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魂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知之

    对我这个在喀什工作、生活了快30年的人来说,喀什已经成了我的第二故乡,喀什的模样在我眼中,心中始终是那么的熟悉又陌生,那么的亲近又旷远,那么的深沉又思索,那么的神奇又梦幻。

    感受着喀什的四季轮回,感受着喀什的日月变迁,感受着喀什的风土人情,感受着喀什热情明朗的生活,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全新的,看那清澈流淌的吐曼河恰似喀什的衣裙飘带,那镶嵌一弯新月的艾提尕清真寺恰似唤醒喀什的晨钟,那陡峭如刀劈的高台土崖恰似喀什的骨骼,那弯曲层叠似迷宫般的小巷恰似喀什的经络,那杂货琳琅纷呈的巴扎恰似喀什的五脏六腑。更有那一双双善于传神的维吾尔族少女的眼睛,无疑说是从其母性基因里增益着朴素的欢悦和幸福。

    喀什的景观总是品不完、数不尽、看不透,风情万种,让人有种倾城之恋。喀什的美女也让人十分艳慕。行进在喀什街巷总能看到金色头发、深邃眼睛、白皙皮肤,饱满胸脯的窈窕超拨、身姿曼妙的维吾尔族美女,那双灼光、温情、含羞、惊喜的眼神,最具异域风情而闻名于世。在历代女性中,美女当属香妃---伊帕尔罕。传说香妃“玉容未近,芳香袭人,即不是花香也不是粉香,别有一种奇芳异馥,沁人心脾”这样一个美艳绝伦、体有异香的女子,这样一个扑朔迷离、极具传奇色彩的皇妃,不论是历史真实的存在,还是民间演绎的流传,千重宫阙,百载故事,留给人们太多太多的疑问。

    带着迷惑,我查找了各种书籍、资料,想找到一个正确答案。可是对于香妃倒底安葬何处始终是个谜。据书中介绍:1979年10月河北省遵化县文物部门对清东陵墓穴进行抢救维修时,发现漏雨坍塌的墓穴只有遗骨,有伊斯兰印记,却没有头颅,考古学家认定墓穴埋葬的就是清朝乾隆皇帝的维吾尔族妃子----容妃。许多人也把她称作“香妃”容妃就是香妃,因为无论是官书、档案记载,还是实物考证,乾隆只有一位维吾尔族妃子。文物专家猜想,是不是她的头颅葬到新疆喀什了呢?因为喀什有座香妃墓。围绕着是香妃还是容妃?是葬在清东陵还是新疆喀什?近百年来有种种的假设、猜想。

    阿帕克霍加墓亦称香妃墓,坐落在喀什市东郊5公里处的浩罕村,是一座典型的伊斯兰教式的古建筑群。陵墓始建于1640年前后,占地约30亩。陵园正门朝南,地势开阔平坦,四周古杨婆娑,绿瓦圆穹。进门后是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庭院,由门楼和小礼拜寺、大礼拜寺(加满)、教经堂、主墓室(拱伯孜)四大部分组成。与门楼紧连的一座小型清真寺供附近穆斯林日常礼拜之用。陵园西部的大型礼拜寺,为三合院形式,有正面敞廊15间,后部砖殿8间。逢宗教节日,南疆各地穆斯林们在朝拜阿帕克霍加墓之前,先在这里进行大规模礼拜仪式。陵园正北有一穹顶教经堂,圆顶中空,自成一组,造型极别致,这里是当年阿帕克霍加与其父讲经习典之所。主墓室为陵园主体,位于陵园东部,是全疆最大的穹顶式建筑。四周为长方形,底面横长35米,纵深29米;四周各立1座半嵌在墙体内的巨大砖砌圆柱,底圆直径达3.5米,柱顶各有一小“邦克楼”(即召唤礼拜的小楼)。主墓室通高26米多,四周墙壁自下至上全用深绿色琉璃砖贴面,上面绘有彩色图饰与阿拉伯文警句.墓室顶部中央为半球形圆拱,直径达17米,其顶部亦有一“邦克楼”这四楼一拱和上面铁柱高擎的五弯月牙参错环抱,造型和谐,使整个建筑物显得格外庄严峻拔。墓室门朝南,内中高敞明亮。离地面半人多高的平台上排列着高低大小不等的墓包,一律用各色琉璃砖贴面,其中高大者为男坟,小巧者为女坟,传说葬有阿帕克霍加家族5代72人,实际只有58个墓包。墓室内该家族的第一个埋葬者是阿帕克霍加之父玉素甫霍加,1640年由阿帕克霍加筑墓安葬。阿帕克霍加是墓中第二代人,曾一度夺得叶尔羌王朝的世袭政权,成为17世纪“依禅派”伊斯兰教的首领,名望远远超过传教大师的父亲,故陵墓冠以阿帕克霍加名字而被后人神化,也引起清朝统治者的高度重视。1760年(清乾隆25年),清高宗曾颁旨对该墓室作出了管理及修缮的规定,加以保护。1874年阿古柏也曾花费巨款扩建修缮该墓,使其达到今日规模,成为天山以南及至中亚朝拜纪念所谓“圣人后裔”的重要圣地。

    香妃是阿帕克霍加的重侄孙女。“香妃”这个名字何时出现还不清楚,清朝官史中没有这个名字。但在清朝末年的一些私人书籍中,已经出现“香妃”这个名字。之所以叫“香妃”据说是因为她一生下来身上就飘溢着沙枣花香,因而为世人所关注。十八世纪中叶,新疆准噶尔部发生了内乱,清朝乾隆皇帝发兵征讨。清军抵达伊犁时,阿帕克家族(香妃的叔叔、哥哥)帮助清军平息了叛乱。1759年,清政府为表彰在平叛中立功的维吾尔族上层人士,让他们陆续到北京朝觐乾隆皇帝。1760年即乾隆25年,香妃的叔叔因有功而被封为辅国公,时年26岁的她成了乾隆皇帝的妃子---容妃,备受乾隆皇帝的宠爱。

    伊帕尔罕是非常美丽的,并不是流传于世的那帧油画肖像。中国历史上不乏美人,有沉鱼落燕、闭月羞花的西施、王昭君、杨玉环、貂婵四大美人,还有赵飞燕等不胜枚举的倾城倾国佳丽。然而,她们的美丽只在颜面如玉的脸上,而伊帕尔罕的美既有清丽的容颜,又有貌美替代不了的馥郁袭人的沙枣花香。在乾隆皇帝眼中,伊帕尔罕的美貌,可以说是天外来客,或者说是仙女下凡。这种中原罕见的秀美,是天山赠予的纯洁;这种天朝难觅的妩媚,是独特的风情。她端庄高贵而娇艳无比,似故乡的山上盛开的雪莲,似茫茫草原上怒放的鲜花;她香味飘散而摄人心魄,如塔里木河面上的涟漪,细碎而又柔和;又如辽阔草原上的牧歌,昂扬而又悠长。这是乾隆皇帝之所以宠爱香妃的原因。在宫庭36位后妃中,容妃颇受器重。1760年2月进宫是秀女到6月被封为“和贵人”短短3个月之中就走完了一般后宫秀女要几年才能登上的台阶,1763年被升为后宫的“嫔”到她35岁时再升为“妃”乾隆每次巡查各地,都要带上容妃随驾同行。不管是在宫中还是在巡查途中,香妃的起居饮食,都按伊斯兰教的风俗习惯去安排;在穿着上她可以破例保持本民族的服饰。还拿出国库巨资、动用民工很快盖了一个宝月楼(现北京西长安街中南海的新华门楼)的对面,仿照香妃家乡的礼拜寺修了一座庄严肃穆的伊斯兰礼拜寺楼,有两三丈高,楼基上有两层楼阁。在这座建筑的后边住着的是随香妃来北京的维吾尔族人。每当香妃思念家乡心切的时候,就叫宫女陪着,登上宝月楼,向南眺望对面的这座仿照她家乡样式盖的伊斯兰教楼。看见了自己家乡的教楼,看见了头戴花帽、出来进去的家乡同胞,就好像回到自己的家乡一样,她精神上得到了很大的安慰。于是,给这座楼取名叫望家楼。到她晚年时,在乾隆后宫的眷属中,已经名列第3位。说明了她在乾隆皇帝心目中的地位。

    传说香妃1788年在宫中生活28年即53岁抑郁而死,死后乾隆皇帝派上百人的送葬队伍,抬着香妃的棺木走了三年,当棺木送到喀什时,送葬队伍只剩下6人,实现了香妃生前想念故里、叶落归根的夙愿。阿帕克霍加墓中香妃的墓包设在平台的东北角,娇小玲珑,隐蔽在许多大墓包的背后。在这样一个偏静的角落,掩埋着一个美丽得无比显赫的生命,让参观者不可现象。香妃的墓据清史记载,香妃病逝葬于河北清东陵裕妃园寝内,传说香妃的兄长用了三年半时间,从北京带回遗物葬在陵墓的东北角,所以香妃墓内存放的是香妃的衣冠。香妃死后,乾隆帝为了让宫里人经常怀念她,特地将她在宫中几十年里积攒下来的物品分赠给各妃嫔、公主、格格和佣人以及她娘家的人。后来望家楼没有了,宝月楼改叫了新华门。但是现在北京西长安街附近还住着不少维吾尔族同胞。北京人心里还一直记念着香妃,一代一代地传说着关于香妃和望家楼的故事。

    既然香妃是乾隆皇帝的新疆妃子,那么香妃很有可能就是容妃。有一个少数民族的妃子,并不奇怪,正是清王朝对边疆少数民族实行“怀柔”政策的具体体现,是乾隆皇帝希望通过容妃家族在新疆的巨大影响,搞好民族团结,加强中央政府对新疆地区的统治。只是,根据中国民间习俗,已出嫁的女子死后,都要葬入夫家的坟地,香妃既已成为大清皇帝的妃子,那么,喀什的香妃墓似乎就只是一座衣冠冢了。但无论喀什的香妃墓是一种传闻还是历史误会,都是世人借助一段传说来表达一种维护政治团结稳定的目的和愿望罢了。

    乾隆皇帝与香妃的爱情是一个令人憧憬的完美故事。乾隆皇帝演绎的是维护大清江山长治久安,给天下人展现的是一种民族团结和亲爱恋的无私胸怀;而这位大清皇帝的妃子,以牺牲个人的自由和喜好为代价,将她的青春及生命许诺给了大清江山,许诺给了两个民族的同一个安定团结的美好梦想。

    一段沉封的历史,一座精美的伊斯兰建筑,以及对一个旷世美女的记忆,总会让人产生一种感动,感动于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感动于一个柔弱的女子为民族团结所做的贡献。传说也好,真实也好,香妃亦或容妃,只不过是一个温婉的女子,只身来中原和亲,以弱肩和纤手担负起维护家乡安宁的道义和责任。香妃的一生可以这样说,她活出了自己的价值,活出了一个政治婚姻的联盟。

    滚滚红尘,百年记忆中,不管香妃的墓在哪里?香妃的故事真实与否?我都希望看到她曼妙的身影,象一只游走的蝴蝶,在发际间轻盈掠过,留下奇异而永恒的花香。