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人间四月天》观后感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关于徐志摩,一直耳熟于心,由来已久就想了解他一生多情浪漫的爱情故事。
这几天闲里一口气看完了人间四月天徐志摩的故事,该剧以诗人徐志摩短暂一生的浪漫爱情为主旋律,讲述了一个他与三个风格迥异的女人复杂多彩的情爱故事。
1922年秋天,诗人徐志摩从英国剑桥留学归国,石破天惊地发表了一篇一一徐志摩离婚通告,文名尚未远播的他立即以此头号新闻震动了中国,造成了近代史上头一宗西式离婚事件,挑战了百年前中国的封建婚姻制度。徐志摩当时智写下这样一段文字:“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这可以说是徐志摩为自己短促的一生所写下的注脚“寻求灵魂伴侣”这样一个想法,引领徐志摩在匆匆的三十六载人生里历经了三段感情,交错于三个不同典型女子的生命之间,他们共同创造了诗人徐志摩,也同样因他而改变了各自的命运。徐志摩二十岁时由父母,安排,娶了十六岁妻子,完成了传宗接代的义务后,便远赴西方求学,守在家乡的妻子张幼仪,以为只要紧紧追随丈夫的脚步便能抓住丈夫的心。可是当她远渡重洋到了英国后,才发现徐志摩在旅英期间邂逅了一位才情洋溢的清丽少女林徽音。她不愿意介入徐志摩的婚姻,匆促地随父返国。
徐志摩为了反抗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婚姻及思想,毅然决然提出离婚要求,并鼓励张幼仪也跟他一样活出自己的新生活,成为反抗封建思想、改造社会的先锋,人在异乡又怀有身孕的幼仪,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几度失去求生的勇气,但最后她终于坚强起来,答应志摩的要求并决定留在异乡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离婚后的张幼仪,留在德国求学,回国后接办上海女于商业银行,一生却没有走出徐志摩的世界,这以后,她跟夫家维持着奇异的关系,共同经营事业,还替他奉养双亲,连丧事都由她承办主持。
徐志摩带着一个全新的未来回国追寻林徽音,乍抵国门时,却听闻林徽音已接受父母安排订下了婚约,对象是他恩师的儿子一一梁思成。这对志摩而言无疑的是一个致命的打击。盘根错节的关系,进退两难的局面与夹缠不清难以收拾的感情,至此便成为志摩与徽音一一生无法说与人知,只能流向诗里的秘密。林徽音虽选择了粱思成的婚事,但是她仍无法淡忘与徐志摩的感情;这段情宛若春风,拂面而来如此可亲,一旦迎身向前却只能抱得满怀愁绪,不能有结果;徐志摩十分痛苦。就在此时,北京的社交名媛陆小曼翩然而至,她虽已是有夫之妇,但却因为同样窒闷于封建婚姻之中,同样有着对爱情渴望,因而快速的呼应了诗人的热情,也因此徐志摩想把她从一个封建婚姻解救出来,开创出两人性灵自由的美丽人生。两人努力冲破了家庭的反对和社会舆论的压力,终于争取到了一场不被祝福的婚礼。他们相爱,可是当时大多数的人却说他们互相毁了对方,实事也是,徐志摩因她而声名狼藉,因她而与父母不合,因她的挥霍浪费而疲于奔命地赚钱,更因她而身心俱疲,她给了徐志摩一个爱情的答案,又给了他一个生命的问号;诗人的人生最后困在她这里。不稳定的感情生活,让徐志摩在婚后数年里感到无尽的困顿与苦闷,梦想幻灭,诗作枯竭,乃至为生活南北奔波教课,最后终于以一场意外结束了他这来去匆匆的短暂人生——为了赶赴北京听一场林徽音的演讲而搭机撞山葬送了生命,以顽童般的笑声为朋友所记忆的徐志摩,趁着盛年以这样突兀的告别式为自己光彩夺目的人生划下句点,同时让所有爱他与他爱的人错愕与终生的怀念。
林徽音与徐志摩这段走了一生却未完的感情,也因此成为后世一直不解的悬谜,甚至,连带她的丈夫梁思成对她感情的了解及缄默也成为另一个迷;粱思成亲自捡了一块志摩坠机的残骸带口北京让林徽音一直摆在案头直到她病逝,数年后她还继续发表给徐志摩的情诗,在她临终前,她要求并第一次见到了张幼仪,却什么话依然没说出过,张幼仪却明白了她对徐志摩的爱。
陆小曼在徐志摩死后竟变成另一个人;她费了几年的力气帮他收集出了遗作,终身不穿华服、不打扮、不出门应酬,让自己华丽的生命从此消迹匿影在这世上。而立志追求真爱的徐志摩,他的一生虽然以不幸福的婚姻、不完美情感生活悲剧收场,然而,他以一生之力,以自己的灵魂与诗歌来讴歌并追寻生命中的真善美的精神,却也打动了每一个人的心,或许,这正是他的故事会一再的被中国人记忆的原因。
看完20集人间四月天总算切底了解了徐志摩这个闻名遐耳的大诗人真实的生活写照,没有想到徐志摩却是如此感性的一个人,一生为爱所困,因爱而早逝。他一生的才气永远成了文学巨坛上的憾言。犹其是看完最后两集我已是泪流满面、泣不成声,一代文学诗人竞这样早早的离开人间而去了,离开了三个钟爱他的女人。
•解读徐志摩和林徽因
记得初中毕业的时候,毕业留言册上一个同学引用了他的诗“最是那一低头,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当时对这一句却一无所知,还以为那个同学还真有才气,写出如此柔美的文字。直到后来在高中时期,在语文老师的启迪下才开始喜欢上文学,接触了很多作家和诗人。也才开始接触和喜欢上了徐志摩的文字,也才从那时候知道,毕业留言册上那一句,出自徐志摩的长诗沙扬娜拉十八首中的最后一首诗中最末一句。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象一朵水莲花
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沙扬娜拉十八首徐志摩写于1924年5月陪泰戈尔访日期间。他抓住最富有日本女性特点的温柔娇羞的神态来描画的,表现了对日本女郎的由衷赞美。这里的沙扬娜拉,日语“再见”的音译。
再就是他的再别康桥让我那时候甚是爱之极,烂熟于心。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只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首诗徐志摩用含羞草般的触觉和婴儿般的情感去感知爱情,是他的单纯的爱情观给他的诗作注入了浪漫的气息。虽然这种浪漫不能成为现实,但是徐志摩那炽热与细腻的情感,在诗行中随着康河静静地流淌。
作为徐志摩诗歌的第一个艺术特色,是对诗歌意象的苦心经营和有些带有刻意性质的追求。他实在擅长于在生活中捕捉形象,而且善于在生活中发掘诗趣,并使生活的形象与诗歌的意趣融会到他的作品里,从而构成较高的美学境界。作为诗中的意象“云彩”、“金柳”、“艳影”、“青荇”、“水草”、“虹”、“梦”、“长蒿”、“星辉”、“笙箫”、“夏虫”、“康桥”、“衣袖”等意象,这些都是他珍藏在心灵深处的一份情感,这些意象的虚与他心中情的实,相映成趣,一张一合,无不流露出意象的张力。通过情感化赋予客观物象以感情色彩,使这些意象由平入奇,因而全诗更显得飘逸而具有灵气。因此,再别康桥成为徐志摩发自性灵深处诗作的名篇。犹其是在剧中再现康桥柔美宁静的画面,更增加我对这首诗的理解,以及当时徐志摩写作的心情和环境的再现。
再看看诗中那“河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艳影”不仅在他“心头荡漾”更有一种梦幻般神奇的力量,催使他神思飞扬,异想“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烂里放歌”一系列意象的构成,这一点上说明了当时的徐志摩已接受了英国浪漫派诗的影响,吸取了欧洲象征派、印象派诗的特点。另外,再别康桥每节四行,韵式上都严格遵守二、四押韵,且每行两顿或三顿,整首诗章句匀整,韵脚铿锵,但为了更贴切地表达情感,不拘泥于“句的均齐”“寻梦?撑一只长篙”一句,如平静的湖面泛起的澜漪,使全诗生气盎然。整首诗的节律与诗人情感的起落相契合,全诗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读罢余音缭绕,给人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这也体现出徐志摩一方面汲取了英国浪漫派诗人的神韵和音律的同时又根据汉语白话的特点逐渐把他笔下的诗发展成为一种新诗的雏形。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成就是在性灵、意象、音律三方面,也可以说,他的诗作在艺术上具有这三大特色。而且,这三者在他诗中实际上是不可分割地统一在一起的:性灵的,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意象来体现,意象,也需要通过音乐美这个重要的方面去完成。它们共同构成了徐志摩诗歌艺术的整体,使他的诗不仅在艺术上享有较高的地位,而且给中国新诗的发展带来了某些有普遍艺术的经验,作出了其他一些诗人未能作出的贡献!所以后来很多人喜欢他的诗,也包括我很喜欢他轻柔灵动的情感,富有浪漫气息的隽美文字。
虽然已过了风花雪月的年轮,但潜藏于心对文学的衷爱之情始终未了,闲暇时间里总爱写点文字以饰我平淡的生活。
看完人间四月天,对徐志摩深置已久的迷,总算释然了。那本关于多年前我生日的时候,一个远方的朋友从成都寄给我的生日礼物——徐志摩全集,如今一直收藏着,虽然没有从头至尾静心阅完它,但是看完该剧,对徐志摩的诗情和才气已了然于心,也为他一生对爱的追寻而慨叹!也对林徽因的才情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惊叹世间竟然有这样的女子,集才气、集美质、集傲骨,也集热爱与事业于一体。她,一位惊世绝艳的才女,在1924年4月23日泰戈尔访华之际,被当时的上流社会惊叹为“人艳如花”她的才华和一生的传奇经历都为当世仰止,又光照来人。如果她不是生不逢时,如果她不是多病的女人,如果她的诗作文集有人编纂整理,或许今人读到的会是一个真正的女诗人,会是一个近代建筑史上的泰斗。她就是被时人誉为“第一才女”的奇女子的林徽因。
20岁林徽因以才貌双全闻名于北京上层文化圈。20世纪30年代她业余创作出了具有专业水准的文学作品,其范围涉及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各个领域,在京派作家圈中声誉鹊起;林徽因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她与梁思成情投意合的美满婚姻,与徐志摩、金岳霖之间超凡脱俗的亲密友情用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对母亲的评价来形容,林徽因“算得上是一位多少带有一些"文艺复兴色彩"的人,即把多方面的知识和才华——文学的和科学的、人文学科和工程技术的、东方的和西方的、古代的和现代的——汇集于一身,并且不限于通常人们所说的"修养"。而是在许多领域都能达到一般专业者难以企及的高度。”
林徽因的一生,如耀眼的星星在历史上留下亮丽的光彩。她除了长得漂亮之外,性格非常活泼,而且天资非凡。她会画画,也会作诗,还会演戏,她是一位兴趣十分广泛,能力超群的文化名人。现在的人只知道她和梁思成一样在建筑界是位专家,但很少有人知道并认真读过她的诗,她的散文和小说、剧本,她在20世纪30年代初受“新月派”的影响开始写诗,她善于用充满意象的语言描绘自然景物,她的诗很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3位公认的杰出的福建籍女作家——冰心、庐隐和林徽因。在文学方面,林徽因一生著述主要有你是人间四月天、谁爱这不息的变幻、笑、清原、一天、激昂、昼梦、瞑想等诗篇几十首;话剧梅真同他们;短篇小说窘、九十九度中等;散文窗子以外、一片阳光等。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汪曾祺就曾如是称赞:“她是学建筑的,但是对文学的趣味极高,精于鉴赏,所写的诗和小说如窗子以外、九十九度中,风格清泠,一时无二。”她在1921年开始发表新诗,后来加入新月社,被胡适誉为“中国第一才女”林徽因的文学作品加起来不过10来万字,但这仅有的一点东西,按后人的评价“几乎是篇篇珠玉”林徽因自己写的不算多,但她的写作却是由她心灵深处爆发出来的,不论是悲是喜,都觉得是迫切需要表现时才把它传达出来的。
•林徽因和梁思成
极不相同的两种个性,说话行事更有冰炭之别:林徽因异乎寻常的美丽活泼和聪明如水晶玻璃,玲珑而透明;梁思成的沉稳严肃用功却是静水深流;林徽因是诗人气质“灵感一来,兴之所至,常常可以不顾其他”;梁思成做事却喜欢按部就班,有条不紊;林徽因富于文学家式的热情,寻常都有锋芒毕露,行之所至,总成为中心人物;梁思成更多学者的缜密,内敛的幽默常表现出恰中主题的会心与深刻。以这样风格迥异的两种个性而共同生活,林徽因和梁思成之间常出现无可避免的碰撞,磨合中的苦恼从1924年离开家留学美国起就开始滋生。初次面对共同的独立生活,林徽因和梁思成各自的棱角都刺到了对方。而煎熬在“刀山剑树”的几个月,他们开始试着重新打量彼此的距离,给感情重新的定位,直面现实生活的琐碎,牺牲自己个性和极不相同的脾气的条件下相互容忍。因为保留了自我,依然不免个性碰撞时的苦痛;因为彼此体谅,又总能安然化解予匿,各种滋味,林徽因和梁思成都在用心体验。
从绚烂的瞬间到平淡的长久,梁思成是这样的理解:“林徽因是个很特别的人,她的才华是多方面的。不管是文学、艺术、建筑乃至文学她都有很深的修养,她能作为一个严谨的科学工作者,和我一同去村野僻壤调查古建筑,又能和徐志摩在一起用英语探讨英国的文学或我国新诗创作,她具有哲学家的思维和高度概括事物的能力所以做她的丈夫很不容易,中国有句俗话,‘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可是对我来说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我不否认和林徽因在一起有时很累,因为她的思想太活跃。和她在一起必须和她同样的反应敏捷才行,不然就跟不上她。”
•林徽因与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映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这是林徽因与徐志摩关系的写照!
“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这就好像是信条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奔波和爱恨之中,对于林徽因,他是用行动自始自终地表现出了一个追求者应有的努力和坚持。泰戈尔曾经为林徽因做了一首诗:天空的蔚蓝/爱上了大地的碧绿/他们之间的微风叹了声“哎!”
对徐志摩来说,没能和林徽因成为“神仙伴侣”是他终生的遗憾。他是带着这种遗憾离开人世的,真可谓“此恨绵绵无绝期”时间不会因遗憾而停止,每个人都还有自己的一段人生要去过,只有记忆在时间和人生中越发显得沉重,就像黑白的老照片一样深深地、深深地印在心底。
•高山流水叹知音
20世纪30年代,林徽因住在北京东城总布胡同3号的四合院时,她家的客厅名为“太太客厅”当时,一批文坛名流巨子,包括朱光潜、梁宗岱、金岳霖等,常聚集在这里,一杯清茶,些微点心,谈文学,说艺术,天南地北,古今中外。在“太太客厅”里,林徽因一直是最活跃的人物,读诗,辩论,她的双眸因为这样的精神会餐而闪闪发光。
朋友是林徽因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她的优秀也是因为有他们的欣赏和激励。这是她生活最优越、最辉煌、生命本身最灿烂的时期,可说她得到了一个女人应该得到的一切,有一群非常好的朋友定期来家坐一坐,她自己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和丈夫一块儿梳理古建筑的脉络,业余时间写写诗,从事一些艺术创作,这些事情都是她自己愿意做的事。
当时,知识分子是社会少数、精神贵族,像林徽因这样受过良好教育才貌出众的女子,更是凤毛麟角。她承认自己是受双文化教育长大的,英语对于她是一种内在思维和表达方式、一种灵感、一个完整的文化世界。中西文化融合造就了一个“文化林徽因”但她又不完全是诗人,不完全是建筑学家。这样多侧面多方位的文化林徽因,可以融入当时以男性为主的京派知识分子群体,她与他们的交往,构成了一幅很独特的风景。当时在林徽因的家里经常聚会的人员有新月社的诗人们,也有晨报副刊的编辑和作者,当然更少不了林徽因、梁思成在学界的亲朋好友。这些人大都少年时期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染,青年时期又接触到了五四的民主、科学知识,出国留学,又得到了西方文化的滋润。这个古今知识分子中很特殊的群体,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既有很深的理解和造诣,对西方文化又有很好的理解和掌握。他们所谈的无非是学问和艺术,跟参与到社会变革大潮中的公共知识分子相比,少了几分凌厉,多了几分闲适。
高大瘦削、爱打网球、矜持又能说会道的金岳霖,是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熟悉的人都叫他“老金”他是湖南人,早年在北京学习时获赴美奖学金,到宾夕法尼亚华尔顿学院,经济和商业的预备班学习,因他敏于抽象思维,后来转向哲学,毕业后又到英、法等国留学,他差不多在外国呆了10年。一米八的高个头,西装革履,仪表堂堂,极富绅士气度。然而他又常常不像绅士地酷爱养犬斗鸡,屋角还摆着许多蛐蛐缸。吃饭时,大斗鸡堂而皇之地伸脖啄食桌上菜肴,他竟安之若泰,与鸡平等共餐。听说他眼疾怕光,长年戴着像网球运动员的一圈大檐儿帽子,连上课也不例外。他的眼镜,据传两边不一样,一边竟是黑的。他住在梁家院后一座小房子里,梁氏夫妇住宅的一扇小门便和老金的院落相通。实际上他似乎是梁家的一个成员,在梁家夫妇的聚会上,老金总是第一个到达的客人,有时这样的聚会也在老金家里举行。作为逻辑学家的老金,连同他幽默的性格也是那么独特,即使林徽因和梁思成吵架拌嘴,老金也闻声过来解劝,从不问青红皂白,而是大讲特讲其生活与哲学的关系,总是迅速而有效地平熄“战火”林徽因和梁思成也很佩服老金这理性的逻辑思辩。
金岳霖对林徽因人品才华赞羡至极,十分呵护;林徽因对他亦十分钦佩敬爱,他们之间的心灵沟通可谓非同一般,一次林徽因哭丧着脸对梁思成说,她苦恼极了,因为自己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如何是好。林徽因对梁思成毫不隐讳,坦诚得如同小妹求兄长指点迷津一般。梁思成自然矛盾痛苦至极,苦思一夜,比较了金岳霖优于自己的地方,他终于告诉林徽因:她是自由的,如果她选择金岳霖,祝他们永远幸福。林徽因又原原本本把一切告诉了金岳霖。金岳霖的回答更是率直坦诚得令凡人惊异:“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去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从那以后,他们三人毫无芥蒂,金岳霖仍旧跟他们毗邻而居,相互间更加信任,甚至梁思成林徽因吵架,也是找理性冷静的金岳霖仲裁。后来,金岳霖终身未娶,引来了不少的疑惑,而他却始终保持着沉默。参加林徽因的葬礼时,在亲朋送的挽联中,金岳霖的诗句别有一种炽热颂赞与激情飞泻的不凡气势。
上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下联:“万古人间四月天”
此处的“四月天”取自林徽因一首诗的题目你是人间四月天。这“四月天”在西方通常指艳日、丰硕与富饶。金岳霖“极赞”之意,溢于言表。金岳霖回忆到追悼会时说:“追悼会是在贤良寺开的,我很悲哀,我的眼泪没有停过”林徽因死后多年,一天金岳霖郑重其事地邀请一些至交好友到北京饭店赴宴,众人大惑不解。开席前他宣布说:“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顿使举座感叹唏嘘。
最痴情的当数金岳霖先生,他为之一生不娶,林一家搬到那,他也随之搬到哪儿。很久以来,关于金岳霖对林徽因感情上的依恋我听了不少。金岳霖终生未娶,寄托着对林徽因无限的爱。
徐志摩、金岳霖、林徽因、梁思成之间都有过感情纠葛,但行止却大相径庭。徐志摩完全为诗人气质所驱遣,致使狂烈的感情之火烧熔了理智。而金岳霖自始至终都以最高的理智驾驭自己的感情,显出一种超脱凡俗的襟怀与品格,这使我想起了柏拉图的那句话:“理性是灵魂中最高贵的因素。”
•解读人间四月天
20集人间四月天电视剧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其中隐藏的故事,却让人回味无穷。
真正的徐志摩和林徽因,自然是没有人可以演绎出来的。但是,我觉得他们演的已经很不错了,林徽因的灵性,徐志摩的感性,在这部片子里展示的淋漓尽致,我觉得很好。
都说徐志摩最后乘机回北京是为了看林徽因的演讲,其实只是一部分吧,也有陆小曼的原因吧,想要逃离陆小曼堕落的生活,
林徽因放弃徐志摩是正确的,她爱的很理智,两个寻求浪漫的人即使走到了一起也不会长久,因为生活需要脚踏实地,而两个从骨子里都浪漫的人是不可能脚踏实地的生活的。
没有人不梦想飞翔,因为爱,她放弃了可以飞翔的翅膀,可以说爱的很彻底,很真诚。但长着翅膀想飞的人看不懂这些,当付出真爱却换不来最起码的尊重和礼遇时,当付出真爱却受到一连串的致命伤害时,坚强的幼仪终于找回了曾经丢失的翅膀。她不在低眉顺眼默默无语的奉献自己的爱,她学会了张开翅膀飞翔,她张开绚丽的翅膀飞的比那个想飞的人还要高还要美,多年后徐志摩在看到她时更多的应该是悔恨吧,他一生都在追求爱情,却不明白真爱就在他身边,当陆小曼在烟踏上无休止的吸食鸦片时,当徐志摩负债累累走投无路向幼仪求助时,他又在想些什么呢?
能维系婚姻的不仅仅是爱情,更重要的是责任。其实徐志摩和张幼仪都没有错,两个不同世界的人硬被栓在一起生活。其实两个人都很可怜。
徐志摩对林徽因的感情是一种灵魂上的契合!而他跟张幼仪的包办婚姻,在情感上他出于无奈,志不同,道不合,相处在一起亦找不到共同语言,张幼仪始终无法融入志摩的世界,无法体会他的思想,徐志摩是个有思想、有抱负、是个诗情并茂的浪漫才子,林徽因亦如此!而张幼仪则是个十分古典的、传统的女性,当然,这并不能说是任何人的过错。错只错在他们彼此的命运,错在两个人始终无法成为同类人
徐志摩用一生去实践他的新时代,康桥与林徽因成就了康河之美,也成就了一传奇,或许林徽因带给了徐志摩灵感。而人生就是奇妙,林徽因理智的选择了梁思成,而注定有完美也有残缺。陆小曼或许是多余的,而却是应该加上的,当林徽因去宾州学习的时候,注定徐志摩将面临选择,而他浪漫主义的个性最终让他选择了陆小曼,暂且不说谁好。而缺了陆小曼徐的人生又不是完美的。张幼仪是徐最该爱的女人,而林徽因是徐最爱的人。但最后是张幼仪给了徐完整的人生。
林徽音是徐志摩真正想爱的女人,张幼仪是徐志摩真正应该爱的女人,陆小曼是徐志摩爱情悲剧的牺牲品,悲哀。徐志摩爱情的悲剧牺牲了三个女人的爱情。
尽管徐志摩才活了三十几年,但是他却活完了他的一生。他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最后只能让三个人女来完整了他的人生,不知道是喜还是悲,可谓是传奇的三个女人,出现的顺序都是那样的传奇,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他们出现的顺序是相反的,可能他会有幸福的人生,但是他的幼稚决定了他的命运,最后只能一死谢天下,让他永远活在三个女人的心里。也实现了他的爱情永恒。
想爱的爱不到,该爱的给了致命的伤害,不该爱的却为之罔付了生命。为爱追逐一生最终还是不知爱为何滋味。
看完了人间四月天,时间暂且是短暂的。但需要长久的时间去记住,人间是美好的,有些是不幸的。
最后以林徽林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结束此文。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着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
细雨点洒在面前。
那轻,那聘婷,你是
鲜妍面前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天真,庄严
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缘;
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的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关于徐志摩,一直耳熟于心,由来已久就想了解他一生多情浪漫的爱情故事。
这几天闲里一口气看完了人间四月天徐志摩的故事,该剧以诗人徐志摩短暂一生的浪漫爱情为主旋律,讲述了一个他与三个风格迥异的女人复杂多彩的情爱故事。
1922年秋天,诗人徐志摩从英国剑桥留学归国,石破天惊地发表了一篇一一徐志摩离婚通告,文名尚未远播的他立即以此头号新闻震动了中国,造成了近代史上头一宗西式离婚事件,挑战了百年前中国的封建婚姻制度。徐志摩当时智写下这样一段文字:“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这可以说是徐志摩为自己短促的一生所写下的注脚“寻求灵魂伴侣”这样一个想法,引领徐志摩在匆匆的三十六载人生里历经了三段感情,交错于三个不同典型女子的生命之间,他们共同创造了诗人徐志摩,也同样因他而改变了各自的命运。徐志摩二十岁时由父母,安排,娶了十六岁妻子,完成了传宗接代的义务后,便远赴西方求学,守在家乡的妻子张幼仪,以为只要紧紧追随丈夫的脚步便能抓住丈夫的心。可是当她远渡重洋到了英国后,才发现徐志摩在旅英期间邂逅了一位才情洋溢的清丽少女林徽音。她不愿意介入徐志摩的婚姻,匆促地随父返国。
徐志摩为了反抗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婚姻及思想,毅然决然提出离婚要求,并鼓励张幼仪也跟他一样活出自己的新生活,成为反抗封建思想、改造社会的先锋,人在异乡又怀有身孕的幼仪,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几度失去求生的勇气,但最后她终于坚强起来,答应志摩的要求并决定留在异乡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离婚后的张幼仪,留在德国求学,回国后接办上海女于商业银行,一生却没有走出徐志摩的世界,这以后,她跟夫家维持着奇异的关系,共同经营事业,还替他奉养双亲,连丧事都由她承办主持。
徐志摩带着一个全新的未来回国追寻林徽音,乍抵国门时,却听闻林徽音已接受父母安排订下了婚约,对象是他恩师的儿子一一梁思成。这对志摩而言无疑的是一个致命的打击。盘根错节的关系,进退两难的局面与夹缠不清难以收拾的感情,至此便成为志摩与徽音一一生无法说与人知,只能流向诗里的秘密。林徽音虽选择了粱思成的婚事,但是她仍无法淡忘与徐志摩的感情;这段情宛若春风,拂面而来如此可亲,一旦迎身向前却只能抱得满怀愁绪,不能有结果;徐志摩十分痛苦。就在此时,北京的社交名媛陆小曼翩然而至,她虽已是有夫之妇,但却因为同样窒闷于封建婚姻之中,同样有着对爱情渴望,因而快速的呼应了诗人的热情,也因此徐志摩想把她从一个封建婚姻解救出来,开创出两人性灵自由的美丽人生。两人努力冲破了家庭的反对和社会舆论的压力,终于争取到了一场不被祝福的婚礼。他们相爱,可是当时大多数的人却说他们互相毁了对方,实事也是,徐志摩因她而声名狼藉,因她而与父母不合,因她的挥霍浪费而疲于奔命地赚钱,更因她而身心俱疲,她给了徐志摩一个爱情的答案,又给了他一个生命的问号;诗人的人生最后困在她这里。不稳定的感情生活,让徐志摩在婚后数年里感到无尽的困顿与苦闷,梦想幻灭,诗作枯竭,乃至为生活南北奔波教课,最后终于以一场意外结束了他这来去匆匆的短暂人生——为了赶赴北京听一场林徽音的演讲而搭机撞山葬送了生命,以顽童般的笑声为朋友所记忆的徐志摩,趁着盛年以这样突兀的告别式为自己光彩夺目的人生划下句点,同时让所有爱他与他爱的人错愕与终生的怀念。
林徽音与徐志摩这段走了一生却未完的感情,也因此成为后世一直不解的悬谜,甚至,连带她的丈夫梁思成对她感情的了解及缄默也成为另一个迷;粱思成亲自捡了一块志摩坠机的残骸带口北京让林徽音一直摆在案头直到她病逝,数年后她还继续发表给徐志摩的情诗,在她临终前,她要求并第一次见到了张幼仪,却什么话依然没说出过,张幼仪却明白了她对徐志摩的爱。
陆小曼在徐志摩死后竟变成另一个人;她费了几年的力气帮他收集出了遗作,终身不穿华服、不打扮、不出门应酬,让自己华丽的生命从此消迹匿影在这世上。而立志追求真爱的徐志摩,他的一生虽然以不幸福的婚姻、不完美情感生活悲剧收场,然而,他以一生之力,以自己的灵魂与诗歌来讴歌并追寻生命中的真善美的精神,却也打动了每一个人的心,或许,这正是他的故事会一再的被中国人记忆的原因。
看完20集人间四月天总算切底了解了徐志摩这个闻名遐耳的大诗人真实的生活写照,没有想到徐志摩却是如此感性的一个人,一生为爱所困,因爱而早逝。他一生的才气永远成了文学巨坛上的憾言。犹其是看完最后两集我已是泪流满面、泣不成声,一代文学诗人竞这样早早的离开人间而去了,离开了三个钟爱他的女人。
•解读徐志摩和林徽因
记得初中毕业的时候,毕业留言册上一个同学引用了他的诗“最是那一低头,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当时对这一句却一无所知,还以为那个同学还真有才气,写出如此柔美的文字。直到后来在高中时期,在语文老师的启迪下才开始喜欢上文学,接触了很多作家和诗人。也才开始接触和喜欢上了徐志摩的文字,也才从那时候知道,毕业留言册上那一句,出自徐志摩的长诗沙扬娜拉十八首中的最后一首诗中最末一句。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象一朵水莲花
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沙扬娜拉十八首徐志摩写于1924年5月陪泰戈尔访日期间。他抓住最富有日本女性特点的温柔娇羞的神态来描画的,表现了对日本女郎的由衷赞美。这里的沙扬娜拉,日语“再见”的音译。
再就是他的再别康桥让我那时候甚是爱之极,烂熟于心。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只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首诗徐志摩用含羞草般的触觉和婴儿般的情感去感知爱情,是他的单纯的爱情观给他的诗作注入了浪漫的气息。虽然这种浪漫不能成为现实,但是徐志摩那炽热与细腻的情感,在诗行中随着康河静静地流淌。
作为徐志摩诗歌的第一个艺术特色,是对诗歌意象的苦心经营和有些带有刻意性质的追求。他实在擅长于在生活中捕捉形象,而且善于在生活中发掘诗趣,并使生活的形象与诗歌的意趣融会到他的作品里,从而构成较高的美学境界。作为诗中的意象“云彩”、“金柳”、“艳影”、“青荇”、“水草”、“虹”、“梦”、“长蒿”、“星辉”、“笙箫”、“夏虫”、“康桥”、“衣袖”等意象,这些都是他珍藏在心灵深处的一份情感,这些意象的虚与他心中情的实,相映成趣,一张一合,无不流露出意象的张力。通过情感化赋予客观物象以感情色彩,使这些意象由平入奇,因而全诗更显得飘逸而具有灵气。因此,再别康桥成为徐志摩发自性灵深处诗作的名篇。犹其是在剧中再现康桥柔美宁静的画面,更增加我对这首诗的理解,以及当时徐志摩写作的心情和环境的再现。
再看看诗中那“河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艳影”不仅在他“心头荡漾”更有一种梦幻般神奇的力量,催使他神思飞扬,异想“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烂里放歌”一系列意象的构成,这一点上说明了当时的徐志摩已接受了英国浪漫派诗的影响,吸取了欧洲象征派、印象派诗的特点。另外,再别康桥每节四行,韵式上都严格遵守二、四押韵,且每行两顿或三顿,整首诗章句匀整,韵脚铿锵,但为了更贴切地表达情感,不拘泥于“句的均齐”“寻梦?撑一只长篙”一句,如平静的湖面泛起的澜漪,使全诗生气盎然。整首诗的节律与诗人情感的起落相契合,全诗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读罢余音缭绕,给人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这也体现出徐志摩一方面汲取了英国浪漫派诗人的神韵和音律的同时又根据汉语白话的特点逐渐把他笔下的诗发展成为一种新诗的雏形。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成就是在性灵、意象、音律三方面,也可以说,他的诗作在艺术上具有这三大特色。而且,这三者在他诗中实际上是不可分割地统一在一起的:性灵的,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意象来体现,意象,也需要通过音乐美这个重要的方面去完成。它们共同构成了徐志摩诗歌艺术的整体,使他的诗不仅在艺术上享有较高的地位,而且给中国新诗的发展带来了某些有普遍艺术的经验,作出了其他一些诗人未能作出的贡献!所以后来很多人喜欢他的诗,也包括我很喜欢他轻柔灵动的情感,富有浪漫气息的隽美文字。
虽然已过了风花雪月的年轮,但潜藏于心对文学的衷爱之情始终未了,闲暇时间里总爱写点文字以饰我平淡的生活。
看完人间四月天,对徐志摩深置已久的迷,总算释然了。那本关于多年前我生日的时候,一个远方的朋友从成都寄给我的生日礼物——徐志摩全集,如今一直收藏着,虽然没有从头至尾静心阅完它,但是看完该剧,对徐志摩的诗情和才气已了然于心,也为他一生对爱的追寻而慨叹!也对林徽因的才情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惊叹世间竟然有这样的女子,集才气、集美质、集傲骨,也集热爱与事业于一体。她,一位惊世绝艳的才女,在1924年4月23日泰戈尔访华之际,被当时的上流社会惊叹为“人艳如花”她的才华和一生的传奇经历都为当世仰止,又光照来人。如果她不是生不逢时,如果她不是多病的女人,如果她的诗作文集有人编纂整理,或许今人读到的会是一个真正的女诗人,会是一个近代建筑史上的泰斗。她就是被时人誉为“第一才女”的奇女子的林徽因。
20岁林徽因以才貌双全闻名于北京上层文化圈。20世纪30年代她业余创作出了具有专业水准的文学作品,其范围涉及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各个领域,在京派作家圈中声誉鹊起;林徽因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她与梁思成情投意合的美满婚姻,与徐志摩、金岳霖之间超凡脱俗的亲密友情用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对母亲的评价来形容,林徽因“算得上是一位多少带有一些"文艺复兴色彩"的人,即把多方面的知识和才华——文学的和科学的、人文学科和工程技术的、东方的和西方的、古代的和现代的——汇集于一身,并且不限于通常人们所说的"修养"。而是在许多领域都能达到一般专业者难以企及的高度。”
林徽因的一生,如耀眼的星星在历史上留下亮丽的光彩。她除了长得漂亮之外,性格非常活泼,而且天资非凡。她会画画,也会作诗,还会演戏,她是一位兴趣十分广泛,能力超群的文化名人。现在的人只知道她和梁思成一样在建筑界是位专家,但很少有人知道并认真读过她的诗,她的散文和小说、剧本,她在20世纪30年代初受“新月派”的影响开始写诗,她善于用充满意象的语言描绘自然景物,她的诗很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3位公认的杰出的福建籍女作家——冰心、庐隐和林徽因。在文学方面,林徽因一生著述主要有你是人间四月天、谁爱这不息的变幻、笑、清原、一天、激昂、昼梦、瞑想等诗篇几十首;话剧梅真同他们;短篇小说窘、九十九度中等;散文窗子以外、一片阳光等。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汪曾祺就曾如是称赞:“她是学建筑的,但是对文学的趣味极高,精于鉴赏,所写的诗和小说如窗子以外、九十九度中,风格清泠,一时无二。”她在1921年开始发表新诗,后来加入新月社,被胡适誉为“中国第一才女”林徽因的文学作品加起来不过10来万字,但这仅有的一点东西,按后人的评价“几乎是篇篇珠玉”林徽因自己写的不算多,但她的写作却是由她心灵深处爆发出来的,不论是悲是喜,都觉得是迫切需要表现时才把它传达出来的。
•林徽因和梁思成
极不相同的两种个性,说话行事更有冰炭之别:林徽因异乎寻常的美丽活泼和聪明如水晶玻璃,玲珑而透明;梁思成的沉稳严肃用功却是静水深流;林徽因是诗人气质“灵感一来,兴之所至,常常可以不顾其他”;梁思成做事却喜欢按部就班,有条不紊;林徽因富于文学家式的热情,寻常都有锋芒毕露,行之所至,总成为中心人物;梁思成更多学者的缜密,内敛的幽默常表现出恰中主题的会心与深刻。以这样风格迥异的两种个性而共同生活,林徽因和梁思成之间常出现无可避免的碰撞,磨合中的苦恼从1924年离开家留学美国起就开始滋生。初次面对共同的独立生活,林徽因和梁思成各自的棱角都刺到了对方。而煎熬在“刀山剑树”的几个月,他们开始试着重新打量彼此的距离,给感情重新的定位,直面现实生活的琐碎,牺牲自己个性和极不相同的脾气的条件下相互容忍。因为保留了自我,依然不免个性碰撞时的苦痛;因为彼此体谅,又总能安然化解予匿,各种滋味,林徽因和梁思成都在用心体验。
从绚烂的瞬间到平淡的长久,梁思成是这样的理解:“林徽因是个很特别的人,她的才华是多方面的。不管是文学、艺术、建筑乃至文学她都有很深的修养,她能作为一个严谨的科学工作者,和我一同去村野僻壤调查古建筑,又能和徐志摩在一起用英语探讨英国的文学或我国新诗创作,她具有哲学家的思维和高度概括事物的能力所以做她的丈夫很不容易,中国有句俗话,‘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可是对我来说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我不否认和林徽因在一起有时很累,因为她的思想太活跃。和她在一起必须和她同样的反应敏捷才行,不然就跟不上她。”
•林徽因与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映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这是林徽因与徐志摩关系的写照!
“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这就好像是信条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奔波和爱恨之中,对于林徽因,他是用行动自始自终地表现出了一个追求者应有的努力和坚持。泰戈尔曾经为林徽因做了一首诗:天空的蔚蓝/爱上了大地的碧绿/他们之间的微风叹了声“哎!”
对徐志摩来说,没能和林徽因成为“神仙伴侣”是他终生的遗憾。他是带着这种遗憾离开人世的,真可谓“此恨绵绵无绝期”时间不会因遗憾而停止,每个人都还有自己的一段人生要去过,只有记忆在时间和人生中越发显得沉重,就像黑白的老照片一样深深地、深深地印在心底。
•高山流水叹知音
20世纪30年代,林徽因住在北京东城总布胡同3号的四合院时,她家的客厅名为“太太客厅”当时,一批文坛名流巨子,包括朱光潜、梁宗岱、金岳霖等,常聚集在这里,一杯清茶,些微点心,谈文学,说艺术,天南地北,古今中外。在“太太客厅”里,林徽因一直是最活跃的人物,读诗,辩论,她的双眸因为这样的精神会餐而闪闪发光。
朋友是林徽因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她的优秀也是因为有他们的欣赏和激励。这是她生活最优越、最辉煌、生命本身最灿烂的时期,可说她得到了一个女人应该得到的一切,有一群非常好的朋友定期来家坐一坐,她自己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和丈夫一块儿梳理古建筑的脉络,业余时间写写诗,从事一些艺术创作,这些事情都是她自己愿意做的事。
当时,知识分子是社会少数、精神贵族,像林徽因这样受过良好教育才貌出众的女子,更是凤毛麟角。她承认自己是受双文化教育长大的,英语对于她是一种内在思维和表达方式、一种灵感、一个完整的文化世界。中西文化融合造就了一个“文化林徽因”但她又不完全是诗人,不完全是建筑学家。这样多侧面多方位的文化林徽因,可以融入当时以男性为主的京派知识分子群体,她与他们的交往,构成了一幅很独特的风景。当时在林徽因的家里经常聚会的人员有新月社的诗人们,也有晨报副刊的编辑和作者,当然更少不了林徽因、梁思成在学界的亲朋好友。这些人大都少年时期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染,青年时期又接触到了五四的民主、科学知识,出国留学,又得到了西方文化的滋润。这个古今知识分子中很特殊的群体,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既有很深的理解和造诣,对西方文化又有很好的理解和掌握。他们所谈的无非是学问和艺术,跟参与到社会变革大潮中的公共知识分子相比,少了几分凌厉,多了几分闲适。
高大瘦削、爱打网球、矜持又能说会道的金岳霖,是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熟悉的人都叫他“老金”他是湖南人,早年在北京学习时获赴美奖学金,到宾夕法尼亚华尔顿学院,经济和商业的预备班学习,因他敏于抽象思维,后来转向哲学,毕业后又到英、法等国留学,他差不多在外国呆了10年。一米八的高个头,西装革履,仪表堂堂,极富绅士气度。然而他又常常不像绅士地酷爱养犬斗鸡,屋角还摆着许多蛐蛐缸。吃饭时,大斗鸡堂而皇之地伸脖啄食桌上菜肴,他竟安之若泰,与鸡平等共餐。听说他眼疾怕光,长年戴着像网球运动员的一圈大檐儿帽子,连上课也不例外。他的眼镜,据传两边不一样,一边竟是黑的。他住在梁家院后一座小房子里,梁氏夫妇住宅的一扇小门便和老金的院落相通。实际上他似乎是梁家的一个成员,在梁家夫妇的聚会上,老金总是第一个到达的客人,有时这样的聚会也在老金家里举行。作为逻辑学家的老金,连同他幽默的性格也是那么独特,即使林徽因和梁思成吵架拌嘴,老金也闻声过来解劝,从不问青红皂白,而是大讲特讲其生活与哲学的关系,总是迅速而有效地平熄“战火”林徽因和梁思成也很佩服老金这理性的逻辑思辩。
金岳霖对林徽因人品才华赞羡至极,十分呵护;林徽因对他亦十分钦佩敬爱,他们之间的心灵沟通可谓非同一般,一次林徽因哭丧着脸对梁思成说,她苦恼极了,因为自己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如何是好。林徽因对梁思成毫不隐讳,坦诚得如同小妹求兄长指点迷津一般。梁思成自然矛盾痛苦至极,苦思一夜,比较了金岳霖优于自己的地方,他终于告诉林徽因:她是自由的,如果她选择金岳霖,祝他们永远幸福。林徽因又原原本本把一切告诉了金岳霖。金岳霖的回答更是率直坦诚得令凡人惊异:“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去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从那以后,他们三人毫无芥蒂,金岳霖仍旧跟他们毗邻而居,相互间更加信任,甚至梁思成林徽因吵架,也是找理性冷静的金岳霖仲裁。后来,金岳霖终身未娶,引来了不少的疑惑,而他却始终保持着沉默。参加林徽因的葬礼时,在亲朋送的挽联中,金岳霖的诗句别有一种炽热颂赞与激情飞泻的不凡气势。
上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下联:“万古人间四月天”
此处的“四月天”取自林徽因一首诗的题目你是人间四月天。这“四月天”在西方通常指艳日、丰硕与富饶。金岳霖“极赞”之意,溢于言表。金岳霖回忆到追悼会时说:“追悼会是在贤良寺开的,我很悲哀,我的眼泪没有停过”林徽因死后多年,一天金岳霖郑重其事地邀请一些至交好友到北京饭店赴宴,众人大惑不解。开席前他宣布说:“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顿使举座感叹唏嘘。
最痴情的当数金岳霖先生,他为之一生不娶,林一家搬到那,他也随之搬到哪儿。很久以来,关于金岳霖对林徽因感情上的依恋我听了不少。金岳霖终生未娶,寄托着对林徽因无限的爱。
徐志摩、金岳霖、林徽因、梁思成之间都有过感情纠葛,但行止却大相径庭。徐志摩完全为诗人气质所驱遣,致使狂烈的感情之火烧熔了理智。而金岳霖自始至终都以最高的理智驾驭自己的感情,显出一种超脱凡俗的襟怀与品格,这使我想起了柏拉图的那句话:“理性是灵魂中最高贵的因素。”
•解读人间四月天
20集人间四月天电视剧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其中隐藏的故事,却让人回味无穷。
真正的徐志摩和林徽因,自然是没有人可以演绎出来的。但是,我觉得他们演的已经很不错了,林徽因的灵性,徐志摩的感性,在这部片子里展示的淋漓尽致,我觉得很好。
都说徐志摩最后乘机回北京是为了看林徽因的演讲,其实只是一部分吧,也有陆小曼的原因吧,想要逃离陆小曼堕落的生活,
林徽因放弃徐志摩是正确的,她爱的很理智,两个寻求浪漫的人即使走到了一起也不会长久,因为生活需要脚踏实地,而两个从骨子里都浪漫的人是不可能脚踏实地的生活的。
没有人不梦想飞翔,因为爱,她放弃了可以飞翔的翅膀,可以说爱的很彻底,很真诚。但长着翅膀想飞的人看不懂这些,当付出真爱却换不来最起码的尊重和礼遇时,当付出真爱却受到一连串的致命伤害时,坚强的幼仪终于找回了曾经丢失的翅膀。她不在低眉顺眼默默无语的奉献自己的爱,她学会了张开翅膀飞翔,她张开绚丽的翅膀飞的比那个想飞的人还要高还要美,多年后徐志摩在看到她时更多的应该是悔恨吧,他一生都在追求爱情,却不明白真爱就在他身边,当陆小曼在烟踏上无休止的吸食鸦片时,当徐志摩负债累累走投无路向幼仪求助时,他又在想些什么呢?
能维系婚姻的不仅仅是爱情,更重要的是责任。其实徐志摩和张幼仪都没有错,两个不同世界的人硬被栓在一起生活。其实两个人都很可怜。
徐志摩对林徽因的感情是一种灵魂上的契合!而他跟张幼仪的包办婚姻,在情感上他出于无奈,志不同,道不合,相处在一起亦找不到共同语言,张幼仪始终无法融入志摩的世界,无法体会他的思想,徐志摩是个有思想、有抱负、是个诗情并茂的浪漫才子,林徽因亦如此!而张幼仪则是个十分古典的、传统的女性,当然,这并不能说是任何人的过错。错只错在他们彼此的命运,错在两个人始终无法成为同类人
徐志摩用一生去实践他的新时代,康桥与林徽因成就了康河之美,也成就了一传奇,或许林徽因带给了徐志摩灵感。而人生就是奇妙,林徽因理智的选择了梁思成,而注定有完美也有残缺。陆小曼或许是多余的,而却是应该加上的,当林徽因去宾州学习的时候,注定徐志摩将面临选择,而他浪漫主义的个性最终让他选择了陆小曼,暂且不说谁好。而缺了陆小曼徐的人生又不是完美的。张幼仪是徐最该爱的女人,而林徽因是徐最爱的人。但最后是张幼仪给了徐完整的人生。
林徽音是徐志摩真正想爱的女人,张幼仪是徐志摩真正应该爱的女人,陆小曼是徐志摩爱情悲剧的牺牲品,悲哀。徐志摩爱情的悲剧牺牲了三个女人的爱情。
尽管徐志摩才活了三十几年,但是他却活完了他的一生。他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最后只能让三个人女来完整了他的人生,不知道是喜还是悲,可谓是传奇的三个女人,出现的顺序都是那样的传奇,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他们出现的顺序是相反的,可能他会有幸福的人生,但是他的幼稚决定了他的命运,最后只能一死谢天下,让他永远活在三个女人的心里。也实现了他的爱情永恒。
想爱的爱不到,该爱的给了致命的伤害,不该爱的却为之罔付了生命。为爱追逐一生最终还是不知爱为何滋味。
看完了人间四月天,时间暂且是短暂的。但需要长久的时间去记住,人间是美好的,有些是不幸的。
最后以林徽林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结束此文。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着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
细雨点洒在面前。
那轻,那聘婷,你是
鲜妍面前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天真,庄严
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缘;
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的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