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的热炕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北方人,大概没睡过土炕的少,就算没睡过,父辈也肯定睡过。总之,北方人与土炕的渊源颇深,年长一点儿的,还亲自搭过土炕,自然,对土炕就有很深的感情,土炕能勾起你温馨的回忆,也就是说,北方男人,最热衷的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这话一点不假。大冷的天儿,热炕头让男人们真正体会到什么叫温暖;炕总得有人烧,才会有热炕头,烧炕是女人们每天的作业,温暖间接来自于老婆,男人们自然会珍爱自己的老婆,有了热炕头和老婆,再欢喜,久了也会寂寞,老了也要有人给埋这把老骨头,男人和女人们也就更想要个孩子。有人把北方男人的这点很现实的理想当成是没出息,那是绝对错误地!我就第一个不答应!
热炕头,不但男人喜欢,女人和孩子也喜欢。农人们忙碌了一天的农活,身体又乏又累,全身又酸又痛,恨不能扯着猫尾巴上炕,在热炕头上睡一个晚上,什么乏累都解了。孩子们在外面野跑一天,也早早地困了,睡在热炕上,很舒服。咱北方人笃信这一条:睡热炕头养人,特别是秋冬时节,不作凉病。
热炕头哪儿来的?家家盖房子,上了窗户,大框儿弄好了以后,就是搭炕。前些年都是土炕,要脱土坯,近年来开始搭砖炕,用几块砖打成半米见方的水泥板儿,铺炕面儿。土炕热得慢,费火,容易塌。尤其家里有孩子,在炕上蹦来跳去,炕塌得就快。我还清楚地记得,小时候,大人是不让在炕上乱蹦乱跳的。大人只好约束孩子的天性,要跳去地下跳,院子里跳去,反正外边儿地方大。砖炕热得快,省火,热得还匀,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干净,没有土腥气。土炕面原来都是用马糞泥抹的,一烧就有一股土腥气,还爱招虫子。现在农村连马都少见了,也更没有那么多马糞了,炕也没那种土腥气了。
“炕上没席,当家脸上没皮”然而,听母亲说,她年轻的时候,没炕席的人家是有的,穷得买不起一张席子。到我小的时候,就没有这样的了,生活差些的人家顶多就是席子破一些,不象生活好些的人家可能常换席子。当时供销社也卖炕席,一领(炕席以“领”为单位)炕席多少钱就不记得了,一般会编席子的都是自己编。白洋淀的席子好,记得母亲就会编席子,也算我家的一项收入。
是用高梁秸的编的。编炕席是个有意思的活儿,我喜欢看。首先要把高梁秸用水阴湿了,然后破成两半,再用夹把刀把中间的瓤子给刮尽,还不能弄折,所以,这也是个技术活,尤其是难在起头和收尾。不是哪家的人都会的,所以,我很佩服母亲,虽然是半拉庄稼人,但是农村的活计样样会,还善于找门道。农村炕和屋地的大小差不多大,一编炕席,几乎要把巴掌大的屋地铺排满了,转不开身。
炕是干热干热的,炕席铺久了,再加上人们天天在上面磨来蹭去,就容易从秸结处破掉,尤其是炕头儿,如果火烧多了,就容易“上茬”就是把炕席给烧红了,那就很危险,如果一不小心挨上去会烫伤的,炕席也坏得快。小孩子光着屁股在炕上玩,就容易扎屁股。一不小心还会扎手,我小时候很深的印象就是怕手指缝扎刺儿,当然是吃过苦头的,所以,在炕上玩的时候是很小心的。擦炕也是个麻烦事儿,更是怕扎刺。
最好玩的是,夏天穿得薄,在炕上坐久了,或者就炕睡着了,脸上,胳膊上,都会印上红红的炕席花,痒痒的不舒服。
搭炕是门学问。炕好不好烧,冒不冒烟,热的匀不匀,关键在搭炕上。炕,一般是盖房子时瓦匠师傅给搭。但是,如果以后改造,那就是自家的事了。我家扒炕,是父母的事,父比较忙,管得少。母亲最善于琢磨,善于向别人请教,根据烟囱的位置,走烟的“火脖儿”长短“迎风神儿”“迎火神儿”应该怎么搭,都很有讲究,母亲做的很拿手。从小到大,我记得从没让烟呛过,有一点烟。懒笨一些的人家,就那么一辈子在烟熏火燎中度过的。因此,村子里会搭炕的人,每年秋季扒炕抹墙的时候,就忙得脚不沾地儿。挨累的结果,就是请吃一顿饭,最大的收获就是博得村里人的尊敬,这比什么都重要。
上高中以后,在学校睡床的日子比睡炕的日子多了。冬天,屋子再怎么暖,被窝还是凉的,就更加想念家里的热炕头儿。只有寒暑假、五一十一的时候,才有机会在家里多住几天,重新体验热炕头的温暖。和家人团聚,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这热乎乎的炕头尤其让人感觉到亲切。母亲怕炕冷,我呆得不舒服,总是把炕烧得热热的,整座房子里,就弥散着温馨和幸福了,让人感动得泪花流。无论怎么样的奔波,怎么样的疲惫,还是生病长灾,回到家,睡在这热炕头上,那份满足,那种释放,只有亲身体验的人才真正地知道是啥滋味儿
想念热炕头,热炕头凝聚着温暖的亲情,让人体验家的温暖和关怀。能一辈子睡热炕头的人,那才是几辈子修来的福份!
北方人,大概没睡过土炕的少,就算没睡过,父辈也肯定睡过。总之,北方人与土炕的渊源颇深,年长一点儿的,还亲自搭过土炕,自然,对土炕就有很深的感情,土炕能勾起你温馨的回忆,也就是说,北方男人,最热衷的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这话一点不假。大冷的天儿,热炕头让男人们真正体会到什么叫温暖;炕总得有人烧,才会有热炕头,烧炕是女人们每天的作业,温暖间接来自于老婆,男人们自然会珍爱自己的老婆,有了热炕头和老婆,再欢喜,久了也会寂寞,老了也要有人给埋这把老骨头,男人和女人们也就更想要个孩子。有人把北方男人的这点很现实的理想当成是没出息,那是绝对错误地!我就第一个不答应!
热炕头,不但男人喜欢,女人和孩子也喜欢。农人们忙碌了一天的农活,身体又乏又累,全身又酸又痛,恨不能扯着猫尾巴上炕,在热炕头上睡一个晚上,什么乏累都解了。孩子们在外面野跑一天,也早早地困了,睡在热炕上,很舒服。咱北方人笃信这一条:睡热炕头养人,特别是秋冬时节,不作凉病。
热炕头哪儿来的?家家盖房子,上了窗户,大框儿弄好了以后,就是搭炕。前些年都是土炕,要脱土坯,近年来开始搭砖炕,用几块砖打成半米见方的水泥板儿,铺炕面儿。土炕热得慢,费火,容易塌。尤其家里有孩子,在炕上蹦来跳去,炕塌得就快。我还清楚地记得,小时候,大人是不让在炕上乱蹦乱跳的。大人只好约束孩子的天性,要跳去地下跳,院子里跳去,反正外边儿地方大。砖炕热得快,省火,热得还匀,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干净,没有土腥气。土炕面原来都是用马糞泥抹的,一烧就有一股土腥气,还爱招虫子。现在农村连马都少见了,也更没有那么多马糞了,炕也没那种土腥气了。
“炕上没席,当家脸上没皮”然而,听母亲说,她年轻的时候,没炕席的人家是有的,穷得买不起一张席子。到我小的时候,就没有这样的了,生活差些的人家顶多就是席子破一些,不象生活好些的人家可能常换席子。当时供销社也卖炕席,一领(炕席以“领”为单位)炕席多少钱就不记得了,一般会编席子的都是自己编。白洋淀的席子好,记得母亲就会编席子,也算我家的一项收入。
是用高梁秸的编的。编炕席是个有意思的活儿,我喜欢看。首先要把高梁秸用水阴湿了,然后破成两半,再用夹把刀把中间的瓤子给刮尽,还不能弄折,所以,这也是个技术活,尤其是难在起头和收尾。不是哪家的人都会的,所以,我很佩服母亲,虽然是半拉庄稼人,但是农村的活计样样会,还善于找门道。农村炕和屋地的大小差不多大,一编炕席,几乎要把巴掌大的屋地铺排满了,转不开身。
炕是干热干热的,炕席铺久了,再加上人们天天在上面磨来蹭去,就容易从秸结处破掉,尤其是炕头儿,如果火烧多了,就容易“上茬”就是把炕席给烧红了,那就很危险,如果一不小心挨上去会烫伤的,炕席也坏得快。小孩子光着屁股在炕上玩,就容易扎屁股。一不小心还会扎手,我小时候很深的印象就是怕手指缝扎刺儿,当然是吃过苦头的,所以,在炕上玩的时候是很小心的。擦炕也是个麻烦事儿,更是怕扎刺。
最好玩的是,夏天穿得薄,在炕上坐久了,或者就炕睡着了,脸上,胳膊上,都会印上红红的炕席花,痒痒的不舒服。
搭炕是门学问。炕好不好烧,冒不冒烟,热的匀不匀,关键在搭炕上。炕,一般是盖房子时瓦匠师傅给搭。但是,如果以后改造,那就是自家的事了。我家扒炕,是父母的事,父比较忙,管得少。母亲最善于琢磨,善于向别人请教,根据烟囱的位置,走烟的“火脖儿”长短“迎风神儿”“迎火神儿”应该怎么搭,都很有讲究,母亲做的很拿手。从小到大,我记得从没让烟呛过,有一点烟。懒笨一些的人家,就那么一辈子在烟熏火燎中度过的。因此,村子里会搭炕的人,每年秋季扒炕抹墙的时候,就忙得脚不沾地儿。挨累的结果,就是请吃一顿饭,最大的收获就是博得村里人的尊敬,这比什么都重要。
上高中以后,在学校睡床的日子比睡炕的日子多了。冬天,屋子再怎么暖,被窝还是凉的,就更加想念家里的热炕头儿。只有寒暑假、五一十一的时候,才有机会在家里多住几天,重新体验热炕头的温暖。和家人团聚,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这热乎乎的炕头尤其让人感觉到亲切。母亲怕炕冷,我呆得不舒服,总是把炕烧得热热的,整座房子里,就弥散着温馨和幸福了,让人感动得泪花流。无论怎么样的奔波,怎么样的疲惫,还是生病长灾,回到家,睡在这热炕头上,那份满足,那种释放,只有亲身体验的人才真正地知道是啥滋味儿
想念热炕头,热炕头凝聚着温暖的亲情,让人体验家的温暖和关怀。能一辈子睡热炕头的人,那才是几辈子修来的福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