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快乐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鄙人有一个很坏的习惯,就是每当读到别人一篇好文章,或好段子时,通常在三更半夜醒来,反复琢磨文章的精彩部分,猜摸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用心,总是想知道,人家为什么能写出如此好文章,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等一系列的问题在脑海中萦绕,直到非把自己搞得筋疲力尽不可,方才再次进入梦乡。这种坏习惯常常令我因睡眠不足,在第二天工作之时老是遭受磕睡虫的侵袭而痛苦万分。然而,这种习惯却也有特大好处,那就是我对许多作者和其作品印象深刻,对其作品的细节和主人公等内容能历久不忘。偶尔在生活中,碰到类似作品中的例子,深感作者的敏锐和洞察力,往往自己于别人优秀作品的深度理解力和欣赏水平而暗自得意,或兴奋不已,总是产生想和作者近距离交流的冲动感。遇到谦虚平易近人的作者,当然最终成为了一个难得的笔友,甚至是能深交的挚友;碰到心高气傲的大作家,当然人家对你不屑一顾。我心中猜测,碰到这类型的作者,说明你的鉴赏能力和水平还远不足以欣赏他的东东,自己离人家还有好远好远的距离,还远远没有上档次,所以嘛,无知的小字辈拿自己的热脸蛋贴人家的冷屁股人家还未必乐意。我们集团公司的一个兄弟公司有一个作家,在集团公司内部的征文中拿了个一等奖,就自以为自己是美女兼才女,就令我在想和她套近乎,意在向她学点东西的时候,而碰了一鼻子灰。她总是对我爱理不理,令我觉得自己灰头土脸的。
能够和一个自己喜欢的作者交流,确实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不仅是欣赏他(她)的作品,也同样欣赏他(她)的为人处事里得到某种有益的启发。透过其作品,我们常常能窥视到作者的内心世界,能够抵达他们心底深处的灵魂,而引起深深的共鸣。我虽然来到红袖不久,就交上了多位笔友,在喜爱他们作品的同时,同样也收获了友谊;在红袖散文编辑中,汪建中的霸气,耳东的温柔细腻,使我对他们的作品津津有味,爱不释手,他们丰产的文集仿佛是一大谷仓里丰富的精神食粮,我一有时间就往那里跑,极其享受地荡漾其中,使我流连忘返,甚至是乐不思归。
文字的快乐,并不是读者单方面的。我想,作者都有一种被人家关注的渴望。他们总是希望读者能读懂他们的作品,能够在读者的心灵深处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期待着读者能和作者一起快乐,一起流泪。当这种互动场面出现的时候,作者的幸福感就能体会到人生快乐于极致,对一个作者来说,估计天下没有其它能领跑出这种快乐的左右。
再回到说阅读。真是庆幸,我们赶上出版和网络“钟鸣鼎食”的时代。我们对于钟爱的作品,几乎唾手可得。书店的各类书籍汗牛充栋,浩繁若天上的星星,不计其数。这就为我们的阅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网络的世界高度畅通发达也为我们找寻有关资料,并且得来需要的信息,不费任何功夫。我们的阅读,于平面媒体,于网络世界,我们由此而来的快乐可以说无处不在。
写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小时候,那是一个读物的极度匮乏时代。新华书店里书架上,摆放的都是清一色的活学活用的老三篇等等政治类读物。由于长时间无人问津,书上都积满了厚厚的灰尘。书籍的匮乏,常常令我象一头饿坏了的老虎,到处觅食。偶尔能从一个朋友或熟人那里得到一本好书,往往就象干枯遇到甘露,常常欣喜若狂,于是,连夜挑灯,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直到东方露出了鱼肚白也全然不觉。这种情况的发生,经常被老爸骂得狗血淋头,说我如何如何浪费了煤油火水。我知道,家里穷呀,这些过日子的“家计民生”当然是不能大肆挥霍的。
很长的日子里,我找不到任何书来看,就将摆在床头边的那部毛选精装本拿来翻读,这一读,也同样入了神,有时侯将自己关在房间里,津津有味地读着毛选,就是一整天足不出户也没有问题。毛选中的中国各社会分析、为人民服务、别了,司徒雷登等著名篇章,至今也在我脑海中记忆深刻。这种生活,日复一日,母亲看不过眼,在我面前老是唠叨,说我懒的象条冬眠的蛇,别人家的孩子勤快得不得了,不是帮父母干田里的农活,就是上山砍柴,准备过冬的柴火。更可笑的是,母亲说我,整天捧着个书,什么也不会干,成家立业了谁养活我。我常常把母亲的话当耳边风,我的乐趣只在书中,那些什么活呀,砍柴草呀,是极为厌恶的事情。
我在父母的眼中,是一个极为懒惰的孩子,只知道读不能当饭吃的破书,这常令父母烦闷不已。但是他们也许做梦也没有想到,正是我喜欢读书,执着于我的爱好,才改变了我人生的命运,也改变了父母晚年不再在农村象其他村民一样致死也要劳碌的命运。
如果将“书中自有黄金屋”对我人生进行诠释和注脚,可能再找不出更合适的词。
更为有趣的是,我经常会从父亲、祖父那里“骗”些零用钱,说是要买作业本铅笔什么的。我将这些“骗”来的钱全部用来买书,什么英雄小雨来、鸡毛信等等,都是我极为喜欢的读物。我有时侯,也会用打了折的价钱从一些村里的大人手里买一些旧了的甚至掉了页的书,如繁体印刷的铁道游击队、敌后武工队等等,都是我梦寐以求的书。那时候,这些书在书店里是绝对见不到的,更不要说购买了。在小时候同年龄的伙伴中,能拥有这些喜欢的书籍,是我最为开心和值得自豪的事情。
现在年纪大了,当然这种类型的作品不再喜欢,也只有将其成为封存的美好记忆之列。每每工作之余,阅读的兴趣和爱好已趋向于评论或现实类的题材,休闲类的文章也占了相当的比例。年轻时,由于工作的原因,沾染了许多不良爱好,如喝酒、麻将等,相反阅读的兴趣却被遗忘和荒废掉。随着年岁的增大,慢慢地重新拾起阅读这种爱好,并在这种时光的消磨中又找回了读书的乐趣和快乐的感觉,那些年轻时积攒下来的坏习惯也得以彻底的修正,这确实是在迷失方向的人生歧途中改邪归正的一大幸事。
我不奢望大富大贵,也不希望人生的轰轰烈烈,一盏灯,一本书,一口粗茶淡饭,无疾地终其我一生足矣!
鄙人有一个很坏的习惯,就是每当读到别人一篇好文章,或好段子时,通常在三更半夜醒来,反复琢磨文章的精彩部分,猜摸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用心,总是想知道,人家为什么能写出如此好文章,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等一系列的问题在脑海中萦绕,直到非把自己搞得筋疲力尽不可,方才再次进入梦乡。这种坏习惯常常令我因睡眠不足,在第二天工作之时老是遭受磕睡虫的侵袭而痛苦万分。然而,这种习惯却也有特大好处,那就是我对许多作者和其作品印象深刻,对其作品的细节和主人公等内容能历久不忘。偶尔在生活中,碰到类似作品中的例子,深感作者的敏锐和洞察力,往往自己于别人优秀作品的深度理解力和欣赏水平而暗自得意,或兴奋不已,总是产生想和作者近距离交流的冲动感。遇到谦虚平易近人的作者,当然最终成为了一个难得的笔友,甚至是能深交的挚友;碰到心高气傲的大作家,当然人家对你不屑一顾。我心中猜测,碰到这类型的作者,说明你的鉴赏能力和水平还远不足以欣赏他的东东,自己离人家还有好远好远的距离,还远远没有上档次,所以嘛,无知的小字辈拿自己的热脸蛋贴人家的冷屁股人家还未必乐意。我们集团公司的一个兄弟公司有一个作家,在集团公司内部的征文中拿了个一等奖,就自以为自己是美女兼才女,就令我在想和她套近乎,意在向她学点东西的时候,而碰了一鼻子灰。她总是对我爱理不理,令我觉得自己灰头土脸的。
能够和一个自己喜欢的作者交流,确实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不仅是欣赏他(她)的作品,也同样欣赏他(她)的为人处事里得到某种有益的启发。透过其作品,我们常常能窥视到作者的内心世界,能够抵达他们心底深处的灵魂,而引起深深的共鸣。我虽然来到红袖不久,就交上了多位笔友,在喜爱他们作品的同时,同样也收获了友谊;在红袖散文编辑中,汪建中的霸气,耳东的温柔细腻,使我对他们的作品津津有味,爱不释手,他们丰产的文集仿佛是一大谷仓里丰富的精神食粮,我一有时间就往那里跑,极其享受地荡漾其中,使我流连忘返,甚至是乐不思归。
文字的快乐,并不是读者单方面的。我想,作者都有一种被人家关注的渴望。他们总是希望读者能读懂他们的作品,能够在读者的心灵深处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期待着读者能和作者一起快乐,一起流泪。当这种互动场面出现的时候,作者的幸福感就能体会到人生快乐于极致,对一个作者来说,估计天下没有其它能领跑出这种快乐的左右。
再回到说阅读。真是庆幸,我们赶上出版和网络“钟鸣鼎食”的时代。我们对于钟爱的作品,几乎唾手可得。书店的各类书籍汗牛充栋,浩繁若天上的星星,不计其数。这就为我们的阅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网络的世界高度畅通发达也为我们找寻有关资料,并且得来需要的信息,不费任何功夫。我们的阅读,于平面媒体,于网络世界,我们由此而来的快乐可以说无处不在。
写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小时候,那是一个读物的极度匮乏时代。新华书店里书架上,摆放的都是清一色的活学活用的老三篇等等政治类读物。由于长时间无人问津,书上都积满了厚厚的灰尘。书籍的匮乏,常常令我象一头饿坏了的老虎,到处觅食。偶尔能从一个朋友或熟人那里得到一本好书,往往就象干枯遇到甘露,常常欣喜若狂,于是,连夜挑灯,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直到东方露出了鱼肚白也全然不觉。这种情况的发生,经常被老爸骂得狗血淋头,说我如何如何浪费了煤油火水。我知道,家里穷呀,这些过日子的“家计民生”当然是不能大肆挥霍的。
很长的日子里,我找不到任何书来看,就将摆在床头边的那部毛选精装本拿来翻读,这一读,也同样入了神,有时侯将自己关在房间里,津津有味地读着毛选,就是一整天足不出户也没有问题。毛选中的中国各社会分析、为人民服务、别了,司徒雷登等著名篇章,至今也在我脑海中记忆深刻。这种生活,日复一日,母亲看不过眼,在我面前老是唠叨,说我懒的象条冬眠的蛇,别人家的孩子勤快得不得了,不是帮父母干田里的农活,就是上山砍柴,准备过冬的柴火。更可笑的是,母亲说我,整天捧着个书,什么也不会干,成家立业了谁养活我。我常常把母亲的话当耳边风,我的乐趣只在书中,那些什么活呀,砍柴草呀,是极为厌恶的事情。
我在父母的眼中,是一个极为懒惰的孩子,只知道读不能当饭吃的破书,这常令父母烦闷不已。但是他们也许做梦也没有想到,正是我喜欢读书,执着于我的爱好,才改变了我人生的命运,也改变了父母晚年不再在农村象其他村民一样致死也要劳碌的命运。
如果将“书中自有黄金屋”对我人生进行诠释和注脚,可能再找不出更合适的词。
更为有趣的是,我经常会从父亲、祖父那里“骗”些零用钱,说是要买作业本铅笔什么的。我将这些“骗”来的钱全部用来买书,什么英雄小雨来、鸡毛信等等,都是我极为喜欢的读物。我有时侯,也会用打了折的价钱从一些村里的大人手里买一些旧了的甚至掉了页的书,如繁体印刷的铁道游击队、敌后武工队等等,都是我梦寐以求的书。那时候,这些书在书店里是绝对见不到的,更不要说购买了。在小时候同年龄的伙伴中,能拥有这些喜欢的书籍,是我最为开心和值得自豪的事情。
现在年纪大了,当然这种类型的作品不再喜欢,也只有将其成为封存的美好记忆之列。每每工作之余,阅读的兴趣和爱好已趋向于评论或现实类的题材,休闲类的文章也占了相当的比例。年轻时,由于工作的原因,沾染了许多不良爱好,如喝酒、麻将等,相反阅读的兴趣却被遗忘和荒废掉。随着年岁的增大,慢慢地重新拾起阅读这种爱好,并在这种时光的消磨中又找回了读书的乐趣和快乐的感觉,那些年轻时积攒下来的坏习惯也得以彻底的修正,这确实是在迷失方向的人生歧途中改邪归正的一大幸事。
我不奢望大富大贵,也不希望人生的轰轰烈烈,一盏灯,一本书,一口粗茶淡饭,无疾地终其我一生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