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邛游记回澜塔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1.详看邛崃市地图,终于记下了邛崃回澜塔的大概位置,于是,携妻儿一起骑着自行车前去了。
还在城南沿着南河的泥泞公路上,远远地看到了一座塔,就在对岸一个小山上,心中不免疑惑,怎么,回澜塔不是在河边么?又或者,这里这多塔么?——先看看去,反正出来就是为了塔。
曾有文言:“天下山水在蜀地,蜀之山水在临邛”穿行南河石桥时,早已被南河沿岸美丽的风景所惊呆。这里清江如带,白鹭翩飞;渔舟荡漾,水牛悠悠,加上塔,真无愧为之誉!留连有顷,终究还是向路人打听着塔。“回澜塔?哪,那不是?——”
回澜塔还远着呢。远看,南河边上,一幢雄伟的构建,在阳光下灼灼生辉,傲视邛崃山水,它才是回澜塔。原来,先前所见之塔,乃文笔山塔,远观时亦不能与回澜塔相比,要小得多了。怎么办?问妻。妻无所谓。还是先去看看文笔山塔罢,这个几近眼前。
费尽“移山心力”才上得了文笔山。上山只有小径,自行车太笨重了。终于走近,面对我们的,是一座似欲颓废的古建筑物,上有警语:此塔危险,请勿靠近。此塔由青砖建成,系清道光年间重建,为六方形楼阁式,实心体,无空间可攀上,层高和直径逐级递减。塔无甚特别,很普通。倒是它的历史苍桑感,犹其引我沉思:好事者谁?为何建此?我不得而知。塔身布满苔纹,上面有几许杂草,顶几层处还兀自倔强的生长着两三颗小黄桷树,在风中摇曳,已不知经历了多少年,虽长不大,但也向世人宣告着不死的神话。
此地也许真的很危险。先告别文笔山塔吧,告别在风中摇曳的黄桷枝,还得去观瞻回澜塔。何况,已是下午三时许了。
2.自行车一阵风似的,折向回澜塔。
回澜塔就在南河河边,已不属临邛镇,属邛崃市宝林镇,原名镇江塔,后又易名“回澜文风塔”现塔为清光绪八年(1882年)重建,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两块石碑,一块为回澜塔维修记,立于一九九年九月;一块为重塑民族精英造像记,立于一九九九年二月,上面均有碑文可读。——既名镇江塔,也许是其本身就位于南河河床的沙碛地带,确凿有“镇江”之意罢?今人廖书农先生曾有新咏:“出水回澜涵影长,巍巍宝塔水中央。长虹飞映添风采,雄峙川南镇大江”的确,回澜塔就是肩负雄峙川南镇大江的使命的,它可是神物。
我们先在塔外留连,观仰它的雄伟构建。回澜塔乃全国第三高砖塔(第一、第二高塔者谁?),高75米余,分13层,每层逐次收减。塔身通体由青砖建成,六边形,楼阁式。就在近前,回澜塔拔地而起,高大巍峨,——不仅是高大,而且,还有一种无形神气向四周笼罩着,给人以震憾,从而让我不得不感觉到我之渺小。
从第二层始,正面有扁额题字,依次是“福禄来崇”、“江汉朝宗”、“德被全川”、“三元鼎峙”、“科甲绵延”、“孝友精忠”等。
3.从碑文记述可知,原来第一层“镇江塔”乃由春秋时楚人伍子胥坐镇。吴王阖庐的名将伍子胥,英雄了得,在夫差时却因为有了越王勾践和西施,被逼自刎而死,并献身滔滔,从此,就成了人们崇敬的镇江王。镇江王可以镇江避水,去除水患,让人们以祈海宴河清,也是人们最真切的意愿。第二层“福禄来崇”记念的是范蠡,老伍子胥的对手,也许还是老伍子胥眼中的青年才俊。历史真的很奇怪,当时的两个对手,现在都成了人们心中的神。范蠡助越王勾践复国,功成名就之后,传说与西施相偕归隐,泛舟五湖,到齐鲁等地经商,成为巨富,改名“鸱夷子皮”号“陶朱公”最后演变成为世人崇拜和奢求的财神爷。传说到底是传说,但范蠡一直是我最崇敬的历史人物,不只是为他的激流勇退,更希望更相信他与西施泛舟五湖的故事是真,这样,几千年来英雄红颜的故事才更令人遐思和追慕。
而“江汉朝宗”却是塑着“武圣夫子”关羽。关羽可能是我最早就知道的古代人物,因为祖辈们和父辈们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唾飞沫溅地讲述过“刘关张、赵马黄”和“既生瑜、何生亮”的故事了,全然不管我听没听懂。读小学时,课外看一全套的连还画三国演义,就成了我的最爱。关羽,人称关公,世界上凡有华人居住的地方,无不有他的神像,是忠义和勇武的化身。历史上本来面目的关公,我也读到过一些论述,也许会和人们心目中的神有差别。但是,神,皆来源于人,贤人,圣人,神人,来源于天下值得尊敬的英雄人物。尊崇这些神,就是人们无限(或无奈)的精神寄托。
李冰父子在第四层供奉着。知道成都的都江堰,就必知李冰父子。余秋雨老师就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此层名“德被全川”就是对李冰父子的歌颂和感戴,感戴他们父子对成都平原、蜀国大地,进而整个华夏之水利贡献。李冰父子也曾帮助邛崃人治理过南河(南河时名白木江),他们提出的“深淘滩,低作堰”和“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的治水经验,在回澜塔所处南河段就可看见,那里有一“遇湾截角”所筑的堰,真真是让水听从他们发出的智慧、仁慈和谆谆诱导的指令。而且,这些真经“直到20世纪仍是水利工程的圭臬”水,在李冰父子的面前,永远是那么地温柔。
其“三元鼎峙”供奉三苏父子,即唐宋八大家之中的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也许他们是四川眉山人,隔邛崃近,又是文学大豪,于是,友善的邛崃人把他们供奉,更天经地义了。“科甲绵延”却是记念巴蜀第一位状元、宋状元冯时行的。看到冯状元的名字时,我还颇为惊异,因为,冯状元是巴县人,在我老家重庆北碚缙纭山下,也有冯状元的故居,现已被开发为繁华住宅区,名“状元府第”原来,冯状元曾在离临邛不远的雅安做过官,也曾游历过临邛,还留下了一些题咏。毕竟人们崇尚功名,崇尚进取,希望借状元福荫,从此代代绵延罢。再上一层的“孝友精忠”是供奉宋朝时一位大英雄、鄂王岳飞的塑像。岳飞的一腔男儿热忱“精忠报国”之雄壮气慨,在一首满江红里,早已体现得淋漓尽致:“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然而,一个伟大的英雄人物,却被历史上的小人们暗算了,于是,我们恨哪,于是,我们只有深深的怀念,怀念英雄,尽一切之可能,让英雄们流芳千古。
据碑文云,在以上民族精英造像之后,有一层是“魁星点斗”取魁星独占鳌头之意,也是体现其“振一代文风,法古今完人”的宗旨。我仔细数了一下,有供奉的才只八层,还有五层,不知所云,也许上面几层空间业已收小之故。——进去吧,进塔去看看。可是,天色已晚,而且,有小孩累着,妻不想进,就只好叹息一回,没有进去了。
塔外如许多风景名胜地一样,有一个小小摄影部,一个人来回邀请本来就少得可怜的游人们照相留念,但也不曾吆喝,只多看着游人们几眼,希冀有生意可做。记得余秋雨老师有一篇散文五城记,其中有描写开封的塔,就说在古塔拍照不好,怕“一端相机就成了现代”说的也是,于是,我也未曾想把回澜塔拍它一幅下来,还是把它留存在记忆中,也许根本就不会忘记。
4.毕竟还是要进塔去才行,不然,始终心有不甘,始终牵肠挂肚。择了一个空闲,我终于决定再去回澜塔。到了那里,直接买了门票,进去。
原来心中无限的想象,都是徒然。偌大的一座塔,由于塔砖砌得厚实,留给人们攀登的空间还是很窄,仅容一人可过,底层且照得有电灯。螺旋状的楼梯步,一直盘旋而上,至一层时,就是一间塔室,每层中供奉的塑像,与塔外碑文所记不差,先是镇江王伍子胥,再是财神“陶朱公”依次关公、李冰父子、三苏父子、冯状元、岳武穆,最后果是魁星。塑像已被今人用玻璃片隔离,不知是什么材质塑的,大约是泥土吧?塑像也无甚特别,倒是随行的小孩子们大声地在说“关公的大刀呢”?引来我莞尔一笑。
在塔最顶处,是几层木阁楼,已没有了塑像供奉,倒是好通过塔孔看塔外的风景。塔外,是邛崃市的全貌,是南河两岸无限美丽的风光,犹其是山水,令我赞叹。这时虽是冬天,却也固执地涂着一抹绿,含概着袅袅轻烟。南河静静的流淌,清新如洗,其间有三三两两的水牛在放牧,还有很多鹅鸭,在河中悠闲的戏水,多么惬意。原来,站在塔顶观光,和置身于风景之中,感觉是完全不同的。
再看看塔顶,一个太极图,就结束了人们攀登的欲望。总览全塔,除了集去患、致业、守成、崇贤、尚哲等于一身外,还有一些什么呢?在塔中,我仔细地观察了一下塔砖。塔砖烧得很方正,且实,上面多有印字,什么“昌”、“赵记”、“刘氏官砖”、“代元顺官砖”或“同治六年,官砖张记”等等,这么庞大的工程,得耗用多少砖哪!最有感触的是脚底下踩着的梯步,经历了120多年,已经有着很深很深的印迹,不知有多少人攀登过了,其中肯定有不少的建筑师、文学家或考古专家,我们竟也踏着他们的脚印了。踏着先祖们的脚印,才感受到了历史的苍桑,感受到了塔留给我们历史的庄严和神圣,仿佛,我已经成为了历史的一瞬,成为了一个未来的古代人。
然而,一从塔里出来,我终究还是一个现代人。
2006年1月20日于邛崃
1.详看邛崃市地图,终于记下了邛崃回澜塔的大概位置,于是,携妻儿一起骑着自行车前去了。
还在城南沿着南河的泥泞公路上,远远地看到了一座塔,就在对岸一个小山上,心中不免疑惑,怎么,回澜塔不是在河边么?又或者,这里这多塔么?——先看看去,反正出来就是为了塔。
曾有文言:“天下山水在蜀地,蜀之山水在临邛”穿行南河石桥时,早已被南河沿岸美丽的风景所惊呆。这里清江如带,白鹭翩飞;渔舟荡漾,水牛悠悠,加上塔,真无愧为之誉!留连有顷,终究还是向路人打听着塔。“回澜塔?哪,那不是?——”
回澜塔还远着呢。远看,南河边上,一幢雄伟的构建,在阳光下灼灼生辉,傲视邛崃山水,它才是回澜塔。原来,先前所见之塔,乃文笔山塔,远观时亦不能与回澜塔相比,要小得多了。怎么办?问妻。妻无所谓。还是先去看看文笔山塔罢,这个几近眼前。
费尽“移山心力”才上得了文笔山。上山只有小径,自行车太笨重了。终于走近,面对我们的,是一座似欲颓废的古建筑物,上有警语:此塔危险,请勿靠近。此塔由青砖建成,系清道光年间重建,为六方形楼阁式,实心体,无空间可攀上,层高和直径逐级递减。塔无甚特别,很普通。倒是它的历史苍桑感,犹其引我沉思:好事者谁?为何建此?我不得而知。塔身布满苔纹,上面有几许杂草,顶几层处还兀自倔强的生长着两三颗小黄桷树,在风中摇曳,已不知经历了多少年,虽长不大,但也向世人宣告着不死的神话。
此地也许真的很危险。先告别文笔山塔吧,告别在风中摇曳的黄桷枝,还得去观瞻回澜塔。何况,已是下午三时许了。
2.自行车一阵风似的,折向回澜塔。
回澜塔就在南河河边,已不属临邛镇,属邛崃市宝林镇,原名镇江塔,后又易名“回澜文风塔”现塔为清光绪八年(1882年)重建,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两块石碑,一块为回澜塔维修记,立于一九九年九月;一块为重塑民族精英造像记,立于一九九九年二月,上面均有碑文可读。——既名镇江塔,也许是其本身就位于南河河床的沙碛地带,确凿有“镇江”之意罢?今人廖书农先生曾有新咏:“出水回澜涵影长,巍巍宝塔水中央。长虹飞映添风采,雄峙川南镇大江”的确,回澜塔就是肩负雄峙川南镇大江的使命的,它可是神物。
我们先在塔外留连,观仰它的雄伟构建。回澜塔乃全国第三高砖塔(第一、第二高塔者谁?),高75米余,分13层,每层逐次收减。塔身通体由青砖建成,六边形,楼阁式。就在近前,回澜塔拔地而起,高大巍峨,——不仅是高大,而且,还有一种无形神气向四周笼罩着,给人以震憾,从而让我不得不感觉到我之渺小。
从第二层始,正面有扁额题字,依次是“福禄来崇”、“江汉朝宗”、“德被全川”、“三元鼎峙”、“科甲绵延”、“孝友精忠”等。
3.从碑文记述可知,原来第一层“镇江塔”乃由春秋时楚人伍子胥坐镇。吴王阖庐的名将伍子胥,英雄了得,在夫差时却因为有了越王勾践和西施,被逼自刎而死,并献身滔滔,从此,就成了人们崇敬的镇江王。镇江王可以镇江避水,去除水患,让人们以祈海宴河清,也是人们最真切的意愿。第二层“福禄来崇”记念的是范蠡,老伍子胥的对手,也许还是老伍子胥眼中的青年才俊。历史真的很奇怪,当时的两个对手,现在都成了人们心中的神。范蠡助越王勾践复国,功成名就之后,传说与西施相偕归隐,泛舟五湖,到齐鲁等地经商,成为巨富,改名“鸱夷子皮”号“陶朱公”最后演变成为世人崇拜和奢求的财神爷。传说到底是传说,但范蠡一直是我最崇敬的历史人物,不只是为他的激流勇退,更希望更相信他与西施泛舟五湖的故事是真,这样,几千年来英雄红颜的故事才更令人遐思和追慕。
而“江汉朝宗”却是塑着“武圣夫子”关羽。关羽可能是我最早就知道的古代人物,因为祖辈们和父辈们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唾飞沫溅地讲述过“刘关张、赵马黄”和“既生瑜、何生亮”的故事了,全然不管我听没听懂。读小学时,课外看一全套的连还画三国演义,就成了我的最爱。关羽,人称关公,世界上凡有华人居住的地方,无不有他的神像,是忠义和勇武的化身。历史上本来面目的关公,我也读到过一些论述,也许会和人们心目中的神有差别。但是,神,皆来源于人,贤人,圣人,神人,来源于天下值得尊敬的英雄人物。尊崇这些神,就是人们无限(或无奈)的精神寄托。
李冰父子在第四层供奉着。知道成都的都江堰,就必知李冰父子。余秋雨老师就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此层名“德被全川”就是对李冰父子的歌颂和感戴,感戴他们父子对成都平原、蜀国大地,进而整个华夏之水利贡献。李冰父子也曾帮助邛崃人治理过南河(南河时名白木江),他们提出的“深淘滩,低作堰”和“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的治水经验,在回澜塔所处南河段就可看见,那里有一“遇湾截角”所筑的堰,真真是让水听从他们发出的智慧、仁慈和谆谆诱导的指令。而且,这些真经“直到20世纪仍是水利工程的圭臬”水,在李冰父子的面前,永远是那么地温柔。
其“三元鼎峙”供奉三苏父子,即唐宋八大家之中的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也许他们是四川眉山人,隔邛崃近,又是文学大豪,于是,友善的邛崃人把他们供奉,更天经地义了。“科甲绵延”却是记念巴蜀第一位状元、宋状元冯时行的。看到冯状元的名字时,我还颇为惊异,因为,冯状元是巴县人,在我老家重庆北碚缙纭山下,也有冯状元的故居,现已被开发为繁华住宅区,名“状元府第”原来,冯状元曾在离临邛不远的雅安做过官,也曾游历过临邛,还留下了一些题咏。毕竟人们崇尚功名,崇尚进取,希望借状元福荫,从此代代绵延罢。再上一层的“孝友精忠”是供奉宋朝时一位大英雄、鄂王岳飞的塑像。岳飞的一腔男儿热忱“精忠报国”之雄壮气慨,在一首满江红里,早已体现得淋漓尽致:“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然而,一个伟大的英雄人物,却被历史上的小人们暗算了,于是,我们恨哪,于是,我们只有深深的怀念,怀念英雄,尽一切之可能,让英雄们流芳千古。
据碑文云,在以上民族精英造像之后,有一层是“魁星点斗”取魁星独占鳌头之意,也是体现其“振一代文风,法古今完人”的宗旨。我仔细数了一下,有供奉的才只八层,还有五层,不知所云,也许上面几层空间业已收小之故。——进去吧,进塔去看看。可是,天色已晚,而且,有小孩累着,妻不想进,就只好叹息一回,没有进去了。
塔外如许多风景名胜地一样,有一个小小摄影部,一个人来回邀请本来就少得可怜的游人们照相留念,但也不曾吆喝,只多看着游人们几眼,希冀有生意可做。记得余秋雨老师有一篇散文五城记,其中有描写开封的塔,就说在古塔拍照不好,怕“一端相机就成了现代”说的也是,于是,我也未曾想把回澜塔拍它一幅下来,还是把它留存在记忆中,也许根本就不会忘记。
4.毕竟还是要进塔去才行,不然,始终心有不甘,始终牵肠挂肚。择了一个空闲,我终于决定再去回澜塔。到了那里,直接买了门票,进去。
原来心中无限的想象,都是徒然。偌大的一座塔,由于塔砖砌得厚实,留给人们攀登的空间还是很窄,仅容一人可过,底层且照得有电灯。螺旋状的楼梯步,一直盘旋而上,至一层时,就是一间塔室,每层中供奉的塑像,与塔外碑文所记不差,先是镇江王伍子胥,再是财神“陶朱公”依次关公、李冰父子、三苏父子、冯状元、岳武穆,最后果是魁星。塑像已被今人用玻璃片隔离,不知是什么材质塑的,大约是泥土吧?塑像也无甚特别,倒是随行的小孩子们大声地在说“关公的大刀呢”?引来我莞尔一笑。
在塔最顶处,是几层木阁楼,已没有了塑像供奉,倒是好通过塔孔看塔外的风景。塔外,是邛崃市的全貌,是南河两岸无限美丽的风光,犹其是山水,令我赞叹。这时虽是冬天,却也固执地涂着一抹绿,含概着袅袅轻烟。南河静静的流淌,清新如洗,其间有三三两两的水牛在放牧,还有很多鹅鸭,在河中悠闲的戏水,多么惬意。原来,站在塔顶观光,和置身于风景之中,感觉是完全不同的。
再看看塔顶,一个太极图,就结束了人们攀登的欲望。总览全塔,除了集去患、致业、守成、崇贤、尚哲等于一身外,还有一些什么呢?在塔中,我仔细地观察了一下塔砖。塔砖烧得很方正,且实,上面多有印字,什么“昌”、“赵记”、“刘氏官砖”、“代元顺官砖”或“同治六年,官砖张记”等等,这么庞大的工程,得耗用多少砖哪!最有感触的是脚底下踩着的梯步,经历了120多年,已经有着很深很深的印迹,不知有多少人攀登过了,其中肯定有不少的建筑师、文学家或考古专家,我们竟也踏着他们的脚印了。踏着先祖们的脚印,才感受到了历史的苍桑,感受到了塔留给我们历史的庄严和神圣,仿佛,我已经成为了历史的一瞬,成为了一个未来的古代人。
然而,一从塔里出来,我终究还是一个现代人。
2006年1月20日于邛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