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程雪羽文集 > 史铁生的地坛

史铁生的地坛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编者按 寂寥的地坛,引多少文人墨客沉思吟叹?正如史铁生说的,不是佛度化了众生,是众生度化了佛。生命是有限的,而爱,是无穷的。  我曾说过,京城那些皇家园林我最不愿意去,尤其是故宫。皇家园林对普通瞻仰古迹的人来说,是象征着权力威严肃穆,对我而言那是一个黑暗的囚笼,古代天子对大臣遗留的是神气,我以为那是鬼气。故宫是鬼气最重的地方。然而鬼气最重的地方往往是人们趋之若骛的地方,因为这是人内心世界里对权力的向往。但我对众多的皇家园林也有例外,那就是地坛,喜欢地坛别无其他原因,只因为史铁生。

    众多的皇家建筑、园林无论在建筑学上多么巧夺天工的精巧,对我而言,它在文化上都是拘泥的,它的威严肃穆大过玲珑奇巧的艺术价值,但是地坛不同,因为它有了史铁生。原来属于皇帝的地坛,因为有了史铁生从此换了主人,地坛不属于了皇帝,而属于了史铁生。有了史铁生的地坛有了灵气。是史铁生把地坛黑漆漆的鬼气扫除了。

    北京的名胜除了读书时,途经北京,同学非要去的天安门之外。我驻扎北京后到过的第一个地方是地坛。地坛濒临雍和宫,雍和宫因为曾经居住过两个皇帝而享有大名,后来因为成为喇嘛庙而享誉。在雍和宫旁边有一个小型的招聘会场所,刚来北京时的我,急于找工作让我有机会亲近地坛。第一次去地坛是由南门而进,老实说走进地坛是抱着游玩的姿态进去的,虽然那个时候我已经读过了史铁生先生的散文我与地坛,但是一直生活在安逸中的我,只是把它当成一篇优秀的散文来读,无法体会作者那彻头彻尾的悲凉。这让我明白了,人对别人的悲哀感触总是迟钝的,地球离月亮的距离并不遥远,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才是最遥远的。

    北京到处都是旅游的绝妙之处,地坛因为是皇帝装模作样祭奠土地祈求农神,让百姓五谷丰登的地方,所以他的建筑并不如其他地方威严肃穆,也不如其他地方鬼斧神工的飞檐翘瓦,所以它是被旅游者遗忘的地方。因为遗忘,地坛没有来往络绎不绝的旅客,没有游人惊呼的地坛是幽静的,没有游人来去的地坛自由的。它的清幽更似于空寂,只有在空寂的空间里人们才更容易关注自己,让自己与自己对话。然而初到的我只是一个游者,穿过那朱漆剥落的南门,高耸的松木让我感到的是新奇,宛如一个顽童走入一个百货商城,所以第一次的地坛在我心中只是一个幽静园子。这个园子因为史铁生让我知道而已。

    当时的地坛已经不像史铁生文章中描写的那样,它已经经过了一些修缮,墙壁上是皇家建筑的那种紫红色。林间路途平整,花园花草芳菲,池中游鱼翔底,那悬挂的硕大的铜钟似乎又在敲响着皇家的晨钟暮鼓,只有那在池上亭间的业余票友在咿咿呀呀的拉着胡琴,一声苍老嘶哑的声音唱着历代的兴亡,好像对应着那破败未曾修缮的祭台。不过那祭坛已经被大大的锁锁住了,只能透过门缝看到光阴从世间碾过的痕迹。

    第二次去地坛的时候,是个冬季。那时我在京城已经度过了两年,那年的夏末经历了人生的大悲大欢,我对生死的思考,对生命的脆弱及其生命存在的虚幻的思考,思考到了我思想的极致。人生的空漠让我感触到了空旷的悲凉,生死之间那不可逾越的边界,让我有怆然独涕的孤寂,我借用一切信仰的智慧来冲淡那种消极的生命虚无。我知道这些对我来说都是徒劳的,因为从小受到的纯粹唯物主义在思想里否定一切神鬼之说,上帝、佛祖不过是意想出来的,天堂地狱都是不存在的,死就是一切的寂灭。乌纳穆诺说:“信仰就是愿意信仰;信仰上帝就是希望有一个上帝。”上帝是人创造出来的,这一句话击碎了一切宗教信仰。是的,上帝是人创造的,人对生命的体验、误区是靠自己走出来的,别人的一切劝导对自己来说都没有意义,只能靠自己去捅破自己臆想出来的天机,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这个时候我再次读了史铁生先生的我与地坛,我再次走进地坛,这是个体生命对生命的体验。

    我与地坛是一篇非常杰出的复调散文,它以地坛为底色贯穿了文章的始末,展示各个个体生命对生命意识的体验,如八音齐奏,有小号、有定音鼓、有大提琴、有长笛,这是悲欢交融的交响乐。所有的曲调中的底色是悲凉,像张爱玲的小说,鲁迅的文字的底色,荒凉,彻底的荒凉,象征着生命自我感悟中的苍茫。然而史铁生的文字又与张爱玲和鲁迅的有绝对的区别,张爱玲的荒凉是岁月的空透和内在悲剧性如红楼梦的主题,鲁迅是对人性的绝望后的置死地而后生的荒凉,那是悲悯苍生的情怀,但是史铁生不同他从小我出发而后上升为大我从而文字里透出来得是从自我的悲闵到对苍生的怜悯。在这世间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病孩子,我们面对着世间不幸得到来,怎么面对就像哈姆雷特所疑问的“到底是生还是死去”这样的困惑疑惑着每个人。面对人生的不幸,无法逃脱的不幸,或许我们只有悲剧性接受。悲剧性的接受也有不同的接收方式,安然与自我的哀怨。安然的接受是看破后的悲闵,明知生命归化是一场空,可是把生命存在的真实和空结合,这种安然变得底色宏大而深邃,所以这是一个文字与生命体验的超越,超越小我的自我哀怨达到包容任何孤独的个体生命在内的更大的生命本相。这个超越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阅历后的自我提升。

    在文章中作者有一章节专写到了母亲,作者的母亲去世的时候才四十九岁,相对于正常的生命是中途撒手人寰,这一如我的父亲。读着作者用宁静的语言描述母亲对儿子的情怀,我潸然泪下,或许生命对生命的理解就是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环境,适当的生命体验才能产生共鸣,如同张爱玲说爱情的时候说道的:“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的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冬季的地坛是寂寥的,望着那静静的落日,想着生命如那白驹过隙转眼即逝,你怎么能够不产生悲凉呢?想想生命脆弱至极,当你回乡时还曾见到那温和的微笑,听到那温和的话语,当你再次回去,什么也没有了,陪你走过二十几年生命之路的人,给予你生命的那个生命,现在只有寒灰黄土时,恐怕你对着真实会产生一种虚幻感。虚幻的让你不敢相信,让你至死在感性上也无法接受。人死如灯灭,理性告诉我们不要去幻想天堂,幻想另一个世界,生命的真实就只有一次。

    我在地坛一遍遍的行走兜圈,走过它的四角,在从林里听到乌鸦的啼鸣,那是生命哀号的声音。生编者按 寂寥的地坛,引多少文人墨客沉思吟叹?正如史铁生说的,不是佛度化了众生,是众生度化了佛。生命是有限的,而爱,是无穷的。命的乐曲如那鸟鸣,诞生时如黄鹂啼叫于柳稍,中间如沉默搏击的苍鹰,晚间归于丛林就如昏鸦。生命不可能长生的,人永远突破不了自我的限制,这个问题恐怕三岁的孩子都知道。每个人对死亡都是畏惧的,可是谁也逃脱不了这个归宿。对大千世界的生命来说,如果没有死亡“活着”本身就没有了意义,死是对活的肯定。

    这些道理我是明白的,这个世间的人都明白的,可是当我们走入自我的悲哀时,却谁也劝导不了自己,谁也阻止不了自己对亲人那刻骨铭心的怀念,我不行,史铁生也不行。我望着那废弛的祭坛想,如果我见到父亲最后一面还会如此痛苦吗?如果父亲到了八九十岁突然没了,我会痛苦吗?我知道无论什么样的理由发生,我还是会的,并不会减轻半分。因为父亲和儿子的亲情血缘会超越一切时空。只不过事情发生的越晚心理承受越大,或者说年龄大了对人生的执著之心会淡一些,会把痛苦深深的掩埋,把它转化成绵长的怀念。无论我们的年龄有多大,失去了父母我们都是孤儿。做父母的对待儿女的爱,儿女永远是想不到。

    人世间最远的离开莫过于诀别。诀别让一切等待都成空。诀别是什么?诀别就是你把人生最辉煌的乐曲弹奏出来的时候,那个最为兴奋、最为骄傲的人无法欣赏了,那个人的喝彩才是你最想听到的。对于这些我们无力改变得,我们要承受,或者说我们要学着安然的承受,过多的自我哀怨着能让自我的现实生活陷入困境。过去的事情终究是过去了,我们只能把过去封存,化成沉淀绵长的回忆。生命是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人生短促而又漫长岁月里我们将要不断的失去曾经拥有的爱与亲人,失去的痛苦将伴随终生,直至我们离去给他们带来痛苦。但是我们不会因失去他们而不去生活了,我们依然要活着,并且要拿出最好的姿势去生活。这不是麻木,而是生命个体诞生与消亡的自然规律,在规律面前人类只有以本性来溶解规律带来的副作用。

    在地坛里,我从黎明走到了傍晚,我像史铁生一样疑问,为什么父亲去了呢?我听不到任何人的回答。父亲如果早去,我恐怕没有机会走进大学的门,那时候我连自食其力都没有办法。我想我比好多人要幸运的多,也要幸福的多,毕竟我的身体健康,毕竟父亲在交给我谋生手段后才去的,我有什么可自哀自怨的呢?对于一个成人来说,我是幸福的,对于父亲和儿子来说,我们都在尽着个体生命的本分。世上每个父母不都一样吗,他们在教会儿女生存了,自己就躲进了上帝的怀抱。

    其实每个都会死亡,每个人在怀念他人的时候,也会被他人怀念。每个生命的过程及其生命在宇宙中的定位,在我与地坛里史铁生描述的很好,那是一个残疾人对生命思考的终结,他说:“我说不好我想不想回去。我说不好是想还是不想,还是无所谓。我说不好我是像那个孩子,还是像那个老人,还是像一个热恋中的情人。很可能是这样:我同时是他们三个。我来的时候是个孩子,他有那么多孩子气的念头所以才哭着喊着闹着要来,他一来一见到这个世界便立刻成了不要命的情人,而对一个情人来说,不管多么漫长的时光也是稍纵即逝,那时他便明白,每一步每一步,其实一步步都是走在回去的路上。当牵牛花初开的时节,葬礼的号角就已吹响。”

    有人说,是光阴、时间扼杀了爱。我在地坛里反复琢磨、品味这句话,不,不是这样的,不是时间扼杀了爱,是时间的成全了爱。因为有了时间的流逝,我们才知道珍惜身边的爱,珍惜身边的生命。因为时间让我们明白所有的生命都是短暂的,惟有珍惜自我才能珍惜他人,我是因为他人而存在,他人的存在我才有意义。因为如此,世间的生命可能会转眼而去,但是爱会永存。

    正如史铁生所说的,不是佛度化了众生,是众生度化了佛。编者按 寂寥的地坛,引多少文人墨客沉思吟叹?正如史铁生说的,不是佛度化了众生,是众生度化了佛。生命是有限的,而爱,是无穷的。编者按 寂寥的地坛,引多少文人墨客沉思吟叹?正如史铁生说的,不是佛度化了众生,是众生度化了佛。生命是有限的,而爱,是无穷的。编者按 寂寥的地坛,引多少文人墨客沉思吟叹?正如史铁生说的,不是佛度化了众生,是众生度化了佛。生命是有限的,而爱,是无穷的。编者按 寂寥的地坛,引多少文人墨客沉思吟叹?正如史铁生说的,不是佛度化了众生,是众生度化了佛。生命是有限的,而爱,是无穷的。编者按 寂寥的地坛,引多少文人墨客沉思吟叹?正如史铁生说的,不是佛度化了众生,是众生度化了佛。生命是有限的,而爱,是无穷的。编者按 寂寥的地坛,引多少文人墨客沉思吟叹?正如史铁生说的,不是佛度化了众生,是众生度化了佛。生命是有限的,而爱,是无穷的。编者按 寂寥的地坛,引多少文人墨客沉思吟叹?正如史铁生说的,不是佛度化了众生,是众生度化了佛。生命是有限的,而爱,是无穷的。编者按 寂寥的地坛,引多少文人墨客沉思吟叹?正如史铁生说的,不是佛度化了众生,是众生度化了佛。生命是有限的,而爱,是无穷的。编者按 寂寥的地坛,引多少文人墨客沉思吟叹?正如史铁生说的,不是佛度化了众生,是众生度化了佛。生命是有限的,而爱,是无穷的。编者按 寂寥的地坛,引多少文人墨客沉思吟叹?正如史铁生说的,不是佛度化了众生,是众生度化了佛。生命是有限的,而爱,是无穷的。编者按 寂寥的地坛,引多少文人墨客沉思吟叹?正如史铁生说的,不是佛度化了众生,是众生度化了佛。生命是有限的,而爱,是无穷的。编者按 寂寥的地坛,引多少文人墨客沉思吟叹?正如史铁生说的,不是佛度化了众生,是众生度化了佛。生命是有限的,而爱,是无穷的。编者按 寂寥的地坛,引多少文人墨客沉思吟叹?正如史铁生说的,不是佛度化了众生,是众生度化了佛。生命是有限的,而爱,是无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