、村主任先做到”

    为了有效接受监督,主持建立了村务公开、廉洁办事、民主评议干部、乘车租赁、凭票陪客等20多项规章制度,使干部办事有监督、行为有规范。

    这几年,村企业买了4部小汽车,为了避免公车私用,孙开林独出心裁,采取买断经营的办法,汽油、修理、司机补助一律由经营者承担,对村干部公务用车,根据其业务量的大小,村里每年给予不等的租车补贴,乘一次车交一次钱。村干部建房和购买大宗商品资金来源、企业进人、宅基地审批、计划生育指标安排、干部报酬等等,都做到了给群众一个明白,留自己一个清白。

    每年年终,村干部都要对照自己的分管工作,进行一次述职,由群众评议打分,90分以下为不合格,如果连续两年评议分在90分以下、干部则自动下台。孙开林:“我们的干部是群众管的,干好干坏群众说了算。”

    孙开林一身正气、勤政为民的人格力量更是深深影响和带动着支部一班人。

    孙开林的胞弟孙开柱,小时候因病致聋,家境不很宽裕,老母亲放心不下,要求孙开林给予工作安排,村干部也多次劝他将开柱安排到企业,或作为扶贫对象安排进“三福”公司。可孙开林对大家说:“这个规矩坏不得,自己搞了特殊,身子正不起来,村里的事就要出麻烦”他说服母亲,一直坚持自己接济弟弟,而没有安排开柱到村企业拿一份“轻省钱”

    孙开林不仅是不循私情的表率,而且还是无私奉献的楷模。

    他任村磷矿矿长期间,按照合同结帐,他个人可领50万元奖金。可他觉得,村里的发展还需要增加投入,硬是分文不取,把这笔奖金留给了集体。

    这几年,他先后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省“扶贫先进个人”、全省“优秀党员”、全省“十大杰出青年”、全县“有突出贡献先进个人”共获奖金4。58元。可他认为,工作是大伙干的,自己不应得这么高的荣誉。这些钱他除了花2000元给妻子买了一块手表“奖励”她对自己的工作支持外,其作全部交给村里,算作了集体积累。

    前几年他翻修住房后,有着很好合作关系的桥上乡水电公司,恭贺了一台电冰箱,他掏出2500元折价款,给了集体。他不抽烟,也少喝酒,平时业务往来有人送的烟酒,他一律交给村委会用作来客接待。

    他给群众办了许多好事,乡亲们商议过许多回,要给他过一个生日。可17年来,他的生日这天,就是“逮”不着他

    “班长”做榜样,大家紧跟上。17年来,支部几名成员没有一人以权谋私、贪污挪用,也没有一人落伍掉队、不讲奉献。在他们心里,位置就是责任,领导就是辛苦,工作就是幸福。党支部副书记、村主任杨占杰已在本岗位干了22年,53岁的黄正强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已有28年,可他们从不认为自己在班子里时间长、资格老,而是尽职尽责,默默工作;支部委员许列奎、黄正国也与孙开林一起走过了十年创业路,情同手足。大家心底无私,心系一起,想为群众、干为群众,形成了凝聚群众、奉献事业的坚强战斗集体,使“双文明”之花在高山之巅绽放得鲜艳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